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发塘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提高“水花”发塘率的几项措施
提高“水花”发塘率的几项措施
张佳庆;孟祥华;张树贵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
【年(卷),期】1999(0)3
【摘要】随着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促进了佳木斯市养鱼事业的发展,截止1998年底,全市池塘养鱼面积已达24.2万亩,比上年增长20.4%。
养鱼事业的发展苗种非常关键,一年管二年,尽管我们采取了超常措施,市政府下发了规范鱼苗管理的暂行规定,我们每年统一从南方生产场家往回空运鱼苗,但发扩成活率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场户的经济效益。
笔者从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提高发扩率的措施,主要是: 一、彻底清塘,清除塘中有害生物。
秋季将池水排干,挖出过多的污泥,让其冰冻和曝晒,使塘底疏松。
【总页数】2页(P41-42)
【关键词】鱼苗;佳木斯市;水花;发塘;池塘养鱼;有害生物;超常措施;经济效益;实践总结;成活率
【作者】张佳庆;孟祥华;张树贵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水产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提高空运鲤鱼乌仔发塘成活率的措施 [J], 许吉林;王旭强;孙尚志
2.提高池塘鱼苗发塘成活率的措施 [J], 葛娟;张明山
3.提高怀头鲶鱼苗发塘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J], 孙云东;张慧明;贺志强
4.北方地区提高良种鱼苗发塘率的关键措施 [J], 郭凯;陈桂花;刘晓晖;巩伦江;张占魁
5.北方地区提高常规良种鱼苗发塘率的关键措施 [J], 郭凯[1];陈桂花[1];刘晓晖[1];张占魁[2];薛桂芹[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做好这9点
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做好这9点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1.一般下池当天不喂食,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食。
2.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陪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
下苗前**好需要试水,确定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能放苗。
3.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4.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将苗袋放入池内半小时后才放鱼苗。
5.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群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6.在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7.意防范鱼苗天敌。
鱼苗放入池前几天**好要拉网,确定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被完全清除,才能放苗。
8.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池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饵料足够。
鱼苗养殖注意事项1、分养管理鱼苗要根据规格不同合理进行分养,做到回塘所放鱼苗规格相同。
因为规格较大的鱼苗抢食力强,食量大,如果一起与小规格鱼苗放养,会导致小鱼得不到足够的饵料产生体质下降。
15cm以上的鱼苗,应当在成鱼池塘内养殖,小鱼苗则需要放到专池养殖,以免导致不同规格的鱼苗争食,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极端问题出现。
2、合理放养秋季培育出较大规格鱼苗,是提升鱼苗越冬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根据水面面积、水位深浅等条件,按实际情况合理放养,促进鱼苗成长。
水位深度1。
5米的鱼池,放养7~8cm 长的鱼苗4千至6千尾/亩,养殖到年底体长可达13~17cm,这对提高养殖收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及时清塘通过二到三个月培养鱼苗的池塘,通常水质开始恶化,天然饵料减弱,硫化氢等一些有害病原菌及气体增多。
干货丨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八个原因及解决对策
干货丨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八个原因及解决对策1、鱼苗培育池的条件太差表现为单个池的面积太大或又太小,或水体过深或又过浅,或因长年失修淤泥深厚等等。
面积大,风浪大,嫩弱的水花鱼苗在近岸风浪的拍击下会有部分损失。
池水过深、淤泥又厚,水温回升很慢,鱼苗易沉底死亡或形成僵苗。
对策:选用单池面积1-3亩、底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的鱼池作培育池,放苗时的水深控制在50厘米~80厘米。
2、鱼池中敌害生物太多由于有相当多的鱼池没有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或用的是已经失效的药物,或在注水混进了野杂鱼的卵、苗等敌害生物,它们与鱼苗争饵料、争氧甚至残食鱼苗。
对策:必需严格彻底清塘消毒,用刚出窑的块状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注水时一定要在进水口加双层眼网布拦截敌害生物。
3、鱼苗池中的残留毒性大由于清塘时药物用量大、水温又较低,药力尚未完全消失,或由于施用了过量的没有腐熟或腐熟不彻底的有机肥作基肥,导致底层水中缺氧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偏高,造成刚放入池的水花苗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对策:掌握恰当的施药、施肥量,放苗前在池中架小网箱或打一桶中、下层池水放入少数鱼苗先试水,若这些试水鱼苗在4小时~8小时内无异常反应可以放鱼入池。
4、放苗不合理比较多见的现象是放苗密度求高、放苗时间求早,有时还将不同批次的鱼苗同放一池或将不同品种鱼苗也同放一池。
有时又忽略了调节温差等细节。
对策:根据鱼池条件、不同品种、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放苗。
“贪多”的结果往往是鱼苗长得慢、还易暴发疾病。
“贪早”也常因强寒潮的袭击造成重大损失,过早的水温都很低,鱼儿长势非常慢,增加了饵料投喂的时间段,相应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其实,迟过十天半月下鱼饲养,水温高一些,生长快一些,鱼儿体质好得多,饲养成本低很多,风险又小,鱼儿规格并小不了多少。
此外,尽量不要在大热太阳下放苗,否则可能出现气泡病;也不能把几批苗或几种苗同入一池,否则培育出来的鱼种大小悬殊、规格参差不一;外购鱼苗放养时一定要“调温”,勿使温差超过3℃,否则也易造成大量死苗。
鱼苗放苗后成活率低浅析
鱼苗放苗后成活率低浅析作者:臧继武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1期鱼苗成活率低,特别是鱼苗感染鳃霉成活率低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成活率低的原因有鱼苗本身和环境两大因素,本文逐一分析。
一鱼苗原因1.鱼苗苗种退化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
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鱼性成熟个体小型化、亲本没有跨区域交流、亲本产卵或产精能力下降、近亲繁殖、抗病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生长性能下降,这些都是苗种退化的常见表现。
苗种退化后培育、运输、投放水体后成活率下降。
2 鱼苗感染鳃霉鱼苗感染鳃霉,加上该病的隐蔽性,诊断率不高,已经成为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池塘中常见的表现是:放苗后10天—15天出现大量死亡,每天死亡数量可达存量的10%以上,鱼苗累计死亡率可达存量的80%以上。
3苗种繁殖期持续阴雨、水温偏低、光照弱等因素导致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加上严禁使用孔雀石绿,鳃霉菌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等,使得苗种期鳃霉病高发,对国内鱼苗产业影响很大。
4鱼患鳃霉菌诊断时有3个特征:①背鳍后、尾鳍前、鱼背部有白点,较大的苗种肉眼可见,白点可能是血液阻塞、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②鱼苗嘴巴常张开,喜欢靠近增氧机的气头,感觉鱼缺氧,但水体溶氧检测充足,凌晨1时—5时死亡多,早晨看到较多死鱼;鱼死亡前独游,多在水表面,跳跃或翻转几次急性死亡。
③鱼卵孵化脱膜困难、鱼苗死亡率高。
尤其是第一个特征出现时,严重怀疑是鱼苗期鳃霉病。
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确诊,因鱼苗期苗种比较小,鳃部发育不全,观察鳃霉需要耐心。
鳃霉病难以准确诊断的原因:①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此病发生率很低。
②对鳃霉病和水霉病分不清楚,认为高温期不会有鳃霉病。
③教科书和鱼病图谱上描述不多,图片不多。
④判断该病需要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⑤现在很多鱼病诊断场所是显微镜连着电视,低倍物镜、低端摄像头搭配电视,造成电视显示失真,很多电视显示时红色和黑色颜色锐利度差,多只能显示黑白色,难以判断。
鱼苗出塘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鱼苗出塘率是指经过培育的乌籽占投放毛仔的比率。
出塘率直接影响鱼苗场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结合舒城县梅心驿鱼苗场实践经验,对提高育苗出塘率的问题进行研究。
1鱼苗出塘率低的主要原因1.1放养数量不准确在部分乡镇,鱼苗放养密度是随机估计值,不准确。
此外,运输过程中死亡的鱼苗,也放入池塘中,在进行出塘率统计时,将其计算在内,导致出塘率计算不准确[1-3]。
1.2放养方法不当运输过程中由于时间过长、应激反应等原因造成鱼苗死亡,导致放养死亡鱼苗的现象发生。
同时,没有选择正确的放养地点也是造成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1.3适口饵料不足鱼苗孵出3d 后,内源性营养基本消耗殆尽。
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饵料。
而此时的适口饵料是活轮虫。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轮虫的培育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量,导致鱼苗因得不到基础代谢和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消瘦死亡[4]。
1.4鱼苗池敌害生物过多鱼苗池中敌害生物主要分为3种:一是以鱼苗为食物的生物,这些生物能够直接吞食鱼苗。
如大型桡足类、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二是不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突然暴发会改变水环境,破坏鱼苗的生存条件,导致鱼苗死亡。
如蚌壳虫。
三是水体中常见的青蛙、蝌蚪等小动物。
虽然其不会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本身与鱼苗争食、争氧,危害比较大。
1.5天气影响鱼苗培育大多在4—5月,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时常有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且气压低,鱼苗极易窒息而死亡。
同时由于天气的原因,鱼苗易受真菌感染而死亡。
2主要解决措施2.1在购买鱼苗时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放养前先将鱼苗暂养在网箱中重新过数再放养。
单位面积内按计划放足,如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注入青霉素针剂40万IU ,以抑制袋中的细菌耗氧和代谢,还可防病。
2.2把握鱼苗投放时间先把装鱼苗的塑料袋放在网箱里约10min ,待袋里水温与池塘水温相近时再打开塑料袋。
袋口打开后灌一些池水进袋,然后抓紧袋口摇晃几下,使袋内水充分混匀后,再倒入网箱,使鱼苗逐渐适应新环境。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池塘鱼苗养殖是一项常见的养殖方式,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我们需要关注并改善养殖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池塘鱼苗养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水质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健康。
首先,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合理调控水质指标,保持其在适宜范围内。
1.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泥沙和残饵,避免积累引起水质污染。
2. 增加水体流通:增设水泵、增氧设备或水流进出口,促进水体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水质。
3. 控制投饵量:合理控制每次投饵量,避免过多的饵料残留在水中,以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饵料管理饵料是鱼苗生长的重要来源,合理的饵料管理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 合理选择饵料:根据鱼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饵料,如颗粒饲料、粉状饲料或鲜活饵料等。
饵料的成分应丰富全面,符合鱼类的饮食需求。
2. 控制饵料投喂量和频次:适量投喂,不要过度喂养,避免饵料残留过多引起水质恶化。
根据鱼的摄食能力和生长状态,合理控制饵料投喂的量和次数。
3. 增加饵料的可溶性:可选择添加一些可溶性饵料,如蛋白质饵料、维生素C等,提高饵料的可溶性,提高鱼苗对饲料的利用率。
三、生物防治合理的生物防治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鱼苗的健康。
1. 引入天敌:根据鱼苗常见的病害和害虫,可以选择合适的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
例如,在池塘中放养食肉鱼类,可以有效控制蚊蝇幼虫和虫蛆的滋生。
2. 使用生物制剂:可选用病原微生物、有益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这些生物制剂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对鱼苗没有不良影响。
3.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池塘,避免病菌滋生和疫病的传播。
消毒剂的选择应当注意对鱼苗的安全性。
四、温度控制温度是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水温能够促进鱼苗的正常生长。
1. 夏季降温:夏季高温容易引起鱼苗的厌食和中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水温。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苗池选择鱼苗池要求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鱼池要背风向阳,长方形,东西向。
鱼苗池不宜过大,水体不宜过深,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影响成活率;过深、水温难以提高。
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鱼苗生活条件难以控制。
养前清塘鱼苗放养前10天,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去过多淤泥。
每公顷用块状生石灰150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杀死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
进水时,进水口要用双层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类进入池中。
发现蛙卵和水草,要及时清除。
慎选鱼苗1.在孵化缸内,将水体搅动成漩涡状,鱼苗能在游涡边缘逆水游泳为好苗。
2.取少量鱼苗放入盘中,鱼苗游态活泼,身体清洁,口吹水面,鱼苗能逆水游,倒掉水后鱼苗留在盘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状为好苗。
下塘准备1.“试水”后下塘。
鱼苗放养前1天,取几尾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1天,若鱼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2.肥水下塘。
肥水下塘标准是池塘中浮游动物(轮虫)正处于繁殖高峰期,保证鱼苗入池后,有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
一般鱼池施肥后6天~7天,轮虫繁殖达到高峰期,所以施肥时间应在鱼苗下塘前7天~8天为宜。
如水温低,可以提前2天~3天,每亩施有机肥200公斤~300公斤。
3.投食下塘。
鱼苗下塘时,每万尾鱼苗投喂蛋黄2个~3个。
方法是,鱼苗放入稍大的塑料盆内,将蛋黄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布过滤后,均匀洒在盆内,再等20分钟后,放入池中。
4.调温下塘。
鱼苗运到池口时,注意氧气袋与鱼池水温不能相差±3℃,若温差过大,应将氧气袋放在鱼池水面上,待袋内水温与鱼池水温接近时,再缓慢将鱼苗放入池中。
如遇有风浪,应选择上风离岸2米~4米处放苗。
密度合理每亩放养鱼苗8万~10万尾。
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过高则培育过程中易造成鱼苗浮头,或因饵料不足抑制鱼苗生长。
适时施肥鱼苗培育以豆浆投饵为主,施肥为辅。
豆浆泼洒要量少次多,均匀泼洒,每天投饵要做到“三遍两满塘”(即1天泼浆3次,其中2欠全塘泼洒,1次围鱼池四周泼洒)。
豫西地区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豫西地区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豫西地区群众对草鱼消费的增加,大规格草鱼鱼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草鱼鱼种的单产,养殖户普遍采用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的池塘集约化养殖模式,从整个养殖情况来看,前期草鱼鱼种生长速度较快,但在养殖中后期开始发病,草鱼肝胆性疾病比较普遍,且常常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等并发,死亡率较高。
通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就影响豫西地区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影响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1.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过大。
许多养殖户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随意加大投放密度。
豫西地区草鱼鱼种投放密度一般在12000尾/亩~15000尾/亩,有的甚至超过20000尾/亩。
由于投放密度过大,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鱼类负载量的加大以及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难以控制,容易老化、恶化。
由于水体环境不良,氨态氮、亚们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导致草鱼出血病、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2.投喂的饲料不符合草鱼鱼种的营养需求。
首先,草鱼鱼种的饲料配方不合理,目前豫西地区草鱼鱼种的培育主要借鉴鲤鱼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绝大部分养殖户直接采用鲤鱼配方饲料投喂草鱼或者略有改动。
有关研究表明,草鱼鱼种与鲤鱼鱼种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物等主要营养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别,鲤鱼鱼种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32%~35%,脂肪含量4%~15%,碳水化合物含量30%~40%,而草鱼鱼种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25%~30%,脂肪含量3%~8%,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40%以上。
从整体上看,一龄草鱼鱼种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的需求较鲤鱼鱼种低,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高。
在草鱼整个养殖期内,全程投喂高蛋白质的鲤鱼饲料往往导致鱼类营养性疾病(如脂肪肝、肝脏变性等)的发生。
其次,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不足,一龄草鱼在池塘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受密度、环境条件、生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显著提高,如果长期不能满足其需要则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饲料中氯化胆碱的含量不足时很容易引起草鱼鱼种脂肪肝病的发生。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 8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鱼浮于水面,呈现浮头现象养殖鱼类浮头要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氧剂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以引起鱼类的浮头。
1、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2、鱼病引起的浮头a、细菌性鱼病引起的浮头: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b、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起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3、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成为优势种群引起的浮头: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此时的办法为:a、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b、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注意必须在下风头),重新肥水;c、适当增加鳙鱼的投放量。
4、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2 / 8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5、施肥不当引起的浮头:在夏季向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鱼肥。
二、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1、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2、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鱼苗,PH>9.0,成鱼PH>9.5),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成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3、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鱼苗出塘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鱼苗出塘率低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分析了鱼苗出塘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以为鱼苗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苗;出塘率;原因;对策鱼苗出塘率是指经过培育的乌籽占投放毛仔的比率。
出塘率直接影响鱼苗场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结合舒城县梅心驿鱼苗场实践经验,对提高育苗出塘率的问题进行研究。
1 鱼苗出塘率低的主要原因1.1 放养数量不准确在部分乡镇,鱼苗放养密度是随机估计值,不准确。
此外,运输过程中死亡的鱼苗,也放入池塘中,在进行出塘率统计时,将其计算在内,导致出塘率计算不准确[1-3]。
1.2 放养方法不当运输过程中由于时间过长、应激反应等原因造成鱼苗死亡,导致放养死亡鱼苗的现象发生。
同时,没有选择正确的放养地点也是造成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1.3 适口饵料不足鱼苗孵出3 d后,内源性营养基本消耗殆尽。
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饵料。
而此时的适口饵料是活轮虫。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轮虫的培育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量,导致鱼苗因得不到基础代谢和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消瘦死亡[4]。
1.4 鱼苗池敌害生物过多鱼苗池中敌害生物主要分为3种:一是以鱼苗为食物的生物,这些生物能够直接吞食鱼苗。
如大型桡足类、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二是不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突然暴发会改变水环境,破坏鱼苗的生存条件,导致鱼苗死亡。
如蚌壳虫。
三是水体中常见的青蛙、蝌蚪等小动物。
虽然其不会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本身与鱼苗争食、争氧,危害比较大。
1.5 天气影响鱼苗培育大多在4—5月,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时常有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且气压低,鱼苗极易窒息而死亡。
同时由于天气的原因,鱼苗易受真菌感染而死亡。
2 主要解决措施2.1 在购买鱼苗时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放养前先将鱼苗暂养在网箱中重新过数再放养。
单位面积内按计划放足,如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注入青霉素针剂40万IU,以抑制袋中的细菌耗氧和代谢,还可防病。
2.2 把握鱼苗投放时间先把装鱼苗的塑料袋放在网箱里约10 min,待袋里水温与池塘水温相近时再打开塑料袋。
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技巧与方法
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技巧与方法在池塘鱼苗培育和饲养管理上提高效率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养殖户实现更高产和更高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效率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控制水质是鱼苗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培育池中,养殖户应确保水质清洁、透明,并控制好水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
水温一般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同品种的鱼苗对水温的要求不同,要根据鱼苗的需求来进行调节。
PH值则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6.5-8之间。
此外,必须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可以通过增加水流、增加水面搅拌、增加氧气供氧设备等方式来改善。
其次,合理选择和管理鱼苗种群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养殖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鱼苗品种。
同时,在鱼苗的投放和管理上,要注意鱼苗数量的控制,避免过度密度养殖导致鱼苗死亡率的增加。
投放时,应保持鱼苗的均匀分布,避免大量聚集在一处。
第三,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鱼种的需求和生长阶段的差异,饲养户应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配比,并定期调整饲料用量。
对于水产动物而言,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同时,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测鱼苗的生长情况和饲料的消化率,根据情况调整饲喂策略,提高饲养效果。
第四,定期清理池塘和预防疾病是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定期清理池塘,清除池底积泥和杂草,清理并修复水下设备,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更换或清洗过滤器和增氧设备。
此外,应定期检查池塘中是否有病害,一旦发现疾病较早,立即进行治疗和隔离,避免疾病在整个养殖群体中蔓延。
第五,科学管理和追踪记录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养殖户应建立鱼苗培育和饲养管理的相关数据记录表,包括饲料投喂量、鱼苗生长情况、水质监测数据等,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鱼苗的生长状况和饲养效果,并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提高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成活率是养殖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和收益。
提高鱼苗成活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水质清洁和稳定水质是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定期清理鱼缸或鱼池,清除残余饲料和废物,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氧含量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水质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提供充足的氧气鱼苗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呼吸和生长。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水泵、增氧设备等手段,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此外,还可以增设水面喷雾装置,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3.合理投喂和管理饲料鱼苗的饲料管理非常重要。
投喂应适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和鱼苗生长不良。
应选择适合鱼苗年龄和类型的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
同时,应根据鱼苗的生长状况和需求,合理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方法。
4.控制密度和鱼群健康管理鱼苗的密度过高容易造成争食和疾病传播。
应根据鱼苗的种类和个体大小,合理控制鱼苗的密度。
同时,要定期巡视和观察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鱼群中的异常和患病情况。
对于发现有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鱼苗。
5.加强环境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鱼苗的成活率与环境相关性较大,要加强环境管理。
添置适宜的设施和设备,如过滤器、水泵、增氧装置等。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另外,要注意水源质量,避免引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对于常见的鱼类病虫害,如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6.选择优质的鱼种和苗源选择优质的鱼种和苗源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前提。
从正规的、经过检疫的苗源购买鱼苗,确保质量和健康。
选择适应当地水质和环境的鱼种,提高鱼苗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选择经过改良和选育的优质种苗,以提高鱼苗的生存率和抗逆能力。
7.注意饲养管理细节饲养管理的细节决定着鱼苗的成活率。
需要合理安排鱼苗的生活空间,避免争食和互相排斥。
定期清洁鱼缸或鱼池,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提高鱼苗下塘成活率的十个关键技术要点
总第 15期 2
黑龙江水 产
内一致 , 让池水 与袋 内的水逐 渐混合 , 2 过 0分钟后再将鱼 苗连 水一起缓慢倒 出, 以此调节温差和 鱼苗对袋 内气 压的适应( 缓苗 ” , “ ) 如将鱼苗从袋 中直接倒入池中 , 往往鱼 苗死 亡率极 高。
七、 坚持鱼 苗饱食下塘
鱼苗下塘前 可喂一次蛋黄 , 1 每 0万尾 鱼苗喂蛋 黄一 个 , 方法是将鸡蛋或鸭蛋充分煮熟 , 出蛋 黄, 取 用双层纱
如药物毒性 尚未完全消失 , 可能导致下塘鱼苗中毒死亡 。检查方法是 : 、 1取半桶底层水 , 鱼苗放入底层水 将 中试验 , 或将鱼苗置 于池塘 内的小 网箱 中 , 观察 8—1 2小时 , 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 。2 经生石灰清塘 的应测定 池 、 水的酸碱度 , p 值在 8 如 H . 5以下 , 说明毒性已消失 , 可放鱼苗 。3 观察池水 , 、 如有水蚤存在 , 则表 明毒性 已消失 。
布包住在 水中揉成蛋黄水泼 给鱼苗吃 , 也可投 喂饲料酵母或轮 虫。
八 、 择 适 宜 的 放 养 时 间 、 点 和 方 法 选 地
鱼苗放养 应尽量选 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 , 此时水温高 , 溶氧充足 , 有利于鱼苗下塘后 迅速恢 复正常 的活动 。 应避免 阴雨大风天气或夜间入池 , 有风天则应在深水处在上风 头放苗 , 以免在下风 头鱼苗被风 浪吹到池边或压
() 3 在虾池 中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 细菌 、 M 、 E 芽孢杆菌 、 硝化细菌等 , 并坚持 定期施用方 能达到理想
的效果 。
() 4 使用增氧机 , 增加虾池水体溶解氧 , 保持 良好水 色。
( ) 期 施 用 水 质 底 质 改 良剂 。 5定
提高鱼种标苗成活率的方法
提高鱼种标苗成活率的方法
好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可以为养殖带来lO%甚至更大的优势,如生长速度快lO%、料比低lO%或单斤养殖成本低lO%等,所以建议养殖朋友尽量选择大厂家、巿场□碑好的品牌苗种。
除了选择好的苗种,保障苗种下塘的成活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鱼塘前期准备、鱼苗下塘前的操作等内容已有较多资料参考,故不再赘述。
-、苗种标粗
标粗是提高苗种下塘成活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关于标粗,巿场上常见网箱标粗、小塘标粗和围网标粗等方法,表l详细介绍针对罗非鱼的网箱和小塘标粗,其他鱼种可作参考。
围网标粗,即用密网在鱼塘的-角围起来,形成-定面积,放入苗种进行投喂,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让苗种开□吃到有营养的食物,但因操作上不如网箱标粗和小塘标粗便捷,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ニ、改变放苗顺序
每次笔者跟养殖户朋友提到这-点时,大多数人都会很惊讶:改变放苗顺序也能提高苗种成活率?那怎样放苗オ有利于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呢?
有三个原则可供参考: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所有放入鱼塘苗种的安全。
其次,了解各种鱼的习性以及苗场对每种苗的操作。
再次,操作不能太过繁琐,避免影响正常的养殖生产。
l、先放水面鱼
1。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
如何提高鱼苗成活率大家晚上好,随着天气转暖,水温逐渐上升,近期开始放苗的养殖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放苗是整个对养殖过程的起手,也是基础。
为了提高成活率,放苗前则需要做哪些功夫呢?整个过程我们主要分为三步:清塘、养水、放苗首先是在放苗前的清塘工作:1、晒塘的作用:一是改善底质,去除有机质;二是减少底部的有害菌。
一般建议晒塘20天左右。
2、消毒:用生石灰进行全塘干撒,把塘里的有害藻和有害菌全部杀死,避免有害藻和有害菌大量生长,而石灰的用量则根据每个塘的实际情况来掌控用量。
消毒后5-7天再注水。
清塘后—放苗前培水养水:1、解毒:注水后使用果酸解毒液全塘泼洒,进行解毒、调水、净水。
降解重金属毒性,解决地下咸水铁锈色。
活络水体,解除毒素,缓解应激,为保苗、提高虾苗成活率打基础。
2、肥水培水:解毒后第二天用肥霸+碧水营养液,解决放苗前培育藻类困难,水色难起,抑制青苔,为培育浮游生物等开口饵料打基础。
3放苗前测水:水质酸碱度、氨氮、亚盐、硬度、总碱度必须合格。
关键是pH值不能高于8.5,不能低于7.2.【温馨提示】家里一定要常备测试工具,如果水质有问题就要每天测,水质是良好的话也要2-3天测一下的。
4、放苗当天:(1)早上开动增氧机,提前增氧,打破水体分层。
(2)放苗前将放苗袋置于池塘中,使袋内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1℃。
(3)放苗时以放苗点为中心向周围泼洒VC应激灵,保苗、抗应激、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
(3)注重增氧,放苗后三天内增氧机至少保持一台增氧机运行,提高溶氧量。
(4)投喂: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保证充足的饵料,用免疫促长宝直接代替饲料,保证鱼苗下塘的第一口饭。
鱼苗放苗后成活率低浅析
S i y a n g t i a n d e鱼苗成活率低,特别是鱼苗感染鳃霉成活率低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成活率低的原因有鱼苗本身和环境两大因素,本文逐一分析。
一鱼苗原因1.鱼苗苗种退化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
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鱼性成熟个体小型化、亲本没有跨区域交流、亲本产卵或产精能力下降、近亲繁殖、抗病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生长性能下降,这些都是苗种退化的常见表现。
苗种退化后培育、运输、投放水体后成活率下降。
2鱼苗感染鳃霉鱼苗感染鳃霉,加上该病的隐蔽性,诊断率不高,已经成为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池塘中常见的表现是:放苗后10天—15天出现大量死亡,每天死亡数量可达存量的10%以上,鱼苗累计死亡率可达存量的80%以上。
3苗种繁殖期持续阴雨、水温偏低、光照弱等因素导致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加上严禁使用孔雀石绿,鳃霉菌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等,使得苗种期鳃霉病高发,对国内鱼苗产业影响很大。
4鱼患鳃霉菌诊断时有3个特征:①背鳍后、尾鳍前、鱼背部有白点,较大的苗种肉眼可见,白点可能是血液阻塞、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②鱼苗嘴巴常张开,喜欢靠近增氧机的气头,感觉鱼缺氧,但水体溶氧检测充足,凌晨1时—5时死亡多,早晨看到较多死鱼;鱼死亡前独游,多在水表面,跳跃或翻转几次急性死亡。
③鱼卵孵化脱膜困难、鱼苗死亡率高。
尤其是第一个特征出现时,严重怀疑是鱼苗期鳃霉病。
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确诊,因鱼苗期苗种比较小,鳃部发育不全,观察鳃霉需要耐心。
鳃霉病难以准确诊断的原因:①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此病发生率很低。
②对鳃霉病和水霉病分不清楚,认为高温期不会有鳃霉病。
③教科书和鱼病图谱上描述不多,图片不多。
④判断该病需要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⑤现在很多鱼病诊断场所是显微镜连着电视,低倍物镜、低端摄像头搭配电视,造成电视显示失真,很多电视显示时红色和黑色颜色锐利度差,多只能显示黑白色,难以判断。
池塘鱼苗养殖技术创新:提高鱼苗成活率的策略
池塘鱼苗养殖技术创新:提高鱼苗成活率的策略池塘鱼苗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成功与否对于养殖户来说都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鱼苗的生态特性以及养殖操作的不足,目前池塘鱼苗养殖的成活率并不理想。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首先,鱼苗的选种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的鱼苗品种,但并不是所有的鱼苗都适合在池塘中养殖。
因此,在购买鱼苗时,必须选择适合自家池塘特点的品种。
比如,淡水鱼类中的草鱼、鲤鱼等是比较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饲料转化效率较高。
因此,选择优质的鱼苗品种非常关键。
其次,保证池塘的水质。
水质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必须保证池塘水质的清洁和适宜。
一方面,要保证水质中的溶氧量,缺氧是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通过增加水流、通风设备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水质的安全。
而且,适度投放好氧菌等益生菌也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养殖效果。
再次,合理饲养和管理鱼苗。
合理的饲养和管理对于鱼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鱼苗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同时,要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饵料。
饵料过剩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水质污染。
此外,鱼苗的密度也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竞争和互相伤害。
定期检查鱼苗的生长状况,如体长、体重等,可以及时调整饲料和管理措施,保证鱼苗健康生长。
此外,加强病害防治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策略之一。
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必须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
一方面,要对鱼苗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变和异常情况,以便进行治疗和防控。
另一方面,要加强设施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定期投放防病剂和提高池塘的免疫力,也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最后,养殖户应注重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
不断学习和积累养殖技术,了解新型的鱼苗养殖技术对于提高鱼苗成活率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苗发塘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鱼苗培育,也称“发塘”.它是指把鱼苗经20天~25天饲养,长到了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鱼苗培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鱼苗发塘率一直很不稳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现将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影响发塘率的原因
1.鱼苗数量与运输成活率是影响发塘的原因之一。
有些育苗单位为贪图利益,故意克扣鱼苗数量,也有的是抽样估计数量不足,很少有达到100%,有的还不到70%,所以这种本来数量不准的鱼苗即使其它措施十分完善,也难以满足下塘数而影响发塘率。
另外,由于鱼苗经长途运输,而不注意途中换水等措施,造成下塘后鱼苗发塘率下降。
2.鱼苗质量问题。
一是买到劣质苗;二是拿过时的老苗,这两种苗发塘率都很底。
3.放养方法不当是影响发塘率的关键。
鱼苗长途运输大多采用尼龙袋冲氧和汽车运输,而尼龙袋里的水环境会随着密封后时间的逐渐
延长而变化。
首先是温度,密封装箱后外界的干扰很小,而袋里的温度因鱼类的代谢物分解和鱼类呼吸,温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少许增高。
这种情况一般在运输途中不会引起死亡,但是到达目的地后,当地渔塘里的水环境与鱼苗运输用水的水质有很大差别,因此如放养不当就易因水环境突变使鱼下塘成活率下降,甚至大批死亡,死亡时又因鱼苗个体较小很难当时发现。
放养时未试水,池水毒性未消失也是造成发塘率低下的原因,另外遇大风天气,放养地点不当,如在渔池下风处放养,鱼苗易被风浪聚在堤岸边水面,体质稍差的鱼苗很难顶水游泳,有许多鱼苗因风浪太大而搁浅死亡。
4.鱼苗下塘时敌害生物影响发塘率。
鱼苗下塘后往往因施肥时间不当而使大型桡足类提前大量繁殖,还有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它们可直接危害鱼苗或吞食鱼苗;另外青蛙蝌蚪不但可直接吞食鱼苗,还与鱼苗争食争氧;再一种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少数渔塘由于清塘措施不到位,鱼苗下塘时还有许多青苔,鱼苗一旦进入就很难逃脱。
5.天然适口饵料不足。
鱼苗孵出3天后,内源营养基本消失,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天然饵料---轮虫,所以,鱼苗下塘时育
苗池中都应有充足的适口天然饵料,否则鱼苗就会在短时间内消瘦死亡。
二、解决的办法
1.选择诚实守信的场家买苗,买苗时要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值,保证拿苗数量,途中运输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溶入青霉素40万单位,以抑制袋里的鱼苗耗氧和代谢,确保运输成活率。
2.选择鱼苗孵出4天~5天后,鱼票充气游泳能力强,规格整齐优质鱼种放养。
3.鱼苗下塘前要检查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
检查方法:(1)将几十尾苗放入池塘内网箱中半天到一天,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2)测验池水酸碱度,用生石灰清塘将酸碱度降到9以下时,说明毒性已消失;(3)观察池中有无水蚤,有则表示毒性消失。
4.鱼苗下塘前用密眼网拉空塘1次~2次,看是否有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混入,若发现野鱼或敌害生物,须重新清塘,如发现大型蚤类或蚌壳虫,可用晶体敌百虫0.3ppm全池泼洒,然后亩施3.5公斤~4.5公斤尿素肥水,鱼苗下塘时,鱼体用青霉素10万单位/万尾消毒。
5.下塘时温差不超过5℃。
放养时应先把袋子放水池中10分钟后等温度相近再打开,打开后先灌少量池水进袋,然后抓紧袋口晃几下,使池水与袋里的水充分混合,约10分钟后再贴着水面倒入网箱,下塘前每10万尾鱼苗喂一个熟鸡蛋黄浆。
放养时要先在发塘的上风头离池边1米处贴着水面让鱼徐徐游出。
切忌悬空倒鱼。
6.按池塘中天然适口饵料的生长规律与鱼苗生长发育中食性转化相适应的原则,及时培育水质,确保轮虫高峰期鱼苗下塘,鱼苗下塘后投饵施肥,调节水质等管理措施也要紧紧跟上,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大家都比较重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