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格拉肖
粒子物理学与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学与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探索了构成宇宙基本粒子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而标准模型则是对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模型的主要组成。
一、基本概念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基本构建单元,即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分为两类:强子和轻子。
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它们由夸克组成。
轻子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等。
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换粒子传递相互作用力,如强力由胶子传递,电磁力由光子传递,弱力由W和Z玻色子传递,引力由引力子传递。
二、标准模型的组成标准模型是对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最基本理论框架,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强相互作用部分强相互作用部分描述了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进行描述。
夸克通过交换胶子来传递强相互作用力。
2. 电弱相互作用部分电弱相互作用部分描述了电磁力和弱力之间的统一,使用电弱统一理论进行描述。
该部分最重要的成果是引入了朗道-格拉斯曼(SU(2) ×U(1))规范对称性,并预言了W和Z玻色子的存在。
3. Higgs机制Higgs机制解释了粒子获得质量的机制。
根据标准模型,粒子质量是通过与Higgs场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某些粒子质量较重而其他粒子质量较轻。
4. 引力部分尽管标准模型中没有包含引力,但是引力可以通过引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进行描述。
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
三、标准模型的验证标准模型经过了多年的实验验证,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实验证实了标准模型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的准确性。
然而,标准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解释暗物质、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粒子物理学家们在不断进行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结论粒子物理学作为一门探索物质基本构造的学科,通过精确的实验和理论计算,不断完善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
粒子物理学:尼尔·图罗克人物简介

尼尔·图罗克在粒子物理学研究领域 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尼尔·图罗克在实验粒 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也取
得了显著成果
尼尔·图罗克在粒子物 理学领域的贡献得到了
广泛认可
• 他是最早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物 理学家之一 • 他的理论为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 作用的统一提供了基础 • 他的研究成果对标准模型的建立 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尔·图罗克对粒子物理学领域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尼尔·图罗克对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 他认为粒子物理学领域将继续取得重要成果,如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等 • 他对粒子物理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寄予厚望
尼尔·图罗克对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 他建议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 他倡导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倡导科 学伦理和科学教育
• 他参与了费米国家实验室和欧洲 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项目 • 他的研究成果为顶夸克和希格斯 玻色子的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 他获得了许多国际科学奖项,如 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会奖 等 • 他曾担任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 理学会的主席
尼尔·图罗克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界的应用与影响
尼尔·图罗克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物理 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尼尔·图罗克的研究成 果在实验粒子物理学研 究领域产关注
• 他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为强相互 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提供了基 础 • 他的研究成果对标准模型的建立 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的理论观点和实验方法在粒子 物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粒子物理学:尼尔·图罗克人物简介
杨振宁为何会被众人所唾弃?4个原因让他背负臭名多年

杨振宁为何会被众人所唾弃?4个原因让他背负臭名多年很多朋友对杨振宁的印象并不好,但大家的印象也就停留在他和翁帆结婚的事情上,但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振宁在几件事情上都让大家很寒心!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顶尖级的,甚至有人评价其为二战后最伟大的科学家,那么杨老的成就能抵过其过错吗,那些传闻中让大家寒心的事情真的存在吗?杨振宁在科学上的成就到底有多伟大?诺贝尔奖是对一个科学家最伟大成就的肯定,但令人意外的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成就是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但获奖的却是光电理论,而历史有时候还总是那么相似,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和李政道一起发现)也不是他最伟大的成就,如果按对科学界的贡献来说,杨振宁的诺奖,只能排第三!李政道(左)、杨振宁(右)但事实上宇称不守恒也确实打破了科学界对物理定律守恒的固有思维,当时对物理世界的守恒就相当于能量守恒一样迷之自信,这还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诺特证明的,但宇称不守恒确实让科学家三观有些崩溃,不过却揭开了弱力世界的秘密,为大家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而比宇称不守恒更伟大的发现则是杨-巴克斯方程和杨-米尔斯方程,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杨-米尔斯方程,最早提出时候连杨振宁都不知道干啥用,而且杨米尔斯方程中还有一个粒子必须质量为零以维持规范不变性,而在当时质量为零的粒子并没有发现,因此在演讲时受到了“上帝之鞭”泡利无情的质疑,差点让杨振宁下不来台!泡利和吴健雄但上世纪六十年代粒子物理界开始引入对称性破缺机制,杨-米尔斯理论成为了从零质量粒子中获得质量解释的重要工具,1967年温伯格和格拉肖在引入规范对称的自发破缺,将电弱统一理论建立在了杨-米尔斯场论,引入希格斯机制,提出了具有U(1) ×SU(2)规范对称性的电弱理论。
1972年弗里兹希和盖尔曼提出了具有SU(3)规范对称性的杨-米尔斯理论,建立了量子色动力学。
至此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两大支柱:电磁力和弱力的电弱理论和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建立,或者说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Bethe 假设则是后来著名的杨-巴克斯方程,它起源于一个统计力学问题,一个四价顶角相联系的一个R矩阵与晶格的行与行转移矩阵对易,杨振宁在60年代用Bethe Ansatz方法求解带有d函数相互作用的一维量子N体问题和各向异性海森堡自旋链,提出了杨-巴克斯特关系。
粒子物理 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理解宇宙的基础。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对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是目前为止对基本粒子和它们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论。
标准模型描述了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成功地预言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标准模型将基本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包括了夸克、轻子和
反粒子,它们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具有半整数自旋。
玻色子包括了介子、胶子、光子、W和Z玻色子等,它们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具有整数自旋。
在标准模型中,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由量
子电动力学(QED)描述,弱相互作用由电弱统一理论描述。
这三种相互作用通
过交换玻色子来实现。
其中,强相互作用由胶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由光子传递,弱相互作用由W和Z玻色子传递。
标准模型成功地预言了许多实验结果,包括了强子的衰变、电磁相互作用的散射、弱子的衰变等。
此外,标准模型还预言了一些新粒子的存在,如夸克和轻子家族的存在,这些预言后来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然而,标准模型并不完美,它无法解释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质量等。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目前,超对称理论、大统一理论、弦理论等被认为是可能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理论。
总的来说,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对基本粒子和它们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论,
它成功地预言了许多实验结果。
然而,它并不完美,无法解释一些重要的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和暗物质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和暗物质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模型是最为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它被广泛认为是描绘粒子物理学现象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暗物质的发现,物理学家们也在探索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一、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描述了包括夸克、轻子、玻色子和自旋对称性在内的大部分现有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包括希格斯粒子、夸克和轻子质量、中微子震荡等粒子物理学现象。
标准模型中的物质粒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构成基本粒子中的最基本构建块,它们由六种不同的品味组成:上、下、奇、魅、顶和底。
轻子是电子、μ子和τ子三种带电粒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中性粒子,即中微子。
它们的质量为不同的能量等级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它们能在不同的粒子物理学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这些物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弱相互作用是相对较弱的,电磁相互作用是较强的,而强相互作用则是最强的。
希格斯粒子是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标准模型在1990年代初预测的一种粒子。
通过希格斯场的存在,希格斯粒子给了粒子质量,并解释了为什么夸克和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在2012年,过去的预测被希格斯粒子的观测证实了。
而这也使得抵消希格斯粒子对实验的期望迈出了一步。
二、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物质形式,其存在在宇宙中是通过引力对物体进行影响而被推导出来的。
在展开对宇宙学现象的探究中,暗物质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到了根本颠覆,因为发现它所产生出来的重力作用无法通过标准模型中的任何现有基本粒子来解释。
随着宇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从多种角度考虑了暗物质的特性。
由于暗物质不与电磁波有相互作用,所以目前尚未能够直接探测到。
但是,在红移和大规模结构的观测中,它的存在却可以得到间接证明,使得暗物质的研究成为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自然科学规律的探索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自然科学规律的探索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卢建新【摘要】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就没有了根基.科学技术当前的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本文将从科学发展的简单历史角度阐述自然科学规律的探索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关联.【期刊名称】《科技与法律》【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基础研究;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科学技术;生产力;人类社会【作者】卢建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25.9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成年人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会越发习以为常。
然而小孩却不同,他(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这些现象充满着好奇。
比如小孩对夏天早晨树叶上凝聚的露珠会有很长的注意力,对地上长出的小草,春天树枝上长出的嫩芽等等也是如此。
年龄再大一点,他们就不再满足于这种好奇,会常常缠着父母问一些更具备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天为什么是蓝的,晴朗的夜空为什么有那么多星星,它们又来自何处等等。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这种天然的好奇有着密切的关联。
可以说,正是那些充满童心、好奇和不断探索与认识我们周围自然现象的少数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比如牛顿基于前人的科学成就和贡献而提出的物体运动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基础。
1.Truesdell, C. (1968).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Mechanic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I SBN 9783642866470. Maddox, René Dugas (1988). A history of mechanics (Dover ed.).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SBN 0-486-65632-2.这使得人们第一次能系统地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给予定量的描述。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PPP文档(最全版)

什么是标准模型
原子
中子
原子核
夸克
近几造加速器的发展,以及 借着外层空间高能的宇宙 射线,建立了一套学说, 以解释宇宙中最基本的组 成份子以及其间的交互作 用力,这就是所谓的标准 模型(Standard Model)。
什么是标准模型
我们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个家族—夸克(Quarks)和轻子(Leptons),这两个家族 各有六个成员,构成三个世代。第一世代的粒子质量最轻,而第三世代的粒子最重。
力跟弱作用力已经
标准模型之父 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被统一成为电弱理
当夸克之间非常接近时,强作用力是如此之弱,以便到它们完全可以作 为自由粒子活动。
论。标准模型便是 已经发现的轻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三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分别以e-、μ-、τ-表示,以及它们分别对应的电子中微子、μ子中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引言
自古以来,寻找宇 宙的终极规律一直 是人们的梦想。近 代科学发现,宏观 尺度上的宇宙和微 观尺度上的基本粒 子存在某些紧密地 联系。
因此,微观尺度上 粒子的基本模型也 就成为了解释宇宙 奥秘的钥匙。
什么是标准模型
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有人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光子 g和中间玻色子(w+、w-及z0 )分别是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在电弱统一理论中,这四种粒子都是电弱作用的场量
1969年,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验证了 “目夸前克 ,”前一三词种是相由互默作1里用9的·盖媒7尔介曼4子改都年编已自,在詹实姆丁验斯上·肇乔证伊中明斯了实的或小者说至《少芬找尼到根存彻在夜的祭证》据(F了in。negan‘s Wake)中的诗句。 夸克的存在,并在普通物质或宇宙线中发现了能 当夸克之间非验常室接近和时里,强克作特用力实是验如此组之,弱,各以自便到独它们完全可以作 为自由粒子活动。 够证明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存在的证据。 2光弱子相g互和作中用间立,玻地媒色介子发子(w现为+、由中w间-及一玻z0对色)子分正别反是电粲磁夸相互克作组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在电弱统一理论中,这四种粒子都是电弱作用的场量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旨在研究宇宙中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粒子。
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模型被广泛应用,为我们解释了物质的组成以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标准模型的基本原理、粒子分类以及对理解宇宙的重要性。
一、标准模型的基本原理标准模型是描述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由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和三代基本粒子组成。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粒子之间的运动和转换。
标准模型还包括了基本粒子的分类,主要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具有半整数自旋,包括夸克和轻子两类;而玻色子具有整数自旋,包括光子、W和Z玻色子、胶子以及希格斯玻色子。
二、粒子分类1. 夸克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等重子的基本组成元素。
标准模型中包含了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和魅夸克。
夸克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保持在一起,并通过交换胶子进行相互作用。
2. 轻子轻子包括了电子、中微子和它们的带电粒子家族——μ子和τ子。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元素。
而中微子则是没有电荷与质量极小的粒子。
轻子之间通过弱相互作用进行相互作用。
3. 玻色子玻色子是负责传递基本相互作用的粒子。
其中,光子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传递者,而W和Z玻色子则介导弱相互作用。
胶子是介导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它们使得夸克之间产生强力的相互作用。
希格斯玻色子是赋予粒子质量的关键粒子。
三、标准模型对理解宇宙的重要性标准模型是理解宇宙的基础,它帮助科学家解释了原子、分子以及宏观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标准模型,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本质。
此外,标准模型还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发展。
通过模型中描述的粒子相互作用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出早期宇宙的状态,并对宇宙大爆炸的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标准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它不能解释引力相互作用,并无法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未解之谜。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建立演变历程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建立演变历程粒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中最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描述粒子物理基本粒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大量的实验现象,在粒子物理学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追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建立的演变历程。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了原子的结构,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然而,物理学家逐渐发现,原子不是微观世界的最基本粒子,还存在着更小的粒子。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Rutherford通过他的金箔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带正电荷的事实。
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发展为粒子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爱因斯坦引入了光的粒子性质并提出了光子概念,而德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则提出了物质的波动性质。
在这个基础上,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电子具有波动粒子二重性的概念。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第一个重要的亚原子粒子——中子,这一发现为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粒子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此后,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陆续发现了许多其他亚原子粒子。
20世纪50年代,新的技术方法和粒子加速器的出现,为粒子物理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1954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成立,成为推动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机构。
此后,CERN等实验室相继建立起了大型粒子加速器,能够加速粒子到极高的能量,从而产生更多种类的亚原子粒子。
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提出了夸克理论,认为质子和中子等带有强相互作用荷的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的。
夸克理论为粒子物理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此外,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Gell-Mann和瑞士物理学家Glashow独立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成功地将电磁力和弱力统一起来。
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格拉希托-魏纳伯-萨拉姆(GWS)理论。
1967年,CERN的史瓦德和格拉希托提出了胶子理论,解释了强力相互作用的机制。
物理学中的粒子模型知识点

物理学中的粒子模型知识点物理学中的粒子模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逐渐建立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粒子模型。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粒子模型知识点。
一、原子模型原子模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粒子模型之一。
根据该模型,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最早的原子模型是由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的,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外部散布着带负电的电子。
随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朗缪尔和卢瑟福提出了夏成模型和卢瑟福模型。
夏成模型认为原子由一个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而卢瑟福模型认为原子核具有正电荷且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
二、基本粒子除了原子,物质还可以继续细分为更小的基本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其中最重要的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质量大约是电子的2000倍;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稍大于质子。
电子则绕核运动,带负电荷且质量很小。
除了这些基本粒子,物质还包含了更多的基本粒子,比如不同种类的轻子、夸克等。
三、元素周期表在原子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有规律的现象,即元素的性质和其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描述元素和他们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化学家们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分类排列,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出现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这一分类方式既反映了原子结构的特点,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量子力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了传统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量子力学应运而生。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它具有概率性和波粒二象性的特点。
量子力学的核心理论是薛定谔方程,该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性质,如波函数的演化。
五、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描述了基本粒子和其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假设包含了夸克、轻子以及相应的反粒子,并通过基本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弱力、强力和引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A24 “上帝粒子”让他们获诺奖

物体的质量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一直 困扰物理学界, 而希格斯玻色子恰恰被认为 与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质量起源有关。 希格斯 玻色子与一种场有关, 那就是所谓的希格斯 场, 理论上认为这种场充斥着整个宇宙。当 宇宙中的其它粒子在这一场中运行时便获 得了质量的属性。 这就有点像是大家都在一 个游泳池里游泳,然后身上都会被打湿, 在 这里, 被水打湿就像是物体获得质量一样。
确认希格斯粒子还将对电弱相互作用 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作用是对电磁 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统一描述,这两者都
影响之四〉 〉 〉
超对称理论
的其它基本作用力, 甚至有希望揭开暗物质 构成之谜。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理论的前景 黯淡, 科学家们只找到了和标准模型预言的 希格斯粒子性质极其相似的粒子, 但是却没 有能发现任何和超对称粒子有关的故的同事罗伯 特 · 布鲁特提出了标准粒子模型理论,希格斯 也于同年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 预言一种 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 在,即希格斯玻色子。 标准粒子模型理论中共预言了 62 种基 本粒子的存在, 希格斯玻色子正是该理论依 赖的基石。 作为物质的质量之源,希格斯玻色 子连接着粒子获得质量的领域。没有希格斯 玻色子,宇宙和人类就不会存在,因为其他粒 子正是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 “ 海洋” 中游 弋,受其作用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A24
24小时读者热线: 96110
晨读聚焦
“ 上帝粒子” 让他们获诺奖
2013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和英国两位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 8 日宣布,将 2013 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 时物理学家弗朗索 瓦 · 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 · 希格斯, 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并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粒子标准模型

粒子标准模型粒子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是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它成功地解释了目前为止所有实验观测到的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粒子物理学的一大成功。
粒子标准模型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理解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工具。
粒子标准模型包括了三种基本粒子,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
夸克是构成强子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束缚在一起,形成了中子和质子等复合粒子。
轻子包括了电子、μ子、τ子等粒子,它们参与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规范玻色子则是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粒子,包括了光子、W和Z玻色子以及胶子等。
粒子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电弱统一理论,即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
这一理论预言了W和Z玻色子的存在,并且经过实验证实了这一预言。
此外,粒子标准模型还成功地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并且在2012年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团队发现,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对粒子标准模型的重要验证。
粒子标准模型也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宇宙中的物质经历了高温高能的阶段,各种粒子不断地产生和湮灭。
粒子标准模型成功地描述了这一早期宇宙中基本粒子的行为,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粒子标准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它无法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无法与引力相统一。
这些问题促使物理学家不断地探索超出粒子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完善的理论来描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总的来说,粒子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的一大成功,它成功地描述了目前为止所有实验观测到的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这促使物理学家不断地探索新的物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完善的理论来描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粒子标准模型的发展和完善,将继续推动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

问题的提出
传递粒子一个静止质量为零,一个有很大的质量, 差距很大,两种力如何统一?此外,在当时的理 论模型中,出于对称性的要求,不允许夸克和轻 子(像电子、中微子这样一些不参与强核力作用 的粒子)拥有质量,这显然也跟观测事实不符。 这些难题都涉及同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为何不 同的粒子会有不同的质量?粒子的质量是怎么来 的? 于是,质量的起源原本被认为是用不着去深究的, 现在却成了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标准模型的缺陷
• 所以,哪怕标准模型再完善,至今也无法 把引力统一进来 ,也就无法完成“大统一 理论”
标准模型的缺陷
• 为什么标准模型没有囊括引力? 同其他几种基本力相比,引力似乎太弱了。
物理学家对此有一种解释,我们感觉到的只 是引力的一部分,引力的大部分都隐藏在其 他的维度里。
希格斯机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出
一个形象的解释: 一群记者站在屋子里,一个拥挤的屋子,你和奥巴马也在,你 们试图从房间入口挤到出口去,你们进来了,会发生什么呢?
当然地,所有的记者都会涌向奥巴马,你呢,就会趁机努力直 奔出口而去,基本上,努力地话,你会到达那个门,但是奥巴 马的难度更大,因为绝大部分记者正围着他(更大的质量), 在出口处,你会发现,你基本看不到奥巴马了(被一群记者围 着),而你身旁的记者却寥寥无几。整个房间就好比是希格斯 场,你和奥巴马就相当于不同的粒子,记者围奥巴马让其寸步 难行相当于粒子与希格斯场发生作用被赋很大的质量,而你则 几乎没有阻隔相当于几乎没有与希格斯场发生作用质量基本不 变
希格斯波色粒子的艰辛寻找
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包含的基本粒子有61种。第一类是组成物质的粒子, 包括夸克、轻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其中夸克18种,轻子6种 (包括电子、u子、r子三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以及它 们分别对应的电子中微子、u子中微子、r子中微子三种),加 上它们的反粒子共48种;第二类是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共12 种;第三类是让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粒子,也就是希格斯子。 在往后的岁月中,标准模型所预言的许多粒子都相继被找到,比如 底夸克是1977年由美国费米实验室发现的;传递弱核力的3种粒子 是在1983年找到的;顶夸克是1995年被发现的…… 最后,标准模型预言的粒子中只剩了一种没有“缉拿归案”,它就 是神秘的希格斯子。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我们生活的宇宙是无限广阔的,而探索宇宙奥秘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其中,粒子物理学就是一种方式,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性质,揭示宇宙的构成及其本质。
而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标准模型。
一、标准模型的起源标准模型最初的构思由多个人提出,主要有:谢尔顿·格拉希和史蒂芬·温伯格提出了电弱统一理论;高斯和维格纳提出了电磁、弱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凭借此获得了物理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马里诺·加尔达·门迪斯和約翰·瑞斯特一起提出了夸克理论。
这些理论奠定了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标准模型的结构标准模型可以看成是对已知粒子的归纳总结,包括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种基本粒子。
其中费米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而玻色子则分为电磁力介质质量为0的光子,以及中微子和胶子等。
夸克和轻子是标准模型中的基本单位,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描述为电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夸克和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带电弱玻色子传递的,而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则是由胶子传递的。
三、标准模型的探究方法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对其的研究则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实验方法。
例如,对基本粒子进行对撞实验,或者利用粒子加速器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等。
其中,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强的粒子加速器。
在这里,科学家们可以加速带电粒子到接近光速的速度,让它们相撞。
然后,借助于粒子探测器,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例如粒子的电荷、质量、寿命等。
四、标准模型的未解之谜标准模型虽然是目前对微观粒子最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之一,但仍存在着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重子不对称”和“暗物质”等。
其中,“重子不对称”是指在标准模型中无法解释存在物质,但却没有反物质的事实。
而“暗物质”则被认为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无法直接观测的物质。
如果标准模型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其将失去其解释宇宙的力量。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它涉及到现代物理学的奥秘,我们将在这里全面地介绍它。
定义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以下简称“标准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粒子物理学和相关领域最为成功的理论模型。
它描述了物质的组成,以及它们如何互相作用。
标准模型由三种基本组成部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组成。
标准模型覆盖了构成宇宙的12种粒子,但不包括重力。
根据标准模型,宇宙的原始素质可以分为四类:电荷量子“上”和“下”类型的轻子,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类似于此,电荷量子“左”和“右”类型的轻子,它们之间通过弱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另外两类粒子分别是质子和中微子,它们之间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的发展标准模型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是物理学家们根据新发现的粒子和相互作用来描述物质的那一代理论。
这个理论模型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成功的理论模型之一。
根据标准模型,宇宙中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四种基本力解释,他们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重力相互作用。
其中,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标准模型的重点,它们可以解释现象如原子核气体反应和核结构变化。
电磁相互作用和重力相互作用是传统物理学中已知的两种力,它们可以描述宇宙中电荷粒子之间的间接相互作用,也可以描述粒子之间的机械作用。
在建立标准模型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们运用了微观力学量子场论的精髓,使之能够解释现有实验的结果。
标准模型的发展也导致一些新的前景和发现,如大型引力引擎,以及引力波和黑洞的发现等。
标准模型的缺陷尽管标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宇宙中粒子的性质和行为,但它也有一些缺陷。
首先,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宇宙的扩张速度,因为它没有解释宇宙的补充力即引力的弱力学形式,这一点令科学家们非常郁闷。
其次,标准模型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宇宙中的物质,如电子、质子和中微子的质量相差如此之大,这一点令科学家们深感困惑。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与基本粒子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与基本粒子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构成和相互作用最基本单位的科学学科。
标准模型是目前对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完整、最成功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介绍标准模型的构成和基本粒子的特性。
一、标准模型的构成标准模型由三大部分组成:强相互作用部分、电弱相互作用部分和引力相互作用。
其中,强相互作用部分描述了质子、中子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弱相互作用部分描述了电荷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描述了重力。
二、基本粒子的分类根据标准模型的分类,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满足费米-迪拉克统计的粒子,它们有半整数自旋。
玻色子是满足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它们有整数自旋。
在强相互作用部分,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费米子。
夸克有六种不同的“口味”,即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魅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
它们之间通过交换胶子(一种无质量的玻色子)来实现强相互作用。
在电弱相互作用部分,电子是典型的费米子,它携带负电荷。
除了电子外,还有其他两种与之相互作用的粒子:中微子和轻子。
中微子是中微子家族的三个成员之一,它们的质量极小,且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轻子包括以电子为代表的各种粒子,如电子、μ子和τ子。
玻色子在标准模型中具有重要的角色。
具有质量的玻色子包括八个胶子和带电弱玻色子(W玻色子和Z玻色子)。
光子作为电磁相互作用的传播者也是一种玻色子,同时也是唯一质量为零的基本粒子。
三、标准模型的成功和未解之谜标准模型的引入和发展是粒子物理学的里程碑,它成功地描述了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特性。
标准模型的精确预测已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如W和Z玻色子的发现、夸克的发现和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
然而,标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谜。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引力相互作用的统一。
标准模型中没有涵盖引力相互作用,无法与广义相对论(描述引力)相统一。
这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之一,他们希望找到一种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简介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标准模型是描述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和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它成功地预测了众多实验结果,并成为解释和理解自然界最基本颗粒行为的基准。
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标准模型将所有基本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规范玻色子。
费米子包括夸克和轻子,是带有1/2自旋的粒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轻子包括电子、中微子等粒子。
规范玻色子则是介导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力量粒子,如光子、强相互作用力的负责粒子胶子等。
量子电动力学电磁相互作用是标准模型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量子电动力学(QED)是描述电子、正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理论,在低能量下能够精确预测电子、正电子散射等过程。
其关键是费曼图的使用,可以通过费曼图计算发生的粒子相互作用的概率。
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标准模型中的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由夸克和胶子介导。
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非常强大,以至于夸克不会在自由状态下存在。
这个现象被称为强子化,因此夸克只能以束缚态的形式存在于强子中。
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QCD 是一个基于 SU(3) 对称性的理论,成功地预测了强子光谱和夸克结构函数等实验结果。
电弱统一标准模型将电磁力和弱力统一为电弱力。
电弱相互作用由规范玻色子 W+、W-、Z0 介导,它们负责带电粒子和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弱相互作用由电弱理论描述,它包括 Higgs 机制和规范对称性等关键概念。
Higgs 机制解释了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机制,预测并发现了Higgs 粒子,从而证实了电弱统一的理论。
未来的发展尽管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的预测中非常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引力相互作用的缺失。
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引力的特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统一引力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超对称理论和弦理论是常见的尝试,它们打破了标准模型的对称性,提供了一种可以包括引力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可能性。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莱曼实验室的格拉肖(Sheldon ,1932—)、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的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Abdus Salam,1926—1996)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基本粒子之间的弱电相互作用理论的贡献,特别是预言了弱中性流①。
有人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果,而把电磁力和弱力统一在一起的弱电相互作用理论则是20世纪的最高点,这无疑是恰当的评价。
格拉肖1932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父亲为了躲避沙俄对犹太人的迫害,年轻时从俄国移居到美国,当了一名管钳工。
格拉肖有两个哥哥,比他大十几岁。
父母和哥哥都很喜欢他,给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让他学习科学。
他在家里的地下室有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从小就对科学有强烈的兴趣。
1947年格拉肖进纽约的布朗克斯理科中学,温伯格是他的同窗好友。
从这时起就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共同追求。
格拉肖酷爱读书,并组织了一个科学幻想俱乐部,出版了中学科学幻想杂志。
1950年格拉肖和温伯格一起进入康奈尔大学。
格拉肖对这里的本科教学不大满意,因为有名的教授都去给研究生开课,于是就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经典电磁理论、量子场论之类的研究生课程。
他还经常参加学术报告会。
和中学时期一样,他喜欢和同学们讨论问题。
1954年大学毕业,格拉肖来到哈佛大学,选择了著名物理学家施温格当自己的导师。
在施温格的指导下,格拉肖选取了“基本粒子衰变中的矢量介子”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
1958年获博士学位。
后得到一笔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来到丹麦的理论物理研究所。
在这里做了两年的研究工作,就在这段时期,他发现了关于弱电统一理论的SU(2)×U(1)模型。
这项重要工作实际上在做博士论文时就已有准备,他在论文附录中就提到了弱电统一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正是他的导师施温格首先倡导的。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标准模型是当前认可的粒子物理理论,它描述了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粒子分类以及其在解释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标准模型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力组成的。
基本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了夸克和轻子两类。
夸克是构成强子(如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轻子包括了电子、中微子等。
夸克有六种不同的“味道”:上夸克、下夸克、顶夸克、底夸克、粲夸克和奇异夸克。
轻子则有三种:电子、缪子和τ粒子,每种都带有相应的中微子。
玻色子是整数自旋的粒子,其中包括了力载体和希格斯玻色子。
力载体包括了光子、胶子、Z玻色子和W玻色子,它们传递了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希格斯玻色子是2012年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被发现的,它对基本粒子赋予了质量。
二、粒子分类根据标准模型,粒子可以被分为三代。
每一代包括了一种夸克和一种轻子,以及它们对应的中微子。
第一代包括了上夸克、下夸克、电子和电子中微子;第二代包括了粲夸克、奇异夸克、缪子和缪子中微子;第三代包括了顶夸克、底夸克、τ粒子和τ粒子中微子。
这种分类方式反映了粒子之间的某种内在的对称性,并与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和性质密切相关。
三、标准模型的作用标准模型是目前最为成功的物理理论之一,它可以解释和预测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并为新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以下是标准模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1. 描述粒子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成功地描述了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宇宙中各种粒子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来构建物质世界。
2. 解释粒子质量: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证实了标准模型中质量起源的机制,即希格斯场与粒子的相互作用赋予了它们质量。
3. 预测新粒子存在:标准模型预言了一系列尚未观测到的粒子存在,其中包括了超对称粒子、额外的中微子等,这些预言在未来的实验中得以验证将会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格拉肖
2005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
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粒子物理标准
模型”之父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l932-)教授(美国哈佛大学
和波士顿大学)应邀来高能所访问,
并做了题为“Comments about
Particle Physics in China”的精彩
报告。
格拉肖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1932年12月5日生于纽约,1954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5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1960年在哥本哈根工作。
1966年到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起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
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1979年与S.温伯格、A.萨拉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1
年获Erice科学和平奖。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格拉肖在规范场理论的基础上讨论过
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问题,预言了中性弱流的存
在,但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得到有静止质量的中间玻色子。
1975
年,他和合作者一起在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
大统一理论,在基本粒子和场论的理论研究以及宇宙学的研究
中都有较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成就,他与S.温伯格、A.萨拉姆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堪称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
格拉肖教授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基人之一,也是大统一理论的开创者,他还成功地预言了粲夸克的存在。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百十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而元素又都由不同数目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而质子、中子又有内部结构,它们由夸克组成(左图: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而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
质子、中子、介子、轻子、光子等统称为
基本粒子,而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因为存在着引力、电磁力、
弱力和强力4种自然力的相互作用。
其中,几乎所有的粒子之间都存
在引力,但电磁力只存在于带电粒子之间。
这4种力之间有何关系?物理学家们一直力图找到把它们统一起来的途
径。
格拉肖(右图)是最早涉足弱力和电磁力统一研究领域的。
弱力的
强度只有电磁力的千分之一,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自然力,1961年,
格拉肖提出:弱力和电磁力的虽然似乎没有相似之处,但可以从用数学方式对这两种自然力的描述中看出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弱力和电
磁力的统一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格拉肖巧妙地运用"规范场"的方法,搭起
了统一弱力和电磁力的框架。
非阿贝耳规范场论是杨振宁和密耳斯
(ls)在1954年提出的。
但格拉肖没办法解释的是:弱力的作
用非常微小,传递弱力的粒子却很重,它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几十
倍到百倍。
为何"传递子"具有那么巨大的质量呢?
温伯格(S.Weinberg,1933-)(左图)是格拉肖的同事,在研究
自然力的统一问题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温伯格注意到英国物理
学家赫格斯在一篇论文中的论述:可以利用真空的某些性质,使本来
没有质量的规范场,体面地获得质量。
温伯格受到很大启发,运用这种思路在1967年成功地把弱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A.Salam,1926-1996)(右图)的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
他们阐明了作为规范场粒子是可以有静止质量的,计算出这些静止质量同弱作用耦合常数以及电磁作用耦合常数的关系
这个理论中很重要
的一点是预言弱中性流
的存在,而当时实验上
并没有观察到弱中性流
的现象。
由于没有实验
的支持,所以当时这个
模型并末引起人们的足
够重视。
1973年,欧洲
核子中心和美国费米实验室在气泡室实验中相继发现了
弱中性流(左图),人们才开始重视此模型。
三位科学家创立了弱电统一原理:弱力和电磁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电弱力的不同表现,1979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右图)。
科学家致力于验证这一理论的研究,要在实验中寻找产生弱作用传播子W±和Z0,有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一是对撞的粒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以便有可能产生重质量粒子W±和Z0;另一是碰撞的次数必须足够多,才会有机会观测到极为罕见的特殊情况。
前者
是鲁比亚的功劳,后者是范德梅尔的功劳。
鲁比亚(Carlo Rubbia, 1934-)(左图)和范德梅尔(Simon Van Der Meer, 1925-)(右图)因在发现弱作用传播子W±和Z0的大规模实验方
案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共同分享了198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鲁比亚建议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最大的质子同
步加速器(SPS)作为正反质子的储存环。
质子束和反质子
束在储存环中沿相反方向作环形运动,然后在特定位置相互碰撞。
在SPS存储环的周边上安排有两个碰撞点,碰撞点周围装有巨大的探测系统,可以记录碰撞生成的粒子的信息,从而进行寻找弱作用传播子W±和Z的实验。
范
德梅尔提出了随机冷却的方法,可以使粒子束得到“冷却”,提高束流密度,进而提高对撞机的亮度,使实验发现W±和Z0粒子成为可能。
1983年1月20-21日,在CERN这台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工作的两个实验组分别宣布发现了
W±——特性与弱电统一理论所期待的完全相符的规范粒子。
由于产生Z0的机会要比产生W±的机会小10倍,在花费4个月时间后想办法将加速器束流
的亮度提高了10倍。
1983年5月4日,鲁比亚领导的实验组终于找到了Z0的第一个事例。
W±和Z°粒子的发现及其性质最终确定了弱电统一理论的正确性,对揭示弱作用本质有重大意义。
目前,粒子物理研究已经深入到比强子更深一层次的物质的性质的研究。
更高能量加速器的建造,将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手段,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新粒子,以弄清夸克的种类和轻子的种类、性质、以及可能的内部结构。
超对称大统一理论(电磁作用、弱作用和强作用统一起来)近年来引起相当大的注意。
但即使在最简单的超对称大统一模型中,也包含近120个参数,表明这种理论还包含着大量的现象性的成分,它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