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Word文档(3)

合集下载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课题 2《元素》(第一课时)设计一、课题内容:本教学设计为人教版新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

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

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

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

1. 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

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

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环节活动内容物质是有什么构成的----- 微粒知识-----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回顾------- 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创设情在我国,曾经有人提出过古朴的元素论,即“五行学说” ,认为世境,引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组成的。

后来,科学家们入新课提出了近代的元素论,认为物质是由碳、氢、氧等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元素教学教案设计.doc

元素教学教案设计.doc

元素教学教案设计.doc一、教学目标1.掌握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各种元素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用途。

3.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即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知识讲解(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一种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

(2)元素的分类:a.金属元素:金属的特点是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大部分为固态或半固态。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银、铝等。

c.类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的特点是既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又有非金属的特点。

常见的类金属元素有硅、锗、砷等。

a.氧气:氧气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等领域。

c.氢气:氢气是轻质的气体,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d.氮气:氮气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成分,广泛应用于制冷、医疗等领域。

e.金属元素:铁、铜等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等领域。

3.知识扩展(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元素的定位和分类。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合反应和裂解反应等。

4.实验环节教师设计相关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各种化学反应,建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

5.练习环节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6.小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实施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实践,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3)采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元素的教学设计范文

元素的教学设计范文

元素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2.能够识别和命名元素;3.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和分类;4.掌握元素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元素周期表、元素属性表、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教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给出对元素的初步认知,例如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第二步:讲解元素基本概念(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白板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元素、元素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元素的命名和符号等。

2.教师可以用具体的例子,如氧气、水和金属等,来说明元素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步: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0分钟)1.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个周期代表一个能级,每组代表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

2.教师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这些规律。

3.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第四步:元素的分类(30分钟)1.教师讲解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等,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2.教师通过举例,如铁、铝、锌等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重要性。

3.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任务是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属性表,将元素分类,并给出分类的理由。

第五步: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如用盐酸和镁带进行反应,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确定产生气体的元素是镁。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活动的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第六步: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内容,并回顾元素的基本概念、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的分类和实验活动中的发现。

教学延伸:1.教师可利用实验室视频或在线实验资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更多实验现象,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元素教案(精选5篇)

元素教案(精选5篇)

元素教案(精选5篇)元素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熟悉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讨论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本节学问是在同学已把握分子、原子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同学熟悉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同学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熟悉物质的微观世界。

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同学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分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学问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关心同学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同学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分与联系,同时使同学熟悉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2)元素与原子的区分和联系三、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1、元素概念的建立情景创设1、很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分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同学回答下表物质名称原子种类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氧气(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过氧化氢(h2o2)物质名称原子种类其中氮原子的质子数氮气(n2)二氧化氮(no2)尿素[co(nh2)2]硝酸(hno3)提出问题上述物质中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同学分析比较,从而使同学概括找出以上物质中都含有氧原子且这些氧原子中核电荷数都为8,综合其余几种原子核电荷数的分析,指导同学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核电荷数的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关心同学形成概念。

争论见课本71页引导同学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学问。

《元素教案》word版

《元素教案》word版

《元素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元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2. 掌握元素的命名规则和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

3.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能够根据周期表查找元素的信息。

4. 掌握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5. 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2. 元素的命名规则和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

3.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周期、族、过渡元素等。

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

5.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密度、熔点、沸点、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等。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元素的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命名规则、周期表特点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元素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和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

2. 第3-4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周期、族、过渡元素的概念。

3. 第5-6课时: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周期表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

5. 第9-10课时: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与复习。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化学基础》、《元素周期表》等。

元素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元素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元素的教学设计元素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素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元素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概念,初步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学会从元素组成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习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和物质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物质的组成,理解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分,常见元素符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学法指导:通过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物质入手引出元素,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通过元素和原子的对比来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五、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三个环节1、复习提问:分子、原子定义、性质、区别?学生:思考回答,订正学案的答案2、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知道这样一则广告:某饮料瓶注明:含有钙、铁、锌、硒等成分,你知道这些成分是表示的什么意思吗?引出元素的概念。

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元素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3、元素定义的讲解师:出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甲烷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图,让学生帮忙怎样根据分子的种类把它们分类教师引导: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在分,把分子再分,分成原子后,再让学生帮忙把这些原子再来分类生:学生拆开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让学生初步接触分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氢原子分在一起?氧原子呢?碳原子呢?板书:氢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碳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6讲解:核内质子数都是1的一类氢原子就叫氢元素(学生初步认识氢元素)引导学生总结:氧元素、碳元素。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多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

设计一节好的元素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化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入本教学课程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入手,例如铁、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每个元素的图片和具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本教学课程将注重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教学不仅瞄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元素的属性。

例如,通过硫酸铜水合物变化的颜色,呈现出铜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显著作用。

此外,通过给学生一个包括各种元素的混合物,设置不同的实验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元素的特征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

三、多元素贴图本教学课程还将用多元素贴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以碳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以碳为核心的贴图。

在贴图中,嵌入各种元素的属性并与碳进行联系,如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化学性质、生命系统和工业应用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张图开启课堂的多元素探究,帮助学生彼此分享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详细描述石墨、金刚石、全球碳排放、甲烷水合物和两性草甸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结束当我们到达教学结束的点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对每个元素的理解,以及展示每个学生的元素课程的最终质量。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反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反馈来设计更实用的课程和强化教学。

以上就是本教学课程的设计,该课程以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为主要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秋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元素》word教案

秋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元素》word教案

秋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元素》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明白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猎取信息。

(2)学习运用查找规律性和专门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爱好。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存,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存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具预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资料和挂图。

2.学生用具: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资料及挂图,自制的硬纸片一些食品和药品的说明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简介。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和元素周期表的简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电解水的实验,水在通电的情形下生成什么物质呢?[回答]水在通电的情形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追问]那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你还明白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可让学生上讲台板演][学生板演]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铝(Al2O3) 二氧化碳(CO2)[小结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专门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差不多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课题2 元素[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讲解]元素确实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word教案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word教案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word教案编号 09答等。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伙儿明白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教师通过投影展现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摸索: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依旧……?)【讲述】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确实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元素,那个概念关于我们来说,事实上并不生疏,如前面的学习中明白,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摸索,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差不多上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差不多上1。

倾听摸索,并明白得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摸索,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差不多上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差不多上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摸索,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依照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元素)教学设计.doc

(元素)教学设计.doc

(元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概念,将对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含量。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定义,从而把对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目,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概念得到比较清晰对比、区分和归类。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元素符号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元素的教学设计.doc

元素的教学设计.doc

元素的教学设计.doc在化学教学中,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个元素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1.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4)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表示元素。

(5)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6)能够解释常见元素的应用和意义。

2.教学内容和方法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展示实验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普遍存在和多样性。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特有性质和共性。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学生需要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

老师可以通过演示、互动、绘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特别是元素符号和周期表上所示的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两大部分组成,共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周期表上的元素根据其所在的行号、列号和性质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通过讲解和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元素的位置和类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

元素符号是由化学元素名称的拉丁文首字母组成的,可以简化元素名称的书写。

原子序数是表示元素原子核中所含质子数量的数字。

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教学如何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表示元素。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同时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比如活泼度、原子量、电子亲和力、电负性等。

元素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化学制品、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估,包括课堂测验、小组讨论、演示实验等,旨在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否能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表示元素,是否了解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完整word版)元素的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元素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元素乐昌市场廊田中学黄敏毅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食品标签等探究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元素符号的含义三、教学方法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教学生对化学用语储备不足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原子模型,采用了以教师讲述为主、问题引导分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学辅导,教师点拨,分组竞赛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再通过大量练习以求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讲练并重,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原子模型五、教学过程[提问]1、标签中的元素是用中文名称来表示的,外国人能看懂吗?2、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元素?[讲述]曾经出现过多种元素符号,请阅读P75页资料内容了解。

现在国际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请看[书写]C、O3、知道这两个符号表示什么元素吗?4、用元素符号表示刚才标签上的元素(钙、铁、磷、镁、锌)评价学生书写情况[归纳]1、元素符号的发展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提问]元素符号O表示氧元素,还有其他的含义吗?[归纳]3、元素符号的含义[练习]1、元素符号N、Cu、Ne、C表示的意义2、符号3H表示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

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策略:
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
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3、中考考点:元素的概念,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预习案
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圈划。

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5)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三、教学案
(一)自学质疑
1、O
2、O
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元素?
2、O2、O
3、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3、H2、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这些氢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4、什么是元素?原子的什么决定了元素种类?
5、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前4位元素是哪些?生物中,海洋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6、图4-5中外国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7、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是什么?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9、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
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

2.地壳中的前4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3.国际上需要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书写方法
5.元素符号的意义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互动探究
1.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
1.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发生分裂),分子种类改变
2.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发生分裂),原子种类不变
3.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4.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五)矫正反馈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六)迁移运用
课堂练习
1.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 B C M N
a u e l g
2.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3.身边的元素——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进补的广告,这里的锌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
请讨论并填写下表。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4)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l2,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Cl。

四、巩固案
(一)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二)练习
1.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1)2个钙原子____________,(2)氧气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____________,(4)氮元素____________,(5)3个铁原子____________,(6)2个氖原子____________,(7)H____________,(8)4P____________,(9)2Cl____________,(10)3H____________
2.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
D.可能是混合物
3.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
1、这个自学讨论经过了精心设计:问题典型,能切中元素概念的要点,有讨论价值,渗透了学法指导。

2、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学讨论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这样设计便于以问题为载体,思考元素的本质,克服元素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

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品质和能力。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讲解过程中,尽量得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的定义
二、地壳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三、书写元素符号的要求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
五、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