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考点汇总 思维导图版23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对品质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分类数据的整理【例题·单选题】(2010年)关于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比值可能大于lB.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C.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D.它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 [答疑编号2883230101]『正确答案』C2.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和圆形图。
【例题1·多选题】在对分类数据进行整理时,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被称为( )。
A.频数B.指数C.次数D.百分比E.比例[答疑编号2883230102]『正确答案』AC【例题2·单选题】(2009年)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 )。
A.条形图B.直方图C.累积分布图D.茎叶图[答疑编号2883230103]『正确答案』A(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2.顺序数据的图示——累积分布图根据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可以绘制累积分布图。
【例题·单选题】(2010年)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100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 )。
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A.8%B.82%C.10%D.92% [答疑编号2883230104] 『正确答案』C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数据的分组分组的方法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办法为:【例题1·单选题】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
A.组中值B.组平均数C.组距D.组数[答疑编号2883230105]『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2006年、2008年)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无任何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答疑编号2883230106]『正确答案』B【例题3·单选题】(2007年)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是“10~20”、“20~30”、“30~40”、“40~50”、“50~60”、“60~70”。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第三十二章法 1
律对经济关系 的调整
2
第三十三章物 权法律制度
3
第三十四章合 同法律制度
4
第三十五章公 司法律制度
5
第三十六章其 他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
第一节会计确认 第二节会计计量 第三节会计记录 第四节会计报告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生产和成本理论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生产和成本理论企业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市场机制或者价格机制的替
代物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
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影响因素:信息不
完全性
技术不变,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边际产量=0,总产量最大;边为正,总递增;变为
负,总递减
边>平,平递增;边<平,平递减
机会成本:即放弃的最大收入;显成本(实际支
出),隐成本(自身拥有)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企业追求的利润);正常利
润(构成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短期成本:固定成本(折旧和管理费)+可变成本(
料和动力,生产工资)
总成本(纵轴一个截距=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
原点开始)变动一致,上升
总固定成本: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边际,平均总,平均可变成U型,先下降后上升,平
均固定一直下降
最低点顺序早晚: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
本。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体验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统计描述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率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2014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本要点内部资料
《2014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本要点内部资料第一章、市场要求、供给与平衡价格【P1】需求的构成要素(第一段,两个····缺一不可)【P1】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第三段中的7小条)【P1~P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最后一段整段;P2第四段,图···变动;第七段,消费者···移动;第8段,钻石···增加)【P3】影响供给的因素(第三段中的6小条)【P3】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第四段第一句话;第五段整段;第七段,我们····S)【P4】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第二段,在E点····水平)【P4~5】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第四段,所谓···措施;第五段,由于···最后;最后一段整段;P5第二段,所谓···措施;第四段,由于···最后;第五段,出现···形式)【P5~6】需求价格弹性(第六段整段;P6第一段,所以···绝对值;第五段,弧弹性系数的公式···;第七段整段)【P6】需求价格弹性分为(第8段下面的3小条)【P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九段中的4小条)【P7】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第一段整段;第二段,在需求···减少;第三段,可以···不变;第四段,在···增加;第五段,这就是···基础)【P7~8】需求交叉弹性(最后一段,需求···比率;P8第三段,需求···正数,第二种···标准)【P8】需求收入弹性(第3、5段整段;第七段,收入···低档品)【P9】供给价格弹性(第三段E;正值)【P9】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五段下面的3条)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P10~11】效用理论(3、5段整段;最后一段,相应···公式;P11第一段整段;第二段第一句话)【P11~12】无差异曲线基本假定(第四段3小条;第六段,无差异···程度;最后一段,根据···越高)【P12~13】无差异曲线特征(第一段下面的3小条;第二段整段;第三段的公式;第四段。
2014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浓缩汇总-统计学更新
2014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⒈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⒉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⒊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
定量变量、定性变量。
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⒋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集中趋势的测度也就是寻找数据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⒌均值也就是平均数,就是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⒍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
⒎方差是数据组中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方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⒏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不仅能度量数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还与原始数值具有相同的计量单位。
⒐观测数据,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的数据。
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 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
⒑一手数据,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直接来源。
其来源主要有:调查或观察;实验。
二手数据来源于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
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⒒统计调查过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调查是一种有计划、有方法、有程序的活动;二是调查的结果表现为搜集到的数据。
⒓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前者,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后者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⒔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前者,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变化,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为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各章节考点总结 个人学习笔记 掌握必过 重点彩色标示(7章-12章)
,求出技术进步率。
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
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
4.资本的效率,也就是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反之,资本效率 量所能产生的GDP,一般用GDP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 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GDP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表示。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 因素进行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 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带来经济增长,反之,资本效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α ---t时期的劳动份额 β ---t时期的资本份额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 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制约发展的不良局面。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
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
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劳动数量越多,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
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济增长速度就越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