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建筑介绍
哥特式风格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 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 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
这是一座从公元13世纪便动手修建的教 堂。在其3段式构造的教堂正面,高高矗 立着2座左右对称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 时,整座教堂便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 中。遍布教堂外墙的花纹及雕像也非常 美丽动人。特别是正面中央大门右侧的 四尊立像,更是哥特式建筑鼎盛时期的 杰作。此外,仍然是正面部分的作品 《微笑的天使》 ,《玛丽亚的侍从》, 《圣约瑟夫》等,也全都是优秀作品。 由于建筑的平面图是经过严格计算过的, 所以,达到了近乎完美无瑕的左右对称。 在教堂的一角,有一座背后竖有军旗的 圣女贞德塑像(Statue de Jeanne d'Arc)。她在奥尔良解放后,激励胆小 的查理七世勇敢地前往兰斯,并在这里 完成了加冕仪式。当然,加冕时贞德也 在现场。翌年,她在贡比涅被捕,并被 送往鲁昂。1431年,年仅19岁的贞德被 处以火刑。据说,在贞德被押期间,当 时的国王未曾做过任何营救她的努力。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 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 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 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 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 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 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 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 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 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 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 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 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 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 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逐渐传播至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窄长的拱形窗户、精细的雕刻和丰富的装饰而闻名,体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性。
1. 尖顶(Spire)——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种尖顶不仅给建筑物增加了高度感,还被视为向上的象征,代表着通往天堂的通道。
2. 拱形窗户(Pointed Arch Window)——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拱形窗户,相对于以往的圆拱窗户更加优雅和轻盈。
这种窗户的形状使得建筑师能够设计出更高、更窄的建筑结构,给人一种如同天空延伸的错觉。
3.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哥特式建筑中采用的飞扶壁是一种外部支撑结构,它被用来支撑高大的尖顶和墙体,以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压力传递到地基上。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加细而高,突破当时建筑的限制。
4. 三层结构(Three-tier Structure)——哥特式建筑通常由三层结构组成。
第一层是厚实的地基和暗室,用于存放宝贵的宗教文物;第二层是高大的中殿,供信徒进行礼拜;第三层是尖顶形式的王座厅,是主持仪式的地方。
5. 具象雕刻(Figural Sculpture)——哥特式建筑饰以丰富多样的雕刻,尤以具象雕刻最为著名。
建筑师和雕刻家在建筑物的外墙、柱子和拱顶上刻画了大量的圣经故事和圣人形象,以便向民众传达宗教的教导和启示。
6. 玫瑰窗(Rose Window)——玫瑰窗是一种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巨大彩色花窗玻璃,通常位于建筑物的立面正中。
这些玫瑰窗通常由许多小块彩色玻璃组成,形成精美的花朵图案。
它们不仅给建筑物增添了美感,还在室内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7. 拱顶(Ribbed Vault)——拱顶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元素之一。
它由一系列弧形的石制桥梁组成,将重量从墙体传递到支柱上。
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使得建筑师能够构造出更高而宽敞的内部空间。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简介哥特式建筑是一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高大而修长的尖形拱顶、飞扶壁、尖顶、玫瑰花窗等。
它在12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大陆广泛流行,并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特点、发展和影响等方面。
起源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它起源于法国的圣丹尼大教堂的建造。
圣丹尼大教堂是由修道院主持圣西尼所兴建,为了改造老旧的教堂,他采用了新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
这项创新包括灵巧的拱顶和扶壁的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更高更大。
特点尖形拱顶哥特式建筑的最显著特点是尖形拱顶。
尖形拱顶提供了更大的内部空间,使得建筑可以更高大,并为垂直布局提供了支持。
通过使用更强大的建筑材料,如石头和玻璃,哥特式建筑师能够建造更高的建筑物。
飞扶壁哥特式建筑还采用飞扶壁的结构,通过将建筑物上部的重量传送到地面,减少了底部压力。
飞扶壁通常以弧形或锯齿形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物的墙上,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细长。
玫瑰花窗玫瑰花窗是哥特式建筑中的另一个特点。
它们是由彩色玻璃制成的大型窗户,通常呈现出花朵或花瓣的形状。
玫瑰花窗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性,还允许进入更多的自然光线。
尖顶哥特式建筑还常常使用尖顶,使得建筑物的顶部更加高耸。
尖顶通常用作钟楼或塔楼的形式出现,为建筑物增加了垂直的元素。
发展在13世纪和14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迅速在欧洲各地传播并发展。
从法国开始,它很快蔓延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
不同地区的哥特式建筑在细节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各地的建筑师根据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加以改良和发展。
然而,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哥特式建筑逐渐衰落。
新的建筑思潮、技术革新以及人们对古典艺术的追求使得哥特式建筑逐渐被取代。
到了18世纪,哥特式建筑几乎完全落寞。
然而,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式建筑重新受到关注和推崇。
影响哥特式建筑不仅在欧洲大陆上发展壮大,也对全球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特式建筑
概述●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十二世纪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持续至十六世纪,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多为天主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
因为意大利记恨哥特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态度,他们称这一时期为哥特“Gothic”。
意味着野蛮和粗野。
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规模居世界第二。
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
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市的中心。
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
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世界第三。
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
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是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之外的第三大标志性建筑物,自然是首次来巴黎的游客的必到之处。
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它的否定。
定义: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
起源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早期哥特式建筑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2],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
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
经典时期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
哥特式建筑晚期辐射状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发展。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特点一:尖肋拱顶
尖肋拱顶”是从罗 曼式建筑的圆筒拱发展 而成。 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 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 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 以建得又大又高。
特点二:飞扶壁
飞扶壁,也称扶拱 垛,是一种用来分担 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 虽然在罗曼式建筑 中也用到了“扶壁”,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 实心的、被屋顶遮盖 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
特点五:束柱
哥特式建筑的柱 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 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 起,强调了垂直的线 条,更加衬托出空间 的高耸峻峭。
哥特式建筑的著名建筑物
一、圣丹尼教堂
圣丹尼教堂是第一座哥特式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 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二、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是法国 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 作,柱子不再是圆形, 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 上,形成束柱。细柱与 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 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 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 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 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 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 建筑成熟的标志。
特点三: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 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 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 用大面积排窗。
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 窗”,圆形的则被称为 “玫瑰窗”。花窗玻璃造 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 景象。
特点四:会说话的石雕
哥特式雕塑的特点 是写实性和独立形态意义 的增强。与哥特式建筑一 样,其雕塑特点也是身材 颀长,高挑,它的目的在 于以垂直的线条,加强建 筑物飞升的感觉。 ——圣母之死 洋溢着一 种深沉的温 情,人物这 间仿佛可以 通过姿态和 眼神来传递 人世间的那 种真挚的情 感。
总结
标题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最 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反应了崇高典 雅的圣洁理想,一方面又表达着世俗社会 躁动不安的痛苦现实。 在充满了卑污的物欲的世俗世界中, 哥特式教堂就像是为信仰者而敞开的“天 国的窗口”,艰难而痛苦地从事着净化灵 魂的神圣工作。
哥特建筑
2.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 哥特式(Gothic)教堂,是 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 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 欧洲第三大教堂。坐落于米 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 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 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 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 35000人。
十二到十五世纪,哥特式 建筑风格在欧洲正流行, 所以奠定了这座建筑的哥 特式风格基调,在内部装 饰上,由于十七、十八世 纪巴洛克风格在欧洲的兴 起,所以也融入了巴洛克 风格。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 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 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 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 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 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 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 教堂内空阔空间, 使教堂内产生一 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经典建筑 1. 俄罗斯圣母大教堂; 2.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3. 德国科隆大教堂; 4.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5. 法国巴黎圣母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4:30:4614:30:4614:3010/24/2020 2:30:46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414:30:4614:30Oc t-2024-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30:4614:30:4614:30Saturday, October 24, 2020
3. 德国科隆大教堂
科隆主教座堂 (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 德国科隆的一座天 主教主教座堂,它 是科隆市毫无争议 的标志性建筑物。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艺术的一种,其特点是采用大量复杂的装饰性细节和华丽的精致图案,以及优雅的形式,使建筑达到神圣、宏伟的境界。
它通常用于构筑宗教建筑,尤其是天主教和犹太教圣堂,以及英国和法国的皇家宫殿。
古老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主要表现在其外观上,建筑内部使用各种新颖的细节和复杂的装饰画饰来表达思想,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宗教和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拱形、穹顶和尖尖的塔楼。
拱形的拱顶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这种特点的拱顶由一连串的拱形组成,每一块拱顶以精致的装饰细节组成,构成一幅连续而复杂的图案。
当拱顶后面有安装玻璃窗户时,整个建筑往往显得更加光亮而优雅。
除拱顶外,哥特式建筑还有尖尖的塔楼。
它们的出现是为了与巨大的拱顶搭配,使建筑更具神秘感。
它们通常有几个层次,配有各种古老精美的装饰,强调了建筑的宏伟气派,使建筑看起来更具神秘感和圣洁感。
哥特式建筑更多是利用质朴的石头建造,这些石头由当地石头矿山开发和加工而来,有时候还会从外地进口一些稀有石头。
它们大多用于建筑外墙和拱顶,以及各种装饰物,而建筑内部则多用木材。
哥特式建筑的装饰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它包括各种精美的雕刻图案、装饰、花纹和绘画。
这些装饰多被用来装饰建筑外墙和拱顶,也可以用来装饰窗户、门框、壁炉和楼梯,以及石头、木头和其他材料的建筑物。
哥特式建筑也是一种室内装修艺术,它包括室内装饰、地板、柜子和壁橱等,以及室内绘画、雕刻、马赛克和其他装饰物。
它们会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和宗教信仰,传达不同思想、审美和情感。
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并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工艺水平,以及欧洲历史上文化、宗教和历史的发展。
至今,它仍然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而且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景区的喜爱。
哥特式建筑风格概述
哥特式建筑风格概述哥特式建筑风格,作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以其独特的气势和壮丽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哥特式建筑风格进行概述,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在欧洲各地的典型代表。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随后在欧洲迅速传播并发展。
它是一种由罗马式建筑风格演化而来的新型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13世纪至16世纪。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技术、结构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世纪建筑的巅峰之作。
二、特点与风格1. 垂直感与空间感: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尖拱和尖顶窗等特点,营造出一种垂直向上的感觉。
这种垂直感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显得更加高大、宏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2. 飞扶壁与尖拱:哥特式建筑中的飞扶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它允许大面积的窗户开设在墙体上,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而尖拱则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大特征,它不仅增加了建筑的高度,还赋予了建筑一种轻盈的感觉。
3. 精细的雕刻与装饰:哥特式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装饰而著称。
建筑中的雕像、花纹和浮雕等装饰元素,常常描绘着宗教故事和圣经中的场景,给人以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三、典型代表1. 巴黎圣母院:作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巴黎圣母院以其庞大的体量和精细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它是法国巴黎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之一。
2. 米兰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其细致的雕刻和独特的尖顶而著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3.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座杰作。
它以其巨大的尖顶和精美的玫瑰窗而闻名于世,是德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总结: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垂直感、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以及壮丽的外观而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无论是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还是科隆大教堂,都展示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概述,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一建筑风格的起源、特点以及典型代表,也更加欣赏并喜爱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哥特
亚眠大教堂坐落于法国索姆省亚眠市索姆河畔,内部由三座殿堂、一个十字 厅和一座后殿组成,总面积达7760平方米。中世纪时,它可以容纳全城的百 姓,还绰绰有余。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 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 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 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 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墙壁大量12米高的彩色玻璃窗,几乎看不到墙面。 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韦纳兹, 圣马德莱娜 歌坛
本堂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 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 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 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 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 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肋架拱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采用拱顶的建筑中纵向的力由每一拱顶与其相临
纽伦堡教堂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 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 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 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 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 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 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 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 刻极其丰富。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 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 马风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 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建筑知识:欧洲哥特式建筑
建筑知识:欧洲哥特式建筑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一种以尖拱和尖顶为特征的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随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
它深受宗教和王室的喜爱,被广泛用于教堂、城堡、宫殿等建筑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洲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尖拱和尖顶。
这源于哥特式建筑对古罗马建筑的重新审视和追溯,尤其是对圆顶建筑的否定,认为圆顶建筑会产生一种扁平和沉闷的感觉,而尖拱和尖顶则更加轻盈和神秘。
哥特式建筑的外观常常是垂直的,强调高度和垂直感,这种效果主要是通过小比例的水平元素来营造的,如窗户、装饰雕刻等。
除了外观上的特征,哥特式建筑还具有许多独特的结构特点。
它采用“十字形”、“抱围形”等平面形式,将建筑内部分隔成许多小区域,体现了清晰的空间分隔和层次分明的结构感。
而建筑的重量则由尖顶承担,代替了传统建筑以墙体和圆顶承担重量的结构方式,这意味着哥特式建筑可以设计出更加开阔的内部空间,也更加灵活和可变的结构形式。
哥特式建筑还注重采用装饰雕刻和彩绘玻璃等艺术手段来精心装饰建筑。
装饰雕刻常常采用神话、历史等题材,以及许多精细的细节,在强调建筑结构的同时也营造了艺术感和富有情感的氛围。
而彩绘玻璃则能充分利用建筑内外光线的特点,使配色更加丰富和生动,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觉效果。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在13世纪初,哥特式建筑在法国逐渐流行起来。
国王路易九世批准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建,为哥特式建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哥特式建筑式样不断发展,许多著名的教堂和城堡也相继修建,如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英国西敏寺等。
到了14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但具体风格则因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更多的摩尔人风格,表现出独特的异域情调;而在荷兰,哥特式建筑则更加简洁、朴素,强调了实用性和舒适性。
到了15世纪后,哥特式建筑逐渐被文艺复兴建筑所取代,但仍保留了一些特征和传统的建筑技术。
哥特建筑
2、哥特式教堂的室内特点 1) 中厅窄且狭长,支柱间距不大,因 1)中厅窄且狭长,支柱间距不大, 中厅窄且狭长 此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 。 2) 中厅随技术进步越来越高,支柱 中厅随技术进步越来越高, 仿佛是一束拱架券的茎梗, 仿佛是一束拱架券的茎梗,垂直 线条统治着所有部位, 线条统治着所有部位,具有很强 的升腾动势。 的升腾动势。 3)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 3)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 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 面积, 面积,支柱又完全由垂直线条组 筋骨嶙峋,室内几乎没有墙, 成,筋骨嶙峋,室内几乎没有墙, 雕刻壁画无所附着,使得室内及 雕刻壁画无所附着, 其峻峭冷 4)采用彩色玻璃,并拼出彩色图案, 4)采用彩色玻璃 并拼出彩色图案, 采用彩色玻璃, 阳光从巨大的窗户射入, 阳光从巨大的窗户射入,洋溢着 欢乐的气氛。 欢乐的气氛。
四、哥特时期 哥特风格—— ——哥特建筑 哥特风格——哥特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世纪流行于欧洲。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1、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 1)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其余的 填充维护部分因而减薄了,节省了材料。 填充维护部分因而减薄了,节省了材料。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小了侧推力, 2)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小了侧推力,使不同跨 度的券和拱可处于同一高度, 度的券和拱可处于同一高度,因此骨架券的十字拱顶不至 于逐渐拢起,十字拱也可以不为正方形, 于逐渐拢起,十字拱也可以不为正方形,适应于各种平面 形式。 形式。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 3)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 拱四角处抵住它的侧推力,因而侧廊可以大大降低高度, 拱四角处抵住它的侧推力,因而侧廊可以大大降低高度, 扩大了中厅的高侧窗, 扩大了中厅的高侧窗,外墙也因此卸去了荷载而把窗子开 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大,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 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 :(飞券 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 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 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名词解释哥特式建筑
名词解释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一种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背景的变化。
哥特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垂直性。
与此前的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高大、空间感更强。
这是因为使用了新的建筑创新,如拱顶、尖塔和尖拱,使得建筑物可以更高、更大。
哥特式建筑也被广泛运用在教堂和大教堂的建筑中,因为这些建筑通常需要较高的空间来容纳大量的信徒。
这些教堂通常有长而窄的中殿,两侧有一系列支撑拱形的侧廊,以增加空间。
尖塔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征,它们通常位于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作为装饰和标志的象征。
除了教堂建筑外,哥特式建筑也被用于城堡、帝国宫殿和市政厅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有华丽的尖塔和尖拱门,以及细致的雕刻和装饰。
哥特式建筑的细节非常注重,整个建筑物都充满了精巧的雕刻和花纹。
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玫瑰窗。
玫瑰窗是一个大型的环形或扇形的窗户,通常位于教堂的前面。
它们以其精美的花纹和细致的玻璃颜色而著名,可以让光线通过,并在内部散发出柔和的彩色光线。
哥特式建筑也是中世纪建筑技术的重要突破。
通过使用拱顶和尖拱,建筑师们可以更有效地分配重量,使得建筑物可以更高、更宽。
此外,新的建筑材料,如玻璃和石膏,也被广泛使用,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和稳定性。
哥特式建筑在15世纪后期开始衰落,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所取代。
然而,它对于现代建筑和艺术的影响仍然存在。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可以在许多现代建筑中找到,尤其是教堂建筑和重要的政府建筑。
它的细致的雕刻、复杂的结构和垂直的特点仍然是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哥特式建筑
这些彩色玻璃画图案奇异繁复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强烈的装饰性。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光线透过色彩斑斓的巨大玻璃窗幻化成了无比生动的神圣故事,增添了瑰丽、奇异和神圣的气氛,使得教堂显得更加壮丽、神秘,置身其中就像进入彩虹满天的特殊世界,溢满了超乎尘世的神秘炫目色彩。最终,建筑、雕刻、彩绘玻璃窗的完美结合,将人的生存空间神圣化。
(一)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还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建筑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且统一。
这些主要的结构要素所形成的框架式结构体系,使建筑物的平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变化,使建筑物的空间从封闭走向自由的流动,使建筑物从重力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从而具有了空灵、飞升的审美品格。
(三) 哥特式建筑的彩绘玻璃窗
将精致复杂的图形自如的运用于建筑之中是哥特风格的一大特色,我认为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置于教堂外墙上的彩绘玻璃窗。由于哥特式教堂内骨形构架的运用,使壁面丧失了承重的功能,大型彩色玻璃窗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哥特式的至深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超验主义——一种直接的满足,一种将幸福感依存于彼岸世界,一种超越自身的趋向——通过丧失自身,超越自身以使自己消失在无限之中。这便是哥特式灵魂所要追求的一个超越实际性与感官性的世界。从自身出发,以其对生命本身感知的混乱而陶醉沉迷,由此体味到永恒的闪现。
最后,我引用《FORM IN GOTHIC》中的一段话:
对于前面所提到的关于哥特建筑的表现性则源自于对石材的否定,使它完全的非物质化。在我们的视觉中,一座哥特式教堂,仅仅是一种凝固了的垂直方向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重力的所有原则都被吞没。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巨大而强烈的向上运动,这种自由无拘的动力以巨大的冲力向天宇拓进,石材在这里从材料的重量中解脱出来,变成一种非感觉的、精神性表现的载体。哥特式建筑可以被描述成一种无目的的对结构的狂热癖好,它渴求沉醉在一种非感觉性的、最高能量的机械性活动之中。正如前面所说哥特式意志趋向于无限的运动,这种运动形成一种超人的力量把我们带入到无尽的意愿与渴望的狂迷、沉醉之中,使我们失去了被尘世羁绊的感觉,融入到一种消除所有明确意识的无尽运动当中。
哥特建筑
亚眠大教堂——“圣母之门”
6.窗
哥特风格的窗,其几何造型最为 丰富,而且功能性和装饰性兼具。 彩色玻璃窗最多用的颜色为蓝色、
宝石红、紫罗兰色和艳绿色,所构成
的图案有种独特的神秘感,从而令人 产生敬畏的心理。
7.飞扶壁
飞扶壁静力学体系是哥特建筑 中最富科学性的部分。它负责将教 堂本身,尤其是穹窿的重量转移到
兰斯大教堂三段式立面主大门。集中了大量雕塑艺术精品。据统计, 整个建筑外部的人物雕塑有2300多个,其中有众多的天使,故有“天使大 教堂”的美称。
兰斯大教堂内部。其柱头雕塑中至少
有三十余种植物花朵的造型,创造了当时 世界雕塑之最。
◆ 拉昂大教堂
全称“拉昂圣母大教堂”,位于皮卡迪地区的拉昂市,始建于1160年,是 当时法国北部哥特早期风格的经典之作,其最重要的部分是于1200年之后不久 竣工。曾是重要的朝圣中心,有两个主要特点:拥有双塔,整座建筑造在陡峭的 山上。
二、城堡的阳刚之美 ——法国是盛产哥特城堡的大国。 ◆ 卡尔卡松城堡
因先后建筑修建、加固的原因,整体风 格属于混合型:罗马风;罗马风向哥特风过 渡;哥特风。 卡尔卡松城堡城墙长达3公里。外墙筑 有19作塔楼,内墙塔楼计16座。
◆ 科隆大教堂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
哥特大教堂的尖塔是一个大写的中世纪 西方人企图向上攀登、跨进天国大门的 生动建筑符号,它对成千上万不识字的 信徒具有直接的感召力。
苏格与圣丹尼大教堂
苏格(1081—1151),1122年开 始担任圣丹尼修道院院长。 “我们可怜的灵魂(或精神)太弱, 我们只有借助于拓展并丰富我们的感官 知觉的范围和内容才能使我们走近真
※ 外部有许多高耸、垂直的尖塔,人们认为那些高高的尖塔与上帝更 接近。 ※ 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高旷、单纯、统一的空
哥特建筑名词解释
哥特建筑名词解释
哥特建筑是指以哥特风格为代表的建筑形式,这种风格起源于18世纪欧洲,以宏伟、华丽、浪漫、神秘为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观、材质、装饰等方面。
哥特建筑通常包括高耸的尖顶、厚重的墙壁、华丽的装饰和细节、流动的线条等特征。
哥特建筑的特点包括:
1. 尖顶:哥特建筑通常有一个高耸的尖顶,尖顶下面是教堂或其他建筑物的入口。
2. 厚重的墙壁:哥特建筑墙壁通常非常厚实,以承受重量和保温隔热。
3. 华丽的装饰:哥特建筑的装饰通常非常华丽,包括彩色玻璃、雕刻、绘画等。
4. 流动的线条:哥特建筑的线条通常非常流动,曲线救国,富有变化。
除了哥特建筑外,还有一些哥特风格的建筑,如吸血鬼城堡、圣托里尼岛教堂等,它们都是哥特建筑的代表。
哥特建筑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代表着建筑艺术的巅峰,也反映了18世纪欧洲的文化、社会和宗教状况。
哥特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遗产。
在现代,哥特建筑仍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随着哥特式建筑的遗产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哥特建筑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不断地得到彰显。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建筑特点哥特式建筑基本定义: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
哥特式建筑基本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哥特式建筑——尖肋拱顶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哥特式建筑——飞扶壁飞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
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