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后减 C. 一直减少 D. 先减后增
北京时间12:30,当地地方时为12:14,接近正午,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36.5∘+23.5∘)=30∘,由材料可知落地窗高2.6米,若阳光进深为2.6米,根据 tan 45∘=1可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5∘,即当日阳光进深约4.5米 。
D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获取解读信息
审题圈画关键词
调动运用知识一: 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书房窗子朝向正南
调动运用知识二: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此期间书房白天均能见到阳光,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3—18时左右,电力总需求量大于电力净需求量,说明在这段时间有光伏发电量,即这段时间有太阳,因此当地昼长约15小时,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比较长的月份,因此最可能为6月。
北半球
B
获取解读信息
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8点到凌晨3点多,夜长约9小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B
C
D
北半球某纬线
南半球某纬线
赤道附近
赤道附近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二分日
读图,找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观察动画:一年,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有何规律?
学案活动2: 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步骤: (1)绘制三条平行且等距的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本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年 级:高二 学 科:地理(人教版)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 黄赤交角
读图: (1)地轴倾斜了多少度? (2)图中黄赤交角是哪个角?
23°26′
二、黄赤交角影响——地表太阳直射点变化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年 级:高二 学 科:地理(人教版)
学案活动1: 小组讨论,在地球图上绘制太阳直射点。
地球图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黄道面
赤道面
探究1: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 判断地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
探究2:当地轴倾斜23°26´,黄赤交角多大? 推测A、B、C、D四个位置,地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
日 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小 结
黄赤交角:定义 太阳直射点:定义 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回归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留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须要依据经度大小变更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渐渐增大,西经度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推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放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放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藏性强,人烟稀有,平安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平安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平安因素:出于国防平安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有处。
(2)放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放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放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疆,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放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样,向东放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有,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亮);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黄赤夹角及其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B 2.C黄赤夹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读下图,完成3—4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一、知识讲解1.对黄赤交角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2~3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2.D 3.D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2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3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三、跟踪训练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完成1~2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专项训练: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含详解)
C. 民居屋顶坡度北方较南方大D. 民居的屋檐北方较南方窄
(10)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一平原地形B. 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一冬季寒冷漫长
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含详解)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刻影响着各种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则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有( )
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
(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C. 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 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45)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A. 年日照时间比其它地区长B. 年内昼夜长短差值比其它地区小
C. 年降雨量比其它地区多D. 对流层厚度大,保温作用强
3.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问题。
(5)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6)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15.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一艘由上海开往德国的货轮历时两个月后于 2018 年 8 月 15日到达了目的地。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
纵观上海卷和广东卷及全国综合卷,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到,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重视。
●难点磁场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7—1),回答4~6题。
图7—14.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5.若②扩大到90°,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将不存在的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6.若图中①扩大2°,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同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A.扩大B.缩小C.不变D.随意●案例探究[案例1]若黄赤交角变为23°31′,则引起的地理现象是A.极圈的范围缩小B.地球上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命题意图: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黄赤交角的影响来推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以此为依据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黄赤交角的构成和黄赤交角的影响。
错解分析:对直射的范围,极昼、极夜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理解不清;也可能把极昼的范围与极昼的天数等同;还有可能对同一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理解不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的影响
4. 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名称
1回归年
1恒星年
参照物
________
太阳
其他恒星
________
时长
365日_____时48分46秒
5
365日____时____分____秒
6
9
10
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________________周期
地球公转的真正
________________周期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整个过程角速度是先变大,后变小
A)
调动运用知识一: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
运动速度快, 角速度和线速度大。
调动运用知识二: 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
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
1月浙江卷,19~20题;6月浙江卷,
路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
19~20题;广东卷,10题;上海卷,20题
[2020年] 山东卷,8题;天津卷,14~15 化规律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3.以区域地理事件的发生为背景,结合
题;上海卷,3题
[2019年] 江苏卷,1~2题; 2019天津卷, 景观示意图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10~11题; 1月浙江卷,19~20题;6月浙 1.以与人们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地理
现象为背景,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江卷,19~20题
[2021年] 山东卷,第12~13题;全国甲卷 时间或节气以及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4题;河北卷,7~8题;天津卷第14~15题;2.以热点事件的发生或重大科考(或航行)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与日历所示之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如下图。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会影响五带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
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3.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B.②C.③D.④2.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若黄赤夹角变大,则
A.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D.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答案】1.A 2.A。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
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2021·宜昌高三开学考试]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2.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2021·青岛市高三模拟]读图,完成3~5题。
3.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4.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5.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2021·湖北八校联考]下表所列的是2019年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6~7题。
6.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021·济宁市调研]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间曲线图,回答8~10题。
8.该地的经度是()A.25°E B.90°EC.120°W D.25°W9.T日期过后()A.北京日落时间推迟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10.S日,有关该地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5:50日出B.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6:10日出C.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17:50日落D.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18:10日落[2021·南昌市模拟]某城市(30°N,116°E)的李先生在3月21日这天,从他所在居住楼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进行休闲运动(下图)。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练习题含答案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1.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上不动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没有差异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热带范围变大了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缩小了2. 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的依据是………………()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3. 回归线的纬度是南北纬23°26′,极圈的纬度是南北纬66°34′,它是由()A、日地距离决定的B、地球公转周期决定的C、地球自转周期决定的D、黄赤交角决定的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5、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08′B、46°52′C、23°26′D、26°23′6、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7.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地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地球公转线速度不同 B.地球公转角速度不同C.黄道平面始终与地轴垂直D.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不变8、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目前一般来说为26°23ˊB.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无关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E.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9.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10.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差11. 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球体形状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D、黄赤交角的大小12. 当我国长江南北正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时( )A.澳大利亚正值春季B.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正运行在黄道上的春分点前后.D.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到处都发生极昼现象.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13—15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5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考点05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基础点】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图中PQ为地轴,MN为黄道平面,回答3~5题。
3.角②的度数是()A.23°26′ B.46°52′ C.66°34′ D.43°08′4.当太阳直射点由H移至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C.极昼范围扩大,极夜范围缩小D.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5.如果黄赤交角增大1°,那么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是()A.北寒带范围变大1° B.南温带范围缩小1°C.热带范围变大1° D.各带范围不变(2020·如皋模拟)读图,回答6~7题。
6.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7.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2020·北京朝阳一模)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19时55分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发出的最后信号被地球接收。
土星的黄赤交角为26.73°,下图为土星照片。
读图,回答8~9题。
8.土星()A.与地球和木星相邻B.光环为无数小卫星发射光线所致C.表面温度较地球高D.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较地球低9.最后信号()A.被地球接收时,旧金山(37°48′N,122°25′W)所在时区的时间为15日3时55分B.被地球接收时,孟买(18°56′N,72°49′E)已进入黑夜C.被地球接收后的一周内,珀斯(31°52′S,115°53′E)正午的日影变长D.被地球接收后的一周内,北京升旗时间越来越早【技能1】公转示意图判读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高一地理1.讲述赤道面和黄道面概念:赤道面就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可以认为它是经过地轴中点并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
黄道是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有时也可直接将地球公转轨道称为黄道。
黄道所在的平面就称为黄道面。
很明显,太阳与地心的连线总是保持在黄道面上的。
2.讲述黄赤交角概念:即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是相交的。
我们把这二平面的相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在现代,这个交角是23°26′。
学生在掌握黄赤交角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应该是90°―23°26′,即66°34′。
由此可见,地轴相对于黄道面而言是倾斜的。
由于黄赤交角是相对稳定的,故地轴相对于黄道面的倾斜角也是相对稳定的,不因季节而改变。
人们常把黄道面看成是水平的,因而把地轴和赤道面看成是倾斜的。
由于存在这种水平和倾斜的关系,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就要发生变化。
这样就导入了第二个问题:黄赤交角的影响。
二、讲授“黄赤交角”的影响,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高一地理(l)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待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便可作归纳总结:由于地面是个球面,到达地球上的大阳光就只有一点是直射,其它地方都是斜射。
在直射点处的太阳光线与该地地平面是垂直的。
也可以理解为日心与地心的连线相交于地球表面上的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2)假如黄道面与赤道面重合,即黄赤交角为0°,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怎样?太阳直射点位于何处?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在这种情况下,地轴是垂直于黄道面的,太阳直射点则始终保持在赤道上。
(3)实际上黄赤平面并不重合,而是存在23°26′的交角,地轴相对黄道面也是倾斜的,那么,太阳直射点还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既然太阳直射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那么其变化情况又如何呢?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思考问题。
(赤道面总与黄道面保持23°26′的夹角,地轴总与黄道面保持66°34′的倾角),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26′的纬线上,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A处到B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南纬23°26′向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B处向C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赤道向北移至北纬23°26′高一地理的过程;公转到D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C 处向D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北纬23°26′向南移至赤道的过程;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又回到南纬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D处向A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处于从赤道向南移至南纬23°26′的过程。
高三地理经典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周期 速度
(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 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 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 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 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 (五)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 (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
(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知识梳理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
●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 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黄道平面
太阳直 射点在 南北回 归线之 间作回 归运动 (1个 回归年 =365天 5时48 分46秒)
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 周期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典例精 析
例、(2008·江苏卷)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的黄金季节
④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A所示。
⑤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上图B所 示。
●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 长
黄赤交角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对季节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重要的天文现象,那就是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我们所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或许就不复存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黄赤交角呢?简单来说,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这个角度大约是23°26′。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倾斜着旋转的陀螺,而这个倾斜的角度就是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可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紧密相连。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移动。
这种移动直接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让我们来具体看看它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当北半球处于春分时节,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相对均衡。
随着地球继续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迎来了夏季。
在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多,气温升高,天气炎热。
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昼短夜长,气温相对较低,处于冬季。
到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是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此时,南半球则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处于冬季的最冷阶段。
接着,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气温逐渐降低,进入秋季。
而南半球则开始从冬季向夏季过渡。
当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时,就到了秋分,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
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南半球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到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升高,处于夏季最热的时候。
而北半球则昼短夜长,气温寒冷,处于冬季最冷的阶段。
就这样,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四季的交替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黄赤交角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黄赤交角示意图
四区区时为2013年12月20日12时42分,正值中午,排除A项;卫
星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正午太阳高 度角接近一年中的最小值(66°34′),排除B项;南极昆仑站的 纬度约为80°S,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南极圈以 南地区几乎全部为极昼,C项正确;12月21日,地球接近公转轨 道的近日点,排除D项。 【尝试作答】 C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 短,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 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 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 长度(实线)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 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一般把 3、4、5 月划分为春季,其他
季节依次类推。
考点深化
考点一
图解原理
解疑难
提知能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
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温馨提示
不同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①赤道地区:23°26′。
②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
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③南北半球温带地区:46°52′。 ④南北半球寒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也就 是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5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考点05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基础点】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1.D2.D【解析】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在春分点到夏至点之间,且更靠近夏至点,选D。
2.从时间上看,乙位置在冬至前,甲位置在冬至后,甲位置更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因此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比乙位置快,A错。
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看,甲、乙两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B错。
近日点为1月初,由甲、乙两位置可知甲更接近近日点,故甲、乙两地日地距离不会相同,C错。
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对。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图中PQ为地轴,MN为黄道平面,回答3~5题。
3.角②的度数是()A.23°26′ B.46°52′ C.66°34′ D.43°08′4.当太阳直射点由H移至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C.极昼范围扩大,极夜范围缩小D.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5.如果黄赤交角增大1°,那么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是()A.北寒带范围变大1° B.南温带范围缩小1°C.热带范围变大1° D.各带范围不变【答案】3.C4.B5.A【解析】3.角②的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故其度数=90°-23°26′=66°34′,选C。
4.当太阳直射点由H移至N的过程中,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接近远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地区极夜范围也在扩大;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B 2.C
黄赤夹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8届辽宁省××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读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有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极圈的
度数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北回归线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幅度增大C.全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增多D.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
【答案】1.D 2.B
【答案】3.A 4.D
【解析】3.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公转平面叫黄道平面,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即b,A正确,B、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D错误。
故选A。
4.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错误;气压带、风带不发生季节移动,B错误;全球无极昼、极夜地区,C错误;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