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选大一轮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教育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山东教育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规范练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生齿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2.北坡的生齿漫衍,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2.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山脚生齿多,阐明山麓天然条件好,而南坡的山腰生齿多,阐明天然条件好,只有天山满意。

在冬季,由于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而南坡则全年干旱;南坡山腰的光照条件好。

选B项。

第2题,由于该山地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

选C项。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漫衍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①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4.下列关于我国生齿漫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升沉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4.D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升沉较小。

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域多低山丘陵,地形升沉大。

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升沉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A项正确。

第4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D项正确。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生齿容量。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历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生齿容量。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M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1~3题。

1.A.1995年B.2000年C.2010年D.2014年2.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 ( )A.高—高—高B.高—高—低C.高—低—高D.低—低—低3.由表可知该省 (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D.人口出现负增长解析: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可知,2014年M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两者相差4.1‰,差值在四个年份中最大。

第2题,根据该省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知,目前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低—低—低。

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由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劳动力是否短缺;经计算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年为7.9‰,2000年为3.9‰,2010年为2.4‰,2014年为0.8‰,逐渐下降。

答案:1.D 2.D 3.C(2019·鲁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

读2016年中国大陆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5.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可能是(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B.印度大量人口迁入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解析:第4题,结合实际及图中年龄组组数可推出,其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因此M 处可能为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大陆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两年龄段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国大陆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则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

(2020新教材)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合理容量

(2020新教材)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合理容量A级一学考过关达标练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2. 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 .气候适宜B •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 •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 .人口素质较高解析:1.B 2.C 第1题,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2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3〜4题。

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承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km2)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4A .①②B .③④3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 •青藏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解析:3.D 4.B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海、 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和热量,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热量不足。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加固训练] 如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图中德国的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比重较高,因此未 来市场潜力较大的服务业应为健康养老;当前幼儿比重较低,婴幼儿养育规模较 小;当前老龄人口比重大,数量多,老龄人口消费欲望不强,不应大规模发展房地 产业;老龄人口消费欲望不强,体育和娱乐不是发展重点.第2题,对比慕尼黑与 德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判断,当前慕尼黑婴儿人口比重高于德国的平均值,因此 未来几年需要建设更多的幼儿园,以满足幼儿上学;目前慕尼黑的老龄人口比重 比全国水平低,劳动力充足,因此目前不需要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和延迟退休年龄.
7.<2020·北京模拟>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出"亚洲除 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如图 为非洲某国人口金字塔.
据图说出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并推测该国的人口增长特点.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国金字塔塔基较宽,说明少年儿童比重较高;青壮年劳 动力的比重最大,占主体地位;塔顶较窄,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低.据图可知,少年 儿童比重较高,说明该国人口出生率高,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 下降,所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年龄结构特点:劳动人口<或青壮年人口>占主体地位;少年儿童比重较高; 老年人口比重较低. 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解题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 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 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 富,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 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
2.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
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A、D两项错误;该地
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
(经典高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综 合思维,结合图中数据归纳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和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运 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判断出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考情统计
核心素养
2014·全 国卷Ⅰ T10~11
2018·全 国卷Ⅰ T4~5
2016·全 国卷Ⅲ T4~5
人口的 数量变化
人口迁移的 原因及影响
影响人口 迁移的因素
1.综合思维:运用人口金 字塔图、柱状图、表格、曲 线图、折线图等人口统计 图,判读人口增长模式,理 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 问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能够根据有关资料或图表, 分析说明某地区人口迁移的 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 案例,探讨人口问题、人口 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分析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 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 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8

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8

课时规范练18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时规范练第36页(2018山东德州一模)2016年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0万,2017年春节期间,人口减少近440万。

读2017年春节前郑州人口迁出前十位的城市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郑州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A.省内B.长江三角洲C.我国中西部D.东部沿海2.春节后,影响郑州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是()A.生态环境B.社会文化C.婚姻家庭D.经济因素答案1.A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春节期间郑州人口迁出的城市大都位于河南省境内,因此A项正确。

第2题,春节后,人口因为经商、工作需要返回郑州,所以影响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D项正确。

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D.人口老龄化加剧4.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限制人口迁出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③发展智能化产业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 4.B解+析第3题,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不断增加,但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两者变化特征不一致。

总人口增加缓慢,说明青少年比重降低,A项错;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B项错,D项正确;我国国际人口迁移数量较少,并不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C项错。

第4题,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出现的劳动力不足情况,一方面是调整人口政策,如实施“全面二孩”计划,另一方面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如采用智能机器生产,减少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201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卷: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卷: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山东十二校联考)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3~5题。

3.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B.广东C.海南D.广西4.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化的表现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③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7.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2019·南阳模拟)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8~9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 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左右,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 长率在 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 在 1%以下,接近 0,甚至是负值。
分布 落后的原始 多发展中国 和地区
如德国、英
群体
家和地区
国和法国
(3)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__死__亡__率__下降开始,然后 _出__生__率___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
-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__极__不__平__衡__。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 不平衡性的特征。 (2)影响人口数量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 进而影响死亡率和平均寿命。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①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 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 中_生__产__力__水__平___是决定性因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改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
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 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 影响
③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负 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
担过重等
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鲁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1.D 2.B [第1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

第2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4.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3.B 4.C [第3题,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山脚人口多,说明山麓自然条件好,而南坡的山腰人口多,说明自然条件好,只有天山满足。

在冬季,由于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而南坡则全年干旱;南坡山腰的光照条件好。

选B项。

第4题,由于该山地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

选C项。

](2020·成都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地与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人口稠密,已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B.②地人口稀少,没有超过人口合理容量C.①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容量大于②地D.①地人口合理容量小于②地6.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河流5.C 6.B [第5题,图中①区域为渭河平原,②地为黄土高原,①地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都大于②地,两地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没有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限值。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6Word版含解析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6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36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规范练第73页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的P。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和P的浓度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1.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和P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减少P增加D.N增加P减少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N和P离子的含量,①②④的含量高,说明沿线的人口、经济活动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多,水体中N和P离子的含量多。

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水量大,人口、工业活动少,排放污水少,所以N和P离子的含量最低的是③亚马孙河,C项对。

第2题,若只考虑河流补给,不考虑支出,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因缺少支流注入,水量不会变化。

也不考虑沿线污染物质向河道中排放,河流中N和P离子的浓度不会增大,所以河流中N和P离子的浓度均不会增加, B项对。

农用地中流失的大量氮元素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容易导致水质变差,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下图为云南洱海沿岸不同农业用地类型的灌渠出水口和入水口在7—8月份测得的总氮浓度。

据此完成3~4题。

3.蔬菜地和水稻田出水口总氮浓度的月际变化较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事安排B.作物类型C.降水量多少D.入水氮量4.为了减轻农业生产对洱海水体的污染,由洱海远岸到近岸的农业布局最合理的是()A.苗木地、蔬菜地、水稻田B.苗木地、水稻田、蔬菜地C.蔬菜地、水稻田、苗木地D.蔬菜地、苗木地、水稻田答案3.A 4.C解析第3题,蔬菜地和水稻田出水口总氮浓度的月际变化较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事安排,不同作物施肥时间不同,导致出水口总氮浓度的变化,A项对。

作物类型、降水量多少、入水氮量对出水口氮浓度有影响,但不是出水口氮浓度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B、C、D三项错。

第4题,为了减轻农业生产对洱海水体的污染,根据图示出水口氮浓度变化,氮浓度变化最明显的农业类型对洱海的污染最强,布局时距洱海应最远。

2020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综合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及答案解析(8页)

2020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综合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及答案解析(8页)

2020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综合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国家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1.A所表示的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美国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C国人口死亡率高于B国,主要原因可能是( )A.医疗卫生水平低B.老年人口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低D.自然灾害严重解析:1.D 2.B 第1题,A所表示的国家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很高,最有可能是发展中国家。

第2题,C国出生率、死亡率均低,自然增长率更低,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该国出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出现人口老龄化,故人口死亡率高。

(2018·北京朝阳二模)我国自1980年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胎的政策。

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表为2013~2017年出生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3~4题:3.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导致( )A.出生人口持续增加B.出生率显著提高C.一孩数明显减少D.二孩数显著增加4.影响近五年一孩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疗设施状况B.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C.居民收入水平D.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解析:3.D 4.B 第3题,据表分析,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出生人口并未持续增加;二孩政策实施,人口出生率有所增加,但并未显著提高;2017年一孩数量比2016年减少,但是这并不是二孩政策的影响;二孩政策实施,导致二孩数量显著增加。

第4题,据表分析,从2013年到2017年,一孩数量整体下降,但是有所变化,主要原因与相应年份的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有关;医疗水平较高,不再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也不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原因;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会影响人口出生率,但是由于该因素变化较小,因此对人口出生率的波动影响较小。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检测 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检测 鲁教版

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7·武汉调研)2015年11月我国宣布自2016年1月1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1~3题。

图甲图乙1.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A.缓慢持续增加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快速减少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政策B.城市化C.育龄人口D.资源状况3.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解析第1题,读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可知,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

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第3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答案 1.C 2.B 3.D(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1Word版含解析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1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3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时规范练第62页(2019浙江嘉兴选考测试)2017年山东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下图为山东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传统农业比重最大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C.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2.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是()A.煤炭B.天然气C.火电D.水资源答案1.D 2.D解析第1题,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D项对。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传统农业比重较小,工业所占比重最大,A项错。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B项错。

山东省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高科技不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C项错。

第2题,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起点是京杭运河,终点是烟台、威海,调配的资源是水资源,D项对。

山东煤炭资源丰富,A项错。

我国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主要输送到上海,B项错。

火电输送起点应是大煤矿产地,C项错。

(2018安徽宣城高三期末)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

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经昆明输油至重庆。

据此完成3~4题。

3.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是()A.改善缅甸的生态环境B.改变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C.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D.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4.中缅石油管道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A.地形地质条件复杂B.土壤次生盐碱化C.寒潮、洪涝灾害D.外来物种的侵入答案3.D 4.A解析第3题,中缅输油管道建设会破坏缅甸的生态环境,A项错误;管道的建设是为中国输送石油,改变不了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B项错误;改变不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仍然以煤炭为主,C项错误;积极影响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中缅石油管道经过若干山脉和我国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且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困难。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8Word版含解析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8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2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时规范练第56页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的是()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答案1.D 2.B 3.B解析第1题,超采地下水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第2题,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第3题,根据示意图,入海径流量增加会减轻淡水变咸,减轻海洋污染,延缓海岸线的后退,同时使容纳、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提高。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

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据此完成4~5题。

4.目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⑤旱涝灾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5.该河下游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

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答案4.B 5.D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3Word版含解析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3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33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规范练第67页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

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A.中部向西部地区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C.东北向中部地区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2.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B.自然资源C.集群效应D.劳动力成本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分析,东部地区净转出为负值,说明是转入,其他地区为正值,为转出,由此可知,该类产业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

故选B项。

第2题,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高,故A、D两项错;我国东部地区资源比中、西部地区少,B项错。

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比中、西部优越,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故选C项。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3~5题。

3.在图示模式中()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4.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5.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市场答案3.D 4.A 5.C解析第3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项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项错;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D项正确。

第4题,金属冶炼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两项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项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项正确。

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卷: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

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卷: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21·菏泽模拟)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人口数量众多C.人口稠密D.距河2 km内人口最多2.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分布B.矿产资源分布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积)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5~7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 m的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6.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7.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完成8、9题。

8.导致巴西、俄罗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9.下列不能有效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是(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1.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山地可能是( )阴山 B.天山秦岭 D.南岭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气温高,降水多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3.①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答案3.A 4.D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

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

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A项正确。

第4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D项正确。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

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完成第5~6题。

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③大力发展科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D6.B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

从年的1 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 301.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

第6题,表中显示的是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因此根据表中信息得出的措施是②③。

澜沧江—湄公河流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据此完成第7~9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C.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稠密8.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9.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正北答案7.C 8.B 9.A解析第7题,读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

人口密度在高程1 400~2 999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

5 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

根据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波动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

故选C项。

第8题,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所以土地生产力较大的地区,人口较密集。

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故选B项。

第9题,读图可知,在向阳方位东南、正南乡镇居民点较村级多,说明乡镇对坡向的选择较村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

澜沧江流域山体走向多为西北—东南向,居民点分布在偏东、偏南坡的比例较多,分布在偏西、偏北坡的比例较少,说明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有关。

故选A项。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

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600米地带C.1 600~1 900米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11.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答案10.A 11.B 12.B解析第10题,依据概念,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缓和。

结合图示信息: 2000—2008年,1 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明显变小,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第11题,图中显示,在1 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

结合国家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

第12题,该地区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云贵高原符合。

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

下图为2000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

据此完成第13~14题。

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13.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 )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C.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14.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①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②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答案13.D 14.C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加,说明水资源限制性逐渐增强,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超载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

第14题,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是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根本措施;③④明显不合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美国人口数量达3.18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国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

(2)简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地理角度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3)原因:较高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外来移民多。

影响:增强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解析第(1)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

第(2)题,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第(3)题,从生育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面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其他省区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东部小、西部大;负相关。

(2)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

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规律。

我国的人口密度东部大、西部小,因此两个指标之间呈负相关。

第(2)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应考虑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第(3)题,新疆地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则是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

河南、四川等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到新疆地区可以寻找较多的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