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儿童时期是美感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和艺术实践能力。
4.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5.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为儿童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三、我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儿童整体素养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的启蒙教育,儿童可以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综合的艺术熏陶,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多样化的教育工作。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促进儿童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和艺术修养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儿童创造更多艺术的体验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美好的艺术世界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美术教育水平,加强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它是培养儿童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学前儿童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全面的艺术熏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美术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一、学前美术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指的是三至六七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一)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1、行为目标-2过程目标3、表现目标(二)学前美术育总目标1、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学前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1、绘画活动2、手工活动3、美术欣赏活动(四)具体的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目标1、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2、目标的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3、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4、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一)陈鹤琴关于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观点1、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型期3-7岁、写实期7岁以后。
(二)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涂鸦期1.5-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8-15岁。
2、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第一,前轴阶段 4岁第二,单轴阶段约6岁第三,双轴阶段约8岁第四,双轴联合阶段 10岁四、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涂鸦期2、象征期3、概念画期(二)学前儿童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玩耍阶段 2-4岁2、直觉表现阶段 4-5岁3、灵活表现阶段 5-7岁(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幼儿的美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审美心理过程可分为:审美准备阶段、审美体验阶段、审美效应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8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8篇一、活动目标1、能讲出月亮上会发生什么事。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二、活动准备1、范画-月亮的故事2、幼儿用图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1、出示一幅嫦娥奔月的图画,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月亮上的故事?3、教师:其实月亮上没有人,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编出来的`。
4、请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月亮上还会有什么故事?讲给家听。
5、请小朋友将自己的故事画在纸上。
6、作品展览。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1、示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出示花苞图)这会是谁的花苞呢?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宝宝们发现了吗?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说: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
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 术教育活 动
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直接有 关的学科或领域(美术、艺 术等)
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其他学科或领域(语言、社 会、音乐、品德教育等)
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通过幼儿在活动区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美术环境 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随机进行的集体的或个体的 美术指导等方式进行。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3、以指导联系为主的方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 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和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的教学 方法。语言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 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所以是必须的教学方法。
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 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理 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可以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谈一 谈等形式将之表现出来。
为儿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 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的审美环 境,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观点,抒发内心情感。
特点三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
教师应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儿 童大胆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 利用美术本身的审美艺术氛围,让儿童运 用艺术语言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 动,从儿提高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本章内容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引言
• 美术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 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部分。因此,幼儿园、家庭和 社会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 的美术环境,使他们在各种美术 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下:
1、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以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
在绘画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
2、发现法。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艺术技能技巧,而是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幼儿的独立自主活动。
3、情境法。
教师可根据教育目标,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境,还可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特点的情境中。
4、感知法。
在绘画前,幼儿对物体的质感,性质和形态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造型活动,因此,就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触摸要表现的物体,从而了解物体的性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ppt课件
环境创设与资源整合在美术
05
教育中的应用
环境创设原则及实践案例分享
安全性原则
确保环境创设中使用的材料安全无毒 ,避免尖锐物品和易碎品,保障儿童
在活动中的安全。
参与性原则
鼓励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培养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
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适宜性原则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 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视觉 刺激和创作材料。
表达与表现
儿童运用美术语言(线条 、色彩、形状等)将内心 感受和思想表现出来。
不同年龄段儿童美术心理特征
涂鸦期(1.5-3.5岁)
象征期(3.5-5岁)
儿童喜欢随意涂鸦,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想法。
儿童开始尝试用图形符号来代表事物,表 现出一定的象征性。
图示期(5-7岁)
写实期(7岁以后)
儿童能够用较为准确的图形来表现事物, 开始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01 0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迅速,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 法和手段日益丰富。同时,也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专业素质有待 提高等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注重儿童的自由表达和创造力培养,强调艺术教 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鼓励儿童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具有表象思 维能力,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0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美术创作心理过程分析
01
02
0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色彩的认知与运用展开,包括三原色的介绍、色彩混合的实践以及生活中色彩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原色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混合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原理,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知,色彩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色彩,讨论色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原色(红、黄、蓝)的基本概念,讲解色彩混合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
3. 实践环节:分发画纸、颜料等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混合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的变化。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画中的色彩运用,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色彩的世界2. 内容:(1)三原色:红、黄、蓝(2)色彩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3)色彩表达情感: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三原色,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评价其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氛围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提升自信心和表现力。
头的教学重点是三原色的认知和色彩运用,难点则是色彩混合的原理和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少儿学习绘画的好处:
• • 1、幼儿学画,有利于发展记忆、想象力,特别是想象。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
而且奇特的。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 华。孩子在绘画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 2、学画可以使孩子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
•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重视美术对儿童美感的培养和性情的陶冶
总之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的面目健康成长。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
美术取向的教育考虑的是社会性功能,后者考虑的是个体性功能,
即使现在,他依然是自闭症患者。
“他最初的画作与其他同龄孩子无异。只是,从五岁那年开始,他集中精力 和时间投入到画画上,这是个转折点。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在那次度假之
后,基隆还会继续画。”基隆的母亲米歇尔·威廉姆森说道。 在意识到基隆对绘画有特别爱好之后,父母为他报了美术班。老师称赞他 的画作中闪现着大师的光芒。“我曾一度相信在绘画领域,毕加索是最后 一个神童,而基隆却着实越发出色。他有一双成熟的手,还在这么小的年 龄就已经掌握了很多艺术家需要经年修炼才能有所得的绘画技巧。”曾为
• 例讲故事,让儿童画画,让大家猜,最后一起填色
幼儿视觉审美能力培养
• 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等方面 的培养。
• 引导幼儿追求真善美,排斥和去除伪劣,邪恶及丑陋的事物。引起他的 情感律动给他们美的享受和性情的陶冶,促使他们在认知上,感情与人 格方面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一、培养创造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创造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题材和材料,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创意。
二、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教育还应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和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儿童欣赏美的感觉,并培养他们对颜色、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分析和评价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三、发展绘画技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发展绘画技巧。
通过教授基本的绘画技法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帮助儿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儿童逐步提高绘画水平,让他们能够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让儿童参与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活动,让他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培养合作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让儿童参与集体绘画、合作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作品,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六、培养艺术修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和生平,让儿童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欣赏和模仿经典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学前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活动,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3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能讲出月亮上会发生什么事。
2、培育幼儿的想象力量。
3、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二、活动预备1、范画-月亮的.故事2、幼儿用图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1、出示一幅嫦娥奔月的图画,引起幼儿爱好。
2、老师叙述月亮上的故事?3、老师:其实月亮上没有人,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编出来的。
4、请小伴侣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月亮上还会有什么故事?讲给家听。
5、请小伴侣将自己的故事画在纸上。
6、作品展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2活动目标:1、尝试用胶水将“柳叶”粘贴到柳条上。
2、通过比较,区分两样东西的长短。
3、在活动中,感受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1、自制的柳树树干、柳条。
2、用绉纸剪好的柳条。
3、胶水、抹布每组一份。
4、幼儿已看过柳树。
5、已贴好柳叶的`柳条一条。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起幼儿爱好。
二、出示已贴好柳叶的柳条,引导幼儿对柳树的阅历。
三、老师示范讲解。
拿一条柳条放在桌子上,再拿一片叶子,用食指蘸一点胶水抹早叶子一端,然后贴在柳条上,左边贴一片,右边贴一片,然后再左边贴一片右边贴一片,贴满为止。
四、幼儿制作柳条,老师指导。
1、胶水放在桌子中间,从篮子里选一条柳条。
2、贴好柳条,用抹布擦手,坐在蓝线上。
五、比比柳条的长短,并贴到树干上。
1、个别幼儿比。
2、集体幼儿比。
师生一起把柳树姑娘请到生物角。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3活动前言:小的时候就对画画比较感爱好,可能是遗传妈妈的基因比较多,平常画画我最喜爱的就是植物,学校时候最喜爱的一课文就是“王冕画画”,长大了,我要做个像王冕一样的大画家!通过此活动可加深幼儿的颜色感,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活动目标:1、感知紫藤花的特征:一串一串的,紫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紫藤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欢乐及胜利感。
活动预备:绘画纸、白紫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导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
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帮助他们在美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全面评估。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述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并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帮助他们在美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特定芳龄段的教育形式,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和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孩子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学前阶段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学前阶段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对艺术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
学前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兴趣,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潜力,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来加以培养。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并且在创造中学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1. 游戏性教育的应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游戏性教育的应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幼儿在艺术表达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作用。
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和娱乐相结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比赛、角色扮演,设置各种创作任务等。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让幼儿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
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但不限制幼儿的创作方式和内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
合作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绘画活动,让幼儿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丰富的艺术体验通过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材选择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合适的教材选择对于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确: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
•丰富多样:教材内容应该涵盖各种绘画形式和风格,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游戏化设计:教材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操作简单:教材的操作方式应该简单明了,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能够为幼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创意表达
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创作 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培养 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创意 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
03
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01 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具体的艺术品、图片和实物,引导儿童 观察、感知和体验艺术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02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美术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学 习、感受和表现,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 力。
02 作品分析法
收集并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他们的造型、 色彩、构图等技能表现,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情感 和想象力。
03 访谈法
与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美术活动的 看法、感受和需求,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 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育者应反思所提供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 求,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评 价应关注幼儿的发展 阶段和个体差异,确 保教育目标与幼儿的 发展水平相适应。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 涵盖幼儿的认知、情 感、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全面了解幼儿的 美术素养。
客观性原则:评价过 程应保持客观、公正 ,避免主观偏见,确 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
评价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 兴趣、专注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情感表达与沟通
为儿童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让其 通过艺术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
教授儿童基础的绘画技巧 ,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引导其创作简单的绘画 作品。
手工制作
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和 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培养 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而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性教育: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2.形象教育:通过绘画、造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3.技能教育:通过练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
4.文化教育:通过介绍绘画、造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3.提高社交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4.建立自信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建立自信心,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5.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审美、技能等方面。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创设:通过布置具有情境性的美术环境,如美术角、美术墙等,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和创作。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2、美术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象征”,这也是幼儿思维的 典型特点。 儿童在二三岁以后,表象功能日益发展,他们开始能 够用特殊的动作、线条、形状、声音和物体来代表头 脑中对某些事物的印象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以物 代物”。 在美术这一领域的活动使幼儿新萌发的心理能力得到 练习,萌生创造力的萌芽。
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史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个美术种类, 通常分为实用工艺和观赏工艺。 实用工艺:如染织品、服装、陶瓷器皿、家具等 观赏工艺:如牙雕、玉雕、装饰画
4、建筑
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指的是三至六七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 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 动。幼儿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着他们的生活经验、愿 望、想象和美感,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一种 方式,是孩子的一种语言。
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一定 的审美标准、眼光及教育的观点来对学前 儿童美术活动加以认识、评价和指导。
第二节 幼儿美术学习的划分领域:
1、造型·表现 2、设计·应用
外化
3、欣赏·分享 4、综合·探索
内化
(科学、知识、人文、艺术、自然、 环境、社会、生活)
“造型·表现”
第三节 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意义
美术在幼儿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幼儿的身心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美术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3、美术学习符合时代和未来对儿童的要求。
1、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酝酿,创造动机、 意象的生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 意味的想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为3岁至6岁的儿童提供美术学习的教育活动。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形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开发儿童的感官与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重要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儿童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学会辨别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线条。
其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集中力。
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采用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观察与模仿法:教师通过展示绘画作品或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儿童观察和模仿,培养他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敏感性。
2.自由创作法: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鼓励儿童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创作法:教师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通过合作创作,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来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内容:1.基本造型: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培养他们的形状识别能力和线条表现能力。
2.色彩认知: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组合,培养儿童对颜色的感知和选择能力,了解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美术语言 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学前儿童美术
1、美的感觉是学前儿童对视觉艺术领悟与认识的开端。
2、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尝试与操作是他们最初的美 术造型活动。
3、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学前儿童借美术 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 过程。这是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美术语言
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美术的本质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纸、布、木板、黏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 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起源
起源于“模仿” 起源于“游戏” 起源于“表现” 起源于“巫术” 起源于“劳动”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取向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 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 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以美术作 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 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 。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绘画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手工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对3-6岁的学前儿童进行美术学习和教
育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创造性表达:指儿童通过绘画、手工、雕塑等形式,表达自
己的想法、情感和创造力。
2. 教育游戏:是一种以娱乐和游戏为主要形式,通过玩耍的方
式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方法。
3. 色彩认知:指儿童对颜色进行观察、辨认和区分的能力,以
及对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4. 图形认知:指儿童对各种形状和图形进行观察、辨认和理解
的能力。
5. 创意思维:指儿童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创造
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美术教具:指用于美术教学的各种教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纸张、模型等。
7. 视觉艺术教育:指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8. 手工艺教育:指通过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9. 艺术欣赏:指儿童对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进行观赏和欣赏的能力。
10. 创作能力:指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想象力进行创作的能力,
包括绘画、手工等方面的创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在美术教育中,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 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 在此基础上, 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 在美术的技法、想 像、思维等方面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育的目标关乎 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 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 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 以贯彻落实。
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通过多种
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任务 task
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例如:
(1)大与小对 比。如在宏伟的 天安门城楼下, 巧妙地安置了两 间火柴盒式的小 屋, 这小屋除了 它的特定用途外, 在艺术上起着对 天安门的烘托作 用。
任务 task
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例如: (2)高与低对 比。为了烘托太 和殿的崇高, 周 围采用了低矮的 回廊。高低对比 可以使主要建筑 物表现突出。
任务 task
评价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每当幼儿画完一幅美术作品老师都要评价, 但在评价幼儿作品 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成功感。教师的语言能让幼儿乐于听乐于 接受, 要恰到好处, 并要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加以鼓励, 让幼儿能大胆的 表达自己的思想, 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进行展出, 培养幼儿要创作美 术作品不要千篇一律, 要有创新, 别具一格, 要有童趣, 而且布局要合 理, 画面要饱满, 色彩对比要协调。作为美术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 上去评价幼儿作品。
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 达到“促进幼儿情感、
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
作用, 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
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课件知识点整理教材特征:以某种或数种理论作为其设计思想的基础,并以此处理和协调教育活动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
探讨在通过实施过程,发挥整体的功能,以达到预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来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第二章儿童美术的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第五章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学习目标:●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当代儿童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1)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2)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3) 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学习重点:了解美术与儿童美术各自的本质,理解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学习关于儿童美术的几种主要理论,能对这些理论的长处与不足作出简单的评析。
美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美术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欣活动。
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种类:(1)绘画(2)手工(3)美术欣赏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美术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成人美术的意义:是人类视觉意象的升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表现的最高形式。
儿童美术的意义:成年人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是儿童的成长过程。
德国人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谈到:儿童时代里,-------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他所得到的简单轮廓――与一切低于人类的动物形成对照――即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发展轨迹,来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发展关系,应该是有意义的。
比如关于美术起源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巫术说(4)、表现说(5)、劳动说(1)、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亦如此。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模仿说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同的。
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在客观事物的模仿活动中,儿童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模仿学习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
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而且其他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2)、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是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和实用的限制和束博,“自由”地进行一种精神游戏.游戏说还认为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过剩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
游戏说的价值:强调了自由地进行一种精神游戏和过剩精力是进行精神游戏的动力。
它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具有生物学的意义。
(3)、巫术说:原始巫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图腾崇拜,以神和神话的观念为依据,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和实用意义的社会性活动。
巫术说的价值:原始社会的文明发展,如人类的“原型的遗迹”和幼稚概念“万物有灵论”等观念同儿童美术发展历程:涂鸦期――图形象征期――写实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4)、表现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表现说的价值:通过这种表现情感来推动发展儿童的健康心理。
幼儿自出生起即开始表现自己、创造自己、生存自己。
面对完全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们必须学会按照自己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认识世界,逐步形成儿童内在的心理结构和人类的自我意识。
(5)、劳动说:从以上几个学说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劳动。
国内外美学家认为,劳动是人类为维护自己和种族的生存,向自然界攫取各种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是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吃、喝、住、穿”等实用需要的生产劳动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客观基础,人的其他活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美术艺术活动自然也是如此。
当代关于儿童美术的几种理论一、阿恩海姆(R.Arnheim)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阿恩海姆是德国人,哲学博士,从事教育和艺术心理学的研究。
又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追随者。
代表作1、《艺术与视知觉》主要探讨了艺术形式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通过揭示视觉的简化倾向和组织本能来说明完形的性质。
提出了: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复制品,而是事物的等同物。
代表作2、《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主要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理性本质,来弥合感性与理性、感知和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
提出了: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
阿恩海姆认为:1、儿童和原始部族人画出的画之所以充满了一般性的特征和未经变形的形状,恰恰是因为他们画的是自己看到的东西。
画出的物体是未分化的,即简约的。
2、随着年龄的增大,能够区别物体之间的不同,以及物体之间微小的变化,即分化的程度是随年龄变化的。
二、里德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
代表作:《今日之艺术》《现代绘画简史》《重获机器人》《通过艺术的教育》最主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认为儿童的美术具有天赋。
具体表现在,作品具有简约的、有组织的、逐步分化的儿童画的特有魅力。
《通过艺术的教育》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的个性。
里德认为儿童的发展应借助艺术教育即:1、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2、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艺术,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3、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
三、罗恩菲尔德(V.Lewenfeld)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罗恩菲尔德是德国的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宾州大学教育系教授。
代表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强调的是把艺术看作游戏的一种学习,儿童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并特别强调的是创造性的发展。
罗恩菲尔德认为,●把儿童美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七个方面。
●六个阶段: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
●七个方面: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成长等。
●他认为六个阶段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层面,是遗传程式的自然展开。
●同时,他在充分肯定七个方面成长的重要性基础上,强调了创造性成长的价值,认为“创造性的成长,主要是自由而独立地使用前述的6种成长因素,而达到统整的效果”。
●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是一项天生的直觉。
因此,罗恩菲尔德强烈反对儿童抄袭和模仿的学习,这样有害儿童美术的成长。
他认为,儿童的表现根本没有外在的标准,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衡量儿童就不那么科学。
举例:说“我不会画”的孩子阻碍因素有三种。
1、最普遍的是大人们的不当的批评。
譬如说画的不像、画的不够好、应该怎么画才好等。
2、儿童的心中无清晰的意象,无法表达。
3、儿童如果习惯于临摹,当没有临摹范本时,就不会画了。
“游戏与艺术”和“艺术与游戏”的辨别里德――游戏看作艺术的一种形式――统整罗恩菲尔德――艺术看作游戏的一种形式――创造思考题:1、什么是儿童美术?2、儿童美术有哪些特点?3、举例说明阿恩海姆理论中所述的“儿童在画纸上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举例说明。
5、里德认为儿童美术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6、简单评述里德所谓的“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7、罗恩菲尔德强调创造性成长的价值,其理由是什么?罗恩菲尔德是如何解释儿童说“我不会画”的原因的?第二章儿童美术的发展了解儿童美术的发展,主要有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理论以及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了解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发展美术符号系统的过程。
初步学会通过儿童美术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儿童对单元进行选择和组合的原则与规律;曼陀罗等图形的发展意义。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涂鸦线●圆形●圆形的组合(结合体、集合体)●曼陀罗与“太阳”●蝌蚪人●人以外的其他初期图形●儿童美术的国际性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理论(参照图2-27—2-65)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图形的选择和组合●避免图形的重叠●图形独自的界限●图形的融合●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动态的表现●透视(以上内容可以参考书25---65页)儿童的美术发展过程美国教育家凯洛格(R.Kellogg)对约一百万张儿童画进行了研究,归纳了儿童从动作到有意义的发展过程。
涂鸦线涂鸦线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划,画出一些乱而不规则的线条,包括有直线、斜线、弧线、折线等。
这些线条杂乱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无艺术的活动。
具有这种线条的特征称为涂鸦线。
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为涂鸦期,它可能持续到3—4岁.图形常见儿童画中的图形有6种,其中5种是具有几何意义的图形,如,矩形(含正方形)、椭圆形(含圆形)、三角形、十字形、斜十字形和不定形。
这些图形反映儿童的眼手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是经过儿童自己思考和计划而画出的,是儿童自发、自愿地再现线条。
图形的组合儿童图形组合与其他涂鸦线或者与其他图形相伴出现。
凯洛格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图形称为结合体。
(参照图2—4 模拟图形21—36—66种).最常见的组合有正十字形、斜十字形、矩形、圆形、不定形与正、斜十字形的结合,或者圆形与圆形、矩形与矩形的结合。
(2)集合体凯洛格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成的圆形称为集合体。
集合体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已经具备了属于其个人的绘画能力,能让别人清楚地区别与他人的作品之间的差异。
参照图2—6,集合体的美感特征是均衡性和规则性。
研究者对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简化、对称、旋转等常是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方式,追求图画整体的组织秩序和平衡则是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