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讲义-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2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学科素养目标1、理性看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进一步增强对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客观必然性的理解和认同。
(科学精神、政治认同)2、懂得依法保护各种经济形式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各种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法治意识)3、明白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创业创新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人人都有责任。
(公共参与)二、重、难点1、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
2、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措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和措施。
4、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三、课前知识准备(阅读教材,找出相关答案并作出标记)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和完善?如何坚持和完善?3、公有制经济内容、地位及表现、为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4、国有经济的作用、地位、最主要的实现形式?5、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作用?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怎样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要求:(2)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要求:8、如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四、教学过程总议题: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频导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讲(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教师总结:(知识更新)我国现阶段的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议题一:推动国企改革,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探究活动一:知识抢答要求:3分钟基础知识回扣,抢答,知识要准确应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根据生产 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多层次、不平衡的 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 无论用哪一种所有制经济去套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其结果 只能是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它不能解决 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初级阶段 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纯而又纯的,也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看 作是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而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来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 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都是基本经 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本 质上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顺应了生产力和社会 发展的客观趋势。只有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 质区别。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
“十二亿的人口怎样实现 富裕,富裕起来以后怎样 分配,这是个大问题。问 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 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 题还困难。分配问题大得 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 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 出现.” -----邓小平 1993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及确立 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第一阶段: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 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平在会见美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副主席吉 布尼和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 任林达光主任等谈话时指出:“说市场 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 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 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新教材)
推动中央企业结构 济
革的目的,增强对央企改革
调整与重组的指导
新举措的政治认同
意见»
体系构建
第一课 我国的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是什么? 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
第二框 坚持“两个毫
不动摇”
怎么做?
公有制主体地位 及其体现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我要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基础回扣
考点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
么 料所有制。
为什 么
理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适应了 原因 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营造环境①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②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 市场环境③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 国 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 家 会氛围 层 提升能力④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 措 面 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施 提高素质⑤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
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基本规律的三维诠
一、总体性维度——诠释“生产力总体能动运转规律”
(三)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总体能动运转规律的科学诠释:
第一,科学诠释了生产力的总体性。 第二,科学地诠释了人在生产力总体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科学地诠释了生产力能动运转与 其自然社会环境的内 在本质联系
1、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2、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二、共时性维度——诠释“生产力结构动态协调规律”
----马克思
黑人
黑奴
纺纱机
资本
一、总体性维度——诠释“生产力总体能动运转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历史辩证法 1、总体性原则
(1) 人类社会是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
的有机总体。现实社会中的任何社会现象、社会事物作为整个 社会总体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这个总体的各种联系之中,并通过
与社会总体的这些联系获得自身规定性。
二、共时性维度—诠释“生产力结构动态协调规律
(三)科学发展观对 生产力结构动态协调规律的科学诠释: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 域发展, 诠释生产力的空布局规律 1、我国生产力结构中的空间布局失衡问题 2、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失衡问题的破解
3、科学发展观在破解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问题过程中
二、共时性维度—诠释“生产力结构动态协调规律 (三)科学发展观对 生产力结构动态协调规律的科学诠释: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协调发展,整顿市场秩 序,诠释生产力的数量结构规律 1、我国生产力结构中的数量结构失衡问题 2、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生产力数量结构失衡问题的破解 3、科学发展观在破解我国生产力数量结构问题过程中 科学诠释生产力数量结构规律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 终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文 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础。人类 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在先进 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基 础上,人类文明嬗变和进步的历 史进程。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 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 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 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 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 方面的总和。
2Hale Waihona Puke 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认清革命总问题的基本依据”。 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关系到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第四,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个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 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 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 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水平。
第六,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 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2010年03 月01日 05:33深圳商报(记者 陈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28 日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整体上已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三线建设:奠定新中国生产力布局坚实基础
三线建设:奠定新中国生产力布局坚实基础作者:胡新民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0年第3期胡新民关于三线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这样的论述:“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美国对越南北方侵略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64年五六月间,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专门讨论‘三五’计划时,高度关注国家安全的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
”“据此,中央改变‘三五’计划的最初设想,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加强备战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苏为鉴立足备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开启国家现代化进程。
建立强大的国防和独立的工业体系,是这个进程中的两个基本点。
毛泽东1949年年底出访苏联,着手打破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的雅尔塔体系,同时争取到工业建设急需的外部经济援助。
抗美援朝的胜利,一举扭转中国近代在世界上的颓势形象,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精神。
但与此同时,也使我党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尽快实现工业化,加快国防建设,时不我待。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演变使得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
首先是中苏关系从分裂到恶化,发展到苏联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
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还胁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
1964年8月12日,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向中央和毛泽东转交一份报告说,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很多,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比如工业、人口、交通设施过于集中在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及附近,遇到空袭,将遭受严重损失。
毛泽东批示:“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实施。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第三线建设注意不够,一个是对基础工业注意不够。
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
生产力的提高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力的三大要素:资源、技术和劳动力。
这三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下面将对这三大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资源资源是生产力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土地等。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生产力水平。
充分利用资源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也意味着需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2. 技术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
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投入和研发,以确保生产力的持续提升。
3. 劳动力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劳动者的数量和素质。
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养对于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
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加强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力水平。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技术和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依托技术的支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而劳动力的充分发挥也需要依托资源和技术的支持。
这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综上所述,资源、技术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只有在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创新技术、加强劳动力培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2015版)
1、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能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和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教法与学法
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问答法、讲授法
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2015版的教材相对于2013版本调整的内容较多,由于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本章的内容体系改动也比较大,教学容量较大,所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由于本章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理论性、系统性虽比较强,但很多理论基础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难度也不是太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是很困难。
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素所有者根据其所投入的要素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益,报酬和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大小,使收入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如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和资本取得的收入等。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管理等。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授课日期
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的意义;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学生能知道基本的政治常识,知道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能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知道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案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认清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地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客观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一〕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什么是“基本国情”?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说过: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现在,我们同样可以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
那么,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国情。
一个国家的国情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资源、民族、人口等状况。
基本国情。
一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指该国的社会性质和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现阶段基本国情。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提出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思想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除了左倾教条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科学探索我国社会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成为可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萌芽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须会议上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人口多,底子薄;二是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但还不成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念的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课件(48张)
知识拓展:3.正确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
(1)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地位。 (2)公有制占主体是就全国而言的,不要求在所有产业和地区都必须占主体。 (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①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国有 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经济 ②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
质量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 国有 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 企业 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政策
巩固和发展
鼓励、支持、引导
联系
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②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营造各种所 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
知识拓展1:
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地位: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
地 位 及 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意义
②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作用: 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 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 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1)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2)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 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秋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2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2
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就必须( )①提高国有经济比重②提高国有资本效率③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④增强国有企业活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②④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符合题意;国有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且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并不一定会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①不能入选;股份合作制是我国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③不能入选。
2.《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提出,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
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有利于( )A.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功能B.国有企业朝着多样化发展C.增强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控制力D.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答案:A解析: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功能,A项符合题意;国有企业的控制力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对重要稀缺资源、对关键领域和命脉行业的控制上,不是对非国有企业,B、D两项不符合要求,C项错误。
3.杭绍台城际高铁项目由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
这种投资模式将( )①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②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③推动各种所有制主体公正公开公平参与竞争④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题干中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出资并不能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①说法错误;“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属于私营经济,不属于国有经济的范畴,②不符合题意;“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属于公有制经济,它们对于杭绍台城际高铁项目的共同参与,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主体公正公开公平参与竞争,促进它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发展动力和总体布局
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案例思考】:
错误观点批驳:过渡论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 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我国在1956 年以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以公有制为主 体,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我 国无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那种认为我国现阶段 还处在过渡时期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共 产 主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义 发 展 历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程 过渡时期
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邓小平
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 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 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 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 际来制定规划。”
不同
根本任 务 所属范畴 社会主义 社会建立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多种经 济成分 新民主主 处领导 义社会 地位
占主体 地位
人民日益增长的 发展生 物质和文化的需 产力 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工人 消灭资 阶级的矛盾 本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未建 立
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 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到戈尔 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 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比较乐观的,现在看是过于乐 观了;列宁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一国首先搞社会主义,但列宁 也是过于乐观,说“共产主义在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不到了,你 们在座的一代人可以看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前面几章,都是先由基本概念或者是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入手,接着分析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或者是体系框架,最后讲到这个理论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等,框架很清晰。
但是这一章就不一样了。
咱们教材中是分了五节。
其实这五节都可以作为五个独立的章来讲的。
比如经济、政治、文化之前就是分别来讲的三章,后来到2006 年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时候加了社会建设部分,这过了十八大又加了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
教材把这几个部分捏到一起,是契合了十八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个创新观点咱们剩下的几个部分的内容都是比较具体的,都是前面几章在具体领域的细化。
因此在讲法上我想调整一下。
这节课把后面的外交和一国两制部分和总布局捏在一起,作为一个大的布局体系来讲。
像“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准备仔细说了,大家都知道;包括总布局中有些方面在讲基本纲领的时候也都讲到了。
所以,就提纲挈领地讲一下,给大家串个线,屡出个线索来。
一、“布局”和“总布局”的概念界定先来讲4 个例子。
1.淮海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先后投入的兵力有 80 多万,而解放军这边上了两个野战军一个中原野战军,一个华东野战军,两边加一起仅有 60 多万。
虽然我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我军在兵力的布局上却占有优势,总是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分割包围敌军,最后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虽然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综合的原因,但是无疑布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最高将领排兵布阵、布局的重要问题。
无数的战例说明,布局影响战争的胜负,在战争中,因为布局问题而取胜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2.发展布局体现着一国发展理念在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调配情况。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由党和政府主导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某些产业或某些区域的发展状况。
这个发展布局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
第01讲 国情论
第一讲国情论一、初级阶段理论•1、初级阶段的含义一个前提,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明中国的社会性质;•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表明中国的发展状况。
•2、意义:•(1)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二、基本经济制度•1、未来社会基本特征•(1)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2)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3)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未来社会生产的基本目的)•(4)消灭商品生产,实行计划调节(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5)共产主义两个阶段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分配方式)•2、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和客观必然性•①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客观必然性:理论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实践上,是由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公有制主体地位及表现: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经济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3、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1)基本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客观必然性•①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客观必然性:理论上:生产关系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实践上,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①含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性质。
•②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制度因素: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
•③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第一、不能直接分配,要借助商品货币关系。
•第二、不能由社会中心在全社会范围统一实现,必须通过企业来实现。
高中政治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如何实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大力发展生产力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产生、发展、变化与消失,都是由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所引起的。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式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都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代世界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特点来看,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和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就要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在整个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的社会主义不是产生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产生的。
中国经济地理第一讲
13亿人口日
• 2005年1月6日, 中国人口(不 包括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 和台湾省)达 到13亿。 1月6 日零时02分, 一个体重3660 克、身长52公 分的男婴在北 京妇产医院诞 生,至此,中 国人口已达13 亿
黑河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东南半壁人 口仍占全国人口的94.2%,西北半壁人口占全国的 5.8%。
6.海洋资源 • 特点
• 绝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
• 资源分布与陆地资源地区分布呈反相关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资源问题)
经济规模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低 综合利用水平低
资源供求形势严峻
人口数量增长
生态环境污染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实现这个需 要所需的各种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条件、消费 状况、投资能力、生产发展的历史条件、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 础设施、民族问题、政府的政策、社会、政治及国防要求等因 素。通常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社会生产方式对 生产力布局的发展和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经济价值高、特有品种也较多;森林 面积较广,但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居世 界前列。
5.矿产资源
1.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
2.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 3.优劣矿并存,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4.地理分布不均,重要资源分布与经济、人口分布空间错位明显 5.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 • 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海洋大国
3、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内容体系
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1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2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部编版必
(3)混改方向: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 善中国特色__现__代__企__业___制度。__股__份__制___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 式。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要深化_农__村__土__地__制__度___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_财__产__权__益___。 (2)要巩固和完善_农__村__基__本__经__营___制度,发展_新__型__农__村__集__体__经__济___, 发展新型_农__业__经__营__主__体__和农业_社__会__化__服务,发展农业_适__度__规__模__经__营_。
发展壮大 农村集体 经济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 规模经营
3.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1)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 化,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2)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 布局,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3)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 新、科学管理等增强国企竞争优势。 (4)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实现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提 高国企的资源利用效率。
2.措施 (1)市场环境: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__市__场__主__体___,营造支持非公 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__制__度__环__境___;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 用生产要素、__公__开__公__平__公__正___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 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 __市__场__准__入___、__企__业__融__资___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 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同学们,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总是强调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请问:我们的主旋律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样化是什么?多样化与多元化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一讲,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由此产生出两种社会历史观的一系列根本分歧。
所以,弄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社会存在的示意图:)(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臵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者:
那究竟物流经济地 理是怎样的一门课
程?
研究各类产业的地理布局——揭示 物流流向产生的规律和原因
研济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产业 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产业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一 门课程。
Page 15
制作者:
对于我有什么帮助?
从就业方向来说,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 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Page 21
制作者: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近几年,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 心为重点,在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Page 22
制作者: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物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200
177.3 40
158.4
Page 9
制作者:
Page 10
制作者:
Page 11
制作者:
Page 12
制作者:
Page 13
制作者: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工业产业的布局
生产制造企业
影响商业中心布局的因素 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则 及空间分布
商业企业
Page 14
Page 16
制作者:
企业内部物流职位:专业的物流岗位工作职责应该包括采购、生产、储运、 销售甚至上游供应商和客户服务等内容,也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但实际上目前大部分企业将物流岗位的工作锁定在采购和储运上
采购职位:在生产产制造企业里面的 采购职位,你需要熟悉各类原材料供 货商的分布情况,怎么样选择供货商? 怎么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
水路运输物流地理
水路运输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海洋运输及港口 内河运输内河港口分布
航空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物流地理
Page 20
制作者:
产业物流地理 交通物流地理 国际物流地理
世界物流分区地理 世界各国产业分布 世界各国交通运输概况
国际物流概述
世界经济发展概述(美 英 德 法 日) 国际物流概述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
因此需要知道国际国内 交通地理分布,世界各 主要港口地理分布情况, 我国各港口空间分布情 况等基本的物流地理知 识。
Page 18
制作者:
产业物流地理 交通物流地理 国际物流地理
第一产业(农业)物流地理
我国各种农业产品生产与分布 各类农业产品物流的特点 物流与农业的关系
第二产业(工业)物流地理
我国各类工业产品生产与分布 各类工业产品物流的特点 物流发展与工业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采购与原材料
需要熟悉我国乃至全球 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分布及
各类产业的物流特点
了解了各类产业的空间分布就知道了物流流向的起点 熟悉了各类产业的物流特点,就能更好的对不同产业的产品 进行物流技术的应用(比如农业产品的冷链技术)
Page 4
制作者:
采购的原 材料
塑料
第三产业(商业)物流地理
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及布局原则 商业中心空间分布
Page 19
制作者:
产业物流地理 交通物流地理 国际物流地理
铁路运输物流地理
铁路运输的特点 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布局 国际铁路运输
公路路运输物流地理
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国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网布局 国际公路运输及路上口岸分布
物流活动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 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 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
Page 2
制作者:
经济地理又是研究什 么?
核心内容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城市产业 结构、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等
物流
+ 经济地理
? = 物流经济地理
Page 3
制作者: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150
125.429.7
30
100
89.9 96.7 19.5
26.3 20
50
7.4
11.190
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Page 23
社会物流总额 (万亿元) 增长率(%)
制作者: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已形成以沿海大 城市群为中心的四 大区域性物流圈
以天津、沈阳、大连和 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综合运输 网络的布局及各类产业的物流特 点
Page 17
制作者:
快递和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岗位有包括报关员、 货运操作、海运操作、采购、仓管、单证员、客服、销售人员等等。
货运操作、海运操作职位:涉及 国际铁路联运(从中国内陆运往 中国周边国家包括蒙古、俄罗斯、 越南、朝鲜和中亚五国(哈萨克、 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吉 尔吉斯,以及以上国家运往中国 内地相反方向的运输) 、国际 货物过境运输 、国际集装箱海 运运输
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是怎样一门课程
2.为什么要学习物流经济地理——了解学习的意义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4.补充知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现状
Page 1
制作者:
回顾一下物流的基本概念 及物流活动有哪些?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标准术语)
储运职位最基本要求:仓库选址、仓 储原则、库存控制、运输线路优化原 则以及订单处理等等理论知识;同时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产品对储运的要 求是不一样,比如生产食品和生产电 器的企业,显然对产品的运输、包装 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国内甚至国际各 类产业布局情况。首先你需要知道 你的供货商的分布情况你才能更好 的选择。
的布局
熟悉我国综合运输网络的布局就知道了物流流向的路径
Page 6
制作者:
运输方式
运输网络
中国水运运输网络
Page 7
已经形成五纵五横和东 北丁字型铁路运输网络
制作者: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物流中转站
运输枢纽布局 港口布局
Page 8
制作者:
需要生产制造的 物品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原材料供应地和 生产制造地往往会不在一个区域.这是物流 活动始终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 原因.
Page 5
制作者: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综合运输网
需要熟悉各类运输方式 的特点及我国综合运输网
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