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七种方法.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七种方法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孩子必须具有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在这样的形势下,死记硬背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对资料的搜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教育学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长篇专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所读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一纸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
要掌握阅读的本领,关键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而完成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阅读习惯
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这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阅读中批划,如: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标小节号;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
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低段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教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论衡》里有句话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也可让学生准备摘记卡,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及时记录到摘记卡上(摘记内容: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好词好句、读后感等)。
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教师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评。看看谁摘的多,比比谁记得多。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也就为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以趣为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学生主动性的先导,有了这个引导线,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
1.朗读激趣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活动激趣
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可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 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
4. 推荐读物,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当然,这光靠教师提供书名是不行的,个人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课外读物也会有差别。教师教给学生选书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选封面印有“少儿读物”、“名著”“童话”之类字样的。
还可以看书名猜内容,看封面插图判断是否合适,根据课文内容找相关文章等等,新华书店里也有少儿书籍专柜。同时组织学生拿自己的课外书互相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印发有关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文章给家长,以期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阅读方法的培养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持久力,当学生拿着一本书不知道从何看起的时候,他就会对阅读产生厌恶之意。
在这一点上,首先要会“用”,应用、活用。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把课内所得的方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其次要会“读”,按顺序读懂文章。每读一书,或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说到底,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最后还得学会“思”,深思。
一篇文章在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还得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所说的什么人、什么事和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并思考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在有限的课堂里能开展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