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塞下曲》的鉴赏

合集下载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塞下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擅长描绘边塞的荒凉、壮美和英雄壮丽的形象。

塞下曲既有悲壮的情感,又有豪情的张扬,被誉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

一、《塞下曲四首》原文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一锵锵锵,马蹄声;阴云低动,野雁南行,一束残阳铺满路。

寒孤蛩泣古树,人影惊空谷。

边塞词人已离故土。

长剑寒光上,胡沙夜雨里,贫瘠黄河曲。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二陇头传来歌舞声;欢声笑语,玉锵金响,人间洪乐气。

尘心似醉如痴,碧空翠野茫茫无际。

尔来何处,可共蟾宫对。

笑捧仙桃系细丝,青蝉弄影,碧树丹山肆意飞舞。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三逐鹿中原已百年;铁马辽天,笑看英雄低首。

山河破碎处,壮胆湖光尽染红色。

悲乐同时,尽入豪杰心头。

纵横立世几多年,铁血沙场情难奈何。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四角声撕夜半天明;胡沙入境,射虎江山心冷。

借问谁家桃李,美人良子如梦连时。

为国捧心,忍看乌鸦啄眼不声。

英雄无泪,本色为沙场染。

</p>二、赏析《塞下曲四首》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每首曲子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形容塞外草原的奇幻景象,另一个部分则是将塞外的英雄悲壮形象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种独特的结构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其次,词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长剑寒光上,胡沙夜雨里,贫瘠黄河曲”这一句,通过寒剑、夜雨和贫瘠的黄河等意象的运用,将荒凉的边塞景象和忧伤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慨。

最后,作品中表现出的壮丽和豪情热血使人产生共鸣。

歌颂了在塞外英勇战斗,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将士们。

他们无畏艰险,坚守阵地,舍己救人,守卫祖国的边疆。

他们的忠诚和勇敢不仅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感到自豪和自豪。

在整个赏析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塞下曲四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通过作者对边塞景象和英雄形象的巧妙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塞外的苍凉和英雄的壮丽。

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唐·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
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低。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译者
待更新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赏析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藏了诗人对下层
人民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诗人宽敞的视野和灵秀的胸怀。

王昌龄在文学创作方式上擅于以
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就是边塞诗所最为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洁的技巧,于
这情境之外又不断扩大出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最为朴实无华的主题之中融汇出来横
跨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索;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薛仁贵》。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塞下曲,指边塞上的歌曲,是唐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伦的《塞下曲》一共创作了六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2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3平明:天刚亮。

4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5没:嵌入。

6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昏暗的树林中,忽然刮来一阵疾风,草被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是老虎,从容不迫地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从容之美】本诗写将军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遇到的一次富于戏剧一性一的经历,表明了李广的箭术高超,也体现了他的从容镇定之势。

首句“林暗草惊风”,不仅把将军出猎的时间、地点一交一代出来,而且蓄足一种气氛,尤其用一“惊”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

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而且也暗示将军的警惕一性一很高。

接下来将军引弓这一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临险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赏析】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构思非常的巧妙,将夜间“引弓”和清晨“寻羽”两个场景作了一精一心安排,设置悬念,通过箭“没”石棱的渲染,赞颂了将军的英武善射,增强了气势。

因此,作文时,如果需要增强文章的气势,打破平淡无奇的叙述,合理的夸张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启示】深夜,在风吹草动的树林里,石头被以为是老虎,便弯弓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挫折,就像诗中的“老虎”;在挫折面前也会用各种方法去应对,犹如弯弓,射箭。

解决困难,面对挫折,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大再猛的“老虎”都会被降伏。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怜白发生,未许蓬莱将。

塞下曲(卢纶)赏析《塞下曲》是唐代文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对塞上战事的描绘和将士的不幸命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诗的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节描绘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单于的背叛和杀伐之气。

接下来的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他们追逐敌人的足迹,冲出大雪中满怀战意。

次节转而描述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悲壮场面,通过短短的四句诗揭示了将士们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生命抵御外敌的壮举。

壮士们经历了十年的战争,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心系家园,并且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归来。

最后一节则描述了壮士们回到京城,在天子明堂见到皇帝的情景。

将士们立下了十二次战功,却只得到了赏赐百千强的奖励。

其中“可怜白发生,未许蓬莱将”表达了将士们的遗憾和不满,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未能得到完全的回报。

白发生已经到了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仍未允许他们退休享受幸福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将士们的描述和心理情感的展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为国家付出的伟大精神。

卢纶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修辞手法,使诗句节奏感强,表达流畅自然。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同时也希望从国家的角度更加关爱退役军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帮助。

在赏析中,我尽量按照赏析的逻辑展开论述,避免了小结或其他无关内容的出现。

文章中使用了适当的分段,使得内容更加通顺和清晰。

同时,语句的表达也力求准确、流畅,以达到整体的美观和易读性。

文章中没有出现任何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符合要求。

卢纶《塞下曲》赏析

卢纶《塞下曲》赏析

卢纶《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此为组诗的第三首,刻画了将士不畏艰苦,勇赴疆场的场面。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满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诗人用先果后因的手法,写出边地寒夜的肃杀清冷。

欲雪的天空彤云密布,遮蔽了月光,一行大雁不知受到什么惊扰,急急地飞过夜空。

一个“雁”字,既点出季节,同时又让人想到这沉沉夜幕下可能隐藏着什么诡秘。

是谁惊起原已安栖的雁群,原来是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发现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一支骑兵整队欲出,夜里行军,不辨人马,惟可见弓刀寒光闪闪,大雪被风刮得漫天飞舞,沾满了兵器。

这是一个多么紧张而又扣人心弦的场面!诗人略去其他场面不写,专写“满弓刀”这一点,既切事理,又照应了首句,表明“月黑”是因天在酿雪。

这首诗写克敌制胜的豪情,却不对战斗作正面描绘,只写了雪夜闻警、准备出击的场面。

从这首诗来看,诗人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

诗人不仅抓住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还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用一两个短镜头,把自己所要颂赞的边军将士豪迈、勇敢刻画了出来,收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原文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鉴赏“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1【诗句】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出处】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一)》。

【意思】幽并:幽州,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北部一带。

《隋书·地理志中》:“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尘沙:幽、并二州外接沙漠。

句意:幽、并二州健儿,历来习于征战,都在茫茫的黄沙中渡过一生。

【全诗】《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①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指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客:戍边战士。

尘沙老:指在边塞沙漠中老去。

尘沙,幽并相拼的沙漠,代指边地。

③矜夸句:夸耀自己善于驰骋而去惹是生非。

紫骝马:泛指骏马。

【全诗赏析】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多气势昂扬,曲意深远,可与岑参媲美。

虽然刚刚初秋八月,可是萧关大道却是一派衰败景象:孤蝉哀鸣,桑叶凋落,桑林空寂。

处在出塞入塞的边关重地,在侵透心底的阵阵寒气里,处处是枯黄的芦草,毫无生气。

诗人遥想从古至今有多少来自幽州并州的戍边将士,在这里共伴黄沙抵风抗寒戍守边关,又有多少人埋尸黄沙。

诗人劝喻世人,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逞武恃强,夸赞什么自己的马好,功夫好,义气深。

那和这些戍边健儿比来,太无聊了。

这首诗赞讽并存。

首句虽言鸣蝉,实为写人。

由于古人多在村庄边植桑故有以桑梓代家乡的说法。

因此,此处之桑林也有家园、村庄之意。

本该繁荣的庄园,因战争而空;不管哪里来的好汉,都是抛家舍业到边关来征战,这征战又使多少人没了收成,空了家园。

但也正是这些健儿抛家园,才得以保住国家安宁。

所以诗人在写征战之士的辛苦之时,更道出他们的豪情。

劝那些自恃勇武的人向他们学习,保家国平安;同时也讽告那些勇武恃侠的人,不要因功好战,挑起这毁家失业的战争。

此诗写出了保家卫国健儿们的辛苦,也道出了对他们的敬意,婉曲的诉出了对世人的希望,同时表明了作者希望远离战争,企望和平的愿望。

李白《塞下曲》赏析精选

李白《塞下曲》赏析精选

李白《塞下曲》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塞下曲》赏析李白《塞下曲》赏析5篇李白《塞下曲》赏析1塞下曲作者: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蝉鸣、空桑林、萧关道、黄芦草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诗中“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幽州和并州一带的豪杰们的惋惜之情,他们为了追求功名而投身沙场,最终却只能与沙尘为伴,终老一生。

最后两句“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则对那些自恃勇武、夸耀宝马的游侠儿进行了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诗中“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两句,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冷的河水中饮马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艰苦。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两句,描绘了战场的辽阔和阴沉,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两句,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中人们的意气很高,但实际上战争是残酷的。

最后两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第三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卒的同情。

诗中“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两句,描绘了朝廷大规模征兵的情景,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两句,描绘了朝廷对出征将士的重视和郡国对他们的迎接,表现了朝廷对战争的重视。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几万名出征的将士无一生还,表达了诗人对士卒的同情。

最后两句“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节约宫廷厩中的马匹,分赐给边城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悲壮和对死者的哀悼。

诗中“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两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悲惨气氛,已经埋葬了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部曲们都来吊唁他,他的死讯传遍了燕南代北。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功勋被废黜,他的部队也被分调,表达了诗人对霍将军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则描绘了朝廷再次派遣军队前往边疆戍守,诗人只能对着边塞的云彩哭泣,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描写边疆生活的诗歌。

以下是《塞下曲》的赏析:
一、主题思想
《塞下曲》以边塞为题材,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佩和对战争的关注。

诗歌主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强烈感受。

二、艺术手法
1. 独特的视角:诗人以边塞为题材,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描绘边疆战士的生活。

通过对边疆战士的日常生活和战斗场景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的边疆世界。

2. 丰富的意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现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等。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生动的描绘:诗人通过对边疆战士的生动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忠诚于国家的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在诗歌中栩栩如生,使读者感受到了边疆战士的坚韧和勇敢。

4. 优美的语言: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塞下曲》中的语言同样优美动人,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三、情感表达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佩和对战争的关注。

通过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和英勇战斗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边疆战士的深深敬意和对家国情怀的强烈感受。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卢纶《塞下曲》赏析《塞下曲》译文及鉴赏

卢纶《塞下曲》赏析《塞下曲》译文及鉴赏

卢纶《塞下曲》赏析《塞下曲》译文及鉴赏《塞下曲》是由卢纶所创作的,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塞下曲》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塞下曲》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塞下曲 卢纶(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 卢纶(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气。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塞下曲》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塞下曲唐代: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

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鉴赏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

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

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

“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

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

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

“平沙”谓沙漠之地。

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古诗简介《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翻译/译文其一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古诗简介《塞下曲》为卢纶的组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

翻译/译文塞下曲其一翻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塞下曲其二翻译: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塞下曲其三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注释塞下曲其一注释: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塞下曲其二注释: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塞下曲其三注释: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鉴赏塞下曲其一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这两句写边塞将士开怀放歌、人欢马叫的场面——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人们目送远去的飞雁,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马群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撒欢奔跑。

“绿”字用得妙,不仅写草色,而且表示春天已经来到草原。

两句构成一幅绝妙的边塞春景图和边塞上人们的壮美豪情。

出自李益《塞下曲》之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燕歌:指《燕歌行》曲调。

《燕歌行》,乐府《平调曲》名。

以三国时曹丕所作二首为最早,皆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

后人所作,多写征戍之事。

②塞鸿:塞上的大雁。

赏析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

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

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塞下曲》的古诗赏析篇1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塞下曲》的鉴赏
导读:塞下曲四首
朝代:唐代作者: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鉴赏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

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

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

“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

“金仆姑”,箭名,《左传》:“乘
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

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

“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

“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

”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

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

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

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

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

“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

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

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
的作品,并不多见。

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

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上文是关于诗词《塞下曲》的鉴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