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化境
探析禅意的现代家居陈设设计理念
探析禅意的现代家居陈设设计理念禅宗精神为现代人在纷扰社会中营造了身心宁静的精神空间,使得人们浮躁的情绪得以控制与升华。
禅意是结合佛教沉寂思想和道家清静无为观念的东方本土文化思想。
采用禅意空间的设计思想加之现代的西方设计手法可以为我们创建一种新的居室环境风格。
本文通过笔者的工作总结,主要就禅意家居陈设设计进行了论述。
1 禅意的美学观念“禅”,源于印度佛教,自佛教传入中国之时,便同中国的儒学、道教交融相生,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金丹元在《禅意与化境》中说过:“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一种延伸。
但事实上禅意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底蕴。
”禅宗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方面。
禅宗以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态式做出了明确的引导。
禅宗还参与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典型态势,在建筑、雕刻、园林、室内装饰等艺术领域里都有所创举。
2 现代人们精神生活的现状目前,随着我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而精神文明进步却迟迟跟不上来,主要表现为人文精神缺失,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沉思人文精神缺失这一社会问题。
如何让人脱离物质的束缚,取得人文精神的升华,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可以通过室内陈设设计,让人文精神的关怀渗入到室内设计的各个环节,这也正是禅所推崇的一种精神向度。
人们较多时间生活在室内,室内空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方式。
禅意空间的营造,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空、间、寂”是禅意空间的美学特征,能营造出室内空间特有的“禅境”。
如今,人们日常生活的焦点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生活的最高限度,人们已经开始更加关注于精神和文化层面,意图让灵动的禅意设计空间需求成为整个领域的内涵与核心。
因此,越是奢华与混杂的空间,越需要注重居室中的文化内涵,越需要给人的心灵补给禅意文化。
因此,让禅意融入生活,让心灵静谧,尤为迫切。
3 禅意的现代家居陈设设计理念禅宗的居室陈列设计以其简朴、舒适、随意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浅析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禅意”在茶室空间设计的体现
浅析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禅意”在茶室空间设计的体现陈衡【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禅意”的影响,首先阐述了禅意的审美情趣,国画艺术要求的“画有尽,意无穷”,讲究“意象”,禅意的审美本质表现在国画上就是造化和心境的统一,也就是客观自然景观和主观精神的高度结合.然后通过对茶室空间设计中的禅意营造,进一步分析禅的思想内涵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神本质的理论.针对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禅意”的“空”、“自然气“虚界面”三种法则设计理念到茶室空间中去.最后总结归纳出茶室空间设计营造“禅意”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以后挖掘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禅意”对空间设计的启发应用到设计中去.【期刊名称】《福建茶叶》【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禅意;茶室空间设计【作者】陈衡【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当今都市生活节奏紧张、繁忙,为了生计人们疲于奔波在高楼大厦之间,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森林。
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自然、朴素与宁静,避开这尘世的纷争,希望一份清净、雅致、安逸的空间,来洗涤净化人们的心灵。
作为与人接触最多的建筑空间来说,茶室空间正是在这种欲求中应运而生。
恰好满足了忙碌的现代人在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寻找的静心之所,在品茶之余,在茶室内部空间内放松自己,找寻内心的平静。
所以茶室空间设计更引起了众多设计师对其关注,意在创造精神内涵的“禅意”室内空间,提出自由随性、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追求质朴、清静的自然之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禅意”运用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不仅是对现代设计的风格的创新,更是应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传承。
“禅意”是禅的意境的简称,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表现出来的客观图像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的一种艺术情调和境界。
”即情与景的交融、意和象的统一。
中国画水墨艺术最讲究的是“内在”,无论从古典艺术还是现代美学的方面来讲,意境都代表了中国画中最高境界。
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
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禅意意境越来越受到青睐。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充满禅意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远离喧嚣与浮躁。
目标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禅意氛围,使人们能够沉浸其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与启迪。
二、禅意元素分析1. 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体现自然之美。
2. 简洁线条:简洁流畅的设计,展现出简约之美。
3. 淡雅色彩:以素色、柔和的色调为主,营造宁静氛围。
4. 光影效果:利用适宜的光线,创造出静谧的感觉。
5. 绿植点缀:增添生机与自然气息。
三、空间规划1. 入口区域:设置简洁的标识和小径,引导人们进入禅意世界。
2. 庭院:布置假山、流水、绿植等,营造宁静的自然景观。
3. 室内空间: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冥想区、阅读区、休闲区等。
4. 走廊与通道:保持简洁,可布置一些禅意画作或书法。
四、装饰与布置1. 选用木质家具,搭配柔软的坐垫和靠枕。
2. 墙面悬挂禅意书画作品。
3. 摆放造型简洁的花瓶,插上淡雅的鲜花。
4. 地面铺设天然材质的地毯。
五、音效与香氛1. 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如古琴、古筝等。
2. 放置天然香薰,散发淡雅香气。
六、服务与体验1. 提供专业的禅修指导和冥想课程。
2. 准备禅意茶饮和点心。
3. 定期举办禅意主题活动。
七、实施步骤1. 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2. 采购所需材料和装饰品。
3. 逐步进行施工和布置。
4. 进行调试和完善。
5. 正式对外开放。
八、预算安排列出各项费用的大致预算,包括设计费用、材料采购、施工费用、装饰品费用等。
九、效果评估定期收集顾客反馈,评估禅意意境的打造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篇二《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对于内心宁静和精神寄托的需求日益凸显。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充满禅意意境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寻得片刻安宁与放松,远离喧嚣与浮躁,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无锡拈花湾禅意文案
无锡拈花湾禅意文案
1. 拈花湾,一处让人心静神清的禅意胜地。
2. 这里风景秀美,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
3. 湖水碧绿,荷花绽放,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4.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5. 拈花湾是一个让人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6. 无论是散步、打坐还是冥想,拈花湾都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场所。
7. 在这里,你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8.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外,拈花湾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禅修体验。
9. 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禅修传统。
10. 无论你是信仰佛教还是追求内心平静的人士,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和启迪。
11. 拈花湾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精神净土。
12. 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丽,更是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13. 如果你想寻找一个让自己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好去处,那么拈花湾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4. 在这里,你可以放下所有烦恼和困扰,享受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宁静。
15. 拈花湾是一个让人感受到生命力量和美好的地方。
16. 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息,让人倍感温馨和舒适。
17. 无论你是来旅游还是来寻求内心平静,拈花湾都能给你带来满意和
感动。
18. 在这里,你可以与自然亲近、与灵魂沟通、与生命共鸣。
19. 拈花湾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地方,让人倍感清新和舒畅。
20. 如果你想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自己放松身心、远离尘世喧嚣的场所,那么拈花湾绝对值得一去。
东方禅意美学概况
东方禅意美学概况东方禅意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美学理论流派,其核心思想来源于佛教禅宗的思想体系。
禅意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现代美学领域,用来描述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境界。
东方禅意美学强调思想的内省、心灵的宁静和超脱以及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融合。
它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形象和表象,而是内在的精神境界和意境的塑造。
在东方禅意美学中,禅宗的哲学概念被赋予审美的属性,使得审美体验成为了一种与宇宙和心灵的交融。
东方禅意美学的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灵凝练:东方禅意美学注重形式的简化和语言的凝练。
它强调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和寥寥数语的描绘,表达出深远的思考和内省的心灵。
在东方禅意美学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包括极简主义、禅宗诗歌和水墨画等。
2.自然融合:东方禅意美学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精神的融合。
它认为人类只有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在东方禅意美学中,自然景观、自然元素和自然符号经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感恩和融合。
3.心灵冥想:东方禅意美学强调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它认为通过冥想和内观,人们可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进入纯净的境地。
在东方禅意美学中,意境的构建常常需要通过发掘内心的深处,从而表达出深邃的内省和宁静的思考。
4.禅机隐约:东方禅意美学强调含蓄和隐约的审美效果。
它认为美不需要明确的定义和精确的界定,而是通过留白和暗示来营造出一种神秘、模糊而深邃的感受。
在东方禅意美学中,常常出现一些隐晦的表达方式和含糊的意象,以引起读者或观者的联想和思考。
总的来说,东方禅意美学是一种追求超越表面现象和追求内心境界的审美理论。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
通过空灵凝练、自然融合、心灵冥想和禅机隐约等审美手法,东方禅意美学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舒缓。
这种美学观念和审美境界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塑造和现代审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意景观空间设计与造型分析--以牛首山西入口节点为例
1.引言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当代建筑风格基本上均维持于同一个体系中,为了规避当代建筑都朝向着千篇一律的趋势而发展,不同的设计师均需要选自当地具备地域性以及民族特性的建筑而进行建筑艺术设计,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也需要尽可能地将富有情感色彩和诗意的建筑作品创设出来。
因此,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佛家文化——禅,又重新被设计师们利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上,开展各种禅意相关元素和意象的增添。
2.禅意景观的由来禅意也就是禅心,泛指清空和安宁的心境,禅意将中国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即阐明了禅宗文化的核心内容,禅宗开始于达摩,盛行于中唐到晚唐的过渡时期,它曾经也是佛教最基本的象征之一。
禅宗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中国唐朝知名诗人贾岛早年出家成为僧人,他曾经在《松下偶成》中阐释了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即顺其自然、逆来顺受、自然而然,人本出于自然,最终将回归于自然,人和自然景物同行相处。
禅文化经常可以为我们直接地展现出僧人和寺庙,通常来说,在清幽静谧的自然森林中,可以在阴暗处看到一座“孤独”的寺庙矗立在山上,庙宇同大自然也是相互而融合的,僧人们曾经在这种自然景观之下里面念佛经、阅金刚经,他们不但要让自己立地成佛,也需要返景观心,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刹那之前领悟到永恒的真谛,他们在杳无音信的深山修行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能量、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禅意的核心思想就是同和自然环境必然融为一体,这种缘分是禅意自然观的表现,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寺庙中的各种植物在造景的过程中均表现了寺庙中香火不断而源远流长的思想和境界。
禅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处于唯心主义的回归自然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可以将当代人内心深度思想和灵魂展现出来,该观念孕育、蕴含着中国传统禅学思想的沉淀,而更多的是需要凭借禅意而识心见性,最终将一种精神理念造就出来,与此同时,这也是设计师对建筑艺术美感的追求,由此寻找到心灵精神和自然环境两者的融合,由此达到营造出具有禅意文化的景观空间,亦能满足人们地视觉追求以及心灵上的精神需求。
禅意入墨臻于化境——王崧舟禅意作文《花开自在》赏析
——王崧舟禅意作文《花开自在》赏析一、无拘无束,自由之境对于生命而言,自由最真。
对于教学来说,同样如此。
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很放松,毫无挂碍、羁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就叫“安”,“安全”的“安”,“安心”的“安”,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更是“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的“安”。
因为“心安”,所以学生无拘无束,真抵自由之境。
愚以为,大体上,王老师从两个方面构建了这样的课堂境界。
第一,没有任何要求,学生率性而为。
整节课上,对于学生的习作,王老师没有提任何要求。
无论内容,你想到了什么花就写什么花,你想写花的什么特点就写什么特点;无论涵义,你对花有着什么样的情感,有着什么样的体验,都可以写;无论形式,你想用怎样的句式、段落、修辞、文体,都可以。
诚如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句话:“不管你写多写少,不管你有没有写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你提笔的那个瞬间,你不再是你,你就是那朵花。
”在他看来,习作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所作的一切指示、规定、要求,都是束缚、捆绑和遮蔽。
不需要。
第二,没有任何否定,老师真诚欣赏。
在多数习作课堂上,老师总是不忘师者身份,指导学生,指明不足,指出缺点,指向正确,指引前进。
所以,习作课通常被称之为“习作指导课”。
很多学生在老师的“评论”“评议”“评价”之下,或多或少会带着些许的“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战战兢兢”。
这势必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壁立起一堵“又阴又冷的厚厚的墙”,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或兴趣不浓,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鼓励和欣赏,更何况孩子。
莫言先生说:“小孩子实际上就是喜欢被夸奖的,夸耀之后就很得意。
再后来就是能够绘声绘色,有所发展,有所演绎……”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就呈现出这样暖心的风景。
在听课现场,我的的确确没有听到一句王老师对学生的言语、文字的否定。
我听到的是一声声如春风化雨般的鼓励、肯定、表扬、赞赏甚至崇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古代诗词中的幽静山林与禅意修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古代诗词中的幽
静山林与禅意修行
古代诗词中经常描写了幽静山林与禅意修行的场景,以表达诗人对
自然之美和人心的追求。
这些描写往往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以及
对禅宗思想和修行的借喻,传达出一种超越尘嚣的宁静和心灵的净化。
曲径通幽处,狭路峰回转。
这是明代文人杨慎所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一句词句。
这句词句以曲径通幽的山林为背景,表
现了一种遁入自然山水之中的宁静境界。
诗人通过修行自然,观察山
林的弯曲蜿蜒,意味着人生的离合悲欢,通过体验山水的变化,表达
了自己心境的变化。
禅房花木深,禅字亦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它象征着禅宗的修行方式。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中有“禅天密境丰,潭心月色寒。
”的诗句,这两句表达了在禅修中沉浸于大自然的景色中,从而达
到心随景静,心境宁静的境界。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把山林和禅意修行联系在一起,以山林为
背景,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心灵
的追求。
他们通过山林的寂静、空旷和变化来比喻人生的心路历程和
求索之路。
他们通过亲近自然,享受山水之美,体验禅境,进而达到
心灵的净化和归宿。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幽静山林与禅意修行的描写,表达了文人对自
然山水之美和人心境界的追求。
在山林的寂静中,他们通过禅宗修行,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崇尚,也传达出一种人们对于内心寂静和心灵返璞归真的向往。
浅析禅意在室内空间中的营造
'设计浅析禅意在室内空间中的营造刘依然(漂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漂河462000)摘要:如今的室内设计已从最开始的追求功能转为更多地去关注身心的休憩。
禅意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和美学思想,对于室内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禅宗思想的分析,阐述其设计理念和在室内空间中具体的营造方法,目的在于创造出和谐自然,安宁静心,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
关键词:禅意;室内空间;设计;应用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1-0013-02禅宗起源于印度,于第二十八代达摩时传入中国。
虽然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但宗教色彩并不浓厚,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味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讲究清宁寂定,空灵悠远的心境,在中国这一崇尚自然,志求高远的风雅之地上流传至今,并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禅宗摒弃了原有的消极理论的内核,更多地是在自然万物中寻求自我的一方天地和事物的本源,以包容的心去接纳世界,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真实,最终达到无我的境界。
禅宗所传达出的禅意,有着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对美学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思想对与室内空间中的设计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可以赋予室内空间更加丰富的内涵,启迪人们对艺术和美学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1禅意设计理念1.1空——少即是多室内设计从最开始满足基础功能之外,越来越多地开始探寻如何给人以一个安顿身心,治愈放松的空间,也就是从形式上的模仿转换到了精神内涵的追求。
如今的都市节奏越来越快,充斥着物欲和压力,家应该成为让身体休息,让心灵喘息的空间。
禅追求纯粹,追求一个“空”字。
空不是自大和藐视,而是一种空灵和虚无,是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的温柔,正因为留出了空白,才有接纳的空间。
“潇洒最宜三两点,好花清影不须多”是非常传神的解答。
内心真正喜爱的物品,一花一木一枝一叶皆有神,增之不得,减之不能。
在传达禅意的室内空间中,应舍弃过多的物欲,保留真正的需求,打造出一片纯净的环境来净化心灵。
目前从日本流传而来的“断舍离”家居收纳方法和近藤麻理惠所提倡的“不能让你怦然心动的物品就请舍弃掉”的生活理念,也无一不是在传达这样的思想。
禅意空间策划方案
禅意空间策划方案1. 引言禅意空间是一种让人们远离喧嚣城市的场所,提供一种平静、宁静的环境,让人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禅意空间的策划方案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逃离日常生活压力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和内心平和。
2. 设计理念禅意空间的设计理念是追求自然、简约和平静。
通过使用自然材料、简洁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营造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同时,空间布局和家具摆放应当考虑到人们的舒适度和活动空间。
3. 空间规划禅意空间的空间规划应当确保足够的空间用于各种活动。
以下是空间规划的几个关键点:3.1 主要活动区域主要活动区域应当包括一个平静的场所,供人们静坐和冥想。
这个区域应当处于整个空间的中心,方便人们进入和离开。
3.2 休息和放松区域为了提供更多的选择,禅意空间应当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和放松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读书、听音乐或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
3.3 活动区域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禅意空间还应该提供一个活动区域,供人们进行瑜伽、太极等活动。
4. 营造氛围禅意空间的氛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营造一个和谐、平静的氛围:4.1 自然光和柔和的照明利用自然光或柔和的照明来照亮整个空间,可以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
4.2 自然材料和简洁的线条在禅意空间的设计中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和石头,可以带来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同时,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
4.3 舒适的家具和装饰品选择舒适的家具和装饰品,如柔软的坐垫、温暖的毛毯和自然的植物,可以增加空间的舒适度,并营造出一种放松的氛围。
5. 空间细节禅意空间的细节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考虑细节:5.1 色彩选择选择柔和、温暖的色彩,如米白色、淡蓝色和浅灰色,可以营造出一个平静、宁静的氛围。
避免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以免刺激人们的神经。
5.2 音乐和声音选择舒缓的音乐和声音,如自然的鸟鸣声或流水声,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
5.3 香气和气味使用天然的香气和气味,如薰衣草、檀香等,可以增加空间的舒适度,并帮助人们放松。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理念特点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理念特点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是一种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禅意哲学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简约: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强调质朴自然的材质选择和简
洁明快的线条,摒弃繁琐复杂的装饰,追求简约而不失品质。
2.深远意境:设计以禅意哲学为灵感源泉,追求恬淡寡欲、清
静宁和的意境,打造精神空间和修身养性的居住环境。
3.传统元素:新中式禅意风设计融合了传统中式的建筑、家具、摆件等元素,如庭院、雕花、镂空门等,以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现代气息。
4.自然色彩:设计注重使用自然色彩,如木质的原色、雅致的
灰白、温暖的茶色等,营造温馨宜人的氛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5.光与影的运用:新中式禅意风设计注重光影的运用,通过独
特的灯光设计和窗帘遮光布局,让光线在空间中透过进一步强调景观和元素的美感。
6.空间布局: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流线,追求宽敞开阔、通
透自然的感觉,通过灵活的分隔和合理的布置,创造出宜人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7.简约的家具摆设: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减少家具的样式和数量,
强调简约和实用,以经典中式家具为主,营造宜人与功能相结合的居住空间。
8.仿古手法:设计运用仿古的手法和工艺,如字画的挂件、青花瓷的装饰等,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品味。
9.个性化定制: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强调个性化定制,注重与居住者的需求和审美相结合,以打造独特而具有个人品味的家居空间。
10.贴近自然:设计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注重在室内引入绿植、水景等元素,打造静谧舒适、贴近自然的居住体验。
总体而言,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相结合,追求简约、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内心平静与勃发。
禅文化景观
趣 。文 人士 大 夫们 以禅 的心 境 和 态度 来 感悟 和 理解 自然 ,他 们 期待 超 然 于世 俗 之 外 ,追求 精 神解 脱 , 自由恣 意 的生 活 状 态 以 及 含 蓄 、 自 然 、清 静 的 审 美 情 趣 ,使 自己 的 身心 获 得愉 悦 的 同 时也 使
爽
顾 仙 雯
术 水平 ,还 鲜 明地 折 射 出 其 自然观 、人 生观 和 世 界 观 的演 变 。理 所 当然 的 ,我
国 的传 统 园 林景 观 也 可 以 被 称为 文 化 景
观 ,从 中 国 景 观 文 化 的 深 层 意 蕴 来 说 ,
暮雪 的 自然境 界 。那 文 化景 观 则 是 ,以
的 文 人 士 大 夫 就 获 得 了
渲 染 创 造 “ 士 无为 ,佛 家禅 地 ” 的空 净
灵 意 境 。最 突 出 的假 山 有 多个 山 洞 由九
条 曲径 连 接 ,如 迷 宫 般 上下 盘 旋 ,来 回
往 复 ,人 行 其 中 ,恰 似 在形 象 地演 绎 从 “ 世俗 ”到 成 “ ” 过程 中人 们 在没 觉 佛 悟 禅 理 前的 迷 惘 ,左 右 徘徊 ,直 到走 出 洞 口的 一刹 那 才 “ 然开 朗 ” ,象 征 着 豁 对 禅理 的~ 种 “ 悟 ” ,形 象 地体 现 了 顿
成 与发 展 的 一 个 重要 因子 ,所 以说 景 观
与 文 化 是 相 互 影 响 的 。 即 文 化 塑 造 景
观 ,景 观 反 映 文 化 。这 也 就 不难 解 释 为
现 个 中 自有 相似 之处 :若 空谷 幽 兰 ,似 彼 构 成 的对 立 统
谈中国山水画的禅意与道家思想
谈中国山水画的禅意与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美学的分支,是自然物象和画家心象的有机统一。
中国山水画从与人物画的分离到成熟与发展始终受着禅宗哲学与道家思想的影响,禅意与道家思想贯穿于中国山水画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
绘画创作是画家性情的表露,从作品中可以透视出画家的个性心理。
画家心绪的渗入,使画家的一笔一画,一山一水都是画家的自我表现。
画家心胸是否清净洒脱,可从其画境中得以体验。
王微在《叙画》中谈到:“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本来形和神是融为一体的,它所以能生动变化,是画家主观感情作用于客观山水的结果。
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山水事乃写自然人性,亦写吾人之心。
”(《黄宾虹语录》)。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老子》第十六章)。
此意是人尽量使心灵虚寂,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
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也就是它的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
人类数千年的现实生活,重于有形有象,轻于无形无象。
但在哲学中却崇尚“无”,崇尚“大象无形”,所以在哲学和艺术中便发生了“有”、“无”之间的对立、统一、互相转化。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香山翁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
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恽格《品香馆集》)。
这都是讲有无相生,有无相化的关系。
古人称的“一归万法”,“一”和“万法”是“无有”矛盾的两个方面,相通相化。
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一画”理论:“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立一画法者;合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一法通来万法通,万法和来一法明,化万归一,悟透“一”字,便掌握“一切”。
从天下“有”的存在,逐渐返还到知天下的“无”的存在,才能达到内合于己,外合于天,使自己的先天性灵根,时时于天地万物相亲相知。
妙语禅机意无穷——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 34 -2023年 第9期一、王维山水诗概述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自幼就有书画音乐天赋,善于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利用空暇与好友修心作诗,悠闲自得。
王维早年仕途顺利,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后多次被贬降职,40岁以后隐居礼佛。
任伪职的经历,让其心中饱含家国愤恨,触发爱国明志的创作灵感。
王维的诗歌成就以山水诗最优,体现了他远离尘俗、自然清新的个性。
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与山水中寻求寄托,此种心绪充分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诗歌中常带有佛教隐喻和禅宗思想。
人们推崇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因为这些诗作中蕴含颇高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对其中体现的闲情别致产生了共情。
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禅宗思想,以及人们对其在唐朝诗坛超然地位的肯定,使得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以禅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所带来的画面感,也提高了诗歌的精神境界。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为四点:以“佛”入诗,在诗句字词运用中,大量使用佛学用语;以“佛”化境,利用佛学宁静平和的意境引人入胜;以“佛”添趣,采用佛学入定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安静愉悦,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诗中;以“佛”增味,诗句中看似简单的渔钓、咏唱,都是富有画面感和禅意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安逸,值得人们品读时慢慢回味思考。
二、王维禅佛思想的来源(一)时代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这与佛教禅意中的精神境界兼容互通。
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高的肯定,盛唐时期又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佛教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也受到佛教审美的深刻影响。
不仅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被赋予大量佛教元素,“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更是引导诗歌创作将精神与人文自然审美统一,融合互通、突破界限,展示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既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望,亦符合当时艺术创作的美学眼光。
禅意美学设计理念理解
禅意美学设计理念理解禅意美学设计理念是一种融合了禅宗思想与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
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超越,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而艺术美学则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注重感性与意境的传达。
禅意美学设计理念通过将禅宗思想与艺术美学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极简、自然、富有内涵的审美体验。
禅意美学设计追求极简,它强调去除繁杂的装饰、减少过度的修饰,让设计呈现一种简约、朴实的美感。
在禅意美学设计中,人们注重减少材料的使用,追求简洁而纯粹的形式,让设计更加纯粹、简洁,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禅意美学设计追求自然,它强调尊重自然的法则,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禅宗思想倡导人们追求与自然的统一,注重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妙。
在禅意美学设计中,设计师会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例如运用自然材料、自然形态等方式,让设计呈现出自然、流动、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禅意美学设计追求内涵,它强调把握设计的本质,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禅宗思想注重内心的体验与反思,强调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
在禅意美学设计中,设计师会通过传达艺术的内在意义与思想,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表面效果。
设计师使用意境与情感来传达设计的内涵,让观者产生共鸣与思考。
禅意美学设计追求超越,它强调超越物质与感官层面的追逐,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然。
禅宗思想强调超越生活中的琐碎与无足轻重,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在禅意美学设计中,设计师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越,通过设计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总的来说,禅意美学设计理念追求极简、自然、内涵与超越,通过融合禅宗思想与艺术美学,营造出一种富有内在意义与灵性的审美体验。
禅意美学设计理念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感,更追求内在的思考与体验。
它通过把握设计的本质,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让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越。
禅意美学设计理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为人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美学体验。
李商隐最具禅意的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
李商隐最具禅意的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大千世界,红尘万丈,人是何其的渺小。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的。
看淡,放下,人生才会快乐。
就像李商隐所言“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这两句出自他的《北青萝》。
《北青萝》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崦:即“崦嵫(yān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山海经》载:乌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
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诗意】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中,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1.诗歌尾联说“吾宁爱与憎”,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深山访僧,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
答:诗人探访深山孤僧时,既陶醉于山中景物的清幽宁静,也欣赏高僧居清贫而安闲从容的生活态度,因而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一粒微尘的禅理,表达了不再纠缠现实爱憎,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从容之心面对荣辱的情感。
2.诗人是如何从这位僧人身上悟得禅理的?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答:①“茅屋”“孤僧”突出僧人清贫孤独的生活,“寒云路几层”写出了山的深远,表现僧人远离红尘、出世在外的境界。
②“独敲初夜磬”写出僧人对佛的虔诚,“闲倚一枝藤”写出僧人的闲适超脱。
体现禅意的词【论日本艺术设计中的禅意体现】
体现禅意的词【论日本艺术设计中的禅意体现】说到禅宗美学设计,自然会想到日本的艺术设计。
日本的艺术设计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将禅宗思想纳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并将其意识升华,以此来寻求形式上的突破,进而使作品充满了“优雅、朴素”的精神内涵。
日本设计师对天然材料的完美利用,正是对“崇尚自然”禅宗理念的最好诠释。
一日本艺术设计的特点艺术设计在日本文化中居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它们常以一种传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力来表现作品内容,有时借助于鲜明的民族传统视觉符号,有时又在艺术表现上似乎不含任何传统。
它们超越了对视觉符号表面的形式关注,认为美也存在于非具象的事物中,将人对视觉的通常解读由表及里,深入到心灵的感知。
同时对传统的造型进行简化,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
以“空灵、虚无”的禅宗美学观为基础,追求艺术中的优美和宁静,丰富了设计的视觉语言,开阔了设计的视野。
如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五十岚威畅的产品设计、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佐藤晃一的平面设计,都可以让观赏者从其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静、虚、空灵”的禅宗美学境界。
在日本设计美学思想中,设计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设计创作源于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其二,设计创作不矫饰、不夸张做作、不违背自然事物的状态以及人的自然天性和情感。
而禅宗的自然观,符合日本本土尊崇自然的思想,加上日本民族坚守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简朴的审美趣味相合,禅宗影响着日本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尽管日本的禅来自于我国,但演变至今却发展出不同的风貌,“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艺术和联想艺术。
特别是在园林、建筑、室内设计、书道、茶道、花道等等中积累下来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味,已成为日本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是日本设计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后者的性格和文化也就是禅。
禅意空间宣传文案
禅意空间宣传文案
1.禅意空间,让心灵归零,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走进禅意空间,感受自然与和谐的交融,让心灵沐浴在宁静的氛围中。
3.禅意空间,为您打造一个纯净、静谧的修行之地,让心灵得到深度放松。
4.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休息的角落。
禅意空间,让您的灵魂重拾宁静。
5.禅意空间,将自然、人文与艺术完美融合,为您呈现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6.在禅意空间里,感受心境的平和与放松,让身体和灵魂得到全面的滋养。
7.禅意空间,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境地,让您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答案。
8.探索禅意空间的无限可能,让您的精神在宁静中找到力量与灵感。
9.在禅意空间中,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与升华。
10.走进禅意空间,品味禅宗的智慧与韵味,让内心的喧嚣得以平复,重拾宁静的力量。
11.禅意空间,为您打造一方宁静的修行之地,让您的心
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12.在禅意空间里,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宁谧,让您的生活回归本真与自然。
13.走进禅意空间,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让自己的心境得以调整与平衡。
14.在禅意空间里,感受大自然的怀抱,让您的身心得以全面的放松与滋养。
15.禅意空间,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修行之地,让您在宁静中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以禅化境——以禅文化开启休闲旅游的新模式
以禅化境——以禅文化开启休闲旅游的新模式来源/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作者/九凤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
禅门中有一段典故,后人称为“拈花微笑”或“拈花宗旨”,它集中概括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加上后来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十六字构成了禅宗的要义。
自公元五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禅宗以其本源要义及老庄思想学为依托,借助大乘经典如来藏佛性理论,强调主体精神的自觉,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也是中国佛教的主流。
时至今日,禅宗仍延绵发展,并且“禅”的内涵不断延展,超越宗教范畴,演化为一种社会潮流,受众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活各领域的哲学文化。
现代“禅修”,通过禅修仪式,净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层次,追求解脱、自在与幸福,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体验,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推崇。
基于现代“禅”的发展,笔者深入洞悉禅修与旅游的相关性,以“禅文化”为内涵,以“禅境”打造为目标,探索提升休闲旅游开发层次的发展思路。
一、禅与旅游的天然关联性旅游的表象,多表现在观光、游览、拍照、休闲等具体活动。
而深入的研究,可发现旅游与禅修有着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是禅理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禅理亦是古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
禅理传入中国本身就是达摩东渡旅行的结果,后众多印度和西域高僧来华释游、传经送典,推动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带动中国僧侣西行求经的游访。
禅宗主张“自心是佛”、“本自无缚,不用求解”,许多得道的禅师都能从自然景观中感悟真谛,所以走遍高山大川、访遍高僧大德,悠游山水、品味自然、切除佛理成为禅宗提倡的参学旅游方式,以至后来,演变成中国传统“走江湖”这一全社会的活动。
可以说,禅理天然需要旅游,旅游天然需要禅理。
第二,禅理佛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合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就应当统筹把握到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形与人文紧急状态,然后再进行合理设计与经济成本的投入。
此外,针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管理维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进行预备管理,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可进行开发的经济内容,运用稳定的资金来创造效益,以充分维持后期的管理运营,在生态性、观赏性以及经济性兼备的情况下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满足其生活当中的各项需求。
3结束语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都在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单位针对市民需要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空间,还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发展与影响,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人的设计经验来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1]徐可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6 (16):86.[2]施林.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6(10):75-76.[3]李萌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7,22: 62.[4]刘霞,华祝龙.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5 (02):248.收稿日期:2019-2-16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余卉王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摘要: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
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
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关键词:寺观园林;植物应用;禅意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52-02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之一,其数量相对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要多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意化境宗白华说,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69页)。
唐代王维,曾被明代董其昌尊为南宗山水画的始祖。
至今流传有《辋川图》壁画摹本石刻的拓本。
此外所传王维《雪溪图》、《江山雪霁图》、《江干雪意图》都是后人摹作或托名之作。
王维的画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水墨渲染的画法,一为空寂的意境。
王维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
作画并无功利,而是像宗炳、王微一样‚澄怀观道‛,因此出现那种画物不问四时‚雪里芭蕉‛式的写意之作。
其画中禅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
在王维‚空‛‚寂‛的山水画中,仿佛是一片‚悟‛的化境。
花落、夜静、山空、无声的月光惊鸣了山鸟,山鸟的鸣叫又带来更幽深的寂静……这是一个在无声中颤动、寂静中回旋的‚万象群动‛的世界。
空到极处,那深潭中的游鱼,暗夜里无声飞舞的流萤,你仿佛感到它们的自由自在,无羁无系。
静到极处,那深林的苍苔,会上人衣!这是画工画不出的禅意。
画家似乎忘记了一切,他淌佯在‚渊默无声‛的想象里,沉醉在‚洪钟未击‛的瞬间观照中,将生命溶入了刹那终古、一滴万川、有限与永恒为一的境界里。
如果说谢灵运的山水画还‚意‛余‚境‛,陶渊明的山水诗还‚境‛多于、‚意‛,那么,王维的‚禅境‛画就已达到‚意‛与‚境‛浑的程度。
王维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他对水墨鼓染的追求,影响了唐以后文入画的创作。
晚唐五代画人的山水画所追求的是自然之‚真‛与‚实‛。
传为荆浩的《匡庐图》,画中呈垂直动势的山石,立柱状的山峰层岩,充满欲升之感。
中堂式峰峦。
,山间有寺亭、桥梁、林木、岩堑、溪泉,曲折掩映,在岚气缭绕的气氛中若隐若现。
荆浩用气韵论山水画的个性与风格,更讲究用‚笔‛与‚墨‛来表现北方山水的‚气‛与‚质‛。
《匡庐图》中那山峦的气势和凝重、深邃的意境;不正是得力于佛教造像沉重之极的量感和宏大雄伟的体积感码?关仝,继承荆浩的画风,画史之并称为‚荆关‛。
关全的山水画喜欢描写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选士。
他的《秋山晚翠》与《大岭晴云图》所呈现的风格是绵密深厚,山石坚实,自然而有气韵,笼罩着一片关、陕山水之大气。
董源与荆、关山水所表现的气质不同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色。
《潇湘图》和《山口待渡图》所描绘的都是平远山水,宽而平静的江水,山峦层层远去,革木葱茏,汀渚交横,烟水空檬。
两卷画法相似,为水墨淡着色,低平而浑圆的矮丘坡岸皆以长如披麻的线和水分丰富的墨点组合而成。
清幽淡远,虚虚实实,颇有湿润感。
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特别受到米芇的推祟。
《夏山图》则是以高远为主的构图。
从山头望后山,可见叠嶂重峦,具有无限高、无限远之感。
中远山皆用浓淡相间的墨色点簇而成,但又显出山石的结构,而非浑茫一片。
所谓‚浮空出没有无中‛,通过苍茫的远山、远渚,缥缈的远岚造成意境的深邃与幽远,而有‚咫尺干里之势‛。
它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以心灵俯仰的眼睛摄取自然,这种中国特有的观照自然的方式——散点透视法,不能不说正是得之于庄禅哲学。
董源的弟子巨然,南唐僧人。
巨然虽师法董源,但其风格更趋清雅,境界更具有一种脱尘的超拔,一种平淡静温的,禅趣。
他的名迹《秋山问道图》、《溪山兰若》与《万堑松风图》描绘的都是秋峰、寒云、深山、松声、茅屋,所构成的一幅萧条万木、幽深静温的画境,远远地只见一个孤独的身影溶入在秋峰寒云中,他在冥想什么?在问道什么?也许,一切寻求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他已感到心像秋月那么皎洁澄澈,人生像经霜古木那么真切实在,天地万象已在空寂的禅心中向人真实而又澄明地敞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悠然的‚溶入‛——心和境的溶入之中了。
宋人气象宋初范宽,他的画风基本上属于荆浩以来的关、陇山水的写实传统。
他传世的唯一真迹《溪山行旅图》全景构图是最单纯古朴的形式,它基本上是利用一些块状的山石母题构成所谓巨碑式山水,其观念来自佛教造像的‚佛菩萨三尊式‛,故其风格庄严宏伟。
画幅正中一占据三分之二幅面的山净高耸突冗,壮气夺人,给人以‚高山仰止‛感觉。
山谷深虚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
画面前景;山问路上,旅人驱赶着驮运的驴马缘溪行进,人的微小映衬巨石、古木、高山、大壑的雄伟,也使幽静的山林增加了生意。
传为范宽的另外二幅《雪山萧寺图》和《雪景寒林图》,意境更为浑厚雄壮,主体山峦的峭拔突冗和衬景远山、村落、溪桥的渺茫掩映,莽莽苍苍形成大气磅礴、沉雄高古的气韵。
古人谓范宽画山水‚师心自然‛‚默然与神通‛,‚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他的山水画不仅得山之骨气与质感,而且在巨大之极的空间感与体积感中表现了一种沉思的、内省的精神境界。
宋人这种博大的气象也体现在郭熙的《早春图》中。
那严冬留下的惨淡枯寂中,处处萌发着生机。
山中奇峰怪石问,浮起润泽的雾气,溪涧解冻,泉水潺潺,汇成一潭清浅春水,在极具变化的线条与墨晕之中创造了富丽的早春的光与景。
郭熙绘画极重气韵,其中轴主景的峰峦经过折搭的安排,造成流转的‚S‛曲线,将全幅之景物统归于这一具有律动感的丰轴之上,点出早春主题中生命的孕发。
这正是他在《林泉高致》中所追求的一个得其‚生意‛、活生生地君临天下的山水。
这样的布局法,带有‚曼荼罗‛特征。
米点山水不论郭熙的山水,或是崔白与易元吉的花鸟,都是透过高度技巧的描绘能力,追求笔墨变化的极致,并经造型构图的刻意安排,来捕捉自然的‚生意‛。
米芇、米友仁父子一反流俗,而提出‚平淡天真‛为山水画的最高价值:米氏画画,乃墨戏之作,信笔点缀,率意为之,不为绳墨法度所拘束。
他们笔下的微茫山水,来自襄阳、镇江一带的云山烟雨,亦特别喜以潇湘白亏、岚霭及雨霁、烟雾为创作题材。
所谓‚米点山水‛,是用浑圆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为干湿兼用,辅以水墨烘染,表现山的湿润、林的静温、云雾的浮动、烟雨的微茫。
传为米芇的《春山瑞松图》,其子米友仁的《云山图》和《潇湘奇观图》,可以看到米家风格完全据弃了郭熙式的雄伟气势以及极尽变化之能事的笔描与墨染,而以简率写意的画风,经由最基本的线与点的重复,组合成淡墨、淡色的形象,来表达心中自然简洁而内敛的生命气质。
王洗北宋画家喜画山林雪景;王洗的《渔村小雪图》在各家雪景中别具风采。
在雪景中,展示了冬日荒凉中存在着的生的冲动。
在这荒凉的积雪下面,看到了春的萌动,打动人心灵的正是这一种暗示,这毕竟是生命,不仅仅是微弱的象征,在这漫天白莽莽的雪地里,存在着充满活力的生命。
也许这种意识,就是北宋画家喜欢表现的那种神秘的‚雪景禅意‛吧。
以苏拭为中心的文人画坛倡导‚诗画合一‛的创作意念,使北宋末年的绘画更带有注重画外情韵的表现。
韩拙《山水纯》所提出的在旧的高远;平远、深远上加上新的‚三远‛——阔远、迷远、幽远,就是重在境外之韵的孕造,而非空间的布臵。
王诜作画甚讲究‚气韵生动‛。
他的《烟江叠嶂图》开卷便是漭漭无际的大江,有渔舟泛于波心,俨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
中景写江上青山,重峦叠嶂,云霞明灭,飞瀑流泉,令人神往h…图卷把人带入一种辽阔空氵蒙的境界,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
苏轼有咏《烟江叠嶂图》诗一首:江上愁心千叠峰,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苏诗已深得王画‚气韵‛与‚意境‛之三昧。
米、王的山水画配合着苏拭倡导的‚诗画合一‛的文人画风,实开元代写意画之风气。
‚马一角‛、‚夏半边‛偏安之下的南宋,在山明水秀的景观中享受江南富庶的经济环境,逐渐培养出一个极度幽雅而纤细的文化气息。
寻幽访胜,别墅山林变成他们‚心隐‛的居所。
在这种生活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便特别地亲密。
如此,自然变成个人性灵的延伸,而画中的世界与事物充满了感性的回响。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就是如此的写照。
画中高土与童仆踽踽于溪畔,抬头望至飞憩在风中柳枝上的一对黄鹏。
虽是平常景物,观照所得却是花也自舞,鸟也幽情。
如其题句‚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充满了纤细的情思画中染虽来自李唐的‚斧劈‛,简洁清雅的景物则缩在一角,却留下对角的空白让沁人的情思来充塞。
《寒江独钓》在动静、虚实处理上别有独到之处。
这是一幅减笔水墨,画面正中一叶孤舟,一老翁正俯身垂钓。
舷旁细钩几笔起伏的淡淡墨线以示江面,四周不着墨迹,空旷无边。
全画着意写一‚静‛字,画面空疏寂静,不见人踪。
然而马远写‚静‛,用笔却在动处:他在钓什么?一‚钓‛的禅意。
在构图的处理上,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采用边角式,运用大片空白表现水天一色,开拓了画面的空间,给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余地。
夏圭的《溪山清远》也有近似的作风,卷中古松巨石,烟霭丘陵,有农夫、僧者徐行。
江水辽阔,远山空檬,渔帆点点,一片悠远清淡之意。
‚意尚苍古而简淡‛,夏圭作画更强调水墨变化的效果,法全用斧劈,笔。
法苍老,依赖运笔劲利的速度;充沛水墨的发挥以及画面空白的运用,呈现一个心灵投射的清静空灵的山水,简淡中蕴含着深长的意趣。
对于马远的‚一角‛、夏圭的‚半边‛所蕴含的禅意,铃木大拙在《禅与日本文化》中有一段精妙的论述,他说,‚这和梁楷的‘简笔体’一样,都是尽量用少的线和笔触表现物的形状,这两者都和禅的精神有很大的一致性。
水上的一介孤舟,观者可以感到海的茫漠、广阔,同时,它会在人们心中充分启醒一种平和和满足的感觉——‘孤绝’的禅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看枯枝孤岛图吧,在那里,一条线,一抹影,一个色块也没有浪费。
天在渐渐变短,铺展自然豪华的丰盈的夏的繁茂,将要再次地卷缩。
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秋日的寂寞。
它使入的情绪化入淡淡的忧思,给予我们一个把注意力投向内在生活的机会。
在我们内省的眼睛充分地打开的时候,它会把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宝藏,全部地毫无保留地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这是‚少‛的精妙,‚一即多‛的禅意本质。
元四家吴镇《渔父图》(《芦花寒雁图》)上题《渔父词》一首:‚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
冲小甫,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
‛全画为平远景色,近景是——片大苇塘,苇草深处的塘面上有一小舟斜横,船头一老者仰头望天。
天上有两只雁正背向小舟飞去。
吴镇师巨然,但更趋淡秀古雅。
此图追求的不是构图的新奇别致,也不是意境的幽深。
它追求的首先是自然平淡。
面对画面,有如面对平凡自然的一角,似乎没有半点惊人的地方。
其次是笔墨的滋润。
吴镇的画多不着色,只以水墨为之,用湿墨表现江南苍润的山水风光,而又透出一种恬淡、更无所求的满足。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表现上则大异其趣,虽同师法董、巨,却不似吴镇的拘谨平淡,而在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呈现一种灵动变幻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