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
赣南客家茶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
2018年第11期基金项目:2016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基地项目《赣南客家民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YG2016377B ;2016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赣南客家民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6ZB-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雪莲(1975-),女,江西赣州人,学士,研究员,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音乐文化艺术。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3日。
在现代音乐艺术的激烈冲击下,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生存空间大大缩小。
在客家民歌艺术与茶歌艺术传播过程中,其整体利用水平较低、传播机制尚不科学,因此,限制和影响了该艺术的传播发展。
因此,通过具体对比,旨在为两种艺术的传播发展探寻到合适的时代之路。
1客家文化及客家民歌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在多民族发展进程中,造就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无论是该资源表现形式的复杂多样性,还是其整体内涵的浓厚性都有极大优势。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同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也对其文化体系的整体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形成了诸如赣南文化、粤东北文化、巴蜀文化、京津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形式。
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诸多极具自身特色的融合型音乐艺术,赣南客家茶歌、粤东北客家民歌等都是其艺术形式的重要表现。
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具体称谓,其更多指的是一种文化理念。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粤)、江西(赣)等地,其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北民南迁”的重要族类,同时也是世界上汉族民系最为广泛的族系。
在客家文化发展进程中,其中全面传承了传统的古代汉族文化,同时也将传入地的原有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新的客家文化体系。
对于客家来说,其作为擅长唱歌的民系,有着诸多客家音乐艺术,极具音乐韵味。
客家民歌中,最为重要的艺术特性就在于音乐艺术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赋予了该艺术形式的审美内涵。
赣南地区采茶戏的唱腔特点分析
2019年第12期作者简介:刘蕾(1982-),女,四川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民族声乐。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6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赣南地区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每当采茶季节到来时,茶农都会通过男女对唱的方式来表达对采茶的喜悦,这种男女对唱的模式也就是目前流传的采茶戏前期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文化也受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和滋润,逐渐的演变成极具客家文化特点的采茶戏,而赣南地区的各种民间故事也逐渐的被大家演绎成为独具特色的赣南采茶戏,其内容方面主要就是赣南地区的人们生活、历史的发展等,这种采茶戏随着赣南文化的崛起也变得越来越兴盛。
赣南地区的采茶戏起源于明朝末年,当地人们通过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利用戏曲表达出来,因此,研究其唱腔的艺术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赣南采茶戏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赣南地区采茶戏的相关概况分析赣南地区的采茶戏起源我国的明末清初时期,其主要的发祥地就是安远县的九龙山地区,属于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衍变的基础主要是民间的“三脚班”、“茶篮灯”、“采茶歌舞”等地方民间戏曲,大约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
任何文化的本质特征都是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赣南地区的采茶戏要不断的发展就要自身进行创新,站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自身的内涵价值和历史价值,努力推广和传承的同时添加创新,铸就新的辉煌。
赣南地区的采茶戏的发展经历了“草台”到大雅之堂,乡村到城市,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从“塘里洗脚庙里歇”到居有定所,从传统文艺到现代戏。
其多采用创腔手法有“主题贯穿”和“主调选择”两种模式,其创作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烽火奇缘》、《快乐标兵》、《风雨姐妹花》以及反映历史革命素材的《金嫂》、《围屋女人》、《莲妹子》及《八子参军》等,也有传统的戏曲改变部分。
赣南地区的采茶戏唱腔一般可以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流派,两个流派的唱腔都各有特点,同时也会因为演唱者嗓音条件的不同而唱出不同的风味色彩[2]。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艺术特色在表演形式、音乐节奏、舞台布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戏的历史传承、表演特色和艺术魅力等方面展开研究,力求全面深入地探讨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地方戏曲剧种。
一、历史传承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赣南地区的农民在采茶休息的时候,常常以唱歌、说相声等方式娱乐自己,逐渐形成了赣南采茶戏这一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
后来,赣南采茶戏逐渐演变为一种以采茶为主题的戏曲形式,成为地方农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起初以地方方言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包括了歌唱、念白、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长期的发展中,赣南采茶戏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表演特色1. 儒雅清新的风格赣南采茶戏以描绘赣南地区的茶山茶海为题材,其表演风格以儒雅清新为主。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了赣南地区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色之一就是用唱腔、音乐、舞蹈等手法,展现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2. 情感细腻的表演功底赣南采茶戏在表演方式上强调情感细腻,通过表演者的动作、眼神、声音等多种手法,将戏剧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描写爱情,还是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功底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 精湛的音乐编排赣南采茶戏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编排,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赣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在演出中,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地方特色,能够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情绪,加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4. 精美的舞美设计赣南采茶戏在舞美设计上也非常讲究,舞台布景多以江南水乡的山水风景和茶园田园为代表,以逼真的场景和生动的背景勾勒出赣南地区的自然美景,增强了戏剧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昌市、赣州市等地的一种民间戏剧,因主要在春季茶叶采摘季
节演出而得名。
该剧种与茶叶采摘文化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题材丰富
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内容主要涉及到茶园、茶楼等与茶叶相关的题材,如《采茶女》、《茶铺子》、《揽桂楼》等。
除此之外,它还以历史传说、生活百态等为素材,反映出当
地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二、唱腔独特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主要由江西本地的南乐调和赣调组成,其中南乐调属于夏琳音乐,
在唱腔表现中注重音乐曲律和声腔技巧;赣调则属于江西省赣州市方言区域的地方戏曲,
唱腔情感丰富、显得粗犷有力。
三、表演形式新颖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说唱演出外,还引入了歌舞、
木偶戏、杂技等表演形式,丰富了舞台形式、增强了视觉效果。
四、人物形象传神
赣南采茶戏的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明的角色,如内心坚强的采茶女、机
智幽默的茶铺老板、善良耿直的村民等。
表演者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语言,
使人物形象更加传神。
五、文化底蕴丰富
赣南采茶戏是体现江西茶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挖掘和展示了江西省赣南地区丰
富的地方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和传承江西茶叶文化提
供了具体的实践场所。
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以《乌云下的歌声》唱腔为例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Tea-Picking Opera Music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on the Modem Tea-Picking Opera Music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 Under a Dark Cloud Song singing as an
Example
作者: 范晓君 李琳
作者机构: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出版物刊名: 肇庆学院学报
页码: 58-6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赣南传统采茶戏 粤东采茶戏 《乌云下的歌声》
摘要:粤东与赣南接壤,同属客家人聚居区,历史上采茶歌舞的交流频繁。
而近代、现代、当代粤东采茶戏受赣南采茶戏的影响极大。
现代粤东采茶戏《乌云下的歌声》主要唱腔的主题
旋律均来自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
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对赣南原采茶戏曲调的运用;二是将几首原曲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曲调;三是
探索板式变化,发展音乐。
《乌云下的歌声》的音乐设计突破了传统采茶戏过多套用现有曲调
的做法,使原本“歌舞性”音乐唱腔具有“戏剧性思维”。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
在宋代时期,赣南地区栽种了大批的茶树,茶叶的采摘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工作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赣南采茶戏从起初的劳动曲艺,逐渐发展成专门的戏曲剧种,并且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爱和推崇。
赣南采茶戏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将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多样丰富。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以现实题材为主,着重表现当地农民和茶农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常见的剧目有《采茶人》、《采茶花》、《采茶烈士》等。
这些剧目通过对当地茶农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他们艰苦劳作、团结互助和爱国情怀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多样。
赣南采茶戏融合了话剧、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使得整个剧目充满了活力和艺术感染力。
演员们在台上不仅要唱、演、念、打,还要进行武术和舞蹈的表演,这使得整个戏曲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富有观赏性。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风格独特。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采用的是特殊的赣南调式,它与一般的戏曲音乐有所不同,更加贴近于当地的民俗音乐。
这种音乐风格在表演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能够引发观众对当地文化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赣南采茶戏在服饰和道具方面也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演员们身着赣南地区特有的农民服装,并佩戴上精心制作的冠冕和装饰品。
他们还使用各种特制的道具,如茶筐、茶壶、茶杯等,使得整个舞台充满了浓郁的农耕氛围和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在艺术特色方面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它通过多种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展现了当地茶农艰苦劳作和爱国情怀,同时在服饰和道具上也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江西赣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赣南、粤东北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Ac a dem i c Fo r u m V ( V o 1 . 1 1 6 】
赣 南 、粤 东 北 采 茶 戏 之 比较 研 究
口 董 晓 梅
( 广 东 省 嘉 应 学 院 ,广 东 梅 州 ,5 1 4 0 l 5 )
赣 州 市 是 江 西省 最 大 的 行 政 区 。 当地 地 形 多为 盆 地 ,四周 高 山环 绕 ,中部丘 陵起 伏 ,整 个地 形 属 于丘 陵 地 形 。 而 粤 东 北 包 括 :韶关 、 河 源 、 梅 州 、 揭 阳 、汕 头 、 潮 州 六 个 地 级 市 , 同 时 也 可 延 伸 至 惠 州 的 部 分 地 区 。 这 一 带 的 地 形 与 赣 南 类 此 。 多 属 丘 陵 地 形 ,但 也 有 少部 分 类似 平原 地 形 。两地 的 平均 海 拔在3 0 0 — 5 0 0 米 之 间 ,年 均气 温在2 0 度左 右 ,四季 降雨 量充 沛 ,再 加上 丘 陵地 形 。使 这一 带成 为 了种 茶 的天 然宝 地 。这 也是 采茶 戏形 成 中必 不可 少 的条 件之 一 。 ( 二 )语 言 环 境 赣 南地 区是客 家 人 的主要 聚 集地 之一 。 由于所 处 东 西 南 北 贯 通 的 地 理 位 置 影 响 ,致 使 那 里 的 方 言较 为 复 杂 , 既 有 本 土 的 客 家 话 、 赣 话 。又 有 周 边 地 区 的 湘 语 和 吴语 ,即使 在赣 话 中又 分 出众 多的 地方 土话 。 因此 ,赣 南采 茶戏 在 语言 上 的特 色是 各异 的 。那 里 的每个 县 市 。 甚 至 每 个 乡镇 在 采 茶 戏 表 演 中 都 带 有 各 自的 方 言 。 粤东 北地 区 是客 家人 迁徙 的 终点 站 。这 里在 方 言上 较为 统 一 , 主 要 以 客 家 话 和 潮 汕 话 为 主 ,其 中 客 家 话 又 占 了 绝 大 多 数 。在 采茶 戏 表演 上 ,那 里 的语 言 风 格 较 为 统 这使 得 各地 的 采茶 戏在 演 出交 流上 较为 方便 。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
江西赣南采茶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其音乐特征和表演艺术都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是初探江西赣南采茶戏音乐特征和表演艺术的一些观点:
音乐特征:
1. 音质清脆悦耳: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常常使用笛子、坐琵琶等乐器,其音质清脆悦耳,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2. 象征意义强烈的音乐元素: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通常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比如黄腰带的音乐主题代表着采茶女工的身份等。
3. 抒情性强的唱腔: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素以抒情性强、婉转动听著称,演唱时常常化繁为简,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表演艺术:
1. 着重塑造情感和形象: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常常着重于塑造情感和形象,表现出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 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注重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通过形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意境。
3. 丰富多彩的化妆和服装设计: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的
化妆和服装设计丰富多彩,呈现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其中,采茶女工的服装以绿色为主,寓意她们和自然的紧密联系。
以上仅是对江西赣南采茶戏音乐特征和表演艺术的初步探讨,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它以唱念做打为形式,乐器伴奏,表演形式多样。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赣南采茶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的地方戏剧,它以当地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成为了戏剧的主要情节,突出了茶文化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赣南采茶戏既有唱腔,又有念白和对话,还有舞蹈和杂技等表演形式,使得整个戏剧更加生动活泼。
在音乐方面,赣南采茶戏采用了当地特色的乐器进行伴奏,如笙、管、锣鼓等,营造了独特的音乐氛围。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风格独特。
赣南采茶戏注重歌唱和说白的技巧,唱腔明快婉转,音调高亢激昂,唱腔间还穿插有高丽调等特色曲调。
念白则以清晰明了为主,声音洪亮有力。
演员的表演力求自然,注重形象的塑造和细节的表达,以形神兼备的演技吸引观众。
第四,赣南采茶戏讲求舞台美术的布置和道具的使用。
赣南采茶戏舞台布景以山水画为主题,营造出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
道具方面,则采用了许多与茶叶相关的物品,如茶叶篮、茶壶等,突出了茶叶的重要地位。
赣南采茶戏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传统戏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增加新的剧目和表演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也积极推广茶文化,提高观众对茶叶的认识和品位。
赣南采茶戏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独特的表演风格、精美的舞台美术和道具,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特点,成为了江西赣南地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
引文格式:傅丽.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44(2):46-49.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傅丽(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采茶戏作为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的文化事项,是赣粤边区代表性的民间戏曲艺术㊂采茶戏源于赣南,随后向粤北传播并形成了在地性风格特点,从文化本质来说,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具有同根同源性㊂挖掘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源于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两地的动态传播过程中,赣粤边区的文化环境给二者之间的传播提供极大空间㊂采茶戏在赣粤边区传播历程是漫长的,它凝聚客家人的精神信仰,维护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文化主体地位,促进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双向传播㊂关键词: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2-0046-04在戏曲学研究领域,采茶戏被归纳为地方小戏㊂客家作为汉民族的支系,以赣粤闽为主要的聚集地㊂采茶戏是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重要的文化事项,是一个复杂的㊁互动的客家发展历程的结晶和缩影㊂长期以来,学界围绕赣南和粤北两地的采茶戏是否同根同源而展开讨论㊂对于不同地域相似文化现象的存在,人类学的理论有两种解释:一为 多源并起 ,即各地均有自己的发源;二为 传播论 ,即文化现象先在某地产生,再传播到其他各地㊂[1]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在风格特点上具有共性与个性,形成这种文化现象则源于采茶戏在赣粤边区客家区域的传播而促成二者之间的互鉴㊂本文将采茶戏置身于赣南和粤北地区特殊的文化语境中,对其传播的动因及价值做出分析㊂一㊁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的传播环境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极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制约㊂环境从其定义上理解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内含社会因素㊂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对于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文化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㊂赣南和粤北两地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其自然地理因素的相似性以及社会因素的密切关联性,孕育了采茶戏的产生,同时也造就了采茶戏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和传播优势,为赣粤两地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㊂(一)自然地理环境赣南和粤北隶属于江西和广东两省,以南岭为界,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㊂在气候上,赣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湿冷多雨,春季雨量最大㊂粤北属季风型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冬季降水稀少,夏季雨水充沛㊂在地形地貌上,赣粤两地多以山地㊁丘陵为主,境内群山林立,分布着许多大小山峦,盘亘于赣粤之间的是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和九连山㊂大庾岭连接着赣粤两地,是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也是赣南(大余)和粤北(南雄)的主要交通要道,给赣粤边区带来了极大的交通运输便利㊂赣粤两地的气候及地貌使得境内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种植业和林业相对发达,油茶㊁柑橘㊁茶叶等成为两地主要的经济作物㊂明清时期,茶叶的种植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也使赣南和粤北的交往更加频繁㊂赣南和粤北地区的水系很发达,河流众多,赣南境内主要有章水㊁梅江等流量较大且可通舟的河流,粤北境内有北江及其支流连江㊁翁江等,水路可以贯通赣粤两地㊂赣南和粤北两地因山体相连㊁水系相通而构成一个独特的地域整体,为采茶戏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地域条件与空间基础㊂(二)赣粤边区的社会环境赣南和粤北地区很早以来就一直居住着百越(百粤)族和山都木客等土著居民,在‘吕氏春秋㊃恃202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2第二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M a r.2023*收稿日期:2022-05-24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3.02.008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 S19101);江西省社会科学 十三五(2018年) 规划项目(18Y S29)作者简介:傅丽(1972-),女,广东普宁人,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客家舞蹈及舞蹈教育㊂君“篇记载: 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①指出了在我国的东南和南部地区有百越人居住㊂晋代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有记:‘海内经“谓之赣巨人,今交州㊁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㊂ 土俗呼为山都㊂②而 山都 和 赣巨人 都是指同一人物㊂自秦汉以来,中原汉族由于驻军㊁政府移民和战乱等原因开始大规模地向赣闽粤三省迁移人口,清初‘赣州府志“在描述府境的风土人情时云: 深山荒谷,则粤闽侨居,蛮疍之习,有时而染㊂ ③赣南㊁闽西和粤北成为原居民和客家人共同生活的地区㊂大量的移民致使赣南和粤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对两地的政治和经济㊁生产和生活㊁文化和贸易㊁风俗和习惯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㊂采茶戏作为赣南和粤北两地所具有的一种文化形态,从其产生之初,就深受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㊂也就是说,赣粤两地的社会环境对于采茶戏的发展及其在两地互相传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㊂赣南和粤北紧密相邻,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㊁变迁的经济社会以及客家民系的形成,使得赣南和粤北成为一个区域整体和客家文化圈㊂由于赣南和粤北从属于不同的两个行政区域,在具体的社会生活㊁民俗与语言等方面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对两地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呈现产生直接的影响㊂二、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传播的历史过程从对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的探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历经交流与融合㊁互鉴与再生的过程,并因此而形成在艺术形态㊁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㊂(一)采茶歌采茶戏以采茶歌为基础,历经采茶灯发展阶段后加入人物角色与故事情节而形成戏,采茶歌是形成采茶戏的核心㊂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已是极为普及,茶叶生产在江南一带走向繁荣,茶农在采茶的劳动过程中随口即兴而唱的一些生活小曲和小调是最初的采茶歌㊂明代中期,赣南境内出现 十二月采茶歌 ,最初流行 顺采茶 ,从一月唱到十二月,而后出现 倒采茶 ,即从十二月唱到正月,月月有歌,还有唱春夏秋冬的 四季茶歌 ㊂江西流传的采茶歌在明万历年间铅山人费源禄所作的‘节序诗㊃清明“已有文献记载,清代江西赣南石城熊氏家族六修‘熊氏族谱“中,有关熊休甫(生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记载: 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鸣鸣然,撼户牗㊂④广东在明朝亦盛行 十二月采茶歌 ㊂广东境内的采茶歌在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曰: 粤俗,岁之正月, 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 ,清康熙时吴震方的‘岭南杂记“对 采茶歌 [2]均有记载㊂从已有的资料来看,赣南和广东二地 十二月采茶歌 在词曲上有一定的关联性㊂(二)采茶灯从采茶歌到采茶戏的产生,历经了采茶灯的过渡阶段㊂明中叶以后,在民间灯彩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出现了用纸扎茶篮㊁扇子和手帕等道具边唱边舞即 采茶灯 的表演形式㊂流沙㊁毛礼镁的‘采茶剧种散论“中有一篇‘赣粤采茶灯戏再探“的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对采茶音乐的分析,对赣粤采茶灯推论出:赣南的采茶灯是由闽中和闽西传入赣南石城㊁宁都和于都一带,再往西传入赣州,至今于都县还保存的‘采茶谣“与福建龙岩的‘摘花茶“的音乐曲调相同,歌词也没多大差异,而龙岩的采茶灯是由浙江传入的㊂广东的采茶灯最初是由浙江传入粤东,而后分成两路,一路由粤东传入粤北,另一路则传入广州和粤西㊂在该文章中还进一步指出:赣南的长宁县(今名寻乌)和粤东的平远县(今属梅州市)相邻,粤东梅州的采茶灯向江西方面发展,最先是在赣南长宁县盛行起来㊂明末,从粤东传入的采茶灯与赣南地区的其他民间灯彩相结合,形成赣南本地 两旦一丑 的采茶灯演出形式㊂以‘姐妹摘茶“为代表的采茶灯在赣南形成‘双采茶“三种表演形式:其一,宁都县 四旦两丑 的表演形式;其二,赣县和于都等地‘小摘茶“的形式;其三,安远县出了‘双采茶“㊂清乾隆七年曾任长宁知县的沈涛写有‘灯戏竹枝词“:琵琶斜拨月琴张,月下争看窈窕娘㊂何必踏歌怜眉子,广南新按采茶腔(广南即现在的广东)㊂清嘉庆年间,信丰人谢筆祯在‘南安岭“中对南安(赣南地区的大余县)采茶灯的描述,有这样一种说法: 土音流传自东粤,村童装扮作妖娥㊂ [3]52(三)采茶戏值得注意的是,明末清初时期安远县出现 四旦一丑 的‘九龙茶灯“, 四旦 指的是四个茶女, 一丑 指的是一个茶母,此茶灯与闽粤无任何关系,但比‘姐妹摘茶“更加丰富多彩,加入了 梳妆㊁出门㊁上山㊁摘茶㊁发灯 等情节,而所唱曲调‘梳妆扮月“是一种较 十二月采茶 歌更为古老的 四季采茶 曲牌㊂74第2期傅丽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①②③④吕不韦:‘吕氏春秋“卷二十‘恃群览第八㊃恃君“,‘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154杂家类,第848册,第449页㊂郭璞:‘山海经传“,‘海内南经第十“,中华书局,1985年版㊂朱口等修,林有席纂:‘赣州府志“卷2‘风土“,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㊂赣州地区戏曲志,1991年版㊂由此,‘小摘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第一部赣南采茶戏‘九龙山摘茶“(亦名‘大摘茶“),进入了有人物角色(旦角㊁丑角)与故事情节的采茶戏发展阶段㊂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赣南采茶戏在赣南各地迅速发展㊂有文献记载,入清以后,赣粤两地的交流已是十分频繁,广东的茶商前往赣南购买茶叶,当地茶商以采茶歌舞招待粤商㊂据史料记载,赣南采茶戏在安远形成后在赣南境内迅速流传同时也传入粤北,据‘南雄县志“中记载: 采茶戏约在清乾隆年间,由南康㊁信丰和龙南等地传入㊂ [4]13又有‘曲江县志“中记载: 本县地方戏,仅采茶戏一种㊂其源于何时何地或由何地何时传来,今难确切考证㊂最迟于光绪年间,已有一丑二旦的 三脚班 以唱采茶㊁唱大茶㊁唱花鼓㊁大茶戏㊁采茶戏之名在本县(主要在西北部㊁西南部)农村演出㊂ [4]13虽然不能准确地判断赣南采茶戏何时传入韶关,但是从资料中可以发现,赣南采茶戏在清朝就已经在韶关流传㊂赣南采茶戏‘上广东“的唱词有: 过了新城(赣南大余县)是曲江(广东),一根甘蔗八尺长㊂ 此外,赣粤两地采茶戏艺人之间也是互为往来和交流㊂据说在清道光年间,赣南采茶戏老艺人刘璋(丑角)㊁夏祥凤(旦角)到仁化县扶溪演出,曾传艺给仁化的刘振光这位艺人㊂[4]15粤北的阳山县地方志中,便出现 乾隆间三角班大兴 的记载,这种三角班唱的就是赣南采茶戏㊂[3]253清末民初,粤北采茶戏艺人谢启池㊁钟南石等经常领班到赣南演出㊂[4]7又如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都有‘补皮鞋“这个传统剧目,不仅名称相同连主题内容都比较接近㊂随着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不断发展,成为以地域命名的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将二者的唱腔㊁舞蹈㊁伴奏乐器㊁剧目内容等具体的艺术形态进行比较和研究,可发现它们之间由于互相传播与借鉴而形成的异与同,这是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传播的历史痕迹㊂三、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传播的价值采茶戏是赣粤边区客家文化传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区域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性㊁连续性和继承性㊂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的传播,不仅仅是艺术形态上的借鉴和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赣粤两地客家人在精神和意识形态上的交流㊂它影响着赣粤边区客家人的文化体验与文化认知,体现了采茶戏在这一文化地域空间里的共存与共享㊂(一)凝聚赣粤边区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采茶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存流传着社会的记忆㊂采茶戏作为民间艺术在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传播,其曲牌㊁念白㊁戏服等艺术形式所散发的精神气质不仅体现了赣南和粤北客家人的生活习性,也蕴含了客家族群的道德观念和信仰,折射出客家族群的文化性格㊂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是心理层面对文化的认同㊂客家人自中原向南大规模的迁移,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垦拓荒㊁英勇无畏,而这些特质都反映在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上㊂茶农种植茶叶并在繁重的茶业生产中孕育出诙谐幽默㊁载歌载舞的采茶戏,在传统的采茶戏剧目当中就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积极乐观㊁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如‘茶童戏主“中的茶童哥和茶妹㊂客家人崇尚儒家思想,遵守 孝悌 ,敢于开拓,富有革命精神㊂如赣南采茶戏‘客家儿郎“㊁粤北采茶戏‘母亲岭“,这些剧目所刻画的人物体现了客家人积极进取㊁刚柔并济的人文性格,也彰显了客家人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㊂文化是族群认同的基石,采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赣南和粤北地区传播的不只是艺术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传播了超出艺术表象之外的精神信仰和文化㊂它积淀着客家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了客家人共有的文化心理,表述了赣南和粤北地区客家族群对自身历史记忆与族群身份的认同㊂与此同时,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以文化的力量维系着赣南和粤北地区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㊂(二)维护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文化主体地位费孝通先生基于自己在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主体性的概念,而费先生对主体性的认识,立足于对中国文化本质的认识㊂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自觉和主体性是费孝通思想的一贯主题㊂[5]文化是由人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创造的,只有了解本土文化,才更能发挥文化主体的能动性㊂文化的主体性,于内而言,是文化的自知与自信;于外而言,是文化的自觉与创新㊂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是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孕育而生的本土文化艺术,是人民大众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㊂采茶戏的生成过程也是民众对其内涵㊁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民众的自为性和能动性,树立起强烈的文化主体意识㊂赣南和粤北地区的采茶戏在唱腔㊁舞蹈㊁表演以及剧目内容等艺术形态上存有个性,但从采茶戏的发展与传播史显见二者之间所具有的 根亲文化 属性,也就是说,二者的文化主体是同根同源的㊂赣南和粤北地处客家文化圈,两地的采茶戏在发展创新中吸收并彰显了客家文化㊁农耕文化㊁儒家文化与民俗文化等内容,厚重的文化内涵是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自知与自信的根基㊂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艺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迁,这就要求本土文化必须守故创新,树立文化主体性,实行文化自觉与创新以适应新的文化需求㊂近年来,采茶戏从田间地头登上了舞台㊁从自84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娱自乐到专业团队打造,在表演形式与场域空间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㊂这些变化是在艺术主体创新能动性的驱动下,对传统采茶戏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㊂如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成功地突破了传统采茶戏的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给采茶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㊂(三)促进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双向传播采茶戏自在赣南形成以来,至今一直活跃在赣粤边区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茶戏具有鲜明而清晰的文化特质,是赣粤边区不可缺失的传统文化㊂其在赣南和粤北的分布状况㊁形式内容及其参与两地客家民众日常生活当中的功能作用,显示了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密切的传播和互动状况㊂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互动总是伴随着地理空间的扩散和历史时间的延续两个因素㊂这种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流与扩散,可以使采茶戏获得一种稳定而良性的传承和互动关系㊂就地理空间而言,是从一个场域传播到另一个场域㊂赣南和粤北隶属两个行政区,从采茶戏的传播史来看,赣南是传播的核心场域,由于毗邻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客家文化区使得采茶戏在两地得以传播和互动㊂就时间传承而言,文化从形成到被民众认同需要一定时间㊂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先后形成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二者在每个发展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都贯穿着时间上的延续㊂期间无论是师徒传承或是代际传承,都是由上一代至下一代的时间传承,时间的跨越深度无疑是漫长的㊂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老艺人之间的互来互往,带动两地采茶戏在艺术形式上的借鉴:如粤北南雄的刘氏家族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从江西信丰县小河堡竹子面村迁徙到南雄珠玑巷牛田村,然后又扩迁到古头村等地,刘氏家族代代传唱采茶歌‘十杯茶“,刘氏家族从江西迁徙到广东,也把赣南采茶戏传播到广东㊂[4]14清末民初,粤北采茶戏艺人蓝祥云等经常领班到赣南演出㊂当代赣南采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宾茂,不仅在赣南境内传授采茶戏的技艺与技法,还远赴粤北的韶关㊁南雄等地传授赣南采茶戏,为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的交流与传播而潜心耕耘㊂在采茶戏作品方面赣南和粤北两地也是互相借鉴:如‘十二月采茶歌“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采茶戏当中都有,且在歌词㊁曲调等方面比较相近㊂‘补皮鞋“作为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统采茶戏剧目得到广泛流传㊂当今正处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多元化传播路径的优势下,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之间利用新旧媒体的融合构建新的传播方式,利用网络㊁电视等媒体平台促进二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之间的互动交流,推进赣粤边区传统文化的共同繁荣㊂赣南与粤北两地采茶戏作为我国采茶戏文化的两大代表性流派,在二者的形成㊁发展㊁传播中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很多共性的艺术表现手法㊂与此同时,各自又与本土文化艺术交汇融合,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与风格㊂四㊁结语采茶戏自明清时期在赣南形成以来一直活跃在赣粤边区㊂从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的生存环境中,追溯采茶戏在赣南与粤北的传播历程,可以看出,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是采茶戏不同形态的呈现㊂尽管二者在艺术形态上存有差异,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反映了其所具有的同根同源性㊂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作为赣粤边区重要的文化事项,建构着特定的地域文化面貌,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信仰,进一步维护了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文化主体地位,促进了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双向传播㊂参考文献:[1]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2] 范晓君.中国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171.[3] 流沙,毛礼镁.采茶剧种散论[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4] 黄莉丽.粤北采茶戏[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5] 李友梅.文化主体性及其困境 费孝通文化观的社会学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10,25(4):2-19+243.责任编辑:侯伟浩A S t u d y o n t h e S p r e a d o f T e a -p i c k i n g O pe r a i n G a n n n a n a n d Y u e b e i F U L i(S c h o o l o f M u s i c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a n z h o u 3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s a c u l t u r a l m a t t e r o f t h e H a k k a r e g i o n i n G a n n n a n a n d Y u e b e i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i s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f o l k o pe r a a r t of t h e G a n -Y u e b o r d e r a r e a .O r ig i n a t i n g f r o m th e G a n n n a n ,T e a -pi c k i n g o p e r a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s pr e a d t o t h e Y u e b e i a n d d e v e l -o p e d l o c a l s t y l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n t e r m s o f c u l t u r a l e s s e n c e ,G a n n n a n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a n d Y u e b e i T e a -p i c k i n g o pe r a h o l d t h e s a m e r o o t a n d o r i g i n .T h e d e e p e r r e a s o n b e h i n d t h i s c u l t u r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i s t h a t t h e c u l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f t h e G a n -Y u e b o r d e r a r e a h a s p r o v i d e d ag r e a t d e a l o f 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 f o r th e s p r e a d o f t h e t w oi n a d y n a m i c w a y .T h e s pr e a d o f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i n t h e G a n -Y u e b o r d e r a r e a h a s b e e n a l o n g j o u r n e y ,a n d i t h a s u n i t e d t h e s p i r i t u a l b e l i e f s o f t h e H a k k a p e o p l e .M o r e o v e r ,i t h a s a l s o m a i n t a i n e d t h e s t a t u s o f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a s t h e m a i n c u l t u r a l e n t i t yi n t h e G a n -Y u e b o r d e r a r e a a n d f a -c i l i t a t e d t h e t w o -w a y s p r e a d o f T e a -p i c k i n g o pe r a i n t h e G a n -Y u e b o r d e r a r e a .K e y wo r d s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G a n n a n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Y u e b e i t e a -p i c k i n g o p e r a 94第2期 傅 丽 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
采茶戏研究论文:赣南采茶戏特点与发展思考
采茶戏研究论文:赣南采茶戏特点与发展思考赣南采茶戏特点与发展思考作为江西省剧种之一的采茶戏,始于清朝末年的赣南地区,在当地的群众中广受欢迎。
采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地方特色,成为了江西省剧种中的一枝独秀。
本文旨在探讨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和发展思考。
一、赣南采茶戏的特点1.表演地点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地点一般在农村或茶园内,常常以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的光源。
因此,演员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表演时间,以保证场景的充足和逼真。
2.表演方式赣南采茶戏较为注重角色塑造和人物刻画,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生活境遇和交际关系,表达出人情浓郁的戏剧效果。
此外,赣南采茶戏还贯彻了“戏音相生”的表演原则,在表演时配合相应的唢呐、笛子等乐器使上场人物更容易产生联想、赋予生命力。
3.剧本题材赣南采茶戏的剧本题材以社会风俗、人情世故为主,表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
其中,许多剧本故事均取材于当地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调了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
二、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思考1.抓住现代市场如今,大部分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文化表演,而往往更加关注兼具前沿技术和多元化表演形式的节目。
因此,赣南采茶戏需要创新表演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需求相结合。
2.提高演员技能赣南采茶戏注重角色刻画,因此,演员的技能培训至关重要。
需要对演员进行系统的演技培训,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演技,同时增强整个演出的艺术效果。
3.弘扬传统文化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需要强调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可贵性,不断推广观众的认识和欣赏。
同时,也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演出来对瑰宝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推广和宣传。
综上,赣南采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地方特色和人情世故的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然而,如今的现代市场需要创新的表演形式,赣南采茶戏需要不断提高演员技能,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广本地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更好的传统文化推广方式。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赣南地区的茶山茶乡,以采茶为主题,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剧情内容、角色扮演以及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围绕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戏曲剧种的魅力所在。
一、表演形式独特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包括歌唱、舞蹈、音乐、戏剧表演等。
在这种戏曲表演中,演员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感情和情感变化,借助于音乐和戏剧表演来展示剧情的发展和结构。
赣南采茶戏还注重舞台化的效果,通过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的设计来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吸引力。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剧情内容生动赣南采茶戏以采茶为主题,其剧情内容主要围绕着茶农们在茶山茶乡采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展开。
在这些剧情中,有爱情、亲情、友情、劳动和生活等多种元素的交织,使得整个戏曲剧种显得非常生动、贴近民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
赣南采茶戏的剧情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悲情戏也有喜剧,既有争斗戏也有和谐戏,这些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使得赣南采茶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角色扮演传神在赣南采茶戏中,角色扮演非常传神,演员们能够通过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来深刻地刻画出各种类型的角色形象。
无论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演员们都能够将其演绎得非常到位,使得角色形象生动鲜活。
尤其是在扮演茶农和茶女的角色时,演员们更是能够展现出其特有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使得观众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四、音乐伴奏和舞蹈艺术赣南采茶戏在音乐伴奏方面非常注重,其原生乐队通过打击乐、拉弦乐、木管乐等方式来演奏出富有南方山区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既有节奏感也具有情感表达力,为整个戏曲表演增添了很大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中的舞蹈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们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舞姿来展现出茶农在采茶过程中的辛劳和欢乐,使得整个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和有趣。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渊源,探讨了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接着分析了戏曲风格和表演特点,强调了其特有的表演方式和情节设置。
音乐舞蹈的特色也得到了重点探讨,突出了赣南采茶戏中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元素。
文中还详细描述了该剧种的服饰道具的独特之处,以及剧情梗概及人物性格刻画。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之处。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艺术特色、研究、历史渊源、戏曲风格、表演特点、音乐舞蹈、服饰道具、剧情梗概、人物性格、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分支,是赣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它起源于清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剧情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着独特之处,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戏曲市场的竞争,赣南采茶戏面临着传承困难和舞台受众逐渐减少的挑战。
对于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方戏曲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文化遗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的探讨,将有助于揭示赣南采茶戏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赣南采茶戏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对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可以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研究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该戏剧形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
通过对其历史演变的分析,可以揭示赣南采茶戏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其在古代戏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点和戏曲风格,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剧种在表演形式、音乐舞蹈、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地方剧种,起源于江西省赣南地区。
它是在采茶时工人们为了解闷、娱乐而演唱的一种曲艺形式,因此有“采茶戏”之称。
赣南采茶戏在地方上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和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本文将就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探讨其歌舞、表演形式、音乐、戏剧故事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舞表演形式独特赣南采茶戏的歌舞表演形式独特多样,通常表现为歌唱、舞蹈和说唱的结合。
其中歌唱是最主要的表演形式,歌曲多为地方民歌,语言朴实、易懂、富有赣南地方特色。
舞蹈则多采用民间舞蹈形式,如花鼓舞、踩高跷等,富有地方风情。
说唱则是赣南采茶戏的独特表演形式,它运用地方方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喜怒哀乐,叙述了农民的辛酸和快乐。
这种结合了歌唱、舞蹈和说唱的表演形式,使赣南采茶戏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二、音乐表演热烈欢快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演以热烈欢快著称,乐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节日气氛。
音乐形式多样,包括打击乐、弹拨乐、管弦乐等,乐器多为民间常见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芦笙等。
其中打击乐器的使用频繁,极富农村风情,能够极大程度地增强观众的听觉享受和艺术感受。
音乐旋律欢快激昂,极富活力,能够让人沉浸产生一种愉悦、舒畅的情绪。
音乐旋律节奏感强,常常和戏曲表演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营造出剧情的紧张、悲喜交加之感,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戏剧故事鲜活生动赣南采茶戏的戏剧故事多取材自农村生活,讲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爱情等方方面面,并运用一些传统的戏曲艺术手法,如武戏、打戏、旦角、丑角等,使得戏剧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故事情节主要以小调为主,小调是戏曲中常用的一种表演形式,其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表达,极富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小调中,表演者往往要求真情演绎,表演要求真实,在表演中要求把感情放飞,不断地追求真、善、美,而且要求在感情的真实性、舞台的感染力和艺术的完美上做出。
江西赣南采茶舞和粤北桂东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对比研究
求福祉、祭祀祖宗,随着采茶舞的发展,用于祈求福祉、祭祀祖宗的采 茶舞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特别是当采茶舞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之后, 许多采茶舞艺人不计报酬地在各村演出,以求联络情谊与和睦相邻, 由此可见,采茶舞完全属于自娱自演的艺术形式,并且深受社会大众 的喜爱与尊重,也正是由于采茶舞贴近社会大众并属于下里巴人的 艺术,因此,在采茶舞的表演过程中,民间文化与民俗元素成为了采 茶舞表演形式中的重要特征。如点茶舞蹈、摘茶舞蹈等,都具有明显 的庆典色彩,即庆祝茶农的丰收。在这些舞蹈的表演中,边唱边舞以 及多人舞蹈的形式,让采茶舞呈现出了喜庆欢快的特征。即便是那些 并不反映采茶生产的采茶舞,也同样具有地方文化色彩,如大落花园 舞蹈以及小落花园舞蹈等,都是对各类花卉植物进行歌颂,并对丰收 时劳动人民的喜悦心情进行了反映。从江西赣南采茶舞与粤北桂东 采茶舞的表演场地来看,早期的采茶舞表演主要在茶山进行,而后则 进入乡村。由于采茶舞表演对表演场地并没有苛刻的要求,所以得以 广泛流传的采茶舞一般会在宽广的露天地面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让 更多人看到表演,也可以为表演过程提供便利。随着乡村物质条件的 发展以及政府的扶持,当前江西赣南以及粤北桂东地区建立了许多 较大的剧场与广场,所以,当前的采茶舞多在剧场与广场进行表演。 1.3 审美价值
关键词:江西赣南;粤北桂东;采茶舞;艺术特色
采茶舞艺术主要流传于我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 贵州、云南等地区,虽然这些地区中的采茶舞艺术都有着相同的血脉 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却各自体现出了明显的艺术特色。其中,江西 赣南地区是采茶舞的发源地,江西赣南采茶舞艺术在传入粤北桂东 等地区之后,也在融合当地民间艺术元素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得到 了良好的发展与广泛的流传。江西赣南采茶舞与粤北桂东采茶舞作 为采茶舞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流派,得到了艺术领域以及社会大众 较高的关注,而通过对江西赣南采茶舞和粤北桂东采茶舞的艺术特 色做出比较研究,对于总结两个地区采茶舞艺术的共通性以及认识 两个地区采茶舞艺术的特色具有着重要意义。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集中在江西省赣州地区,研究重点建立在对该地区最富有地方特色的赣南采茶戏,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阳野考察实践上,着重描述和分析赣南采茶戏唱腔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情况。
赣南采茶戏又名三脚班,三脚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
她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属于地方戏曲。
在戏曲中,戏曲的唱腔是确立戏曲剧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为取得对赣南采茶戏全面、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口昌腔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
戏曲工作者根据曲牌的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把唱腔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通常称为“三腔一调",其曲牌共有三百多首,其中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
为了保护和发扬流传下来的赣南采茶戏音乐,本文从采茶戏的唱腔及其伴奏两方面论述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
通过对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的探讨研究,挖掘出蕴减在这一艺术形态上所折射出的审美,文化观念的发展。
论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历史及具体现象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赣南采茶戏生存的特定的音乐文化生活及其相关事务音乐文化传承,力求客观细致地描述赣南采茶戏的唱腔发展的完整活念图景。
本论文的论述基本上建立在“总述一~分述一一总述"的结构框架上,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采用了夹叙夹议方法来阐述文章内容。
一个戏种唱腔的产生必然与社会环境、生存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对赣南采茶戏唱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论文第一章主要是以综述的形式来阐述赣南采茶戏与赣南地区的自然、历史、社会及人文背景之间的某种联系。
第二章主要针对所研究对象的音乐本体形态进行深入、微观的音乐技法分析。
在对各个论点进行阐述时,本文列举了大量有价值的谱例和图表信息,以确保论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探析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探析作者:罗润华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7期摘要:采茶戏是赣南地区所独有的一个戏种,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该地区的风俗文化与人文历史,体现出人们劳作丰收后的心情。
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采茶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采茶戏的唱腔特点等,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研究江西赣南是采茶戏的发源地之一。
赣南盛产茶叶,每到阳春三月,当地的劳动妇女便开始上山采茶。
在采茶过程中一边唱歌一边采茶,以此形式表达当时的喜悦心情。
这种在采茶时唱的特色歌曲,便称为“采茶戏”。
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采茶戏又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唱腔,但是总体都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故事和人物情节改编成的戏曲形式,时而欢快,时而悲伤,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
其唱腔委婉优雅,郎朗上口的特点,成为广大劳动者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文就其唱腔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一)采茶戏的起源和背景对采茶戏的历史起源进行研究发现,它是由客家人在迁移过程中发展而来的。
因此,采茶戏是古代民族文化迁移的成果。
唐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迁移到了山丘之中,调养生息、繁衍后代。
而受到地势的制约,他们只能依山种植,通过种茶来谋生,从而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情怀。
赣南位于江西的南部,地处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这里的地理条件非常符合茶叶的种植条件。
明代的时候,这里的茶叶种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了,采茶戏的形成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一直发展流传至今,历史悠久。
采茶的最好时间就是谷雨时节,每到这个时节,当地的妇女就会聚集到山上采茶叶,大家一边采茶一边唱歌。
从随意的哼唱,到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逐渐发展,便形成了“采茶戏。
”(二)采茶戏的发展历程采茶戏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戏剧的形式出现的,是通过不断地演变而形成的。
采茶戏的最初发展形式是采茶歌和采茶灯,二者融合、发展、变化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采茶戏。
赣南客家采茶戏的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吕舟明(1995-),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声乐。
赣南客家采茶戏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其中所具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气息,都来自于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融入与影响。
当然,对于该艺术的具体表达和展现来说,其中所融入和诠释的文化内涵是多样化的。
客家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最核心的民俗音乐文化等等,都是我们在认知赣南客家采茶戏时,所必须充分考虑的文化内容。
1从文化角度出发来理解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产生背景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在文化长河中,绘画艺术始终与具体的文化理念一样,成为诠释和表达我国文化特征的重要内容。
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系统化内涵看,其中所集中诠释的生态思维和人文理念,甚至是具体的审美特征,事实上,都能够为当前我们更好地创作花鸟绘画艺术提供有效启迪。
理解和品味茶文化时,更多需要通过合适的元素来具体实施。
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元素,总有一些经典元素会发展成为集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系,采茶戏就是其中之一。
毫无标准要求的歌词,内容欢快的音乐演奏技巧,加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风格,甚至是经典的表情特征等等,都成为当前我们品读采茶戏艺术的重点所在。
客观地看待茶歌艺术的形成背景,以及其中所具体传递的多种要素,事实上是我们当前对其合理认知与成熟应用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对于当前活跃的艺术环境来说,成熟的文化艺术,总是人们聚焦的重中之重。
对于当前茶文化体系的多样性来说,艺术的影响力极其深厚,特别是随着我们对茶文化的认知不断完善,理解茶文化的艺术特质,将为我们真正理解茶的内涵提供本质提升。
采茶戏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文化体系,其中所向我们具体表达和传递的实际上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念,而从该艺术的形成背景看,其中所蕴含的不仅是生活元素,同时更是对我国茶文化体系的成熟理解和全面认知。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始终都是系统化的文化体系,在传统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其更多诠释和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精神,乃至大众生活习惯,未能将系统化的艺术元素认知和利用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整个文化体系的应用价值与传播内涵,所以,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艺术融合的价值优势更为突出,也更值得被我们所具体理解和认可。
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
A Music Study of Tea-picking Opera in Guangdong and Jiangxi——Taking Northeastern Guangdong and Southern Jiangxi as Examples 作者: 董晓梅
作者机构: 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00
出版物刊名: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5-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采茶戏;唱腔;风格;粤东北;赣南
摘要:粤、赣两地采茶戏是我国采茶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戏曲剧种中一朵亮丽的
奇葩,它凝聚了两地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
本文从粤、赣两地采茶戏的唱腔音乐入手,对两地采茶戏在演唱的形式、风格、唱腔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这种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对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必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非 常 讲 究 吐 字 仟 腔
粤 、 赣 采 茶 戏 与 我 国 其 他 地 方 剧 种 一 样 。 是 通 过 人 民群 众 和艺 人们 长 期在 艺术 上 的艰 辛探 索 与创 作 ,吸 取 外来 戏 曲、剧种 的 表现 形式 。才逐 步 形成 了一 套 自己独 特 的 演 唱形 式和 风格 。 采茶 戏在 当地是 最 为 出名 的戏 曲 表演 形式 之 一 。具 有深 厚 的群 众基 础 。采 茶戏 曲牌 在 民 间深 受 群众 的喜 爱 和传 唱 ,那 一首 首经 典 采茶 小 曲 ,如 《 牡丹 调 》、 《斑鸠 调 》、 《哨妹 子 》等 ,至 今仍 在 当 地群 众 中久 唱不 衰 。
: 、 两 地 呆 茶 载 的 唱 腔 特 点
粤 、赣 两地 采茶 戏 在演 唱 形式 上 多以 独唱 和男 、 女 声 对 唱 为主 。独 唱 作品 最初 多 为男 声独 唱 (因为解 放 前 女性 登 台常 常会 受 到 限制 ),解 放 后 才逐 渐 出现 了部 分 女 声 独唱 。演唱 的情 绪 较为 集 中 。表达 的 内容 鲜 明 。如 曲牌 《 牡 丹 调 》、 《斑鸠 调 》等 。 对唱 作 品则 常 常突 出 活 泼 的旋 律 对话 和情 绪 冲 突 。富有 戏剧 性效 果 。如 传 统 牌 《 哨 妹 子 》剧 中的< 对 花> 和< 十 打 片 段 。由男 、女 声 一 问一 答 。交 替进 行 。这 类对 唱 有 时略 带对 白 ,但 要 求演 唱者 节 奏感 强 ,演 唱 时与伴 奏 完美 配 合 ,这样 才 能 环 环相 扣 、 引人入 胜 。从 而增 加 作 品的 戏剧 ・ 眭效果 。
(二 ) 澶 唱 的 风 格 和 特 点
1. 真 , - r 演 唱
粤 、赣两 地 采茶 戏分别 有传 统 曲牌 3 0 0 多首 ,其 中 两地 的 曲牌 又大 多类似 。从 唱腔 上来 看 。老艺 人们 的演 唱 大 多为 “ 三腔 一调 ”( 即 灯 腔 、茶 腔 、 路 腔 和 杂 调 ) 。 改 革 开 放 后 。 党 和 政 府 组 织 人 员 对 传 统 采 茶 戏 进 行 了 收 集 、 整 理 ,把 采茶 戏重 新 归 类 为 “ 茶”和 “ 灯 ” 两部 分 ,即现在 的 “ 茶戏 ” 和 “ 灯 戏 ” 。从整体 来 看 。 “ 茶 戏 ” 的旋律 多 以优 美抒情 、轻松 活泼 为主 ,表 现 力较为 丰富; “ 灯 戏” 的旋 律 则起伏 较 大 。情绪 高亢 热 烈。现 将 它们 的一 些特 点 归纳 如下 。以便后 续进 行分 析 。
(一 )演 唱 的 形 式
粤 、赣 采茶 戏的 吐字 行腔 以我 国文 字 的十 三韵为 基 础 。 结 合 当 地 客 家 话 的 发 音 特 点 。 两 地 采 茶 戏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特 的 行 腔 风 格 。 如 曲 牌 《牡 丹 调 》 中 的 歌 词 “ 细 ”、 “ 你”、 “ 意 ”发 十 三辙 中的 “ 七 一辙 ”。而 客 家方 言 中独特 的 文字 又会 根据 普通 话 中类似 的韵 进行 归韵 , 如普 通话 中 的 “ 我 ”, 客家话 唱成 “ 捱”( n g a i ) 。 发 “- 来 辙 ” ; “没 有 ” 唱 成 “有 ” ( mao ),发 “ 遥条 辙 ”等 。在演 唱 中 ,虽然 有些 韵母 相 同 。但 这些 客 家 话 中 的 特 殊 发 音 , 也 成 为 了 粤 、 赣 地 域 采 茶 戏 的 典 型 风格 特 征。
J0URNAL OF JI LI N COLL EGE 0F THE ARTS< 2 r 0 1
A Cadem i c I -O r ur n V
粤 、赣 两 地 采 茶 戏 唱 腔 音 乐 研 究 以粤 东北 和赣 南 为例
一 一
口董 晓梅
( 嘉 应 学 院 ,广 东 梅 州 ,5 1 4 0 0 0)
【 摘 要 】粤 、赣 两 地 采 茶 戏 是 我 国采 茶 戏 音 乐 文 化 的发 源 地 ,也 是 我 国 戏 曲剧 种 中一 朵 亮 丽 的奇 葩 , 它凝 聚 了两 地 人 民长 期 在 劳 动 生 活 中艺术 创 造 的智 慧结 晶。本 文从 粤 、赣 两 地 采 茶 戏 的 唱腔 音 乐 入 手 , 对 两 地 采 茶 戏 在 演 唱 的形 式 、 风 格 、 唱腔 特 点进 行 了较 为 详 细 的分 析 和 比较 。 在 大 力 弘 扬 民族 文 化 的 今 天 ,这 种 深 入 的研 究是 必 要 的 ,而 且 对采 茶 戏 的传 承 和 发 展 必 定 产 生 积极 的影 响 。 【 关 键 词 】采 茶 戏 ;唱 腔 ;风 格 ;粤 东 北 ; 赣 南 【中 图分 类号 】L ] 6 0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c N 2 2 —1 2 8 5( 2 0 l 4)0 2 —0 0 0 5 — 0 3
一 两 地 呆 茶 载 的 澶 社 会 , 女 子 不 能 登 台 演 唱 采 茶 戏 。所 以 当 时 的 旦 角 常 常 由 男 演 员 来 担 任 ,而 男 声 这 时 就 以 高 八 度 的 假 声 来 唱作 女声 ,这 是 该 阶段 出现 的部分 假声 演 唱现 象。解 放 后 ,男 女平等 的思想 得到 了体 现 ,女演 员 开始 加入进 来 扮演 旦 角 ,角色 开始 合理 分 配。不 过 ,直 到现在 ,民 间 艺 人 的 演 唱 大 多 数 还 是 以 大 本 嗓 演 唱 。特 别 是 那 些 老 辈 的艺 人 们 ,而 往 往 他 们 的 演 唱 又最 有 采茶 戏 的 韵 昧。
采 茶戏 是 流行 于我 国 江西 、广 东 、福 建 、广 西等 省 的 一 种 民 间 采 茶 歌 舞 小 戏 。迄 今 已 有 3 0 0 多 年 的历 史 , 主 要 包 括 采 茶 、 大 茶 、 三 角 班 、 唱 花 鼓 、 唱 花 灯 等 形 式 。 目前学 术界 普 遍认 为 :粤 、赣 交界 处 的赣 南 和粤 东 北 ( 韶 关 、河源 、梅 州 ) 是 我 国采 茶戏 音 乐文 化 的发 源 地 。也是 我 国最 早 的采 茶戏 文 化 圈。本 文 从粤 、赣 两 地 采茶 戏 的唱 腔 音乐 入手 ,对 两 地采 茶 戏在 演唱 的 形式 、 风 格 、 唱腔 特点 进行 了较为 详 细的 分析 和 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