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22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断赏析教材简析:本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片断教学: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且要在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让学生机械记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我作了以下设计: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写樟树和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围绕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介绍在课前了解到的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和小故事,且边听边想:宋庆龄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
有的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
四下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4、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给段落加小标题,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意象,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4.借助拓展小练笔,学会抓住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意象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走进意象。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
(幻灯)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1
邓颖超—— 《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
“当我缅怀历史上伟大的妇女 时,我认为你是一位非凡卓 越的妇女,我这样说是因为 在最复杂最困难的时期,你 始终坚持走正确的道路。虽 然你知道所有那些随好人一 起来到中国的卑鄙小人,但 你从不受这些坏人的影响。 你永远是在进步运动的主流 而从不误入旋涡。我认为你 具有非凡的理智力量,如果 没有这种力量,在你的生活 中会多次受到坏人的影响, 即使后来你也许会改变。”
作业
通读全文后实践(选做): ①人们为什么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请以《想去 宋庆龄故居》为题写篇文章。 ②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请以 《樟树》为题写篇文章。 ③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 说些什么呢?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 篇文章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 持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Hale Waihona Puke 1922年的一天,孙 中山接到密报,叛变的部 队要攻打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 一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 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 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 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能忍痛和宋 庆龄道别。面对强敌,宋 庆龄毫不畏惧,在危难时 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 斗。等到确定孙中山安全 后,才从容不迫地冲出了 包围圈。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 )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 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宋庆龄故居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历史遗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故居内的樟树。
它被誉为“濒危樟树”的典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份传承。
樟树是宋庆龄故居的标志之一。
据说这棵樟树已经有700多年的岁月了。
在它长寿的岁月中,它被称为南方最大的榕树,散发着它强烈的生命力。
然而,时间的沉淀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拔掉了这棵樟树的生命力,没有人可以预测它的命运。
在现代统计学的学科框架中,对于物种生命力的测量叫做生存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物种的存留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通过可用的措施来确保这些物种的生存。
在这棵樟树的存留过程中,许多人开始关注并提出了许多可以保护这棵树的建议。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环境保护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这也表明了我们对历史、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珍爱和尊重。
这棵樟树连接着历史和现代,连接着人和自然,连接着现实和未来。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樟树所具有的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樟树是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它具有祭祀、许愿、保平安等吉祥的寓意。
因此,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常常可以看到像樟树这样的大树,被人们视作是镇宅神。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樟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故事中,很多都涉及到樟树,甚至有樟树与龙王之间的传说。
在民间艺术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樟树这个主题。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樟树在华夏文化传统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故居内的樟树虽然已经过了700多年,但是它依然生机盎然,在舒展着自己的枝桠。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历史和文化的财富,展现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可预见的将来内,故居内的樟树不仅会成为银杏树对于黄山、金针梭对于安阳的象征,也将成为上海文化的重要象征。
同时,这也是我们放心得下心扉,将自己和后代纳发津脉的一件事。
总之,宋庆龄故居内的这棵樟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份传承。
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生命力的保护,也代表着市民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之处。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香樟树和宋庆龄生平,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一)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宋庆龄图像,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3.评价、纠正。
4.针对刚才出现的问题,再一次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1.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问题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PPT课件
纪念
树枝叶落
我会写
搬
稠
繁
宋庆龄为什么不愿意搬 离那栋房子?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 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 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 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 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为什么不愿意搬 离那栋房子?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 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 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 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 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
樟树蓬蓬勃勃—— 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 树有高贵的木质—— 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练一练
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 留念?请以《樟树》为题写篇文章。
• 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 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 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 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 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 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这两棵樟树又是怎么样的呢?
品读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 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 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 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品读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 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
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
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 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 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宋庆龄和少年儿童在一起
周总理、陈毅和宋庆龄
你知道这是谁的故居吗?
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四下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5个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树木,抓住特点,写出它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4.结合课后第五题,说说人民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颗樟树前留影纪念的原因和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树木,抓住特点,写出它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用检查预习单的方法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教师相机补充。
)板书:宋庆龄2.引导过渡:这张图片就是宋庆龄,“故居”是什么意思?板书:故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 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 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 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 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 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 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 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 得这两棵树。”
填空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 蓬蓬勃勃 ;
我挑战 我自信
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 , 而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的树叶_______ 。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___________,它们 总是那么____________。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们它们总是
那么蓬蓬勃勃。
局部——整体
这是两棵( )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 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 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 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 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 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 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 里。
①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无论
,
他总是在思考科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②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邮递员总是
。
无论 ,它们总是 。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教学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重点关注“龄“樟”等字,当堂习字。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资料链接】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宋庆龄故居的香樟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文中无一句闲语,虽简短,寄寓却深广。
这个深是指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图——对宋庆龄的敬意和怀念,是暗含在对樟树的描写上的。
借物喻人,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也是解密文本形式的突破口。
这种类型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还是新鲜的,少见的。
文章对樟树的描写简洁有力,重点突出了樟树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对樟树品质的揭示,则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
而本文开篇独具匠心,为樟树的出场铺垫着墨。
文章的结尾则呼应、点名主题,抒发了敬仰怀念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从所传播的信息来看,阅读难度不大,但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文本如何传播信息的秘密有待教师的引导揭示。
因此本文教学价值的定位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忽视文本的特点,也不能忽视文本语言传达的信息和如何传达信息的形式之间的联系。
对于“物”与“人”的这种描述方式,这种借物抒情的范式,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应该习得。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比低段的学生知识层面和视野有了一定的增长,理解、自学、阅读、表达的能力增强;但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还不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是需要教师以直观具体的事物结合适当的想象引导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背诵课文。
2、方法与过程: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和体验,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樟树的特点,感悟樟树跟宋庆龄的相似之处,体会宋庆龄的高洁品格。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原文阅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八册课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小学四年级语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图片、投影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修改栏一、揭示课题●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自读课文●五、作业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1、出示媒体: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增加: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重点字音:
宋庆龄樟树稠密蓬蓬勃勃繁衍纪念
寄生崇敬瞻仰粗壮即使
二、重点字词:
宋庆龄樟树稠密蓬蓬勃勃繁衍寄生
崇敬瞻仰搬家粗壮石榴树保持
枝枯叶落家具高贵
三、课文内容:
1、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写法:借物抒情、以树喻人。
2、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严寒、狂风、洪涝)还是冬天(酷暑、暴雨、干旱),它们总是那
么蓬蓬勃勃。
樟树最可贵之处在于能永久保持拒虫的香气。
作者之所以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之所以爱在那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都是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
这种香气能够永久保持;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总
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对宋庆龄的衷心爱戴、崇敬和怀念。
3、第四段写樟树的外在美(外形美)。
其外形是枝干粗壮,树叶稠密;生长特点是四季常青,长
势蓬蓬勃勃,读时应带着饱满的激情,以热爱、赞美的语气,读出樟树的勃勃生机。
第五段采用
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赞扬樟树的内在美(品质美)。
先讲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并举石榴树为例证实;再讲樟树的可贵之处,即樟树有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够永久保持。
即使……仍然……表示假设关系,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这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要读出对樟树的
赞美,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4、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宋庆龄热爱故居的两棵樟树,是因为樟树无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具有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特点。
)
5、课外拓展
(1)、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
自中山先生过世后,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孙中山先生尊称为国父,以表尊崇。
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2)、关于树的种类
珊瑚树、银杏、栎类、臭椿、木荷、冬青、悬铃木、女贞、大叶黄扬、落叶松、黑荆树、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南亚松、油松、红松、黑胡桃、柠檬、悬铃木、蒲桃、珙桐、木棉、爪哇木棉、洋紫荆、羊蹄甲、雨树、合欢、龙牙花、刺桐、广玉兰、苏铁、紫薇
6、关于树的古诗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汉.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浩.《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
7、关于树的成语
百年树人拔树寻根别树一帜树大招风铁树开花
大树将军刀山剑树独树一帜耕耘树艺百年树人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ū zhuàng chóu mìbǎo chí sìjì cháng qīng péng péng bó bó
( ) ( ) ( ) ( ) ( )
chóng jìng zhān yǎng jì niàn fán yǎn hòu dài zhī kū yè luò
( ) ( ) ( ) ( ) ( )
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关联词语造句。
1.()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2.()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3.()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那么蓬蓬勃勃。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
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
“我不能去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继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
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
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少年宋庆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要地写一写。
聪明屋相传古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想一想表达了什么意思?其中的“好”字分别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