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_李炳煌
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方式也 会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者应该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积极的学习态 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育者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热爱学习、享受 学习的过程。
3、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方向地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育者和学生应该共同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五、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习成绩、学科兴趣、性别和年龄都是影响中 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为了激发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 机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影响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成绩好的 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更容易产生兴趣和成就感。
(2)学科兴趣:学科兴趣是化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化学学科 感兴趣的中学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 索。
(3)性别:男女生在化学学习动机上存在差异。男生通常对科学类学科更感 兴趣,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文学和语言类学科。这种性别差异也可能与家庭和社会 环境有关。
(4)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这 可能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知、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逐渐明确有 关。
的实践研究等通过研究和实践的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体系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贡献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探索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
探索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维持和调控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探索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不同学习阶段的动机培养方法以及个体差异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 经济奖励经济奖励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给予学习者外部奖励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提供奖学金、奖金等经济奖励,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学习者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3. 自主性与自主控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主控制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当学习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选择和鼓励学习者参与决策,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与维持。
二、不同学习阶段的动机培养方法1. 幼儿期在幼儿期,培养学习动机的关键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此外,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2.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习动机的关键是提高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掌控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此外,教育者可以提供激励性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 中学阶段在中学阶段,培养学习动机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独立研究或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_李炳煌
2005年5月第4卷第3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4 No.3May,2005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李炳煌(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摘 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中小学生;动机驱力理论;学习动机;趋势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5)03-0101-04一、引言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探寻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规律。
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
”[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小学教育至关重要。
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状况,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特定学习任务中成功完成的信心。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通过鼓励和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学业成就动机学业成就动机是指学生渴望取得学习成绩上的成功的动力。
学生对于成绩的关注程度和追求成功的意愿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学业成绩的重要性。
3. 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在因素。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投入程度密切相关。
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1. 家庭环境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
家长对于学习的态度、家庭的教育氛围以及家长的期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家庭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2. 教师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行为和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传递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
宜人的学习环境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舒适的教室环境、适宜的学习资源等。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三、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1. 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机。
例如,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给予肯定和支持。
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是研究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的研究领域。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它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以及对不同学科的态度等密切相关。
以下是进行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的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1.确定分析目的和内容:明确分析的目的,比如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强度、稳定性等。
设计分析计划,包括分析的方法、分析的对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2.文献回顾:回顾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和研究。
确定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假设。
3.选择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确保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4.数据收集:在学校环境中收集数据,可能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确保数据收集过程符合伦理标准,保护学生的隐私。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统计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
识别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和模式。
6.报告和推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报告,总结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和特点。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趣味性、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7.实施和监测:将分析结果和建议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定期监测效果。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
进行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和长期影响。
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动机需求,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满意度。
探索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
探索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动力被视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学习动力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时间和情感,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持续性。
因此,探索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种因素,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学习动力通常被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内在满足感,而外部动力则来自环境因素,如家庭、教师和社会期待等。
分析这两种动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个体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智力水平、学习策略等。
个性特征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自信心强的学生通常在面对学习挑战时表现出更高的动力和积极性,而自卑的学生则可能在学习中退缩。
此外,智力水平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也不可忽视。
一些研究显示,智力水平高的学生通常能够较好地应对学习挑战,因而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
而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可能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沮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的运用也是影响个体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自我调节学习、归纳总结、提问等,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
相反,缺乏有效学习策略的学生可能会因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降低学习动力。
社会因素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外部因素。
支持性强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其学习动力。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背景、对孩子学习的期望以及与孩子的互动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父母的支持与关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的期待和教学方式也对学生学习动力有着显著影响。
教师的期待通常能够激励学生表现出色。
研究显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学生,更可能展现出高度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变化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变化学习动机是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所表现出的内在或外在的经验或行为。
在过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分数导向,即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更加多样化。
不再只是为了赢得称赞或得到好成绩,他们逐渐关注到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生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内涵。
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过去,学习动机多是由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所驱动,而现在的小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
他们学会了设立目标、进行计划和自我监控,从而更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再次,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更为长远的视野。
过去,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而现在的小学生更加注重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他们开始关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学科发展的变化学科发展是指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发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小学生阶段,学科发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学科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
过去,小学课程内容相对简单,通常局限于基础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学科。
而现在,小学生接触的学科知识更加广泛,涉及到社会、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应增加。
其次,学科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和记忆。
而现在,教育界普遍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再次,学科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过去,学科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报告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报告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为了深入探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本研究对该主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或愿望。
根据不同的刺激,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个人兴趣、好奇心、自我提升的目的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外部奖励、惩罚或其他需求而进行学习。
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庭环境、学校氛围、教师影响、同伴压力等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学校氛围: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校文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直接影响。
学校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发展、是否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4. 同伴压力:同龄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同学之间的竞争、友谊、合作等关系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程度和投入程度。
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保持学习动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成绩。
2. 学业发展:学习动机也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影响。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认同和选择。
四、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下是几点建议: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鼓励、支持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干预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干预研究近年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学习动机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内部的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学科发展则是指小学生在各个学科中的知识和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干预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兴趣和需求是决定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小学生对某个学科或知识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主动去学习相关内容。
而当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也倾向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小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能够取得的成就有着积极的评价和信念,他们往往会具备更高的学习动机。
此外,个体的目标设置和动机导向性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如果能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往往更为出色。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除了内在因素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孩子的期望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支持,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更高。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小学生的学习表现会有所提升。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学科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小学生持续投入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提高。
而低学习动机或缺乏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则往往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对学科发展缺乏积极性。
试论小学生年级、性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临沂市梨杭小学为例
试论小学生年级、性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临沂市梨杭小学为例-教育心理学论文试论小学生年级、性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临沂市梨杭小学为例陈秀洁(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自编《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对临沂市梨杭小学3-6 年级,4个年级237名城市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对年级、性别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驱力小学生年级性别1.引言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在一定动机基础上的,动机是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是由个人的某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需要所引起的,是人类的行为指南和直接动力,也激励人去达到某一目标,并长期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对个体的行为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决定这个个体活动的倾向性、选择性、自觉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而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很多,但是,在学习动机驱力理论方面,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并不多见。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生个性、学习的兴趣、自我认知、特定学习任务、考试、物质诱导、家长、教师的期望等方面进行调查,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种动机内驱力为学习动力划分依据,研究这三种内驱力在年级、性别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的不同、掌握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也是本次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
2.概述2.1学习动机的概念对于学习动机,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本文所指的学习动机(Motivationtolearn)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促进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促进研究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备受关注。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科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促进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学习。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小学生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期望、家庭文化和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鼓励、支持和激励的教师行为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同伴关系:同伴的影响同样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与积极向上的同伴交往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
高学习动机的小学生通常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取得较好的学科成绩。
而低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则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学科发展受到限制。
四、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策略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3. 鼓励有效的目标设定:帮助小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追求进步和成就感。
4. 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5. 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论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促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中小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与学业发展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与学业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业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学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和积极性,而学业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相互影响。
首先,学习成就动机对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成就动机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成就动机,他们可能会缺乏动力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影响学业发展。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学业发展对学习成就动机也具有反馈作用。
学业发展的进步和成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动机。
例如,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时,他们会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
反之,如果学生处于低迷或失败的状态,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和对学习的主观厌恶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成就动机。
因此,学业发展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的持续提高。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业发展呢?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以包括教室氛围、师生关系、学习资源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发展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一个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和合理竞争机会的学校,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促进学习成就动机和学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规划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习成就动机和学业发展水平。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和学业发展具有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意愿。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推动其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类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的发展。
首先,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兴趣、好奇心、追求知识的目的而进行学习。
这种动机是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驱使,对于学习的内容充满热情和动力。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达到某种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比如为了取得好成绩、被家人和老师表扬或避免受罚。
虽然外在动机能够短期内激励学生投入学习,但长期来看,内在动机对学业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因为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自主性地兴趣和探索性的欲望。
这些学生通常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寻求学习机会和深入学习的方式,他们更关注知识本身的掌握与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因此,他们在学业上表现更为出色,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和学习成果。
而外在动机的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则未必如内在动机的学生那样优秀。
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依赖于外部的奖励或惩罚,他们更容易受到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对外界奖励的依赖程度、老师的表扬与否等。
他们可能会因为达不到预期的外在奖励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消失。
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的发展呢?首先,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主的掌控感,增加学习动机。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学生发展和实现学术目标。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李炳煌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4)003
【摘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李炳煌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3
【相关文献】
1.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研究 [J], 姚斌;李国锋;
2.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因素:基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简评 [J], 李宗强
3.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研究 [J], 姚斌;李国锋
4.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家长陪伴的关系述评 [J], 张舒
5.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生物学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研究 [J], 齐海瑞;丁妍妍;马剑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生学习动机发展影响因素及利用
初中生学习动机发展影响因素及利用摘要:通过对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发现:(1)中学生整体学习动机内化水平以认同调节和内摄调节为主,动机自主性发展较好;(2)中学生动机内化水平的发展处于波动状态,年级上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发展;(3)社会支持、学习策略均与学习动机内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元认知策略、社会支持是动机内化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化;影响因素;学习策略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动机是学习行为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导向和维持的作用。
在不同的动机类型中,以内在动机的作用最为突出。
内在动机是指主要由个体的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尊心、责任心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机。
动机的内化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从外部调节到认同性调节,动机的内化程度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响。
外在学习动机内化之后产生的是内在学习动机,它对促进学习有较大的推动力,其作用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以认同调节最好,初一年级学生动机内化程度最高,学习的动力基本源于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这可能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压力比较小,因而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比较强的。
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心理最动荡的时期,而我所从事的物理学科教学正好是初中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在学生心理的特殊时期结合学科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尤为重要。
就中学生而言,如果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动机的主导成分,那么在内在动机引导下,学习无疑是轻松、快乐并充满挑战的;如果由外在的学业压力或者教师、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成分,那么他们的学习将是被动、充满压力、枯燥乏味的。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进展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敏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08期〔摘要〕动机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目前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广泛开展。
本文分析了国内学习动机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8-0004-03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但由于它的多维性和复杂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含义。
国外学者一般从功能出发阐述学习动机的涵义:德尔涅伊(Dornyei)将学习动机定义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从刺激个体产生学习欲望、维持学习行为、达到预计目标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学习欲望减弱、最终终止学习行为等一系列环节[2]。
斯若和辛纳屈(Schraw & Sinatra)提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3]。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学习动机是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指标:刘明娟等认为学习动机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励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4];张春兴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从而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5]。
尽管学者们对学习动机有不同的理解,但都一致认为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唤起和维持学习行为、选择学习任务以及体现学生真实成就或表现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数量增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内涵。
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调查研究
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调查研究摘要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积极、正向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认真,使其在学习中有出色的表现。
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对其学习没有帮助,相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探究优化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这对小学生学习现状优化改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建立在大量现有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学习前人研究方法与结论。
结合实际调查的方法,对某小学5—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探究如何进行小学生学习动机引导的方法与建议,以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小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努力,通过正向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潜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AbstractLearning motivation has a vital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Positive and posi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can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o be more seriou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make them hav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learning.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m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not only does not help their learning,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optimiz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n this basi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ead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orting the existing materials, learn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u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factor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 5-6.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guid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make positive efforts in learning, and make progress through posi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Step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potentia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改革工作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概述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了解和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对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有益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方面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列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期望和支持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关注于学校环境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包括教师行为与激励措施、学校氛围与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
在第五部分,将讨论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策略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分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一些实用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孩子学习动机的理解和支持。
最终目标是优化中学教育环境,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发展水平。
2.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每个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等。
本文将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家庭环境是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鼓励和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态度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调节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调节研究近年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学科发展则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中知识、技能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并探讨调节这一关系的相关因素。
一、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并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种积极的学习动力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在学科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导致学科发展的滞后。
二、调节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的因素1.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教师能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科发展更加顺利。
2. 学习环境的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科的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
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调节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关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调节关系。
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究这一关系。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成果分享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成果分享近年来,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一方面,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等个体差异因素都会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例如,内外控原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控原则意味着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外控原则则认为学习成果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
研究表明,内控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正相关性更强,而外控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负相关性更明显。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外控倾向,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内控学习动机。
第二方面,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材的设计以及班级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个积极的班级氛围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更高。
此外,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也被证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第三方面,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学习动机就越强。
因此,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通过鼓励、支持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受到他们过去学习成果和亲身经历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应该及时认可学生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第四方面,目标导向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目标导向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学生的目标导向与其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例如,追求表现目标的学生往往更关注他们在他人眼中的评价,而追求学习目标的学生则更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第4卷第3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4 No.3May,2005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李炳煌(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摘 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中小学生;动机驱力理论;学习动机;趋势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5)03-0101-04一、引言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探寻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规律。
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
”[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他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随着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而有所差异,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颇多(“同化”、“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等),但是,应用其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并不多见。
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1.被试在湘潭市市区和娄底市农村分别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采取整班取样法,随机选择了小学3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共18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为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该问卷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成就动机理论,并经过初测修改编制而成,正式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因子分别为12、10、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自编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607、3.148、1.790,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6.38%、17.31%、10.87%,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54.56%。
将此结果与原问卷维度结构进行比较,除第28项的因子载荷偏低予以删除外,其他各因子载荷均在0.385以上,各因子与对应维度的关系与试测问卷的构想基本吻合。
采用克隆巴赫(Lee J.Crombach)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的101收稿日期:2005-02-19项目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XJ K03AG010)作者简介:李炳煌(1966-),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信度指标,学习动机及其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如表1所示,经过修改后问卷的信度有了明显提高。
表1 正式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一致性系数0.9350.8580.8140.868分半信度0.8970.8160.7890.821 3.程序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相关老师协助组织,在教室内集中作答和当场回收问卷。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发放后,由主试宣读指导语,打消被试顾虑,然后填写问卷。
统一按学号顺序收卷,确认被试,并且取得有关科目最近的学业测验成绩。
一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79份,有效问卷778份。
剔除无效问卷,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软件包进行输入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性别因素表2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各因子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性检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男(M±SD)3.88±0.723.81±0.723.65±0.8411.35±2.08女(M±SD)4.11±0.604.00±0.603.81±0.7311.92±1.72 F25.03716.4098.16018.822 P<0.01<0.01<0.01<0.01城市(M±SD)4.10±0.664.02±0.663.86±0.7711.99±1.90农村(M±SD)3.90±0.663.80±0.653.60±0.7811.30±1.88 F18.48324.79523.02927.249 P0.0000.0000.0000.000F性别×城乡0.1442.2260.8791.083 P>0.05>0.05>0.05>0.05 由表2可知,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管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还是附属内驱力,女生的得分明显地高于男生,而且两者的差异十分显著。
这与我国大陆周国韬[3]、景怀斌[4]等的研究及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但与张春兴[5]等的研究及我国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等的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
有研究认为,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女孩比男孩更顺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期望,加之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早熟于男生,在学习中易于体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我们认为,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女生明显地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生成熟期的差异所致。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认知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上的差异。
(2)城乡因素从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城乡差异结果(表2)看,城市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且两者差异十分显著。
这与沈德立教授的研究结论有一致的成分[6]。
按照乔治亚大学丹尼尔关于“环境动机”(motivation-in-context)观点,也许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7]。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其一,就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言,城乡学校的差别是明显的。
其二,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中的“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差别的主要原因。
所谓隔代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学生不是由父母而是由祖辈监护时所受到的教育,如父母外出工作或离异等。
我们在农村学校调查时发现,某小学三年级的45名学生中,其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65%,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占38%。
我们认为,父母的较少关注,使学生学习动机受到较大的影响。
其三,家庭关系的影响。
周爱保等人的研究认为,[8]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上,父母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对孩子的关心,在学习方面大多只涉及到孩子学习目标的建立等宏观方面的影响,而对其具体的学习过程较少关注。
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差异,农村家庭尤显突出。
(3)父母文化因素从父母文化程度可以看出,不论是父亲文化程度,还是母亲文化程度,其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较大(p<0.01),而且父母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种递增关系(见图1),即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学习动机也越高。
本研究结果与周爱宝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已有研究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均对子女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我们认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102子女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及态度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主要原因。
首先,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多采用的是以情感温暖和关爱的养育方式,即使子女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父母大多能给他(她)以积极的支持,并能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她)进行思想和学习交流。
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则更多的是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他们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采用比较、讽刺、否认甚至严厉惩罚的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
其次,父母文化程度高对孩子学习的经验性影响更大。
如,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更具有说服力。
2.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趋势(1)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征通过中小学生动机各维度发展曲线(图2),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学生(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习动机各驱力的发展存在下降趋势。
本研究结论,基本上反映了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
图1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其父母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图2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发展曲线 就认知内驱力而言,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为基础,其目标指向学习本身,往往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学习的内容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的时候,认知内驱力就要下降或转移方向。
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增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起到持久的激励作用。
所以,认知内驱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是可以理解的。
对附属内驱力来说,指的是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小学阶段,附属内驱力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一般认为,从儿童入学开始,学生为赢得名次、等级、自尊而学习的需要愈显重要,“自我提高内驱力通常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然而,本研究的结论并非如此。
从研究结果看,我国中小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中三年级以前,呈下降趋势,进入高中一年级以后有略微上升。
这也与王本法“关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及其意义”的理论研究推断是不一致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