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讲稿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
目录
• 引言 • 线性系统理论 • 非线性系统理论 • 最优控制理论 • 自适应控制理论 • 鲁棒控制理论
01
引言
什么是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控制的学科,它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来分析 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它涵盖了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多变量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等多种复杂系统的控 制问题。
02
线性系统理论
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线性系统
在一定的输入下,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系统。
线性系统的特点
叠加性、均匀性和时不变性。
线性系统的分类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状态空间模型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包括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变量的变化规律。
输出方程
描述系统输出与状态变量和输入的关系。
wenku.baidu.com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定义
01
如果系统受到扰动后能恢复到原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

稳定性判据
02
Routh-Hurwitz准则、Lyapunov第一法和第二法等。
稳定性的分类
03
渐近稳定、指数稳定和边界稳定等。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可控性
对于给定的初始状态,是否存在一个控制输入使得系统达到目标 状态。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
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 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 生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 为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
从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控制理论,控 制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军事 等领域,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 导弹制导等。
现代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论的特点
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 输出、时变、非线性等复杂控制系统 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包括状态空间法、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等现代控制理论的核 心内容。
课程安排
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再逐步深入到复杂 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同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加深学生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
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列写电路系统状态方程和
输出方程。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概念与分类
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后,能否恢 复到原平衡状态或趋近于新平衡状态的能力。根 据系统恢复平衡状态的方式,将稳定性分为渐近 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通过分析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的轨迹,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非线性系 统和时变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 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 ppt课件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瓦特,James Watt
工业革命之父 1736-1819
离心调速器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瓦特,James Watt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麦克斯韦,J.C. Maxwell
第一个 对反馈系统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
并发表论文的人。
《ON GOVERNORS》 《论调节器》 1868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维纳,Norbert Wienner
控制论的创始人 标志控制学科诞生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s. 1948
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开始于此!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麦克斯韦,J.C. Maxwell
A GOVERNOR is a part of a machine by means of which the velocity of the machine is kept nearly uniform, notwithstanding variations in the drivingpower or the resistance.
庞特里亚金 Lev Pontryagin
Bang-Bang控制

自动化专业课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第一章

自动化专业课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第一章

是分析综合方法
分析与设计多为解析和优化计算 设计和实时控制易于计算机实现
30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三十页,共48页
Ch.1 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1.5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比较
值得指出的是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 并不是截然对立
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两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分别为:
➢ 经典控制理论对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的要求相对较低,更依赖于控制领域
• 自动控制技术的逐步应用,加速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瓦特
15
第十五页,共48页
Ch.1 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Watt’s fly-ball governor
16
第十六页,共48页
Ch.1 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经典控制理论
(2)发展阶段
•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J.C. Maxwell)通过对调速系统 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建立和分析, 解释了瓦特蒸汽机速度控制系 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 问题,
8
第八页,共48页
Ch.1 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1.1 自动化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自动化的理论基础
•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以控制论、信 息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哲学的方法论为研究方 法。

现代控制理论.pptx

现代控制理论.pptx
1877年劳斯(E. J. Routh)和1895年赫尔维茨 (A.Hurwitz)分别研究了系统稳定性与特征方程系数的关系, 提出了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
第0章 引论
1892年,前沙俄数学家李雅普诺夫(A.M. Lyapunov)在其 博士论文“运动稳定的一般问题”中提出Lyapunov稳定性判别 方法,包括第一法和第二法,系统地建立了动力学系统稳定性 的一般理论。
第0章 引论 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控制理论发展初期 经典控制理论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智能控制理论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控制理论发展趋势 (Trend of Control Theory Development)
参加本课程的同学必须人手1册教材、出勤听课、听 课并记笔记和完成作业。
(缺课达到1/3,缺作业达1/4者取消正常考试资格)
第0章 引论
教材选用: 【1】刘豹, 唐万生. 现代控制理论: 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主要参考书: 【1】郑大钟. 线性系统理论: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美)J.J.Dazzo, (美) R.H.Houpis. 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Fourth Edition. 英文影印版. 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0 【3】 (美) R. C. Dorf, (美)R. H. Bishop. Modern Control System: Eleventh Edition. 英文影印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

第一章:现代控制理论概述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1.2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1.3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2.1 状态空间的概念

2.2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2.3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3.3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3.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4.1 控制器设计的目标

4.2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4.3 状态反馈控制器

4.4 观测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非线性系统的控制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5.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4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采样控制系统

6.1 采样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6.2 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采样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数字控制系统

7.1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7.2 数字控制器的原理与设计7.3 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7.4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现代控制方法

8.1 模糊控制理论

8.2 自适应控制理论

8.3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8.4 智能控制理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

9.1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9.2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9.3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9.4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教材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教材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 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 (D.H.Owens)和麦克法轮(G.J.MacFarlane)研究了 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 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 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 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阶段 鲁棒控制理论阶段
1. 由于现代数学的发展,结合着H2和H等范数 而 出现了H2和H控制,还有逆系统控制等方 法。 2. 20世纪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 论”、 “智能控制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 的方向发展: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洗衣机智能模糊控制
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复杂系统理论:把系统的研究拓广到开放复杂巨系
统的范 筹,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为目标。
复杂航天器控制
回顾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 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 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 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划。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方法
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等。
03
控制系统分析
稳定性分析
定义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 的能力。
分类
根据系统对扰动的响应,可以分为稳定、临界和不稳 定三种状态。
判据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是常用的稳定性判别方法, 通过计算系统的极点和零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03
在实际应用中,状态观测器广 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如无 人机控制系统和工业过程控制 系统等。
05
现代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
01
模糊逻辑
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不完全性知识的工具,通过将精确的数
学概念模糊化,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02
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将输入的精确量转换为模糊
06
案例分析
倒立摆控制系统
总结词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经典的现代控制理论应用案例,通过控制倒立摆的稳定性和平衡 ,展示了控制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倒立摆是一种不稳定的系统,其特点是当受到干扰时容易失去平衡。为了使倒立摆保持 稳定,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调整其运动状态。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分析 和设计倒立摆控制系统,如状态空间法、极点配置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找到合适

现代控制理论讲稿

现代控制理论讲稿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要点:

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②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 ③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①微分方程模型 ②传递函数模型 ③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变量:确定系统状态的最小一组变量。如果知道这些变量在任意初始

时刻t 0的值以及t t 0>时的系统输入,便能完整的确定系统在时

刻t 的状态。

状态空间:以选择的一组状态变量为坐标轴而构成的正交空间。

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组称为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或称为系统动态方程或系统方程。 设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r 维输入向量,y 为m 维输出向量,则系统方程为:

Du

Cx y Bu Ax x +=+=*

(1) 式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r n ⨯维输入矩阵,C 为n m ⨯型输出矩阵,D 为r m ⨯型直接传输矩阵。 多变量系统:(1)式

单变量系统:B 、D 为常数

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A 、B 、C 、D 均为实常数。 线性时变系统:A 、B 、C 、D 均为时间T 的函数。 3、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 微分方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

①微分方程不含输入信号的导数项

设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由n 阶微分方程描述,即

u y b a y a y a y

a y

a y

n n n n n 00.

1..2)

2(2)

1(1)

(...=++++++---- (2) 选取系统输出变量y

y y n y )

1(,...,,-∙

∙∙

为状态变量,则

x y

x

x y x x y x x y x x n n y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第3章课件讲解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第3章课件讲解

当 k 0 k 1 k 2
M0 (t) B(t)
M1(t)

A(t)M0 (t)

d dt
M0 (t)
M2 (t)

A(t ) M1 (t )

d dt
M1(t)
d M3(t) A(t)M2 (t) d t M2 (t)

(16)
定理3-8 如果线性时变系统的 A(t) 和 B(t) 的元是(n-1)阶连续可微 的。如果存在一个有限的 t1 t0,使得
2. 能观测性
定理3-9 (18)式所描述的系统为能观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以下格 拉姆能观性矩阵满秩,即
rankWO[0,t1] n
(19)
其中
WO[0,t1] t1 eATt CTC eAtd t 0 (证明见教材92页)
(20)
(这个定理为能观测性的一般判据。但是,由于要计算状态转移矩 阵,比较繁琐。实际上,常用下面介绍的判据。)
第3章 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是两个反映控制系统 构造的基本特性,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内容为: 1. 引言——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基本概念 2. 能控性及其判据
3. 能观测性及其判据 4. 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5. 对偶原理
6. 能控标准形和能观测标准形 7. 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8. 系统的结构分解 9. 实现问题 10. 使用MATLAB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讲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讲
现代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
1. 经典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智能控制
原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思想
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1. 李冰父子的四川都江堰工程(信息反馈);
2.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原始反馈);
3.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的方程式求根法
(负反馈);
中国古代自动装置
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发明了很多原始的自动 装置:
1. 指南车(基于双通道的扰动补偿原理) 2. 铜壶滴漏(负反馈原理)
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
一.自动装置的出现和应用
(18世纪以前)
1.古代自动装置:计时刻漏,教堂庙门自 动开启,铜祭祀自动撒圣水等;
2.近代自动装置:带风向控制的风磨,保 持蒸汽机水位恒定的浮子式阀门水位调节 器等;
二.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
该理论着重实现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
从数学角度讲, 是把系统描述为四个具有适 当阶次的矩阵, 不少控制问题可以归结为这 几个矩阵或者它们所代表的映射应该具有 或者满足的关系, 使控制系统的一些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线性代数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现代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中遇到了一些困 难。 — 工业过程复杂而难于建模 — 性能指标很难用单一模式概括,且要求结 构简单, 成本低廉等等。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是与生产过程的局部自动化相适应的, 它 具有明显的靠手工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特点,这个特点是 与20世纪40~50年代生产发展的状况,以及电子计算机

《现代控制理论》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PPT课件

(2)分析法(基于画图),步骤特性,根轨迹, 描述建模,创造了许多经验模式。
分析法 状态空间 基于数字的精确分析。
几何法
(3)设计:带参数修正
1948年 美国数学家维纳《控制论》
精选ppt
5
2.现代控制理论:
(50年代末~70年代初)
现代控制理论是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 MIMO,时变参数结构,非线性、高精度、高 性能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领域。
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精选ppt
3
求解包括三方面:
1. 系统建模 用数学模型描述系统 2. 系统分析 定性:稳定性、能控能观性
定量:时域指标、频域指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 系统设计
控制器设计、满足给定要求 结构设计 参数设计
精选ppt
4
二、控制理论发展史(三个时期)
❖1.古典控制理论:
(从30年代~50年代)
(1)建模,传递函数
精选ppt
8
4、控制理论发展趋势
❖ 企业:资源共享、因特网、信息集成、 信息技术+控制技术 (集成控制技术)
❖ 网络控制技术
❖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厂自动化)
精选ppt
9
三、现代控制理论与古典控制理论的对比
❖ 共同 对象-系统 主要内容 分析:研究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设计:改变系统的可能性(综合性能)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课件

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奉献和影响,可能比管理思想开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下面了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课件,一起去看看吧!

(1)强调系统化,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

(2)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奉献。

(3)更视“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根底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在不违背组织原那么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各级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6)把“ 效率”( 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结合起来。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追求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的整体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奉献。因此要把效率和效

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管理的目的表达在效率和效果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Pedonnance)。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开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展预测,进展前馈控制,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展。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共58页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共58页
13
wk.baidu.com
控制理论的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时期
经典控制理论 (1930-1950)
现代控制理论 (20世纪50-70年代)
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复杂系统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4
第一个时期: 经典控制理论 (1930-1950)
15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线性定常系统。它是以拉氏变换为数学 工具,采用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等为基础的经 典频域方法研究系统。
主要内容
一 个人基本情况 二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三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 本课程要讲的内容 五 学习、研究和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
一 个人基本情况(1)
文成林,男,1963年4月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所属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已有30余篇次被Sci或Ei收录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 基金5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 出版学术专著1部,完成学术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
4
二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5
自动控制思想及其实践可以说历史悠久。它是人类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传递函数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

3. 熟悉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优控制、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4. 学会运用现代控制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稳定性、稳态误差、性能指标等。

2.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状态空间方程。

3. 状态空间分析: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稳定性和性能分析。

4. 传递函数分析: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奈奎斯特准则、频率响应分析。

5. 最优控制:线性二次调节器、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动态规划。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课后作业、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4. 项目:分组完成控制系统设计项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

1. 教材:《现代控制理论》,作者:宋志坚。

2. 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辅助软件:MATLAB,用于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30%)。

2. 项目成绩:分组完成的项目(30%)。

3. 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40%)。

六、教学安排

1. 课时:总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授课进度安排: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课时)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3课时)

状态空间分析(5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控制理论》讲稿
贺廉云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要点:
 1 理解状态空间表示法概念;
 2 掌握状态空间图示法;
 3 掌握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
 4 了解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及其求法
难点: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
一 状态空间表示法
1. 基本术语
状态:完全能描述系统时域行为的一个最少变量组。
状态变量:是能构成系统状态的变量,能完全描述系统时域行为的一个最少变量组中的每一个变量。
状态空间:状态向量X(t)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在几何学上叫状态空间。或说由x1轴、x2轴...xn轴所组成的n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状态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对应于系统的某一特定状态。反过来,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态都可用状态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显然,系统在不同时刻下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中的一条轨迹表示。轨迹的形状,完全由系统在时刻的初态时的输入函数,以系统本身的动力学特性所决定。
2 状态空间模型的一般形式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模型所能描述的系统可以是单输入单输出的,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的。状态空间表示式是一种采用状态描述系统动态行为(动态特性)的时域描述的数学模型。它包含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是一个一阶向量微分方程,输出方程是一个代数变换方程。
U1 状 态 变 量 y1
U2 y2
... ...
Um x1 x2 ... x4 yp
图1-1 系统表示
描述某一动态的一个状态向量x(t)=[ x1 x2 x3 ...xn]T(这里T 为矩阵的转置),如图1-1所示。显然,该系统是n阶系统,若系统有m个输入u1,u2,u3,...,um,有p个输出y1,y2,y3,...,yp,且分别记u(t)=[ u1 u2 u3 ...un]T和y(t)= [y1 y2 y3 ...yp]T位输入和输出向量。则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1-1)
(1-2)
式中,f=[ f1 f2 f3 ...fn]T是n维函数向量;Φ是向量函数。式(1-1)是一阶向量微分方程,也可以看作由n个一阶微分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称其为系统的状态方程;式(1-2)是一个代数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以及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系统的输出方程,或称为观测方程。这两个方程总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二 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要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必须先选取状态变量,状态变量一定要是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变量。对于同一系

统,状态变量选取的不同,所建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也不同,通常选取状态变量采取以下三种途径:
(1) 选择系统中贮能元件的输出物理量作为状态变量,然后根据系统的结构用物理定律列写出状态方程。
(2) 选择系统的输出及其各阶导数作为状态变量。
(3) 选择能使状态方程成为某种标准形式的变量作为状态变量。
例1:如图1-2所示的电路,试以电压u为输出,以电容C上的电压uC为输出变量,列写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1-2 例1电路
解: 图2电路的贮能元件有电感L1,L2和电容C。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写电路方程:

考虑到i1、i2、uc这三个变量是独立的,故可确定为系统的状态变量,经整理上式变为

现在令x1=i1,x2=i2,x3=uc,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即为状态方程。

由于前面已指出电容上的电压uc为输出变量,故系统的输出方程为

由此可见,该电路的系统矩阵、控制矩阵、输出矩阵分别为
C=[ 0 0 1]

三状态空间模型的图示法
1. 基本元件


(a) (b) (c)
图1-3 状态结构基本元件
a-积分器 b-加法器 c-比例器
2. 一阶标量微分方程 的一阶系统状态结构图
u



图1-4 一阶系统状态结构
3.多输入多输出状态方程


u y



图1-5 MIMO系统状态结构图

状态方程表达式为

4.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为
(1-3)
 5 能控标准形
= + u (1-4)
(1-5)
只要系统状态方程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B具有式(1-4)的形式,C阵的形式可以任意,则称之为能控标准形,结构图如下


u





图1-6 能控标准形状态结构图
6 能观标准形
(1-6)
(1-7)

只要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A阵和C阵具有式(1-6)和(1-7)的形式,B阵的形式可以任意,则称之为能观标准形,结构图如图1-7所示。


...
U


...

图1-7 能观标准形状态结构图
7 对角标准形
对角标

准形的结构图和空间表达式分别如下:



u y




图1-8 对角标准形状态结构图

(1-8)

8 约当标准形
约当标准形的状态方程式和结构图分别如下
(1-9)
 



y

u


图1-9 约当标准形状态结构图
四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
对于动态系统,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表示的数学模型实际上是对系统动态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的描述。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是古典控制理论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它们对事物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只反映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而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的状态空间表示,可以深入反映系统内容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相互转换。
1 由状态空间模型转换成传递函数
系统的状态方程
L G(s)=
= (1-10)
是A阵的特征多项式 * 表示伴随矩阵
例2 已知某一单一输入输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试求其传递函数阵。
解:根据式(1-10),可得
G(s)=
=
=
=
2传递函数阵的状态空间模型的实现
(1) 可控标准形的实现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传递函数阵退化成传递函数。要把SISO系统式G(s)=的传递函数形式转换成能控标准性的状态空间模型,即
(1-11)
A= b= (1-12)
上述A阵是nn方阵,它的维数正好是传递函数的阶数,它的最后一行元素正还是传递函数分母(即系统的特征方程)所对应的稀疏,只不过均相差一个负号,其次对角线的元素均为1,其余为零,而b阵是一个列向量,最后一个元素为1,其余为零。正是b阵中的唯一的1对应友阵A的形式,是的输入信号u能对系统的每一个状态进行控制,因此称其为能控标准行。为了得到A阵和b阵的这种形式,应按下列规律选择状态变量:,于是有
(1-13)
现在的问题就是设法求出满足上述关系的输出矩阵c。为此设中间变量Z(s),对于式 G(s)=分子分母同乘

以Z(s),则有,设
则由

即 (1-14)
对上式取拉氏变换 (1-15)
由式(1-13)有 (1-16)
将式(1-16)代入式(1-15),并令,则
(1-17)
写成矩阵形式 (1-18)
故所求的c阵满足式(1-17)的形式。
同理,从式(1-15)的下式可以推出

或写成 (1-19)
可见,式(1-19)正好就是式(1-13)的最后一个表达式。式(1-13)和式(1-17)完全地描述了由传递函数G(s)=所表示的系统。这一组能反映系统状态之间关系和输出变量的方程,也可以直接从能控标准形的结构图写出。
对于输入函数中不含u的异数的特殊情况,或传递函数式G(s)=中不含零点时,能控标准形A阵,B阵不变和式(1-4)相同,但c阵变成
(1-20)
在需要对实际系统进行数学模型转换时,只要把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化成式(1-3)或G(s)=的标准形式,不必进行计算就可以方便地一一对应写出状态空间模型的A,b,c矩阵的所有元素。
例3 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试求其能控标准形实现。
解:先将已知传递函数化成式G(s)=的标准形式 从而可得

则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其中,
下面简述多数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传递函数阵状态空间模型实现。设系统的输入u和y分别是m和p维的,则传递函数阵G(s)是一个pm的关于s得多项式矩阵,其元素是s的有理真分式。
设G(s)的所有的元素的分母多项式的最小公倍数为
(1-21)
则可以将G(s)写成
(1-22)
其中,是阶单位阵,是多项式矩阵,它可按的幂数展开成矩阵多项式
(1-23)
同理,可推导出MIMO系统传递函数阵的能控标准形实现为
(1-24)
(1-25)
式中,0和I分别是m阶零矩阵和单位矩阵,是的实数据阵,是维向量。
例4 已知二输入二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阵为

试求其能控标准形实现。
解:所给系统的传递函数阵所有的元素的分母多项式的最小公倍式为
将传递函数阵写成
则有
由式(1-21)和式(1-22)可直接得出能控标准形实现


(2) 能观标准形实现
设SISO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如式(1-3)或式G(s)=,若选择状态变量满足下列条件

将这几个方程逐个对t求导,并考虑式(1-3)的关系,便得到传递函数阵的能观标准的实现。即
(1-27)
(1-28)
写成矩阵形式 (1-29)
(1-30)
可见,SISO系统能观标准形与

能控标准形是互为对偶的。因此,对MIMO系统可直接根据上述MIMO系统的能控标准形写出式(1-22)的能观标准形实现。即
(1-31)
(1-32)
式中,I,0是阶单位阵与零阵,是维向量。
通过以上对传递函数阵的能控标准形或能观标准形实现的讨论,对单输入系统而言,应注意如下问题:
(1)传递函数转化成能控标准形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的结构只由传递函数阵的极点多项式确定,而与其零点多项式无关,零点多项式只影响输出方程的结构。
(2)从能观标准形的实现可以看出,系数阵A的元素仅决定于传递函数极点多项式系数,而其零点多项式则确定输入阵B的元素。
(3)只有当传递函数零点和极点多项式同阶时,即,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输出方程中才出现项,否则为零阵。
例5 二输入二输出系统例4所对应的能观标准形实现的阵分别为

(3) 对角标准形实现
若SISO系统的传递函数式G(s)=不存在项统计点,则可得到多对角标准形实现,且实现的系数阵应是
(1-33)
式中,是传递函数的个互异极点,因此需求出和阵。
系统的极点互异时,系统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写成因式相乘形式
(1-34)
式中为系统的零点;为系统的互异极点。
将式(1-34)写成部分分式
(1-35)
其中,,为待定系数,其值为
(1-36)
为了得到如式(1-8)的对角标准形式线,其状态变量的选择原则为
(1-37)
即 (1-38)
对上式拉氏反变换,得

即 (1-39)
写成矩阵形式
+ (1-40)
式中,系数矩阵A为对角阵。对角线上的元素是传递函数G(s)的极点,即系统的特征值。b阵是元素全为1的n×1矩阵。
求c的结构,由式(1-35)有
(1-41)
再由式(1-37)知 (1-42)
将式(1-42)代入式(1-41),有
(1-43)
对上式拉氏反变换,得
(1-44)
上式就是对应A为对角标准形的输出方程。
C阵的结构应是
(1-45)
(4)约当标准形的实现
对单输入输出系统,当其特征值有重时,则通过状态变量的选择,可以得到约当标准形实现。此时实现的系数矩阵A中与重特征值对应的那些子块,都是与这些特征值相对应的约当块,即
(1-46)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仍

为G(s)=,当系统具有一个重特征值,其重数为j,而其余不重的特征值为,则传递函数可以用部分分式展开成
(1-47)
式中,待定系数对应的是重极点的系数,其值为
(1-48)
 式中,待定系数仍用特征值互异时的公式即
(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