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单元课时练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一、单选题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降水量B。
降水量、地形C。
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
地形、土壤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C。
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D。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3.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存在着这样的奇观:干旱的沙漠和浓浓的大雾并存,造成这种现象的洋流是()A。
加那利寒流B。
本格拉寒流C。
厄加勒斯暖流D。
索马里暖流4.当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A。
南极考察队最佳时机B。
海南省正值雨季C。
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
地中海沿岸正值旱季5.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6.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A。
夏季盛行偏南风B。
位于河流入海口C。
位于洋流交汇处D。
位于沿海大陆架7.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
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
旱涝灾害频发B。
水土流失严重C。
地面径流缺乏D。
用水需求量大8.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水污染严重B。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气温和降水量 B。
降水量和地形 C。
耕地类型和耕作制度 D。
地形和土壤2.以下哪项叙述正确地描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3.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干旱的沙漠和浓浓的大雾并存,这种现象是由哪个洋流引起的?A。
加那利寒流 B。
本格拉寒流 C。
高一地理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B.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2.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生物循环3.若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③C.环节④能给陆地补充淡水D.环节②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4.若右上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型渔场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读下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B.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C.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D.乙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6.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风漂流属于暖流性质B.一般来说,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C.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D.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D .甲洋流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B .能使海洋污染范围变小,污染程度减轻C .甲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D .乙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带融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 。
据此回答 9~10 题。
9.冰川消融对我国青藏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 A .导致山地雪线下降 B .改变冰川生态环境 C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D .改善农业生态条件10.资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 A .复杂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差异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2001年以来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后练习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后练习鲁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下图是“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4.在剖面图①②③④四点中,属于MN、XY的交点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5~6题。
5.能正确反映图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6.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7.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甲、乙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比例尺为1∶10 000 000,欲绘制甲乙连线剖面图,剖面基线定为5厘米。
则其水平比例尺为__________。
(2)甲、乙连线经过的地区,最大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若剖面图纵坐标轴长4厘米,则其比较合理的比例尺应为________。
(3)绘制甲—乙剖面图,大约需描画________个点,图中A处是河流还是山脊?________。
(4)结合(1)、(2)题要求,试绘制甲、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D处是______(地形),其海拔高度在______米以上。
(2)若B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____。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__。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______处。
若坝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___米。
高中地理必修3第3章 第2节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巩固](2016·潍坊期末)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
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C.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D.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解析:第1题,黄河源头“脱发”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上游河段的“动脉阻塞”指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中游的“腹泻”是指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脚肿”是指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的现象。
第2题,黄河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多峡谷,宜进行梯级开发;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中游应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疏浚河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1.C 2.C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回答3~4题。
3.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A.水电、人才密集B.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4.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A.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B.建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C.有利于洪水下泄D.将洪水全部拦住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降水较多,水能丰富,适合梯级开发。
第4题,梯级开发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渐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
答案:3.D 4.B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5~6题。
高一地理必修同步测试第部分第三单元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鲁教版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理念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更美好。
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角峰B.沙丘C.峰林D.风蚀蘑菇解析: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该区常见地貌就是峰林,如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
答案:1.A 2.C下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4.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解析:第3题,四选项确定的思维方向是“高原”。
图中地貌不仅有峰林或峰丛景观,还有地下河、溶洞等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第4题,欣赏喀斯特风光特别是像桂林山水这样的自然景观时,通常乘船游览,效果较为理想。
答案:3.B 4.C“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此回答5~6题。
5.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6.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解析: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
高中地理必修3第3章 第1节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巩固]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区、市)某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图(均已折算成标准煤)。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天然气、石油、煤炭B.煤炭、天然气、石油C.煤炭、石油、天然气D.石油、天然气、煤炭2.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输出及能源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晋煤外运”的主要线路有大秦铁路、南昆铁路B.采取“晋煤外运”方式可能加重本省水资源不足压力C.采取“电力输送”方式可能加重本省的环境污染压力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满足本省发展重化工业需求解析:第1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因而①代表煤炭;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因而黑龙江石油资源丰富,③代表石油;②代表天然气。
第2题,“晋煤外运”的线路不包括南昆铁路;采取“电力输送”方式可能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不足的压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没有经过山西省。
答案:1.B 2.C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
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①煤炭储量丰富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③水资源充足④邻近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⑤水陆交通便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4.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A.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B.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D.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解析:第3题,“乌金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丰富的煤炭,且开采条件好;靠近我国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但由于地处我国的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运条件较差,制约了该基地的建设。
第4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参照我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思路,一味扩大煤炭的开采量会导致煤炭资源枯竭。
2018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3章 第一节课时作业 含解
[基础巩固](2016·德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2.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B.塔里木河C.淮河D.松花江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河在4月、7~8月形成了两个汛期,因此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4月份的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7~8月份的夏汛是由降水丰富造成的。
第2题,发生春汛和夏汛的河流,最可能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答案:1.C 2.D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第3题,根据水循环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第4题,②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地表径流增大,A错;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小,B错;植被增加,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坡度增加,地表径流增大,D错。
答案:3.D 4.C(2016·石家庄考试)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A.加剧城市内涝B.导致地下水位下降C.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D.加重绿地土壤盐渍化6.该系统未能在我国吐鲁番市得到普及使用的主要原因是()A.该系统投资大,成本过高B.吐鲁番市气候干旱,降水少,利用率低C.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D.雨水污染严重,无法利用解析:第5题,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减少进入下水道的水量,也会减轻城市内涝,A错;因减少了用水量,所以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加重绿地土壤盐渍化,B、D错;雨水和生活用水分离,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C正确。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下跟踪检测1.(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课时作业)下图示意水圈的构成。
关于陆地上各种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D.冰川是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解析:选C 河水储量远小于地下淡水储量;地下淡水的分布范围比土壤水广;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019·广东佛山一中高一周末作业)下图为我国两条河流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黄河不同于闽江的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3.黄河的年径流量小于闽江,主要原因是黄河( )A.流域面积小B.流域内年降水量小C.地形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第2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因此其上游存在冰雪融水补给;闽江流域海拔较低,且纬度位置较低,无冰川和积雪分布。
第3题,河流年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流域面积的大小、支流多少和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黄河的流域面积远大于闽江,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小,而闽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大。
答案:2.B 3.B(2019·广州综合测试)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年输入总量/107 t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 年输出总量/107 t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东南西北东南西北14.78 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 0.8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5.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A.河流B.湖泊C.冰川D.土壤解析:第4题,据分析,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盛行西风,而盛行西风的主要水汽源地是大西洋。
第5题,影响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盛行西风,受高大山地阻挡,在山区形成较多降雪,这些降雪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冰川资源,C对;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湖稀少,土壤墒情也较差,A、B、D错。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课时练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课时练(三)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图是30o N附近的我国的五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1、2、3、4、5所代表的植被类型的名称是()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2、贡嘎山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一座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A.乞力马扎罗马 B.阿尔卑斯山 C.珠穆朗玛峰 D.安第斯山3.下列高山中,山地的垂直分异最复杂的是()A.天山B.祁连山C.乞力马拉罗山D.长白山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28—30题。
4.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6.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是()A.土壤不同B.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 C.植被不同 D.气压不同7. 看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 ②的气候类型是,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3)请写出②、⑤分别是什么自然带②、⑤(4)镇江市丹阳可能在上图的(代号)的自然带范围内。
8.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土壤9.一般说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A .高纬度地区B .赤道地区划C .中纬度地区D .两极地区 10.读“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气候水文土壤(1) (2)图中A 、B 、C 、D 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
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课时作业 含答案
一、选择题(2014·沈阳二中期中考试)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A.国家政策和措施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C.市场需求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2.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①③B.②⑤C.②④D.③⑤解析:第1题,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第2题,使用绿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虫害,可以避免蔬菜、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C 2.B(2014·临川期中考试)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
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
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3~4题。
3.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A.水分B.地形C.土壤D.市场4.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C.改善光照D.提高土壤肥力解析:第3题,从题干中的“海拔高”可知造成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原因是地形。
第4题,后来玉米成熟的原因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调节热量。
答案:3.B 4.B5.读下表,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收入来源乳产品牛肉花卉小麦其他比例(%) 20 15 35 20 10 A.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解析:选C。
从表中可知该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例大致相当,故为混合农业。
(2014·天水考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人教版
高一地理练习题(必修一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B.城市和乡村不属于地理环境C.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D.人文地理环境是指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2.赤道地区,常年太阳辐射强度大,但赤道地区的气温并没有持续升高,下列选项与这种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组成C.下垫面状况D.大气环流3.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境C.海陆位置D.洋流影响4.右图反映了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的东西向分布状况,据下图判断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主要原因是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D.丙地的地势高于乙地5.关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B.南半球海洋性气候的气温最低月是8月C.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D.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正是其太阳辐射最弱月6.能促进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势起伏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7.决定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位置D.洋流位置8.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围湖造田B.植树造林C.利用太阳能取暖D.利用天然湖泊发展淡水养殖9.导致副热带大陆东西岸降水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B.大气环流不同C.下垫面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10.俄罗斯海岸线漫长,论其自然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海岸基地首推西北部的巴伦支海。
原因之一是A.纬度位置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多B.北大西洋暖流及向北延伸进入北冰洋的海水对沿岸的增温作用C.离北极点最远,受极地低温影响小D.海岸最曲折,有利于建海港11.关于南极大陆气温低的原因有①纬度高②海拔高③冰雪反射率低④冰雪反射率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途径有①释放废热②改变大气成分③植树造林④水利工程建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1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正确的是①塔克拉玛干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植被②内蒙古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植被③长白山——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④南岭——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14.关于经度地带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带大体上与纬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B.经度地带性的形成主要是受温度条件影响,其次受水分条件影响C.经度地带性在宽广的中纬度大陆上表现比较明显D.经度地带性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表现明显15.山地垂直自然带与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相似的是A.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B.中纬地区的最高山岭C.两极地区的最高山岭D.高纬地区的最高山岭16.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经度地带性现象的是A.新疆天山山坡上的草甸B.内蒙古西部的荒漠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D.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17.在下列地区中,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最显著的是A.亚欧大陆中部B.非洲大陆C.内蒙古高原D.喜马拉雅山18.以下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B.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C.某一要素不会单独存在和发展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19.下列地理分布中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A.俄罗斯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B.我国内蒙古西部的沙漠C.我国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D.横断山区的高山植物区20.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CO2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21.关于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般来讲,赤道附近的高山垂直地带性表现突出②赤道附近高山上的垂直自然带与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自然带相似③所有山地垂直自然带都依照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的分布规律④海拔越高的山地自然带的数目越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所跨经度和纬度较大,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比较明显。
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三章第三节课时作业 含答案
一、选择题1.有关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根廷主要从事畜牧业B.阿根廷的放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的自给自足放牧业到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的过程C.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是巴西的巴西高原D.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答案:B2.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然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3.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市场B.乳畜业不存在种植农作物C.我国草原上的畜牧业就是乳畜业D.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乳畜业答案:D(2014·茂名月考)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表,回答4~5题。
4.A.①B.②C.③D.④5.③、④牧区与阿根廷相比,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有()①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②交通不便③人口密度大,土地租金高④科技投入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内蒙古牧场面积广阔,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③④两牧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加上交通不便,科技投入少,不利于发展畜牧业。
答案:4.A 5.C6.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有良好的海运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解析:选D。
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这样的地区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大牧场放牧业。
(2014·邢台高一检测)读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M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某年该国黄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5.4%、奶酪占8.1%、肉类占15.6%。
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乳畜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8.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区位条件是()①光热资源丰富②城市化程度高③机械化程度较高④精饲料的种植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形状不难判断该地区为欧洲西部,M国为丹麦。
最新地理高一-地理必修第三单元练习 精品
图一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楚天都市报2月3日报道:中国国家海洋局预报,2002年4至5月,全球海域又会出现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预计会有3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气候变冷使得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B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圣子耶酥诞辰前后,故将这一寒流称为厄尔尼诺C 、“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续光临亚太地区,并将对全世界产生恶劣的影响D 、“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赤潮海区海水温度比正常水温上升0.7℃ 2、“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①洪水泛滥 ②干旱 ③使秘鲁渔业受损 ④使秘鲁庄稼受损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我国在厄尔尼诺年,一般会()A 、北方产生高温 、干旱,南方出现低温、洪涝B 、西北常出现低温冻害,粮食减产C 、南方梅雨期入梅期偏早或空梅D 、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东北地区多雨、嫩江干旱读图一,回答4-7题:4、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5、表示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6、与海水盐度高低关系不大的是()A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B 、洋流的性质C 、海水温度的数值D 、陆地淡水的汇入 7、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东岸比大洋西岸的海水()A 、温度低、盐度低B 、温度低、盐度高C 、温度高、盐度低D 、温度高、盐度高 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据此完成8-9题: 8、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 、石灰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岩浆岩9、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A 、整体性B 、地域差异性C 、独特性D 、表现复杂性 10、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 、断层平直而陡峭B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 、岩块相对位移D .岩石受力过大读图二,回答11-12题:1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构造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2、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图四图五图六)A 、①B 、②C 、③D 、④13、图三为一幅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 变化图,这条河流可能会出现在( ) A 、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 B 、赤道附近C 、德干高原D 、北纬30°—40°大陆西岸14、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环流的影响B 、暖流的影响C 、海陆分布的影响D 、地形的影响15、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A 、挪威西海岸的峡湾B 、芬兰成为“千湖之国”C 、阿尔卑斯山上的角峰D 、多瑙河口的三角洲16、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有()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C 、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D 、动物的迁移作用17、读图四“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判断其中既位于两大洲之间且是重要石油运输线,又处在板块张裂地带的海峡是( ) 18、下列四种地质作用与其所形成的地形及实例组合正确的是() A 、海浪堆积—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B 、风力沉积—沙丘—云贵高原C 、溶蚀作用—V 型谷—云南石林D 、冰川刨蚀—角峰、冰斗—阿尔卑斯山读图五,回答19-20题: 19、B 处的地质构造是()A 、向斜B 、背斜C 、地堑D 、地垒 20、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②处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B 、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是甲河C 、①处属于自流井D 、易出现泉水的是乙河(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三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 000万千瓦左右。
据此完成1~2题。
1.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 C )A.天体引潮力B.地球内部C.太阳辐射D.海洋生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C.我国的山东、福建、江苏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解析]第1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水体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形成的,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第2题,海(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山东和江苏的波浪能不是很丰富;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水波动。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
读“杭州湾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D )A.河口形状B.夏季风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地转偏向力4.下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C )A.甲、乙位置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D.乙、丁位置[解析]第3题,地转偏向力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
第4题,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海洋灾害之首,严重威胁着我国沿海经济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5~6题。
5.北方海域中冬季最易发生风暴潮灾害的是( B )A.①B.②C.③D.④6.图中⑤地为世界著名的观潮胜地,去年来我国工作的俄罗斯姑娘达尼娅想一览此盛景,请你为她选择合适的时间( C )A.端午节B.国庆节C.中秋节D.重阳节[解析]第5题,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②海域受迎岸风作用,最易发生风暴潮,B正确;①③④冬季受离岸风,相对不易发生风暴潮,A、C、D错误,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课时练(三)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图是30o N附近的我国的五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1、2、3、4、5所代表的植被类型的名称是()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2、贡嘎山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一座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A.乞力马扎罗马 B.阿尔卑斯山 C.珠穆朗玛峰 D.安第斯山3.下列高山中,山地的垂直分异最复杂的是()A.天山B.祁连山C.乞力马拉罗山D.长白山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28—30题。
4.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6.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是()A.土壤不同B.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 C.植被不同 D.气压不同7. 看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 ②的气候类型是,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3)请写出②、⑤分别是什么自然带②、⑤(4)镇江市丹阳可能在上图的(代号)的自然带范围内。
8.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9.一般说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A.高纬度地区 B.赤道地区划 C.中纬度地区 D.两极地区10.读“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填字母,否则不得分)(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答案:1B 2C 3C 4A 5D 6B7、(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变化(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4)②8B 9C10.(1)整体性生物(植被)(2)C A B(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2分)(三)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3,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002年,全球海域又处在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
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气候变冷使得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B.“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现象C.“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续光临亚太地区,使该地区产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D.“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西海岸的非洲东部发生水灾3.“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厄尔尼诺”发生时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变化是()A.大气环流变得更加稳定B.秘鲁寒流的势力加强C.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升高,使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增D.大气、海洋相互作用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5.近年来,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
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此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复杂性6.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7.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海陆分布与亚欧大陆轮廓,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B.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C.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D.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更加恶劣8.图3-2-3表示“一山之隔两重天”,关于该图原理的正确叙述是()A.“一山之隔两重天”的形成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B.“一山之隔两重天”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无关C.在山地背风坡形成冷而干的天气D.暖湿气流在山地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对流雨9.关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黄土土质松散,利于耕作,应该大面积开垦B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增加,在下游淤积,易造成水患C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后渤海的面积会逐渐缩小10.关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在信风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是海洋对大气作用的表现B .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在不停地进行热量交换C .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D .台风经过海面时,常常使海面变得更低11.关于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明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 B .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使矿质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C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表明水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D .生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图3-2-4表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水分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蒸发使水变成水蒸气,是水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的唯一途径B .高纬度地区或高山、高原地区的降雪形成冰川或冰盖,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C .降水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侵蚀和改造D .如降水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则不参与下一个水循环 13.有关水分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循环只是在水圈中进行的物质循环 B .水循环跨越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C .水循环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 D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其他物质运动与循环的传送带 14.右图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B .整体性C .区域性D .单一性15.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 .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 .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 .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图3-2-4答案:1D 2B 3C 4D 5A 6A 7D 8B 9B 10B 11B 12C 13A 14B 15A(三)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 )A .aB .bC .cD .d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 .褶皱隆起B .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C .水的化学溶蚀作用D .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B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C .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D .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 .岩石有风化裂隙B .岩石中含有化石C .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 .岩石具有可溶性 5.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A .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B .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C .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D .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6.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 ) A .大气降水 B .地面坡度C .太阳辐射D .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 7.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 )A .岩石条件B .土壤条件C .气候条件D .生物条件 8.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 )A .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B .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C .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D .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9.有关桂林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与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积B .漓江谷地自东向西横贯全境C .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强烈D .地势南高北低 10.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 A .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B .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C .平地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 .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图3-3-4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3-11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12.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图3-3-4答案:1B 2C 3B 4D 5A 6C 7B 8D 9A 10B 11B 12C(三)第四节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读等高线图回答1—2题。
单位:cm1.图中数字表示的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若上述四地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则()A.①地气温肯定较②地高 B.②地为分水岭C.③地降水较①地丰富 D.④地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3.下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A.山峰 B.盆地C.鞍部 D.山谷读下图,判断4~6题。
4.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5.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6.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丙坡种植果树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LG为剖面线,回答7—8题。
7.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A.山地B.平原C.陡崖D.盆地8.沿LG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不高于A.500 m B.600 mC.700 m D.800 m下图是某地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A.山河相 B.中部高、四周低C.东北高、西南低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10.图示地区的地形属于()A.断块山地 B.褶皱山地 C.冲积平原 D.地垒谷地11.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12.读下图,与平面图中自X 至Y 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13.右图中的四条剖面线与剖面图相符的是A.ABB.CDC.EFD.GH14.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正确叙述是A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脊B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谷C .等高线密集处,代表地形为陡崖D .等高线密集处,地面坡度小15.图中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b 、c 、d 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b =c=dB .a>c>d>bC .b>d>c>aD .c>b>a>d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