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版古代汉语重点课内词语索引表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古代汉语一、语法:(一)词法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1.虚词:(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之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助词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代物:问其主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字本意:箕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所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所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所仰望而终身也吾先子所畏也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或曰……(有人说……)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莫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都有副词用法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焉都是合音词“于之”,“于是”诸“之于”,“之乎”焉“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善莫大焉(于之)语气词用法: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孰:指事,指人何:何事。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汉常用词271---360
271.【作】(一)起来。
论语先进:“舍瑟而~。
”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兴起”。
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
”今成语有“精神振~”,“掌声大~”。
(二)创造,制作。
论语述而:“述而不~。
”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无后乎!”272.【为】(一)做,造作。
战国策齐策四:“王使人~冠。
”按,“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
论语先进:“~国以礼。
”又阳货:“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杀鸡~黍而食之。
”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诗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之所。
”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尝~晋君赐矣。
”我们可以随文译为“治”,“学”,“煮”,“解”,“给”......但是不能认为“为”字本身有这个意义。
引申为当作,作为。
庄子逍遥游:“世世以洴澼絖~事。
”又为变成,成为。
庄子逍遥游:“化而~鸟。
”又为叫作。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鲲。
”又为算做,算是。
论语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
”“以为”连用相当於现代说:“把......当作......”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东道主。
”(二)略等於“是”。
孟子公孙丑上:“尔~尔,我~我。
”(三)介词。
被。
韩非子五蠹:“必~鲧禹笑矣。
”(四)读wâi。
动词。
为了某人的利益,站在某人的一方面。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五)读wâi。
介词。
替,给。
庄子养生主:“庖丁~文惠君解牛。
”又因为。
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象人而用之也。
”(六)语气词,常跟疑问代词相呼应,表示疑问语气。
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273.【取】(一)拿,拿来占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之?”引申为采取。
孟子尽心下:“吾於武成,~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中的一篇)又为从中取出。
荀子劝学:“青~之於蓝,而青於蓝。
”注意:“取”的反面是“舍”(舍),所以“取舍”对举(取:要;舍:不要);又和“与”(予)相对,故又有所谓“取与”(取:拿人家的东西;与:拿东西给人家);又是“去”的反面,故还有所谓“去取”(去:抛弃;取:要)。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â。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一)读tīng,又读tìng。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
旧又读t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事〕(1)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古代汉语》王力版 一二单元知识点
9.矢,《說文•矢部》:“弓弩矢也。”
10.病,《說文•疒部》:“疾加也。”引申指疾苦、疲憊、貧困、失敗等。
11.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引申指落、集合、成等。
12.敗,《說文•攴部》:“毀也。”象手持杖擊壞貝殼之形。
13.兵,《說文•廾部》:“械也。”甲文象雙手持斤形,本義爲兵器。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故本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亂於晉,且貳於楚也。”杜預注:“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
一、字詞
1.軍,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古於野外臨時駐軍,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故軍營門稱轅門。以篆文字形,“軍”常用作動詞“駐軍”之意。此乃兼類詞。
四、文化知識
1.晉、虞、虢之間之關係:
太伯 周太王 虞仲
(古公亶父) 王季 文王 武王 成王
叔虞(晉)
虢仲 (西虢) 北虢
虢叔 東虢
2.桓莊之族,指獻公同族之群公子。晉文侯弟成師於晉昭侯元年(前745)封爲曲沃桓叔,傳子曲沃莊伯,莊伯傳子曲沃武公。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武公滅晉侯,周王命曲沃武公爲晉君。其子爲晉獻公。
4.滅,《說文•水部》:“盡也。從水。”
5. 朝,《說文•倝部》:“旦也。”(倝,日始出, 光倝倝也。)字象日出於林莽之間,而月未落也。
6.介,《說文•八部》:“畫也。”但甲文象人前後有皮甲遮護之形,本義當爲皮甲。
7. 絕,《說文•糸部》:“斷絲也。從刀從卩。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絕,從絲取義。
3.軼,《說文•車部》:“車相出也。”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词语注释商榷四则
p trc 叩 4 0 7t o e, 抽 l盯7 ‰ o
i Jtn B ,I nc , t m h A e
)
si f 咖 tl l i h n te
I 日 A w s删 I I . 曲 硼 I 洲
t 曲 d嗍 剥
} mB h e R 瑚 c e
l 埘出 : r 工; l h e ( 鲫 w丑B jc出 c i s 停 I Cn ̄
进行了 比较大的修订 , 于 18 年荣 获 国家 教委授予 的“ 并 97 全
就应该 译为 :稍 稍更加喜欢 吃点东 西 。这 样译来 实在 扦格 “ ”
难通 , 原因就 在 于“ 稍 ” “ 稍 与 更加 ” 相剌 谬 。既然 只是 稍 稍 , 就不可能有 “ 更加 ” 既然 已经“ ; 更加 ” , 不可能 只是 了 就
加。耆 , ‘ ’喜 爱。 ( 古代江语》 订重排本 。 通 嗜 , ” 见《 校
以下 简赫 《 古汉 语 》 《 酱说 赵 太后 》 中 毕 书局 , ,触 ,
l孵 年 5月第三版) 9
这在古 汉语里是一种 习见的语词现象 。训诂学 大师俞樾 、 刘 师培在其著作《 古书 疑 艾举例》 古书 疑义举例 补》 和《 里均 有
作者简介 : 刘志生(94一) 男 , 娄底 人 , 16 , 湖南 长秒电力学院讲师 , 文学硕 士 , 主要从事投语史研究。
无足赤 。 人无完 人 由 于该书 出 自 众人 之手 , 一开始就存 在
这样 那样 的问题 . 其中有疏漏不妥之处 , 至还有不少错误 . 甚 前辈时贤耐它提 出过 一些指误 意见 , 内容 涉及 到文 选注释 、 通论 、 常用词 以至引文 、 标点等 方方面 面。基于此 , 编者 对它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谓之京城大叔。
”大太:极大。
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避开。
3、“姜氏何厌之有?”:满足。
4、“食舍肉。
”(今仍作“舍”)舍危放开。
5、“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l:(今皆简化为“尝”)吃。
6、“佗邑唯命。
”佗他:别的。
异体字:“不义不俊!筷牵亲昵。
词类活用(一)并使动用法1、“怒姜氏”2、无生民心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8、今京不度。
度,合法度。
19、隧而相见。
隧,挖隧道。
本义和引申义1、邑:本义,人所聚居地之地,大小不一。
本篇中“制,岩邑也”、“佗邑唯命”、“大叔又交贰以为己邑”等句中的“邑”都用其本义。
2、都:本义,大邑。
本篇中“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说的都是比国都小的都。
3、鄙:本义,边邑。
“西鄙”、“北鄙”就是本义,衍生出来质朴,识见、轻视等意义。
4、斩:本义,折断。
“箭其右,斩与车中。
”后来则表示死去,“馈焙笃鹱郑今“斩”枪决。
5、及:本义,赶上。
“故无法手推车而及”。
本课中“无庸,将自及”所指他将可以自己赶上灾祸。
6、;精简“兴”本义,进门。
课文“夫人启之”就是说道武姜准备工作替共叔段关上城门并作内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所指国家,但含义相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古代的国通指国都。
就是现代所没。
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都指都邑的城墙。
3、乘坐:1)在利用车马等替代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念四声时,全系列为古义,指兵车。
4、回去:1)在完备、全然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就是完备,因而存有修葺的意思。
本文“大叔完聚”。
“回去”指重修城墙,就是现代所没。
而现代的“完”、‘完了’就是古代所没。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1、君何患焉?(您对这件事还担心什么呢)2、敢问何谓也?(低声下气地问一声,你说道的就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3、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4、其就是之曰乎?(大概说道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1、佛性民心。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60 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 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目录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常用詞(二)62字辭謝責讓爭使令屬托往來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卻馮據約解釋具給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強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常用詞(三)65字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恤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相帥士僕禦右盜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內外閑常用詞(四)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常用詞(五)63字說聽毀譽勸居登臨過稱量鬻市假離合因改作為取求奉致得益竭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已必一參什伯晦朔時世期官吏爵權衡果實聰明功名北中下常用詞(六)66字遵徂征歸陟降流放遊浮集采叔振援操秉舉斯伐稼穡獲納交錯被任負施用制貽懷慕懲悼淑幸偷薄險阻悠皇永孔亟庶裘褐裳庭宇畝所驂駟策矢躬身領武仇耦常用詞(七)71字徵收發封棄俟遷徙遺失存處坐遇接承扶刺折戮問對許省審慮怨忍快興廢變曲直長小貪廉輕重狂殆危面口齒耳目指飯食服飾布鬥式檢英靈豪然且或曾更漸俱並而若爾常用詞(八)93字建置罷學養干謁徇矯效留遣逢候延勝敗守破騎伏圍突禽縱購抑按擢挾將烝亨顧察裁斷奏敕委捐詳詐與奪至止寤寐恨驚冀貴賤壯大多篤專壹稍略輒猶陰陽休咎機要祖賓郎男部曹鄰里獄闕祠第屏帳壁案字畫項乳體意常用詞(九)91字諂諛誣辯訴憐閔吊除拜營務積聚尋反覆運算替成遂系累羈系牽縣結絕擅披拉奸回雅俗公私偏全獨特醜陋穢玄素白方夙惟霄漢景曜都邑鄙邊塞殷周胡虜戎倡優伎皂宦豎臧獲祿位產業貨賂資財賄性情聲響拳腳端緒節度常用詞(十)95字議論諷貶謫斥宣褒贈顛覆率詣曆寓寄禁戒恃玩肆敷化加損刻勒郁舒張弛是非能可以凡聖殘暴甘辛鮮敝寒溫幽冥奧精眾便嘉遽速彌愈尤極甚最夫婦嬰孩親眷竹木穀壑亭台郊墟材才簿籍狀類壽命志趣涕泣膏澤帷蓋梗概本末常用詞(十一)89字紀載監撫遊揚抗奮沉沒通達辨析判切推移草聞宿隨沮擬測當須饒秀麗工博核奇偶丹紅允舛甯豫尚攸甫聊匪厥經典簡篇詞賦序銘誄贊章表風騷翰藻韻律榮華軌範規則准昆弟形跡綺練倫常綱維契幾始終羞辱常用詞(十二)88字創造潛藏步履枕藉淩厲脅迫隕落運輸徭役戍募吹唱叩彈讀啼號訊詰敘訴摹寫排攘竄列垂尊盛虛枉和順凜凝爛漫赤碧青蒼乍暫每既卿傅儀容祥殃條理支葉朵穎軒冕庾廩帛縷扃牖楹檻梁陵津浦疇陌晡曛塊礫常用詞(十三)96字掇控捫把挑搔投擲遞蹈躡升緣偃僕斃傾聆眺睇眄瞻回還逝分訣悸慟悵慨警惕欲感酌酹酣覺央闌清澄渾安閒乖互繁煩急忽但星辰嶽丘嶺棧閣甸藩苑隴塹墳蹊徑汀洲渚皋涯塘垠輦轂轅轍簪纓紱綬衾襦袂羹飧絲管弦鼓鼙僚群輩常用詞(十四)82字思索鑒賞料想占卜戲弄動定駐住依倚雕制生消淹漏泛涵蒙蔽蔭炙啖餉斂貢激濯拂逆凋零屠滅罄盡了肖暨逮暝黯纖悉贏短驕慢妄層喬耿渺縟稠綜雜遍塵靄巒岩阿隅畔際綸纂床蓐妝奩廚筵肌膚。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音序检字表-完美排版
B
拔(802)
把(1475)
罷(789)
白(951)
敗(796)
拜(935)
褒(1069)
保(324)
報(44)
暴(1084)
北(40)
被(520)
倍(333)
備(430)
輩(1510)
奔(50)
本(1108)
崩(150)
偪(322)
比(325)
鄙(955)
必(435)
辟(228)
敝(1086)
涵(1620)
寒(1086)
漢(953)
翰(1221)
憾(221)
豪(604)
好(229)
號(1334)
合(423)
河(65)
和(1342)
覈(1205)
褐(528)
壑(1097)
恨(813)
亨(805)
衡(442)
紅(1207)
侯(156)
后(]55)
候(794)
後(242)
忽(1494)
胡(957)
鼓(1508)
轂(1504)
故(431)
固(153)
顧(805)
寡(152)
乖(1492)
官(439)
冠(339)
綸(1636)
關(337)
觀(219)
管(1508)
館(67)
規(1224)
歸(511)
軌(1224)
貴(814)
國(236)
果(442)
過(42])
H
孩(1095)
害(325)
酣(1487)
逝(1483)
視(217)
事(32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精选四
高考语文综合讲练一.重点文言实词1.【解】(一)分解,指分解动物(原义是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牛。
”引申为把纠结着的东西解开。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倒悬也。
”(这是解下来。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冻。
”(这是溶解。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纷乱而无所取也。
”(这是排解。
)李白《清平调》其三:“~释春风无限恨。
”(这是消解。
)引申为对一种道理的解释。
《史记·吕太后本纪》:“君知其~乎?”引申为晓悟,懂得,理解(后起义)。
杜甫《月夜》诗:“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二)读xiè。
松弛,懈怠。
《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懈”。
2.【释】(一)解开,放下[原来拿着或背着的东西],放掉。
《庄子·养生主》:“庖丁~刀对曰。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民如~重负。
”引申为释放,赦免。
《左传·成公三年》:“两~累囚以成其好。
”又为溶解。
《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
”又为分解,排解。
《战国策·赵策三》:“为人排患~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二)解说,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不朝正於庙也。
”(朝正於庙:古代君主正月要朝祭太庙。
)现代有双音词“注~”,“解~”等。
3.【具】(一)设食,准备酒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请语魏其侯帐~。
”(帐:设置帷帐。
)引申为餐。
《战国策·齐策四》:“食以草~。
”(二)动词。
具有。
《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体而微。
”(三人都具有圣人的全体,但未够广大。
)现代变为双音词“~有”,“~备”。
引申为准备。
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卒乘。
”(三)副词。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代汉语》词语注释疏误指正
王力《古代汉语》词语注释疏误指正
王力《古代汉语》词语注释疏误指正
例:先秦人名,不专指周王朝(姬姓)君主。
而是专指黄帝、尧、舜、禹等。
如:昔者先王以为称首。
——“昔”通“盍”。
上古“盍”字有何义?音: shang。
注意:“昔”字从“日”从“斤”,“昔”义同“盍”。
例:子曰:“天下无道,以有道反之;邦有道,以无道观之。
” (先秦)——今天的人(heng,一声)可以说话了。
一般都说:昔者仓颉造书。
不过是汉代的一些俗儒附会孔丘的言论。
他们自以为高明,其实不及孔丘万分之一。
真正的造书者是伏羲氏和神农氏。
——“昔”通“盍”。
这个“天下无道,以有道反之;邦有道,以无道观之”的“以”,应该读作“盍”。
后面提到“天下无道,以有道反之”,所以把“以”读成了“盍”。
不然就把“天下无道,以有道反之”改成“天下无道,以有道观之”。
- 1 -。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排列.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5.什么是引申义?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五〕词类的活用1. 什么是使动用法?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3. 什么是意动用法?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6.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3〕表示对人的态度;如:……〔4〕表示比喻,如:…….〔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答案在P284——287页.〔六〕古代汉语的词序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等等.〔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种形式:〔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2.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答:〔1〕不用判断词"是".〔2〕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3〕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1.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卻克伤于矢.〔2〕"为"字式,如:道术将为天下裂.〔3〕"为……所"式,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4〕"见"字式,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实际上在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九〕副词本章重点以下一些特殊副词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1.程度副词:少、稍、颇2.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3.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4.情态副词:且、固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问:古代汉语否定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加举例.〕6.表敬副词:有两类:〔1〕表示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2〕表示自谦的有:窃、忝、猥;〔如问:古代汉语表敬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十〕代词人称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答:〔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若、尔、乃"等;〔3〕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之"代替.2.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3.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有时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家"侪、等、辈、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此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4.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指示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答: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意思是"别人、别的"〕.2.指示代词还有"若、然、尔","若"常用于定语;"然、尔"常用作谓语.3."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疑问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答: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或"和"莫"部分:1. "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者"和"所"部分:1.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答:"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十一〕介词、连词介词部分:1.介词"于"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和时间,如:……;〔2〕介绍涉与的对象,如:……;〔3〕表示比较,如:……;〔4〕表示被动,如:…….2. 介词"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如:……;〔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如:……;〔3〕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于",如:……;〔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如:……."以"的用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动词之后.二是它的宾语的位置,介绍"以"的宾语,常常放在"以"的前面.连词部分:1.连词"与"的用法:注意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别.2.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几种?答:主要有三种: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如:……;这一用法里面,有顺接和逆接两种.第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如:……;第三、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如:…….3.连词"则"的用法有几种?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3〕表示假设,如:……;〔4〕表示发现,如:…….此外,"则"还可以表示"让步".4."然则"、"虽然"、"然而"三词都是词组.意思是…….5.连词"之"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两种:第一、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第二、"之"用在主谓结构中间,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偏正结构,如:…….〔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语气词部分:1.注意句末语气词"也"、"矣"的用法和区别.2.注意疑问语气词"乎"、"与〔欤〕"、"邪〔耶〕".3.注意感叹语气词"哉".词头和词尾部分:1.掌握名词词头"有".2.掌握动词和形容词词头"其、言、于、薄".3.掌握词尾"然、如、而、若".〔把书上的例句看懂、理解〕中册〔十七〕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的作者、成书年代、体例、内容、所收字数.2.《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字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字先说字义,后释形体.3.许慎所说解的字义,实际上就是他认为的本义.4.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纳,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5.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分别有什么著作?答: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与其著作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6.名词解释:《经籍纂诂》〔作者、年代、体例、内容〕.〔十八〕古书的注解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P672〕2.阅读673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P676〕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2.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1〕必须符合原文文意;〔2〕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3〕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4.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答:〔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5.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答:〔1〕点破了句子;〔2〕用错了标点符号.6.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1.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2.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3.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二十一〕古代的文体1.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2.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3.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4.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5.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6.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7.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8.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9.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10."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下册〔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1.掌握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等修辞格的含义,书中列出了定义或概念的,要掌握其定义或概念.2.对文中所举的例子,尤其"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等辞格中的例子要看懂、理解、掌握.3.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分析文句的辞格,所以必须掌握例子.〔二十五〕古今语音语音的异同1.掌握三十六字母.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2.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3.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包括重唇音"帮、滂、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八个. 4. 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八个. 4. 三十六字母中的齿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和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十个.6.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7. 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包括"影、喻、晓、匣"四个.8.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9.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个.10.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个.11.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清声母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个.12.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清声母有"滂、敷、透、彻、清、穿、溪"七个.13.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二十六〕上古音简说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2.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3.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所编.5.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6. 什么是"叶音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7.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8.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哪些?〔答案从略,见课本1054页〕9.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入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叶"十一部.10.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阴声韵部有哪些?答:有"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九部.11.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阳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蒸、冬、东、阳、耕、元、真、文、侵、谈"十部.12.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和"古无舌上"两条重要结论.13.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钱大昕之后,章炳麟又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认为喻母也应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匣母,一部分归定母.〔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1.名词解释:A."同音通假"〔P1067〕B."读破"或"破读":〔P1070〕2.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如"早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3.掌握1074页所列字的特殊读音.掌握本节所举例子的读音.4.在阅读古代诗文时,我们不主张用所谓古音来读古书,尤其是对古代的韵文作品,应该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去读,即使不押韵了,也不要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二十八〕诗律1.近体诗的特点是:〔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2.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3.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有两个:〔1〕一般只用平声韵.〔2〕近体诗不能"出韵",即必须用同一韵部里的字.4.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供诗人写诗押韵的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93韵.宋代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5.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6.关于律诗"平仄"的掌握方法:首先,掌握平仄句式,五言四种、七言四种,共八种:〔1〕五言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以上四种句式,只要掌握了〔甲〕其他三中都可以推导出来,七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从五言的四种句式上推导出来,即在五言〔甲〕、〔乙〕、〔丙〕、〔丁〕四种句式前加上与每个句式开头的平仄相反的平仄就行了.那么七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2〕七言句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掌握五言、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即:以上句式在一首律诗中的排列形式,根据我的总结,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不外四种:〔1〕、<甲><乙><丙><丁><甲><乙><丙><丁>〔2〕、<丁><乙><丙><丁><甲><乙><丙><丁>〔3〕、<丙><丁><甲><乙><丙><丁><甲><乙>〔4〕、<乙><丁><甲><乙><丙><丁><甲><乙>注意:以上四种格式中,〔1〕、〔2〕两种的差别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3〕、〔4〕两种的差别也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可以认为〔2〕是〔1〕的变体,〔4〕是〔3〕的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居 合 益 夷 朔 实 征 叔 获 贻 阻 庭 领 迁 扶 怨 贪 检 俱 干 胜 购 察 夺 壮 阴 部 壁
9 登 因 竭 平 时 听 归 振 纲 怀 悠 宇 武 徙 刺 忍 廉 英 并 谒 败 抑 裁 至 大 阳 曹 案
10 临 改 坚 庸 世 明 陟 援 交 慕 皇 亩 仇 遗 折 快 轻 灵 而 徇 守 按 断 止 多 休 邻 字
2 称 为 完 必 官 名 流 秉 被 悼 孔 骖 征 存 问 废 食 然 尔 效 骑 擢 敕 寐 专 机 狱 项
3 说 量 取 备 一 吏 北 放 举 住 淑 亟 驷 收 处 对 变 服 且 建 留 伏 挟 委 恨 壹 要 阙 乳
4 听 鬻 求 陈 参 爵 中 游 斯 负 幸 庶 策 发 坐 许 曲 饰 或 置 遣 围 将 捐 惊 稍 祖 祠 体
5 拜 遂 披 独 惟 殷 竖 财 节 赠 恃 舒 残 奥 极 木 籍 泽 抚 析 拟系 拉 特 霄 周 臧 贿 度 颠 玩 张 暴 精 甚 谷 状 帷 游 判 测 偶 聊 铭 韻 弟 几
7 谀 务 累 奸 丑 汉 胡 获 性 议 覆 肆 弛 甘 众 最 壑 类 盖 扬 切 当 丹 匪 诔 律 形 始
二
419
二
510
二
576
三
788
1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怜 迭 县 公 素 邑 优 业 拳 谪 寓 损 可 寒 速 孩 墟 趣 末 没 闻 丽 宁 简 旨 范 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言 反 亡 堪 二 女 辞 来 引 谋 因 帝 礼 哀 窃 正 著 家 臭 入 树 诚 烈 攻 关 年
2 语 复 逐 有 兵 族 谢 去 却 会 侈 后 乐 衅 诛 邪 相 社 先 之 艺 伪 瞻 教 官 岁
8 藉 役 讯 垂 漫 傅 颖 槛 砾 蹈 睇 怅 央 烦 阁 洲 簪 管 赏 住 涵 濯 肖 慢 遍 纂
9 凌 戍 诘 尊 赤 仪 轩 梁 掇 蹑 眄 慨 阑 急 甸 渚 缨 弦 料 依 蒙 拂 暨 妄 尘 床
10 厉 募 叙 盛 碧 容 冕 陵 控 升 瞻 警 清 忽 藩 皋 绂 鼓 想 倚 蔽 逆 逮 层 霭 蓐
2 悯 代 结 私 白 鄙 伎 货 脚 斥 寄 刻 以 温 弥 亲 材 涕 纪 通 宿 工 豫 篇 风 规 常
3 吊 替 绝 偏 方 边 皂 赂 端 宣 禁 勒 凡 幽 愈 眷 才 泣 载 达 随 博 尚 词 骚 则 纲
4 除 成 擅 全 夙 塞 宦 资 绪 褒 戒 郁 圣 冥 尤 竹 簿 膏 监 辨 沮 核 攸 赋 翰 准 维
三
933
三
1065 沈 革 秀 舛 三 典 表 轨 练 辱 1188
四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 创 胁 吹 诉 虚 青 祥 庾 津 扪 缘 迴 惕 澄 但 苑 涯 绶 声 占 雕 荫 凋 暝 乔 峦 妆
一
41
一
131
一
216
一
317
1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过 作 利 已 期 功 降 操 错 惩 永 所 耦 失 戮 兴 饭 豪 若 矫 破 拔 奏 寤 笃 咎 里 画
册第 8 告 侵 图 乱 君 池 属 赴 具 衰 固 庙 观 措 忠 慎 盗 文 行 福 害 钱 钧 野 贾 9 谏 袭 虞 整 师 田 托 战 给 崩 再 诗 望 拱 信 苟 贼 质 走 决 比 饥 钟 途 旅 10 讨 奔 克 两 姑 馆 往 击 计 匮 三 书 矜 攻 谅 湿 国 色 出 治 喻 滋 倍 江 徒
8 诬 积 羁 回 陋 景 虏 禄 情 论 率 敷 是 辛 便 夫 亭 寿 梗 抗 推 须 红 厥 赞 荣 迹 终
9 辩 聚 系 雅 秽 曜 戎 位 声 讽 诣 化 非 鲜 嘉 妇 台 命 概 奋 移 饶 允 经 章 华 绮 羞
10 诉 寻 牵 俗 玄 都 倡 产 响 贬 历 加 能 敝 遽 婴 郊 志 本
3 谓 舍 及 无 车 怀 责 从 冯 习 靡 王 知 憾 翦 辟 帅 稷 前 适 事 善 共 法 府
古代汉语重点词语索引 4 5 6 7 访 请 召 报 次 如 驰 骤 执 免 享 荐 昭 穆 勤 乏 甲 介 卒 乘 仇 河 防 城 让 违 据 疾 寡 侯 识 恕 修 好 士 仁 后 进 畜 淫 同 术 衣 争 即 约 病 少 子 见 愤 讲 恶 仆 义 内 退 保 凶 殊 势 冠 使 就 解 饿 微 息 示 患 设 恭 御 道 外 踰 爱 疏 异 数 屦 令 趋 释 厌 强 宗 视 持 立 敬 右 德 间 逸 伤 戚 斤 朝 商
四
1322
四
1475
四
1610
2 造 迫 唱 摹 枉 苍 殃 廪 浦 把 偃 还 欲 浑 星 陇 塘 衾 僚 卜 制 炙 零 黯 耿 岩 奁
3 潜 陨 叩 写 和 乍 条 帛 畴 挑 仆 逝 感 安 辰 堑 垠 襦 群 戏 生 啖 屠 纤 渺 阿 厨
4 藏 落 弹 排 顺 暂 理 缕 陌 搔 毙 分 酌 闲 岳 坟 辇 袄 辈 弄 消 饷 灭 悉 缛 隅 筵
5 毁 市 奉 故 什 权 下 浮 伐 施 偷 裘 矢 封 遇 省 直 布 曾 罢 逢 突 烝 详 冀 略 宾 第 意
6 誉 假 致 穷 佰 衡 遵 集 稼 用 薄 褐 躬 弃 接 审 长 斗 更 学 候 禽 亨 诈 贵 辄 郎 屏
7 劝 离 得 难 晦 果 徂 采 穑 制 险 裳 身 俟 承 虑 小 式 渐 养 延 纵 顾 与 贱 犹 男 帐
5 步 运 读 攘 凛 每 支 扃 晡 投 倾 诀 酹 乖 丘 蹊 毂 羹 思 动 淹 敛 馨 赢 稠 畔 肌
6 履 输 啼 窜 凝 既 叶 牗 曛 掷 聆 悸 酣 互 岭 径 辕 飧 索 定 漏 贡 尽 短 综 际 肤
7 枕 徭 号 列 烂 卿 朵 楹 块 递 眺 恸 觉 繁 栈 汀 辙 丝 鉴 驻 泛 激 了 骄 杂 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