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3224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3224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召唤结构"是伊瑟尔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里面包含着某些否定和空白,只有读者阅读才能填充这些空白和否定。

这样,读者就能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

“召唤结构”是具有丰富潜能性意义的文本形式,是文学文本实现多重审美价值的结构方式。

空白是一种动力因素,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

阅读者在填补种种空白的过程中,实现了同文本作品的交流和沟通。

同样,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否定也是一种激发读者建构想象的力量。

读者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往往遭到否定,进而去建立新的认知模式。

“召唤结构”对于文学活动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意义生成在于读者填补文本的空白。

那么,首先促使作者为读者阅读的文本提供空白,为召唤读者创造无数“第二文本”提供足够自由空间。

其次引导作者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而从事开放性的文本创作,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需要和实际欣赏水平,进而在文本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中实现文本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要以不同方式"实现"作品,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否则,缺乏阅读经验和文学修养的读者将无法“填充”空白,文本意义的生成在读者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将难以实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摘编自刘涛《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材料二:“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

”中国古代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作品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接受主体的功能。

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古代诗歌阅读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至“今谁在”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D.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桃花罗隐①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②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①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

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②文君酒:语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

宋玉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暖触衣襟漠漠香”,用拟人手法,写桃花不仅带给人花香,还带给人温暖。

B.“间梅遮柳不胜芳”,用对比手法,以梅、柳衬托桃花的美不胜收。

C.颔联虚实结合,既写眼前桃花的红艳,又借用典故写桃花带给人的遐想。

D.颈联写因风雨而游人寥寥,让人迟疑怅恨,倍感凄凉。

E. 诗歌末句写作者因桃花倍受东风摧残而生的无尽悲伤。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加快构建“强起来”的中国话语体系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当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国际社会的联动互动空前广泛。

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面向中国“强起来”的时代,我们不能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而要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

因此,要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提炼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构性重生,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有利于当今世界和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

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形成无愧于时代的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摘编自洪晓楠、蔡后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材料二几年前(注:本文作于1985年)不少作者眼盯着海外,如饥似渴,大量引进。

介绍一个萨特,介绍一个海明威,介绍一个艾特玛托夫,都引起轰动。

作为一个过程,是正常而重要的。

近来,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是:作者们开始投出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国土,回顾民族的昨天,有了新的文学觉悟。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带上了浓郁的秦汉文化色彩;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则颇得吴越文化的气韵。

他们都在寻“根”,都开始找到了“根”。

这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

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对东方文明寄予厚望。

他认为西方基督教文明已经衰落,而古老沉睡着的东方文明,可能在外来文明的“挑战”之下,隐退后而得“复出”,光照整个地球。

我们暂时不必追究汤氏的话是真知还是臆测,有意味的是,西方很多学者都抱有类似的观念。

2023年山西太原高考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山西太原高考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卷书,行万里路”并提,但作者却说“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 步走去不可”;明明是难得的旅行优于通常的走路,但作者偏说旅行时“人们心 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其实不少“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 绝不能强求”。
(每点 3 分,观点 1 分,分析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非秦国的天然盟友。两国是在秦国的强大实力进攻之下屈从跟随围 攻楚国的) 13.(8 分)
(1)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 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料”“轻”“骤”各 1 分,大意 1 分)
(2)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想要图谋控制天下,统一诸 侯,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诈伪”“经营”“混一”各 1 分,大意 1 分) 14.(3 分)
(结合作品,“文体学”和“题材学”各 2 分) 5. (4 分)
①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契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 ②在中西方文化的对照视域中,使传统资源得到创新性转化和发展。 (每点 2 分) 6.D(“也流露出悲观情绪”错误,应该是为了反衬作者对人生的热爱) 7.A(应该是“第一段用繁笔渲染”“第三段用简笔勾勒”) 8.(6 分) ①脚下的路途。奔走在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发现、欣赏身边转瞬即逝 的美景。②心灵的路途。在途中静观万物,用心体察,培养易感心境,永葆心灵 的悠然、恬静与自由。③人生的路途。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路途,苦辛而有趣, 值得我们观照和鉴赏。享受今天,热情生活,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每点 2 分) 9. (6 分) ①选材灵活。文章材料丰富,小处落笔。沿途店里的伙计们、路上的行人、 秋雨中的田野等等都可入文。 ②观点新颖。作者独具慧眼,找到了新的“观照点”。例如,古人把“读万
太原市 2023 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大附中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我原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一棵青桐,一棵古槐。

斯人远去,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特地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诞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此树下,这桐树就特殊茂密,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行言,项羽在此树下诞生盖有天意。

梧桐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③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战火多数,文物留存极少,而其故里始终未被遗忘,直到现在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

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无敌、拔山扛鼎、分我杯羹……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多条,项羽一人就占百条。

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

后人多观赏他的武功,倒忽视了他的文化贡献。

④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刚烈坚毅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攸关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

他身上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

⑤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宠爱他的英勇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宠爱关羽的忠义一样。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

山西省太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太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

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

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

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

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

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

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

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

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

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

2017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2017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第9页,共13页。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 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有几个 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 其他祖父和父亲积藏,子辈和孙辈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 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 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 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 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 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 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 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的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 惜啊!”
B.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C.当新朋友邀你参加一个聚会,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参加!” D.原来崭新的书,朋友还你时却破了,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你说:“这本
书你留着吧,给我另买本新的!”
第5页,共13页。
3、某学校一位教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 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
23、“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是对城市化的乌鸦不能反哺的不 满,对美好事物的逝去表现出不接受也不愿意接受的情感,更表现出 对美好事物回归的一种渴望之情。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8:00--10:00说明:本试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百代皆沿秦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绕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便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等。

中国却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场所。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这种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

山西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山西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山西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2017-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本试卷为闭卷答题,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童庆炳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问和空间里面。

这是普通常识。

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

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问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的时间,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

《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

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

为何《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是一种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

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

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不误农时”。

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

这种从农业文明所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

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

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令人震惊的、出人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一模语文试卷

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一模语文试卷

太原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本试卷三道大题,17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学校开展以“气节立身”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校宣传部的小宇同学搜集了下列书法作品,老师让他从中挑选一幅隶书作品作为活动宣传海报的主题词,请你帮助他挑选符合隶书字体要求“字形宽扁、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作品:(填作品序号)(2分)2.在古诗词鉴赏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以“气节”为主题的积累卡,感知“气节”在古诗文中的意蕴。

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气节”意蕴诗文积累“气节”是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

(1)身处逆境,苏轼高歌:“,西北望,射天狼。

”从军杀敌的渴望尽显赤胆忠心;梦回沙场,辛弃疾慨叹:“了却君王天下事,。

”率师北伐的理想阐释“气节”的真意;从沉思中振作,杜甫呼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的愿望袒露博大宽广的胸怀。

“气节”是高洁傲岸的如磐初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身处污世,依然清白洁净;“?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寄身市井,依然心志高远;“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心牵国家的命运。

“气节”是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3)浩然正气,是孟子面对“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的正确抉择;浩然正气,是李贺笔下将士们“报君黄金台上意,”的铮铮誓言;浩然正气,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壮烈誓词。

二、读·思(38分)(一)风骨与气节彰显华夏美德和东方神韵,同学们积极参与了以“学圣贤文化·养文人气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忆往昔·悟气节真意】风骨和气节是一个民族正义凛然的表征、不卑不亢的刻度。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宋皇祐四年八月,在外为官多年的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江西永丰,是年冬天,欧阳修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图谱》。

其中,《欧阳氏图谱》成为后人修谱的典范体例,而且,成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

翻阅宋代史籍,可以看到,同姓血缘团体“累世义居,同居共爨”已然成为值得表彰的英德。

《宋史·孝义传》就记载了若干个几代同堂、几百人的大家族。

规模达到几百人的一个团体,如何维系秩序?据记载,抚州金溪县以前有邓、傅两个大姓,各有家丁数千,“远近颇畏之”,而且邓家两个儿子,虽然也考科举.“乃假儒也”。

可见,邓、傅两家在地方崛起靠的还是武力,而不是科举功名。

傅家后来“离析”了,邓家也有衰落迹象,原因是“俱受制于陆”。

这个“陆”,就是大名鼎鼎的陆九渊家族。

这使人不禁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水泊梁山上势力强大的宋江团队最难对付的其实不是官府,而是祝家庄这样的家族武装力量。

小说家言不足为证,但亦非空穴来风。

宋代在基层社会占据着强势地位的几百人聚居的大家族很显然和明清时期的“宗族”有着明显的不同。

明清时期的宗族是一个个独立生活的家庭组成的,而且,他们有着可以祭拜先祖的“祠堂”。

历史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宗法理论只适用于贵族,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从“天子七庙”到“士一庙”,至于“庶人”则“无庙”,“祭于寝”。

当然,老百姓祭祀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墓祭,在坟墓上祭奠。

另外有一个模糊边界的做法,就是把祖先影像放在佛寺、道观和官方认可的贤良祠中祭拜。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祖先都有资格。

宋元出现了许多以祖先为著名先贤而要求单独设立贤良祠祭拜的事例。

江西吉水杨氏家族曾经出现过杨万里和杨邦义两位名人。

杨万里是宋代名臣、文学家,他晚年闻知韩佗胄北伐,绝食而死,死后谥“文节”。

杨邦义据说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的原型,他在金兵入侵建康时被俘,坚贞不屈,被金人剖心,死后被谥为“忠襄公”。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位代表: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

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

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

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

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

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

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

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

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

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

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

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

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

但是化石燃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

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

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

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

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

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

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8℃以上的高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Ⅰ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船泊在江边,伸出漆得锃亮的白色舷梯,半落在水里。

不是搁浅,满甲板的灯欢喜地亮着,照见四边水里的石子,①地放光。

有人走下船去江里洗脸洗脚,江风湿寒,江水里倒藏住些太阳白天的亲吻,水竟微热,让人觉着大江的温暖与慈善。

于是,对这不知名的小山,也充满好奇与好感。

江边有一土坡,生长着杂乱的灌木丛。

坡顶是一块平坦浓密的原野,紫色的晚霞在地平线上烧出冉冉的荒火。

模糊的草地上,②散落着白色的小花,似初春尚未化尽的残雪,在黑暗中提醒着什么。

渐渐地,小花沉入弥漫的夜幕。

它开过,又谢了。

谢了,又开过。

它沉入黑暗,犹如从来没有过一般。

没有人知道这个停泊地的确切位置,它叫什么,它在哪里,它为什么存在,又为什么被一群陌生的过客冒犯,然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漂流到陌生的远方去。

这是一次偶然的夜泊,此生也许再也不会到这儿来了。

这些自由又孤独的小花,你好,再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它开过,又谢了。

它犹如从来没有过一般沉入黑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它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 A )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盐湖的形成,①。

据地质学研究,运城盐湖初步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中条山北麓受地壳变化而形成狭长断裂带,盐矿聚于浅层地表以下,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的洪水汇聚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挥发,结成很厚的盐层。

由于地壳运动,盐层与池水融合,慢慢形成了天然的盐湖。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年期间,汽水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所有汽水瓶的底部都是五瓣花的形状?有人说,这就是为了少装点饮料,或者是为了形状好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追溯汽水瓶的历史,我们发现,早期的汽水瓶是玻璃材质,采用平底设计。

然而,使用过程中发现平底的瓶子特别容易倒塌,不仅不稳定,而且倒塌时振荡的瓶身还容易使碳酸气泡逸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不同的底部形状。

在1978年,世界第一次出现PET材质的可回收塑料瓶子,底部采用五瓣花形状设计。

时至今日,五瓣花形底部的塑料瓶包装汽水仍然畅销全国,这种设计也被证明了是最理想的选择。

从化学角度来看,碳酸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极不稳定,在经过外部摇晃或存在明显的温度变化时,二氧化碳气体会大量逸出,从而造成密闭的饮料瓶内气体体积剧烈增大,对瓶身产生巨大压力。

另外,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塑料包装的汽水瓶瓶底通常印刷有“PET”的材料标注。

与玻璃材料相比,PET材料硬度很低,受强压会更容易发生破裂或爆炸,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瓶内压力要通过凹入式设计在瓶底分散平衡。

五个凸起的结构可以将外部施加的压力分散到更大的表面积上,从而降低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减轻了瓶底的压力负荷,使得汽水瓶在外力搬运或者人为摇晃时可以更加稳定,不容易爆瓶或者漏气,从而延长汽水的保质期。

并且塑料瓶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横跨南北,运输过程中温差巨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瓶身的坚固。

当然,五瓣花形的底座从力学角度上分析也能看出具有更稳定的放置效果。

我们在数学课上一定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五瓣花状底部的凹槽就形成了一个个向内凹的三角形结构,从而使瓶身更加稳固,减少意外滑动或倾倒的可能性。

在货物运输时,这样的特点更是给运输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量货物在运输时可以保持稳固不坍塌,保证了安全。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

影片引发更多关注的,不是剧情,也不是人物,而是影片中的48首唐诗。

影片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巧妙融入叙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由唐诗浸染的绚丽画卷。

诗歌不仅为电影成功引流,也为影片提供了不一样的质地,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

②单纯的影像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融入了唐诗的影像却带来关于美的想象,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

诗歌被称作“文学桂冠上的宝石”,最能体现“文学之美”。

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彰显诗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读诗之人的情感共鸣。

诗歌的语言表达还特别强调美感,古希腊人就将诗语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

③在《长安三万里》结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影片想告诉人们,长安的“形”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长安的“神”却已然永恒。

对影视作品而言,华丽的特效、精彩的台词、曲折的故事,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观众遗忘,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却具有恒久的魅力。

④“文学之美”,不仅美在言为心声的真实,也不仅美在寄情于辞的畅达,更美在创造了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比如,文学的一大优势是讲故事的能力十分强大,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都是文学叙事的长项。

与文学作品相比,影视作品在文本特性描述方面处于劣势。

⑤影视作品要想体现“文学之美”,需要在创作中借鉴文学的优势。

《长安三万里》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让观众作为旁观者的内聚焦视角,通过高适来讲述李白起伏的一生,进而来展现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兴衰,并捎带着勾画出王昌龄、岑参、王维、杜甫等人的命运轨迹。

相较于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高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陌生而又“普通”。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

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

”(《吕氏春秋·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都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B.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是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D.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B.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C.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D.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B.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的传统。

这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Made in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伍员①与申包胥②友。

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及昭王在随③,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④、长蛇,以荐⑤食上国⑥,虐始于边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⑦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⑧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

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

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⑨,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注】①伍员:伍子胥,其家被楚昭王之父楚平王陷害,逃亡吴国,立誓灭楚报仇。

②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③随:诸侯国名。

④封豕:封,大;豕,野猪。

⑤荐:多次。

⑥上国:中原各国。

⑦越:流亡。

⑧夷:指吴国。

⑨所伏:藏身之地,安身之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亡也亡:逃亡B.申包胥如秦乞师如:前往C.夷德无厌厌:满足D.秦伯使辞焉辞:告别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打败、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

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3分)(2)寡人闻命矣。

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C.“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E.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5)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父亲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

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

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

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

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

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

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

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

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

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

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

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

卖十斤莱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

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

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

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

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

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

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

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