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语文备考的策略与建议-精选文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语文备考的策略与建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云南省加入新课程改革的高考也已有两年,从这两年高考备考时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知识点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等;二是解读文本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
要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语文备考工作。
1.研透考纲,从考点入手,注重基础,详讲知识要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之源,有必备的可用的武器。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信马由缰,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
因此要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
我认为复习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的走向与应对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的走向与应对新高考新信息2010-04-19 092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的走向与应对从今天起,将先以辽宁卷为例评析“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改”高考试题,经过数年试点,范围逐年扩大,2010年将在在全国推行。
2009年辽宁省首次试点“新课改”高考试题。
这份试题是由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委托考试中心命制的,很有典型意义。
从这份试题可以看出,“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
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的包容更加丰厚;二、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考生自主写作更明确。
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传统高考语文试题在阅读领域的思维意识与基本方式仍然要遵循。
那就是我们此前一再强调的“动态·比较·判断”的思辨原则;关注句号,改“字读”为“句读”,实现句与句、词与词的比较,剔除次要信息,锁定重要信息的运作方式;调动思想感情的积淀,展开深层思维,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的自觉意识。
同时,“新课改”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顺应阅读题目的发展,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
传统高考语文试题在写作领域的思维意识与基本方式仍然要遵循。
那就是树立对作文题目开阔性认识的信心,坚持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构建完成由作文题目与作文素材之间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
同时,“新课改”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顺应写作题目的发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的包容更加丰厚“新课改”《考纲》有两点变化一、设置了“探究能力层级(F级)”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设置“选考”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一、引言近年来,高考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与交流。
从整体上说,高考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加深,高中语文教育也不得不迎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
因此,众多学者与专家开始探讨改革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
基于此,本文在此立足于高考改革的背景浅谈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改革高考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要探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首先要做的是深入分析改革高考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语文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多个方面,而传统的语文高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成绩。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高考主要是从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否定和创新,是现代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
因此,改革高考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主要在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促使教师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改革,迎合高考改革的趋势,也就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三、改革高考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1.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如上文述及,在新的高考语文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主要的考点。
换言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不能再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和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应该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得分,往往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优美的语句、成语或论据,并熟读优秀的作文范文,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优秀的范文进行仿写,以提高自身的作文分数。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是在要求学生作假,是通过模仿的形式对优秀的范文进行复制。
此时,学生进行的不再是精神方面的劳动,而是单纯的借鉴和模仿。
基于此,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作文分数,却没有发挥写作教学的真实效力,没有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考教材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试卷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本文将对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的特点、题型变化及应对策略进行探析。
一、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的特点1. 紧贴时代脉搏: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注重关注现实生活,选取具有时代性的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强化核心素养:高考语文试卷在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
3. 考查方式多样化: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在题型上更加多样化,如增加阅读理解、写作、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题型,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注重教考衔接: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在命题过程中,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引导教师关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的题型变化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型在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地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
2. 写作:写作题型在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中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题型包括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
3. 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题型在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中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
4.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题型在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中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应对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的策略1. 关注教材,夯实基础:教师和学生应关注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为应对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应广泛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为应对阅读理解题型做好充分准备。
3. 加强写作训练:学生应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为应对写作题型做好准备。
4. 注重古诗文鉴赏:学生应加强对古诗文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总之,高考教材改革语文试卷在题型、考查内容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新的高考改革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语文教师和教育机构需要重点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一、教学内容更新与整合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主要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但在新高考改革下,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理解多样化的文本,包括现代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多种类型的文本。
教师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增加现代文学作品的选读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应该结合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
二、阅读教学策略更新在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传授阅读策略和技巧,让学生接受被动的训练。
而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共同探讨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策略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包括阅读小组讨论、阅读笔记整理、阅读报告撰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考查评价、期中期末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需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看书中获取乐趣,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课外学习有关的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考改革提高了语文阅读的要求和难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抓住重点,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例如扫读、略读、速读等。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风格、主题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化现象。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作品进行导读,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需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为高考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考改革制度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高考改革制度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进行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强调记忆和背诵。
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考改革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语文是德育的重要门户之一。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和应用。
高考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实验研究和阅读真实材料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高考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高考改革提出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课程、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实践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高考语文改革走向的分析-温儒敏
• 现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 文)普遍已经达到40%甚至更多,这个比 重不宜再增。
•
4、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 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 课改之后探索开设选修课,本意就是拓展 阅读面,可是受制于高考,很难实施。
• 读书状况其实最能体现语文素养,高考语 文理所当然要重视。
• 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 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 面的话: •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 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 人生的意义。”
• 主张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往理性靠拢,“多一 些理性思维,不要停留于叙事抒情。 • 作文命题两种类型,一是给出的材料多是名言、 寓言和哲理故事等,属于哲理类;另一是贴近现 实的素材,属于时事类。无论哪一类,都是引出 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来选择和确立写作的题目。 而基本走向,都是论述性的,要展开思路,阐述 观点;要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又要有自己的理解 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这样出题能往 理性靠拢,是应当肯定的。
•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 预料以后高考中考的命题也会更多考虑如 何评价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
5、作文的改革,应当往理性靠拢。
• 大作文 • 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
• 高考作文无论大小,都会有“限定动作”, 与平时写文章毕竟不同,但又会引导开放 思路,发挥个性。 • 两者之间恰当的平衡,体现命题水平,也 是一种改革。
• “申论”,其实就是一种考察思辨能力表达 能力的写作。 • 以后高考作文可能也会出类似“申论”的 题目,注重考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 如果把作文课上成应试技巧课,完全纳入 高考或中考准备,那是很难引起兴趣的。 如果教师都很功利,对写作没兴趣没感觉, 那不能指望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 写作的技能、知识、套路,也就是一些 “规矩”,是可以“教”的,但写作水平 的整体提升又不能只靠这些。
新高考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1-06-22T10:12:48.5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作者:盛燕青[导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改变,盛燕青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四中学 412200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及教学发展。
在该形势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证实了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产生了不可代替的影响作用,理应得到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语文;影响分析,应对策略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提出了各种新要求及新挑战,其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还要求贯彻和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
为响应新高考要求,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在与时俱进,结合“学生主体性”原则及“立德树人”目标完善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能够适应新高考改革发展需要,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
一、影响分析(一)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难发现,很多地区在新高考改革影响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并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核心内容及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及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1]。
此外,还要求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思维能力,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二)越来越注重语文实践教学新高考政策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还需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时效性、创新性及生活化,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这里要注意的是,语文知识开放性要求老师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文学、科学、哲学和时政等知识;创新性和生活化则要求老师将生活与语文结合[1-2]。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策略研究
•教学视点103【参考文献】[1]吴秀峰.论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20,(27):27-28.[作者简介:蒋秋月,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文/蒋秋月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策略研究摘要 我国语文高考在试卷结构、试卷类型、评分标准、作文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这导致评价结果与语文教育明显分离,实用主义在语文基础教育中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语文教育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高考改革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首先要把握好高考的关键环节,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中国教育的整体优化和提高。
关键词 高考;语文;改革教学是每个教师的目标和责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阻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1 语文高考改革趋势分析1.1 更加关注所教育计量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的语文质量测试体系,虽然该系统主要侧重于语文水平考试,但也可以学习一些原则和方法。
据估计,在未来几年内,语文高考将从过度依赖经验转向适当使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技术。
例如,如何提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确定合适的难度系数命题,如何处理各种类型的问题等,这类问题可以更好地测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2 命题范围将大大扩大目前,国家和省级文件中的命题都依赖于题库,然而,多年来建立的题库非常狭窄,不足以支持我国高考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以建立和扩大命题范围,收集大量的问题。
另一方面,语文高考所依据的文献主要是文学,当然,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总体情况。
高中语文教材过于重视文学,视野不够开阔。
此外,语文教学不是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基础,而是以琐碎的分析为基础,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
1.3 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直是高考多年来的弱项,语文高考,尤其是作文的题目,应该向理性靠近。
温儒敏谈高考语文改革
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已看到曙光6月1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温儒敏评说今年高考语文改革的文章,现转帖如下:高考刚刚结束,本报记者就今年的高考命题、高考改革及语文改革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
高考语文开始考查读书和思辨能力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语文高考试题历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是否有亮点?您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温儒敏(以下简称“温”):今年高考语文的确在改进,有“亮点”:一是考卷命题的材料范围拓展了。
历来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依赖的材料都比较偏狭,主要就是文学方面的,而且偏于琐碎的分析,这其实并不利于选拔培养现代人才。
今年命题的覆盖面普遍要比以前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涉及社会、经济、时政、哲学、历史、科技,等等。
二是有的试卷开始注重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考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语文课的要义就是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过去高考语文命题对这方面是不够重视的,现在有改进,将促进语文教学,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三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这当然和语文教学的偏颇相关,但高考语文也责无旁贷。
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普遍转为看重思维能力,是一个最值得肯定的变化。
记:您一直强调语文教育中的思维能力训练。
这方面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温:今年3月18日,我曾在《光明日报》发文《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与建议》,其中就谈到高考作文应当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其实这也不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拿今年高考作文题和阅读题来看,大多数试卷都在体现这一改革趋向,这是可喜的。
我看到今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90%都在回归理性,看重思辨。
很多作文题在这方面探索,设计得不错。
例如“新课标卷”要求围绕“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规则来展开讨论;上海卷提出“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要求考生就此论述;北京卷题目是“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等,网上有过热议,要求考生就此议论为文。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提出和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方面,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和综合素养,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扩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应该引入更多的非文学类文本,如报刊杂志、科技文章、历史文献等,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高考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并能够灵活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大量信息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应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书籍、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阅读文本。
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环境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其中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只有充分认识到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并且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语文高考试卷的改革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环节,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应与时俱进。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二、改革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坚持全面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4. 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革内容1. 调整试卷结构(1)阅读理解部分:保留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增加课外文言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部分:增加作文分值,提高作文质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3)语言运用部分:保留语言文字运用题,增加口语表达能力考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 调整题型(1)阅读理解部分:增加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写作部分:增加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语言运用部分:增加口语交际题、听写题和仿写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调整分值(1)阅读理解部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各占30分。
(2)写作部分:作文占60分。
(3)语言运用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占30分,口语交际题占10分。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改革方案,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2. 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掌握新的考试要求和教学方法。
3. 对学生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和适应能力。
4. 逐步实施改革方案,观察效果,不断完善。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3. 加强对改革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4.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语文高考试卷改革。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我们相信,新的语文高考试卷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
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
:
1. 强调思维能力培养: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背诵,但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需学会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需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融入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课程需要更加融入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在线资源和网络平台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文学作品的多个方面,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3. 提倡综合素养培养: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需在语文课程中获得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训练。
通过培养综合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和未来的学习工作。
4. 引入实践性学习: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和分析,但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更注重实践性学习。
学生需参与实际写作、口头表达和演讲等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强调阅读广度和深度: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强调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学生需要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并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6. 个性化学习: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注重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文学作品和学习方法,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总的来说,2024年高中语文课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实践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种课改使语文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更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高考的视域出发,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新高考的目标是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良好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
在新高考模式下,阅读理解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繁重的背诵内容为主,强调记忆知识点和解答题目的技巧。
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解题技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忽略了学生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把握。
而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背景知识和扎实的文化素养,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答题技巧和得分,导致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较低。
新高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针对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1. 提倡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主导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推进阅读与实践相结合: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还要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背景相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温儒敏《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8日 15 版)高考改革紧锣密鼓。
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有大动作,即: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语文180,数学150,文综理综分别为320,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100。
预计到2017年,就可能不分文理,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各科全改为学业水平考试或社会化等级考试,不再列入高考。
其他省市的方案也大同小异。
虽然一些细节仍然未有定夺,但路线图大体出来了,改革的总的思路已非常明确。
现在大家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考试科目的变动,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实非常要紧的,还有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
可能因为改革的措施来势汹涌,人们对此还来不及仔细思考。
拿语文高考来说,随着总分的增加,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备考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都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最近我认真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意见,以及一些省市的框架方案,认为未来的高考语文除了增加分值,很可能还将朝几个方面做大的改革。
1、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
以往每年高考结束后也都有人对考试情况进行测量研究,问题是往往不够重视,未能很好地将这些研究用来指导命题。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这几年有些省市语文高考试卷的设计水平不一,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可能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或者为了照顾地方特色,其实离科学性仍然较远。
举例说,去年有个别语文试卷的题量猛增,特别是阅读题,有15%-20%的考生是做不完的。
对此有些争议。
其实选拔考试总要拉开距离,一部分考生做不完,这很正常,但估计到底多少考生可能做不完?设计考题时,就应当使用测量理论和技术去预测,要先有合理的设定。
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都有点陈陈相因,彼此克隆,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
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广泛征集考题。
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高考语文命题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
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我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太偏重文学,视野不够宽,而且文学的教学也并非就是往审美和情感教育方面靠,而是局限于琐碎的分析,这肯定不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
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
这恐怕就不太合适。
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
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
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3、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这是多年来语文高考的弱项,现在越来越受到质疑。
前年高考刚结束我在《人民日报》等媒体曾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
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方面的一些改进。
比如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这有点类似于考公务员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
去年广东卷提供的阅读材料之一是贺麟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哲学文章,读起来有些难度,难在思辨。
这是可以考思维能力的(可惜给的选择题太浅)。
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这和语文教学的偏颇相关,而高考语文对此也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改善。
4、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现在的语文课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课改之后探索开设选修课,本意就是拓展阅读面,可是受制于高考,很难实施。
近年来也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另外,这两年很多试卷都出有背诵填补经典名句名段的试题。
我认为都是应当鼓励的。
读书状况其实最能体现语文素养,高考语文理所当然要重视。
我们看到已经有这方面更“大胆”的尝试,如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非常好。
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5、作文的改革,估计分值不会大增语文高考提分180之后,按理说水涨船高,原来60分的作文分值也会增加,本来作文考试最能检测综合能力,分值就应当更多一些。
甚至有人认为语文可以只考作文,但我估计作文分值不会大增。
因为作文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如何尽量限制和克服这一点,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但作文评卷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做到像数学那样精确,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
看来高考作文还是会维持60分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
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大作文注重综合能力考察,小作文则指向应用或某一方面写作能力,一二百字,比如写一封信、一篇倡议书、一则说明或评点,甚至仿写一段论辩词,等等,可以很灵活。
也不必全都设计成应用文,前面提到的去年四川卷的那道“续写”的考题,其实也是小作文。
高考作文无论大小,都会有“限定动作”,与平时写文章毕竟不同,但又会引导开放思路,发挥个性。
两者之间恰当的平衡,体现命题水平,也是一种改革。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探讨,现今的高考语文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本来最适合考察综合素质的,却变成最难考出水平的。
这也是高考作文的一弊。
于是有专家主张高考语文分为两段时间,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试题,按规定时间交卷后,开始考作文,这样就保证作文有充裕时间。
这种建议有合理性,就看如何操作。
这都需要在改革中去探索。
此外,我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过的高考作文评分“趋中率”畸高,导致选拔功能大为弱化,并影响到作文教学的“痼疾”,也期望能在这次改革中得到医治。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
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不会再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充耳不闻。
无论如何,一种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6、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改革现在每年高考全国有十多套试卷,大致就是一种模式,即语文知识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几个板块,大约20道左右的题量。
因为题型模式单一而且固定,就导致不断强化应试式教学,熟悉答题套路就能得高分,结果难于考出实际水平。
改革之后试卷模式应当更多样化,不再年年套路相近。
只要符合课标要求,完全可以放手去开发新题型。
加强综合也是一种改进,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这也能更好地考察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命题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语文生活,体现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课改在强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高考命题也应当往这方面有所靠拢。
再具体一点说,语文基础题除了历来常见的字、词、音、病句挑错等考题之外,有可能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
文学作品的赏析题将更加注重考察感悟力,而不只是辨识“情景交融”“对比手法”之类。
现在的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只注重考阅读理解,题目往往切割得很琐碎,反而忽视了整体把握能力,还有,就是很少关注阅读速度,并不利于考出真正的阅读水平来。
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应当有新思路,适当增加对整体感受力、理解力的考查,而不只是出技术性的细部分析的小题,最好还能考一考阅读速度。
增大阅读材料的长度,可能是办法之一。
此外,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
7、文言文命题的改革预计今后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
现在的文言文命题也是套路化,大都是以“读通”为标准,这对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把文言文当成“死语言”来教。
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题有创意。
如2012年浙江题:“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让学生谈两种标点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对人、对马的态度,并要求谈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就不满足于“读通”,而有文化思考。
这就是一种改进。
因为现在强调重视“传统”,很多人预测文言文“地位”将在高考语文改革中飙升,增加分量。
但不见得会这样。
我觉得现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经达到40%甚至更多,这个比重不宜再增。
道理很明白,现代社会还是用现代语言思考和交流,再说,文言文因为好“拿分”,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
我想高考语文命题是会考虑这一状况的。
改革的锣声刚刚响起,有些人就担心“换汤不换药”。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也要看到改革的大趋势已不可阻遏。
高考的政策性很强,虽然总是饱受诟病,但考虑公平和维稳,改革的步子一直是很沉重而缓慢的。
而这一次改革框架的出台比较猛,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的改革潮流在推动。
如果这场改革不满足于减少考试科目,而切实地在考试内容方式以及命题、阅卷等方面做一揽子改革;如果能进一步解放思想、纠正弊端,那改革就是很值得期待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