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重难点精准培优(无答案)语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高频考点精准练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自测+易错分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第一章 机械运动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是为了( )A .减少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B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C .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D .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2.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 )A .一定大B .一定小C .一定相等D .无法判断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 t ,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在体育比赛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跳远比赛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 .小红在100m 比赛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 .小明50m 比赛的成绩是7s ,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D .在1000m 比赛中,小刘的平均速度为5m/s 、小邱的成绩是240s ,则小刘跑得更快参考答案:1.D; 2.A ;3.D ;4D.易错点1 求测量的平均值典例1 :五名同学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分别为1.24cm 、1.25cm 、1.23cm 、1.54cm 、1.25cm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对五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cm 。
[错解]答案:1.30 cm ,理由: L= 1.24cm 1.25c m 1.23cm 1.54cm 1.25cm 5=1.30cm[析错]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偏差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应该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基础自测余的测量数值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正解]选C,理由:由题可知,1.54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54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1.2425cm≈1.24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为L=1.24cm 1.25c m 1.23cm 1.25cm4易错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典例2:(2021•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培优)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 .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 .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 .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②③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3.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 .2:5B .5:2C .9:10D .5:84.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 .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 .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6.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 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 .一位同学按选项 A 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 .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7.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 )A .甲和丁B .甲和乙C .乙和丙D .丙和丁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D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9.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所示。
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A.可能为8米B.可能为12米C.一定为16米D.一定为20米答案:B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经过3s,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A.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8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经过P点,乙和P点的距离是10m-8m=2m甲、乙两车相距6m+2m=8m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2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12m-10m=2m甲、乙两车相距6m-2m=4m故B符合题意;C.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6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16m-10m=6m乙两车相距6m-6m=0m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20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20m-10m=10m乙两车相距10m-6m=4m由选项B可知,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是12m,不一定是20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答案:DAB.由于测量时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叫错误。
误差是由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
故AB错误;C.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来减小。
故C错误;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故D正确。
故选D。
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一定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答案:D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 2、静止 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培优精选

一、选择1.你身体上最接近10mm长度的部位是:()A.手臂的长度;B.头发的直径;C.中指的长度;D.指甲的宽度;2.车站上并排着停着持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
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0分钟。
汽车在前10分钟内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后10分钟以30m/s的速度行驶。
此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4m/s;C、25m/s;D、28m/s;4. 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不动的。
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C. 24小时4分D. 24小时56分5.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6.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
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 A.2分钟 B.1分钟 C.3/8分钟 D.0.5分钟7.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附近的房子 B.人自己 C.月亮 D.漂动的云8.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培优精选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培优精选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
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 .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了B.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C.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来D.冰块融化成水3 .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据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根据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据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米(m)B.千克(kg)C.牛顿(N)D.帕斯卡(Pa)6 .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张小三骑马以36km/h的速度前进,李小四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王小五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54 km,则()A.张小三速度最大B.李小四速度最大C.王小五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7 . 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C.汽车的速度是26.2m/sD.汽车的速度是42.5m/s8 . 小强乘坐从县城开往株洲的汽车,当汽车进入株洲市汽车站时他感慨地说:“株洲终于来到了我的身边!”他说出这种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A.株洲市汽车站B.小强所乘坐的客车C.马路旁边的树木D.停在汽车站里的客车9 .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开始匀速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4秒时甲与乙相距2米,乙与丙相距3米.若将丙的s﹣t图象也画在图中,则下列关于丙s﹣t图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在甲图象的上方B.一定在乙图象的上方C.可能在甲、乙图象间D.可能在乙图象的下方10 . 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之比是2:3,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5,则这两辆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A.3:5B.1:1C.10:9D.2:311 . (2016·山西卷)如图所示,滑滑梯是我们儿时喜欢的游戏,下列对小梦滑滑梯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下滑过程中,小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下滑过程中,小梦的动能转化我重力势能C.小梦躺着比坐着下滑受力面积大,减小了摩擦力D.下滑过程中,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12 . 在我校体育文化节中,初二年级胡小彬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整个100m用了12s,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A.5m/s B.8.3m/s C.7.15m/s D.7.75m/s13 . 如图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2019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2.单位: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1h=60min;1min=60S.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时间相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路程相同,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计算公式:v=s/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m/s;运输中单位是km/h.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四、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s/t.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假期复习第一部分重点难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部分重点难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夸赞礼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A.0.5mB.1.5mC.3mD.4.5m2.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A.日暑B.沙漏C.电子手表D.绝原子钟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min s.考点二运动的描述5.以下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鲜花怒放B.行星移动C.骏马奔驰D.箭被射出6.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上的笔C.书D.桌面7.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小明认为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来来往往的行人 B.迎面而来的车辆C.街道两边的房屋D.他所骑的电动车8.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
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火星静止C.相对地球静止D.相对月球静止9.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深刻的认识,很多诗词中都有描写,比如“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云不动”以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为参照物.10.如图,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妈妈说:“我们是运动的”,可儿子说“我们是静止”.这里的“静止”是以为参照物.这也可以说明“运动”与“静止”是的.11.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12.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的.考点三匀速直线运动13.如图是小球在运动时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秒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15.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北运动,小林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做直线运动.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选填“南”或北)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丙车(选填“静止”或“运动”).17.东风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19.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B.4.8m/sC.5m/sD.6m/s20.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m;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m/s;物体在1s~3s内处于状态.(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1.如图所示,是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每隔0.2秒记录一次小球位置的图象,由图可知,小球所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v1,与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v2相比v1 v2(选填“>”、“<”或“=”);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2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3.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5.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1.6m/s D.2m/s 6.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9.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11.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突破 1·长度的单位换算与科学计数法解题技巧
①长度的单位换算:重点记
“米到微米和纳米分别是 6 和 9 次方进”。
②“米以外的单位换算”例 7、8 题,可以化繁为简,先化成以“米”为单位再转化成所需单位。
③科学计数法是本章重难点,例:“300000000”可记作:“3 X 108”; “0.000000008”可记作: “8 X 10-9”.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并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1m= dm= cm= mm
2.5m= km
3. 500m= µm
4. 75µm= m
5. 86nm= m
6. 4.5m= μm= nm
7. 3.5cm= nm
8. 75μm = mm 重难点突破 2·刻度尺的读数
解题技巧
①刻度尺的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课本 P12 图 1.1-3 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为‘3.85CM’,其中‘3’是以CM 为单位;‘8’是以MM 为单位,‘5’即是‘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注意不是从 0 刻度线磨损开始的情况。
例 3、
5、6 题。
③当物体边缘很准的压到某个刻度线时,需要
补“0”以确保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 4、5、6 题。
1.(2019•来宾)如图,刻度尺的分值度是
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
2.(2019•苏州)下图中,物体长度是cm.
第1 章机械运动·重难点精准培优
3.(2019•北海)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4.(2019•凌云县二模)小明测量一块木块的边
长如图所示,则其测量值为cm.
2.(
2019•沾益县模拟)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为s.
3.(2019 秋•南宁月考)如图所示,该秒表的
读数为s.
5.(2019•贺州)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
如图所示,分度值是mm,测量值是cm.
4.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图中记
录的时间为s。
6.(2019•江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刻度尺
甲、乙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
是c m和cm 。
重难点突破 3·机械停表的读数
解题技巧:
机械停表读数=小圈整分钟数+大圈秒数,大圈转1圈30s.大圈转两圈 60s 小圈内才转过 1 分钟。
1.(2019 秋•尉氏县期中)如图停表的读数是分秒。
重难点突破 4·参照物
①指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
例 1、2题。
②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参照物。
例 3、
4、5、6 题。
1.(2019·云南)2019 年9 月3 日,我国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阅兵空中方队有多型战机成群结队亮相,场面壮观,其中有直升机方阵组成“70”字样从天安门广场上空经过,如下图左所示,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的飞机是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的.
2.(2019•江南区校级模拟)甲乙二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若以乙为参照物,甲是的;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甲是的;若乙加速行驶而甲仍以原来速度行驶,则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运动。
3.(2019•邵阳)“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
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4.(2019·长春)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A.船
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5.(2019•安顺)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6.(2019•玉林)2019 年4 月,货运飞船“天舟一
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
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
D.地球
重难点突破 5·列车时刻表的相关计算
1.(2019 秋•港南区期中)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
(1)若 D3621 动车按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
动车从贵港到广州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乘坐普通列车从南宁到贵港铁路线长
174km,K984 列车在南宁到贵港段的平均运行速度为 78km/h,从南宁到贵港,乘坐 D3621 动车比乘坐 K984 列车快多少分钟?2.(2019 秋•西乡塘区校级月考)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 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根据时刻表求:
(1)在常州的停车时间是多少秒
(2)求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
(3)求 D412 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4)若该动车车长 195 米,以上海驶往南
京全程的平均速度经过一座长为 905m 的大
桥,求动车全部通过该桥需要的时间。
重难点突破 6·用坐标描述物体的运动 S-T 图和V-T
解题技巧:
不同的线段在S-T 和V-T 中有不同的含义,理解5
S-T 和V-T 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2019•广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 与B B.A 与C
C.C 与D D.B 与C
2.(2019•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3.(2019·玉林)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 v-t 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2019•广西)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 s-t 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 v-t 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 10m/s 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 5s 通过的路程都是 10m
5.(2019•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 2s 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6.(2019•突泉县一模)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