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

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

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

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

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

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

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

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

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

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

白色的连衣裙,
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

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
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

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

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

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

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

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

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

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

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
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
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
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

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

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

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

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

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

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

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
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

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

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

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

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

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

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

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

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

老师看她的确
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

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

“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

”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

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

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

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

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

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

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
按、摸、捶。

有时让妈妈帮忙。

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

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

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

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

“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

”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

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
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

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

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

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

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

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

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

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
“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

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

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

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

”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

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

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

用玲
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