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形态变化对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的

合集下载

2020年宣城超强梅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年宣城超强梅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2, Vol.12 No.11基金项目 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研究项目“近60年宣城市梅雨异常成因和变化规律分析”(ky202003)。

作者简介 周宗圣(1990—),男,安徽宣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22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Super Plum Rain Season in Xuancheng in 2020ZHOU Zongsheng et al(Xuan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Xuancheng, Anhui 242000)Abstract Using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Xuancheng National Observatory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super plum rain in Xuancheng in 2020 we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1) In 2020, the plum rain in Xuanche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entry into plum, late out of plum, long plum rain period, significantly more plum rainfall, and high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t entered the plum season on June 10, and the plum rain came out on July 31. The rainy season lasted for 51 days; the city’s average plum rainfall was 935 mm, ranking first since the city had a complete meteorological record (1961). (2) The reason for the abnormally high Plum rain is mainly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key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ystem in East Asia is stable and less moving during the Plum rain period. To the west, the range is too large. The low-level jet has experienced five enhancements, and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convergence are strong, resulting in frequent rainstorms during the Plum rain period. In addition,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at high latitudes is of the“two troughs and one ridge”type. The blocking high pressure near the Ural Mountains and the Sea of O khotsk is repeatedly established, and the East Asian large trough is active, causing the cold air to move southward to meet the warm and humid air flow, which is also an abnormally high precipitation. one of the reasons. (3) Select the years (1983, 1991, 1996, 1999, 2016) in which the abnormal amount of plum rainfall in Xuancheng area was twice as high in the past 60 years. Strength comes first. However, due to the accuracy of forecasts, timely warning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ies, the impact of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super rainy season this year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revious years. Key words Super strong plum rain;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Low-level jet; Blocking high2020年宣城超强梅雨特征及成因分析周宗圣,史跃玲,华 华宣城市气象局,安徽宣城 242000摘要 利用宣城市国家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宣城市2020年超强梅雨特征和成因。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研究进展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研究进展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研究进展作者:李存霞晏正滨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研究工作的若干主要进展,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基本趋势。

关键词:高空急流;高压高空急流定义为围绕地球强而窄的气流。

它集中在对流层上部或平流层中,其中心轴向是准水平的,具有强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有一个或多个风速极大值,称为急流带。

通常急流长几千公里,宽几百公里,厚几公里。

按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急流轴上风速的下限为30m/s。

而根据急流产生的原因和位置,可以把急流分为极锋急流,副热带急流,热带东风急流和极夜急流。

我们这里研究的主要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影响东亚天气、气候的重要系统。

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变、季风的进退及雨带的推移都与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东亚急流对南海夏季风及江淮梅雨的预测也有指导意义。

下面简要介绍下近几年来对东亚西风急流的研究进展。

一、位置移动(一)南北移动在季节转变过程中,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进和南退,急流的北进过程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南退过程伴随着冬季风的向南推进。

而对于东西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进及与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关系,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叶笃正等[1]研究发现,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而突变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跳和南移。

陶诗言等[2]指出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急流的二次北跳过程有关。

李崇银等[3]指出高空西风急流的北跳为热带环流系统向北推进提供了条件,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南海季风爆发和江淮梅雨起始之前。

张耀存等[4]指出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早晚也会影响东亚高空急流的强弱。

(二)东西移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还存在东西向的突变特征。

从东亚急流中心经度的季节演变过程(图1)中,可以看出1-4月份急流中心逐渐西移,4月份到达135°E,5-6月份急流中心又东撤,最后到达150°E左右。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指导》测试试卷预报预警(浠水)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指导》测试试卷预报预警(浠水)

《县级综合⽓象业务指导》测试试卷预报预警(浠⽔)⼀、填空题(共40题,每⼩题1.0分,计40分)1. 短历时强降⽔定义为1⼩时降⽔量≥20 毫⽶的降⽔;暴⾬红⾊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 3 ⼩时降⾬量(≥100 毫⽶)。

2.T-lnP 图上⽓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有(地转偏向⼒)、⽓压梯度⼒/总压⼒、内⼒、扰动加速度等。

4. 零度层亮带是(层状云降⽔)回波的⼀个重要形态特征。

5. 在亚洲地区,阻塞⾼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6.⽓旋在越过⼭脉时强度常常发⽣变化,在迎风侧(减弱),⽽在背风侧增强。

7. 从流场上看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和(准静⽌锋式)切变线三种。

8.⼀般情况下,与地⾯冷锋相配合的⾼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风;⼤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是当暖空⽓越过⾼⼭,变成下沉⽓流,在背风⾯上局地容易吹起的⼀种⼲燥的热风。

10. 对暴⾬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11、⽓象部门规定:24h 降雪量达(10mm)及其以上为暴雪。

12. 在形成华北暴⾬的环流系统中,(⽇本海⾼压)是⼀关键系统。

13. 和飑现象相联系的⼀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 当 45-55dBZ 的回波强度达到(-20)度层的⾼度时,最有可能产⽣冰雹。

15. 新⼀代天⽓雷达系统的应⽤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的监测和预警。

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实际风向随⾼度(逆时针)旋转,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冷平流存在。

16. 对流风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飑线和超级单体风暴,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与其他风暴本质区别在于是它总是伴随着⼀个持久深厚的中⽓旋。

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暴雨灾害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Vol.39No.6Dec.2020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收稿日期:2020-10-30;定稿日期:2020-12-15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2306);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82);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9Y04)第一作者:肖莺,主要从事气候监测预测研究。

E-mail:****************通信作者:杜良敏,主要从事气候预测及机器学习演技研究。

E-mail:***************引言梅雨通常发生在6—7月,是一年中江淮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是夏季影响湖北省最主要的天气气候现象。

这一时期,降水明显、雨量集中、暴雨日多,经常导致湖北省出现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分析湖北省梅雨异常现象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梅雨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该区梅雨预测水平,减少损失。

梅雨与亚洲上空大尺度环流有着密切关系。

东亚高空急流在6月的北跳(Ye et al.,1959;李崇银等,2004)、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夏季风北推(黄青兰等,2012)是梅雨起始的前期征兆。

胡娅敏和丁一汇(2009)认为2000—2005年江淮梅雨带北移可能是由副肖莺,杜良敏,高雅琦.2020.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39(6):571-577XIAO Ying,DU Liangmin,GAO Yaqi.2020.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analysis of Meiyu anomaly over Hubei Province in 2020[J].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39(6):571-577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肖莺,杜良敏,高雅琦(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430074)摘要:利用湖北省梅雨监测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新百项指数和NCEP/NCAR 环流资料,分析了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其成因。

第六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第六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刘艾林、杜冠华
26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北京市朝阳区信访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宋艳平
北京大学医学部
刘宝花
27
1990-2015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杨慧欣、张思文、王太君、雒静静、胡 芳芳 杨钰铃,周子杨,张诗悦,孙嘉蔚,林晓 悦,
吉林大学
甄清
28
高精度三维雷电实时成像系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任团伟,张其林
雷少华,徐杰,许佳峰,李玲玲
南京师范大学
李云梅
14
基于全球上市药物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
郑湘锦、任利文、刘金宜、周启蒙、连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 旭 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 究所
王金华
15
基于全球上市药物数据的抗阿尔兹海默病重定位新药发现
张宝月、贾皓、庞晓丛
刘艾林、杜冠华
16
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云量可靠性分析—以太原和五寨为 例
冯子豪,任首佳,张祎
山东科技大学
郭斌
11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状图自动识别
张明明,司东森,谢鸿伟,胡鑫,刘洪涛,
大连海事大学
12 我国西南干旱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及与其相联系的大气遥相关型
胡钰玲
兰州大学
王式功
13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d(490) and its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and wind
张汶、逯金钰、陈意欣、郭家言、熊少 冰
中山大学
26
中国游记文化共享服务平台
黄意超
东北石油大学
27
长江濒危鱼类图鉴
冯世龙,黄欣琪,赵亚昕,郝鑫威,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梅雨是指我国的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在夏季进入时,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降水现象。

梅雨的降水量大,降雨频繁,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梅雨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梅雨的形成原因梅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而产生的。

在夏季,南海、赤道地区和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暖湿气流北上,经过集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暖湿气团。

同时,西伯利亚高压向东退缩,冷锋南伸,与暖湿气流相遇,形成了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锋面时,受到锋面上升气流的推动,形成了高空急流,使得水汽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二、梅雨的分布特点梅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具有夏季暖湿气流较为充沛的特点,同时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

因此,这些地区在夏季进入时会出现频繁的降水,从而形成梅雨.长江流域的梅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汉平原和江淮平原等地。

在这些地区,梅雨的开始时间大约是在5月下旬至6月初,结束时间大约在7月中旬至8月初之间。

梅雨期间的平均降水量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华南地区的梅雨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

这些地区在5月底至8月中旬期间经历了较长的梅雨季节。

由于梅雨降水量较大,加上地势低洼,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的梅雨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和浙江等地。

这些地区梅雨季节开始时间比较早,大约在4月下旬,结束时间也较晚,大约在9月初。

梅雨季节的降雨频繁,会对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梅雨的影响梅雨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梅雨季节的降水量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

然而,由于降雨频繁,容易造成积水和水浸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其次,梅雨季节的降水频繁,加上地势低洼,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洪涝灾害对农田、城市交通等带来了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气候异常下舟山地区梅雨期降水特征浅析

气候异常下舟山地区梅雨期降水特征浅析

作者简介 张绍会(1991—),男,河南濮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温室气体观测和气候变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1-12The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in Plum Rain Season in Zhoushan Region under Climate Anomalies ZHANG Shaohui et al(Zhou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Zhoushan, Zhejiang 316021) Abstract Used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to be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ituation in Zhoushan area in 2020 and 2021,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In 2020, the global climate wa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type El Niño event,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as generally weak, at the same time, the long-standing warm core anticyclone in Siberia, with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made the cold front got enough power to resist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it made the rain belt be difficult to move, causing the Meiyu belt to hov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East China. The Tropical Cyclone Amphan (super typhoon Amphan) in the Bay of Bengal, took the water vapor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o that it accelerated Onset of SCS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 In 2021, the global climate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a Niña event, the prophase of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as vigorous, in the same year, the cold front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in Siberia was relatively weak,it could not compete with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hich was a reason for the unusal plum rain season in this year, the anaphase of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as failed to western Pacific Ocean quickly, that made the Meiyu belt to be impacted on Zhoushan.Key words Plum rain season;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Central-type El Niño events; La Niña events气候异常下舟山地区梅雨期降水特征浅析张绍会,徐哲永,吴姗姗,孙 楠浙江省舟山市气象局,浙江舟山 316021摘要 利用NCEP等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了2020年和2021年舟山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2020年,全球受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副高总体偏弱,同时,西伯利亚长期存在的暖高压配合东北冷涡,使得北方的冷空气获得了足够抗衡副高推动雨带北移的能量,使副高难以在我国近海北抬,进而造成梅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徘徊。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的影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的影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的影响摘要利用1983-2011年全国各省市随机挑选出来的气象站点观测的全年日降水资料和同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南北方全年降水与同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急流轴引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一直以来都是气象学家们所研究的重点,它不仅是大气环流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天气、气候异常的重要系统之一。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跳和南退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的重要特征,影响着中国天气的变化。

陶诗言等[1]指出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6月及7月份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过程密切相关。

叶笃正等[2]很早就注意到亚洲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与6月及10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紧密相连,并指出这种突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跃或南落。

高由禧[3]及丁一汇等[4]的研究则表明高空急流带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往往导致其南侧出现明显的降水中心。

Krishnamurti[5]分析了1955年冬季北半球200hPa风速场,得出副热带西风急流是围绕着地球的一个连续带,在这支西风急流中有三个波,但未提及其与天气分布的关系。

Liang 等[6]通过对资料观测和CCM3 模拟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东亚季风降水与对流层急流的联系,认为北部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南部的Hadley环流是影响东亚区域季风降水的显著系统。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亚洲、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关系如此密切,对于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及其地面气象要素可以加深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理解,对东亚区域气候变化在年代尺度上的认识。

尽管人们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形成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东亚地区地形复杂,海陆分布不均,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尤其是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降水 考点精析与典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降水 考点精析与典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降水考点精析与典型试题汇编[考点精析]考点一锋面系统与天气[典题精研][典例1](2020·山东等级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

如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图解思路][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

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示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

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的位置综合思维结合图文信息及锋面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干线附近产生的降雨为锋面雨,据此进一步分析干线附近产生降雨的原因和过程地理实践力根据所学的锋面系统的知识,确定锋前锋后受不同性质的气团控制,故风向会有明显的差异,在图中风向发生变化的交界处画出冷锋和暖锋的位置,体现地理实践力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气象与气候复习提纲【范本模板】

气象与气候复习提纲【范本模板】

作业1.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由于着眼点不同,大气上界有两种分法(普遍),一是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1200km ;二是着眼于大气密度,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2000~3000km 。

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2.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高山常年积雪,是因为其高度已达到或低于积雪存在的温度,云峰耸立是因为随高度的升高,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凝结,产生云雾。

3。

已知10℃时,E 为12.3hpa ;18℃时,E 为20。

6hpa 。

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e 为12.3hpa;次日8时气温为23℃,e 为20.6hpa.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 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答:d T (露点)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第一天上午8时e 为12。

3hpa ,而10时E 为12.3hpa ,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 第二天上午8时e 为20.6hpa,而18时E 为20.6hpa ,所以次日8时的Td 为18℃. Td 的高低直接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4.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干空气状态方程P=ρd R T ,湿空气状态方程为P=ρd R T (1+Pe 0.378) (1)同温同压下,湿空气密度为ρ=)Pe0.378(1+T R Pd干空气密度为ρ=TR Pd ,由于)e 378.01(P T R T R d d +<所以干空气密度大于湿空气密度(2)空气中水汽压愈大,e 越大 P=ρ)e378.01(PT R d +,空气越潮湿,e 越大,其密度越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副热带环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副热带环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夏季风 准两年周期振荡 典型个例 低频振荡 低纬度地区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亚洲急流 亚洲季风 主要活动路径 东西位置和形态变化 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 东亚季风气候系统 东亚夏季风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东亚冬季风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 三维环流分解 sst eap型事件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梅雨 2 极涡 2 数值模拟 2 中期过程 2 rossby波 2 高空西风急流 1 高原南侧地形槽 1 预估 1 青藏高原增暖 1 青藏高原东北侧 1 青藏高原 1 雨雪冰冻灾害 1 雨季 1 降水过程 1 降水空间分布 1 降水 1 长江中下游 1 诊断分析 1 综合分析 1 突发性大暴雨 1 祁连山区 1 短期演变特征 1 甲烷 1 环流特征 1 环流异常 1 澳大利亚高压 1 气候变化 1 气候 1 梅雨期 1 暴雨 1 急流中心位置和强度变化 1 归因 1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1 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1 年代际变化 1 平流层 1 季风爆发 1 季风指数 1 孟湾槽 1 大气环流 1 大尺度大气运动 1 夏季旱涝 1 垂直环流特征 1 双峰 1 南风风场 1 南极涛动 1 南亚高压 1 华南前汛期 1 北边缘 1 北极涛动(ao) 1 北极涛动 1 北半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东亚大气环流 东亚副热带急流 东亚副热带季风 东中国海 enso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年际变化 3 海洋环流模式 2 数值模拟 2 密跃层 2 stc 2 黑潮延伸体 1 高空急流 1 高温 1 高位涡气流 1 降水异常 1 辐散抽吸 1 贝加尔湖高压脊 1 西风急流 1 蒙古气旋 1 类enso 1 热带风暴 1 热带太平洋 1 淮河流域 1 海温异常 1 海冰 1 沙尘暴 1 江南春雨 1 气候异常 1 气候学 1 次表层海温异常 1 暴雨 1 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表面温度 1 数值试验 1 扰动 1 年代际变率 1 干旱 1 干侵入 1 季节演变 1 季节划分 1 季节、年际变化 1 大气环流 1 大气热源分布 1 垂直环流 1 印度季风环流系统 1 南支槽波列 1 区域多要素最优分割法 1 北极 1 北太平洋涛动 1 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 1 北大西洋涛动 1 副热带环流 1 冬季干旱 1 云南 1 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 1 中国气候 1 东北冷涡 1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 1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东亚季风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东亚季风

§10.3 东亚季风与低频振荡
大气低频振荡的一般情况 低频振荡的传播
低频振荡与东亚季风的活动
一.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㈠海陆热力差异 ㈡太阳辐射的径向差异 ㈢青藏高原与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海陆热力差异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了经典的海陆季风,即冬季大陆为
冷源,海洋为热源,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源,海
洋为冷源,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海陆热机造成的风向变化反映 了季风的本质。若只考虑海陆热机是季风的唯一成因,则在所
㈢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进退
东亚副热带季风的进退主要是指副热带 季风北侧前沿的南北进退。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进退与东亚热带夏 季风进退有密切关系,但由于海上资料的缺 乏,目前尚没有关于热带夏季风进退的详细 研究。
§10.2 东亚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亚洲季风区的热源(汇)分布 东亚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中国夏季风降水的水汽源地
沿海
进入
四.东亚季风与冬季风的交替 ㈠东亚冬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
一般所讲的冬夏季风的建立(撤退)都是 针对一个局部地区而言的。实际上,冬夏季风 都不是在一季风区的所有地方同时建立和撤退 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撤退的过程。因此, 对一季风区而言,所谓季风的建立与撤退包含 两个概念:
一是在季风区开始建立(撤退); 一是在整个季风区完全建立(撤退)。 对于整个季风区来说,冬(夏)季风的 开始建立也就是夏(冬)季风的开始撤 退,冬(夏)季风的完全建立也就是夏 (冬)季风的完全撤退。东亚季风比较 复杂,夏季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和 季风环流系统。
在表面均匀的地球上,行星风带基本上是纬向的,地表 太阳辐射地理分布的季节变化,引起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化。
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

2015年梅雨期常熟强对流天气过程举例简析

2015年梅雨期常熟强对流天气过程举例简析

2015年梅雨期常熟强对流天气过程举例简析作者:陈维刘海英张海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部分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日夜间至17日白天常熟一次梅雨期强对流致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层结不稳定条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此次梅雨期间,500hPa西风带系统上基本维持的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而低空的低涡和低层切变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高低空的急流位置对暴雨强度和落区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低空西南急流是低空天气尺度上上升气流的建立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3)K指数结合水汽通量散度场对暴雨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本次暴雨过程与水汽、不稳定能量、动力等条件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暴雨;低空急流;不稳定能量;K指数中图分类号:P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14-03引言梅雨期暴雨一般是在有利的环境形势,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共同相互作用所形成[1]。

研究表明,梅雨汛期暴雨不仅仅与高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干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天气尺度系统也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

另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是梅雨得以在江淮流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

不同尺度分析已经有较多的论述。

但是,关于梅雨期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主要天气系统特征的影响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使用的长江流域梅雨季定义标准,2015年苏州地区梅雨期于6月5日开始,7月13日结束。

梅雨期间,常熟地区出现了3次强降水过程。

其中,16-17日常熟市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长、小时强度大,历史罕见,常熟多地严重积水,个别地区水深达50cm以上,给公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受灾人数和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本文主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分析资料对16-17日的一次强降水期间的高低空环流及相关物理量作简要分析和探讨,研究结论旨在为今后的暴雨预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5丁一汇高等天气学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15丁一汇高等天气学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1)抬高的加热作用
由太阳接受到的大部分辐射通过大气在地面被吸收。 如果这种吸收面在某些地方被抬高或具有一定的坡 度,则可以产生强的热力环流。例如山谷风或坡风 就是这种情况。在坡风情况下,由水平温差产生的 浮力将引起气层向上加速或向下加速,这种加速度 将一直继续到摩擦阻力等于浮力的时候,最后建立 起稳态的坡风。大尺度山脉的加热作用将在下节讨 论。
图15.3 40天平均加热率(Q1/cp,K•d-1)。(a)和40 天平均干燥率(Q2/cp,K•d-1);(b)沿32.5。N的东西 剖面。这是对1979年5月末到7月初的平均
图15.4是沿92.5。N通过高原东部Q1和Q2的经向剖面。 在高原东部上空有强加热,最大值5.4K/d-1位于 350hPa,相应水汽汇的峰值为4.1K/d-1位于450hPa。 Q1和Q2的峰值在高度上是分离的,这表明存在着积 云对流。在高原以南,是非常深厚的强加热层,这
在1979年初夏高原西部。凝结加热对高原东部的热 量收支是很重要的,特别在夏季雨季之后。
表15.3 青藏高原西部热量和水汽收支的比较(单位:W/m2)
<[QR]> [LP] [SH] <[Q2]> [LP] [LE] <[Q1]>
Luo和 101
-77
Yanai
(39天
平均)
9
(169)* -22
因为很高,这种抬高的感热源可用于直接加热对流 层中上部大气。与西部相比,高原东部的SH要小得 多,但它在6月之前,仍超过LP。这表明在季风或 雨季到来之前,高原上以感热加热为主。在夏季(7 和8月),LP略大于SH。由于SH分量占优势,净加 热E在高原西部是很大的,结果西部地区对整个高
原净热平衡的贡献为主,而高原东部的贡献则要小 得多。

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的开题报告

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的开题报告

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夏季高空西风急流(Summer Monsoon High-level Jet, SMJ)是指东亚夏季季风期间出现在西风带中的强烈气流。

SMJ具有重要的气候效应,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分布及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SMJ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异常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SMJ的变异及其机理对于深入认识气候变化机制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SMJ的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SMJ和夏季季风强度、降水的关系以及影响SMJ的环流系统等方面,如通过对SMJ的变异及其与AO、PDO等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SMJ的变异与这些气候因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国际上的研究主要是从气候变化、年际变化、季节内部变化等方面入手,如研究了SMJ的形成和演化、海温、海平面气压场等对SMJ的影响,为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对于SMJ的变异进行分析,探究以年际为主的变异特征和周期。

2、分析影响SMJ的环流系统,研究环流系统对SMJ的影响机制。

3、研究SMJ急流的形成机制与爆发。

4、对SMJ与区域气候、全球气候变化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研究将采取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包括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资料等,并借助Matlab、GrAD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SMJ的变异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将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明确SMJ的变异特征与周期,为进一步研究SMJ与区域气候、全球气候和大尺度环流系统之间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2、揭示SMJ的形成机制和爆发,为研究SMJ与降水、气温分布、气候异常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研究SMJ对于中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分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人类活动对于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天气学原理——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天气学原理——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三、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
7月中旬至8月下旬,江淮梅雨期结 束,雨带移至华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本地 区雨季。
对应副热带高压的再次北跳 (副 高脊位于28°-30°N) ,并到达最北 位臵,热带辐合带也到达20°N 。
1、气候概况 (1) 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2) 降水的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 (3) 降水时段集中; (4) 暴雨与地形关系密切。
当长波系统出现强烈发展,大尺度形势 经向度大。使得北方冷空气可以到达较低 的纬度,暖空气到达很北的纬度,同时较 低纬度的气旋性系统可向北方移动
副热带系统:同我国暴雨关系密切。 副高的位臵决定了水汽通道,水汽常 沿副高西侧 的南风或副高西南侧的东南 风输送,当副高西北侧或南侧低空有偏 南风出现时,水汽输送更强 对流层上部青藏高压的活动对暴雨影 响也很显著,当它东移时,会与副高打通 ,阻挡台风或西南涡北上,造成台风或西 南涡的停滞或少动


概述
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 暴雨中尺度系统 不同高度急流对暴雨生成的作用
概 述
1 含义
大型降水主要是指范围广大的 降水,降水区可达天气尺度大小, 包括连续性和阵性的大范围雨雪及 夏季暴雨。
2 降水的分级
24小时雨 <0.1 0.1~10 10~25 25~50 50~100 100~200 >200 量(mm)
两 脊 一 槽 型
两脊一槽型特征:乌拉尔山以东的西 伯利亚西部和亚洲东岸的中高纬度地 区为高压脊,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
两 脊 一 槽 型
两槽一脊型特征:中亚地区为脊,乌 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西部和亚洲东 岸为低槽。
多 波 型
华南前汛期暴雨500hPa环流型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廉毅;沈柏竹;刘刚;李尚锋;杨旭;苏丽欣【摘要】东北冷涡是亚洲东部中纬度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尤其在春末至初夏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甚至江淮及以南地区的气候异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东北冷涡的研究,从着重天气结构、中尺度特征和暴雨发生的物理过程等,转向东北冷涡活动的机器自动监测、气候学特征、影响东北夏季低温的东北冷涡活动频率,以及预测信号等;今后,研究更可能关注于东北冷涡的天气尺度与气候尺度诊断并重、高相关与物理过程预测信号提取研究并重,以及诊断与数值预报方法密切结合.通过年际、季节与月等多时空尺度融合方法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冷涡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将是十分有益的.【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东北冷涡;活动特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法【作者】廉毅;沈柏竹;刘刚;李尚锋;杨旭;苏丽欣【作者单位】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陶诗言先生等[1]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东北冷涡型是中国东北与华北北部造成暴雨或雷阵雨的环流形势。

在吉林省气象局组织科技人员编写的《预报员指导手册》中,首次给出东北冷涡的分布与定义标准①吉林省气象局. 预报员指导手册(一),1984.。

孙力等[2]进一步给出利用500hPa高度场判别东北冷涡的定义。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一、梅雨的概念1. 梅雨是指亚热带太平洋边缘地区在夏季时期,交替出现的雨雪天气。

2. 梅雨期间,雨水的降水量较大,天气阴沉,温度较低,湿度较高。

二、梅雨的形成原因1. 梅雨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活动有关。

2. 夏季时,西风带北界的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与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形成锋生风系列,导致雨带形成和南北交替、东移。

3. 梅雨的形成还与东亚季风的活动有关,湿润的东南风与岛屿的地形共同作用,导致降雨增加。

三、梅雨区域1. 东亚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华南地区、华东地区。

2. 美洲地区:中美洲、南美洲西岸。

3. 非洲地区:非洲东部沿海地区。

4. 大洋洲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太平洋地区。

四、梅雨的时段1. 东亚地区: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之间。

2. 美洲地区:一般在5月到9月之间。

3. 非洲地区:一般在11月到12月之间。

4. 大洋洲地区:一般在10月到12月之间。

五、梅雨对地区的影响1. 农业:梅雨对农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滋润土壤,提高作物的产量。

2. 灾害:梅雨期间降雨量大,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3. 交通运输:梅雨会导致交通事故增多,交通运输效率下降。

4. 经济:受梅雨影响,旅游业、建筑业等受到一定的影响。

六、梅雨的气象特征1. 降水量:梅雨期间降水量大,尤其是连阴雨天气,降水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2. 气温:梅雨期间气温较低,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导致气温的下降。

3. 湿度:梅雨期间湿度较高,常常伴有雾、霾等湿度性天气现象。

4. 云量:梅雨期间云量较大,常常出现阴天或多云天气。

七、梅雨的应对措施1. 农业方面:根据梅雨季节特点,及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合理安排施肥和除草工作,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建筑方面:加强对建筑物的维护,防止漏水和渗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3. 交通运输方面: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

4. 灾害预防方面:加强对梅雨期间可能发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形态变化对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的
影响
杜银1 张耀存1谢志清2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2.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
摘要
利用40年的NCEP/NCAR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日降水资料,使用合成方法分析了梅雨期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东西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探讨了高空西风急流对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东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强度减弱且持续维持、西太平洋上空西风急流核分裂减弱直至出梅后消失,这是梅雨期200 hPa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位置变化的主要特征。

梅雨期,200 hPa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呈现东西向位置变化和海陆分布形态差异,西风急流中心东西向位置变化对梅雨起讫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

梅雨期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形态分布差异不仅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空间集中区的位置而且还影响到降水中心强度。

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东亚西风急流主体位于西太平洋上空时,在长江下游地区形成高低空急流耦合的环流形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加上充足的水汽条件供应,有利于在长江下游形成集中的强降水区域。

当高空西风急流位于东亚大陆上空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低空急流无耦合形势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没有强的集中降水区域。

因此,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形态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低空环流结构、地面集中降水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空西风急流, 东西位置和形态变化, 降水空间分布, 梅雨
中图法分类号P426.62 P442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5041)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163)。

作者简介:杜银,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变化分析和模拟研究。

Email:***************.cn 2007-09-12收稿,2007-12-26改回.
Impacts of longitude location changes of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core on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during meiyu period in middle-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valley
DU Yin1 ZHANG Yaocun1 XIE Zhiqing2
1.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8, China
Abstract
The longitude location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st Asia Westerly Jet (EAWJ) core at the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meiyu period and its impac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40 year's NCEP/NCAR reanalysis mean pentad data and observed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58 to 199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areas, where the 200 hPa East Asia westerly jet center appears frequently during meiyu periods: one is locate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other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the intensity of the westerly jet over Asian
continent weakens and the core of the westerly jet over western Pacific splits up and its intensity reduces, and disappears after the end of meiyu, which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ngitude location change of the 200 hPa westerly jet over East Asian. The change in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westerly jet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start and end of meiyu period, but also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when the westerly jet core at upper troposphere is locate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coupled with an 850 hPa southwesterly jet,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convergence is strong and the water vapor supply sufficient. While the 200 hPa westerly jet core is located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not coupled with an 850 hPa southwesterly jet, only the weaker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herefore, the longitude location changes of th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cor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upper-low level circ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Key words East Asia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Longitude location change of the westerly jet cor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meiy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