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对顶角
9[2].4对顶角
9.4对顶角一.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二.学习过程问题1: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说出图中有几个角?(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角的有关知识,强调:“没有特别说明,所指的角均为小于180°的角。
”)问题2:∠1和∠2是什么角?∠2和∠3是什么角?∠3和∠4是什么角?∠1和∠4是什么角?问题3:∠1和∠3的两边有什么关系?∠2和∠4的两边有什么关系?问题4:什么叫对顶角?你能说出它的本质特征吗?对顶角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象∠1和∠3是对顶角;∠2和∠4也是对顶角。
练习:1. p14第1题。
2.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问题5: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对顶角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吗?对顶角的性质: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上面得到“对顶角相等”的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可以如下格式书与:∵∠1与∠2互补,∠1与∠4互补(邻补角的定义)。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题解析]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
射线是的平分线,已知∠3=110°,求∠BOC,∠AOC, ∠1, ∠2的度数。
小组交流后各人写出解答过程。
教师点拨和规范解答过程。
四.练习课本第15页习题9.4中的1、2、3题。
五.过关测试:1.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4.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2∠2,求∠1、∠2、∠3、∠4的度数.5.如图,已知∠α+∠β=80°,求∠α,∠γ的度数.六.作业: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4 对顶角》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4 对顶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4 对顶角》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顶角的概念、性质和运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对顶角的定义,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对顶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
因此,在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时,他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
但同时,对顶角的性质和运用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对顶角的定义,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对顶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顶角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对顶角的存在和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对顶角的性质。
4.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对顶角的性质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顶角的存在和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对顶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对顶角的概念。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对顶角的性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和解释。
4.性质运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解答,并进行拓展思考。
青岛版初中数学课本新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1.2 几何图形1.3 线段、射线和直线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第2章有理数2.1 有理数2.2 数轴2.3 相反数与绝对值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3 有理数的乘方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 普查和抽样调查4.2 简单随机抽样4.3 数据的整理4.4 扇形统计图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5.1 用字母表示数5.2 代数式5.3 代数式的值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5.5 函数的初步认识第6章整式的加减6.1 单项式与多项式6.2 同类项6.3 去括号6.4 整式的加减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7.1 等式的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方程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七年级下册第8章角8.1 角的表示8.2 角的比较8.3 角的度量8.4 对顶角8.5 垂直第9章平行线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9.3 平行线的性质9.4 平行线的判定第10章一次方程组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0.3三元一次方程组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11章整式的乘法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1.3 单项式的乘法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12.2 完全平方公式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3.1 三角形13.2 多边形13.3 圆第14章位置与坐标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14.3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八年级上册 第1章 全等三角形1.1 全等三角形1.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1.3 尺规作图第2章 图形的轴对称2.1 图形的的轴对称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1 定义与命题 5.2 为什么要证明 5.3 什么是几何证明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5.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5.6 几何证明举例八年级下册第6章 平行四边形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4 中位线定理第7章 实数10.4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10.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0.6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十一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1.1 图形的平移 11.2 图形的旋转 11.3 图形的中心对称九年级上册(待变动)第1章特殊四边形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4 图形的中心对称1.5 梯形1.6 中位线定理第2章图形变换2.1 图形的平移2.2 图形的旋转2.3 图形的位似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3.1 一元二次方程3.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4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4.1 圆的对称性4.2 确定圆的条件4.3 圆周角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5 三角形的内切圆4.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 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九年级下册(待变动)第5章对函数的再探索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5.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5.3 反比例函数5.4 二次函数5.5 二次函数2y ax=的图象和性质5.6 二次函数2y ax bx c=++的图象和性质5.7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5.8 二次函数的应用5.9 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6章频率与概率6.1 频数与频率6.2 频数分布直方图6.3 用频率估计概率6.4 用树状图计算概率课题学习质数的分布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7.1 几种常见的几何体7.2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7.3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第8章投影与识图8.1 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8.2 盲区8.3 影子和投影8.4 正投影8.5 物体的三视图。
七年级数学课件对顶角
对顶角定理的应用
01
02
03
角度计算
利用对顶角定理可以计算 出未知角度的大小。
几何证明
在几何证明中,可以利用 对顶角定理来证明某些几 何命题。
图形构造
在图形构造中,可以利用 对顶角定理来帮助确定某 些点的位置。
03 对顶角的证明
对顶角的证明方法
1 2
三角形的对顶角相等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通过等量代换证明对 顶角相等。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两个对顶角分别与第三个角组成三
角形,通过等量代换证明对顶角相等。
证明对顶角互补的定理
证明方法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内错 角相等,证明对顶角互补。
定理表述
在平行线中,对顶角互补。
定理证明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 线的交错内角相等,证明 对顶角互补。
04 对顶角的实际应用
对顶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平行线的对顶角相等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内错角相等,证明对顶角相 等。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对顶角相等。
证明对顶角相等的定理
证明方法
01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将两个对顶角分别与第三个角组成
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对顶角相等。
定理表述
02
在三角形中,对顶角相等。
定理证明
03
01
02
03
04
B.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C.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D. 两点之间,垂线段最短
6. 若$angle AOB = 70^circ$, $angle BOC = 30^circ$,则 $angle AOC$的度数为____.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含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A. B. C. D.2、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锥的是()A. B. 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线最短B.对顶角相等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4、木匠在木料上画线,先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能把线画得很准确,其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C.过一点有一条直线 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5、如图所示,则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一共是()A.16B.32C.40D.446、如图,把一条绳子折成3折,用剪刀从中剪断,得到几条绳子?()A.3B.4C.5D.6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创”字所在面相对的面的字是()A.城B.市C.卫D.生8、下列几何体中,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围成的几何体是()A.球B.圆锥C.圆柱D.棱柱9、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 cmB.连结A、B两点C.画出直线AB的中点 D.画出A、B两点的距离10、如图,BC=AB,D为AC的中点,DC=3cm,则AB的长是()A.3cmB.4cmC.5cmD.6cm11、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在该正方体中,和“国”字相对的字是()A.武B.汉C.加D.油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原正方体中“祝”的对面是()A.顺B.试C.考D.利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若∠AOC= ∠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 C.已知A,B,C三个不同点,过其中每两点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出3条直线 D.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积相等B.n棱柱有n条侧棱,n个面,n个顶点C.长方体、正文体都是四棱柱D.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15、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下列有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有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所在的直线;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17、如图,平行于x轴的直线AC分别交抛物线y1=x2(x≥0)与y2=(x≥0)于B、C两点,过点C作y轴的平行线交y1于点D,直线DE∥AC,交y2于点E,则=________.18、在平面坐标系中,,,是轴上一点,要使的值最小,则的坐标为________.19、若数轴上、两点分别表示实数和,则、B两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2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成纸盒时,与数11重合的数是________.21、如图,⊙P的半径为5,A、B是圆上任意两点,且AB=6,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点D、P在直线AB两侧).若AB边绕点P旋转一周,则CD边扫过的面积为________.22、问题背景:如图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DE与BC交于点P,可推出结论:PA+PC=PE问题解决:如图2,在△MNG中,MN=6,∠M=75°,MG=.点O是△MNG 内一点,则点O到△MNG三个顶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23、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共有线段________条;直线有________条;射线有________条.24、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已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之和为零,则________.25、定义:两个直角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同胞直角三角形”.如图,在边长为10的正方形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①和直角三角形②是同胞直角三角形时,a的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已知有一个长为5cm,宽为3cm的长方形,若以这个长方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它旋转一周,你能求出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吗?27、请你用式子表示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形无盖纸盒的容积(纸盒厚度忽略不计)和表面积.这些式子是整式吗?如果是,请你分别指出它们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28、如图,C,D两点把线段AB分成1:5:2三部分,M为AB的中点,MD=2cm,求CM和AB的长.29、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AD,CD=4,求线段AB的长.30、写出下图中各个几何体的名称,并按锥体和柱体把它们分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3、B4、A5、D6、B7、B8、B9、B10、B11、B12、A13、A14、B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30、。
对顶角知识点总结
对顶角知识点总结一、顶角的定义顶角指的是两条直线或线段之间相邻的两个角,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线或线段的交点重合。
具体来说,如果有一条直线或线段AB,另外一条直线或线段CD,它们相交于点O,那么∠AOB和∠COD就是顶角。
顶角的定义可以简单表示为:两条相邻的线段所对应的两个角,其公共顶点恰好是它们的交点。
二、顶角的性质1. 顶角互为补角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顶角互为补角,则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或π弧度)。
也就是说,如果∠AOB和∠BOC互为补角,那么∠AOB + ∠BOC = 180°。
2. 顶角互为相等角如果两个顶角相等,则它们的度数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AOB和∠COD相等,则∠AOB = ∠COD。
3. 顶角的性质还包括互为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等。
三、顶角的相关定理1. 直角的两个顶角互余角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的两个顶角互为余角。
也就是说,如果∠AOB是直角,则∠AOC和∠COB是互为余角。
2. 顶角的等量代入当一个角的两条边上分别在同一侧子扩展射线上的另一个角与这个角相等时,这两个角就是顶角。
3. 顶角的辅助角定理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顶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的辅角也互为补角。
四、顶角的应用1. 顶角的应用在数学竞赛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解几何问题时,顶角的性质和定理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问题。
2. 在实际生活中,顶角的概念也会被广泛应用,比如在设计建筑、机械制图、地理测量和航空导航等各个领域。
五、总结顶角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几何形状、解决几何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对顶角的定义、性质、相关定理和应用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顶角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_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正确理解
1 / 1
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正确理解
一、对顶角的理解
从对顶角的形成的上看:(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如图1中的∠1与∠2, 或∠3与∠4;(2)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两个角。
如图2,∠1与∠2。
从对顶角的性质上看,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不等这两个角必定不是对顶角;但反过来,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如图3中,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但一个角的两边不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因此图3中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
图4、5中的两个角没有公共的顶点,因此也不是对顶角。
二、关于垂线、垂线段的理解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当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有一个是90度时,如图6,这是我们说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特别说明的是:课本上讲的
“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内。
事实上,在空间内过直线上一点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
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垂线段。
垂线段是一条线段,而垂线是直线。
垂线段可以长度,而直线不可长度。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的说成:垂线段最短。
这一性质应用很广泛。
例如请你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本题事实上就是利用垂线段最短。
青岛版9.4对顶角课件
第九章:角
北京菜户营立交桥
?
?
在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
中,每两个角在顶点、边上各 有什么特点?
A
2O
D
1 )3
C
4
B
?
下图中的∠ 1和∠ 2是对顶 角吗?为什么?
练习1
C
1
A
O2 B
图1
D
?
下图中的∠ 1和∠ 2是对顶 角吗?为什么?
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动脑筋
C O
F
A
B
E D
?
课件简介
? 《对顶角》这节课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概括认识对顶角的特点,从而能从动态角度分辨出对 顶角。进而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对顶角,进一步增进学 生对顶角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度量、分析、操作 验证等多种方式得出对顶角的性质,课件重点演示了 旋转重合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对顶角的性 质。在多处动态展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件的直观性, 便于有效突破重难点。设计例题注意了考察前后知识 的联系,把相交线所形成的对顶角、邻补角形成一个 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 最后的动脑筋发散学生思维,有特殊到一般,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
E
如图,直线 AE、BD相交于点 O, ∠ AOB 的对顶角是 ∠ EOD , ∠ BOE 的对顶角是 ∠ AOD .
?
A
3
1
)
C
4
对顶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验证?
D
B
猜想
?
对顶角相等?ຫໍສະໝຸດ (可以画图举例说明)?
例题
A
D
七年级数学课件对顶角-(含多场景)
七年级数学课件对顶角一、引言在七年级数学课程中,对顶角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对顶角是指在两条相交直线上,一对位于相交点两侧且互不相邻的角。
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定理,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顶角的定义、性质和定理,并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对顶角。
二、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是指两条相交直线上,一对位于相交点两侧且互不相邻的角。
在一个交点处,通常会有两对对顶角,分别是相邻角和不相邻角。
相邻角是指位于相交点两侧且相邻的两个角,而不相邻角是指位于相交点两侧且不相邻的两个角。
三、对顶角的性质1.对顶角相等:在一个交点处,两对对顶角的大小相等。
这是对顶角最基本的性质,也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2.对顶角互补:在一个交点处,一对对顶角的和等于180度。
这是由于直线的性质,即直线上的两个相邻角的和为180度。
3.对顶角的平行线性质: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那么在这两条直线之间,对顶角是相等的。
这是平行线性质的一个重要应用。
四、对顶角的定理1.对顶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在交点处,两对对顶角的大小相等。
2.对顶角互补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在交点处,一对对顶角的和等于180度。
3.对顶角的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那么在这两条直线之间,对顶角是相等的。
五、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求证:∠AOC=∠BOD。
解答:根据对顶角定理,我们知道在交点O处,两对对顶角的大小相等。
因此,∠AOC=∠BOD。
例题2:如图,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且∠AEF=70度,求证:∠BEF=110度。
解答:根据对顶角的平行线定理,我们知道在直线AB和CD之间,对顶角是相等的。
因此,∠AEF=∠BEF。
又因为∠AEF=70度,所以∠BEF=70度。
由于直线上的两个相邻角的和为180度,所以∠BEF=180度∠AEF=180度70度=110度。
初中数学 什么是对顶角
初中数学什么是对顶角
对顶角是指两条相交直线之间的两对相对角度。
在几何学中,对顶角是角度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对顶角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性质:
1. 相交直线: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
这意味着对顶角的两个角度位于两条相交直线之间。
2. 相对角度:对顶角是两对相对的角度。
这意味着对顶角的两个角度位于相交直线的不同侧。
3. 性质:对顶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性质是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对顶角的度数是x度,那么它的对应对顶角的度数也是x度。
4. 应用:对顶角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知道一个对顶角的度数,可以通过求其对应的对顶角来得到另一个角度的度数。
对顶角也可以用来证明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其他与角度有关的几何问题。
对顶角在几何学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角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未知角度的度数,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总之,对顶角是指两条相交直线之间的两对相对角度。
对顶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对于理解几何学和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数学七年级上册《对顶角》课件
外角和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外角和也等 于360度。
05
多边形中对顶角应用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引入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多边形的内角和,引导 学生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
引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其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
举例验证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正确性,如三 角形、四边形等。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互补 ,即和为180°。
拓展延伸:复杂图形中对顶角应用
在复杂图形中,可以通过识别对 顶角来简化问题,找出相等的角
或者互补的角。
在证明题中,可以利用对顶角的 性质来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
。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观察和 分析对顶角来解决一些与角度有
关的问题。
思考题: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顶角知识
1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对顶角的性质 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例如 ,在设计屋顶时,可以利用对顶角来确 保屋顶的角度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
在地理测量中,可以利用对顶角来测量 山峰的高度或者河流的宽度。例如,在 测量山峰高度时,可以在山峰两侧分别 设立观测点,然后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来 计算出山峰的高度。
通过测量、计算或推理验 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应用场景
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 ,经常需要用到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
利用对顶角求三角形内角和
对顶角定义
两个角如果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利用对顶角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对顶角小结
对顶角小结顶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两条直线在交叉点形成的内角。
顶角是我们研究几何图形时经常用到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首先,顶角有几个基本的性质。
首先,相交直线的顶角相等。
这个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使我们能够推导出很多其他的结论。
其次,对顶角的补角相等。
也就是说,顶角的补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对于我们计算角度大小很有帮助。
再者,顶角是两条直线的内角,它的度数是小于180度的。
这是因为直线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线段,所以它的内角是小于180度的。
其次,顶角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比如,当我们需要求解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角度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交直线的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来求解。
又比如,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我们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来证明。
顶角的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
此外,对顶角还可以用来证明两个角相等。
在几何证明中,我们经常需要证明两个角相等,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通过对顶角的运用,我们可以证明很多重要的定理,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数学知识。
最后,顶角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计算墙角的角度来确定两面墙的夹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来测量某些无法直接测量的角度等等。
顶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数学领域的概念,还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在学习顶角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的学习,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顶角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和同学讨论、和老师请教来加深对顶角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顶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图形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定理的证明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顶角的性质和运用方法,对我们学习数学、理解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大量练习和与他人交流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顶角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8.4对顶角课时
安排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的概念及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应用,写出简单的证明过程.
自学质疑学案
教师导学学案内容
学法指导:根据要求阅读课本内容,回答“教材自学”的有关问题,在课本上标划关键词语,标注知识点。
将问题和疑难点记录下来。
一、教材自学:
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
1、如果︒
=
∠
+
∠180
2
1,则1
∠与2
∠是______.
2、已知︒
=
∠30
1,2
∠是1
∠的邻补角,则2
∠=_______.
3、如图,BP是ABC
∠的角平分线,︒
=
∠40
ABC,则ABP
∠=_______.
P
C
B
A
4、1
∠与2
∠互为补角,3
∠与2
∠也互为补角,则1
∠_______3
∠.
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对顶角定义
(1)指出1
∠的边和顶点.
(2)把AO,CO延长,得到OD,OB,形成2
∠,观察这两个角,它们有什么特点?
(3)总结:
对顶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 题
A B
C
D O 1 2 3 4
E O D
C
B A A B
C D O 1 2 3 4
于是我们在上图中可得到:∠ 与∠ 是对顶角,∠ 与∠ 是对顶角.
学习任务三:
1、操作:每个同学画一对对顶角,分别量出它们的度数. 猜想:下图中,1∠=2∠ ,43∠=∠.(为什么?)
结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 .简单的说: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射线OE 是角BOD ∠的平分线,已知︒=∠110AOD ,求COB ∠,AOC ∠,BOE ∠,EOD ∠的度数.
第1题 第2题
学生纠错、质疑 方法总结 学 案 内 容
二、微课助学:通过看微课,结合微课纠正学案中的错误。
三、合作互助(组内讨论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1、组长主持,首先一对一讨论,不会的提交组内讨论。
2、最后组长将不会的内容提交课代表。
四、在线测学。
1、说出下列图中的对顶角.
E
O
D
C
B A H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2、已知: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20AOC ,求BOD ∠,BOC ∠,DOA ∠各为多少度? 解:
存在的问题是: 自学小节:记录自学感悟或存在的疑惑点。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学生笔记 教师点拨 学 案 内 容
疑难突破
训练展示
合作提升
评价点拨
反思总结
1.下列关于对顶角的论断,错误的是( ) A 、对顶角一定相等
B 、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C 、两个相等的角,共有一个顶点,则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D 、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两条直线相交得四个角,其中一个角是90°,其余各角是 。
3.说一说:下列各图中,∠l 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4.如图:︒=∠401 ,︒=∠90AOD , 那么,4∠=____,2∠=____,5∠=_____,3∠=___.
543F
E O
D
C
B
A
2
1
5.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C 平分BOG ∠,︒=∠68BOG ,求AOD ∠.
6.如图,直线AB 、EF 相交于点D ,∠ADC=90。
(1)∠1的对顶角是______;∠2的余角有__________。
(2)若∠1与∠2的度数之比为1︰4,求∠BDF 的度数。
7.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点,OG 是∠AOF 的平分线,∠BOD=32°,∠COE=24°,求∠AOG 的度数。
自我反思: 1、写一下本节课你在知识、方法上的收获:
2、写一写你觉得需改进的地方(对自己或老师说)
G
O
D
C
B
A
A
C G
F
D E
B O
C
E 1
B D
2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