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宗教体验—太虚

合集下载

太虚之中重点词汇

太虚之中重点词汇

太虚之中重点词汇
太虚之中,顾名思义,是指虚无即空想之中,具有一定的哲学和宗
教色彩。

在古代文化中,太虚之中常常被视为道家的重要思想,与释
家的涅槃、佛家的菩提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下是太虚之中的重点词汇:
一、太虚:太虚乃是无形无物的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代表了一
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二、至真:至真指的是非常纯粹、真实、诚实而不掺杂丝毫虚伪的状态。

在太虚之中,至真是最高境界,是可以达到的目标之一。

三、玄妙:玄妙指的是含义深奥、令人深思的境界,是一种难以言传、只能感受的状态。

在太虚之中,玄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常常与
至真相伴而生。

四、无极:无极指的是无穷无尽、没有限制的状态,是一种超越物质
世界的存在。

在太虚之中,无极代表了逍遥自在、随心所欲的境界。

五、清静:清静指的是心灵的平静、宁静,是一种深层次的舒适感。

在太虚之中,清静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可以让人回到最初的本性。

六、至高:至高代表了最高层次、最深奥的境界。

在太虚之中,至高
是一种可以追求但无法企及的境界,是一种无法凝固的感觉。

以上就是太虚之中的重点词汇。

太虚之中是一种追求真实的状态,是一种可以让人获得内在的平静和自由的感觉。

追求太虚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不断的挑战自我,才能在自我成长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悟。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太虚大师是我国佛教领域的著名人物,他的和平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理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太虚大师认为和平需要源于内心的平和。

他认为,一个人内心的平和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方式,只有内心平衡的人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周围的和平。

因此,太虚大师提倡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内心得到平衡和调和后,才能够面对外界的纷争和矛盾。

第二,太虚大师强调了平等和宽容。

他认为,在人类的社交生活中,人们必须相互尊重并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太虚大师很少对任何一种宗教、政治或文化信仰作出评价,他鼓励人们发扬互相理解、尊重、接纳和宽容的品质,避免通过排斥异己、冲突和战争来实现和平。

太虚大师相信人类社会只有在平等和互惠基础上搭建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第三,太虚大师强调信仰和宗教对和平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在宗教上寻求慰藉和精神指引,这是实现和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崇尚爱与和平的宗教信仰也将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太虚大师认为,宗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精神慰藉,而且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互动,这为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太虚大师认为人类同时也面对着许多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问题,例如全球贫困、自然灾害、战争、政治动荡等等。

他认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各种各样的人与集体的合作,以此逐步实现和平。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则是习得正义、平等、互惠、宽容、中庸和协调性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太虚大师的和平观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时代背景,是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全球化的互联网已经使得各种文化、社会和思想价值习俗之间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与其他文化和社会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共同和谐地发展。

秋游太虚观

秋游太虚观

秋游太虚观
一天,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我们要到太虚观秋游。

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早上,凉爽的秋风把我们迎接到了太虚观。

慢至太虚观时,一座亭子迎合了我的眼球。

听谢老师了解,这可是朱元璋皇帝去过的地方。

哇!我们情不自禁收到吃惊声。

亭子的柱子上还写下着一副对联,颇存有诗意。

我们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来到了太虚观。

只见一尊笑佛正朝着我们傻笑,惹得我笑得前俯后仰。

边上是十八罗汉,个个罗汉栩栩如生。

最显眼的是到降龙伏虎,凶神恶煞地盯着你。

最高兴的还是在稻田里搞游戏。

指着男女各一方在那里比赛跳绳。

我们划破袖子,正和男同学怒目照面。

过了一会儿,裁判一声令下,我们女同学就几下往后扎,由于男同学一时没搬掉,所以赢了。

大家又等着第二个轮比赛。

裁判大喊至:“trained,已经开始!”第二局比赛不分胜负,男同学被我们扎至这边,他们又把我们扎至那边,就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

后来,由于我方人数逐渐增加,丧失了胜利的机会。

第三局,最激动人心了。

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必须回来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绝望。

我们期望下次还能够再去太虚观,完结我们的拔河比赛。

我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太虚的三个基本含义

太虚的三个基本含义

太虚的三个基本含义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太虚的三个基本含义。

你说这太虚啊,就像那变化无穷的云。

有时候它像是一片广阔的空白,啥也没有,却又好像蕴含着无限可能,这就是太虚的第一种含义。

你想想,那不就跟咱有时候面对未来似的,看似啥都没有,但又有好多机会等咱去发现,去闯荡。

咱不能因为眼前的空白就害怕呀,得勇敢地迈出去,说不定就能在这空白里闯出一番新天地呢!这空白可不是真的空,而是一种等待咱去填满的神秘呢,对吧?然后呢,太虚又像是一个深深的谜团。

就好像那些复杂的迷宫,你走进去了,不花点心思还真出不来。

这就是第二种含义啦。

生活中不也有很多这样的谜团吗?那些让咱捉摸不透的人和事,有时候真让人头疼,但又特别有意思。

咱得去慢慢解开这些谜团,就像探险家一样,在这太虚的谜团里找到答案,找到真相。

这过程可不简单,但一旦解开了,那成就感,啧啧,别提多棒了!再有啊,太虚还像那无尽的黑夜。

黑黢黢的,让人有点心慌,但你仔细想想,黑夜过去不就是黎明吗?这就是第三种含义啦。

咱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黑暗的时刻,感觉没啥希望了,可那只是暂时的呀。

只要咱坚持住,就像在黑夜里等待黎明一样,总会等到光明的。

这黑夜虽然可怕,但也是一种考验呀,能让咱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

你说这太虚多有意思啊,一会儿像空白,一会儿像谜团,一会儿又像黑夜。

咱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

但咱不能怕呀,得勇敢地去面对,去探索。

就像在太虚里遨游一样,虽然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但就是充满了期待。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太虚,它看似虚无缥缈,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咱得学会从这太虚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别总是害怕那未知的太虚,要勇敢地走进去,去发现,去成长。

所以啊,咱要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太虚的世界。

不要被那表面的迷茫和困难吓倒,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这太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咱要像那勇敢的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咱要像那无畏的登山者,在陡峭的山峰上攀登自己的高峰。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太虚法师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太虚法师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太虚法师
太虚(1889一1947年)是近代著名的佛学家和佛教改革家,一生倡导人间佛教,为中国佛教的改革和复兴作出了很大努力。

1912年,太虚在金山寺组织佛教协进会,着手改革佛教,他提出人间佛教,走上社会的思想,将寺内的大雄宝殿、禅堂、斋堂等殿堂改成大礼堂、接待室、办公室、教室等社会化名词,创办佛学院,把全部寺产充作办学经费,后因遭方丈青权、监院霜亭、荫屏等法师的坚决反对和抵制而告结束。

《法相唯识学》太虚读后感

《法相唯识学》太虚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修行的意义和重要性。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调伏心念,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外界的改变,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实践唯识学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第四篇范文
《法相唯识学》是太虚大师的杰作,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主题深度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论。
首先,太虚大师在书中提出的心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一观点使我们意识到,世界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我们的心所塑造。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人类的认知过程,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心念塑造自己的世界。
其次,太虚大师对修行问题的探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认为,修行就是要认识自己的心,通过观察、分析和调伏心念,最终实现解脱。这一观点使我们明白了修行的本质,即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方式,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鲜明。太虚大师在书中扮演了一位智慧的导师,他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读者认识自己的心性,追求内心的解脱。他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自己生命的导师,通过认识和调伏自己的心性,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此外,书中的其他角色,如被太虚大师所指导的学者和修行者,也通过他们的思考和体验,展现了唯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这个全新的视角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灵、认知和修行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并非如我们所见,而是由我们的心所塑造。这一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心念影响自己的生活。
其次,这个视角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方式,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一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先驱——太虚大师

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先驱——太虚大师

虚 太师 于襁褓 中丧 父 .五岁时 母改 嫁。 幼年时 ,大 师曾 从 就 读于私 塾 ,但因体 弱 多病 .时学 时辍 。大 师的外祖 母 是
诚 的佛教 信徒
与革命党人有联络,参加秘密活动。大师常自述其青年时期政治
思 想之 演变 说 : 我 的政治 社会 思 想 ,乃由君 宪 而国 民革 命 .而 社 会主 义.而 无政 府主 义。并 得读 章太 炎 《 立 宗教论 《 无 建 五 论 《 分进 化论 》等 ,意将 以无政 府 主义与 佛教 为邻 近 . 可 俱 而 由 民主社 会 主义 以渐阶 进 《 传》 ”( 自 l广州起 义失 败后 ,大 师因 作 《吊黄花 岗 》死难 烈 士诗 ,险 澶 不测 ,遂 离粤 至沪 。 11 9 4年 第 一次 世界 大战爆 发 .以及 目睹 国内时 局的艰 难 .大师 对前 此自 己的思 想发 生了怀 疑 ,从而进 行 了一番 反思 .觉得 不能 再如 此荒 弃 光 阻了 于是 他 在这 一年 的 柏 月 , 绝 俗缘 ,干 普陀 山锡 谢 麟禅 院闭关 自修 。印光 大师 为之封 关. 并题 其关 房日 遁无 闷庐 . 大师 自署 日 昧庵 ” 。在 三年 的闭关 期间 . 大师悉 心研 习各 宗著述 .
e s0f fn 天下南束人 Na gl
太虚大师

0பைடு நூலகம்
等人 的著述 ,深 受激 励,向 往革 命。他 当时 还读 了不少 空想 社会 主 义者和 无政 府主义 者 .如托 尔斯泰 、 巴桔宁 、蒲鲁 东 克鲁泡 特 金的 书 .甚至 马克 思 的著 作。 1 1 年 .大 师在 广州 期 间 .时 91
年时 代的 太虚 大师 .思想 十分 活跃 。10 9 7年经 同学华 山、

神游太虚观想法

神游太虚观想法

神游太虚观想法所有中国人都叫天空太空。

它又大又空。

所以《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诗:仰观太虚,叹梅花香稀。

据说诸葛亮在隆中一个下雪天过桥看风景。

沈悠太虚,一个四字单词,拼写为沈悠太虚。

道家修行有“养神出窍”,与佛教神通中的“智悟”颇为相似。

所谓“神游太虚”,是指修行者身心都进入宁静,精神灵体脱离肉体,进入第二空间。

灵灵脱离肉体后,仍能独立,不受外力干扰,不受出窍、神游、复苏的伤害。

以前道教僧人出窍的最大目的是游览道教洞天福地,顶礼膜拜神圣崇高的真理,以达到道教高超的神功。

因此,这种灵魂出窍的体验被命名为“沈悠太虚”。

所以道教修行者在灵体出窍之前,就已经深深扎根于潜意识中去拜访道教圣地了。

一旦灵灵旅行,顺着这个思路去圣地,无疑是有意义的。

因此,修行者头脑中潜在的想法也会支配灵性意识,灵性意识就能建立起来。

但是很多修行者只知道有出体的体验,却大多不知道为什么。

因此,他们听他们所说的,把自己附在上面,画出一个虚假的幻象。

一旦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就会断定自己有灵魂出窍的经历。

所谓类似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思维在平静的状态下可以异常敏锐。

此外,由于似是而非或错误的练习方法,很容易接收到体外的力量或信息。

所以很容易产生类似于灵与灵的出窍。

佛教徒把人的灵体定义为阴体,是皮肤死亡后在另一个空间的生命体。

阴身脱离身体后,按光明(善)黑暗(恶)分为六道。

在道教中,灵与神的自主等同于修行,也就是说灵与神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可以独立的。

一旦灵灵能在修行的过程中获得出窍,这个灵灵就是身体的另一个成员。

所以道教僧人在修炼过程中特别注重这种精神修炼,也就是所谓的申远、元太、丹等名词都是指这种修炼。

但很多修行者认为灵与灵一定有复杂的仪式或修行,其实不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体的灵与身,一可以是二,各自可以独立,可以共存,共存。

只是如何使用它们。

一旦接受道家修行,精气神出体并不难,但如果没有特别的修行。

当然,从第一次打基础到达到杨慎出窍是一生的修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学习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体会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学习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体会

作者: 拙缁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5-7页
主题词: 人间佛教;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成佛;世尊;经论;释迦;三聚净戒;迹人;戒法
摘要:<正> 关于人间佛教释迦世尊降迹人间,生活、修道、成佛均在人间;说法度生,始自鹿苑,终于双林,均以人类众生为主要对象;所说法义,亦以人生现实为依据,以觉悟人群为中心。

佛陀屡赞“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我们完企有理由这样认为:自从人间有了佛陀及佛陀的教法,佛教就是属于人间的;佛教的思想必须扎根于现实人生;离开人生的现实,佛教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和基础。

人类的优胜,在许多经论中受到赞扬。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太虚观,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太祖山东麓,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道教庙宇。

秋天是太虚观最美丽的季节,每年的秋游季节,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太虚观,观赏秋天的美景。

当我来到太虚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一片金黄色。

一条古老的青石小路通向太虚观,两旁种有许多参天大树,秋天来了,树木的叶子渐变成金黄色,在秋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走在小路上,沿途还有一些稻田,稻谷已经金黄成熟,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让人不禁想起丰收的季节。

树木、稻田和小路上的金黄色,构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秋天画卷。

太虚观内有一座古老的古塔,这座古塔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塔高耸入云,可以俯瞰整个太虚观。

登上古塔,远处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其中。

站在古塔上,感受到一股秋风拂过脸颊的清凉,心情也顿时变得舒畅起来。

沿着山脚小径往前走,便来到一座古老的亭子。

亭子四周种满了花草,每一处都别有一番风味。

秋天是花草的盛放季节,花草旺盛的生长着,散发出一阵阵香气。

亭子内摆放了几张石桌,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欣赏花草的美丽。

亭子旁还有一片小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亭子和花草,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太虚观还有一处很有特色的景点,那就是一片竹林。

秋天的竹林特别美丽,经过一夜的露水滋润,竹子变得更加清新。

丝竹悠扬的音乐时不时地飘入耳中,仿佛进入了竹林仙境。

在竹林间漫步,观赏着一片片翠绿的竹叶,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

太虚观的游客们都会来到这里,欣赏竹林的美丽。

太虚观的秋天是如此美丽,每年的秋游季节,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前来欣赏这里的美景。

秋天的太虚观,不仅有金黄色的树木、金黄色的稻田,还有古塔、花草和竹林。

这些美景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吸引了许多人来欣赏。

在太虚观的秋天里,人们可以尽情地感受秋天的美丽,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今天,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太虚观进行秋游活动。

太虚观是西安著名景点之一,它位于东增驿乡东檐村太虚山上。

太虚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祖庭,被誉为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

我们来到太虚观山脚下,向导告诉我们,太虚观建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巨大的门楼和石汉白玉的台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我们沿着台阶往山上走去,一边爬山一边观赏着山上的景色。

山上的树木翠绿欲滴,红叶片片飘落,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一路上还看到了许多动物,有可爱的松鼠在树上嬉戏,有野兔匆匆跳过。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山坡,看见了一对呆呆的大雁,它们正洗澡嬉戏。

我们还看到了一只不怕人的小鹿,它安静地在草地上吃草,仿佛在欣赏着山间优美的风景。

终于,我们到达了太虚观的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们俯瞰着周围的美景,远处的城市尽收眼底。

我们还看到了太虚观的主殿,它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金光闪闪,显得庄重肃穆。

我们进入主殿,香烟缭绕,神灵庄严。

我们为自己和家人放了一把香,祝福他们平安幸福。

离开太虚观,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溪旁边。

小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们在小溪边放风筝,看着风筝在空中飞翔,心情放松愉快。

太虚观的秋天,真是美丽又神奇。

我们度过了一个开心又难忘的秋游日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不禁心生感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多么美好。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让我们用行动来保护这片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注释】:1. 太虚观(tài xū guān):位于中国西安市的一座道教寺庙。

2. 全真派(quán zhēn pài):道教的一个派别。

3. 殿(diàn):寺庙的主要建筑。

4. 神灵(shén líng):神圣的灵魂。

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太虚之体,一种至高境界的存在形态,是一种身心合一、超越尘世的境界。

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境界。

太虚之体涵盖了人的身体、思维、情感和灵性的完全统一,是一种达到了身心灵的均衡状态。

太虚之体的实现需要一管之笔,这支笔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万象之创”。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心灵交流的媒介。

拥有这支笔的人,可以通过临摹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身心和谐的完美结合。

太虚之体的外形是如何设计的?我们可以通过笔触和墨色来赋予它独特的形象。

太虚之体的线条应该是自由、流畅的,不受束缚。

墨色可以是淡雅的灰色或浓淡相间的墨色,这取决于个人的修行境界。

整体来说,太虚之体应该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宇宙之力的存在。

太虚之体在精神层面上的体现是怎样的?常常有人认为太虚之体只是在外在形象上追求完美,却忽略了它在精神层面的内涵。

太虚之体不仅仅是外形的呈现,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

它代表着一个人超越尘世的欲望,达到了心灵的寂静和平衡。

太虚之体的持有者,应该能够从容面对外界的各种挑战和诱惑,不被物质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太虚之体如何在修行中实现?太虚之体的达成需要日积月累的修炼。

我们可以通过瑜伽、冥想和禅修等方式来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专注力。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浮躁和杂念,专注于内心的呼吸和感受。

通过这种修炼,我们能够逐渐抛开物质的纷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意识的提升。

太虚之体的意义何在?太虚之体的实现不仅能够让个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能够带给社会和谐与稳定。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太虚之体的境界,我们就能够减少争斗和冲突,实现心灵的和谐共振。

太虚之体也能够带给个人更多的内心快乐和满足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宽容和慈悲。

太虚之体是一种追求身心平衡、超越尘世的境界。

要实现太虚之体,我们需要一管之笔,通过笔触和墨色的表达来构建太虚之体的外形。

太虚之体还需要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修行,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太虚观是苏州著名的古建筑,也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太虚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太城镇,地处风景优美的太湖畔,是一座多次修复和重建的古建筑群。

秋天是太虚观最美的季节之一,每年的秋天,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太虚观进行秋游活动。

秋天的太虚观美丽极了,到处都是金黄的落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我们走进太虚观的大门,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庄严和厚重。

太虚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墙黛瓦,每一处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太虚观的各个景点。

首先我们参观了太虚观的大殿,大殿建筑雄伟壮观,里面供奉着众多的神像。

导游介绍说,这些神像都是道教的神仙,他们被供奉在这里,以保佑人们平安幸福。

我们在大殿里诚心地祈祷,希望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身体健康。

出了大殿,我们又参观了太虚观的小殿和后花园。

太虚观的小殿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也特别精美。

小殿里供奉着许多古人的文物,比如古代的熏香炉、书法字画等。

我尤其喜欢那些字画,每幅都写得非常漂亮,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写下了智慧的格言。

我用手仔细地摸了摸那些古物,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散发出的历史气息。

走出小殿,我们来到了太虚观的后花园。

后花园的景色非常迷人,有许多种类的花草树木,有红的、黄的、紫的花朵,都在秋风中摇曳生姿。

我们在花园里玩了许久,有的同学拿出相机拍下了美丽的瞬间。

我也悄悄地摘了一朵花,含在嘴里,味道香甜,非常好吃。

除了参观古建筑和欣赏花园,我们还在太虚观进行了一场小小的文化活动。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太虚观的历史和文化,并向我们展示了太虚观的传统手工艺品。

我们看到了很多精美的影视道具,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

我们还动手做了一些手工艺品,比如折纸飞机和剪纸。

虽然我做的手工艺品不是很好,但是我很开心能够亲手制作一些东西。

太虚观的秋天,给了我深刻的记忆。

我觉得这次秋游不仅仅是玩耍,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浅析太虚僧伽制度改革思想

浅析太虚僧伽制度改革思想

摘 要 : 虚是 近 代 著 名 的佛 教 高 僧 , 其 一 生 都 在 研 究 古今 僧 制 , 太 毕 旨在 制 定 一 套 符 合 现 代 社 会 的佛 教 制度 , 后有 几 篇 巨著 。 其 中 很 多 思 先
想, 至今 仍 然 值得 我 们借 鉴 。 关 键 词 : 虚 ; 伽 制 度 ; 革 太 僧 改
随 着 “ 产 兴 学 ” 动 的消 散 , 僧 对 于 僧 制 改 革 的 事 业 便 不 再 积 庙 运 寺
极 进 行 。而 新 办 法 的《 庙 监 督 条 例 》 意在 让 佛 教 自生 自灭 。在 这 双 寺 亦
辛 亥 革 命 成 功 , 国 既 成 立 了 共 和 立 宪 的 国家 , 伽 制 度 也 不 得 不 重 打 击 下 , 虚 认 识 到 , 须 一 切 重 新 做 起 , 能 实 现 自己 的宏 伟 蓝 图 。 中 僧 太 必 才 依 据佛 制 加 以 适 时 的 改 变 , 成 为 今 此 中 国社 会 需 要 的佛 教 僧 寺 , 就 在 《 纲 》 , 提 到 他 以往 的努 力 都 企 图 根 据 原 有 的僧 寺 制 度 而 进 行 使 这 大 中 其
代 表 太 虚 关 于 僧 伽 制 度 改 革 思 想 的 四个 时 期 , 文 将 依 照 此 一 秩 序 进 年 , 行 参 学 处 三 年 。 下 观
行论述 。 1 《 理僧伽制度论》 整
职僧 制 , 名 菩 萨 僧 制 , 二 万 五 千 余 人 , 要 从 事 布 教 及 办 理 慈 亦 约 主
是我作僧伽制度论的动机 。 改 革 , 是 在 目前 的环 境 下 是 难 以施 行 的 , 但 因此 必须 依 据 现 代 人 的 品 性 从 中 可 以 看 出 , 虚 是 随 着 历 史 的 发 展 , 对 僧 制 进 行 改 革 , 也 重 新 制 定 , 活 运 用 。而 重 中之 重 就 是 先 培 养 中优 秀 的僧 才 , 区 慎 选 太 而 这 灵 景 是 他 今 后 着 手 进 行 改 革 的指 导 思 想 。太 虚 最 先 成 文 的 是 《 理 僧 伽 制 少 数 有 高 尚僧 格 的 , 成 三 级 僧 制 : 整 分

对“太虚”的理解

对“太虚”的理解

对“太虚”的理解在《正蒙》中,以“太”之极致义来规定的共有三个概念,其一是《正蒙》开篇《太和》首段的“太和”,其二是《太和》第二段起首的“太虚”,其三是出现于《参两篇》首段的“太极”。

与其他两个概念相比,“太虚”散见于《正蒙》《语录》各处,是运用较多的概念,因而也是形成最早的一个概念,是理解张载哲学性质最关键的一个概念,但同时也是最难把握的、最易引起分歧的概念。

太虚一词,始见于《庄子·知北游》“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于太虚”,此处对“太虚”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在此暂取一种,将其理解为广袤无限的空间。

丁为祥在其著作《虚气相即》里认为“太虚”涵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正月》里的“民今方殆,视天梦梦”,这一“梦梦”是对天的摹状与描写。

战国中期的帛书《黄帝四经·道原》也有“恒先之初,洞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从《诗经》到《庄子》再到《黄帝四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太虚最初是对天或天之虚空空间的直接描写。

汉以后,宇宙论肇兴,将原本作为天之虚空状态词的太虚理解为天地的始源、宇宙的本根。

如《管子·心术上》说,“天之道虚”“虚者万物之始也”,把天说成是无形的虚空,又把虚说成万物的起源。

《黄帝内经》比较明确的描述了太虚作为万物始源,“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中天”,把太虚理解为一个外垠无限大的宇宙空间,并且浩瀚无际的太虚是万物的起源。

秦汉以后,有学派把太虚认为是比天更高的范畴,如《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这里的“虚霩”也就是“太虚”的意思;又如《列子·汤问》张湛注“夫含万物者天地,容天地者太虚也”。

这样,太虚逐渐由天之空间广延向时间上的始源转进,最后成为时空的统一。

而有的学派把太虚予以神化,认为“太虚”等同于佛性、真如,是“不可思量”的东西,此种观点多见于佛教哲学,例如东晋僧人道安以“萧然与太虚齐量,怡然与造化俱游”来形容人修炼到像太虚一样的宽广无限,像造化一样的自在无系的境界,用以比喻禅定时的心理状态。

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

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

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佛教信仰和传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太虚大师将大众化的思想引入佛教,并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佛教的现代化和普及化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本文将探讨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并尝试从五个方面来证明它:一、强调佛法需融合中西文化元素佛教是一种东方文化系统,它的传承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

而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这就必然导致了对传统佛教信仰和实践方式的挑战。

太虚大师强调,佛教的传承需要把中西文化元素融合起来,在保持佛教传统的同时,顺应当代文化的变化,尽可能地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理,这样才能让佛教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更好地传承下去。

太虚大师的《新佛教运动》便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中西融合的方法论和实践方法。

二、强调佛教需大众化佛教曾经是贵族阶层的信仰,也曾是僧侣的专利。

但是,当代佛教的传承需要适应大众的消费观念,让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佛教所带来的精神福祉。

太虚大师提出,佛教需要大众化,这是佛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佛教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比如,在太虚大师的影响下,广东采用普及佛教法会、佛教课和佛教会员等方法,使得大众可以更好地了解佛教,并将佛教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三、强调佛教需开展公益活动太虚大师认为,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需要将慈善和公益活动融入到佛教实践中。

因为佛教所倡导的是对社会的关注和爱护,而慈善和公益活动则是佛教所倡导的爱心之举。

在太虚大师的引领下,在中国,佛教社团不断开展慈善活动,比如,佛教义工、义诊、抗震救灾等,这些活动不仅降低了佛教与社会的距离,还促进了佛教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强调佛教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佛教经文往往被注视为过时并与科技发展失之交臂。

然而,太虚大师提出,佛教与现代科技需相结合,因为科技的发展符合佛教的“智慧”精神。

游太虚宫作文400字

游太虚宫作文400字

游太虚宫作文400字
哎呀呀,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游太虚宫啦!我可太高兴啦,哈哈!
一到太虚宫门口,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吸引住了。

嘿呀,那大门
可真气派呀!我们走进去,里面好宽敞呀。

我兴奋地这儿跑跑,那儿看看。

嘿呀,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和精
美的雕刻,我觉得好神奇呀。

我一边走一边和爸爸妈妈说:“哎呀,这里好有意思呀!”
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还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池塘,里面有好多小
鱼游来游去,嘿嘿,我真想下去捉几条呀。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里面的大殿,哇,好庄严呀!我感觉自己好
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我在里面好奇地东张西望,哈哈,感觉一切
都好新鲜。

在太虚宫里游玩了好久,我都舍不得离开呢。

哎呀,这次游玩可真让我难忘呀,等下次我还要再来玩,嘿嘿!。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

【四年级】秋游太虚观太虚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胜利河畔,是中国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道观之一。

我们班级今年秋天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就选择了太虚观作为目的地。

早晨,我们准时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太虚观。

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

整个太虚观坐落在峰峦叠翠的山间,四周是青山绿水,景色十分优美。

我们参观了太虚观的主要建筑——太虚殿。

太虚殿是太虚观的核心建筑,也是全国道教僧侣组织的最高机构。

太虚殿有五层,它高大壮观,气势磅礴。

我们走进太虚殿,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

太虚殿中供奉了许多道教神祇的雕像,每一个雕像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我们在太虚殿中还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壁画,描述了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壁画,我们了解到了道教的历史和重要的教义。

接着,我们来到了太虚观的后花园。

太虚观的后花园是一片林木葱绿、花香四溢的天地。

我们在花园里漫步,欣赏着各种美丽的花朵,不时有蝴蝶在花丛间飞舞。

后花园的中心还有一座亭子,叫做“探幽亭”,亭中有一方井,井水清澈见底。

我们站在亭子里,看着井底的倒影,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之后,我们来到了太虚观的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太虚观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珍贵藏品。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太虚观的法器展示。

太虚观保存着大量的法器,有剑、法杖、佛珠等道教法器,它们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我们通过博物馆的解说,了解到了太虚观的历史和道教文化。

我们来到了太虚观的祈福馆。

祈福馆是太虚观内最热闹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进去拜拜,许下自己的愿望和祈福。

祈福馆的壁上挂满了上千张纸,每张纸上都写满了人们的祝福和期盼。

我们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愿望,挂在了祈福馆的壁上。

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太虚观的秋天格外美丽,我们在山林间玩得很开心。

沿着小径漫步,我们欣赏着红叶飘落,感受到山风的清爽。

我们还在山林里玩起了捉迷藏,大家互相追逐,快乐的笑声在山间回荡。

这次秋游太虚观,我们既领略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太虚大师的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的的宗教体验

**********************************************************************
【录自:三学讲堂】
很深的条理 ,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
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的深造成
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
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
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像
心念完全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心。
最初,只觉到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
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了,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
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
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
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
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
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
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
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等。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了
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
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
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
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
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
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
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
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的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
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
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暂
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
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
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的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
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
很深的条理 ,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
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的深造成
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
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了,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
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
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
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
**********************************************************************
【录自:三学讲堂】
的仁学,尤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 ,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
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十四年 ,一直到民
我的宗教体验—太虚大师
二十九年二月在舍卫国对佛教访问团团员讲
(郭宏居士输入、杨慧英校对)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
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
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
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
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像
心念完全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心。
最初,只觉到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
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从前没有对人
讲过的,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
一点。
(苇舫记)(见佛教访问团日记)
(附注)觉音作「习禅心要」,正信作「大师之自证境界」,今改题。
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楞严的意义,像
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
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
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
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
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
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
「一切法不可得 ,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