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情况评价、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情况评价、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情况评价、公示制度1目的建立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和公示的工作机制,促进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改进临床用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主要为医务部、输血科、医学信息中心,执行人员主要包括医务部和输血科的分管人员、医学信息中心相关人员。

适用于对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评价结果的公示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无。

4.目标全院临床用血工作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价,编写临床用血情况公示材料。

5.2医务部负责审批临床用血情况公示材料。

5.3医学信息中心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将公示资料在医院内网公布和维护。

6.工作程序6.1临床用血情况评价内容包括临床用血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合理用血情况、临床用血和计划的符合性、医师用血权限管理、科室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输血相关培训等方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包括临床科室和临床用血医师。

6.2输血科每季度汇总《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报告表》(SYS×-ZD-08∕FB4)及其他相关资料,按照评价方案对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写公示材料《临床用血情况简报》。

《临床用血情况简报》应包括全院临床用血概况、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结果、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及典型案例,以及其他促进全院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提高的必要内容。

6.3医务部审核、发布《临床用血简报》,并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必要时,医务部委托输血科执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

6.4医学信息中心每季度将医务部发布的《临床用血简报》在医院内网进行公示,公示以季度为单位。

6.5临床科室应认真阅读《临床用血简报》,及时处理本科室存在的问题。

将医师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比公示内容查找本科室差距,持续改进临床用血工作质量。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的评价和公示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以下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评价标准1.供血单位(1)血液使用的供血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血液管理资质,具备良好的血液采集、储存、检测和运输等能力;(2)供血单位应当制定严格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合规评估,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3)供血单位的血液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安全有效。

2.临床科室(1)临床科室应当设立专门的输血管理岗位,负责血液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用血操作规范;(2)临床科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用血审核制度,确保血液使用符合指征,避免盲目输血;(3)临床科室应当开展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管理水平,确保用血过程的安全。

3.患者(1)患者血液用血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输血相关知识的宣教,确保患者了解输血的风险和利益;(2)患者应当配合医务人员的相关检查和评估,接受必要的血液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二、评价程序1.供血单位评价(1)定期对供血单位的血液产品进行抽检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2)对供血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和人员素质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血单位具备血液管理的能力。

2.临床科室评价(1)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管理措施进行定期考核,包括用血审核、用血记录等;(2)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用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正确的用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患者评价(1)对患者的血液输血前后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输血的效果和安全;(2)对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配合程度进行评估,确保患者了解输血风险和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三、公示管理1.供血单位公示(1)供血单位应当定期公示血液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抽检结果、质控情况等;(2)供血单位应当公示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绩效,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2.临床科室公示(1)临床科室应当定期公示用血情况和效果,包括用血指标、输血效果等;(2)临床科室应当公示输血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情况,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守则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守则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守则为了规范临床科室和医师在临床用血方面的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确保患者用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守则: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1.临床用血应符合医学指南和规范,遵循血库供血管理规定。

医师应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规定,确保血液使用的合理性。

2.临床科室应建立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评价医师在临床用血方面的操作规范和用血合理性。

3.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使用的指征是否准确、输血量是否合理、输血前的检查是否充分、手术中的输血应急措施是否得当等。

4.临床用血评价应定期进行,通过对医师的用血行为进行评估和统计,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培训和纠正,提高医师用血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1.临床科室应建立用血公示制度,将医师的用血行为公示在科室内公示栏上,供科室其他医师和患者参考。

公示内容包括医师的姓名、患者信息(如住院号、姓名)、用血指征、输血量、血液类型等。

2.用血公示应定期更新,并保留一定的历史记录,以便追溯和参考。

3.用血公示内容应得到医师的知情及同意,并保证患者个人隐私的保密性。

4.对于临床用血行为异常或问题较多的医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并在用血公示上进行特别标注,以加强管理和监督。

5.患者有权知晓自己的用血情况,可以向医院提出查询请求,并要求给予解释和回应。

三、临床用血评审机构1.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由医院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设立专门的临床用血评审机构。

2.评审机构应由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师组成,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评审机构应定期开展用血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对医师进行指导和训练。

4.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医师,可以给予奖励和表扬,以鼓励良好的用血行为。

5.评审机构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临床科室,并密切关注用血行为的改进情况。

以上是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守则,通过建立严格的评价机制和公示制度,可以促使医师在临床用血方面更加规范和合理,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临床用血评价制度是对医院临床用血行为进行评价的一套制度,它主要包括对医院用血指标、用血质量、用血成本和用血效果的评价。

在评价指标方面,可以考虑血液使用的指征是否准确、用血量是否合理、血液品质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医院血液使用的方方面面,从而得出全面、客观的用血评价结果。

临床用血公示制度是指医院需要将用血相关信息进行公示,供患者和社会公众参考。

该制度主要包括公示的内容、公示的方式以及公示的频率。

公示的内容可以包括医院用血的指标、用血的质量和效果、用血的成本等重要信息,同时还可以公示医院用血的管理措施和改进措施。

公示的方式可以通过医院网站、公告栏、媒体发布等途径进行,以确保公示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公示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每年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公示。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医院临床用血行为。

具体来说,该制度可以促使医院在用血方面更加规范和谨慎,避免过度用血或者无序用血的情况发生。

同时,该制度可以推动医院改进临床用血的管理措施,提升用血质量和效果。

另外,通过公示制度,患者和社会公众可以了解到医院用血情况,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然而,在实施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和血液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公示信息的内容和方式要合乎逻辑、易于理解,避免引起误解或者不必要的恐慌。

此外,公示信息的频率和频度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配备,以确保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总之,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对于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提高用血质量和效果、增强医患信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和公示制度,医院可以更好地管理用血行为,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和用血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1.目的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室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特制订本制度。

2.目标
通过《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发挥临床用血专管员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确保临床合理用血的质量不断提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

4.名词定义

5.内容
5.1临床用血评价制度主要包括用血合理性的评价和输血后效果的评价。

5.1.1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是看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5.1.2 输血后效果的评价:一般为输血后48 小时内完成,内容涵盖实验室检测指标(冰冻血浆可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及临床症状体征描述,及输注效果评价。

5.2 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5.2.1 检查组成员:医务处组织,输血科协助临床用血专项检查。

5.2.2 检查方法:
5.2.2.1 输血科每月抽查临床用血科室的输血归档病历各1份,参照《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分表》进行评定,结果汇总后上报医务处。

5.2.2.2 医务处对输血科上报结果审核,无误后在医院OA将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情况进行公示,并上报质控处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同时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5.2.3 临床用血奖惩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制定的血液使用的评价标准、公示机制与管理制度。

旨在规范血液的使用,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

一、临床合理用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需求评估: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和临床指征评估,判断患者是否真正需要输血。

对于一些可替代药物治疗的情况,应优先考虑替代药物治疗,减少对血液资源的需求。

2.输血适应病例审查:对于已经确定需要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明确的输血适应病例审查。

包括评估患者是否符合输血的指征,如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严重贫血、出血或失血性休克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如可能引起输血反应、感染等。

对于一些相对禁忌病例,如非急性缺血性卒中、非心源性休克等,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输血指南的制定与推广:根据各种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输血指南,并开展推广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临床合理用血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更新和修订,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临床合理用血公示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血液库存情况的公示:医院应该定期公示自己的血液库存情况,包括血型、库存量等信息。

通过公示,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医院的血液资源状况,提高对于血液的合理利用。

2.科室输血情况的公示:医院各科室应制定科室自用血液指标,并定期公示科室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人次、输血量等信息。

通过公示,可以监督和评估各科室的用血合理性,发现和解决用血过度或不存在合理使用依据的问题。

三、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使用的责任分工:明确医院内各部门和个人的血液使用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制度。

包括血站、临床科室、输血科室等,各自承担相应范围内的血液使用和管理责任。

2.血液使用权限的控制:根据医务人员的职称、资质和经验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用血权限控制。

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1制定目的对医院临床用血进行监管、总结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公示,保障科学合理用血、用血质量和安全。

2适用范围全院临床输血科室3主要内容3.1监管内容:3.1.1对患者输血适应征的评估,输血过程记录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3.1.2《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3.1.3输血前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

3.1.4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

3.1.5大量用血是否审批。

3.1.6医疗、护理输血记录是否规范。

3.2监管评价人员:3.2.1临床用血科室每季度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自评,并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用于个人绩效考核及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并留下档案资料;4.2.2输血科每季度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抽查、评价并公示;5.2.3医务科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抽查、评价,并用于科室治疗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3评价:3.3.1用血前评价:3.3.1.1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是否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

3.3.1.2评估必须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主要评价。

3.3.1.3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征。

3.3.2输血过程评价:3.3.2.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必须完整详细,至少包括本次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3∙3.2.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在积极处理的同时登陆异常事件管理系统进行上报,并在病历中记录。

3.3.3输血后疗效评价:3.3.3.1主要评价输血后是否达到输血治疗的效果,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记录是否得当。

3.3.3.2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应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记入病历。

3.4奖惩措施:3.4.1科室及个人安全合理用血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挂钩。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加强对临床用血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临床用血评价管理制度1.临床用血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临床用血评价的目的是对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确保临床用血过程的合理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用血指征的正确性、用血量的合理性、用血时机的适宜性、用血效果的评估以及用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2.临床用血评价的要求和指标临床用血评价应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通过搜集和分析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评估临床用血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用血合理性指数、用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3.临床用血评价的方法和流程临床用血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病例分析、数据统计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的过程一般包括临床用血的目标确定、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评价结果的报告等环节。

二、临床用血公示管理制度1.临床用血公示的目的和意义临床用血公示的目的是向公众传递临床用血的相关信息,加强对临床用血过程的监督和监管,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医疗机构的公开透明。

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用血的目的、适应证、用血量、用血来源、用血效果等信息。

2.临床用血公示的要求和内容临床用血公示应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为原则,内容应包括用血的基本情况、使用的血液制品的基本信息、用血的效果以及用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内容。

公示的方式可以通过医院网站、公告栏、媒体发布等形式进行。

3.临床用血公示的管理和执行临床用血公示应由医疗机构的质控部门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执行。

具体管理和执行的工作包括对公示信息的审核和核实、及时更新公示信息、建立反馈机制、接受公众投诉和举报等。

总结: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它通过对临床用血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加强对公众的信息公示,从而提高临床用血的质量和效果,保护患者的权益。

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及权限认定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及权限认定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及权限认定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血液管理的规范化趋势,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及权限认定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该制度旨在确保医院临床用血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以及提高用血效率、减少用血风险。

1.评价公示制度评价公示制度是指医院通过公示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医院血液使用情况的制度。

评价公示的内容包括血液使用量、血液使用比例、不同血型的用血情况等。

公示内容应以图表或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清晰明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评价公示制度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增加医院对患者血液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血液使用的透明度。

(2)向患者及其家属公示血液使用情况,增强医院对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3)通过公示数据,发现和解决患者用血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4)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在血液使用方面作出适当的指导和决策。

权限认定制度是指医院针对用血工作相关人员进行能力审核和权限认定的制度。

通过权限认定制度,可以明确医务人员的用血职责和权限范围,提高用血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权限认定制度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用血权限,制定相应的权限认定标准。

(2)设置用血认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

(3)评估人员的用血知识和技能,包括血液安全知识、用血指征判定、血型鉴定等。

(4)根据评估结果,对医务人员的用血权限进行认定和授权。

(5)定期进行权限审核和重新认定,确保医务人员的用血知识和技术能够与最新血液管理要求保持一致。

权限认定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和用血操作规范。

同时,还能够降低用血风险,提高用血效率,减少用血错误和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及权限认定制度对于提高血液使用过程的透明度、规范性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评价公示制度,可以增加对患者血液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用血效率和公平性。

通过权限认定制度,可以明确医务人员的用血职责和权限范围,保证用血工作的规范化和质量。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目的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职责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制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外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及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三)新鲜冰冻血浆PT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患者自身血容量)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四)冷沉淀纤维蛋白原<L(五)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注释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失血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Hb>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运输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即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血红蛋白<60g/L或Hct<考虑输(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三)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四)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五)洗涤红细胞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六)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L(七)全血急性出血引起血红蛋白<70g/L或Hct<出现失血性休克;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目的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职责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制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输血后48小时内,医师应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症状有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输血病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

根据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输血科每月依据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临床用血情况、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通知执行情况等,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价。

医务处对临床用血的评价4.6.1定期抽取病例,根据患者病案资料,组织专家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合理用血情况。

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例至少20份。

检查内容包括: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4.6.2对每季度各科室用血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研究变化趋势,分析大量用血及用血增长过快的原因。

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考评体系,特制订本制度: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中。

具体要求:1、输血前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1)临床医师在准备给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评估,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广西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节约用血考核标准(试行)》的要求执行。

(2)医师应将患者“输血前输血适应证评估”的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内容包括:1)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2)手术患者出血量和生命体征情况等,综合分析需要输血的原因。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临床医师要对输血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看患者输血后较输血前有无疗效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程记录中要记录输血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记录患者发生反应的症状体征和处理过程。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1、每月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的临床用血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控分挂钩,作为科室、个人的绩效考核和全面考核内容之一,并对超越用血权限或不合理用血的医师达3次以上者(包括3次),在全院例会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通讯》中公示,以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2、医务科和输血科每月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抽查输血病例资料至少 30份),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针对临床科室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3、输血病历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输血前是够有免疫学检查(ABO、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传染病标志物);(4)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回报。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核指标。

)制定本制度。

1、临床用血评价内容
1)临床医师和输血技术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严格掌握各类成分血的使用指征,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实际临床表现,在输血前对患者输血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并作好记录存入病历。

3)临床医师应在患者输血治疗后48小时内完成疗效评价,包括症状有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并作好记录存入病历。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输血病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

根据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3、医务科主持、血库参与,每季度对医师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汇总到科室,对科室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

4.临床用血公示:由血库对各临床科室每月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报医务科后,由医务科审核并盖章后进行公示。

5、医务科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并纳入科室、个人的业绩考核。

对出现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6、对评价、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一周内向医务科提出。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1.科级临床用血评价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组织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把评价结果用于个人绩效考核。

2.院级临床用血评价医务科组织每季度进行临床用血评价专项检查,把检查结果纳入科室领导年度考核及医师个人用血权限认定,以更好地提升临床用血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1)检查人员:由医务科组织输血科、质控科、临床科室人员进行检查。

(2)检查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病历普查,每个输血科室抽取3-5份病历按《临床输血管理检查细则》(详见附件)进行检查。

(3)检查内容:临床用血的评价主要包括输血申请记录的评价、临床用血合理性的评价、输血后疗效记录的评价及其他四个方面。

①输血申请记录的评价:医师输血前应征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签署《XXX医院输血(血制品)同意书》,按要求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完成医院相关临床用血审批手续。

②临床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合理选择输血品种及用量,更好地达到有效用血。

③输血后疗效的评价:要求输血记录、输血后评价记录和输血过程监控记录完整、规范。

输血记录内容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指征、成分、输血量、输血过程有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评价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症状是否改善、输血后有否达到输血效果(检查相应指标),评估是否需要继续输血。

输血过程监控记录主要为护理巡视记录。

④其他:包括输血前用药、自身输血、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大量用血审批等。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医务科每季度对全院临床用血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把分析结果在医院内网进行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1.全院用血情况:全院各成分用血总量、住院人均用血量、自身输血量等。

2.临床科室用血情况:各科室成分用血量等。

3.临床用血评价结果: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检查评价结果及整改意见等。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及血液制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和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和实施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目的、依据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目的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保证用血的安全和合理性,并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规范行为。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和知识储备,减少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促进血液资源的公正分配。

二、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标准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

(二)行业规范标准: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制定还应参考相关行业的规范标准,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献血和临床用血质量管理规范》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实施方法(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临床用血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适应症等因素,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既要考虑患者的用血需求,又要兼顾血液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的用血知识水平、用血指征的正确判断、用血程序的规范执行等。

(二)评价方法与频率:对临床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行为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案例审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

评价的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评价结果的公示:评价结果应以公示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公示栏、医院网站等形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公开。

公示结果的内容应具体而明确,既要保护医务人员的隐私和名誉权,又要告知患者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血方面的水平和表现。

四、意义和影响(一)提高用血的安全性:通过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监督和约束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行为,减少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用血的安全性。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一、背景血液是生命之源,临床用血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 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

2. 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意识,促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 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1. 用血合理性评价(1)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是否在输血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测指标等。

(3)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是否在输血后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处理。

2. 公示内容(1)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量、用血比例等数据。

(2)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合理性评价结果。

(3)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血的监督检查情况。

1. 临床用血评价(1)医务科、输血科协同成立临床用血评价小组,负责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小组通过查阅病历、现场检查等方式,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2. 公示程序(1)医务科定期汇总临床用血评价结果,整理成公示材料。

(2)公示材料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3)公示期间,临床科室和医师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医务科提出申诉。

(4)医务科对公示内容进行核实,对异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科室和医师。

六、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实施保障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指导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2. 医务科、输血科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工作。

3. 临床科室和医师应严格遵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积极配合医院开展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医院临床用血已经成为医院诊治疾病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用血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使用效果和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

因此,建立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1.血液管理部门应根据用血质量、安全和效果等指标,对医院各临床科室使用血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血液供应及使用情况、用血指征及用血原因、用血量及血液成分比例、用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等。

2.通过评价结果,对医院各临床科室使用血液情况进行排名,重点关注使用血液最多、效果最好的临床科室,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推广优秀经验,提高其他科室的使用血液技术与质量水平。

3.对于评价不良的科室,应特别关注其使用血液不合理的原因,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血液使用质量不断提升。

二、医院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1.对外公示医院血液使用情况及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众及病患家属提供透明化的服务。

2.公示内容包括医院用血总量、不同类型血液的使用量及比例、各临床科室用血总量和使用情况、用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省医院血液临床应急救援中心与医院血液管理部门联系方式等。

3.公示形式可以采用医院官网、公告栏、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及病患家属展示医院用血情况和效果。

以上是医院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简要介绍。

医院管理者应认真贯彻执行此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医院整体用血管理水平,为病患提供更安全、高效、透明的医疗服务。

1 / 1。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引言为了加强对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2.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提高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的管理水平,确保用血符合医学指南和临床规范,减少用血的安全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

3.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临床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活动。

4.评价标准4.1临床科室评价标准4.1.1用血工作组织和管理临床科室应设立用血工作组织,明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及成员。

临床科室应定期召开用血工作例会,对科室用血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估。

4.1.2用血操作规范临床科室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用血操作,包括血液采集、输血前检测、输血程序、输血安全控制等方面。

4.1.3用血合理性评价临床科室应定期对科室用血进行合理性评价,包括用血指征、用血准确性、用血安全性等方面。

4.2医师评价标准4.2.1临床用血能力和水平医师应具备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用血指征,科学选择血液及其成分。

医师应熟悉血液采集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

4.2.2临床用血规范执行情况医师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临床用血工作,确保用血工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4.2.3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医师应定期对自己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合理性评价,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用血行为。

5.公示制度为了确保临床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评价公正和透明,特制定公示制度。

5.1临床科室评价公示临床科室在评价完成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包括评价指标、评价得分和改进计划。

公示应在医疗机构内的指定位置进行,并定期进行更新和通知。

5.2医师评价公示医师在评价完成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包括评价指标、评价得分和改进计划。

公示应在医师工作区域内进行,并定期进行更新和通知。

6.监督与改进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与改进机构,对临床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监督与改进机构应定期对临床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与公示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条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临床用血的评价主要包括用血合理性的评价和输血后疗效的评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是看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

输血适应证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

2、输血后疗效的评判:主要是指在输血后,医师要给予输血治疗后疗效评判,看患者输血后较输血前有无疗效或有无输血不良回响反映的发生。

若有输血不良回响反映发生,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回响反映处理程序举行。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制定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制度,将检查成效在输血委员会例会上总结和通报,以严格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血。

1、检查人员:由医务部委托XXX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2、检查方法:结合病历质控,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30份;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赞成书》;4)、是否有相关尝试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科室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用血后评价和公示制度
1、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临床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恢复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红细胞、提高供氧能力,改善供血功能,补充有效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即科学合理的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输入患者不需要的血液成分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3、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我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血液储存、交叉配血;并对我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

5.临床科室在输血第二天应对患者复查血常规,观察患者精神状况,病情有无好转等,做出输血有效或无效的评价,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6。

院质控办每月不定期抽查病历,检查患者是否具备输血指针;输血相关资料的填写是否完整;输血后是否做出疗效评价等情况.
7。

院质控办每月在医疗质量通报会上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公示,
对检查不合格的医生进行通报,连续三个月不合格者,医院将对其进行扣除绩效工资和停止处方权到医务科学习一个月的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1.目的
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职责
2.1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2.2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2.3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4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制定依据
3.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3《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4.1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2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4.3输血后疗效的评价:输血后48小时内,医师应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症状有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4.4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输血病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

根据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5输血科每月依据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临床用血情况、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通知执行情况等,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价。

4.6医务处对临床用血的评价
4.6.1定期抽取病例,根据患者病案资料,组织专家对临床用血情
况进行论证,评价合理用血情况。

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例至少10份。

检查内容包括:
4.6.1.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4.6.1.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4.6.1.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4.6.1.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4.6.1.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4.6.1.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4.6.2对每季度各科室用血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研究变化趋势,分析大量用血及用血增长过快的原因。

5.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5.1每季度在院内网公示各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统计报表。

5.2医务处定期将检查结果在全院通报。

5.3医务处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并纳入科室、个人的业绩考核。

对出现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5.4对评价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一周内向医务处提出。

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考核表年月核查病区主任签字
4
考核内容说明:
1.输血适应症:①Hb<100g/L ② HCT<30% ③ PT、APTT超过正常上限1.5倍④总蛋白<55g/L,
白蛋白<28g/L,且无白蛋白供应;
2.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性:病人信息不全扣5分;输血目的与规范不符扣5分;医师未签名扣5
分;
审核签字扣5分;输血前相关检查未填扣5分;
3.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输血前未签治疗同意书,每份扣15分;治疗同意书缺项,每份扣5分;
输血
目的与规范不符扣5分;
4.输血前传染病的检测:未做扣15分,检测项目不全扣5分;样品在输血后采集每份扣5分
5.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输血原因、输注种类、血型和数量,缺一项扣5分
6.输血治疗后效果评价:缺项扣5分;
7.输血分级审批及会诊:缺扣5分;
8.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有输血反应未记入病历扣5分;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未及时送输血科扣5分
根据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考核办法》:
1.输血前未履行告知义务,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者,经查实报医务科暂停当事医生用血权限3个月。

2.输血前未进行传染病检测,除扣奖外将当事医生列入“哨点”监控。

4
3.输血科每月对抽取的输血病历进行检查,结果报医务科。

凡得分>90分,不扣奖金;80-89分,扣50元;70-79分,扣100元;60-69分扣150元;<60分,扣200元并再次培训。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