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国漆器_浙美版2014秋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学情分析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得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载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衰微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感受漆器,引出课题
课前准备:一件上油漆一件未上油漆(木胎)
1、学生活动,体验手感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神秘的宝贝(讲台布盖好),它们就在两块红布底下,谁想上来摸一摸?。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中国漆器》的教学设计一、题目《中国漆器》二、出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1月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第19课。

三、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前置模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它以图文形式着重描述了中国漆器工艺的种类、历代的漆器作品,而《中国漆器》一课,就承接着其丰富的学习内容;2.该册教材出现了:唐代的螺钿[diàn]镶嵌、宋元时期的雕漆、明清时期的描金漆器和脱胎漆器。

在《中国漆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评述,初步了解这四类漆器工艺;3.该课中,典型的漆器作品,与日常生活用具的联系较为紧密(如碗、勺、鼓、箱、盘)。

但是,在朝代的更替、民族的大融合的影响下,漆器显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因此,在造型工艺、纹饰设计方面,中国漆器留有历史的烙印,即“存在一定的变化”,教师需要从中提炼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年代的漆器。

4.《中国漆器》属于“欣赏·评述”课,要求学生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去欣赏,并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一件或多件漆器作品。

可见,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因此,教师需要编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并在互动学习中渗透课内知识。

四、教学目标:1.教师通过编创主题式美术情景剧,让学生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漆器;2.教师通过搭设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3.教师通过归纳课内知识,设置情景信息反馈单,让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去欣赏漆器作品;4.教师通过提炼漆器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对历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有所了解;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演绎美术情景剧,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欣赏中国漆器,并完成情景信息反馈单的填写任务。

教学难点:学生在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中,比较不同年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漆器作品。

六、课前准备教师:一本册页《中国漆器鉴宝·卷》;两幅手绘稿(适合纹样、风景画);课件;学生:一个纸袋(6张信息反馈单、4张学习检测单)/组;小记号笔;铅笔;橡皮;浅色硬卡纸;七、教学流程(一)导入:预设美术情景剧的起因播课件(片①:一个红色漆盒。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的介绍,以及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艺制作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漆器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中国漆器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讲解等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展示漆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引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漆器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漆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背景。

3.漆器的分类与特点:介绍漆器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不同种类和艺术特点。

4.漆器的制作工艺: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漆器制作的基本流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漆器的历史、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学生通过欣赏浙江美术出版社的大型中国漆器宣传册,了解不同类型的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

然后再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出自己的漆器作品。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工艺特点;2.掌握漆器的材料、工具和生产流程;3.通过欣赏和设计漆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意能力。

2. 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Markdown语法,规范编写漆器设计文本;2.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的作品;3.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漆器文化的理解和对漆器制作的热爱与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漆器》宣传册或网络上收集的漆器图片、展览介绍等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和各种纹饰的含义。

2. 讲解环节通过讲解漆器的种类、材料、工具、制造工艺和饰面技法等,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流程和装饰手法。

3. 演示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漆器制作的步骤、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漆器制作的全过程。

4. 创作环节班级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设计出一个漆器作品,包括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制作、绘画、贴纸等手段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漆器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评价。

班级内同学可以互相欣赏、评价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学生的创作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同学创新和超越自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漆器的历史、材料、制作工艺和纹饰的含义;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设计出符合漆器特点的作品。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漆器制作的材料、工具、制作工艺和纹饰含义不熟悉;2.学生创作过程中缺乏对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浙江美术出版社的大型中国漆器宣传册,让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漆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漆器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漆器艺术的兴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漆器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能够运用漆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漆器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漆器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3.讲解与示范:讲解漆器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

4.实践与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漆器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漆器的历史、种类和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漆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中国漆器的工艺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漆器的图片、实物、视频资料等。

2.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9课,主题为“中国漆器”。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艺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其工艺流程。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漆器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漆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展示中国漆器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作品,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漆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漆器、掌握制作工艺、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意识4. 教学难点:制作工艺的理解、艺术价值的欣赏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中国漆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体现出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漆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漆器》教案

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漆器》教案

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漆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

学会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之美,掌握其基本的审美方法。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漆器的图案和色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漆器。

以欣赏、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漆器的艺术特点。

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漆器的制作过程(简易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漆器的特点和审美方法。

能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漆器的图案和色彩。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漆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漆器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漆器的图片、视频资料。

一些漆器实物或仿制品。

绘画工具(如彩笔、颜料等)、手工材料(如卡纸、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

收集一些关于中国漆器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件精美的漆器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出课题:中国漆器。

2.讲授新课(15分钟)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漆器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让学生了解漆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讲解漆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认识中国漆器的特点。

分析漆器的材质、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展示不同类型的漆器,如雕漆、螺钿漆、彩绘漆等,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学习欣赏中国漆器的方法。

从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漆器的方法。

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漆器作品,加深对漆器艺术之美的理解。

3.实践活动(20分钟)绘画表现:学生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漆器作品,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其图案和色彩。

手工制作:学生利用卡纸、彩纸等材料,模仿漆器的工艺,制作一个简易的漆器装饰品。

中国漆器教案

中国漆器教案

篇一: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国漆器_浙美版2014秋中国漆器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

(图片展示)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 1.《木胎朱漆碗》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

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

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

外壁雕刻成瓜棱形。

敛口,扁鼓腹,矮圈足。

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掌握漆器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3.能够使用漆器制作的技法表现画面。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不同的技法完成漆器表面的纹饰;2.能够制作一件具有美感的漆器作品;3.能够通过漆器制作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1)漆器的发展历史漆器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唐代,漆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成为宫廷、寺庙和达官贵人的必备品之一。

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也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漆器作品。

(2)漆器的特点漆器一般采用木质器皿为基体,涂上多层漆料,经过磨光、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

其特点是:外观华美、光泽度高、色彩丰富、质感良好。

2. 漆器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1)常用材料漆器的基底通常选用桑木、梧桐、槐木等轻质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轻坚韧,不易开裂变形,容易成型,且不含大量的树脂分泌物。

漆器的漆料通常分为生漆、腰漆、半生漆和加工漆四种类型。

(2)常用工具漆器制作的工具主要有漆刀、砂纸、刮刀、毛笔、烘烤灯、瓷碾、石磨等。

3. 漆器制作技法和表现画面漆器制作技法有刻、划、雕、削、掐、堆、榫等,此外,还有涂漆、磨光、加金、彩绘等工艺。

表现画面有仿生、花鸟、山水、人物、几何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观看漆器制作视频在课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漆器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漆器制作的流程、材料、工具和精美程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2. 讲解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老师简要介绍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们对漆器的背景有一个总体认识。

3. 漆器制作技法示范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漆器制作技法,让学生们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漆料,完成漆器表面的纹饰。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含教材分析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含教材分析

2014学年第二学期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画家故居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浙江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中国漆器》教案2

浙江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中国漆器》教案2

《中国漆器》教案教学目标:本课题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一个分支,以漆器单体研究其分类、制作工艺、时代性特点等。

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了解,提高其鉴赏能力。

本课程是比较偏的理论知识鉴赏,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闪光点,较为抽象。

所以能够清晰描述漆器工艺的概念和其审美价值,令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学重难点:区别明清7种漆器工艺的特点。

教学准备:准备漆器工艺现代作品,以便直观展现。

多媒体课件PPT。

课前了解古代文明起源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轻松展开本课程的造型特点。

教学过程:1、提问:同学们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用漆涂在器物表面上所制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

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的主要成分是生漆。

(也叫中国漆)还有一些矿物填料。

没有听说有什么放射性,除非填料有放射性。

漆器对人体无害。

可以做生活用品。

2、提问:漆器是一种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特点呢?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

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他们对漆器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深入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教学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漆器模型,加深对漆器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讲解。

2.准备漆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3.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讲授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漆器的实物模型,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漆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讲解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发展前景。

19 中国漆器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9 中国漆器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9 中国漆器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19 中国漆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的独特魅力。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中国漆器一:导入提问:同学们知道漆器吗?我们身边有哪些漆器的用品呢?(出示漆器图片)现代的漆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欣赏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漆器的世界。

揭题:中国漆器。

二:初识。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简述漆器的产生)1:欣赏木胎朱漆碗。

提问:这件漆器给你什么感觉?(粗糙、破旧)表面的这些颜色都是从哪里来的? 2:简介生漆。

从漆树割取得天然汁液,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构成。

提问:为什么要用生漆作为涂料?(耐潮、耐高温、耐腐蚀)3:小结:这个看起来破旧的木碗,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制品,距今6000年。

河姆渡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此后,中国漆器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精彩的作品。

三:深入。

1:欣赏一段视频,了解漆器的发展。

小结:漆器的制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在当时,它的制作成本很高,一只很小的杯子少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多则需要几年才能完成,2:欣赏作品《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提问:这件漆器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件漆器有什么用?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纹样有什么含义?(造型:鼓的底座是两只卧虎,虎背上各立一只鸟,昂首,细长颈鹿,姿态优美。

色彩:双鸟和虎座以红、黑、金三色为主。

)小结:出土时,虎座和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

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 — 剔红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 — 剔红丨浙美版
学生基于中国漆器的欣赏学习主题,以“疑—赏—思—判—悟”,推进“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三个维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审美经验内化后迁移、应用到主题的新学习,促进再理解,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学习。关注美术学习的持续理解,实现美术的深度学习。
教学思路构架
课堂学习的环节:创设情境,感知漆器艺术——解读工艺,体悟剔红匠作——图像解读,品鉴剔红经典——在线学习,探究剔红之美——剔红断代,促进文化理解
通过502美术学习群,随机选择学生分享的剔红漆器精品,两位同学一组交流学习成果。
你们欣赏的是怎样的剔红漆器?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在工艺和纹样上有什么特点?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收获吧!
二、聚焦清代剔红漆器,提炼艺术风格
1.随机出示两张明清代剔红漆器作品。
提问:为什么在纹样、工艺上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我们看视频,去解读其中的密码吧?
学生交流
色彩不同:现代的鲜艳、亮丽,元代的色彩深,六、七百年前的元代漆器,有种时间积淀后形成的厚重感。
纹样不同:元代的盘只有一朵花,主体突出,纹样简洁板书:简约
现代的有好几朵,感觉复杂了。
工艺不同:那么,它们在工艺上有什么不一样?
现代漆器剔红的工艺磨少了,更有锋棱与刀感。
学生交流:元代的剔红工艺上采用了先剔后磨。
2.欣赏元代栀子纹剔红盘,品读艺术特色
这件元代剔红漆器的精品是我们嘉善漆器巨匠张成所作,漆器中栀子花的花瓣给你怎样的感觉?(圆润)这样的感觉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说一说:怎样将剔红工艺与自然界事物特征结合起来呢?
这样的纹样设计与工艺特色,整件作品带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板书:简约
欣赏完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漆器精品,你想说什么?
3.拓展欣赏,延伸对元代剔红漆器的认识。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20课《中国漆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20课《中国漆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中国漆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本课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版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人与社会”中的一课内容。

教材中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有《中华扇子》、《亭子》、《夸张的脸》、《水墨人物画》,因此所涉及的技法学习也是丰富多样。

从整体教材的编辑来看,本课《夸张的脸》运用漫塑的形式进行表现,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物的的表情和情感的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地淋漓尽致,完成泥塑的人脸造型,提高泥塑造型能力。

漫塑历史悠久,其结合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

本课教材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了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捏、揉、搓、压等基本的泥塑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头像。

难点:抓住人物表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造型表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一)课前准备:1. 手指操:和你的泥巴亲密接触一下,揪下几小团来。

我们来热热身,做做手指操吧!第一节,由我来领操,搓搓圆,12345678,搓搓条,22345678;第二节,谁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中国漆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漆器》是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漆器艺术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欣赏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漆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漆器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漆器。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学会欣赏漆器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漆器艺术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学会欣赏漆器艺术。

2.难点:漆器制作工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创作具有个性的漆器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漆器作品,分析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漆器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经典漆器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漆器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准备漆器制作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提前了解漆器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漆器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漆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漆器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漆器艺术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

(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

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

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

外壁雕刻成瓜棱形。

敛口,扁鼓腹,矮圈足。

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
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

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

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4.《车马出行图圆奁》(战国)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

夹丝胎。

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

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

盖顶绘凤鸟纹、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

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26人、4辆车、10匹马、5棵柳树、1头猪、2只犬、9只大雁等。

这幅车马出行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

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

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24.2厘米、厚7.8厘米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盛水器,木胎,挖制。

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

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

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

6.《栀子纹剔红盘雕漆》(元代)此盘为圆形,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约百道。

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

盘背面
雕阴文蔓草纹样,足内髹黄褐色漆,并有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件器物雕工圆润精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是典型的元代雕漆风格。

7.《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明代)箱盖面微隆起,下连阔座,箱体前及侧面有铜鎏金錾花饰件。

通体髹朱漆地并雕、填、戗金、彩漆饰纹。

盖面及四侧面均有菱花形开光,内以方格锦纹为地,上饰双龙戏珠纹,并衬以海水汀崖和四合如意云纹。

开光外,均饰缠枝花卉纹,箱内及底部髹黑漆。

此箱造型规矩典雅,纹饰精美传神,堪称传世佳作。

8.《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宋代)这件漆奁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戗金工艺,戗金即在漆面上錾刻花纹,然后于刻纹内填漆,再填以金粉的工艺。

这件漆奁制作成为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

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

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

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相挽款款而行。

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

园中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

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

9.《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清代)清乾隆年间的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口径34cm 高
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创新了描金法。

或用深浅不一的几种金箔,或用一种金箔但把它处理得有浓有淡,塑造了松、石、藤萝等形象的阴阳向背,有绘画晕色般的效果。

漆艺名家沈绍安在金银彩绘上有所突破,创造性地用金箔和银箔粉末调漆,再掺和其他色漆,髤出鲜艳而且层次感强的漆地。

他制作的花鸟纹长方形漆盒(口长32cm宽15.6cm高11cm,故宫博物院藏),通体以浅黄色为地,四壁再用色漆描绘梅、竹等花纹,像工笔花鸟画,大大提高了漆艺的绘画表现力。

三、总结
用简短的话语评述现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工艺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