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及全国一套作文审题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一则极简材料+思辨性很强的新材料作文,前后只有2句话,第一句话聚焦现象,展现了时代背景,即“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
材料围绕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这一应用背景下,人们是否能更快找到答案,进而引发了关于问题数量增减的探讨。
这个材料不仅要求考生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需深入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考方式、问题性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潜在影响。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句,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许多曾经难以解答的问题能迅速找到答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人们直接面对未知、寻找答案的频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在减少。
材料的引导点主要有3个。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
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性的问题,还包括了创新、探索、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知识性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被解答,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却需要人类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类型问题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材料也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会让人们过于依赖技术,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知识碎片化、思维惰性化等。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思维锻炼,以保持人类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已知问题的答案,但如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则更为关键,这也是材料的一个引导点。
体育之效·强弱之辩·发展之诀——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审题浅说
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
作文与达表这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
材料内容具体明确,无论是对《体育之研究》内容的转述还是直引,都没有丝毫晦涩难懂之处。
对于作文内容和文体的要求也相对宽松,文体不限,内容则为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拿到这份题目的考生不应当有困窘之感。
在谈这篇作文的审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的写作背景。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写了一篇创刊辞,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7年,毛泽东在读到《新青年》上的这篇创刊辞时,兴奋不已,同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因此他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还要再加上一个标准:强壮的而非懦弱的!这也是毛泽东写《体育之研究》的初衷。
文章写成后,刘半农等人不同意发表,因为毛泽东不是名家,陈独秀力排众议,认为应该发表这篇体育研究的开山之作。
此作才未胎死腹中。
由此看来,这篇作文的基本立意应当是讨论“体育之效”。
虽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已与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相去甚远,但对“体育”的轻视甚至无视的现象在广大的青少年当中、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
在这样的背景下,抓好体育、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实在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中国国民如果真正都能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所言的那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相信当今中国也定会呈现出更有魅力的风貌,国民的健康水平、文明程度都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当是讨论“强弱之辩”。
如果透过“体育”这一表象去看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关于“强”与“弱”的转化的论述体育之效·强弱之辩·发展之诀●王淦生——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审题浅说吃点小亏,是展现你宽宏大量的最简单的方式。
山东高考作文命题管窥及审题探究答案
山东高考作文命题管窥及审题探究参考答案1. (2015年新课标I)解题:有的考生谈“法与理”,有的考生侧重谈“情”,只要围绕“情、理、法”为文,都算审题准确。
好作文:《致小陈》《法规严于私,此心诚可贵——给小陈的一封信》《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致警察的一封信》《用守规之水育生命之花——致老陈的一封信》《给正直和爱共处的机会》《致质疑者们的一封信》2. (2015年新课标II)解题: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发现美、务实、奉献等方面切入写作。
好作文:《“大国工匠”成功探源》《为什么“大国工匠”最具风采?》《摄影机如是说》《敏思创新,最具风采》《平凡中的伟大》《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3.(2013年江西卷)解题:体验思考的对象只能是“奥数”“英文”“周树人”,三项至少要出现一项;如果一项都没有出现,就是偏离题意。
好作文:《我想和您同行》(书信)《百年树人》《“树人”需要鲁迅》《“怕”字背后的追问》《“恐鲁症”》《让“怕”变成“喜欢”》《致鲁迅》4. (2013年北京卷)解题:只要扣住“手机”立意、行文,就符合题目要求。
但如果是山东卷,“自选角度”的要求就会变为“选准角度”,那么同学们写作最好是辨证立意——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5.(2014年辽宁卷)解题:立意: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好作文:《灯火来自星辰路》《灯光和星光谁更美辩论会》《令人期待的美景》《一湾宁静的圣洁》6.(2013年新课标Ⅱ)解题:按照“人际关系”相关角度来写的,就是“符合题意”。
其中,内容中有“我”“高中阶段”“同学关系”三个要素的,认定为“切合题意”。
缺少其中一个要素的,认定为“符合题意”。
好作文:《成长路上花盛开》《一路上有荆棘相伴——我的成长日记》《包容是一剂良方》《傻大的笑声》此文较适合写成记叙文。
《大姐张扬》引发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7.(2014年浙江卷)解题:中心论点:上大学后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创造”好作文:《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路,我的门》《推开门,走进去》《一扇门,千万路》《大学的门与路》8.(2013年福建卷)解题:最佳立意:“仰望星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好作文:《守住寂寞,拒绝浮躁》《最朴素的根有最美丽的梦》《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坚守自己的“本心”》9. (2013年湖北卷)解题:写作提示:审题的关键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审题的难点在于对“方圆”的理解。
山东全国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把握命题思路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囚绿记陆蠡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③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④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⑤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遐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⑥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⑦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审题指导和下水作文三篇
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审题指导和下水作文三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
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山东卷将作文背景放置于全民关注的疫情下。
题目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但材料表述思路清晰,用语通俗,考生平常在疫情相关的主题作文上有很多训练,所以作文整体难度不大。
作文材料分多个部分。
第一段交代国家和人民面对疫情的态度与行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宏大的背景。
第二段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表现“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是每个考生相对熟悉的真实情境。
第三段从六个抗疫群体的角度,表现“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和第二部分想成对比、矛盾的思辨性。
考生不能单一地讴歌、赞美,而应该对防疫抗疫,有更深入、全面的介入,有更理性、辩证的认识。
题目的写作任务部分,表述简明,指令明确。
“请综合以上材料”,是告诉考生们要有整体思维,综合阅读以上几段材料,读懂材料的内涵,找到其关联性。
“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限定了考生的写作核心,只要扣住“疫情中”这个特定时间段,扣住“距离”与“联系”这两个关键词,围绕二者关系,比如从“距离不能阻隔联系”“空间举例变大,彼此联系变紧”这样的立意进行辩证分析,就是切合作文要求的。
山东卷作文分析
• • • • •
谦虚才能进步 13+13+12=38 1、立意偏; 2、整体语言幼稚; 3、材料与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配套。
• • • •
细节铸就辉煌 8+10+8=26 1、严重偏题; 2、语言还不错。
• • • • • •
向“挑刺”者表示感谢 18+17+17-2=50 1、文体特征别致,给人清爽之感; 2、叙述清晰,描述细致,开头先声夺人; 3、两件事 我——老师——改变,结构好; 4、叙事有点浅。
• • • • • •
挑战权威 18+16+16=50 (1)第四段谈“创新”; (2)角度独特; (3)挑战的价值(由现象到本质); (4)语言一般。
1、题意 (1)关于批评 (2)对待批评 (3)关于语言和文史知识的规范化 可以概括为三个角度: (1)作家角度:感谢纠错或坦诚对面对挑错 (2)读者角度:勇于质疑或挑战权威 (3)就“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来挑错的角 度,好的题目如《文字安好,便是晴天》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方块字》
• 关于评分标准 • 内容等级 • (1)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为什么、怎么样批评, 不仅仅在面上做学问,论述集中而突出,能够贯穿一 个中心(一等 20-17分) • 2、大部分合理,但有一部分材料例证有些游离(二 等16-12分) • 3、基本符合,有某种偏题倾向,但勾连上莫言铁凝 的材料。比如把批评、挑错理解为错误、失误,把虚 心接受批评的谦虚理解为低调,低姿态,不针对批评 等(三等,11-7分) • 4、完全偏离题意。谈人生挫折、学术的精益求精, 人生的困境、困难和细节等(四类6-0分)
有过不惮改,不改是为过 本文具有杂文特色,不是板起脸孔说里,而是 自然为文,幽默风趣,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作者 历数古今对批评的不同态度,深入浅出,层层推 进,从对待一般错误的态度到对待道德品质错误 的态度,最后提及某些政府官员的短见,让人不 得不佩服其水到渠成的功夫。文中引用了大量 《论语》名句,有力支持了论证。这告诉我们, 平时我们积累的名句不仅仅是应付名句考试,更 重要的是可以在作文中增加表达力度和思想深度。 文中例证丰赡,对比鲜明,很好的支撑了论点。 鉴于以上特点,此文可鉴定为有大家风范。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6.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掘新问题 7.善用科技之翼,做人工智能主人 8.莫被人工智能异化心灵,成为它的奴隶; 9.君子善假人工智能;丰盈你我人生 10.于善问中求思,于求思中致远
名言金句
1霍金曾言:“人工智能的崛起,或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亦或是最糟糕 的。”这句话警示我们,面对AI的飞速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潜力,也要警惕潜 在风险。
2024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 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 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 限制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文章。例如,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待问 题的态度,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含义。也可以探 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的 便利性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矮化”等。
4.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AI的精确与迅速无疑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进.,但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 的能力。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可能让我们忘记 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削弱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谁不希望看到国与国之间,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呢 ?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愿景,也是我辈青年 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分论点,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在世界这条诺亚方舟之上,没有谁能独自掌舵。 我们所能做的,都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着眼于“相遇”,字面意义指双方在某一时空看见对方,加以抽象联想,“相遇” 其实可跳出时地、视野的限制,可以是思维、情感的碰撞。在真正、深层的交互中,我 们可以“看见他人”“看见自己”乃至“见众生和天地”,深化认知,健康成长。
由此,在针对材料信息的追问与思考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关键
对象、逻辑关系,作为自己行文的基础。
审读作文材料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 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原材料) 材料结构清晰,三个句子从提出议题,到切入角度,最后收拢观 点,层层深入。
首句划分议题范畴,即“与他人相处”。 第二句细化角度,聚焦到更具体的场景:人们在相处时“不愿表达自己 的想法”。 尾句揭示道理,也就是命题人的核心观点:要“坦诚交流”,才能实 现“真正的相遇” 材料内容贴近个人生活,态度倾向不难理解,但针对这类宽泛的话题如 想避免论述浮于表面、“千文一面”,则需要回归材料找线索,理清逻辑 链条,帮助自己形成更缜密、深入的观点论述。
审读作文材料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 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原材料)
首先关注材料第二句,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避免冲突”、“不愿表达想 法”。代入题目中的议题范畴“与人相处”,我们可以倒推、追问:
1.为什么会有冲突?——彼此存在差异,或是一方被误解…… 2.为什么回避冲突?——担心不被理解;沟通成本高;回避在短时 相对“轻松”。 3.回避、不愿表达有什么后果?——问题遗留;彼此依然不理解。
2021年全国新1卷作文“强与弱”解析及优秀范文2篇
2021年全国新1卷(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作文“强与弱”解析及优秀范文2篇原题呈现(适用: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17年4月,毛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次作文契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即“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要求。
引文出自毛发表于进步思想杂志《新青年》上的文章《体育研究》。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七集有这样的情节:青年毛写出论文《体育之研究》。
正在长沙师范教学的易白沙看到这篇文章甚为赞赏,想给陈独秀写信推荐该文,却被毛婉拒。
毛直接投稿,得到陈独秀赏识,《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发表,毛署名二十八画生。
一百多年前,毛的这些宏大的思想到了今天,就不再是在高天之上,让普通人只能看到飘飘衣袂的一角,而是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了千家万户。
而且“强与弱”这个话题也贴近学生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观点容易“及地”,而不像八省联考的作文,学生通篇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大话,言之凿凿而空洞无物。
本次作文和“体育”有关,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五育并举”的要求,但是学生写作时不必拘泥于体育这一个方面。
材料共五句话,第一句引用毛泽东的观点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第二句以身体的器官目、耳为例指出人的身体可以向好的方向、强的方向变化;第三句指出强和弱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第四句指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第五句指出生于弱小境地当有自强之心。
全国1卷2006-2015高考作文审题分析加满分作文参考
全国1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一、2006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
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
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最终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
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我们不能不说,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引入了围棋技艺中的三个概念:“本手”“妙手”“俗手”,材料中对“三手”内涵及关系阐释得比较清楚,对考生来说,审题难度很小,但若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意识,仅仅追随材料观点成说,也难以写出内容深刻、形式新颖的好文章。
从材料中对“三手”概念和关系的阐释,不难看出,“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和前提,“妙手”是“本手”领悟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发展;“俗手”则是等而下之的下法,基础不牢却刻意求妙,则会弄巧成拙,落入不入流的“俗手”境地。
三者关系中,“本手”是基础和前提,“妙手”是追求的目标,“俗手”是应极力避免的窘境。
跳出棋艺本身,材料呈现的其实是“基础”与“创造”的关系,正视“筑牢基础”对“精彩创造”的条件作用,认识到“基础不牢”,片面求新只能是“空中楼阁”的事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
当然,“筑牢基础”只是“精彩创造”的充分条件,并不会自然实现“精彩创造”的理想,“创造”性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夯实基础,还需要开阔的视野、高效的方法、广泛的交流甚至必不可少的顿悟等。
也就是说,在肯定“筑牢基础”的同时,也不可片面放大“筑牢基础”的意义。
行文过程中,也不可就事论事,在棋艺问题上兜圈子;最好也不要泛谈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而应由此及彼,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探讨教育、科学、文艺、学术等领域守正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体育自强精神”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全新高考Ⅰ卷作文原题(适用地区: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作文题目共分三段,第一段是材料段,具体引述了《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的部分内容,也是本则作文审题的关键。
第二段是任务段,规定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向;第三段是要求段,阐明写作要求。
材料段开始点出这是谈的“体育之效”,这一点对学生会有干扰,很多同学就可能就体育来谈体育。
这里所说的意思,不是不能写体育,而是不能仅谈体育。
因此,也提醒学生,看材料不能“只见木不见林”。
紧接着谈人的身体是一直变化的,暗示体育可以让身体产生变化。
“生而强者……而为强”句,强调体质的强弱是可以转化:强者依赖自身之强不爱惜身体,身体总有一天会弱下去,同样,弱者如果能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也能强健起来。
最后指出,人的体质强弱可能是先天的,不必喜悲,最为重要的是后天的作为会改变这一切。
任务段“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句把材料段的作用进行了明确定位,也就是说本作文题的重点在写启示意义,而不是就材料谈材料。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任务指向很明确,必须结合材料,抛开材料段的相关内容,大谈特谈“体育的强与弱”的问题,都应该没有完成任务要求。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句虽没有明确任务情境为“青年”,但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的都是青年,这句话隐含的任务要求应该是谈青年人对材料内涵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审题训练90题
作文审题训练——2013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一模作文汇编1、山东省枣庄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三质量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山东省德州市2013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战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③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
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3、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4、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人说,失败后的重新振作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有人说,“跳槽”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请以“转折点”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5.济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
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
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
“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
山东统考作文真题答案及解析
山东统考作文真题答案及解析在考试季节里,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压力和紧张。
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需要通过各类考试来评判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山东省有着统一的考试标准和要求,其中包括了作文这一部分。
本文将提供一些山东省统考作文真题的答案及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山东省统考作文题目:《勤俭持家》。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从勤俭持家的角度进行写作,请写一篇文章说明勤俭持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回答这个题目,我们首先可以从勤俭与浪费的对比入手。
勤俭持家就是指在生活中节约资源,不过度浪费。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和用物品。
例如,在使用水的时候要及时关掉水龙头,用完电器后要拔掉插头,购物时要合理选择产品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一份贡献。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分析勤俭持家的重要性。
勤俭持家可以帮助家庭节省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家庭财务来实现勤俭持家。
例如,制定每月的家庭预算,了解家庭开支的来源和去向,并合理分配家庭资金,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角度论述勤俭持家的重要性。
勤俭持家不仅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
可以举例说明,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勤俭持家,懂得珍惜资源。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还可以传递正能量,对社会建设有积极的贡献。
总结来说,勤俭持家是一种良好的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道德、经济和环境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约资源、规划家庭财务以及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意识来实践这一理念。
只有每个人都以勤俭持家为准则,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答案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统考作文题目的要求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文笔和写作能力,还涉及到生活经验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意分析】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 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 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 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 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 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 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 一村”, 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2016年山东卷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 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 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 们走向远方……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800字。
【题目点评】 属材料作文,题目范围要求较广。行囊随 身带,有里面应有尽有,但有的有用,有的没 用,有的也许会用,有的也许永远不用,但却 不会丢掉,直到永远。其实,事先谁也说不准 那个有用,那个没用,一切皆有可能。宁可带 着不用,宁可带着不用,也不能用着没有。 这个题目会有争议的,但不大。但写作角 度还是有变化的。最后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 叙文。
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 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 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 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 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 “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 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 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 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 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 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 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 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 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 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 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 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 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也不得意。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 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 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 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 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 那个是多余的呢?
考生在解析“行囊中的储备”时,既可以谈及比较务实有用的 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这些人安身立命的根 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 用;也可以谈及诉之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 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 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 用„„概念的解说是不可或缺的,背后原因的挖掘能体现理论 深度;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联系或相互转 化,最终成就文章的高度。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 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 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 文章
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 续,值得点赞。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 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 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 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 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 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 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 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 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
参考作文题
1、进步固然可喜,退步亦需理解 2、分数,不是成长的全部 3、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 4、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 5、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 6、不寻常的“表扬”和“批评背后的思考
7、既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 8、教育评价制度之思考 9、唯分论英雄,功利何其重 10、“苛求”与“肯定”之辩证思考 11、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 12、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
全 国 新 课 标 卷
Ⅰ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 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 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 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 “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 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 “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 “漫画”来呈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