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释义(摘要)26

合集下载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

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奇穴名词解释

奇穴名词解释

奇穴名词解释
奇穴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脉上的一些特殊穴位。

它们分布在不同
的经络中,具有调理气血、养生保健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奇穴
及其相关解释:
1. 风府穴:位于耳后的颈部上方,是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命门穴:位于腰骶部的中央,是治疗肾虚、腰酸背痛的关键穴位。

3. 太阳穴:位于眼睛上方的颞部,是治疗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主要
穴位。

4. 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的窝穴,是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的重
要穴位。

5. 少海穴:位于肘横纹外侧,是治疗疲劳、肩颈痛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6.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是治疗胸腹部疼痛、胃痛、便秘等症状的
重要穴位。

7. 太冲穴:位于脚底部的第一跖骨底部,是治疗失眠、肺炎等症状的
主要穴位。

8. 腕骨穴:位于手腕与拇指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颈椎病、手指麻木
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9. 阴陵泉穴:位于脚底中央的前方,是治疗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状的主要穴位。

10. 大椎穴:位于颈部的第二椎骨下方,是治疗颈椎病、头痛等症状的
关键穴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奇穴及其相关解释,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
治疗疾病的范围。

如果需要使用奇穴治疗疾病,请务必在专业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巨阙
【别名】巨缺、心募。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6寸。

【特点】心募穴。

【主治】心胸痛,心悸,翻胃,噎膈,泛酸,呕吐,癫狂,痫证。

【来源】本穴最早见于《脉经》。

【释词】巨,大也;阙,帝之宫庭。

阙为内庭中正之门,俗称中门,又称仪门。

古者贵家,门必有阙,所以饰门第,别尊卑也。

巨阙,越王勾践的宝剑名。

汉·刘向《新序》:“辟闾、巨阙,天下之利器也。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王曰:‘巨阙初成之时,吾坐于露坛之上,宫人有驾白鹿而过者,车奔鹿惊,吾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砺,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

’”
【释义】此穴在鸠尾下1寸,胸骨其形似剑,穴当其端,在胸骨剑突大凹陷之下方,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交关,分别清浊之格界,又为食管及动静脉上下通行之关隘,正当心之外围,为心之宫城,至尊之门,故喻名为巨阙。

《针灸问对》:“心为一身之主,至贵不可犯……巨阙,心之宫城也。


【提要】为心之募穴,心为君主之官,本穴居心君至尊之位,为心经脉气聚集最盛之地,有安神宁心、宽胸止痛之功。

主治发狂惊悸、恍惚不知人,及一切神不内守诸疾,但刺此穴,患者须仰卧扬手,乃可下针,防止膈肌下沉,或有伤之也。

伤膈肌,则呃格不休。

现代研究证实,分别针刺健康人巨阙、膻中、天突各穴或同时针刺以上各穴,用钡餐透视摄片观察,可使钡剂下移加快,食管蠕动增强,管腔放宽,痉挛解除。

另据报道,在胆道造影观察下,针刺巨阙、阳陵泉,可促进胆总管的收缩,调整胆汁分泌,对胆道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其中又都和阴阳息息相关。

针灸易学难精,对每个穴位名称含义的理解,对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有所帮助。

1、太阴肺经(11个穴)1. 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 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 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 尺泽:尺,指长度。

泽,沼泽,又宫名。

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 列缺: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 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 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 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针灸穴名

针灸穴名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穴位系于经络,经络出自经筋。

经筋犹山脉,经络犹河川,穴位则沿河两岸之城镇耳。

故欲言穴位、先言经络,欲言经络,先言经筋。

人体则犹不规律之地球也。

人对经穴之认识,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又复察其流注敛散,而知其性能。

其中妙义,俱由自觉而知。

其命名也,或因共在处.或取其事功,或喻之以物象,等等不一。

用二三字义,标明其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此非信口偶然者也。

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有所不能。

经筋及经络人体机构,极属唯物。

经筋确有形质可考,在《灵枢经》中早有记载,近代医书生理解剖言之更详。

经络虽无形质可见,而确有实在作用。

即老子所云:“无之以为用”也。

按当时老子以目之所见者为有,其所不见者为无。

尚不知大气中更有好多元素。

愚窃度之,经络产自经筋,由两条经筋夹成一条经络,犹两山夹成一谷,两岸夹成一川也。

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经筋,而两条经筋夹隙间之经络,则提之不出。

譬如房屋墙壁有裂缝,外可入风,内可通气,内外交通,作用显然,人尽知之,人尽见之。

若将此房拆毁,则砖石若干,土木若干,俱有形质可考,而在未拆房以前,有目共睹之墙缝则解剖不出。

经络之于人身,即犹是也。

不见针灸医疗,循经取穴,均在两筋夹隙中间乎。

问刺之有痛有麻感觉不同者何也?曰:此犹盖房时先设铁筋木板为之结构,刺中铁筋则金声,刺中木板则木声,刺中土坯则无声也。

故曰欲知经络先识经筋。

从来一般中医急于救疗,故研究经络者多,讲求经筋者少。

致使针灸学者,对于经络学说信其当然,而不究其所以然也。

愚又常观生理学胚胎初形,形如圆珠,逐渐成长,状如蝌蚪,即头部与脊柱先成形也。

因思经络十四,应以头脊为始。

又考针灸学术,我国开创最早,相沿多年,均以手太阴为诸经之首,近又有拟以手少阴为诸经之首者,愚均以为未洽。

故逞主观浅见,拟以督脉为首经,任脉次之。

犹先定乾坤两卦,为大体阴阳,其他太少明厥之六经,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卦也。

此等学说,《医易通论》言之最详,故不赘述。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1.尺泽(chǐzé,LU 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ìe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针灸学1穴位名称

针灸学1穴位名称

针灸学穴位名称一.手太阴肺经(11穴)1. 中府:中,指中焦。

穴当中焦脾胃之气汇聚肺经的部位。

2. 云门:人之气血,始于手太阴,出于云门,归于足厥阴,入于期门。

穴居肺之上,犹如云气浮游空中,滋生万物,故名。

3. 天府:古代取此穴使鼻尖点臂上,所到之处是穴,鼻为肺窍,外通天气,肺为诸气之府,故名。

4. 侠白:侠同挟,有护的意思。

穴在上臂内侧,在肺的两旁,肺色白,穴挟其旁,故名。

5. 《尺泽》:从腕至肘定为1尺,是肺经合水穴,水当润泽,故名。

6. 《孔最》:孔,指通;最,第一的意思。

该穴主治“热病汗不出”针之能宣通肺气。

开泄腠理,犹如通中发汗,最为第一,故名。

7. 《列缺》:该穴位于桡骨茎突的缺列处,手太阴脉从这里别走手阳明脉,故名。

8. 经渠:此穴之下是脉之会,而此穴是肺经经气经过的冲渠要道,故名。

9. 《太渊》:太,甚大;渊,深渊。

穴当寸口脉气旺盛处,是脉之会穴,故名。

10. 鱼际:穴当手大指本节后赤白肉际处,形同鱼腹赤白之状,又位于它的边际,故名。

11. 《少商》:少,小;商,今声,应肺。

此是手太阴肺经末穴,其气不足,故名。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1. 《商阳》:商,金声,代表大肠;阳,指阳经。

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2. 二间:间,指居处。

因该穴为本经的第二穴,故名。

3. 《三间》:以本节为间隔,为本经第三穴。

4. 《合谷》: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

穴当大指、次指歧骨间,该处形似深谷,故名。

5. 《阳溪》:腕背为阳,两筋之间形似小溪,故名。

6. 《偏历》:两旁为偏,经过为历。

大肠经由此斜行,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名。

7. 温溜:温,为阳气;溜同流。

此处指阳气流行。

8. 下廉:廉形,如菱角之状,因该穴在曲池下4寸,屈肘握拳,穴处肌肉隆起,形如菱状,故名。

9. 上廉:廉形,如菱角之状,屈肘握拳时,穴处肌肉隆起,形如菱状,该穴在下廉上1寸,故名。

10. 《手三里》:里,居也。

因穴距肘髎3寸,正居大脉之处,故名。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针灸治疗篇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人中【别名】水沟、鬼客厅、鬼市、鬼宫。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 3与中 1/ 3交点处。

【特点】督脉、手足阳明交会穴。

【主治】癫狂,痫证,脏躁,小儿惊风,中风昏迷,昏厥,牙关紧闭,口眼斜,面肿,腰脊强痛。

现多用于虚脱,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等。

【来源】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

【释词】水,指水液、涕水。

沟,田间之水道曰沟。

【释义】中医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之说。

该穴正当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故名之。

陈修园说:“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

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

”养生家闭口藏舌,舌舐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

本穴正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

《金针梅花诗钞》:“水沟近鼻长流水。

”人中穴恰处鼻唇沟上 1/ 3与中下 2/ 3交界处,为何不居鼻唇沟之中?此一值得深思之处也。

拙虑,穴居通天气之鼻与纳地气之口之间,主治神昏恰为天地之气不通之症。

刺之则脉气通,天地得以交通,故神清矣。

再者心居人身上1/ 3,人中与之遥对,心主神,神昏亦心之大症也亦现代黄金分割点之一例也。

【提要】所谓通天气者,即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

籍人心肺鼓荡,膈肌升降,而作吐纳,是与天气作循环也,故亦喻胸廓为天。

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动植等物,皆取之于地,入之于口,经胃肠消化吸收精华,排出便溺,仍还之于地,合于土壤,又复产生水谷动植物以供口腹。

是与地气作循环也,故喻腹腔为地。

人中之名,较水沟之名为雅,且显。

故后世呼本穴当曰人中,而不言水沟。

近今水沟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见用矣。

又本穴为督脉与手阳明经左右交通之会,故治口眼斜。

又以本穴在唇,故治唇动如虫行,又以手阳明之经,内属大肠,大肠吸收水分。

本穴既为督脉与手阳明之会穴,故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

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该穴对呼吸功能有特异性调整作用。

针灸主治归类穴位

针灸主治归类穴位

主治归类
1、补气穴:气海、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理气穴:膻中、内关、气海、太冲、行六、大陵。

4、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
三里。

5、散瘀穴: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6、止呕穴: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劳宫、三阴交。

7、发汗穴:合谷、复溜、大都。

8、止汗穴:后溪、合谷。

9、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孔最。

10、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列缺。

11、消食穴:足三里、公孙、中脘、天枢、合谷。

12、清热穴: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劳宫、少商、商阳、行间、大都。

13、祛寒穴:神阙、命门、中脘、阴陵泉、气海、关元、列缺、膻中。

1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神阙。

15、降血压穴:血海、足三里、曲池、少海、太冲、涌泉。

16、醒脑穴:人中、百会、十宣、劳宫、涌泉。

17、安神穴:百会、神门、内关、心俞、三阴交、太溪、安眠。

18、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
内庭。

19、止泻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大横、曲泽、委中、内庭。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任脉CV】——前正中线上凡24穴会阴——任督冲交会穴。

《大成》:“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

”有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之功。

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故称。

横骨指耻骨。

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中极——脐中下4寸。

膀胱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名。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

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

关元——脐中下3寸。

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关,闭藏。

元,元气。

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生发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

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故名。

有升阳举陷、益肾调经、通利小便、健脾止泻之功。

石门——脐中下2寸。

三焦募穴,有理气止痛,通利水道之功。

内应人之子宫精室。

刺本穴可使人绝育,孕妇堕胎。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成年女性此穴有很高的避孕率。

气海——脐中下1.5寸。

先天元气之海。

有调补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精之功。

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

若气海不能作吸,则中气不能下达于脐中。

膻中为上气海,上下相应,气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

试观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之气化循环也。

在人身凡属气息升降失调,其治皆以本穴为主。

阴交——脐中下1寸。

任脉、冲脉交会穴。

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也。

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

女子至乳而乳房发,男子至口而髭须生。

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腹亦属阴,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故名。

神阙——脐中央。

神,人身之元神。

阙,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

针灸名解

针灸名解
23.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均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24. 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的部位,均位于腰背部,故友称背俞穴。
25. 募穴:为脏腑之气汇集的部位,均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
26. 郗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阳维脉之气深聚之处,也是脏腑、经脉病证的反应点。
27.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穴位。
19. 五输穴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20. 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
21. 异经取穴法:系按十二经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
22.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部位,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又称“十二原”。
7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73肩周炎: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74肘劳:又称“网球肘”,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证,多因前臂旋转用,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劳损所致。
53呃逆: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的表现
54“三黄证”:目黄,身黄,小便黄
55阴水:多为慢性发作,初起足跗微肿,继而腹,背,面部等逐渐浮肿,肿势时起时消,按之凹陷难恢复,气色灰暗,小便清利或短涩
56急惊风:俗称“抽风”,是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危急病证
全不产: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二“求子第一。”即原发性不孕症。中医学认为原发性不孕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如"石女",其属现代医学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其次肾精亏损是主要原因。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侠白
【别名】无。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 5寸处。

【特点】属手太阴肺经。

【主治】咳嗽、心痛、干呕、胸满、上臂内侧痛。

【来源】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释词】《集韵》:“通挟,傍也。

”《说文》:“白,西方色也,阴事物色白。

”《素问·金匮真言论》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释义】杨上善说:“白,肺色也。

此穴在臂,候肺两厢,故名侠白。

”亦有谓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

【提要】《寿世保元》载取此穴:“先于乳头上涂墨,令两手伸直夹之,染墨处是穴。

”天府穴与乳头高下相当,侠白在天府下一寸耳。

该穴为手太阴经行气之夹道,有宣散肺气、理气宽胸之功,治心痛、气短、呕逆、烦满等症。

必辨其确为气郁所致者乃可用此,盖以本穴能行气也。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脸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六合:十二经别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会合成六组,称为“六合•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标本:“标”原义为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木”原义指树根,引中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主要指经脉腌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根”指根木、开始,即四肢末端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

主要反映经气的所起与所归,以及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有头、胸、腹、胫四街。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腌穴。

•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瑜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腌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腌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腌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腌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邺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郑穴。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素髎【别名】面王、面正、鼻准、准头、面土。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特点】属督脉。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糟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来源】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释词】素为白色,髎,为骨隙之狭小者。

《楚辞·九歌·少司命》:“绿叶兮素华”。

《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杨上善曰:“白,肺色也。

”【释义】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

本穴在鼻尖正中缝隙中,鼻尖,俗称准头,以其中立不倚,而为面王中正之标准。

凡物体之素于其位者,必中正乃佳。

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

《东坡志林·养生说》引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

”注谓:“静坐之际,双目微合,垂视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谓。

”是素髎之名,亦与道家学说思想有关。

【提要】有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之功,主治昏厥,鼻塞,鼻衄,鼻渊,酒糟鼻。

其名之以素者,以鼻为肺窍,肺于五行属金,金于时为秋。

于色为白,白为素色,金属素气,秋为素令,故名之以素也。

又肺恶热而喜清,最宜清冷静洁,取名于素,意义深长。

且寓有调和肺气之意。

病准头赤者,火克金也。

本穴治之有效,亦取用于素也。

现代研究证实,素髎穴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针刺素髎穴可增强脑垂体后叶的功能,使休克患者血压回升。

针刺动物的素髎、水沟、会阴点时,可引起呼吸即时性的加强。

针刺素髎穴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休克病人针后 20分钟血糖上升,糖尿病病人针后血糖水平下降。

在纤维胃镜检查中,针刺素髎穴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呈较长时间开放。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水肿、乳房病、肌肉病肺病、咳嗽、哮喘、胸痛、气喘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三焦病、头痛、目痛、耳病、喉病大肠病、便秘、腹泻、腹痛、肠痉挛头痛、颈项痛、耳病、目病头痛、牙痛、耳病、喉病、目病本经特点肝病、月经病、阴虚病、脚气病心脏病、胸痛、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肝病、月经病、胸胁痛、腹痛、脚气病肾病、遗尿、尿频、遗精、阳痿、不育三经相同膝痛、下肢痛、足部病、泌尿病、遗尿胃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胆病、黄疸、胸胁痛、目病、头痛膀胱病、尿频、尿急、尿不尽、遗尿、遗精、阳痿、不育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掌握常用针灸穴位是针灸研究的基础,以下是常用的十四个经脉和经外奇穴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包括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包括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足阳明胃经包括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足太阴脾经包括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手少阴心经包括通里、神门;手太阳小肠经包括后溪、天宗、听宫;足太阳膀胱经包括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足少阴肾经包括涌泉、太溪、照海;手厥阴心包经包括内关、大陵、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包括外关、支沟、翳风;足少阳胆经包括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足厥阴肝经包括行间、太冲、期门;督脉包括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任脉包括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经外奇穴包括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穴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取穴体表标志。

例如,第7颈椎棘突是大椎的对应穴位,肩胛冈的内侧端是肺俞的对应穴位,肩胛骨的下角是膈俞的对应穴位,髂嵴是大肠俞和腰阳关的对应穴位,髂后上棘是次髎的对应穴位,胸骨角是膻中的对应穴位。

最后,需要了解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细讲解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细讲解

穴位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么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

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

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

”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

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

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

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

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

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

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那这个条口穴呢,除了我们治症,我要跟各位讲一个“易”。

今天如果我们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我们灌满水,另一个杯子我们灌半杯的水。

我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会比较甜?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

因水量不一样!今天我若要让这两杯水尝起来是一样的,你们会怎么做。

把水灌满嘛,加水进去!但西医不是,他们用显微镜看,根据我们的验血报告。

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

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身体上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结果西医不去验水而去验血。

所以糖尿病人会口渴啊!他不看这个,他看报告,你的血太甜了,所以发明人工酵素,或是胰岛素,让血糖下降。

凭空让东西变不见,那是魔术。

以物质不灭定律来说,当你把糖消失,糖不会凭空不见,而是糖会沉积在下面。

日积月累以后,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这脚就慢慢硬化。

只要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西医就开始截肢。

下巨虚呢?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在这边,可以在下巨虚治疗。

当我们发现实症,实就是有东西。

虚呢?就是没有东西,就是无。

遇到实症是用泻的手法,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条口可以治脚麻,就是讲这个,治脚麻掉了。

我不知道治疗过多少人糖尿病。

他说:“倪医师我告诉你,我原来感觉脚到底是踩在地上还是地毯上我都不知道,现在地板上有一粒小细沙我都知道”。

所以在治糖尿病时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中药里有很多生津的药。

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

所以,在糖尿病初期的时候,中医开始治疗时,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变得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啊!因为这是老糖啊!糖会从脚底回到血中,本来糖就不会积在脚底,是你吃了西医降血糖的药,打了胰岛素才会沉淀下去的。

这时,我们把下面积的糖去掉,同时把水补满。

怎么知道把水补满了呢?就是病人不渴了嘛!反正糖尿病又叫消渴嘛,这是中医。

所以糖尿病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找中医看,一个是找西医看,你自己决定,找西医看就是走前总统蒋经国的后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穴名释义(摘要)周楣声概述一、穴名释义的作用1、由表知里:脏腑深藏,经穴四布,经依脏分,穴与脏应。

孔穴名称自然不超出这一基本范围之外。

其中不仅以“俞”命名的各穴已直接指出其与相应脏腑有关,而且其他许多孔穴也常用比拟推理方法指出其内外的联系。

例如日月象征胆的威仪;云门比喻肺之吞吐。

金、商、白与肺相连;土、地、梁与脾相应。

神与志可归之心肾;魄与魂可入于肺肝。

2、顾名知用:穴名与所主病症有关,是古人孔穴命名的另一基本思想。

如光明治目,和髎助听,条口、承扶祛风,漏谷、水泉治淋,悬钟与耳病相应,阳交与震卦相参,四满应房星与小满,合谷象阴阳之交错,角孙象春气之在头,腹哀为地气之在腹,悬釐喻鬓毛之屈曲,太渊指经脏如桴鼓,浮白收头目之眩晕,築宾去肾间之动气,天井象经气之清净,率谷为诸谷之表帅,期门比将军之官,天府掌收藏之职,金门祛风利水,京门止恐定惊。

凡此诸端,均属藏而未露,引而未发者也。

3、见名求位:通过对穴名的了解,对于指示穴位所在,也将有助于记忆。

比如通天为戴冠之处,络却为系冠之所,膻中是在袒胸两乳之正中,阴市是在蔽阴短裳之下际,中注是内衣之所着,膺窗当心衣之边缘,温溜乃袖手取暖之处,屋翳喻胸部盾甲之形,辄筋正当肋间之中,步廊则循肋间而上,正营与顶横线相当,天容与头端正相合,支正、支沟必须支臂而取,仆参、委中必须屈膝而求。

4、提高学养:针灸的穴名,也是中医学说思想体系之一,既有医学体系的具体内容,也贯串着古代哲学思潮与社会形态等许多其他学科的情况在内,是在古汉语基础上所形成的。

二、穴义内容的分类1、取象比拟:主要是把许多自然现象及社会形态的某些方面,用类比归附的方法,假借命名。

①与天文星象和气候比拟命名:天象和气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内容之一。

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因而直接或间接以风命名的诸风穴更多。

②与地理地形比拟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与孔穴所在的体表相比拟,这更为多见。

山洼无水之处为谷,山洼流水之处为溪。

水所止处为池,百川皆归之处为海,浅洼水草之地为泽,水从地出为泉,深潭为渊,大川为渎,水所经过之处为渠,水之细流为沟,水中之小洲为渚,深凹有水之处为井;又如土之高者为丘,土阜高大者为陵,土堆为敦,筑土为坟曰封(封又是疆界的意思),可以通行之处为道,地理上的门户为关,还有直接假借山名命名。

虽非所有以丘、陵命名的穴位,都在人体的凸出部位,而以池、谷命名的穴位,却都在体表的凹陷处。

以高为邻,以低为宅,这是古人对孔穴命名的原则。

比如昆仑是象征外踝的高大,大陵是比拟掌后的隆起,而昆仑却是位于外踝后方而不是在其中,大陵是居于掌后下际而不是在其高处。

当然有某些孔穴,特别是经外奇穴,如肘尖与中魁等,则是居于骨节之尖端。

③与居处和社会形态比拟命名:如王者所居谓之宫,国君所在与人民聚居之处谓之都,财富与人口集中之处谓之府,街坊廛(cha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市闾邑通称为里,买卖之处谓之市,藏物之处谓之仓,高大门观谓之阙,宽敞明亮的居室谓之堂,堂前门内谓之庭,厅堂以外的走道谓之廊,通风采光之处谓之窗或牖,人可出入、声可通达之处谓之门,门之半者谓之户,窗户以内谓之室,室侧谓之房,两阶之间谓之乡(人民聚居之处亦谓之乡),烟囱谓之突,可以登临游憩者谓之台,房屋之通称谓之舍,凡此等等均为孔穴命名所假借。

条析一、手太阴肺经(11个穴)1、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尺泽:尺,指长度。

泽,沼泽,又宫名。

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列缺: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言为金气所止或为金气初生之处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20个)1、商阳:商同上,阳,指阳金。

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

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

2、二间、三间:二、三,为指骨之第二、三两节。

间,间隙,孔窍。

二间、三间,为次指第二、三指骨后方之间隙。

3、合谷: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

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

合谷,山名。

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

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

更兼手太阴,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

4、阳溪:阳,指阳经与手背部。

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

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

5、偏历:偏,指侧旁与倾斜。

历,指行走与经过。

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

杨上善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6、温溜:温,温暖。

溜,通流,通留。

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

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

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7、下廉、上廉:上、下,指高低,前后。

廉,指边缘,棱隅,偪仄。

穴在前臂边缘有棱隅之偪仄处也。

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8、手三里:手,指上肢。

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肘部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穴约在肘下三寸,与足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

其上方有点手五里。

9、曲池:曲,弯曲。

池,水之停聚处。

曲池,地名。

穴在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如池之处也。

必须屈肘取穴,凹陷方显。

经气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10、肘髎:肘,肱与前臂之间的关节部分。

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

泛指穴为肘部之深孔。

11、手五里:手,指上肢。

五里,指长度及人身五脏之里。

以其与肘部的距离长度较远,及通乎五脏之里而言。

与手三里同义。

五里与五脏有关。

12、臂臑:臂,上肢之统称。

臑,肩下方之肌肉。

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

穴当三角肌隆起处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13、肩颙:肩,项下的部位。

髃,同隅,角也。

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

14、巨骨:巨,大也。

巨骨,即大骨之意。

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邻。

穴在锁骨与肩胛之间。

既属骨穴同名,亦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天鼎:天,见天府条。

鼎,三足两耳。

象人之头颈,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

穴当侧颈,自为吸入天气之重要门户。

16、扶突:扶,辅佐,扶持。

突,凸出,突起。

指穴处为人体头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

头为人体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锁乳突肌也突出明显,更为扶持头部所必须,故名。

17、禾(ji)髎:禾,曲头木。

髎,近骨的孔隙。

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

18、迎香:迎,迎接。

香,芳香。

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三、足阳明胃经(45个)1、承泣:承,承受。

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

穴当眼眶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

2、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

白,光明,洁白。

谓目病取此则四顾皆光明洁白也。

3、巨髎:巨,大也。

髎:近骨的孔隙。

穴在上颚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4、地仓: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

仓,仓禀,仓库。

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

地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

5、大迎:大,指大气,大有。

迎,迎接。

大迎,古骨名。

指其可以迎受先后天之气与居于大迎骨之处也。

穴居头面为足阳明之脉,可以迎受先后天盛大丰有之气以养人也。

下颔骨古称大迎骨,穴处之动脉也称为大迎脉。

面此处之穴也称为大迎穴。

6、颊车: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

车车轮,指下颔骨。

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

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

7、下关:下,上之对。

关,机关,关节。

穴在下颔关节颧弓下方,与上关互相对峙。

8、头维:头,头部。

维(四角为维),隅(方也,角也)角,维系,维护。

谓穴居头之隅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

头维为头角,是维系头冠之处。

头维可以维护诸阳。

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又为足阳明、少阳、阳维之会。

四肢阳气不足诸病,取之自有维护之效矣。

9、人迎:人,指人体与生命。

迎,迎接。

又为接受之意。

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以迎受天地五脏之气以养人也。

人迎、寸口、趺阳三大动脉,在中医脉诊居于重要地位。

人迎者,胃脉也。

10、水突:水,指水谷之气。

突,指穿凿成的洞穴。

意为穴乃阳明水谷之气穿突而出之处也。

穴为通达地气的水突,与吞吐天气的天突可以互观。

11、气舍:气,指呼吸之气。

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

意为呼吸出入之气在此可以停留也。

穴在喉咙之旁,犹如气之舍室也。

12、缺盆:缺,空缺。

盆,阔口盛器。

缺盆,古解剖名。

指其位于缺盆处也。

缺乃空缺与空虚之处,与列缺之意有别。

缺盆可理解为有如无盖之盆。

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空虚如缺。

13、气户:气,指呼吸之气。

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

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护也。

穴名与穴用,均与气舍相同。

14、库房:库,仓库。

房,房室。

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气之仓库。

穴在玉堂、紫宫之外旁,正当肺气储积之处也。

15、屋翳:屋,覆盖。

翳,掩蔽。

指穴当覆蔽胸部之处也。

穴当防胸之要地,故名。

16、膺窗:膺,前胸。

当胸之衣称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

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

谓穴能开通胸膺的壅塞与位于膺服之边缘也。

锁下乳上曰膺。

胸膺壅窒不舒诸病,取之则气可通畅也。

17、乳中:乳,指乳头。

中,指中央。

穴当乳头之正中,故名。

18、乳根:乳,指乳房。

根,指根底。

穴当乳房之根底部,故名。

19、不容:不,不能,不可。

容,容纳,包容。

谓其可治胃不能容诸病也。

用于呕吐反胃、腹满痃癖诸病,则不容者又将能容矣。

20、承满:承,承担,承受。

满,饱满,充满。

承满者,上腹可以承受饱满之处,且可用以消除胀满也。

上腹本可承受饱满,但过满又将不能承担,且有承担消除胀满之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