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对小基站优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D2D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D2D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焦岩;高月红;杨鸿文;杨大成【摘要】LTE Device to Device (D2D) Proximity Services(LTE终端直通近距离服务)即我们熟知的LTE-D2D(端到端)技术。
2013年,D2D成为3GPP组织重点研讨技术之一,其标准化工作正在讨论完善之中。
LTE-D2D是在LTE-A系统(辅助)控制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在授权频段上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
它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无线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并能够提升蜂窝系统频谱效率。
文章对D2D通信的发展历程、场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D2D技术发展前景及在未来应用中的情况。
%LTE D2D proximity services is known to us all as D2D underlaying a LTE-advanced cellular network. In the year of 2013, D2D technology was identified by 3GPP as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ing technique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2D is in hot discussion. LTE-D2D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can support U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directly within (or partial within) and without cellular network coverage on the licensed spectrum. It will solve the scarcity of the wireless spectrum resourc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ncrease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the cellular system.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scenarios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D2D are introduced, and finally some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is proposed.【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D2D;频谱效率;公共安全;中继【作者】焦岩;高月红;杨鸿文;杨大成【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全国三大运营商颁发了TD-LTE牌照,这也预示着中国4G时代的到来。
MTC在3GPPSA2研究进展-投稿
MTC在3GPPSA2研究进展-投稿M2M在3GPP SA2研究进展杜加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无线移动研究部工程师摘要: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M2M成为各个标准化组织研究和标准制定的工作重点。
3GPP 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研究和标准制定者,对M2M的相关研究和标准制定也在加紧进行。
本文在介绍3GPP各个工作组的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M2M在3GPP在SA2的研究和标准化进展情况。
关键字:M2M、3GPP、物联网、NIMTC、SIMTC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almost all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put their focus on the standards of M2M. 3GPP as the ma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DO is working hard on research and standards on M2M.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3GPP working groups onM2M,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3GPP SA2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ndardization on M2M.Key words: M2M 3GPP.Internet of things NIMTC SIMTC一概述3GPP各个工作组对M2M的研究范围和重点各有不同,它们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对M2M技术的需求、功能、架构、安全、信令流程等的研究和标准制定。
具体来说SA1工作组主要负责M2M业务需求和特性的分析,制定相关的需求规范TS.22.368,从而为其他各组奠定研究基础;SA2基于SA1提出的需求进行M2M总体网络优化方案的设计,包括基本网络架构、主要功能和基本流程等,并输入到研究报告TR.23.888中;SA3主要负责分析M2M通信潜在的安全威胁及安全需求,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CT工作组主要基于SA2的架构和功能设计,进行终端及核心网方面M2M各种优化技术的具体实现;TSG GERAN 和TSG RAN中各工作组负责M2M通信在无线接入网络中的优化。
网络优化基站优化技术综述
网络优化基站优化技术综述近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飞速发展,觉得了惊人的成功,用户数量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攀升,给通信网络的容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运营商不断的增加通信网络的容量,随着容量的快速增加,质量问题也日益严峻起来,庞大复杂的网络势必造成出现的故障也日益复杂化。
同时还造成了可用频率范围的减少,具体表现为可以重复使用的无线网络频率的系数正在逐渐减少。
传统的网络日常维护已经不能适应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通信网络,网络优化服务这一技术便应运而生了。
此外,无线通信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用户对于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无线网络运营商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网络进行优化,确保其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在保持较高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网络设备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一切都需要网络优化来完成。
1网络优化的定义以保证通信网络运行状态最佳为目的,以收集、分析通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以调整系统设备以及设备参数为手段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局部或者全局的调整就是网络优化,在保障使用现有网络设备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效益。
此外,在网络优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为网络维护以及升级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优化交换网络以及无线网络共同组成了通信网络优化。
在通信网络建设初期,由于设计的不完备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无线网络建立之后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备的利用率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很多设备在参数设置上往往都是按照设备出厂时的默认参数设置的,与网络运营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脱离,对实际的网络运行环境不能完全的适应。
除此之外,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原有的网络容量往往不足,需要进行扩容,在扩容过程中由于无法对用户的分布情况以及业务的状态进行完全的掌握,这就导致网络基站的分布与话务量的集中分布不一致,影响网络效率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LTE一体化小站(HeNB)组网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
LTE一体化小站(HeNB)组网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洪春金;沈建军;陈晓冬;熊尚坤【摘要】经过多年的建设,LTE网络覆盖日趋完善,但现网中存在大量的覆盖盲区,特别是中小型商业楼宇和住宅楼宇,使用传统的覆盖方式对上述弱覆盖区域进行覆盖,投资大、建设难度高、周期长.一体化小站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城域网/PON或互联网接入,实现精准覆盖补盲和局部流量热点增强,具有成本低、快速部署等优点.对LTE一体化小站(HeNB)组网和运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网接入安全性解决方案,对比不同接入鉴权方式的优劣性并给出建议,对1588传输网络同步技术提出改良方案,提出了小站全自动开通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应用部署和运营的实际问题.【期刊名称】《广东通信技术》【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LTE;小站;1588;网关【作者】洪春金;沈建军;陈晓冬;熊尚坤【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经过5年来的建设,LTE网络覆盖日趋完善。
但由于LTE频率多为2 GHz以上的高频频段,相对于2G和3G常用的800~900 MHz频段,路径损耗更大,对于未做室内覆盖的中小型建筑物,难以实现良好覆盖。
经过摸查测试,现网中存在大量的覆盖盲区,特别是中小型商业楼宇和住宅楼宇。
随着LTE网络的不断发展,室内用户的业务需求持续增加,以及VoLTE的开展,室内LTE深度覆盖的需求日益提升。
使用传统的覆盖方式对上述弱覆盖区域进行覆盖,投资大、建设难度高、周期长。
一体化小站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城域网/PON或互联网接入,实现精准覆盖补盲和局部流量热点增强,具有成本低、快速部署等优点。
2 原理与系统架构3GPP TS 33.320和3GPP TS 36.300中定义了一体化小站(HeNB)、网关的技术规范。
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研究
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模宽带基站天线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本文旨在研究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以适应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对高速、高容量、多频段、广覆盖等多元化需求。
本文将首先回顾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当前多模宽带天线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随后,将详细介绍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研究天线在不同频段下的辐射性能、阻抗匹配、波束赋形等关键技术指标,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其性能。
本文还将探讨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策略,包括天线阵列的布局、波束切换算法等,以提高天线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文将对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型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设计原理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需要满足宽频带、多模式、高效率和良好的辐射性能等要求。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多模宽带基站天线的设计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宽带匹配技术:通过优化天线的馈电网络和阻抗匹配,使得天线在不同频段内都能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从而实现宽带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馈电方式、调整馈电点的位置和数量、优化馈电网络的拓扑结构等。
多模式激励技术:多模宽带基站天线通常需要在多个频段内同时工作,因此需要通过多模式激励技术来实现。
这包括利用不同模式的电磁波传播特性,通过调整天线的结构参数和馈电方式,使得天线能够在多个频段内产生谐振,从而激发多个工作模式。
高效率辐射技术:为了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需要优化天线的辐射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天线形状、调整天线的尺寸和布局、优化天线的馈电方式等。
小基站和微小区5G网络中应用
5G(NR)蜂窝网络支持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即使在建筑物和家庭内部也需要密集的小型蜂窝。
因此,为设置这些小型基站需要根据现场安装空间的射频场景部署和调整许多参数,通过这些Small Cell(微小区)和Pico Cell(微微小区)满足覆盖及业务的需要。
一、微小区(small cell)是低射频(RF)的无线接入节点。
这些接入节点的服务区域包括室内和室外区域,每一个小区部署的标准是覆盖范围和容量;而小基站是这些标准的出路,这些节点可以工作在授权和非授权频谱中,覆盖范围在10米到2公里之间。
安装Small Cell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宏站无法支撑的人口稠密城市地区的覆盖范围和容量,Small Cell的增长将增加综合数据流通量。
二、小基站(小区)安装可延长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具体分为Femtocell(毫微微基站)、microcell(微基站)和picocell(微微基站)。
家庭基站具有范围最短的小型基站类型,通常部署在家庭或小型企业中。
Femtocell的最大范围小于10 米。
微微蜂窝基站通常安装在较大的室内区域,例如购物中心、工作场所和机场或车站,它们一次最多可容纳100名用户,范围不到200米。
微蜂窝是最大、最强大的小型蜂窝,通常部署在户外并临时用于大型活动。
微蜂窝的覆盖范围可达2公里。
微蜂窝和微微蜂窝通常由网络运营商安装。
小型蜂窝天线必须具有户外家具辅助、高天气可靠性和安全触摸设计。
部署小型蜂窝天线面临的挑战是寻找具有成本效益的创新解决方案、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并避免干扰。
三、参数设置小基站是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网络容量、密度和覆盖范围。
从综合设计和需求的演进来看,小基站是构建5G实用和盈利路径的重要因素。
5G设计和建设中需求包括:容量覆盖范围更高频率频谱低功耗共享频谱带宽四、小基站是5G部署唯一可行选择,其中微小区将发挥的作用包括:6GHz频谱应用,小区传播限制;可在许可和非许可频段上使用;城市、交通枢纽等交通需求超密集;区域;可扩展、低成本部署;需要自建室内覆盖的中小企业;农村、偏远和临时部署场景的覆盖范围扩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位置。
基站网络拓扑优化和最优化方法
基站网络拓扑优化和最优化方法基站网络拓扑优化和最优化方法是为了提高无线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而进行的技术手段。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基站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如何优化基站网络拓扑结构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站网络拓扑优化的意义、挑战以及相关的最优化方法。
基站网络拓扑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无线网络的容量、覆盖范围和用户体验。
合理优化基站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减少信号干扰、提高信号传递效果、增加网络容量以及降低通信成本。
通过优化基站的布局、天线方向和功率控制等参数,可以达到最佳的网络覆盖范围,使用户在各种地理环境和网络条件下都能获得稳定、高质量的网络连接。
然而,基站网络拓扑优化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站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优化问题变得很大规模且不易解决。
其次,无线信号的传播受到多路径衰落、阴影效应和载波干扰等影响,使得网络性能优化更加困难。
此外,考虑到无线网络的不确定性、移动性和动态性,需要将网络拓扑优化与网络动态调整相结合,进行动态优化。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基站网络拓扑优化的最优化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最优化方法:1.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基于数学模型,将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整数规划问题,通过求解该问题得到最佳的基站布局和参数配置。
整数规划方法可以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信号强度、干扰、用户数量等,可以在满足网络约束条件的同时最大化网络性能。
2.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借鉴生物进化的原理,通过基因编码、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步优化基站网络拓扑结构。
遗传算法不依赖于全局信息,可以在较大规模的网络中寻找较好的解。
3.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模拟鸟群或鱼群等群体行为,通过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寻找最优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应用于动态网络拓扑优化,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共享,实现网络拓扑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3GPPLTE-V2X标准进展及技术介绍
以上项目底层都是基于 IEEE 802.11p 通信技术,
由于 IEEE 802.11p 基于 IEEE 802.11a 扩展而来,其物理
层采用 OFDM 调制方式,MAC 层采用基于 CSMA/CA
的 EDCA 接入机制,使得 IEEE 802.11p 在轻负载条件
下可以满足道路安全类应用的时延、可靠性及节点接
失。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搭建车辆、行人以及路
在标准项目中,基于研究课题的 27 个用例,SA1 定
侧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桥梁,为交通参与者提供
义了 LTE V2X 支持的最大移动速度、时延、消息发送频
全时空的、高可靠的交通信息,实现人—车—路的充分
率、数据包大小、安全等通用的业务要求。
协同,从而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减少排放,改善交
距离。
●其他:
需要支持高精度定位以及业务优先级。
注 1:在 2016 年 3 月 RAN#71 次会议上,考虑欧洲
有些国家高速不限速的情况,最大相对速度修改为
·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专
家
视
点
《电信网技术》2016 年 6 月第 6 期
LTE 的 V2X 业务需求”的标准项目,并在 2016 年 2 月
用来有效地解决传统激光、雷达、机器视觉分析等存在
SA1#73 次会议完成该项目。
的距离、角度等缺陷,全方位提升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
感知范围,从而解决碰撞引起的事故和生命财产损
SA1 研究课题中共定义了包含车车、车路、车人以
及车与后台通信的 27 个用例(见表 1)。
PLMN 间的 V2X 业务运营。
3G无线通信 - 3GPP标准进展
MGW
2021/7/23
MGW
IP/UDP/RTP/Iu UPF
- TFO - 3G UP - CS Data - 3G Call Progress
IP BCP: IP bear Control Protocol
22
移动软交换网与PSTN/ISDN/PLMN 互通
WCDMA/TD-SCDMA 软交换网 信令网关
Presence
Presence业务已经在internet网上实施,如网上聊天 等。该业务要求用户以及用户设备和业务的信息能 够被无线网络管理。
2021/7/23
10
R6研究的课题(2)
3GPP与WLAN互通的研究
WLAN作为独立系统或接入系统与3GPP蜂窝系统之 间的关系和工作方式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H.248
MGW
2021/7/23
24
移动软交换网与H.323网互通 软交换网络
H.323网络
软交换网络
软交换互通点
顶级网守
软交换互通点
WCDMA/TD-SCDMA 软交换网
一级网守 二级网守
一级网守 MGC
WCDMA/TD-SCDMA 软交换网
H.323 终端
H.323 网关
MG
2021/7/23
RNC
Iu CS
UMTS Terrestrial
Iu PS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Access Network
2021/7/23
Circuit Switched (CS) domain
MSCVLR
MAP
PSTN/ISDN
深度探究3GPP里的NOMA技术
深度探究3GPP里的NOMA技术
提到NOMA技术,就是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的简称,技术Geek 们一定不陌生:作为一大探究热点正在5GNR方面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优点有二:
1.上行的链路级的流量以及支持过载的能力增强了;
2.在给定系统中断的情况下的包到达率增强了。
NOMA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上行的非正交多接入,至少对mMTC的场景是这样的。
为了对抗非正交传输之间的干扰,发送端会采用一些扩频机制(线性或非线性,有或无稀疏)和交织技术常常被使用以提升性能。
关于3GPP里面关于NOMA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点,我总结了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参见38.812。
3GPPLTE_SAE网络体系结构和标准化进展
图1 3GPP LTE总体发展时间表2 3GPP LTE核心技术及标准化进展2.1 LTE目前的标准化进展第一阶段(SI阶段)延长到2006年9月份才结束,截止到9月已完成包括物理层接入方案、信道结构的研究、RAN-CN功能调整和优化、无线接口协议的体系结构、信令的流程与终端移动性、演进的MIMO机制、宏分集与射频部分、状态与状态转移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形成3GPP LTE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2 R6版本的网络结构版本中。
基站为终端进行空中接口(如信道编解码、速率匹配,扩频等),同时负责网络流量的控制与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如功率控制)。
无线(RNC)则负责对拥有和控制他辖域内的无线资源,包括管理所属小区的负荷控制和拥塞控制,这些小区中待建的新的无线连接进行接纳控制和码字分配,执行系统信息广播与系统接入控制功能,以及切换等移动性管理,宏分集合并等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功能。
图3 LTE(R7版本)中的网络结构2006年3月的会议上,3GPP确定接入网结构[4,5]主要由演进型eNodeB(eNodeB)和接入网关(AGW)构成。
eNodeB由R6阶段的NodeB、RNC、SGSN、GGSN四个主要网元演进而来,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采用网格(mesh)方式互连,同时还建议当eNodeB需要同其它eNodeB通信时这个接口总是存在的,例如对支持对处于LTE_ACTIVE状态下手机的切换。
同时E-Node B与AGW之间的接口称为S1接口。
eNodeB通过S1接口与EPC(Evolved Packet Core)连接。
S1接口支持多对多的AGWs图4 E-UTRAN的架构图6 控制平面控制平面负责用户无线资源的管理,无线连接的建立,业务的QoS保证和最终的资源释放,主要有上层的RRC层和非接入子层(NAS)实现。
这种结构简化了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过程,使得迁移时问相应减少。
其中NAS功能是SAE 承载管理;鉴权;AGW和UE间信令加密控制;用户面信令加密控制;移动性管理;LTE_IDLE时的寻呼发起。
小基站回传的技术应用
小基站回传技术的应用葫芦岛市联通公司王德才摘要:随着3G、4G网络热点区域覆盖深入,未来小基站的部署将呈现爆炸性增长。
采用灵活、多元性传输手段实现小基站回传,将是运营商亟待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固网和移动网融合,尤其是PON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融合部署,将有效降低运营商降低建网成本和运营成本。
本文从小基站回传技术要求和解决技术应用来阐述。
关键词:基站回传 PON IPRAN1、小基站对回传网络的影响随着3G和4G业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于高带宽的手机接入需求越来越多,3G、4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使移动宽带数据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主的用户体验需求,对传统移动网络提出了两大挑战,即热点区域密集用户群的高吞吐量需求和边缘网络盲点覆盖问题。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小基站在移动网络中的数量将出现井喷式增长,成为未来运营商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小基站大规模部署会给回传网络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小基站部署的主要特点。
小基站具有小巧的体积,具备零站址安装条件,且能适应各种室内外安装环境及高密度部署,设备数量可能达到宏站的10倍之多。
小基站与宏基站协同工作,给移动用户提供全网一致的业务体验。
小基站可采用各种组网拓扑结构,先汇聚到宏基站,再上宏基站回传设备,或者直接连接到现有的移动回传或其他综合承载网络的汇聚传输节点设备上。
小基站及其部署的特点,对其回传网络解决方案带来了挑战。
这包括:最后一公里多样性传输资源的适应性;小基站回传设备暴露在公共室内外场所,会面临设备环境适应能力、物理安全、业务接入安全方面的挑战;面向LTE/LTE-A业务的全面的时钟同步需求;网络容量与业务的高扩展性和灵活性需求;大规模网元设备运维的简单便捷性需求;当然,总体拥有成本(TCO)也要低。
针对上述小基站大规模部署带来的对回传网络建设的挑战,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并给出小基站回传网络建设的关键技术应用。
3GPP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在R14版本中的增强
3GPP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在R14版本中的增强黄宗伟【摘要】随着蜂窝物联网技术及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低功耗广覆盖类(LPWA)技术因其具有功耗低、成本低、覆盖广、传输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等方面,而备受业界关注.现有的基于3GPP R13版本的蜂窝物联网技术NB-IOT/eMTC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但NB-IOT/eMTC各自优点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无法进一步满足垂直行业应用需求.3GPP已于2017年12月完成了R14版本的NB-IoT/eMTC技术的增强.本文将从R13版本的NB-IOT技术简要介绍入手,重点介绍3GPP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在R14版本中的增强.【期刊名称】《广东通信技术》【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LPWA;NB-IoT;非锚定载波;光覆盖;大连接【作者】黄宗伟【作者单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3GPP在Release 13版本中,已针对C-IoT(蜂窝物联网)市场做了巨大努力,并于2016年6月份标准了三种LPWA技术,分别是eMTC,NB-IOT,EC-GSMIoT。
其中3种技术各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应用场景及瞄准的市场也不尽相同。
其中,备受关注的“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于2017年后,迅速得到了产业化和商用。
而NB-IOT作为基于LTE (E-UTRA)的框架/非后向兼容的窄带物联网技术,主要解决了“覆盖增强、大连接,低吞吐量,低延迟灵敏度,终端成本低,功耗低,优化的网络架构”等方面。
其中,NB-IoT还从系统架构和传输方案上引入了两种传输模式:基于CP的优化传输方案(Control plane CIoT EPS optimization)和基于UP的优化传输方案(Control plane CIoT EPS optimization)。
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研究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需求日益增加。
定位算法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室内导航、物流追踪、应急救援等领域。
本文将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引言定位算法是通过接收特定信号强度或相关参数来计算目标位置的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主要应用了GPS、Wi-Fi、蓝牙等技术。
然而,GPS存在室内信号弱、遮挡问题,Wi-Fi和蓝牙定位所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多。
相比之下,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具有成本低、设备普及率高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二、LTE定位原理在3GPP/LTE网络中,基站会周期性地向附近设备发送信号,设备接收到信号后,运用特定算法计算出与基站的距离和角度。
然后,通过将设备与多个基站的距离进行三边定位或多边定位,可以精确计算出设备的位置。
三、信号强度定位算法基于3GPP/LTE网络的定位算法主要有信号强度定位算法、时间到达差异(TDOA)定位算法和到达时间差异(AOA)定位算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信号强度定位算法。
信号强度定位算法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进行的。
设备接收到基站发射的信号后,根据信号传播模型,利用收到信号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角法计算出设备的位置。
算法的核心是信号传播模型的建立,常用的有二次法模型和衰减模型。
四、TDOA定位算法TDOA定位算法是通过测量到达不同基站的信号传播所需的时间差异来计算设备的位置。
这种算法需要先对不同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和建模,然后通过测量到不同基站的到达时间差异来进行多变量定位。
TDOA定位算法可以提供较高的定位准确性,但对网络的同步性要求较高。
五、AOA定位算法AOA定位算法是通过测量到达不同基站的信号角度差异来计算设备的位置。
该算法需要设备具备接收端的阵列天线,通过测量到不同基站信号的角度差异,可以进行角度交叉定位算法,进而得到设备的准确位置。
3GPP R4、R5、R6标准研究报告
3GPP R4、R5、R6标准研究报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4月HUAWEI文档名称目录R4、R5、R6工作项目和研究项目进展报告 (4)1引言 (4)1.1背景 (4)1.2参考资料 (4)1.3术语和缩写词 (4)2概述 (5)2.1项目分类 (5)3具体分析 (10)3.1RAN改进特性 (10)3.2无线接口改进特性 (14)3.3UTRAN传输演进 (20)3.4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23)3.5RAN技术的细小改进和提高 (26)3.6UTRAN中的TrFO (26)3.7UE定位 (27)3.8Iu接口RAB QoS协商/重协商 (29)3.9实时业务的PS域切换 (31)3.10R AN为解决RAN节点到多CN节点的域内连接问题需要开展的工作 (32)4研究项目分析 (32)4.1无线链路性能增强 (32)4.2USTS (33)4.3CELL_FACH状态下公共下行信道改进的可行性研究 (34)4.4UE天线有效性测试方法性能要求的可行性研究 (34)HUAWEI文档名称4.5对HS-DSCH的快速小区选择 (34)4.6RNS和RNS/BSS的无线资源管理的改进 (35)4.7减少UE侧CPICH干扰影响 (35)4.8下行SIR的再次引入 (35)HUAWEI文档名称R4、R5、R6工作项目和研究项目进展报告关键词:R99,R4,R5,R6,WI,SI,HSDPA摘要:本文对3GPP标准RAN部分R4、R5、R6版本增加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主要是对各个专题进行技术分析,并列出对R99版本的影响。
1 引言1.1 背景在3GPP标准版本控制中,R99就是1999年12月份形成的第一个3G协议版本,但R99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定期有新版本推出,这些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原协议错误的修改和性能的提高,这类变化归入R99的后续版本;另一类是新功能的增加,这类变化归入下一个版本,即R4/R5。
LTE简介
3GPP LTE标准化进展将引发技术革命为了应对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同时为了满足新型业务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3 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其长期演进(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希望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保持3GPP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及标准优势。
填补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
希望使用已分配给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保持无线频谱资源的优势。
解决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专利过分集中问题。
3GPP LTE的标准化进程安排如下:2004年12月份到2006年6月为研究阶段;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为工作阶段,完成3GPP LTE的标准化工作。
但由于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研究阶段推迟到2006年9月才结束。
从3GPP LTE的标准化进程来看,其初衷为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但由于其他技术的竞争,业务的需求和运营商的压力,其标准化进程实质为一场技术革命过程。
与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3GPP LTE物理层(层1)在传输技术[1]、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层(层2)和网络结构[2]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 3GPPLTE的演进目标3GPP LTE是一个高数据率、低时延和基于全分组的移动通信系统,具体目标[3]主要包括:(1)频谱带宽配置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支持1.25 MHz、1.6 MHz、2.5 MHz、5 MHz、10 MHz、15 MHz和20 MHz的带宽设置,从技术上保证3GPP LTE系统可以使用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
(2)小区边缘传输速率提高小区边缘传输速率,改善用户在小区边缘的体验,增强3GPP LTE系统的覆盖性能,主要通过频分多址和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实现。
(3)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在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方面,实现下行峰值速率100 Mb/s,上行峰值速率5 0 Mb/s;频谱利用率为HSPA的2~4倍,用户平均吞吐量为HSPA的2~4倍。
为保证3GPP LTE系统在频谱利用率方面的技术优势,主要通过多天线技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和基于信道质量的频率选择性调度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载分离,即单个用户的单个无线承载,也可以将数
两个子方案相比,方案 1A 对现有标准改动较
据包通过宏基站和小基站共同转发至终端, 并由终 小,数据分发、移动性管理、安全性控制等功能仍由
端进行合并。
核心网完成。由于用户面数据可直接由核心网发至
方案 1 与方案 2 的主要差别在于数据包是否必 小基站,对宏基站的依赖较小,多个节点间的数据交
2013 年 11 月第 11 期 现代电信科技 19
F 本期特稿···························· eat r u es
度较高,远大于传统宏蜂窝网络中的基站密度。为了 保障接入节点间的移动性控制,需要解决终端移动 至热点区域时的小区探测问题。3GPP 重点对与宏网 异频部署的小基站的探测方法进行了讨论。由于当 前的异频小区测量和发现机制主要针对宏蜂窝的特 性,在异构场景下会产生新的问题。
Abstract: The revolution of the mobile communica- tions technology will take place with the rapid devel- opment of small cell technology. However due to the increase of base station density, the current solutions mainly designed for homogeneous network will not be fully compatible anym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new issues raised by small cell deployment, 3GPP put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standardization as one of the major work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optimization to small cell in 3GPP is discussed.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to enable dual connectivity and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process of inter -frequency small cell are also studied. Keywords: small cell, heterogeneous network, dual connectivity,mobility
双连接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主要涉及高层协议的 控制面和数据面功能,即宏基站和小基站的控制面 和数据面功能划分。
2.1 控制平面的协议架构选择 对于控制平面的架构选择,3GPP 的讨论焦点主 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 的流程,存在两种方案。 方案一:宏基站与小基站协作完成资源配置、测 量、移动性管理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后,仅由宏基站 向终端发送最终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终端侧的无 线资源控制实体所收到的所有消息均来自于宏基 站,且仅向宏基站反馈。 方案二:宏基站与小基站协作完成资源配置、测 量、移动性管理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后,宏基站和小 基站均可向终端发送最终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且 终端需分别反馈。 两个方案相比,方案一中需要宏基站与小基站 交互更多的信息,且最终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仅由宏 基站发送至终端, 处理时延相对较长。而方案二中需 要支持多个无线资源控制流程,对现有标准影响较 大,且该方案终端侧的复杂度较高。
须由宏小区进行转发。方案 1 对现有标准改动较小, 互也较少,对回传链路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不支持单
数据分发、移动性管理、安全性控制等功能均由核心 个无线承载使用多节点资源。
网完成。在方案 2 中,相应功能下移至宏小区,在一
相反地,方案 3C 在一定程度上由宏基站替代
定程度上减小了核心网的压力,且使小基站的移动 核心网对小基站进行控制,使小基站对核心网不可
宏基站转发至小基站, 对于单个无线承载,不进行承 的 PDCP 实体。
载分离。
方案 3C: 用户面数据从核心网发至宏基站,再
方案 3:用户面数据从核心网发至宏基站,再由 由宏基站转发至小基站, 对于单个无线承载,可以进
宏基站转发至小基站, 对于单个无线承载,可以进行 行承载分离,小基站有独立的 RLC 实体。
利用多个节点的资源进行流量平衡,从而提高吞吐 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交互,对回传链路要求较高。
量。当由于终端需要支持承载内的数据多路接收合
最终,为了增加技术使用的灵活性,3GPP 决定
并时,对现有标准改动较大,且增加系统复杂度。
同步标准化子方案 1A 和 3C,具体的优化方案细节
为了增加技术使用的灵活性,3GPP 决定同时支 将在 R12 的后续研究中完成。
为了解决小基站部署所带来的挑战并提高其在 容量提升方面所带来的增益,3GPP 在 R11 阶段启 动了《异构网络移动性增强》议题,在 R12 阶段又启 动了《小小区增强》议题。目前两个议题仍在讨论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小区增强》议题中的双连接技术 [1]和《异构网络移动性增强》议题中的异频小区测量 和发现机制[2]。
双连接方案的定义是指单个终端可以使用至少 两个不同网络节点的无线资源,这些节点间通过非 理想回传链路相连,并且每个节点可以在双连接中 承担不同的角色(主从关系)。其中控制平面功能主 要基于宏基站完成,用户面功能(数据传输)由小基 站完成或由宏基站与小基站共同完成。
通过同时在多个节点进行用户面传输,能够使 用多个节点的无线资源,从而提高单用户的吞吐量, 尤其是在进行大文件传输时的吞吐量。此外,通过在 宏小区建立移动性锚点,可以减少发送至核心网的 信令。
方案一做为双连接的主要方案,vergence Protocol)和无线链路
节将在 R12 的后续研究中完成。
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实体,每个方案又有不
同的子方案 (方案 1 默认具有独立的 PDCP 实体),
2.2 用户平面的协议架构选择
有不同的子方案)。
的分离和非分离方案,即在方案 1 和方案 3 中各选
方案 1:用户面数据可以直接从核心网发至小 择一种,同步进行标准化。
基站, 对于单个无线承载,不进行承载分离。
方案 1A: 用户面数据可以从核心网直接发至小
方案 2:用户面数据从核心网发至宏基站,再由 基站, 单个无线承载不进行承载分离,小基站有独立
供了更灵活的部署方式。但随着基站密度的提高,也 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是密集部署所导致的 小区间干扰。为了克服这种干扰,3GPP 已经在 R10 中对 R8/9 的干扰协调机制进行了增强并引入了干 扰协调增强机制,本文不再重复讨论。其次是小基站 相关的移动性管理问题。由于基站密度提高而导致 的频繁切换,一方面加大了网络的信令负荷,另一方 面小基站相对较小的覆盖范围会导致在执行原有切 换流程时相对较高的失败率。此外,当宏基站与小基 站异频部署时,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在低频段部署宏 蜂窝并在高频段部署本地低功率节点,从而形成宏 小区提供广域覆盖、本地小区提供覆盖增强或热点 区域容量增强的模式,但当前标准在异频部署场景 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持单个无线承载内部的分离和非分离方案,即在对
标准影响较小的方案 1 中选择一种子方案,在对标 准影响较大但提升系统性能的潜力也较大的方案 3
3 异频小区的测量和发现机制
中也选择一种子方案,同步进行标准化。
3.1 异频小区测量和发现机制的主要问题
此外,从功能实体的划分角度考虑,根据用户的
小基站应用的一大特点是在热点地区的部署密
2 异构网络中的双连接技术
通过节点间的协作、动态分配和使用资源从而 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一直是业界研究和讨 论的重要方向。3GPP 引入并讨论的协作多点传输 (CoMP:Coordinated Multi Point Transmission/Recep-
tion)技术对回传链路的要求较高,从运营商的角度 来讲,部署及使用有一定限制。因此,3GPP 对双连接 方案的研究主要面向基于非理想回传链路的节点间 资源聚合。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通信带来了巨大的机 遇与挑战,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在带给用户更丰 富体验的同时,也带给移动通信网巨大的吞吐量压力。为 了满足未来呈爆炸式增长的流量需求, 通常考虑三类解 决办法,包括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部署更密集的小区,以 及提供更多频率资源,其中异构网络是实现部署更密集 小区从而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的主要方法。目前,业界普遍 认为未来网络将从目前宏小区为主的同构网络向宏小区 与微小区、微微小区、家庭基站等多层网络相结合的异构 网络形态发展。通过异构网络的部署,可以改善当前网络 的覆盖并将部分宏基站面临的流量压力卸载至本地小基 站。然而,由于异构网络和同构网络的特性差异,目前主 要针对同构网络设计的部分技术方案并不能完全适用于 异构网络。本文将介绍 3GPP 当前对小基站相关优化技 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进展。
18 MSTT November 2013
M ···························· 现代电信科技 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最终,考虑到对现有标准的影响,3GPP 决定将 每个承载在小基站是否有独立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M ···························· 现代电信科技 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3GPP 对小基站优化技术的 最新研究进展*
陈晓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工程师
摘要:随着小基站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 将迎来重大变革。但随着基站密度的提高,目前主 要针对同构网络设计的部分技术方案并不完全适 用。为了解决小基站部署所带来的挑战并提高其 在容量提升方面所带来的增益,3GPP 也把相关研 究和标准制定做为重点工作之一。文章介绍了 3GPP 在小基站相关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 所提出的双连接技术与异频低功率小区探测优化 技术。 关键词:小基站,异构网络, 双连接,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