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陷阱及纠错对策

初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陷阱及纠错对策

初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陷阱及纠错对策发布时间:2022-09-08T08:16:47.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9期5月作者:郑圣国[导读] 物理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全新学科,虽然开设时间较晚,但该门学科却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初中阶段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郑圣国全椒县第六中学安徽滁州 239500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全新学科,虽然开设时间较晚,但该门学科却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初中阶段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学好物理知识也是学生高中升学考试的重点。

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具有较长延续性且学生已经打好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科可谓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学生除了具有数学运算能力外,基本不具有其他的物理学基础,这种全新的学科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须面临的挑战。

教师想要有效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物理测试题必然会设置一些误导学生的答题陷阱,以便让学生通过分析陷阱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试题陷阱;纠错对策引言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像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的,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到测评目标、实现育人导向而提供的载体。

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在生疏的定义概念、复杂的逻辑和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间,搭起一座宽阔的桥梁,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学科必备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物理试题中常见陷阱分析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试题中的陷阱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薄弱环节,也容易出错。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容易犯的错误,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时,这意味着老师对这个知识点的解释不够详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够。

因此,教师需要深入解释这一陷阱,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对试题中陷阱的解释还可以使学生在第二次解题时进行反思,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反思第一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反思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中考物理专题温习如何识别物理学中的陷阱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专题温习如何识别物理学中的陷阱新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二中中考物理专题温习如何识别物理学中的陷阱新人教版分析各地中考试题,会发觉有如此一类试题,题干中暗藏“陷阱”,同窗们稍不留意就中了骗局,致使错解,若是识别了这个“陷阱”,问题就会变得超级简单。

因此,准确快速识别题目中的“陷阱”,无疑是同窗们解题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利用题目条件改变设置“陷阱”。

要识别这种“陷阱”,要求同窗们在读题时,注意分析题目前后条件是不是发生转变,不同小题之间的条件是不是发生转变。

若是发生转变,可能就是“陷阱”,因为条件转变了,某些物理量可能发生转变,解题的思路和方式可能就要随之改变或不变,不然你就中了骗局。

(二)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

同窗们在解题时,发觉有一个数据没用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解法,结果致使错解。

命题者确实是利用了同窗们这种心理,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缺乏自信的同窗就掉入“陷阱”。

这种缺乏自信的本源在于对题中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明白得不透彻,无法排除干扰。

(三)利用视觉成效设置“陷阱”。

有些图形看起来很相似,可是平常就要细心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有些相似图形还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找出了不同点,识别了这些图形,也就识别了“陷阱”。

(四)利用隐含条件设置“陷阱”。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限定条件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数据呈现,有的用文字呈现,有的用图象、图形呈现。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专门是隐藏的条件.只有充分把握了题目中的条件,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五)利用“负迁移”设置“陷阱”。

某些“体会”会引发学习进程中的“负迁移”,干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明白得和把握,要排除这种干扰,必需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不能想固然得出结论。

例1 工人利用如图l0一34—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 m,所用拉力为25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 m,拉力在这一进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力)变式题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8 N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着匀速直线运动,这时车受到的阻力是8 N,突然他发觉前面有位老人,于是马上用l2 N 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进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20 N。

初中物理学习的“九大陷阱”_中考物理

初中物理学习的“九大陷阱”_中考物理

初中物理学习的“九大圈套”中考物理01用心题海战术,忽略总结思虑题海战术是大家最简单落入的!好多同学认为成绩提升不了,是由于题目做得不够多!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对的。

除了很少量看一眼公式就会做题的神人,绝大部分人必定得在题目中理解和领会知识,掌握其运用方法。

划分和的要点点,就在于你做了题以后会不会进行思虑总结。

必定数目的题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题的同时也要思虑出题者的企图,经过其余方式怎样考到同一知识点。

▼ 解决方法:在有了必定题量的基础上,你已经经过做题发现了自己的单薄环节。

此时就能够经过认真思虑和整理错题,针对本来的单薄环节不停加强。

假如去做新题,可能要做数倍的题量才能找到相应的单薄点。

所以,从填补知识点破绽的效率而言,思虑旧题远胜于刷新题。

自然,刷错题也不可以一点新题都不做,仍旧需要保持必定的新题来保持做题的 (速度、正确度 )。

所以需要合理安排刷旧题与作新题的比率。

在复习阶段,能够旧:新比率在刺阶段,旧:新比率,安排在2:1 或1: 1 左右,而在冲3: 1 左右。

很多同学诉苦整理错题本花时间太多,就为这个也不想整错题了。

其实错题不必定非得抄到簿本上,我们更尊崇的方法是 --把平常做的练习题、试卷装订好,将自己犯过失的地方登记在一本册子上,复习的时候依据册子找本来的题目即可。

错题本重在概括、总结自己的单薄环节,最重要的是自己用起来省时省力。

02否定老师,忽略讲堂尖子生很简单犯这个错误。

由于尖子生已经当先于好多人,而老师的讲堂解说多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尖子生理所应当地认为老师的解说已经不合适自己了。

据检查发现, 90%以上的高考状元最着重的都是讲堂听讲,而不是为了赶进度,在讲堂上做其余科目的习题。

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指引你联系不一样的知识,也可能会频频重申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并且好多同学表示,不听老师授课,不受扰乱地做自己的事情,这个几乎做不到,还不如随着老师的思路好好走。

初三理科作业中的常见陷阱

初三理科作业中的常见陷阱

初三理科作业中的常见陷阱
初三理科作业中,许多学生常常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这些陷阱,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作业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就是公式应用错误。

很多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会直接套用公式,而忽略了题目中的特殊条件。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没有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很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并在应用公式之前进行详细的检查。

物理作业中的另一个陷阱是对概念的模糊理解。

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概念的结合,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晰,就容易在解题时出现偏差。

例如,学生可能对力和质量的关系不够明确,从而在应用牛顿定律时出现问题。

要避免这一陷阱,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并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掌握。

化学作业中,常见的陷阱是对化学反应的误解。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平,而许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

例如,在配平反应方程时,常常会出
现忽略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情况,导致方程不平衡。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在写出化学方程式之后,再次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数量,确保配平正确。

在解决这些陷阱时,注意细节和理解是关键。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学生能够逐步克服这些常见的陷阱,从而提高自己的理科作业水平和考试成绩。

浅析中学物理常见“陷阱”题

浅析中学物理常见“陷阱”题

浅析中学物理常见“陷阱”题作者:彭志永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3期中学生在处理物理中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根据给定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他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的理解,但有的理解得不深不透。

于是,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不认真审题,乱套物理公式,滥用条件,只凭经验直觉去解题等错误,尤其是当他们面对形形式式的“陷阱”题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答这类题目,分清真伪,使他们能安全地飞越“陷阱”,便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物理习题中的“陷阱”“陷阱”题通常也叫“圈套”题、“上当”题,是一种学生极易做错的习题,“陷阱”题与常规题不同,它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

这种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置的。

有的则是由于学生自身造成的,他们或者粗枝大叶,不认真审题、或者基础不扎实、或者思维出现障碍,总之是误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之中。

例如,“220V,30W”的电灯和“220V,40W”的电灯哪一盏较亮,学生应根据灯泡发光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判断而不是根据直觉作出臆测。

通过对这类题目的剖析,相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质量。

二、夯实基础,避免自掘“陷阱”自掘的“陷阱”,当然不是出题者有意而为之,而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学生所犯的错误就连出题者都意料不及,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对物理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学习方法不够灵活,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等。

物理思维能力,简单说来就是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物理概念不清是主要障碍,它会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思维混乱,张冠李戴。

比如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铁比棉花重”“速度大惯性就大”等错误观点均是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

初中物理中考中的那些陷阱误区易错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中的那些陷阱误区易错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中的那些陷阱误区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隐含条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13.白气=液化现象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 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初中物理最重要公式: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密度ρ(kg/m3)ρ= m/v(m:质量,v:体积)压强p(Pa)P= F/s(F:压力,s:受力面积)热量Q (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欧姆定律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 .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0个初中物理“陷阱”!

20个初中物理“陷阱”!

初中物理“陷阱”!
这里总结出初中物理的十大陷阱,希望同学遇到后就及时的圈出来,同时提醒自己,这个陷阱的涵义是什么?蕴含了什么物理规律?容易出什么错误?
(1) “静止”“匀速”——意味着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

(2) “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不要看错了。

(3) “光滑”——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4) “轻杆、轻绳”——不计重力。

(5) “电压表示数比较大,或突然变大”——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6) 升高“到”与升高“了”——前者是“末状态”,后者是“变化量”。

(7) 灯泡“变亮”,“变暗”——实际功率的大小!
(8) “相等”,“不同”——选择公式时控制变量就看这几个字。

(9) “串联”,“并联”——串联电流相同,并联电压相同,前者电流之比为1:1,后者电压之比也为1:1。

(10) 超导体——电阻为零,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热量。

初中物理99个易错点。

2024年初中物理《浮力》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2024年初中物理《浮力》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10.《浮力》常考易错陷阱分析浮力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浮力的方向判断易错?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不是垂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和物体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形状、液体放置方式都无关。

陷阱二: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理解易错?(1)“浸在”包含两种情景,一是部分浸入;二是全部浸没。

(2)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两种情况)1物体浸没前,物体浸入的深度越深,浮力越大2物体浸没后,浮力与深度无关。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密度,液体的多少,物体所处的状态等均无关。

陷阱三:物体体积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解易错。

(1)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

①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 V物,物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也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②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 V物,当物体逐渐浸人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物体所受浮力也增大。

(2)只有溢水杯中的水与溢水口相平时,溢出水的体积才等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陷阱四: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时的各种状态分析易错。

状态分析动态(受非平衡力)静态(受平衡力)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向上运动向下运动静止在液体内部任意深度静止在液面上静止在容器底受力示意图受力分析F浮>GF浮<GF浮=GF浮=GF浮+F支=G密度分析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体积分析V排=V物(未露出液面前)V排=V物V排=V物V排<V物V排=V物陷阱五:有关漂浮问题的五大规律理解易错。

规律一:“二力平衡”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F浮=G物)。

规律二:“质量相等”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自身质量(m排=m物)。

规律三:“体积比与密度比有关”,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浸入液体的体积是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即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四:“浮力恒等”,即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时,所受浮力相等(F1=F2=······=Fn=G物)。

怎样识别中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

怎样识别中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
理量 的变化 规律 , 这对 解决一 些特殊 的物理试 题 带来 了极 大 的方 便. 例 6 甲、 乙两 码头 相距 s划 行速 度保 持不 变 的 ,
例 如 : 和 滑 动 变 阻 器 并 尺
联 , 滑 片 向 a端 滑 动 的过 程 在 中 , 阻 器 连 入 电路 的 电 阻 减 变
小时 , P同时减 小. 果 我们 采用 极端 思维 法 , 如 很容 易
判别 出 P 和 P 的变化 情 况. 假 设将 滑 动 变 阻器 的滑 片 移到 。点 , 兄 则 被 短 路 , 的 电功率 P 。=0 电源 电压 全 部加 在 的 两 ,
,2 ,
次所用 的时 间 t 长些 , t 即 。>t 此题 应选 B : . 滑 片 P向 。移动 的过程 中 , 电阻 R 、 :的电功率 变化 R 的情 况 是 P — 大 ”或 “ 变小 ” ) — , — P — ( “ 变 ” 变 填 不 、
剖 析 命题 者 由于 在 学生 “ 维 定 势 ”上 设 置 思
而答错 了题 . 错解 的考 生 实际 上对先 前 的实验 只是 表 面上 的认 识 , 当实 验 结果 ( 像 在 凸透镜 的右 侧 )变 虚
化时 , 不能 在头 脑 中建 立 起 与 之 相应 的物 理 条件 , 仍 按 已有知识 和 经 验 , 固定 的思 维 方 式 去 思 考 新 问 用
船 , 河流 中从 甲到 乙 , 回到 甲需 要时 间 为 ; 船 在 再 若 在 静水 中往 返于 两码 头 , 需要 的时 间为 t : .比较 t 和
t ,的大小可 得 ( )
A.l < t t 2 B. I > t t 2
图6
小, 它和 R 并 联后 的电阻 也减 小 , 联后 的电 阻又与 并 串联 . 因此 , 电路 中的 总 电阻减 小 , 根据 欧姆 定 律 ,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一、概念混淆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将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概念混淆了: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

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

选项A正确。

二、条件多余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是( )A.100牛B.50牛C.200牛D.0牛分析:“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题目中“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应该为0牛,而本题中所提供的“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等条件都是多余的。

三、隐含条件例3.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s。

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A.3W B.30W C.300W D.3000W分析:此题隐含了该同学的重力和一层楼房的高的条件,若要对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进行估测,就必须先估测出他的质量约为40kg,进而通过G=mg计算出他所受重力大约为400N,每层楼房的高大约为3m,第三楼高度应该是6m,根据公式P=Wt=Gth=400N×10s×6m=240W,与300W最接近。

答案C初中物理有很多常见隐含条件,比较典型的有: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家庭电路:U=220V;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初中物理最易掉坑的10大难点

初中物理最易掉坑的10大难点

初中物理最易掉坑的10大难点一、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

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1、下沉。

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

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

(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三、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四、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常见“陷阱题”错解分析

初中物理常见“陷阱题”错解分析

初中物理常见“陷阱题”错解分析作者:陈江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8期“陷阱题”是指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一物理概念、性质、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故意设置了干扰因素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由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现将初中物理常见的一些“陷阱题”摘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静摩擦力问题例1.如右图所示,重为100 N的物体受到F=60 N的水平压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现使压力F不断增大,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A.不断增大B.不变C.不断减小D.无法确定错解:A正解:B解析:此题的陷阱在于压力F不断增大,导致有人认为摩擦力也不断增大。

其实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无关,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故正确答案是:B。

启示:①要分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②静摩擦力大小不能利用f=μF来计算,必须利用二力平衡来求解。

二、平衡状态问题例2.一起重机吊着重为G的货物悬在空中,则起重机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F G;若起重机吊着重为G的货物匀速上升,则F G;若起重机吊着重为G的货物以5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则F G。

(选填“等于”“大于”“小于”)错解:等于、大于、小于正解:等于、等于、等于解析:此题的陷阱是一开始物体悬在空中静止,后来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

而实际上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故F=G。

启示: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是平衡状态,合力都为零。

三、漂浮问题例3.一满载货物的轮船从长江驶入太平洋,轮船上原来浸在江水中的吃水线露了出来,则轮船受到的浮力()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错解:A或B正解:C解析:此题的陷阱是吃水线露了出来,有人认为浮力更大了,所以才把轮船托了起来;也有人认为V排变小了,所以浮力要变小(没有考虑液体密度发生了变化)。

例说初中物理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例说初中物理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例说初中物理试题中的常见陷阱作者:刘洪峰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2期陷阱即令人上当的圈套。

陷阱的设置与甄别往往是智者谋士们之间的游戏。

根据初中生“好奇”、“敢于挑战”、“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物理试题中适当地设置一些富于变化的“陷阱”,让他们想方设法去“破”。

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很有益的。

那么初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有哪些“陷阱”?面对这些“陷阱”,同学们又该怎么应对呢?笔者进行如下归纳,并对例题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改变条件例1.用一动滑轮将重200牛的砂子提到9米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120牛,机械效率是多少?如果仍用此滑轮将300牛的砂子提升到9米高的脚手架上,那么所做的总功又是多少?例2.两只完全相同的碗,一只装水一只是空的,用一小勺去敲击它们,你认为正确的是()A.没有水的音调高些B.有水的音调高些C.还说两个音调是一样的D.也有说以上说法都不对例3.两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只装水一只是空的,“用嘴向瓶口吹气”,你认为正确的是()A.没有水的音调高些B.有水的音调高些C.还说两个音调是一样的D.也有说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上面两例中,选项完全一样,题干也颇为相似。

如果学生做过其中一题再来做另一题,那么两题情景就会在头脑中打架,很有可能误把上一次做题的分析的情景迁移到另一题,自认为:“哎呀,以前做过,太简单了。

”于是轻轻松松地做出了一个错误答案。

其实例3发声的是碗,水越多,碗振动受到的阻碍作用越大,频率反而低,音调低,答案为A;例4用嘴向瓶口吹气,发声的是瓶内空气柱,装上一些水,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高,音调高,选B。

这样两题答案相异,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实际适用条件和物理情景是不同的。

小结:这类题的特点是:出题者悄悄地改变原有的或者是大家熟知的条件,使某些物理量发生变化或某些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发生变化,让考生仍然按老路去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掉入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当中。

物理出题老师最爱用60个陷阱!

物理出题老师最爱用60个陷阱!

物理出题老师最爱用的60个陷阱!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本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宇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例说初中物理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例说初中物理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2 O O N的砂 的机 械 效 率 是 不 同 的 , 如 果 用原 来 的效 率 来 算 , 则 结 果 肯 定 错 误 。正 确 的解 法 : 先求动 滑轮的重G = 2 F — G = 1 2 0 Nx
分析 : “ 物 体 的运 动 并 不 需 要 力 来 维 持 ” , 所 以题 目中“ 维
例2 . 两 只 完 全 相 同 的碗 , 一只装水一 只是空的 , 用 一 小 勺 去敲击它们 ,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没 有 水 的 音调 高些 B . 有水 的音 调 高 些 C . 还说 两个 音 调 是 一 样 的 D. 也 有 说 以 上 说 法都 不对 例3 . 两 只完全相 同的玻璃瓶 , 一只装 水一只是 空的 . “ 用 嘴 向瓶 口吹 气 ” , 你 认 为正 确 的是 ( ) A . 没 有 水 的 音 调 高些 B . 有水 的音 调 高 些 C . 还说 两个 音 调 是 一 样 的 D . 也 有 说 以上 说 法 都 不对
二、 雾 里 看 花
趣和思维能力 , 培 养 他 们 实 事 求是 的科 学 精 神 是 很 有 益 的 。 那 么 初 中物 理 试题 中 , 常 见 的有 哪 些 “ 陷阱” ?面 对 这 些 “ 陷阱” 。
同 学 们 又该 怎 么应 对 呢? 笔者进行如下归纳 , 并 对 例 题 进 行 了 详细解析。
题 的 物理 情 景 对 应 于 我 们 以前 所 熟 悉 的物 理 情 景 是 否 发 生 变 化, 如 果 发生 了变 化 就 很 可 能 是 出题 所 设 置 的陷 阱 。只有 注 意
了这 些 变 化 , 才能 适 时地 调 整解 题 思 路 和方 法 . 防 止 自己 中圈
套, 也 才 能 提 高 自己解 题 的 准 确 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一、概念混淆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将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概念混淆了: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

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

选项A正确。

二、条件多余
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是( )
A.100牛B.50牛C.200牛D.0牛
分析:“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题目中“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应该为0牛,而本题中所提供的“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等条件都是多余的。

三、隐含条件
例3.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s。

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
A.3W B.30W C.300W D.3000W
分析:此题隐含了该同学的重力和一层楼房的高的条件,若要对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进行估测,就必须先估测出他的质量约为40kg,进而通过G=mg计算出他所受重力大约为400N,每层楼房的高大约为3m,第三楼高度应该是6m,根据公式
P=Wt=Gth=400N×10s×6m=240W,与300W最接近。

答案C
初中物理有很多常见隐含条件,比较典型的有: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家庭电路:U=220V;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静止:受
平衡力,动能为零;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隐含答案
例4.阅读下面的短文
如图19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20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

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分析:本题的第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隐含在题目中了:“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

只要考生能认真读题,就可以马上得出答案。

五、陌生情境
例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

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如图5为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象,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固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时,电阻______________,功率______________,使其温度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

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利用PTC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实现对过热蒸汽的温度(大于100℃)的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用电路图和简单的文字扼要叙述测温原理。

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阅读信息处理题,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个陌生的物理情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类问题的思维量比较大,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要领,就本题而言,学生只要理解文中“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

”参照图很容易答出(1);第(2)问知道“居里点温度”,根据“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判断出电阻增大,又因为,U不变,R增大,可得P减小,它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少,温度降低。

第(3)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的实际利用,只需使PTC电阻与电流表串联并将PTC电阻置于过热蒸汽中,就能用电流表间接表示出温度值。

六、设置“圈套”
例6.质量为7.9kg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m2的水平面桌面上,它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

(ρ铁=7.9×103kg/m3)
分析:本题设置了一个圈套:部分考生会把受力面积定为S=0.5m2,而忽略了铁块的面积,所以导致算出错误答案:P=mg/s=(7.9kg×10N/kg)/0.5m2=158Pa。

正确答案:铁块体积为:V铁=m/ρ=7.9kg/7.9×103kg/m3=0.001m3,所以铁块边长l为0.1m,底面积S=l×l=0.1m×0.1m=0.01m2由于桌子的面积大于铁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取其中小的面积,所以接触面积为铁块的底面积。

则P=mg/s=(7.9kg×10N/kg)/0.01m2=7900Pa。

七、定势“诱导”
例7.一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为: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______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主要方法,而这个方法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因而命题人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

本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1、18.45cm,在计算前没有将错误数据18.52cm删除;2、18.4cm,去除了错误后计算的结果没有保留与原数据一样的精确度。

正确答案:18.4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