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侯世系表

合集下载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汉书·卷十六》载:“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刘邦得天下后,大封功臣为列侯。

后世皇帝延续刘邦的做法,以列侯封功臣。

下面列出西汉一朝因有功而得到分封的全部列侯。

关于其他的列侯,另见西汉列侯列表 (王子侯)、西汉列侯列表 (外戚恩泽侯)。

目录[隐藏]•1 高帝始封o 1.1 平阳侯o 1.2 信武侯o 1.3 汝阴侯o 1.4 清河侯o 1.5 阳陵侯o 1.6 广严侯o 1.7 广平侯o 1.8 平棘侯o 1.9 博阳侯o 1.10 塞侯o 1.11 堂邑侯o 1.12 隆虑侯o 1.13 曲逆侯o 1.14 留侯o 1.15 射阳侯o 1.16 酂侯o 1.17 筑阳侯o 1.19 绛侯o 1.20 脩侯o 1.21 平曲侯o 1.22 舞阳侯o 1.23 曲周侯o 1.24 缪侯o 1.25 颍阴侯o 1.26 临汝侯o 1.27 汾阴侯o 1.28 安阳侯o 1.29 梁邹侯o 1.30 成侯o 1.31 节氏侯o 1.32 蓼侯o 1.33 费侯o 1.34 巢侯o 1.35 阳夏侯o 1.36 隆虑侯o 1.37 阳都侯o 1.38 阳信侯o 1.39 东武侯o 1.40 汁防侯o 1.41 棘蒲侯o 1.42 都昌侯o 1.43 武疆侯o 1.44 贳侯o 1.45 海阳侯o 1.46 南安侯o 1.47 肥如侯o 1.49 河阳侯o 1.50 淮阴侯o 1.51 芒侯o 1.52 张侯o 1.53 敬市侯o 1.54 柳丘侯o 1.55 魏其侯o 1.56 祁侯o 1.57 平侯o 1.58 鲁侯o 1.59 重平侯o 1.60 城父侯o 1.61 任侯o 1.62 棘丘侯o 1.63 河陵侯o 1.64 南侯o 1.65 昌武侯o 1.66 高宛侯o 1.67 宣曲侯o 1.68 发娄侯o 1.69 终陵侯o 1.70 东茅侯o 1.71 斥丘侯o 1.72 台侯o 1.73 安侯侯o 1.74 乐成侯o 1.75 辟阳侯o 1.76 ?成侯o 1.77 郸侯o 1.79 北平侯o 1.80 高侯o 1.81 厌次侯o 1.82 平皋侯o 1.83 复阳侯o 1.84 阳河侯o 1.85 埤山侯o 1.86 柏至侯o 1.87 中水侯o 1.88 杜衍侯o 1.89 赤泉侯o 1.90 临汝侯o 1.91 朝阳侯o 1.92 棘阳侯o 1.93 涅阳侯o 1.94 平棘侯o 1.95 深泽侯o 1.96 臾侯o 1.97 惸侯o 1.98 历侯o 1.99 武原侯o 1.100 稿侯o 1.101 宋子侯o 1.102 猗氏侯o 1.103 清侯o 1.104 强侯o 1.105 彭侯o 1.106 吴房侯o 1.107 宁侯o 1.109 共侯o 1.110 阏氏侯o 1.111 安丘侯o 1.112 襄平侯o 1.113 龙阳侯o 1.114 繁侯o 1.115 陆量侯o 1.116 高景侯o 1.117 绳侯o 1.118 离侯o 1.119 义陵侯o 1.120 宣平侯o 1.121 睢陵侯o 1.122 信都侯o 1.123 乐昌侯o 1.124 东阳侯o 1.125 慎阳侯o 1.126 开封侯o 1.127 禾成侯o 1.128 堂阳侯o 1.129 祝阿侯o 1.130 长脩侯o 1.131 江邑侯o 1.132 营陵侯o 1.133 土军侯o 1.134 广阿侯o 1.135 须昌侯o 1.136 临辕侯o 1.137 汲侯o 1.139 汾阳侯o 1.140 江邹侯o 1.141 戴侯o 1.142 衍侯o 1.143 平州侯o 1.144 中牟侯o 1.145 邔侯o 1.146 博阳侯o 1.147 阳羡侯o 1.148 下相侯o 1.149 高陵侯o 1.150 期思侯o 1.151 戚侯o 1.152 谷阳侯o 1.153 严侯o 1.154 成阳侯o 1.155 桃侯o 1.156 高梁侯o 1.157 纪信侯o 1.158 景侯o 1.159 张侯o 1.160 煮枣侯o 1.161 傿陵侯o 1.162 卤侯•2 参见•3 惠帝始封o 3.1 便侯o 3.2 轪侯o 3.3 平都侯•4 吕后始封o 4.1 南宫侯o 4.2 梧侯o 4.3 平定侯o 4.4 博成侯o 4.5 沅陵侯o 4.6 中邑侯o 4.7 乐平侯o 4.8 山都侯o 4.9 祝兹侯o 4.10 成阴侯o 4.11 俞侯o 4.12 醴陵侯•5 文帝始封o 5.1 阳信侯o 5.2 壮武侯o 5.3 樊侯o 5.4 沶陵侯o 5.5 南贞侯o 5.6 黎侯o 5.7 瓶侯o 5.8 弓高侯o 5.9 龙额侯o 5.10 按道侯o 5.11 襄城侯o 5.12 故安侯o 5.13 清安侯•6 景帝始封o 6.1 俞侯o 6.2 建陵侯o 6.3 建平侯o 6.4 平曲侯o 6.5 南奅侯o 6.6 葛绎侯o 6.7 江阳侯o 6.8 遽侯o 6.9 新市侯o 6.10 商陵侯o 6.11 山阳侯o 6.12 安陵侯o 6.13 桓侯o 6.14 逎侯o 6.15 容城侯o 6.16 易侯o 6.17 范阳侯o 6.18 翕侯o 6.19 亚谷侯o 6.20 塞侯•7 武帝始封o7.1 翕国o7.2 持辕国o7.3 亲阳国o7.4 若阳国o7.5 平陵国o7.6 岸头国o7.7 涉安国o7.8 昌武国o7.9 襄城国o7.10 安乐国o7.11 合骑国o7.13 从平国o7.14 随城国o7.15 博望国o7.16 众利国o7.17 潦国o7.18 从票国o7.19 浞野国o7.20 冝冠国o7.21 辉渠国o7.22 下摩国o7.23 湿阴国o7.24 辉渠国o7.25 河綦国o7.26 常乐国o7.27 邳离国o7.28 义阳国o7.29 杜国o7.30 众利国o7.31 湘成国o7.32 散国o7.33 臧马国o7.34 膫国o7.35 术阳国o7.36 龙国o7.37 成安国o7.38 昆国o7.39 骐国o7.40 梁期国o7.41 膫国o7.43 安道国o7.44 随桃国o7.45 湘成国o7.46 海常国o7.47 外石国o7.48 下鄜国o7.49 缭嫈国o7.50 蓹儿国o7.51 开陵国o7.52 临蔡国o7.53 东城国o7.54 无锡国o7.55 涉都国o7.56 平州国o7.57 荻苴国o7.58 澅清国o7.59 ??兹国o7.60 浩国o7.61 瓡讘国o7.62 几国o7.63 涅阳国o7.64 海西国o7.65 新畤国o7.66 承父国o7.67 开陵国o7.68 秺国o7.69 重合国o7.70 德国o7.71 题国o7.72 邗国o7.73 轑阳国o7.74 当涂国o7.75 翼汉国o7.76 翼新国o7.77 蒲国o7.78 丞父国•8 昭帝始封o8.1 秺侯o8.2 建平侯o8.3 冝城侯o8.4 弋阳侯o8.5 商利侯o8.6 成安侯o8.7 平陵侯o8.8 义阳侯•9 宣帝始封o9.1 长罗侯o9.2 爰戚侯o9.3 博成侯o9.4 高昌侯o9.5 平通侯o9.6 都成侯o9.7 合阳侯o9.8 安远侯o9.9 归德侯o9.10 信成侯o9.11 义阳侯•10 元帝始封o10.1 义成侯•11 成帝始封o11.1 驷望侯o11.2 延郷侯o11.3 新山侯o11.4 童郷侯o11.5 楼虚侯高帝始封平阳侯信武侯汝阴侯清河侯阳陵侯广严侯广平侯平棘侯博阳侯塞侯堂邑侯曲逆侯留侯射阳侯酂侯筑阳侯武阳侯绛侯脩侯平曲侯舞阳侯曲周侯缪侯颍阴侯。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本文由zpsxy2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汉朝、(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与“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 9 年-公元 23 年)。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 263 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

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

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

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五德始终说水德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采用刘向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土德王莽建立新朝采用汉朝属于火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德。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高帝始封)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高帝始封)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高帝始封)长安侯[编辑]汝阴侯[编辑]清河侯[编辑]阳陵侯[编辑]广严侯[编辑]广平侯[编辑]平棘侯[编辑]博阳侯[编辑]塞侯[编辑]堂邑侯[编辑]曲逆侯[编辑]留侯[编辑]射阳侯[编辑]酂侯[编辑]筑阳侯[编辑]武阳侯[编辑]绛侯[编辑]平曲侯[编辑]舞阳侯[编辑]曲周侯[编辑]缪侯[编辑]颍阴侯[编辑]汾阴侯[编辑]安阳侯[编辑]梁邹侯[编辑]成侯[编辑]节氏侯[编辑]费侯[编辑]巢侯[编辑]阳夏侯[编辑]隆虑侯[编辑]阳都侯[编辑]阳信侯[编辑]东武侯[编辑]汁防侯[编辑]棘蒲侯[编辑]都昌侯[编辑]武疆侯[编辑]贳侯[编辑]海阳侯[编辑]南安侯[编辑]曲成侯[编辑]河阳侯[编辑]淮阴侯[编辑]张侯[编辑]敬市侯[编辑]柳丘侯[编辑]魏其侯[编辑]祁侯[编辑]平侯[编辑]鲁侯[编辑]重平侯[编辑]城父侯[编辑]任侯[编辑]棘丘侯[编辑]河陵侯[编辑]南侯[编辑]昌武侯[编辑]高宛侯[编辑]宣曲侯[编辑]发娄侯[编辑]终陵侯[编辑]斥丘侯[编辑]台侯[编辑]乐成侯[编辑]辟阳侯[编辑]䣙成侯[编辑]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䣙”。

有关字符可能会错误显示,详见Unicode扩展汉字。

郸侯[编辑]安平侯[编辑]北平侯[编辑]高侯[编辑]厌次侯[编辑]平皋侯[编辑]复阳侯[编辑]阳河侯[编辑]埤山侯[编辑]柏至侯[编辑]中水侯[编辑]临汝侯[编辑]朝阳侯[编辑]棘阳侯[编辑]涅阳侯[编辑]平棘侯[编辑]深泽侯[编辑]臾侯[编辑]惸侯[编辑]历侯[编辑]武原侯[编辑]宋子侯[编辑]猗氏侯[编辑]清侯[编辑]彭侯[编辑]吴房侯[编辑]甯侯[编辑]昌侯[编辑]共侯[编辑]阏氏侯[编辑]安丘侯[编辑]襄平侯[编辑]龙阳侯[编辑]繁侯[编辑]陆量侯[编辑]高景侯[编辑]离侯[编辑]义陵侯[编辑]宣平侯[编辑]睢陵侯[编辑]信都侯[编辑]乐昌侯[编辑]东阳侯[编辑]慎阳侯[编辑]开封侯[编辑]禾成侯[编辑]堂阳侯[编辑]祝阿侯[编辑]长脩侯[编辑]营陵侯[编辑]广阿侯[编辑]临辕侯[编辑]汲侯[编辑]甯陵侯[编辑]汾阳侯[编辑]江邹侯[编辑]戴侯[编辑]衍侯[编辑]平州侯[编辑]中牟侯[编辑]博阳侯[编辑]阳羡侯[编辑]下相侯[编辑]高陵侯[编辑]期思侯[编辑]戚侯[编辑]穀阳侯[编辑]严侯[编辑]成阳侯[编辑]桃侯[编辑]纪信侯[编辑]景侯[编辑]张侯[编辑]煮枣侯[编辑]傿陵侯[编辑]卤侯[编辑]。

西汉列侯列表(外戚恩泽侯)

西汉列侯列表(外戚恩泽侯)

西汉列侯列表(外戚恩泽侯)•西汉列侯列表 (外戚恩泽侯)下面列出西汉一朝受封列侯的外戚。

因功得以分封的外戚也在本表。

关于其他的列侯,另见西汉列侯列表 (王子侯)、西汉列侯列表 (功臣侯)。

临泗侯[编辑]高帝始封[编辑]周吕侯[编辑]腄侯[编辑]汶侯[编辑]建成侯[编辑]不其侯[编辑]汉阳侯[编辑]扶柳侯[编辑]襄城侯[编辑]轵侯[编辑]壶关侯[编辑]昌平侯[编辑]赘其侯[编辑]滕侯[编辑]吕成侯[编辑]祝兹侯[编辑]建陵侯[编辑]文帝始封[编辑] 轵侯[编辑]邬侯[编辑]周阳侯[编辑]章武侯[编辑]魏其侯[编辑]盖侯[编辑]武帝始封[编辑] 武安侯[编辑]翕侯[编辑]冝春侯[编辑]阴安侯[编辑]发干侯[编辑]平津侯[编辑]乐平侯[编辑]冠阳侯[编辑]周子南君[编辑]周承休侯[编辑]乐通侯[编辑]牧丘侯[编辑]富民侯[编辑]昭帝始封[编辑] 博陆侯[编辑]安阳侯[编辑]桑乐侯[编辑]冝春侯[编辑]安平侯[编辑]富平侯[编辑]阳都侯[编辑]阳平侯[编辑]宣帝始封[编辑] 营平侯[编辑]昌水侯[编辑]阳城侯[编辑]爰氏侯[编辑]平恩侯[编辑]高平侯[编辑]平昌侯[编辑]乐昌侯[编辑]阳城侯[编辑]武阳侯[编辑]邛成侯[编辑]安平侯[编辑]将陵侯[编辑]平台侯[编辑]博望侯[编辑]乐成侯[编辑]建成侯[编辑]西平侯[编辑]元帝始封[编辑] 阳平侯[编辑]安成侯[编辑]平阿侯[编辑]成都侯[编辑]红阳侯[编辑]曲阳侯[编辑]高平侯[编辑]新都侯[编辑]褒新侯[编辑]赏都侯[编辑]乐安侯[编辑]成帝始封[编辑] 安昌侯[编辑]高阳侯[编辑]安阳侯[编辑]高陵侯[编辑]定陵侯[编辑]殷绍嘉侯[编辑]冝郷侯[编辑]氾郷侯[编辑]哀帝始封[编辑] 阳安侯[编辑]孔郷侯[编辑]平周侯[编辑]高乐侯[编辑]义阳侯[编辑]高武侯[编辑]杨郷侯[编辑]新甫侯[编辑]阳新侯[编辑]高安侯[编辑]方阳侯[编辑]冝陵侯[编辑]长平侯[编辑]平帝始封[编辑]扶德侯[编辑]扶平侯[编辑]承阳侯[编辑]褒鲁侯[编辑]褒成侯[编辑]防郷侯[编辑]红休侯[编辑]宁郷侯[编辑]定郷侯[编辑]常郷侯[编辑]望郷侯[编辑]南郷侯[编辑]邑郷侯[编辑]亭郷侯[编辑]章郷侯[编辑]蒙郷侯[编辑]卢郷侯[编辑]成武侯[编辑]明统侯[编辑]破胡侯[编辑]讨狄侯[编辑]。

西汉帝王世系谱概要简介 备课素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帝王世系谱概要简介 备课素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 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 东汉结束。
一、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 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有15个皇帝,历经年8月15日),字和,在位7年,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子,定陶 恭王刘康之子,母丁氏。
生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月壬辰日,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定陶 恭王刘康病死,八月,年仅三岁的儿子刘欣继位定陶王,成帝无子,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 立侄子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成帝病故,四月,十九岁的刘欣继帝 位,次年改元建平,追其父定陶恭王为恭皇,曾用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此即历 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汉哀帝。
14、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即汉平帝(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汉族,原名刘箕 子,汉元帝之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之子,母卫 姬。
刘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 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 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病死的,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 25里处)。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 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 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公元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6、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 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

西汉列侯列表(功臣侯)《汉书·卷十六》载:“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刘邦得天下后,大封功臣为列侯。

后世皇帝延续刘邦的做法,以列侯封功臣。

下面列出西汉一朝因有功而得到分封的全部列侯。

关于其他的列侯,另见西汉列侯列表 (王子侯)、西汉列侯列表 (外戚恩泽侯)。

目录[隐藏]•1 高帝始封o 1.1 平阳侯o 1.2 信武侯o 1.3 汝阴侯o 1.4 清河侯o 1.5 阳陵侯o 1.6 广严侯o 1.7 广平侯o 1.8 平棘侯o 1.9 博阳侯o 1.10 塞侯o 1.11 堂邑侯o 1.12 隆虑侯o 1.13 曲逆侯o 1.14 留侯o 1.15 射阳侯o 1.16 酂侯o 1.17 筑阳侯o 1.19 绛侯o 1.20 脩侯o 1.21 平曲侯o 1.22 舞阳侯o 1.23 曲周侯o 1.24 缪侯o 1.25 颍阴侯o 1.26 临汝侯o 1.27 汾阴侯o 1.28 安阳侯o 1.29 梁邹侯o 1.30 成侯o 1.31 节氏侯o 1.32 蓼侯o 1.33 费侯o 1.34 巢侯o 1.35 阳夏侯o 1.36 隆虑侯o 1.37 阳都侯o 1.38 阳信侯o 1.39 东武侯o 1.40 汁防侯o 1.41 棘蒲侯o 1.42 都昌侯o 1.43 武疆侯o 1.44 贳侯o 1.45 海阳侯o 1.46 南安侯o 1.47 肥如侯o 1.49 河阳侯o 1.50 淮阴侯o 1.51 芒侯o 1.52 张侯o 1.53 敬市侯o 1.54 柳丘侯o 1.55 魏其侯o 1.56 祁侯o 1.57 平侯o 1.58 鲁侯o 1.59 重平侯o 1.60 城父侯o 1.61 任侯o 1.62 棘丘侯o 1.63 河陵侯o 1.64 南侯o 1.65 昌武侯o 1.66 高宛侯o 1.67 宣曲侯o 1.68 发娄侯o 1.69 终陵侯o 1.70 东茅侯o 1.71 斥丘侯o 1.72 台侯o 1.73 安侯侯o 1.74 乐成侯o 1.75 辟阳侯o 1.76 ?成侯o 1.77 郸侯o 1.79 北平侯o 1.80 高侯o 1.81 厌次侯o 1.82 平皋侯o 1.83 复阳侯o 1.84 阳河侯o 1.85 埤山侯o 1.86 柏至侯o 1.87 中水侯o 1.88 杜衍侯o 1.89 赤泉侯o 1.90 临汝侯o 1.91 朝阳侯o 1.92 棘阳侯o 1.93 涅阳侯o 1.94 平棘侯o 1.95 深泽侯o 1.96 臾侯o 1.97 惸侯o 1.98 历侯o 1.99 武原侯o 1.100 稿侯o 1.101 宋子侯o 1.102 猗氏侯o 1.103 清侯o 1.104 强侯o 1.105 彭侯o 1.106 吴房侯o 1.107 宁侯o 1.109 共侯o 1.110 阏氏侯o 1.111 安丘侯o 1.112 襄平侯o 1.113 龙阳侯o 1.114 繁侯o 1.115 陆量侯o 1.116 高景侯o 1.117 绳侯o 1.118 离侯o 1.119 义陵侯o 1.120 宣平侯o 1.121 睢陵侯o 1.122 信都侯o 1.123 乐昌侯o 1.124 东阳侯o 1.125 慎阳侯o 1.126 开封侯o 1.127 禾成侯o 1.128 堂阳侯o 1.129 祝阿侯o 1.130 长脩侯o 1.131 江邑侯o 1.132 营陵侯o 1.133 土军侯o 1.134 广阿侯o 1.135 须昌侯o 1.136 临辕侯o 1.137 汲侯o 1.139 汾阳侯o 1.140 江邹侯o 1.141 戴侯o 1.142 衍侯o 1.143 平州侯o 1.144 中牟侯o 1.145 邔侯o 1.146 博阳侯o 1.147 阳羡侯o 1.148 下相侯o 1.149 高陵侯o 1.150 期思侯o 1.151 戚侯o 1.152 谷阳侯o 1.153 严侯o 1.154 成阳侯o 1.155 桃侯o 1.156 高梁侯o 1.157 纪信侯o 1.158 景侯o 1.159 张侯o 1.160 煮枣侯o 1.161 傿陵侯o 1.162 卤侯•2 参见•3 惠帝始封o 3.1 便侯o 3.2 轪侯o 3.3 平都侯•4 吕后始封o 4.1 南宫侯o 4.2 梧侯o 4.3 平定侯o 4.4 博成侯o 4.5 沅陵侯o 4.6 中邑侯o 4.7 乐平侯o 4.8 山都侯o 4.9 祝兹侯o 4.10 成阴侯o 4.11 俞侯o 4.12 醴陵侯•5 文帝始封o 5.1 阳信侯o 5.2 壮武侯o 5.3 樊侯o 5.4 沶陵侯o 5.5 南贞侯o 5.6 黎侯o 5.7 瓶侯o 5.8 弓高侯o 5.9 龙额侯o 5.10 按道侯o 5.11 襄城侯o 5.12 故安侯o 5.13 清安侯•6 景帝始封o 6.1 俞侯o 6.2 建陵侯o 6.3 建平侯o 6.4 平曲侯o 6.5 南奅侯o 6.6 葛绎侯o 6.7 江阳侯o 6.8 遽侯o 6.9 新市侯o 6.10 商陵侯o 6.11 山阳侯o 6.12 安陵侯o 6.13 桓侯o 6.14 逎侯o 6.15 容城侯o 6.16 易侯o 6.17 范阳侯o 6.18 翕侯o 6.19 亚谷侯o 6.20 塞侯•7 武帝始封o7.1 翕国o7.2 持辕国o7.3 亲阳国o7.4 若阳国o7.5 平陵国o7.6 岸头国o7.7 涉安国o7.8 昌武国o7.9 襄城国o7.10 安乐国o7.11 合骑国o7.13 从平国o7.14 随城国o7.15 博望国o7.16 众利国o7.17 潦国o7.18 从票国o7.19 浞野国o7.20 冝冠国o7.21 辉渠国o7.22 下摩国o7.23 湿阴国o7.24 辉渠国o7.25 河綦国o7.26 常乐国o7.27 邳离国o7.28 义阳国o7.29 杜国o7.30 众利国o7.31 湘成国o7.32 散国o7.33 臧马国o7.34 膫国o7.35 术阳国o7.36 龙国o7.37 成安国o7.38 昆国o7.39 骐国o7.40 梁期国o7.41 膫国o7.43 安道国o7.44 随桃国o7.45 湘成国o7.46 海常国o7.47 外石国o7.48 下鄜国o7.49 缭嫈国o7.50 蓹儿国o7.51 开陵国o7.52 临蔡国o7.53 东城国o7.54 无锡国o7.55 涉都国o7.56 平州国o7.57 荻苴国o7.58 澅清国o7.59 ??兹国o7.60 浩国o7.61 瓡讘国o7.62 几国o7.63 涅阳国o7.64 海西国o7.65 新畤国o7.66 承父国o7.67 开陵国o7.68 秺国o7.69 重合国o7.70 德国o7.71 题国o7.72 邗国o7.73 轑阳国o7.74 当涂国o7.75 翼汉国o7.76 翼新国o7.77 蒲国o7.78 丞父国•8 昭帝始封o8.1 秺侯o8.2 建平侯o8.3 冝城侯o8.4 弋阳侯o8.5 商利侯o8.6 成安侯o8.7 平陵侯o8.8 义阳侯•9 宣帝始封o9.1 长罗侯o9.2 爰戚侯o9.3 博成侯o9.4 高昌侯o9.5 平通侯o9.6 都成侯o9.7 合阳侯o9.8 安远侯o9.9 归德侯o9.10 信成侯o9.11 义阳侯•10 元帝始封o10.1 义成侯•11 成帝始封o11.1 驷望侯o11.2 延郷侯o11.3 新山侯o11.4 童郷侯o11.5 楼虚侯高帝始封平阳侯信武侯汝阴侯清河侯阳陵侯广严侯广平侯平棘侯博阳侯塞侯堂邑侯曲逆侯留侯射阳侯酂侯筑阳侯武阳侯绛侯脩侯平曲侯舞阳侯曲周侯缪侯颍阴侯。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朝皇帝世系表
姓名父亲庙号谥号登基时间陵墓在位年数岁数
刘邦刘太公汉太祖汉高帝前206长陵1161刘盈刘邦/汉孝惠帝前195安陵722刘恭刘盈/汉少帝前188/4不详
刘弘刘盈/汉少帝前184/4不详
刘恒刘邦汉太宗汉孝文帝前180霸陵2345刘启刘恒/汉孝景帝前157阳陵1647刘彻刘启/汉孝武帝前141茂陵5469刘弗陵刘彻汉世宗汉孝昭帝前87平陵1320刘贺刘髆/汉废帝前74/1不详
刘询刘进汉中宗汉孝宣帝前74杜陵2542刘奭刘询汉高宗汉孝元帝前49渭陵1642刘骜刘奭/汉孝成帝前33延陵2644刘欣刘康/汉哀帝前7义陵625刘衎刘兴汉元宗汉孝平帝前1康陵513刘婴刘显/汉孺子6/220刘秀刘钦汉世祖汉光武帝25原陵3262刘庄刘秀汉显宗汉孝明帝58显节陵1847刘炟刘庄汉肃宗汉孝庄帝75敬陵1330刘肇刘炟汉穆宗汉孝和帝89慎陵1726刘隆刘肇/汉殇帝105康陵11刘祜刘庆汉恭宗汉孝安帝106恭陵1931刘保刘祜汉敬宗汉孝顺帝125宪陵1929刘炳刘保/汉孝冲帝144怀陵12刘缵刘鸿/汉孝质帝145静陵18刘志刘翼汉威宗汉孝桓帝146宣陵2135刘宏刘苌/汉孝灵帝168文陵2133刘辩刘宏/汉少帝189/114刘协刘宏/汉孝献帝189禅陵3153
制表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孙晨。

西汉十二帝谱

西汉十二帝谱

西汉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朝皇帝谱东汉历代皇帝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

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

最终分裂亡国。

东汉朝皇帝谱光武帝刘秀(前6-57)25年称帝,在位33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

25年刘秀称帝。

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明帝刘庄(28-75)57年即位,在位19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

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

死于75年,时年48岁。

章帝(58-88)75年即位,在位14年章帝,明帝第五子。

章帝“好儒术”,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

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

死于88年,时年31岁。

和帝(79-105)88年即位,在位18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

后杀窦宪掌权。

在位18年,死于105年。

时年27岁。

殇帝(105-106)105年即位,在位1年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安帝(94-125)106年即位,在位20年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

太后死后掌权。

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

死于125年,时年32岁。

顺帝(114-144)125年即位,在位20年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

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

政治日益腐败。

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冲帝(143-145)1444年即位,在位半年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质帝(138-146)145年即位,在位1年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

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

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

时年9岁。

桓帝(132-167)146年即位,在位22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

西汉皇帝顺序列表

西汉皇帝顺序列表
军事: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被俘虏的大月氏人,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等地的通道。
经济: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 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 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 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 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文帝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同月丁未日,刘启即位。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10个月后被平定。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景帝之子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 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
公元前68年(地节二年),霍光病逝,刘询开始着手镇压霍氏集团的叛乱,将大权收 归己有。
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国
公元前48年1月10日(黄龙元年冬十二月初七,甲戌日),汉宣帝刘询逝世。
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
汉朝第十一位皇帝,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 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 不如一代”。
汉孝哀皇帝刘欣(前25年-前1年)
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公元前25年,刘欣出生,其父为定陶恭王刘康,其母为恭王妃丁姬。
公元前23年,刘康去世,年仅3岁的刘欣嗣立为王。 公元前8年,刘欣被汉成帝刘骜封为太子。

始祖刘邦源流世系

始祖刘邦源流世系

始祖刘邦源流世系(邦至备)发布时间:2013-10-31 阅读次数:452 字体大小: 【小】【中】【大】始祖刘邦源流世系(邦至备)第八十七世:刘邦字季,又字季沛,号汉高祖,江苏沛县人,号孝惠帝、女鲁元公主。

薄氏:讳薄姬,崩于孝景皇二年丙戌四月壬午,生子三恒代王、恢号梁王、友号淮阳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

石氏:讳石姬,生子刘长,号厉王、刘建,号燕王。

戚氏:讳戚姬,生子如意号赵王,被吕后毒死、恒孝文帝。

八十八世:刘恒,汉文帝,高祖中子,初封代王。

字常,讳恋溪,生始正4年,壬戌年(前179)惠帝崩无嗣大臣(左丞相陈平、右丞相周渤)迎而立之,号孝文皇帝,在位23年,寿46岁,在位期间以德化民,海内富蔗,殁后元年7年甲申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

乙巳,葬霸陵即长安万年县镇江府江村王母点兵形坐南朝北。

娶蒋氏生子三征、泰,继娶熊氏生子三长、或、易,三窦氏清河观津人,壬戌年三月封皇后,生子启、武,四薄氏生子二:辑、参,六谷氏,安葬江南镇江府江村。

八十九世:刘启,号孝景皇帝(汉景帝),讳启,字佩,又字开,汉文帝长子,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至矣美矣,居关中。

生于汉惠帝七年癸丑(公元前188)二月丙申,卒于后元三年庚子(公元前141)正月甲子,享寿四十八岁,葬长安长陵地,在位16年。

薄氏,二郯氏,三刁氏,四张氏,五齐氏,六贾氏,七五氏生子刘彻汉景帝四年戊子四月己巳,立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汉景帝七年辛卯四月丁巳立太子继皇位汉武帝,八贾氏生子二:彭、胜,安葬江南徐州府,共计十四子,治庐直棣定州,武帝元鼎五年己巳岁(前112)崩,夫妇合葬中山北门外黄龙出洞形,子孙世代爵位分迁南阳白水彭城各处立业,故有黎阁、沛丰、彭城三郡。

妣欧阳氏、言氏、易氏,生子二十一:昌、忠、朝平、末央、贞、嘉、义、光、章、喜、颇、瑞、详、盖、让、修、万、富、应、恢、屈厘。

九十一世:刘贞,字崇,号正成,以涿郡为家,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家焉葬直隶河间府,贞公从兄刘交之五世孙刘向任光禄大夫,校书于天禄阁。

汉代帝王世袭表

汉代帝王世袭表
刘启(景帝)
威宗
孝景皇帝
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刘彻(武帝)
世宗
孝武皇帝
公元前156--前87年
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 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刘恒(文帝)
太宗
孝文皇帝
公元前202--前157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邓太后(邓绥)
公元81--121年
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刘隆(殇帝)
孝殇皇帝
公元105--106年
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刘祜(安帝)
孝安皇帝
公元94--125年
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西汉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姓名
庙号
谥号
任期
备注
刘邦(高祖)

西汉朝皇帝谱

西汉朝皇帝谱

姓名任期(公元前)刘邦(202——195)刘盈(195——188)刘恭(188——184)刘弘(184——180)刘恒(180——157)刘启(157——141)刘彻(141——87)刘弗陵(87——74)刘贺(74-74)刘病己(74——48)刘奭(48——33)刘骜(33——7)刘欣(7——1)刘衍(后1——后5)刘婴(后5——后8)按实际掌权人排列,刘邦(202——195)吕雉(195——180)刘恒(180——157)刘启(157——141)窦漪(141——135)刘彻(135——87)霍光(87——68)刘病己(68——48)刘奭(48——33)王凤(33——24)王音(24——15)王根(15——8)王莽(8——后9)西汉朝皇帝谱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前206年称帝,在位12年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

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前195年即位,在位8年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

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

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吕后(前241-前180)(前188-前180)年称制掌权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

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

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

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

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前180年即位,在位24年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

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

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

西汉帝王简表,附帝陵、避讳

西汉帝王简表,附帝陵、避讳

西汉帝王简表,附帝陵、避讳一、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51岁即位,在位12年,年62岁,葬长陵,避讳曰国。

二、孝惠皇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17岁即位,在位7年,年24岁,葬安陵,避讳曰满。

三、高皇后吕雉(前241年-前180年),54岁临朝,称制8年,年62岁,葬长陵,避讳曰野鸡。

四、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23岁即位,在位23年,年46岁,葬霸陵,避讳曰常。

五、孝景皇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2岁即位,在位16年,年48岁,葬阳陵,避讳曰开。

六、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17岁即位,在位54年,年71岁,葬茂陵,避讳曰通。

七、孝昭皇帝刘弗(前95年-前74年),9岁即位,在位13年,年22岁,葬平陵,避讳曰不。

八、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18岁即位,在位25年,年43岁,葬杜陵,避讳曰谋。

九、孝元皇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27岁即位,在位16年,年43岁,葬渭陵,避讳曰盛。

十、孝成皇帝刘骜(前52年-前7年),20岁即位,在位26年,年46岁,葬延陵,避讳曰俊。

十一、孝哀皇帝刘欣(前26年-前1年),20岁即位,在位6年,年26岁,葬义陵,避讳曰喜。

十二、孝平皇帝刘衎(前9年-5年),9岁即位,在位5年,年14岁,葬康陵,避讳曰乐。

皇太子孺子刘婴(4年-25年),3岁为皇太子,在皇太子位3年,5岁退皇太子位,年22岁。

新帝王莽(前45年-23年),53岁篡位,建祚15年,年68岁。

更始帝刘玄(?-25),在位3年。

自太祖至更始,合计在位232年,更始、王莽重复一年,更始、世祖重复一年,故享国230年也。

西汉世系图

西汉世系图

西汉世系图
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第8代第9代第10代第11代刘邦┬刘盈皇二子汉惠帝┬刘恭
│└刘弘
├刘恒皇四子汉文帝┬刘启皇长子汉景帝┬刘彻皇十子汉武帝┬刘据皇长子─刘进────刘询汉宣帝┬刘奭汉元帝┬刘骜汉成帝
│││││├刘康定陶恭王─刘欣汉哀帝│││││└刘兴中山孝王─刘衎汉平帝│││││
││││├刘钦淮阳宪王
││││├刘嚣楚孝王┬刘文
│││││├刘勋──────刘显────刘婴│││││└刘衍─────┬刘纡
││││├刘宇东平思王└刘景
││││├刘竟中山哀王
││││└馆陶王
│││├刘髆────────刘贺汉废帝
│││├刘弗陵皇六子汉昭帝
│││├刘闳皇次子齐怀王
│││├刘旦皇三子燕剌王
│││└刘胥皇四子广陵厉王
││├刘发皇六子长沙定王─刘买───────┬刘熊渠────刘利────刘子张────刘玄更始帝
│││└刘外────刘回────刘钦───┬刘縯
│││├刘秀东汉光武帝
│││├刘黄
│││└刘伯姬
││├刘胜皇九子中山靖王
││└刘荣皇长子临江闵王
│└刘武皇二子
├刘肥皇长子┬刘襄齐哀王
│├刘章朱虚侯
│├刘兴居济北王
│└刘雄渠胶东王
├刘如意皇三子赵隐王
├刘恢皇五子赵共王
├刘友皇六子赵幽王
└刘长皇七子淮南王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
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

太子汉平帝汉哀帝汉成帝汉元帝
刘婴←刘衎←刘欣←刘骜←刘奭。

西汉诸帝列表及其简介

西汉诸帝列表及其简介

西汉诸帝列表及其简介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强盛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是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西汉一共经历了14个皇帝,一个摄皇帝,历时210年。

西汉王朝的建立: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

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7年12月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

刘邦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退军霸上。

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

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

该年中国有18个诸侯,1个义帝。

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

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

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

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西汉诸帝列表西汉诸帝世系图示第1任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汉族,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字季(一说原名季)。

其父刘煓,字执嘉(刘太公),生有四个儿子,刘伯,刘仲(又名刘喜),刘邦,刘交。

刘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7年 12月,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公元前 202年称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

西汉首封诸侯王世系明细

西汉首封诸侯王世系明细

西汉首封诸侯王世系明细如果按“王子”这个身份范畴来说,那么整个西汉王朝可以拥有这个称呼的人就太多太多了,西汉自高皇帝刘邦,至孝元皇帝刘奭,几乎代代皇帝都有或多或少的皇子,皇子们又各自开枝散叶,诞育大批后代。

广义范畴上,皇帝亲子,一般都会封王,而各诸侯王的儿子,也能称王子。

只要不是早夭、或者犯法被废,诸王及其男性子嗣都能获取或大或小的封地,成为一方诸侯、国家亲藩,富贵荣华享用不尽。

要是把这些广义上的诸侯王孙们都算上,那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罗列出来洋洋洒洒、啰嗦繁琐,例如孝景帝第九子刘胜,居然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这一百多人,广义上都可以称王子,如果一一列出,既难于查询编写、又没有多少人有兴趣看,几乎是一篇枯燥的刘氏皇族家谱。

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同时也为了让人有阅览的欲望,本文只将自高皇帝刘邦开始,到孝元皇帝刘奭结束,每一代皇帝所诞育的皇子及其封地列举出来,加以叙述,以便节省篇幅,提高大家浏览兴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高皇帝刘邦皇子八人长子刘肥,是高帝年轻时和家乡曹氏外妇婚外所生,高帝称帝后,将庶长子封到齐地,册立为齐王,封地齐国辖七郡七十余城,是当时诸侯王中,封地最为广大之国。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刘肥去世,孝惠帝赐谥号悼惠,称齐悼惠王。

次子刘盈,为高帝和吕太后之子,高帝唯一的嫡子。

汉十二年(前195年),高帝去世,刘盈继位为帝,他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开创了一个记录。

孝惠七年(前188年),刘盈去世,谥号孝惠皇帝。

三子刘如意,高帝宠姬戚夫人所生,深得高帝宠爱,先册立为代王,后改为赵王,封地河北邯郸。

晚年高帝有改立其为太子的打算。

高帝驾崩后,刘如意母子遭到吕太后忌恨报复,刘如意在孝惠元年(前194年)被吕太后自封地召回长安,毒死在皇宫中。

死后追谥隐,称赵隐王。

四子刘恒,始封代王,封藩河北蔚县,吕太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群臣诛灭吕氏,迎代王入长安继位,即孝文帝。

西汉帝王世系表

西汉帝王世系表

西汉帝王世系表历史西汉帝王世系表西汉王朝(公元前201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5帝。

一世帝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4)刘邦,字季,父刘执嘉,母王含始。

公元前205年二月,被项羽封为汉王。

公元前201年2月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先定都洛阳,公元前201年5月迁都长安。

刘邦在位8年,死于前194年4月,终年62岁。

庙号高祖,谥号高皇帝。

二世帝刘盈(公元前211~公元前187)刘盈,刘邦嫡长子,母吕雉。

公元前194年5月即位,在位7年。

死于公元前187年8月,终年23岁。

谥号孝惠皇帝。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79)吕后,姓吕名雉,刘邦之妻。

自公元前187年8月刘盈死后,她临朝称制,先后立刘恭(三世帝,史称前少帝,刘盈之子,公元前187~公元前183在位)、刘弘(四世帝,史称后少帝,刘盈之子,公元前183~公元前179在位)为帝。

死于前179年7月,终年62岁。

五世帝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6年)刘恒,刘邦第五子,母薄氏。

公元前179年即位,在位23年。

死于公元前156年6月,终年46岁。

庙号太祖,谥号孝文皇帝。

年号: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前元16年(公元前163年)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后元7年(公元前156年)六世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0)刘启,刘恒第四子,母窦氏。

公元前156年6月即位,在位17年。

死于前140年元月,终年48岁。

谥号孝景皇帝。

年号: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前元7年(公元前149年)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中元6年(公元前143年)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后元3年(公元前140年)七世帝刘彻(公元前157~公元前87)刘彻,刘启第九子,母王氏。

公元前140年即位,在位53年。

死于公元前87年,终年70岁。

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

年号: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6年(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元光6年(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后元6年(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元狩6年(公元前116年)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元鼎6年(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元封6年(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4年(公元前101年)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汉4年(公元前9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