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也随之增加,中外交流更加密切,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使用语言交际,人们还使用非语言行为来进行交际。
非语言行为包括眼神、手势、触摸等肢体语言,也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
了解特定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和规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签: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
由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是靠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同时由于非语言交际具有模糊性和文化规约性,并受到语境的影响,因此,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和冲突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中心内容。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1.1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1)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
(胡文仲,1999)(2)通过多种交际渠道进行有意和无意的编码与解码的非语言行为。
(Ting Toomey,1999)(3)非语言交际涉及所有在一种交际情境中发出者自己生成的以及他(她)对环境利用形成的非语言刺激。
这些刺激对发出者或接收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
(Samovar et al,2010)1.2非语言交际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四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也是就我们所说的肢体语言,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例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
(2)副语言(Paralanguage),也称辅助语言,它包括发音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
语言有真有假,而副语言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往往是不自觉流露的。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
客体语指的是人的相貌、服装、饰品、体味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摘要: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必要补充。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有一系列表现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表现形式存在意义差异。
本论文旨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其意义差异,了解它们所表达的信息,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差异一、引言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交际方式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交流经验的符号系统。
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外我们还会用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来帮助我们交流、传达思想,它是语言的必要补充。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
由此可见,非言语所传达的信息占到了信息总量的93%,对交际的影响之大,。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非言语的主要分类及其中的意义差异做一论述,以便帮助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交流过程中弥合差异,促进理解。
二、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和意义。
语言学家F.Poyetos认为非语言交际即个人或人们相互之间通过某一特定文化内所有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观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
非言语行为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多意性。
在语言交际中,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甚至对立的含义,如有些非语言行为中的身势语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文化所独有,这就造成了非语言行为因文化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二是非结构性。
非言语交流没有正式的结构或固定的模式,属于自发的、无意识的表达方式,因此是无章可寻的。
三是连续性。
语言交际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有始有终,持续时间有限,而非语言交际则不然。
譬如,在激烈的争论过后,语言虽然停止了,但双方丰富的表情仍然在传递许多信息。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形式的不同含义,把它们放置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表现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这种能力。
一、非言语交际的内涵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含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萨默瓦(samovar)认为"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接收者或输出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以由环境造就"。
在本文中,非言语交际指的是一个人不张口说话,不动笔书写的一切行为,它主要伴随在口头交际中,通过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感情和态度。
二、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其实也是对交际的一种补充。
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体态语。
非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就是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是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
下面就手势、面部表情、目光语等等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性。
一、手势上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利用手势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直,表示"OK",即同意、赞成;英国人用此表示顺利、不错和许可;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钱,阿拉伯人用其表示深恶痛绝并同时使劲咬牙。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功能及范围1.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它指“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
”(胡文仲1999 )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是主要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1.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非语言交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从而具备了重复功能、否定功能、替代功能、补充功能、强调功能和调节功能。
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 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 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等。
1.3非语言交际的范围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
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
(2)副语言。
包括沉默,话语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
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
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刘晨华2002 :93)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切联系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
”(杜学增2000:3)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更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
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只有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中美差异
一、简单介绍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际,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通过语言。
当语言被记载下来的那一刻,语言就可以完全从它发生的语境中脱离出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包含的过程。
对人类来说,很显然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却不是人类交际的全部。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
一些学者发现,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两者是互相依附的。
这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肢体的行动与所说的相互对立。
当这一情况发生时,我们就要去找到进一步的信息,或者通过语境来猜测说话者表达的真正含意。
二、学习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管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我们所使用的远远超出了语言本身。
通过表达,我们同时也在用肢体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比如说微笑或是伸出手来表示欢迎等等。
在大家看来,点头意思是“是”,张开手挥舞是在说“再见”,在别人说话或是听讲座是靠在椅背上或是打哈欠表示缺乏兴趣,感觉无聊。
但是,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以上所提到的身势语却表达了其他的含意。
对斯里兰卡人、尼泊尔人、一些印度人、一些爱斯基摩人来说,点头不是“是”而是“不是”。
所以为了用外语和别人有效的交际,我们应该知道伴随语言同时产生的姿势、身体运动所表达的意思。
三、身势语在中国和美国的具体种类和应用(一)交流时的安全距离不同的人对人们在交流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有着不同的见解。
研究表明,在美国,人们在社会和商业关系中,主要有四种距离:亲密、个人、社会和公共。
其中,亲密距离是指45厘米到直接肢体接触之间,产生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如丈夫和妻子;个人距离指45厘米—80厘米,主要发生于朋友、熟人、亲戚之间;社会距离指1.3米—3米;而那些在一起公事或在社交聚会中谈话的人通常都要保持更远的距离,这就是公共距离,通常情况下在公众发言或教师在教室中都属于公共距离。
还有一点我们要时刻记住,那就是大多数的英语国家都不太喜欢人们靠他们太近。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及其对比。
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时间观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非语言元素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揭示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章将首先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非语言交际的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与分类非语言交际,通常被理解为在交流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之外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常常扮演着传递情感、态度和文化信息的角色。
非语言交际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到空间利用、时间观念,甚至穿着打扮和物体操弄,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中最直观、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它包括了手势、姿态、身体动作等,这些都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例如,某些文化中,点头表示同意,而摇头则表示否定;但在另一些文化中,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恰好相反。
面部表情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这些情绪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微笑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友好和尊重的表示,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只是表示礼貌。
除此之外,空间利用和时间观念也是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文化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强调个人空间的重要性,而另一些文化则可能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利用。
在时间观念上,有的文化可能更强调准时和效率,而有的文化则可能更加注重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穿着打扮和物体操弄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际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双方交流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深入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首先介绍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然后分别阐述中英两国在非语言交际礼仪方面的主要特点。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时间观念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本文也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非语言交际概述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各种符号和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态度和关系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触摸行为、时间观念、服饰打扮等诸多方面。
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态度和尊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倾向于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疏远的举动。
同时,中国人重视礼貌和谦逊,常常通过点头或微笑来表示认同和尊重。
相比之下,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则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人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因此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
沉默中的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环境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Silenc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Nonverbal Environment
Limin
(13040153034)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关于非语言交际,从信息传递者的角度来看,非语言交际信息的传递可以划分为主体发出和客体呈现两类。
1 主体发出信息;主体发出信息是指非语言交际信息的传递者与说话人(即主体)有着直接的联系,主体是动作或声音的发出者。主要包括体态语和副语言。
2 客体呈现信息;客体呈现信息是指非语言交际信息的传递者与说话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信息是由说话人根据客体显示的具体情况借助文化常识运用联想手段获取的信息,多为潜在信息。主要包括环境语和客体语。
Key words : nonverbal environm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cation .
引言: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交际感情基础,捕捉交际对象的信息,及时调整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发展有助于中外更好地进行商务沟通,非语言交际在商务沟通中也有很重要的甚至是实际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够很好地运用非语言进行商务洽谈有助于促成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合作日益频繁,企业内部员工背景的日趋际成为目前最有经济效益的交际方式。另外就是在语言教学方面的意义,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外教在中国的英语、口语、俄语等的教学,非语言交际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沉默中的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环境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摘要:于人类而言我们与他人的交际形式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大都比较注重语言的学习而忽视非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事实上,非语言交际作为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现当代社会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且对语言交际起到重复、替代、补充、调节等作用。然而,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基于此,对非语言环境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探讨。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对比免费范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对比引言美国哲学家Henry David Thoreau曾经说过:在人类的交流中,悲剧产生常是因为话语误解而非沉默。
显然,他的意思就是说,许多误解是因为非语言交际而产生。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大约有35%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的,而另外的65%则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来进行的。
甚至有学者认为,人们只有3%的情感信息传递是由语言交流来进行,而其他的97%的传递都是依赖于非语言交际来进行。
从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超过一半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来实现的。
因此,如果我们能关注隐藏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的交流就更加有效了,彼此之间的误解也会随之减少。
因此,这篇文章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和跨文化交流行为,来提升人们跨文化非语言交流的能力,进而提高人们跨文化非语言交流效果。
一、文化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文化也是一种交流。
他们认为交流就是文化,或者文化就是交流,这都表明交流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物质文化(与人们有关的物质如建筑、服装、食物、工具等);体制和风俗文化(包括体制、法规和风俗等);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思维模式,审美观,道德观和宗教信仰等)。
根据以上概念,下面的六个文化的特点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是习得的、可以传达的、动态的、可以选择的、相互联系的、有民族特点的。
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不是凭借语言,而是凭借包含交流场景的所有的非语言刺激物。
其中,包含的一些微妙的非语言行为,常常通过人们的潜意识外的行为所体现。
不像语言交流那样,非语言交际没有字典或正式的规则来为一种文化的非语言现象提供一个系统含义。
美国学者Bean Barnlund强调了非语言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他给出的原因有四个:第一,人们总会有意与无意地,做出一些關于别人的非语言的内在状态的判断或评论;第二,人们会通过别人的行为来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第三,非语言交际常常影响着人们的第一印象;第四,许多非语言行为常常不容易被有意识的控制。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误解
情况描述
在一次国际晚宴中, 一位美国客人和一位 日本客人之间的社交 礼仪产生了差异。美 国客人习惯于直接、 热情的礼仪,而日本 客人则更注重谦虚和 尊重。这导致双方在 晚宴中的互动出现了 尴尬和误解
案例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误解
问题分析
这个案例中的问题主要是由社交礼仪的差异引起的。美 国客人和日本客人的社交礼仪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 可能导致双方在互动中产生误解和尴尬
案例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误解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这种社 交礼仪的差异,并尊重彼此的礼仪习惯。美 国客人可以尝试更理解日本客人的谦虚和尊 重,而日本客人也可以尽可能适应美国客人 的直接和热情。双方可以通过了解彼此的社 交礼仪,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以达到 和谐的互动
PART 4
案例五:食物与文化的关系
4
案例五:食物与文化的关系
情况描述
在一个国际家庭聚会 中,来自不同国家的 亲戚们在一起共享美 食。然而,由于食物 与文化的关系不同, 一些食物在某些国家 是受欢迎的,而在其 他国家却被视为禁忌 。这导致了一些尴尬 和误解
案例五:食物与文化的关系
问题分析
这个案例中的问题主要是由食物与文化的关系引起的。 来自不同国家的亲戚们对食物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存在差 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共享美食时产生尴尬和误解
案例一: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处理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这种语 言与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尊重彼此的交际风 格。英国员工可以尝试更能明确表达 自己的意见。此外,双方还可以通过提高彼 此的语言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 化背景
PART 2
案例二:价值观与文化冲突的解决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差异
人类进行交流 , 表达思想 , 传递信息 , 主要靠
言语 手段 , 括文 字和 言语 。但 是 , 类传 递信 息 包 人 还有 一种更 古老 、 方便 的手 段 , 更 即非言语交 际 手
段 ( ovra e ai ) nn ebl h vo 。其 实 人 际 间 的交 流 是 通 b r 过 两种形式 进行 的言语行 为 和非言语 行 为。非 言
Vo . No 4 14, . De 2 0 c. 0 8
文章 编号 :6 3— 7 1 2 0 ) 4— 0 4— 3 17 1 5 (0 8 0 0 8 0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 非 言 语 行 为 差 异
闫 阳
( 南工业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5 ) 河 河 502
存在文化差异即意义及感情色彩上 的差异 , 并容
易 由此造 成交 际者 之间 的误 解 , 甚至 反感情绪 。
非 言语行 为具 有两大 特征 , 一是 生物性 , 二是
收稿 日期 :0 8—0 20 9—1 6 基金项 目: 河南 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资助项 目(0 6一 20
部 动作 、 面部 表情 、 体距 离 、 默 等 。这些 富有 身 沉
表 现力 的行 为像语 言一样 , 由于文化 背景不 同 , 也
目光神色 、 面部表情 、 坐立姿态 、 言语声音的音量
语调等。著名学者 Br Wil指出, i se d t 光人的脸 , 就
能做 出大 约 2 0,0 5 0 0种 不 同的 表情 , 他认 为在 意
们之间交往的障碍 , 多来源于对跨文化交流所 很
知甚少 ” 。
l 非 言语 行 为
非 言语行 为是 指言语 范畴之 外 的一切表 现形
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交流可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涉及到人们对价值观、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隐含意义的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使用的语言往往带有隐含意义。
这些隐含意义可能基于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认为是积极的,而在东方文化中,间接表达和委婉的语言更受欢迎。
因此,如果没有对不同文化的隐含意义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二、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非语言交际,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目光接触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目光接触被视为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因此,如果在跨文化交流中没有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引起误解和冲突。
三、语言习惯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习惯也会对语言交流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和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困惑。
四、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面对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尊重和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
其次,我们应该包容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试图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 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习俗,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语言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3. 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和发音等方面的提升,以便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
同群 体 之 中 。我 们 尽 管 每 天 都 在 使 用 无 声 语 言 (i n l — set a l n gae ,绝 大 多数 美 国 人对 这 种 无 声 语言 的 了解却 是 模 糊 不 清 u g)
的 。” E wa T ( d  ̄ .Hal 9 3 nrd cin 霍 尔 非常 注 意非 语 言 l ,l 7 ;It u t ) o o
了解 了 非语 言 交际 与 语言 交 际 之 间的 关 系 以后 就 不难 理 解 非 语 言交 际 在跨 文 化交 际 中 的作 用 了 。然 而 , 值得 注意 的 是 , 许
自 a o et 个英 文 字 的头 一 个 字母 。不 管来 源可 靠 性 如何 , l cr c 两 l r
或 年 少者 对 年 长者 挎 着胳 膊 表 示 的是 长 少之 间 亲 密之 情 或 子 女
对 父母 或 少 者 对长 者 的关 心 、 助 或 尊敬 。在英 语 国 家 . 一 动 帮 这 作 则 一般 只存 在 于夫 妻 、 恋人 或 青 年异 性 朋 友之 间 , 与 性 或恋 多 情 有 关 。所 以汉 文 化 的含 义 要 多得 多 。
其 含 义是 清 楚 的 : 顺利 、 不错 、 承认 、 可 等 。但 文化 不 同 , K 这 许 O
一
多 人 以 为 , 跨 文化 交 际 中 , 掌握 的交 际 工 具 只是 外 语 , 们 在 要 他
比较 注意 语 言交 际 行 为的 正确 性 和 合适 性 和 可接 受 性 ,却 易 忽 略 非语 言 交 际行 为 和手 段 的文 化 差 异及 其 影 响 ,结 果 在跨 文 化 交 际 中文 化 误解 和 文化 冲突频 频 发 生 。其 实 。 在跨 文化 交 际 中 ,
跨文化沟通中非言语交际的研究与调查
跨文化沟通中非言语交际的研究与调查李梦雅田翠花(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从理论认知的角度以实际人群为例.调查并研究了非言语交际。
从语境和习惯差异的角度入手.着重阐述了非语言行为障碍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际的重要幢。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非言语交际;体态语;副语言随着盛世奥运的举办.2008年的中外跨文化沟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此种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因为“非言语”同语言一样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言语交际不仅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带有典型的民族特色),是--I'1学同,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认真探讨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
谙熟异域的风俗礼仪。
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非言语交际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符号体系中,语言(口语和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在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中起着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
而非语言符号则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传达着内涵丰富的意义.可以准确反映传播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强调、修饰、支持与补充着语言符号,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替代语言或辅助语言。
所以非言语交际指除言语以外的。
包括仪态、举止、表情、眼神、手势、声音、服饰、情境等多种沟通和信息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
非言语沟通是人际传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根据有关统计.在非网络化的人际沟通沟通中。
大约83%通过视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进行的,只有约1l%是通过听觉进行的。
美国1=I语学者雷德蒙罗斯(R Ros e1986)和Sam ovar都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
有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
其中仅仅是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摘要非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问题概念、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东盟国家和地区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交际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差异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
非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不同,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这样,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利进行、引发不愉快乃至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研究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的文化趋势之一,对促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言语交际定义及其表现形式人类主要依靠言语手段进行意思表述、思想表达、信息传递等日常交流活动。
但另有一种常被忽略却时刻在用的信息交流方式,即非言语交际,它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仅有50年左右的历史。
二战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停留在有限的身体语言部分,不成系统。
直到birdwhistell的《体语学导论》与e.t.hall的《无声的语言》的发表,为非言语交际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这门学科变得更系统、更完善。
所谓00000非语言交际,是指不通过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如口头表达、书面言语等,而通过一系列体态语如面部表情、举止、姿势、触摸、空间与距离的使用来传递信息的所有交际方式。
常用的非言语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身势语行为:身势语指通过人的肢体行为如姿势、手势、触摸等来传递信号的交际方式。
人的身体各部分一般运动肌肉的伸缩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因此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感情和态度。
2 目视行为: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口。
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占83%,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占11%,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占6%。
浅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1 非语言 交 际的含义 与作 用 跨 文化交 际指 的是 不 同 文化 背 景 下 的 人 之 间 的交 际
杨 琳
( 黑龙江 民族职业学院 外语系 , 哈尔滨 104 ) 5 0 0
摘 要: 非语言交 际是 交际体 系中重要 的组成部 分 , 在交 际过 程 中起 着不 可替代 的作 用。各种 非语 言交 际形
式, 如体态语 、 副语 言、 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存在 着较 大的文化 差异 。认 真探 讨跨 文化 中非语言 交际的内容、 特点 以及 差异性形成 的原 因等 , 有利 于提 高人们对 文化 的敏 感性 , 对民族文化的 包容性、 同性 , 认 形成与 不同文化 交流的不 同 且 高效 的策略 , 而增 强跨 文化非语 言交际的能力。 从
方面。
的身体行为、 特征和本能组织、 传递信息 , 表达特定语意的
过程 ” 。总之 , 言交 际 中 , 在语 除说 出 的话 语 以外 的所有
2 1 身 势语 .
表达形式都属非语言范畴 , 它同语言表达一样有着丰富的
内涵 。
身势语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行为 , 包括头部动作、 握 手等等, 以有的学者认为身势语是整个非言语行为研究 所
的基础 , 认为“ 体态 即信息 ” 。身势语所能表达的意义 ,
有 的是 任意 的 , 而有 的则 是有 理据 的。有 的身势语 是 与生
12 非语 言交 际的作 用 . 语言 既反 映文 化 内容 , 受文化 的制 约 。在进 行 交 际 也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的人们交流时动作较多,并且动作幅度也较大;而北欧、英美人,东亚地区的人的动作却较少、幅度也较小。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与我国的师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觉得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教师管理的不严格,而英美人则认为我们的教师管理的太死板,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这就是因为教育思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规则来约束,也没有一套确定的符号系统,它可以连续不断的使用,也可以配合语言行为进行更完整的交流会话。在非语言交际领域和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非语言交际中,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交际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的作用,在我们走进一个饭店的时候,就会看到服务员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对我们微笑鞠躬。这其中的动作都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从而更生动形象的辅助语言交际顺利的进行,使语言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更直观具体。
第四,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的表达,例如,哭、笑、生气等一部分表情。而有些则是后天习得的,如一些手势饰的差异
1.眼神表达的差异
眼神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我们在交际时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个内容。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小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是表示在聚精会神地听,二是表示一种诚意、一种尊重。而眼睛如果转移或者是看其他的地方就表示对讲话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则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在听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可信度较大,很多非语言交际完全处于无意识支配之下,比语言行为更具有真实性。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摘要: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得以实现,而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时机,语言交际的不顺畅更加凸显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等方面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结合实例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突出了非言语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差异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在当下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得到了更多的时机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防止的遇到了文化上的冲突。
人类的交际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语言交际( 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 verbal communication)〔王晓晓,2022〕。
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然而,在交际双方相互不懂对方语言,不能依靠语言交际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由于“因为人类是同一个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从而针对不同的情绪〔例如,恐惧、快乐、惊讶、厌恶、悲伤〕产生相同的面部表情〞〔Samover,2022:249-250〕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就更能够得以表达。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
“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被分为四种: 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服饰、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等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相貌、体味、衣着、打扮、随身物品、家具和车辆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 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等〕和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于言语 范 畴 的方 法 来 传 递 信 息 的 交 际 过 程 。伯 德惠斯 特 尔 对 同 一 文 化 的 人 在 对 话 中的 言 语 行
为和非 言语行 为做 了一 个量 的 对 比 , 为 在 面对 认
一
、
都属 于非 言语行 为 。Ma n r 认 为非 言 语交 际 是 l do a 不 用言 辞 的交 际 , 在一 定 的交 际 环境 中语 言 因 是
对 于非 言语交 际 的概 念 , 有许 多 学 者 给 出 了
自 己 的看 法 。
素 以外 的并 对 输 出者 或接 受 者 含 有 信 息价 值 的
不 同的国家 和 民族 都 拥有 自己独 有 的 文化 。
“ 文化是 指一 群人 通 过个 体 或群 体 世代 努 力所 获 得的一切 的沉 淀 物 , 括 知 识 、 验 、 仰 、 值 包 经 信 价
观、 行动 、 态度 、 意义 、 级 制 度 、 等 宗教 、 间概 念 、 时
角 色 、 间 关 系 、 宙 观 、 造 物 等 ” _ 文 化 与 交 空 宇 制 。 1
21 0 0年 第 8期
民办教 育研 究
Pr ae Ed c t n Re e rh i t u ai s a c v o
No. 2 0 8, 01 S ra eilNo. 9 5
( 第5 总 9期 )
浅 析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非 言 语 交 际 的 差 异
张 郁
美 国著 名 的学 者 萨 莫 瓦 (a oa )对 非 言语 Sm vr
收稿 日期 : 0 0—0 21 6~1 8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非语言行为指的是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姿势以及声音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研究非语言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解读和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误解和文化冲突的发生。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面部表情是非语言行为中最直接、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一种形式。
不同文化对于面部表情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展示过多的情绪;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更加明显和丰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面部表情的理解和处理十分关键,可以避免因为误读他人面部表情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肢体语言也是非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包括手势、身体姿态、动作等。
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的解读和使用也会存在差异。
比如,西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于用大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手势通常比较夸张;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细微的手势,表达方式相对内敛。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肢体语言的了解和掌握特别重要,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不适应。
眼神交流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方面。
眼神交流可以表达情感、态度和思想等。
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使用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被视为礼貌和诚实的表达方式;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视为挑衅或者缺乏尊重。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身体姿势也可以传递信息和意图。
不同文化对于身体姿势的解读和意义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交叉双腿可能被视为一种自信和放松的姿势;而在一些文化中,交叉双腿被视为一种不礼貌或者不尊重的姿势。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和尊重不同文化对于身体姿势的解读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
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
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
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
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
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
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
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
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
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
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
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头不算摇头算”。
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同意接受”。
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其意思也大相径庭在美国及欧洲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好”或“是”,但一位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谈判结束之后,在签订合同时向对方作了OK手势后.却发现日本商人的态度突然变了。
在西方人看来,OK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但日本人却理解为“他在向我们提出要钱的暗”;因为在日本,OK手势就像硬币形状一样,表示“钱”的意思。
法国人理解 OK手势为“零”或“不值钱”,在德国和巴西等国,这一手势是非常粗鲁的,甚至是侮辱性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的。
例如:中国人在对人讲话时,为了防止唾沫外溅或口臭,用手捂住嘴,英语国家的人就误以为他们在说谎话。
中国人认为女子拿杯子时小指弯曲很优雅,英语国家的人则认为这有点故作优雅,是表示我不想弄手、不能乱摸东西的意思。
有些体态语则是英语文化中所独有的。
如英语国家的人用不断转动手上戒指的动作,表示情绪紧张或不安。
英、美、加等国家的人是面对开过来的汽车,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后晃动。
这些行为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所以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应明确各种非语言行为的确切涵义,有利于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身体行为还包括交谈者之间的距离。
在美国和大多数北欧国家。
人们相互之间交谈的距离是 18—36英寸。
而亲密朋友之间交谈的距离是 6~18英寸,拉丁美洲人之间交谈的平均距离则是 6—18英寸,这个距离对非拉丁美洲血统的美国人来说是关系密切的表现,因此美国人认为拉丁人热情冲动,傲慢专横,办事性急:而拉丁人则认为美国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性格孤僻。
事实上,在拉丁美洲人看来,触摸是一种“谈话”的方式,见面时拉丁人触摸表示问候“喂”或作为一种请求的方式,如“我能和你谈~谈吗?”。
在拉美国家里,妇女见面要相互触摸、亲吻和热烈拥抱,男子也是如此,然而非拉美的男性和女性几乎从来不像拉丁人那样相互触摸,初次见面时,只是相互点一点头或轻轻握一下手。
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尽相同,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误解屡见不鲜,这种误解甚至会造成沟通受阻,谈判失败,合作受挫。
由此可见,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1.2时间、空间安排
英美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tangibility)的东西。
英美人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特讲究计划的周密性。
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为必要的礼貌行为。
与英美人打交道.守时至关重要一例如你在美国念书,不按时交付作业,教授可能因此降低你的作业分数,甚至拒绝批改你的作业。
与外商打交道,能否遵守期限,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团体或个人的信誉与利益.有时还牵涉到法律责任。
时间、空间安排就是社交规范的无声的语言,如在中国文化中,主为“上”,为“先”,为“正”,副为“下”,为“后”,为“偏”,主要人物通常走在人群的前面,坐在最前排居中,宣布开会后第一个发表讲话,其他人依职务或重要性依次向后排。
但中国的座次安排有时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如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左为上:’。
“右为下”,男左女右就是历史传统中男尊女卑的遗风,但通常的国际惯例却是“以右为上”,其他还有“居中为上”,“前排为上”,“面门为上”等,因此在谈判厅,通常使用横桌,客人面门为上,主人背门为下,首席谈判手居中,如有翻译,翻译居主谈右侧以示尊重,其他人依重要性依次向两边排列。
用汽车接送客人也是交往中极常见的活动,汽车中座次的安排同样体现着对客人的体贴关心和尊重。
以双排五座小车为例,通常副驾驶座因其遇到事故时危险系数相对较高通常属于保镖或秘书,而客人通常坐在最安全的后排司机对角线位置。
如果是私家车.主人亲自接送的话.副驾驶位不能空着,因为这是对主人的不敬.把他当司机看待。
2.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交际系统和语言交际系统,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也不一致。
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非语言行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情绪和态度的表露。
然而,许多人以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语言.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却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
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
因此,学习者在把英语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体系,因为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学习非语言交际体系并不容易,因为非语言交际所体现的文化是如此之多,文化学习的障碍很多情况下是非语言的而不是语言的。
总之,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要求非语言行为的得体,以达到正常的交目的,而“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