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琦《看社戏》
《看社戏》
解读“社戏”
《说文解字》上说“社,地主也。”——指 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民间祭祀土地神 的日子就是“社日”。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 族,对土地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社日”在 民间是很受重视的。一年有春秋二社,往往成 了赶集的日子。唐朝以后,百戏(杂技、歌舞 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在我国兴盛起来。人们 往往在社日自发演戏、看戏取乐。文章中有一 句话可以概括社戏在民间特别是农村的重要意 义——“百日之劳,一日之乐”。
戏子
席慕容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伤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王 英 琦
主备人:宋鹏飞
王英琦
王英琦,当代著名散文家, 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1954年 生于安徽寿县。14岁下乡劳动。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后在安徽、 河南从事专业写作。她的成名作是 《有一个小镇》,她的代表作是 《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被称为豪放型女子。她的散文总是 带有直感觉、真描写、快节奏的特 点。
明确:和我这样 一个审美需求趋 向完美的观众相 比,意在说明观 众对社戏这种俚 俗艺术表现出淳 朴的审美需求以 及对文化生活的 渴求。
3、乡下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戏瘾?作者是
怎么理解的?在文中找出来加以分析。
• 第38节:“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 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 生土长的他们,土棒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 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 征。”
• “我”赶戏很积极,喜欢它的土俗 之韵味;只看偏好的、有美感的东 西,审美趣味较高。
其他观众的表现:
温情表达与阳刚之美--解读王英琦的《看社戏》
:算
| ; ∞
一
上 。 于河 南地 处 中原 , 方 杂居 , 在 客 由 五 便 观上 形 成 了豫剧 兼收 并 蓄 的优 点 。 不分 调
得有如半个蒲扇 ,尤其是 云起手来 ,真 能遮住半个 天 ” 这是 暗示 艺人们都 是劳动人 民出身 。猫儿脸” , “ 不顾对皮肤的伤 害 ,使用廉价 的广告颜色给 自己化
的 高深 古雅 , 它的全部特征 个性 , 就在 于
它 的 不搭 架 子 , 囿 陈 法 , 极 且 叉 俗 极 不 土
南高调 、 山吼等 , 国后才统一改称豫剧 。豫剧产 靠 建
o
新 教 衬
二
、l 0 I _ t _ 。
-j 一 《
0: l l
、 |
到兴趣 ,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 对看 戏和 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 。 作 品主要写 了“ 看戏” 的农 民观众和“ 做戏” 的演 员班子 , 生动地展示 了河南农村 的风俗民情 。 作者交
在《 写不 出 自传的人》 一文 中说过 自己太另类太特殊
的身世 。2 0岁的时候 , 她才知道 自己是弃婴 , 是被一
作 为 中 国“ 大 梆 子 ” 笔 者 按 : 般 四 ( 一
心理 。 看社戏 》则很鲜明地体现 了作者的这种审美 《 ,
心理 定 势 。
指 称“ 四大梆子” 是 山西的“ , 四大梆子 ” ,
包括 蒲剧 、 剧 、 晋 北路 梆 子和 上党 梆 子 。 )
《 看社戏》 中的豫 剧 , 河南 省地方戏 曲剧种之 是
地联想他在 系列散 文《 州三录》 商 中的《 秦腔 》 并非 ( 获得茅盾文学奖 的长篇小说《 秦腔》 , )两篇散文都是
现代散文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现代散文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现代散文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1现代散文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能力培养,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用散文作为阅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和创新能力。
本文以王英琦的《看社戏》为例,介绍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案的设计,引领学生体验现代散文之美。
一、教学对象本篇文章适用于高一年级文学选讲课程,也适用于大学母语教师培训课程。
二、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育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3. 通过阅读散文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阅读散文《看社戏》2. 学习散文韵律、语言风格、主旨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讨论,分析散文的特点和意义。
4. 创作散文,模仿散文风格、结构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散文,引导学生感受韵律和语言节奏。
2. 提供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传承。
3. 引导学生讨论散文的特点和含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提供练习和创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谈论民间艺术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 教学:朗读散文《看社戏》,学习散文的韵律、语言风格和主题。
3. 讨论:分组讨论散文的特点和意义,分享个人理解。
4. 创作:设计散文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散文风格、结构和表达技巧,创作自己的散文。
5. 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和技巧,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创作。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文化自信度。
2.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散文风格。
4. 学生的反思和评估。
王英琦《看社戏》原文阅读-文档资料
王英琦《看社戏》原文阅读看社戏昏黑的天,刚生出第一窝星崽儿,女房东小桂子便咚咚上楼来了:“喝罢汤了?”(河南农村对晚饭的称谓)“喝罢了,就走么?”我一把将儿子喝剩的小半碗玉米粥夺下问。
“走,快去岗河村看戏哩。
”桂子催道。
“嗳!”我旋即抱起儿子,拿过板凳,与桂子一道,沿着白生生漫着月光的乡路,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今晚的“草台野戏”,就搭在我居家的小刘村不远的岗河村。
说是“草台野戏”,一点也不辱没了它:破的帘,疙瘩不平的台面……这种寒碜的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猥杂。
我自己虽说还未浅薄到对此高抬贵眼,不屑一置的地步,但一开始对豫剧,对这种土掉牙的精神实质便是一吼三叫,嘴里像含了包炸药,一出腔,便可震得风云星辰变色,三山五岳乱抖嗦。
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深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只见戏台旁有着许多摆零食摊儿的。
瓜果小糖,烤红薯,炒凉粉,各色纷呈。
钱虽要得不轻贱,却不乏人买。
我也要了一只烤红薯给儿,那热腾腾香喷喷的薯气,很给人一种“暖幼温贫”之感。
盼着这个好日子――盼着“社戏”,已很有些时辰了。
刚来的那会儿,就听说此地的每年阴历九月十五是赶庙会的日子,届时商贾密集,百戏相随,热闹得不得了。
然而此刻我却无奈得昏了神。
近台早已没了空,我抱儿正急得上钻下拱,旁边一位大嫂发了慈悲,挪了挪地方,让我进去。
桂子心眼一活,也就势跟了过来。
我问大嫂,今晚唱的啥戏?答曰:大刀王怀女。
真是个好蹊跷的戏名!我在心里好一番思量,却仍是估不透它究竟是“大刀”――王怀女哪,还是“大刀王”――怀女?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
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
我喜爱青衣风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高二语文看社戏
紫洁医疗美容梁永久院长 -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 https:///view/5bb8db2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c6.html 任晋峰,技术派不开刀去眼袋专家 https:///view/c1122df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8.html 任晋峰,技术派不开刀去眼袋专家 https:///view/90320c7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5.html 你绝对不知道,原来北京紫洁俪方是这样一家医美机构 https:///view/89d1d4d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 BTV《消费向导》栏目独家专访 https:///view/6acec8c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28.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 BTV《消费向导》栏目独家专访 https:///view/a12d83e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a.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 BTV《消费向导》栏目独家专访 https:///view/536eaa5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4.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再获BTV推荐品牌殊荣(新) https:///view/1642af5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d0.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再获BTV推荐品牌殊荣(新) https:///view/edc07c0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2e.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张金娥院长 https:///view/988d590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29.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美亮相京交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眼整形品牌 https:///view/699a0db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d0.html 紫洁医疗美容梁永久院长 -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 https:///view/3e988a3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6.html 紫洁医疗美容梁永久院长 -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 https:///view/0d255dd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d4.html 紫洁医疗美容梁永久院长 -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 https:///view/d6be3f9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d3.html 紫洁医疗美容梁永久院长 -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 https:///view/f0d63eb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4.html 紫洁医美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医生合伙制是成功的关键 https:///view/d0e58dd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a.html 紫洁医美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医生合伙制是成功的关键 https:///view/2dbc97d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28.html 紫洁医美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医生合伙制是成功的关键 https:///view/27c827f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c.html 紫洁医美,荣获国际联盟认证 https:///view/d298dbd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d9.html 北京紫洁俪方医疗美容医院,不忘初心放得始终 https:///view/901917c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2.html作家) 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 《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 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 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由西 影厂拍摄)。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 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中国当 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 现代文学历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 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
看社戏
六、走进文本作者 艺人交谈、交心,甚至出于真正的同情,把家 里的药和儿子小时的裤褂送给那个‚青衣少 妇‛。 作者王英琦是一位既思索历史和民族的命 运,又能够充分内省的散文家。强烈的民族情 感和倔强的个性,使她的创作具有豪放之气和 催人警醒的力量。被称作‚大陆三毛‛的王英 琦,不仅有着三毛那样浪迹天涯的经历,而且 也像三毛那样在写作上有着不羁的个性。她不 仅喜欢驾驭一些历史、文化的大题材、大主题,
三、分析艺人形象
本文主要写了艺人们什么特点? 对艺术非常虔诚、执著。 有关句子: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 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 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第 16节)。 简要分析: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他们对艺 术的虔诚、执著。
三、分析艺人形象
本文主要写了艺人们什么特点? 生活非常艰辛。 有关句子: ‚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 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感。这一偶然发现,使 得我在后来,老爱盯着旦角的手看,并无法不 承认一个可悲的事实:几乎所有旦角的手,莫 不都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 真能遮住半个天‛(第12节)
看社戏
王英琦
作者简介
王英琦,女,当代著名散 文家。作品有《热土》、 《我遗忘了什么》等。被称作“大陆三 毛”。她不仅喜欢驾驭一些历史、文化的 大题材、大主题,而且表达也是粗犷豪爽 的,绝无小家子气,少有女性作家那样的 委婉含蓄,在当代女性散文家中别具一格。 人生格言:为人性的纯洁、自由而奋斗!
六、走进文本作者 读完本文这个故事,我们‚难以忘怀‛。 我们忘不了文化和精神需求如此强烈的观众, 忘不了虽然生活艰辛但对艺术如此虔诚和执著 的艺人,但我们同样忘不了的还有一个人,她 是谁?‚我‛,实际上就是作者。 作为‚生长在城市‛(第18节)作家,她 并没有钻进文学的象牙塔之中,而是深入社会 的底层,不辞辛苦地‚赶满了十五场‛(第40 节)社戏,并且深入民众,了解观众的内心世 界,‚转到后台‛观察艺人们的生活状况,跟
王英琦《看社戏》1
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看社戏2课时四步教学法
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唤醒自己积淀于内心的美好往事,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
熟读课文,把握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节
完善,但因为主要演员“十分卖力,功候极深,成熟到家”
到了观众的认可。
这种认可决定了这一剧种的生存空间。
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
合作
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
从人生从底层
作者对艺人们充满
看到了艺人们艰苦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执著,看
,深受百姓的喜爱。
第二部分将笔墨聚
豫剧戏班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对他们的命运课后
两个典型人物,同情艺人生活艰难,赞扬艺人对艺术的虔诚与执著。
人间何处不伤情——由《看社戏》感悟王英琦的悲悯情怀
王 英琦 的散 文 在 温 和 平淡 的叙 述 语 调 中 蕴 藏 着她 的睿 智和 悲悯 之情 , 过 这 种 语 调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生 命 透
成 长 的 痛苦 与哀 愁 、 无奈 与 艰 辛 、 求 与 挣 扎 … …她 在 欲 不 动 声 色 中暗 示 出一 股 悲悯 之 情 。 人 喜 欢 把 悲 哀 和 有
《 社戏》 看 中村 民 们 为 什 么 这 么 急 着 赶 去 看 戏 , 而 且 对 来 之 不 易 的 文 化 演 出 一 次 也 不 会 放 过 . 使 天 气 即 极其 恶劣 ! 种 “ 这 不登 大 雅 之 堂 的 末流 杂艺 ” 受 欢 迎 。 大
点“ 姿彩 ”这 样 的 生活 对 他 们 来说 是 有一 定 难 度 的 。 , 她 关 心 的农 民 生 存 的 问 题 也 是 中 国社 会 长 期 要 解决 的 问
己 及 人 , 理 解 同 情 别 人 。 其 是 最 底 层 的人 民 , 去 尤 养成
了 悲 天悯 人 、 多愁 善 感 的 习惯 。 因 为 她 是 个 良 知未 泯 正 的 作家 . 个 尚有 人 格 人道 的知 识 分 子 。 对 她 的生 存 一 面 环境 。 周 围人 民 的 命 运和 “ 生相 ”她 不 可 能麻 木 不 她 众 . 仁 , 眼 看 世界 。 是她 用 朴 素 的 语 言记 录 了他 们 的生 冷 于 活现 状 。
牵 教参文 读 学考本 大・解
人间何处不伤恃
— —
由《 社戏 》 看 感悟 王英琦 的悲悯情 怀
画 朱 明 秀
王英琦《看社戏》原文阅读
看社戏昏黑的天,刚生出第一窝星崽儿,女房东小桂子便咚咚上楼来了:“喝罢汤了?”(河南农村对晚饭的称谓)“喝罢了,就走么?”我一把将儿子喝剩的小半碗玉米粥夺下问。
“走,快去岗河村看戏哩。
”桂子催道。
“嗳!”我旋即抱起儿子,拿过板凳,与桂子一道,沿着白生生漫着月光的乡路,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今晚的“草台野戏”,就搭在我居家的小刘村不远的岗河村。
说是“草台野戏”,一点也不辱没了它:破的帘,疙瘩不平的台面……这种寒碜的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猥杂。
我自己虽说还未浅薄到对此高抬贵眼,不屑一置的地步,但一开始对豫剧,对这种土掉牙的精神实质便是一吼三叫,嘴里像含了包炸药,一出腔,便可震得风云星辰变色,三山五岳乱抖嗦。
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深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只见戏台旁有着许多摆零食摊儿的。
瓜果小糖,烤红薯,炒凉粉,各色纷呈。
钱虽要得不轻贱,却不乏人买。
我也要了一只烤红薯给儿,那热腾腾香喷喷的薯气,很给人一种“暖幼温贫”之感。
盼着这个好日子――盼着“社戏”,已很有些时辰了。
刚来的那会儿,就听说此地的每年阴历九月十五是赶庙会的日子,届时商贾密集,百戏相随,热闹得不得了。
然而此刻我却无奈得昏了神。
近台早已没了空,我抱儿正急得上钻下拱,旁边一位大嫂发了慈悲,挪了挪地方,让我进去。
桂子心眼一活,也就势跟了过来。
我问大嫂,今晚唱的啥戏?答曰:大刀王怀女。
真是个好蹊跷的戏名!我在心里好一番思量,却仍是估不透它究竟是“大刀”――王怀女哪,还是“大刀王”――怀女?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
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
我喜爱青衣风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看社戏阅读答案王英琦
看社戏阅读答案王英琦【篇一:王英琦《看社戏》2】社戏》王英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选材、剪裁方面的特点。
3、整体把握课文,把握文章褒贬互见思想情感。
二、能力目标1、体会雅俗混用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褒贬互见思想情感。
2、学习以少胜多的环境描写。
三、德育目标了解社戏在农村有深厚基础的原因,领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教学重点1、体会雅俗混用的语言风格2、学习以少胜多的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褒贬互见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使人想起千里莺啼的温软语和水村山郭的酒旗风……我曾在南方的雨巷,戴着小斗笠,踩着古老的青石板,领略过那牵丝的长脚雨的恩泽。
那份只有雨趣,而无淋漓之感的温馨,令我铭心难忘。
,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我曾在北方的阔野,赤着脚,打着一把软弱无力的小花伞,迎接过那如浇如注的倾盆大雨的洗礼。
那份彻头彻尾的痛快,那份恨不能连灵魂也一块冲刷了的大愉悦,使我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我们喜欢这样的文字,更喜欢写出这样文字的多灾多难的女作家——王英琦。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英琦的《看社戏》。
二、作者及其作品介绍◎文坛升起的武星——王英琦王英琦,当代著名散文家,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1954年生于安徽寿县。
14岁下乡劳动。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
后在安徽、河南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成名作是《有一个小镇》,她的代表作是《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被称为豪放型女子。
她的散文总是带有直感觉、真描写、快节奏的特点。
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
她还创作了许多哲理散文,如《大师的弱点》《求道者的悲歌》等,风格豪放大气,充满思辨色彩。
看社戏读后感王英琦
看社戏读后感王英琦1. “这社戏里的世界可真有趣啊!”我兴奋地对同桌说。
就像上次学校组织的民俗文化表演,那些精彩的节目让我看得目不转睛,这社戏是不是也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新奇的大门呢?2. “社戏里的人物好像就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呢!”我眼睛放光地跟朋友讲。
就像我在小区里看到的那些下棋的老爷爷,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特别生动,这社戏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像这些老爷爷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去关注呢?3. “哎呀,社戏里的场景描写得跟画儿似的。
”我不禁感叹道。
就像我去郊外写生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园,有花有草有小河,社戏里的场景是不是也像那田园一样,能让人的心瞬间安静下来,沉浸在那美妙之中呢?4. “这社戏的故事好有感染力呀!”我激动地告诉妈妈。
就像我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听得入神,一会儿跟着笑,一会儿跟着紧张,社戏的故事是不是也能像奶奶的故事一样,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呢?5. “社戏里的情感好真挚哦!”我轻声对爸爸说。
就像我和小伙伴闹别扭后又和好,那种失而复得的开心,社戏里表达的情感是不是也像我们的友情一样,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温度呢?6. “我感觉社戏像是一个宝藏,越挖越有料。
”我满怀期待地对老师说。
就像我在图书馆找书,发现一本好书,每读一页都有新的收获,社戏是不是也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惊喜的发现呢?7. “社戏里的传统文化元素就像星星一样闪亮。
”我开心地跟同学讨论。
就像春节时家里贴的窗花,红红的特别喜庆,社戏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也能像窗花一样,给人带来浓浓的文化气息呢?8. “哇,社戏中的语言像音乐一样动听。
”我拍手说道。
就像我听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优美旋律动人,社戏的语言是不是也能像歌曲一样,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呢?9. “这社戏的情节发展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我大声地说。
就像我在游乐园玩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社戏的情节是不是也能像过山车之旅一样,让我的心情随之起伏呢?10. 读了 《社戏》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文学作品就像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每一朵都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看社戏 王英琦读后感
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社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将分享我的一次社戏观看经历,以及对社戏的个人感受。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和几个朋友约好去看一场社戏。
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剧场,坐在舒适的座椅上等待演出开始。
一首悠扬的背景音乐响起,舞台的红布一掀而开,一幕幕传统的社戏剧情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社戏的表演形式独特,以诗词和歌唱为主,结合舞蹈和杂技,精彩纷呈。
演员们的表演技巧娴熟,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带给观众极高的享受。
我观看了几个不同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忠诚和勇气的故事。
故事情节精彩又感人,表达了传统美德的力量。
社戏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引发了共鸣。
社戏的音乐也是其魅力所在。
音乐旋律优美动人,与演员的动作完美配合,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
我听到音乐中的情感,感受到音符中蕴藏的故事,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观看社戏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
社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观看社戏,我不仅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戏的观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一次文化的修炼和认知的历程。
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我意识到社戏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社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每一个动作都在传达一种情感,一种精神。
社戏的魅力在于其表演形式的多样性。
不同的社戏剧目有着不同的表演风格和内容,每一次观看都可以领略到不同的艺术风貌。
社戏的多样性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兴趣来欣赏这一文化艺术形式。
社戏不仅仅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为了满足现代观众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
社戏的表演形式和主题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更创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为社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喜爱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
现代散文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
现代散⽂宣读:王英琦《看社戏》(苏教版)阅读:6575教学⽬标:1.⾃主研习,了解⽂本所叙事情的意义及触动⼼灵之弦的原因。
2.合作探究,理清⽂章的思路,把握豫剧所依托的⽂化环境。
3.通过⽐较阅读,把握⼈物的⼼理。
4.掌握散⽂选材、剪裁以及合理安排⽂章结构的⽅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本所叙事情的意义及触动⼼灵之弦的原因。
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 “社戏”是什么? 《说⽂解字》:“社,地主也。
” “社”就是⼟地之神。
民间祭祀⼟地神的⽇⼦就叫做“社⽇”。
唐朝以后,百戏(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乐技艺)在我国兴盛起来。
⼈们往往在社⽇⾃发演戏、看戏取乐。
2.字⾳积累: 寒碜穷村陋闾熏炙蹊跷恁⼩ 聒噪锣⿎弦钹不囿⼩觑咂摸 愀然蓦地兀然蔫蔫倜傥⼆、学⽣⾃主阅读,初步感知课⽂1.故事发⽣在什么地⽅?2.发⽣在什么时间?3.社戏⼀共有多少场?其中重点描写了⼏场?4.故事⾥涉及了哪些主要⼈物?5.⽂章中有⼀句话可以概括社戏在民间特别是农村的重要意义,请⼤家找出来。
6.理清思路结构,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三、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上述问题。
1.岗河村。
2.阴历九⽉⼗五赶庙会前后的每个晚上。
3.15场,其中重点描写了3个场。
4.“我”、周围的观众、艺⼈。
5.“百⽇之劳,⼀⽇之乐。
”6.⽂章按时间顺序可分成三部分。
Ⅰ(1-13)第⼀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作家⾃⼰对戏剧⾓⾊的爱好。
(戏) Ⅱ(14-37)次⽇看戏的情况。
(⼈) Ⅲ(38-40)第三天晚上给青⾐少妇送药和⾐服。
(理)四、师⽣共同探究:看社戏时,“我”和周围的观众关注点有什么不同?周围的观众只是看社戏本⾝,⽽“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我也不是⽣、旦、净、丑都耐烦看”(第10节),“对我⽽⾔,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宁说是对当地的⼈⽂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更感到兴趣”(第18节)。
事实上,本⽂写的主要也是“看戏和做戏的⼈”。
看社戏ppt5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艺人形象的分析与对 观众心理的了解,把握豫剧所依托 的文化环境。 2、通过跟文本作者的对话,了 解艺术的真谛,并借鉴作者成功的 写作经验
一、初步感知
岗河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村
阴历九月十五赶庙 (2)发生在什么时间? 会前后的每个晚上 (3)社戏一共有多少场?其中 重点描写了几场? 15场,重点描写了
简要分析:“兰花指”是细节
描写,是特写镜头,是以小见 大;“猫儿脸姑娘”,主要是 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的;写那 个“硕大无比的锅”,作者直 抒胸臆,进行议论抒情;“青 衣少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 写来表现的。
解读观众心理 ,找出在每一场演出中有 关观众看社戏的句子,看看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写。
第一场
有关句子:“沿着白生生漫着月光的乡路,
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第4节)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 开戏有一会儿了”(第6节)“台下的观众 却不理会什么兰花指。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 审美热忱都集中在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 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尤其是那个身 怀技的武丑,收场大吉时一气翻了三十八个 筋头,简直疯狂了台下的每一个人,笑破了 清寂初寒的深秋之夜……”(第13节)
理清结构层次:
一(1-13)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以及作 家自己对戏剧角色的爱好。 第一层(1-4)作家匆忙吃过晚饭赶去看社戏。 第二层(5)自己对社戏认识的变化。 第三层(6-8)介绍戏场的情况。 第四层(9-13)自己对戏剧角色的喜好。 二(14-37)次日看戏的情况。 第一层(14)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 第二层(15-17)阐述豫剧这一地方戏之所以有着 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第三层(18-37)后台所见。 三(38-40)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
看社戏-王英琦-现代-散文
1、艺人们的特点:一是对艺术非常虔 诚、执著。一是生活非常艰辛。 2、演员们在艰苦的 环境下坚持演戏,是 为生计也是为台下观 众的热情和期盼,是 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 要。
鉴赏提升
1、你如何理解“艺术”这个词?是 否可以说豫剧就是艺术的一种? 2、“我”对艺术的感悟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但我肯定看到并记 住了一些什么”? 4、“我”究竟为什么如此关怀和牵 挂那些演员?
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寒碜(chen) 俚俗( lí) 蹊跷 (qī)(qiāo) nèn) 暗忖( cǔn ) 裙衩( chà ) 恁小( 嫡传( dí ) 小觑 ( qù) 磨蹭( cèng ) 发髻( jì ) 瑕疵( cī ) 簪子( zān ) 穷村陋闾( lǘ ) 商贾密集( gǔ ) 不瘟不火( wēn ) 发悸发怵( jì )(chù) 聒动天地 ( guō) 愀然作色( qiǎo ) 文化给养( jǐ ) 不囿陈法 ( yòu )
解读“社戏”
《说文解字》上说“社,地主也。”——指 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民间祭祀土地神 的日子就是“社日”。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 族,对土地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社日”在 民间是很受重视的。一年有春秋二社,往往成 了赶集的日子。唐朝以后,百戏(杂技、歌舞 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在我国兴盛起来。人们 往往在社日自发演戏、看戏取乐。文章中有一 句话可以概括社戏在民间特别是农村的重要意 义——“百日之劳,一日之乐”。
戏
子
席慕容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伤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当堂检测
看社戏 王英琦读后感
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一、背景介绍《看社戏》是由王英琦所著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中国传统戏曲社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社团的生活和故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看社戏》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二、书中的人物塑造在《看社戏》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使每一个角色都变得栩栩如生。
例如,主人公小胖子是一个勤劳正直的年轻人,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默默地付出努力。
而小胖子的师兄大胖子则是一个善良而又有些懒散的人物,他喜欢社戏,却不愿意为之付出太多。
另外,书中还塑造了一些丰富多彩的配角,他们各具特色,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遭遇。
通过这些形象,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社戏这个特殊行业的人性世界,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三、社戏的魅力《看社戏》通过对社戏的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了这个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社戏不仅是一种演艺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延续。
社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统,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社团、一个集体的象征。
通过社戏,人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社戏的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优美的动作和表情向观众展示着故事的精彩,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四、艺术与现实的对比《看社戏》中展现了社戏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使读者对社戏这个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社戏艺术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中,社戏这个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社戏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社戏的兴趣也在下降。
另一方面,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也给传统社戏带来了竞争。
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读者可以感受到社戏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但作者并没有抱怨和悲观,而是通过塑造一些善良、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传递出对社戏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五、对社戏的思考读完《看社戏》后,我对社戏这个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社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社戏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看社戏 王英琦 读后感
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简介《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是对王英琦同名小说的阅读心得和总结。
该文以文学作品为主题,探讨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社戏与人生小说中的社戏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式,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
社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舞台背后的社会背景都是作者借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社戏这个载体,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
社戏中上演的故事和人物形象,透过作者的笔触,与现实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中,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使得角色们既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又具有普适性的共鸣。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故事的承载人,更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感同身受。
表达手法的独特性王英琦在《看社戏》一书中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表达手法。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独特的叙述结构和语言风格。
这些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理解。
同时,他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结《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
通过社戏这个媒介,作者以独特的表达手法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性之美和丑陋。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这部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娱乐,更同时引起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让我对王英琦的文学才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知。
以上就是对《看社戏王英琦读后感》的读后感的总结,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对王英琦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对读者思考人生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社戏王英琦昏黑的天,刚生出第一窝星崽儿,女房东小桂子便咚咚上楼来了:“喝罢汤了?”(河南农村对晚饭的称谓)“喝罢了,就走么?”我一把将儿子喝剩的小半碗玉米粥夺下问。
“走,快去岗河村看戏哩。
”桂子催道。
“嗳!”我旋即抱起儿子,拿过板凳,与桂子一道,沿着白生生漫着月光的乡路,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今晚的“草台野戏”,就搭在我居家的小刘村不远的岗河村。
说是“草台野戏”,一点也不辱没了它:破的帘,疙瘩不平的台面……这种寒碜的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猥杂。
我自己虽说还未浅薄到对此高抬贵眼,不屑一置的地步,但一开始对豫剧,对这种土掉牙的精神实质便是一吼三叫,嘴里像含了包炸药,一出腔,便可震得风云星辰变色,三山五岳乱抖嗦。
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深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只见戏台旁有着许多摆零食摊儿的。
瓜果小糖,烤红薯,炒凉粉,各色纷呈。
钱虽要得不轻贱,却不乏人买。
我也要了一只烤红薯给儿,那热腾腾香喷喷的薯气,很给人一种“暖幼温贫”之感。
盼着这个好日子——盼着“社戏”,已很有些时辰了。
刚来的那会儿,就听说此地的每年阴历九月十五是赶庙会的日子,届时商贾密集,百戏相随,热闹得不得了。
然而此刻我却无奈得昏了神。
近台早已没了空,我抱儿正急得上钻下拱,旁边一位大嫂发了慈悲,挪了挪地方,让我进去。
桂子心眼一活,也就势跟了过来。
我问大嫂,今晚唱的啥戏?答曰:大刀王怀女。
真是个好蹊跷的戏名!我在心里好一番思量,却仍是估不透它究竟是“大刀”——王怀女哪,还是“大刀王”——怀女?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
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
我喜爱青衣风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儿子却喜欢看戏里的行头及翻跟筋头。
只要那个抹着刮锅灰样脸的武丑一出来,他的小眼珠儿便恨不能飞出来,随着那武丑的一翻一腾一踢踏,他小人家也跟着乱动弹,瞎使劲。
然而那武丑的翻筋头,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头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那武丑无论怎生地翻,哪怕是来个“燕展翅”、“顺风旗”的绝活儿,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我最怕的是老生老旦出场。
他们老人家只要一上台,仿佛就生了根,不磨蹭不泡上几根烟时,算是下不了台。
我心烦地盯着台上的一位老生,看得快打熬不住时,霍地一阵咚咚哐哐聒动天地的锣鼓弦钹骤响,随之一个手持大刀,腰间插满了彩旗的武旦,破帘一掀上了台,碎步疾疾老道地走了一个大全台,继之一个漂亮的大亮相——我暗忖,今晚的重头戏,主角“大刀王怀女”,非她莫属了。
但见她翻过青龙战袍,耍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
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架,终于逃向后台去。
我感到大欣慰,却同时生了点小遗憾,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感。
这一偶然发现,使得我在后来,老爱盯着旦角的手看,并无法不承认一个可悲的事实:几乎所有旦角的手,莫不都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真能遮住半个天。
台下的观众却不理会什么兰花指。
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审美热忱都集中在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
尤其是那个身怀技的武丑,收场大吉时一气翻了三十八个筋头,简直疯狂了台下的每一个人,笑破了清寂初寒的深秋之夜……次日,锣鼓家伙响起得更早。
太早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
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
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
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
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早出“五服”了。
看来这又是当地人的别出心裁,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如此编下去,包老爷不仅可以坐监,且能逃狱,乃至东山再起,挂帅讨征哩……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
惜乎的是那些配角,不是唱得跟不上锣鼓眼儿,便是手脚动作不配套。
好在这些小小的瑕疵,并不能打退台下看客的热情。
豫剧毕竟姓豫。
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各。
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
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宥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
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
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
”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目前戏剧日渐势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膏肓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
生成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肓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
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这“荒村鄙邑”,杂夹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滋味。
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儿转到了后台。
说是后台,也就是一布之隔的露天空地,拥着些看稀罕的观众。
其时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
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
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说她两个月没洗澡,未必十分的错。
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
尤其是那胭脂,很像是廉价的广告颜色。
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
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正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猫儿脸的颊上,姑娘愀然作色,朝那花脸打了一下。
“妈,他怎么也会打喷嚏?他是真人还是假人?”儿子忽然地来了精神头,指着花脸问我。
未待我作答,花脸上前笑摸摸儿子头道:“你猜呢?我是真人还是假人?”逗笑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
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
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看出我的疑虑,花脸道:“俺们这是包场,只给钱不管饭,一场下来才三百元,不敢大吃大喝呀。
”这话说得我心里酸酸的。
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混口饭吃——难哟!“妈,你看,那有个小孩!”儿蓦地打断我的沉思。
顺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今晚你还不上场?”我坐到她边上,老相识样地问道。
她看我一眼:“今晚我的戏少,后半场才上。
”“这孩子多大了,怎么出来演戏还带着?”“六个月了。
不带咋办,扔在家里没人带。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没办法,就是这吃四方饭的命呗。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
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住,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基本对她娘儿俩不管不问。
这时节,那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
“俺这孩儿这几一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
我帮她抱孩子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快,准备上场了!”这时,昨晚那个演包公的男演员急急走来招呼女戏子了。
他从我怀里接过孩子,又帮那女戏子理了理裙衩,一同往台上走去。
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
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
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的之大。
“百日这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
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
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
我怕听那些话。
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我又看见了那位演包公的男演员。
他今晚一袭便装,好不英俊倜傥的样子。
他仍抱着那女戏子的孩子,间或深情地望望女戏子,复又感激地瞅瞅我……岗河村的社戏,唱足了半个月,我亦赶满了十五场。
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
朝起夕宿,举目窗外清冷冷萧瑟的菜地,捧着滚烫的玉米红薯粥,我每每总会挂心起那个“飘乡戏班子”,那个女戏子和她的孩儿。
也不知道,于今,他们又飘零到哪乡哪村去了,那娘儿俩,可太平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