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解析】选C。C项“告诉我们他任官职的时间及所取得的成 就”有误,文中没有交代作者做官时的成就。
精选课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B。B项①②都是代词,他(陶渊明)。A项,①
连词,表目的,来;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为了;②
介词,被。D项,①助词,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助词,
用在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得。
精选课件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真率”的 一组是( )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 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答案:(1)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所赖以维持生活 的,又没有本领解决。 (2)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3)我寄身于世间还能有多少时间呢?为什么不随心所欲, 听凭自然地生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悟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2、把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精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3、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4、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领会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缘由,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宠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落实具体的文言学问。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简单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把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法、探究法第一课时导入: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抱负社会?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闲适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一、作家作品指名同学读注解①老师稍作补充: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诞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抱负消逝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查找精神的安慰。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出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出名。
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重点】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道具】普通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
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三、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四、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2020年高二语文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给予我们千百种生活方式, 既然我们认定了其中一种,那么就走下去。如何走是你的事 情,走到何时也是你的事情,既然都是你在做主,干吗要对不 起自己,干吗要临阵逃脱?你逃离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真正 的自己。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
陶渊明现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 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 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 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 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 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与众不同的是,在他那里,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 生活方式,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隐居本身即是最后之目的。 虽然后世人都把陶渊明看作隐士,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 之宗”,但他自己却没有把自己当作隐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 喜欢的方式“生活”而已。你看他说的话:“结庐在人境”, 不是隐居,而是“结庐”;“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不 是故作姿态欲作名士,而是“欲居”,要与那些素心人生活在 一起。
【答案】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了作 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 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 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
(2)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 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
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
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
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目标
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导入示标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都能大展宏图,功成名就。总有很多人,或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弃身而去,或因改革时弊而触动权势利益被害,失意而去。因此就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彻悟。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位失意之人,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就说陶渊明。(播放第一张PPT)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2)古今异义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3、导做:学生探究讨论:
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
学做思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学: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同学分别指出第一段中的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2、导思: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1)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古典馨香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
善《万归物去之来得兮时辞,》感吾行生走之行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行汉天《子劝,学我》丈 人行行也为 《苏武传》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说》
将要
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 结构助词,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代词,这样的人,这类人 5.之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马陋之之千有里者《《陋马室说铭》》宾定语语提后前置标标志志
预习集腋成裘
一、古字通假
1.乃瞻衡.宇 2.景.翳翳以将入 3.曷.不委心任去留
通__“_横__”___ 通__“_影__”___,____日__光______ 通__“_何__”___,___为__什__么_____
二、一词多义
1.引引引以壶为觞流以觞自曲酌水《《归兰去亭来集兮序辞》》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 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 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 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 色。
好好先生 【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 “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 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 子死,反言好?”徽曰:“如卿言亦大好。”令人称“好好先 生”,本此。
【思悟】 司马徽其人,其实很善于识别人才。只是由于 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 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现在人们常用“好好 先生”来形容那些没有个性,不愿得罪人,一味敷衍的人。
陶渊明名句精选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并 序》)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并 序》)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并 序》)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 序》)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陶渊明画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
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通过韵脚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
点评句子,以求更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多媒体显示其画像)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课件—2020年秋高二上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主旨感悟】
这首诗开篇点出出发前的景致: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 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神伤。颈联介绍长安秋色, 暗寓此地不可久留。尾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 乐,但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至此, 全诗中诗人那溢满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晚辈诗友殷切的希 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共鸣。
2.了解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因“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 室,瓶无储粟”(《归去来兮辞》并序),曾几度出仕,最 后一次是41岁(405年)时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因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萧统 《陶渊明传》)。在这13年间,东晋内乱迭起,到处腥风 血雨,官场腐败,人心险恶,世风伪诈,哀鸿遍野。处在 这样动乱、黑暗的时代,家道中衰的陶渊明,虽然有过 “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宏图大志,结果也必然 “有志不获骋”(《杂诗》之二)。于是,他便归隐浔阳, 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本文作于405年,即作者弃官归 田之初。文中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回归田园的感
1.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2.把握赋和骈体文的文体特点。 3.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情的基本表达技巧。 4.学习借鉴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 5.能够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提要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了楚辞的体式,抒写了作者辞官归田 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的风貌以及 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自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作者想象魏万在途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感触。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秋去冬来,鸿雁 南飞,失群的孤雁,发出一声声嘹唳的哀鸣,让人不忍再 听。在他乡游子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 苦更加深切,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荡, 前途渺茫。作者用“不堪”修饰“愁里听”,使读者愈加 感受到游子愁思郁积、愁上加愁的心情。此刻,在作者的 心目中,云山是那样的凄冷,百草凋零,疾风落叶,一步 一步从这样的凄景中涉过,岂能不让人愁苦难耐?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5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寂然的足音,缭绕成这个季节不绝的声音。它们一同垒成了石阶,一直 抵达鸟群目光深处仰望的地方。“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壶中可是那 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丹青妙卷, 让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你彻悟了生命的意义,再努力地追逐,有的也只是灯火阑珊处远远的朦胧, 倒不如及时行乐。此时的你,对自己的选择,欣慰而感激。 多少人试图做出这样的选择,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的又有几个?心 不够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一亩三分的净土。却唯 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无限恢宏的世界。 我欣赏你,“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的陶渊明!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点评:①这几句是写景抒情的名句。由物及人,乐景哀情,反衬自然;诗人 喜悲参半,直抒胸臆。 ②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令人欢欣鼓舞,万事万物各得其时,自由自在, 这是诗人“归来”后“以我观物”的主观之景,也是诗人发现“今是”的最佳体 现。 ③万物勃发,正当青春;泉水潺潺,冰融始流。但这“可追”的“来者”并不 像诗人想象的那样多,“吾生之行休”确实令诗人低回感慨。 ④综观全文,诗人此处之悲,正是为下文“乐天安命”做铺垫,正是因为人 生短暂,又因迷途耽误,剩余的时光更应珍惜。这样看来,这悲中也掺杂着 诗人“得时”之喜。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 Nhomakorabea究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结构之巧,语言之美 本文的结构十分精巧。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之问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突兀峻峭。然后,顺势而下,层层流转。由 决意归去而写途中归心之切,又由归家后家室之乐而写田园之乐; 接着,由息交绝游而写与亲戚、农夫的交往,再由自己出游而写景 物得时之旺盛。每一小节都承上而来,又与上一小节两两相对,既 顺畅又曲折生姿。最后,全文以“已矣乎”的感叹与“归去来兮”相呼 应,文气一振,并通过正面叙述自己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人生哲 理,总结全篇的意旨。笔法跌宕,细细体会,其味无穷。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陶渊明《归去来辞》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这时他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却决定弃官隐居。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他在“序”里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萧统《陶渊明传》则曰:“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但一般认为,陶渊明决绝官场,退隐归耕,不会如此简单。
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少有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因此他抱着“大济苍生”的理想,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曾经几次出仕。
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极为黑暗。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
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
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只能归隐。
清陶澍《陶靖节集》谓陶渊明之归隐,“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迁其说于妹丧以自晦耳。
其实悯晋祚之将終,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之节也。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归隐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碰壁,是无法“远翥高飞”的无奈。
本文共有“序”和“辞”两部分,故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名,“辞”是文体的名称,属辞赋一类;“序”写於“辞”的前面,交代写作原由,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
关于“归去来兮”,一般的解释是,“归去”是辞官归隐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但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答案】 (1)小孩。 (2)指战乱。 (3)指做官。 (4)感慨。 (5)内外亲戚,包
括父母和兄弟。 (6)农事。 (7)深远曲折的样子。 第 5 步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
(1)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
()
(2)既自以心为形役。 译文:
()
的隐居之乐。 【答案】 A [话题 ·互动 ] 话题: 在封建社会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最为 宏大的抱负,有着“大济于苍生”政治理想的陶渊明归隐后就真的那么坦然
吗?“乐夫天命”是否表现了作者消沉颓废的思想?请结合相关知识, 谈谈你的 看法。
学生甲: 陶渊明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奉迎的人。虽置身名利场 ,无异
第 3 步词类活用 ——词性变异含义迥
(1)实迷.途.其未远 ( )
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 )
____________
(3)乐琴.书.以消忧 ( )
____________
(4)或棹.孤舟 ( )
____________
(5)生.生所资 ( )
____________
(6)园日.涉以成趣 ( )
追”“迷途其未远”“今是而昨非”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为何辞官归田。 B.本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C.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
情趣,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和“恨”表达了作者对前
【答案】 D
四、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 回答下面的问题。
4.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作者归来后交往之乐的一项是 ( ) ①请息交以绝游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木欣欣以向荣
2020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眷.然(juàn) 西畴.(chóu) 眄.庭柯(miǎn) 载.欣载奔(zài) 盈樽.(zūn) 壶觞.(shāng) 矫.(jiǎo)首 出岫.(xiù) 翳.翳(yì) 盘桓.(huán) 幽壑.(hè) 流憩.(q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随)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动词,趁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乘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量词,辆) 2.绝⎩⎪⎨⎪⎧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形容词,走不通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端起)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动词,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动词,吸引) 4.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按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5.而⎩⎪⎨⎪⎧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但)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4.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6.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8.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9.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高中语文2.4《归去来兮辞并序》《宋书陶潜传》素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2.4《归去来兮辞并序》《宋书陶潜传》素材新人教版必修5陶潜,字渊明。
或云渊明字元亮。
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杭,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其词曰:(下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
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戒,曰:(下略)又为《命子》诗以贻之曰: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作者远远瞧见家门便“载欣载奔”,可见因为能购归隐田园心中着实高兴。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文章欢愉的气氛中却不时跳出一两句让人恻然的言语,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怀良辰以孤往”,“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等。
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人生苦短的慨叹,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二、说教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一座突兀而起的高楼,一种沉思静默的怀想。这是你吗?名传千古 的滕王阁。你在守望什么?是在践行一种千年的约定吗?十几个世 纪前的某一天,一位青年才俊曾登临,用惊风落雨的笔触依傍过 你,抚慰过你,赞美过你;一颗伟大的 灵魂也曾经走近过你,凝视过你。君不 闻,拍打江岸的涛声,那是王勃跳动不 已的才思;君不见,台阁依旧寂寞,那 是王勃抑郁而苍凉的心境。
Ⅱ.文化常识 1.诸.侯.以惠爱为德。 (1)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连 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 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 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2)公:是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 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 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
忠义与亲情,面对命运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虽为“亡 国贱俘”,却不卑不亢,甘于清贫,婉拒帝王之邀,只为报答祖母 的养育之恩。虽说“乌鸟私情”,实则为 至孝之举。李密是幸运的,崎岖艰难的人 生路上有祖母的精心呵护;祖母是幸福的, 疾病缠身的晚年有李密的不离不弃。《陈 情表》用孝义和恩情交织出一个个爱的闪光点,为我们诠释了爱的 真谛。
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
进,辍学则退!”然后他又指着稻田里的
一棵小苗说:“你虽然没看见它长,但它
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
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
只要勤学不辍,就能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一块有马鞍一样凹面的磨刀石对少年 说:“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并没有看到它磨损,但日 积月累,年复一年,它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 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学 习 资 料 专 题4 归去来兮辞 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眷.然(juàn) 西畴.(chóu) 眄.庭柯(miǎn) 载.欣载奔(zài) 盈樽.(zūn) 壶觞.(shāng) 矫.(jiǎo)首 出岫.(xiù) 翳.翳(yì) 盘桓.(huán) 幽壑.(hè) 流憩.(q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随)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动词,趁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乘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量词,辆) 2.绝⎩⎪⎨⎪⎧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形容词,走不通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端起)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动词,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动词,吸引) 4.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按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5.而⎩⎪⎨⎪⎧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但)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 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 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 4.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 6.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 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 8.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 9.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眷.然(juàn) 西畴.(chóu) 眄.庭柯(miǎn) 载.欣载奔(zài) 盈樽.(zūn) 壶觞.(shāng) 矫.(jiǎo)首 出岫.(xiù) 翳.翳(yì) 盘桓.(huán) 幽壑.(hè) 流憩.(q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随)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动词,趁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乘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量词,辆) 2.绝⎩⎪⎨⎪⎧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形容词,走不通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端起)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动词,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动词,吸引) 4.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按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5.而⎩⎪⎨⎪⎧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但)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4.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6.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8.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9.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4.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5.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文静而美好。
)6.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
)7.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用“见……于……”这种固定格式表被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为”在句中表被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宾语“焉”置于动词“求”之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宾语“胡”置于介词“为”之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宾语“奚”置于动词“疑”之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置于动词“告”之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省略句,“候门”之间省略了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寓形宇内”之间省略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2.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
3.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4.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6.农夫们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我。
7.僮仆们欢迎,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
8.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常识·速览]陶渊明(365或372或376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贵族世家,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等。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1.文学常识辞“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
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
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
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写法上讲究铺排,这表明赋是有韵的散文。
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2.文化常识(1)诸侯..以惠爱为德①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②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如:宋襄公之“公”是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
③诸侯称国君,也可称爵名;侯爵、伯爵诸侯在封国内也可以通称“公”。
如:齐桓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
齐公即齐侯。
④王: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春秋时周衰,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僭号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2)仲秋..至冬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分“序”和“辞”两节。
“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文脉·梳理]【答案】①归途②向往田园[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
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
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
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
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2.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