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2018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 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 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 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 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 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 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4、梅花的命运很是悲惨,令人不忍卒 读。但作者的目的仅仅是为写梅花的悲 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吗?
不是。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 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 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 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中考真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 、________ 的品质。(3分)
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 品质。
女生读词的上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
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 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 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 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 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
2、“无主”二字有哪些深层的含 义,该如何理解?
(2)、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 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 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惨命运——落地陨灭。 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 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 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 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 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 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 气节,咏物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举例: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期间的生活境遇,对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情感的经历?”比如,在宁静的夜晚,你是否有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表达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他们逐渐能够领悟到苏轼在特定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多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创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更著风和
雨”,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 “寂寞开
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
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精 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

与招蜂引蝶,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

境遇。“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从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
大。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梅花的命运有多么
悲惨。但作者的目的'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从写
精 读
梅的形象

1、“梅”是作者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
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
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

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
抑郁。《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所以
这首诗应是平日抑郁之作,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有一部分
任凭。
群花、百花。 隐指权臣、
小人。
嫉妒。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凋谢。
轧碎。
化作灰 土。
香气依 旧存在。
译文: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
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共50分,30分钟)1.直接默写。

(9分)(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理解性默写。

(13分)(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点明出游时间、地点及步入古寺所见景象的诗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禅院中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环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使用对仗,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杂念全消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有声衬无声,更显禅院的幽雅肃穆的诗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5)《送友人》中比喻友人漂泊天涯,表达对友人深切关心的诗句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6)《送友人》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送友人》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描写深夜院景、营造寂寞冷清的世界的句子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9)《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出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徘徊的句子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0)《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诗人心境的孤寂和志趣的高洁的句子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1)《卜算子·咏梅》中表现词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2)《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3)《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虽遭摧折仍坚守节操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作者简介
作者 苏轼 生卒年 1037-1101 字 子瞻 号东坡居士
朝代 北宋 籍贯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
评价 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诗词解读
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绵绵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代表 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诗作有《望庐山
作品 瀑布》《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续作,正 篇诗题中已有“送杜二甫”,续作便直接写为“送 友人”,鲁郡即今兖州。唐时的兖州,送客地点多 在城东尧祠一带。《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的 石门路上,北望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 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 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外古诗 词诵读 》课件 (共50张PPT)
诗词主题
这是一首情意深厚的送别诗,诗人描写 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 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 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 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表 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缺)月、 ( 疏) 桐、漏( 断) 、 ( 幽)人、 ( 孤) 鸿、 ( 寒)枝、沙洲 ( 冷)
一二句营造了寂寞清冷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游子思乡怀亲的愁苦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善书,“宋四
家”之一。
-----旷世奇才的孤独人生
1.寻孤独之因
1.寻孤独之因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 政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 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 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 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 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 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 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 ”自称,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 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
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创作本词
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作者艰难政治处境和严酷的政治打击
2、词的下阙抒情 , 赞美梅花的品格精神 ,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 赏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梅花即词人, 群芳便是当权的投降派(主和派)
——赞美梅花 与世无争,不慕虚荣 的品质。 ——表现了词人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 孤高傲世、坚贞自守、独立不倚的傲骨。
倍受摧残排挤虐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主旨句,以梅自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
愿受苦。
品析诗文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 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 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
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精品】最新2018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 古诗词诵读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2.品读诗词,体会作者感情。
新课导入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
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 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 写了二十多首托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 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
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
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
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 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
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 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 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
心境。
6.请联系你学过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 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C.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
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D.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 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
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
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
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
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 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 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
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
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 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 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 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
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 凉悲惨。 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
反复品读,体会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
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
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
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
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