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竞赛形式为载体,完成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巧。
准备工作1.选取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择其中能反映出使用简单机械的片段存入多媒体电脑中备用,然后根据劳动场景设计问题。
2.制作一个课件,将知识点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输入课件之中,并设计好隐藏按钮,只有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出现相关知识点时,单击按钮才会显示出来,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图片说明、生活中的应用等。
计10分,总计得分额;拓展得分:看哪组的设计有组合、有创意,给与奖励得分;总分:本组总计得分。
4.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实物展示台一台。
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以生活场景激趣、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竞赛为载体,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单一授课模式,有机地将小组合作、资助建构、学生点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抢答等结合起来,变“单边活动”为“多边活动”,问题由老师提出,方法、方案由学生自己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话”、“互动”,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巧设铺垫、层层追问、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到学生的解决方案中一定会出现“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甚至可能会出现简单机械的组合应用。
对于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知识点的出现正是我所期望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将对应的“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相关知识点、问题、应用等预置在课件中,在学生的展示中一旦出现,然后进行点击、在投影屏幕中出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层层追问、一一点击、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手段、以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记忆,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了成就感。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及反思《简单机械》是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五节,该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综合考察学生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用具: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我这样设计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用到这些知识,这样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1、引入: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滑轮,所以在这儿我没有过多的导入,这样就为下面的学生探究节约了更多时间。
另外让学生看漫画说意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这节课时都是我自己边做实验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定、动滑轮的特点。
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对得出的结论不理解,应用起来就很困难。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方,这几点做好了,才会让优秀生解决力学综合计算的能力得到本质的提升。
《简单机械》效果分析《简单机械》这节课是一节中考一轮复习课,得到了全组老师们大力的赞同。
在这节课里面,综合运用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提倡的课前-课堂复习课模式、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缺点--列举复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小循环快反馈反馈模式以及学校内部倡导的“三环六步”教学范式等模式方法,并且模式的运用熟练,使得重点难点知识基本得以解决。
本课有待改进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上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做的不够充分,要随时表现出来,复习课也应该展示出不一样的感觉来,不能让复习课有半点快速新授课的感觉;二给学生预留的小组讨论的时间偏少,虽有形式上的讨论环节,但讨论不够彻底,效果欠佳,讨论的收获不能高估;三拔高部分能力的培养不明显,这是复习课应该体现的元素。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易错点突破上,应该多下功夫去研究。
《简单机械》教材分析“简单机械”属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的内容。
本章教材内容安排在压强、浮力、功与机械能以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力学有关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模型。
本章重点是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的有关计算;本章难点是杠杆力臂作图、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滑轮组有关计算是对整个力学计算部分内容的整合与提升,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滑轮组省力规律等公式的本质是教学中重点引导的地方,主要通过受力示意图和多力平衡的原理进行引导和训练。
同时复习巩固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等力学板块重点知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评测练习【反馈练习一-自学检测】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力臂可能在杠杆上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C、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D、用木棒撬石头时,石头对木棒的压力属于阻力2、下列物体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羊角锤B、镊子C、天平D、钓鱼竿【反馈练习二-群学练习】【达标检测】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简单机械》教学反思在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物理教研员姜增红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在物理组全体老师帮助下,用心准备了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简单机械》这节课。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认识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原理;3.滑轮原理;4.斜面原理;5.组合机械原理。
三、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不同的简单机械,引导他们对机械的概念进行了解和探究。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观察,思考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探究】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简单机械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物体组成,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者输出工作的机械装置。
让学生逐个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加深对其分类的认识。
2.杠杆原理给学生展示杠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发现杠杆的两个基本要素:力臂和力臂上的力。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滑轮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让学生自己操纵滑轮,观察力的变化,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与滑轮组数的关系。
4.斜面原理利用斜面模型,让学生自己推动物体上斜面,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变化和斜面倾角的影响。
5.组合机械原理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组合机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组合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和组装简单的组合机械。
【拓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简单机械原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装置。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提问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提供相关练习和实践任务,考察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3.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学了《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思考1、动(定)滑轮的区别。
2、通过13.5——3实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关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为。
3、试着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
接下来我讲三层:1、动(定)滑轮的区别。
2、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两个要素)3、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
从由几段绳子吊着重物入题,讲用力情况。
接下来再从力臂上讲为何会省力,省多少的力。
并要求学生练习画滑轮。
(有近1/4的学生开始照着画都是错的)。
学生理解得很清楚。
还特别强调了力F=1/nG总,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就是F=1/nG。
再让学生学滑轮组。
设计了两个问题:1、结合动(定)滑轮的特点为,能否设计出又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滑轮组合来。
(实际情况是约1/5的学生会画,还有几个学生是让滑轮并列的横着挂)。
2、一个滑轮组由几段绳子吊着物体,那每一段绳子承担物重的几分之一。
现在想用物重1/4的力来拉物体,该如何组装滑轮组?老师再讲:1、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分成两种绕法,分别让学生画出图来,老师还检查学生画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照葫芦画出瓢来的。
强调绕绳子时一定要从固定端开始画起。
2、示范了由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
再次让学生画图。
学生这次学得还不错。
这次教这一节内容我感觉还不错,是因为我认为这次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了学生能接受的实际的情况,并使本节知识尽可能与前面知识建立起联系。
其实最开始的备课并不是这样的,但在我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决定把课设计成这样的,感觉还不错。
初中物理机械做工教案反思
在本次初中物理机械做工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首先,我在教案中设置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将其具体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我在教案中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估计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再次,我在教案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没有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在教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在教案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没有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如实验室、网络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我在本次初中物理机械做工教案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和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适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初中物理_第十章机械与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机械与人教学设计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4、应用: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二、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1):F=G (2): S=h2、动滑轮: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拉力:F=21(G 动+G 物)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1):F=n 1G 物(2): S=nh式中n 是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
三、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3、功的单位:焦耳(J ),1J= 1N ·m 。
四、功率—做功的快慢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简单机械初中三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学案例
简单机械初中三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学案例简介: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简单机械的学习,帮助初中三年级学生理解和应用简单机械的概念、原理和实际运用。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3. 学会简单机械的实际应用;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原理和应用;3. 轮轴原理和应用;4. 滑轮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次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简单机械,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1)杠杆实验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杠杆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轮轴实验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轮轴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3)滑轮实验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滑轮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物体,并思考其中是否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实际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分享给全班。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记录: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并准确表达实验现象和思考。
2. 口头表达: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能准确表达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3. 小结笔记: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准确概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家庭、学校或社区中的简单机械,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含反思
初中物理教案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机械是用来传递力量、改变运动方向的装置,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
2. 讲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杠杆是利用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比例来传递力量,分为一阶杠杆、二阶杠杆和三阶杠杆;杠杆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是利用绳子或链条绕过滑轮来传递力量,分为单滑轮和复滑轮;滑轮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减小力的大小。
4. 讲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轮轴是利用轮和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力量,轮轴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棒、剪刀等;2. 举例说明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窗户等;3. 举例说明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汽车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设计一道有关杠杆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 设计一道有关滑轮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3. 设计一道有关轮轴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2. 强调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滑轮和轮轴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详细地讲解滑轮和轮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物演示或模型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简单机械复习(一)以下三个方向,哪个最省力?是否最长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最小的动力一定垂直于杠杆?生活中的杠杆是否都是为了省力而设计的呢?能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给出判断方法,并完成导学案,得到结论: F1’的力臂最长因此垂直于杠杆的力 F1’最小。
学生产生怀疑,意见出现分歧完成导学案上的例题。
总结出寻找最小动力的方法。
学生思考完成导学案内容散思维。
练习力臂画法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抛出问题,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深化理解生活中杠杆的分类原理巩固练习如图是一轻质杠杆,以O为支点,OB长0.4m,CO长0.3m,CA长0.4m,OC与CA垂直,B端挂的铝块质量为4.5kg,g取10N/kg。
欲使杠杆平衡,在A点应至少施加多大的力?并请画出力的方向。
学生思考完成巩固最小动力的画法,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课堂小结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学生讨论小结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巩固本节课知识。
板书设计简单机械(一)一、杠杆1、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二、寻找最小动力方法1、寻找最长动力臂: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2、画出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做最大动力臂的垂线并确定力的方向课后反思(学情分析)简单机械复习(一)初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十分熟悉,有一定的使用杠杆的经验,对杠杆省力的印象比较深,但是对于使用费力杠杆原因不明,也就是说,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追其根本就是杠杆使用中遵循的规律是未知,所以杠杆平衡条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力臂、为什么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还存在疑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布置合适的任务,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_初中生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_初中生物理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初中物理_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3机械效率新课标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难点: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一.导入提问: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学生:可以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功,不可以省功。
师:到底能不能省功呢?让实验来说话。
把一重为50克的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不用机械做的功是多少。
(学生计算)师:使用定滑轮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做功是多少。
两人一组成员分好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读数,(下面的学生负责计算)师:使用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做功是多少。
两人一组成员分好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读数,(下面的学生负责计算)二.进行新课:师: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功是必须做的,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
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师:使用简单机械时,有用功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学生:多一些师: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叫机械效率。
教师出示机械效率的例题。
熟悉解题步骤。
师:学了定滑轮,动滑轮,这节课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学生讨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教师课件投出: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知识点一:杠杆1、回顾杠杆五要素,并强调力臂的画法。
2、杠杆平衡条件3、杠杆分类知识点二:滑轮1、定滑轮特点2、动滑轮特点3、滑轮组特点知识点三:机械效率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竖直放置、水平放置)2、斜面效率达标练习清点收获简单机械—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但是总体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的差不多,所以复习过程还是强调基础。
并让学生总结效率知识,以便更好的学习后面内容。
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无处不在。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
初中物理_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3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资源】摩擦较大的木板、小车、垫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新课教学1、想想议议:你会选哪种方法呢?(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探讨三种方式做功情况:方式一人提沙子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克服人自重做功方式二人拉滑轮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克服摩擦做功方式三人拉滑轮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对动滑轮做功;4、克服摩擦做功2、对三种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可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W有用――必须做的,对我们有用的功(人们为达到目的而做的功或为完成目的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不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人对机械做的功或动力做的功。
提问学生分析方式四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明确W有用=Gh,W总=Fs,W总= W有用+ W额外反馈练习一:(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有用功是什么?额外功是什么?(2)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3、请你计算出四种方式中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多少吗?师生共同分析:四个活动中的有用功都是对沙子做的功,即W有用=Gh=100N x 6m=600J活动1:额外功是对人和桶做的功,即W额外=W人+ W桶= G人h+ G桶h=(400+20)N x 6m=2520J活动2:额外功是对桶做的功,即W额外=G桶h=20N x 6m=120J活动3:额外功是对动滑轮和桶做的功,即W额外=W动+ W桶= (G动+ G桶)h=(10+20)N x 6m=180J活动4:额外功是对动滑轮和袋做的功,即W额外=W动+ W袋= (G动+ G袋)h=(10+5)N x 6m=90J哪你希望额外功多些还是少些呢?为什么?学生计算填表师:用哪种方法较好效率高呢?生:第四种方法较好,效率高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表达式: η= w有用/ w总(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讨论: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没有!因为使用任何机械时都有额外功,从而使得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机械复习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③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④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习题学习目标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难点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组的特点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杠杆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师:重点讲解力臂的定义及画法,强调力的作用线的定义。
总结画力臂的方法。
根据方法完成多媒体出示的题目。
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师生共同纠正。
生:完成学案中杠杆平衡条件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区分省力和费力杠杆,让学生思考回答。
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生:完成学案中的例1和例2.展示答案。
师:重点讲解例1,关于杠杆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二、滑轮组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滑轮组的特点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强调滑轮组竖直拉动时,拉力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水平拉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有关,与动滑轮的重力无关。
生:完成学案中机械效率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强调滑轮组的三种计算方法。
生:完成学案中例4.展示答案。
师:重点讲解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计算公式的选择。
本题目的关键是解决动滑轮的重力。
本题的另一个误区是两次的机械效率的不同的,因为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多媒体出示的对应训练并展示答案。
师:点拨、纠正。
生:完成学案中的例5师:重点讲解斜面的额外功的产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例5恰好斜面摩擦力不计。
生:总结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有无类似之处,小组合作讨论。
师:点拨、总结生:完成例6师:重点强调如何改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生:完成对应训练师:订正答案师:师生共同总结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生:总结整理,完成当堂检测师:订正答案。
生:课堂小结师:布置作业学情分析本章知识综合性较强,计算量也比较大,学生对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杠杆中的力臂的画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还是对动力作用线容易遗忘,滑轮组的特点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本章的重难点,因为这个地方涉及到功和功率的问题,因此前面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本知识的学习,机械效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从题目中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难度。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各类杠杆。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知道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3)了解轮轴和斜面及其应用。
(4)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
(5)会求一些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各类杠杆。
会画力臂以及最小力,会求滑轮组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难点:杠杆力臂的作图、机械效率的综合运用三、学习资料和器材:多媒体和导学案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思维课堂”作用贯穿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来巩固知识,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将“简单机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质疑现象、解释规律、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流程:中考导航——思维导引——思维独立——思维碰撞———思维迁移五、教学过程:《简单机械》复习学情分析初三复习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多,对重点知识跟难点知识的把握不准确,对中考考点题型的定位不准。
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滑轮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以及功率的综合题型的分析处理能力。
但是作为临近中考的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十足,啃下功夫,能够钻研题型,主动学习的兴趣较高。
《简单机械》复习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方面:1、能回忆并掌握基础性的知识点。
2、着力突破:(1)力臂的作法(2)最小力的作法(3)动态过程中的杠杆受力分析(4)对滑轮机械效率的理解(5)滑轮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等五方面的内容,学生能较好的掌握。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回忆并掌握简单机械的优缺点及作用2、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3、熟练掌握力和力臂的画法4、知道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习过程:(一)杠杆1、杠杆五要素支点:O动力: 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注意点: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2、作力臂的方法1.找支点2.沿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作这些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这个垂线就是力臂例1、 如图所示、杠杆OA 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注意:由于L1>L2,杠杆平衡,所以F1<F2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 O L2 FI(3)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注意:杠杆平衡时,动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与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练习题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⑴左右力臂L1:L2=______?⑵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杠杆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_____边下降?规律:若想单独改变力或力臂,力或力臂必须成倍增加或减少。
4、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2)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3)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例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练习题2: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无摩擦转动,A 端用绳子系在竖直墙壁的B 点,在杠杆的C 点悬挂一重为20N 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OA 长为50cm ,OC 长为30cm ,∠OAB=30º。
(1)请在图中画出绳子对杠杆拉力F 的力臂。
(2)拉力F 的大小是多少?(二)滑轮、滑轮组定滑轮:缺点:(1)不能省力,没有摩擦时F=G 物(2)不省距离S=h优点:改变施力方向实质:等臂杠杆动滑轮优点:省力,不计摩擦时,F=1/2(G 动+G 物) Gg F F F缺点:费距离S=2h实质: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既可省力,又可改变施力的方向G注意:不计绳重及摩擦F=_____ (G物+G动) F=____(G物+G动)你学会了吗?1、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中()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F1、F2、F3一样大2、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3、小勇用下图所示滑轮组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了0.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
初中物理_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力臂。
并进行杠杆的分类。
2.通过实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滑轮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绕线方法。
4.理解机械效率,并能运用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突破要点1 杠杆【1】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的力臂。
【2】图5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4】如图中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使用时可视为(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车厢或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为1000N(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为N.要点2滑轮和滑轮组【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A.50N B.60N C.70N D.120N【6】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要点3机械效率【7】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C滑轮组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B.使用D滑轮组最省力C.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C滑轮组D.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B滑轮【8】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做的有用功是800JC.拉力F的功率是8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达标检测:1.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要剪断铁丝等较硬的物体,下图中的4种剪刀应选择()A B C D2、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η甲=η乙B.P甲<P乙η甲>η乙C.P甲<P乙η甲<η乙D.P甲>P乙η甲>η乙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定滑轮将重为30牛的物体在10秒内匀速提升2米,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瓦。
2023年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汇总
2023年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学反思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汇总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育人的观看、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校物理简洁机械教学反思篇一要上《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了,备课时我想,讲课时是用试验室的小自行车模型呢,还是把现实中的自行车搬到教室?没有经受什么思想斗争,我打算:把自己的那辆捷安特牌自行车搬到三楼的创新试验室。
(不过后来有三个班没有做到这点,缘由是下雨天我不骑自行车去学校。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和“查找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
依据教材研读和个人爱好,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如下处理:尽量有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的限制,但大多数六班级同学都会骑自行车。
也正由于这样,在他们眼里,自行车算不上什么新奇玩意,对它的构造和原理往往会熟视无睹。
怎样才能激发同学的爱好呢?我从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自行车的不同称呼开头,再用各种奇异的自行车图片吸引同学的眼球,然后很自然的引出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和部件名称,为后面的查找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做好铺垫。
熟悉自行车各部件名称后,过渡到查找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这样更自然合理。
因此我把教材支配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了个挨次,让同学先查找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
不过,从单个机械的辨别,提升到实际应用中查找,对同学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这时,实物自行车闪亮登场了。
我一边引导同学争论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运用了机械原理,一边利用实物自行车进行观看。
同学那个感动啊,争先恐后地说,抢着要上台来演示。
我突发奇想,假如给每个组预备一辆自行车,一开头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觉,那会是怎样的教学情景?有爱好的老师不妨尝试一下,当然你要保证能做好课堂调控。
前面已交代,有三个班我没有让自行车进课堂。
我用同样的课件组织教学,还加上天花乱坠的讲解和比画,仍旧有很多同学流露出茫然的表情,教学效果明显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这几点做好了,才会让优秀生解决力学综合计算的能力得到本质的提升。
《简单机械》效果分析
《简单机械》这节课是一节中考一轮复习课,得到了全组老师们大力的赞同。
在这节课里面,综合运用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提倡的课前-课堂复习课模式、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缺点--列举复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小循环快反馈反馈模式以及学校内部倡导的“三环六步”教学范式等模式方法,并且模式的运用熟练,使得重点难点知识基本得以解决。
本课有待改进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上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做的不
够充分,要随时表现出来,复习课也应该展示出不一样的感觉来,不能让复习课有半点快速新授课的感觉;二给学生预留的小组讨论的时间偏少,虽有形式上的讨论环节,但讨论不够彻底,效果欠佳,讨论的收获不能高估;三拔高部分能力的培养不明显,这是复习课应该体现的元素。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易错点突破上,应该多下功夫去研究。
《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简单机械”属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的内容。
本章教材内容安排在压强、浮力、功与机械能以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力学有关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模型。
本章重点是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的有关计算;本章难点是杠杆力臂作图、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滑轮组有关计算是对整个力学计算部分内容的整合与提升,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滑轮组省力规律等公式的本质是教学中重点引导的地方,主要通过受力示意图和多力平衡的原理进行引导和训练。
同时复习巩固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等力学板块重点知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评测练习
【反馈练习一-自学检测】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力臂可能在杠杆上
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C、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D、用木棒撬石头时,石头对木棒的压力属于阻力
2、下列物体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镊子
C、天平
D、钓鱼竿
【反馈练习二-群学练习】
【达标检测】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在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物理教研员姜增红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在物理组全体老师帮助下,用心准备了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简单机械》这节课。
在这节课中,我综合运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提倡的课前-课堂复习课模式、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缺点--列举复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小循环快反馈反馈模式以及学校内部倡导的“三环六步”教学范式。
模式的运用比较娴熟,恰如其分,使重点知识得以突出强化,难点知识得到突破提升。
有点有很多,但同时不足并存。
本课有待改进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上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做的不够充分,要随时表现出来,复习课也应该展示出不一样的感觉来,不能让复习课有半点快速新授课的感觉;二给学生预留的小组讨论的时间偏少,虽有形式上的讨论环节,但讨论不够彻底,效果欠佳,讨论的收获不能高估;三拔高部分能力的培养不明显,这是复习课应该体现的元素。
能上好一节复习课,方显教师功底的深厚,今后教学工作中要继续研究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使用,使我校物理学科教学水平、学生成绩不断进步!
《简单机械》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
(1)记住杠杆定义、五要素;会判断杠杆的种类(问答);记住滑轮(组)的特点
(2)会作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会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的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判断杠杆种类的方法
(2)通过回顾实验探究,深化对探究实验过程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会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的有关计算
难点:
(1)杠杆力臂作图(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