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已无力再打价格战

合集下载

2022年1-7月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1-7月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1-7月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2022年1-7月,中国船企凭借承接散货船等优势,取得较好经营业绩,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同比连续增长。

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船市成交下滑趋势明显,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中国船舶工业依旧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1~7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06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5%。

承接新船订单45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5%。

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3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4%,比2022年底增加17.1%。

二、重点监测企业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两升一降1~7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9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

承接新船订单43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7.1%。

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9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8.2%。

1~7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7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7%;承接出口船订单40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7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40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5%。

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6.9%、92%和94%。

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9.6%。

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3.8%;船舶配套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5.3%;船舶修理产值67.8亿元,同比增长26.5%。

3、船舶出口同比连续增长1~7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966亿元,同比增长4.1%。

其中,船舶制造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3.2%;船舶配套产值26亿元,同比下降10.5%;船舶修理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9.7%。

4、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1~7月,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受到个别企业大幅亏损的影响,为40.7亿元,同比下降8.5%。

我国船舶制造业定价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_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

我国船舶制造业定价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_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

(二)产业链不健全,断层明显长期依赖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带来的结果是我国船舶产业链不完整,断层明显,“集群效应”不显著。

主要表现为:1.船企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我国造船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国内有近三千家造船企业。

平均每个造船厂产量不到2万载重吨,仅为日本船厂平均规模的1/3,韩国的1/10。

全行业平均生产效率为日韩的1/3,大部分造船企业万美元产值耗电量是日韩造船企业的3倍多。

世界造船厂排名前20名,中国只有三家船厂入围。

造船厂“散、小、弱”的情况比较普遍,造船行业的规模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南方形成了以上海、南通等地企业形成了船舶配套基地,北方以青岛、大连为中心结成了船舶产业链,但产业链不完整,“集群效应”不明显。

2.船型结构不合理,高端产能不足。

各造船企业各自为战,只顾眼前订单,不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接单船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

专家表示,目前全球散货船航运和造船市场出现双双过剩,高订单的状况难以持久,必然会出现回调。

目前很多船厂仍然过度依赖散货船市场。

2010年新船订单中有45%由江苏、浙江新兴民营船企承接,而这些船企大多建造低附加值的散货船。

低附加值船舶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无法实现企业的定价权利。

3.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断层明显。

造成我国船舶制造业定价权缺失、利润偏低的关键因素,是造船总装生产规模小,研发能力弱,高技术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船舶配套自给率低,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船用配套设备生产技术滞后,尤其主机等核心设备被国外控制,这也意味着我国虽然可以造出大量的船壳,但没有主机配套,难以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就缺乏产品定价主导权。

因此,船用核心设备技术已成为我国船舶产业链的断层和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船舶价格构成中,高附加值船舶机电设备价格占全船价格的比例为35%-45%,目前,采用国外设备的约占全船机电设备价格的比例为60%,采用中国本土化设备占40%,而万吨级轮船则80%以上采购国外柴油机;常用船舶机电设备价格比例为30%-35%,目前采用国外设备占全船机电设备价格的30%-45%,中国本土化设备占55%-70%。

2022年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22年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22年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22年,船舶市场曾消失“小阳春”式的回升,但未能保持长期,估计2022年船舶市场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专家表示,当前船舶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新船成交量削减,新船价格偏低,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产能过剩等。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仍是2022年船舶行业的主旋律。

作为我国造船业领军企业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非船舶装备占集团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年来逐步提升。

2022年,这一比重已达到55.9%,比上年又提升了2.3个百分点。

“这是中船重工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也是在面对全球航运市场连续低位徘徊、船舶市场依旧严峻的形势下,集团公司得以实现持续进展的有力支撑。

”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对记者说。

得益于结构调整的快速推动,中船重工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孙波介绍,中船重工2022年实现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持续增长,承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4%。

中船重工已连续第十次获得国资委中央企业绩效考核A级。

加快结构调整,抵挡市场寒冬,中船重工是船舶行业的缩影。

202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船运造船产能双过剩等不利局面,我国船舶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加快调整转型步伐,进一步巩固了世界造船大国地位。

最新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进展前景猜测报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骨干造船企业主动适应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进展新趋势,大力进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绿色环保船舶、专用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船舶产品转型成效显著。

深水钻井船、液化自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液化自然气浮式存储再气扮装置及多型海工帮助船均实现自主研制。

面对不利市场环境,我国船企和海工骨干企业全年新承接订单5995万载重吨,世界市场份额从上年度的47.9%上升到50.5%,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船价倒逼成本,中国船企战略谋变势在必行

船价倒逼成本,中国船企战略谋变势在必行

船价倒逼成本,中国船企战略谋变势在必行船价倒逼成本,中国船企战略谋变势在必行2011年12月30日08:00来源:中国工业报10000人浏览字号:T|T “订单慌”、“抱团取暖”之类的词最近在船舶工业此起彼伏。

此般情景似乎又回到了金融危机时期,只不过,这次的关联词是欧债危机。

11月8日,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文军在出席“2011国际航运战略发展研讨会”时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船企普遍遭遇订单荒,上半年50%企业没有拿到订单,三季度,30%左右企业没有拿到订单。

可以肯定的是,当前情景下,船市低迷的判断成为产业链上的共识。

此外,在船舶工业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的走弱直接导致的是价格的波动。

近日的一组造船速报显示,10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138万CGT(修正总吨)。

相比于今年上半年月均高于300万CGT的新船订单量,这一数据不禁有秋风瑟瑟之感。

但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这一数字还是好的,三季度的情况还没有这么好。

而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执行了低价订单攻势,使得新接订单量环比出现了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由于长期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风险仍未缓解,过度依赖散货船导致产品结构风险,再加上汇率压力,不少船企都只能接到低价船,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交付,这些都会影响到船企的盈利能力。

“今年的船价水平已切切实实地挑战我们的成本底线,企业在积极追逐各类船舶订单的同时,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被形势严峻的市场掏空家底。

”近日,国内一家大型船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阴睛不定,加上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国际船舶价格持续下滑并直接威胁到船企的成本底线。

船企若无法有效地控制成本,便可能陷入“无力接单”或“亏本造船”的处境中,从而难以在今后可能更加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的空间。

但对更多的中小船企而言,现在要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盈亏线”的问题,而是“生死线”的问题了。

考虑到新规范标准出台后,绿色环保的新船型设计和开发的压力,部分企业可能会退出市场。

2023年造船业现状分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峻

2023年造船业现状分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峻

2022年造船业现状分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峻造船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供应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航运和造船市场,由于航运市场长期低迷,造船业产能过剩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2022年造船业现状分析详情如下。

经受了2022年的低迷后,2022年国内造船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照旧严峻。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造船业淘汰过剩产能,要加快供应侧改革,坚持“两个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调整行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抗风险力量;另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型的比重,增加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比重。

造船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依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22年1月全球新签订单17艘、共计70.73万载重吨。

与2022年12月份全球新签订单75艘、共计549.3万载重吨相比,环比削减58艘,吨位下跌87.12%。

与2022年1月份全球新签订单169艘、共计890.81万载重吨相比较,艘数同比削减152艘,吨位同比下跌92.06%。

受行业低迷、订单大幅缩水的影响,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冲突凸显。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统计,2022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其中,海船为1477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其中海船为1209万修正总吨。

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万载重吨,比2022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12.3%,其中海船为4640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7%。

受此影响,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ST舜船为例,公司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净利润亏损高达53.4亿元。

公司表示,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照旧困难,国际贸易需求进一步削减,航运市场持续萧条、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屡创新低、国际船市低位震荡。

受此影响,以干散货船产品为主的公司船舶主业不同程度的消失了延期交船、交船难、以至于船东弃船的状况,令公司船舶出口雪上加霜,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

继浙江造船破产重组之后,大洋造船又破产清算;中国造船业去产能倒逼行业洗牌船东弃船之痛

继浙江造船破产重组之后,大洋造船又破产清算;中国造船业去产能倒逼行业洗牌船东弃船之痛

继浙江造船破产重组之后,大洋造船又破产清算;中国造船业去产能倒逼行业洗牌船东弃船之痛作者:王克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2期近日,“扬州大洋造船因资金链断裂破产”的消息备受关注。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尽管“大洋造船濒临倒闭”在坊间传闻已久,但对最终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不少业内人士依旧表示震惊。

大洋造船近年来屡曝“堵门讨薪”事件,不过该企业的母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团曾发表声明“澄清事实”,并称“近几年船市持续低迷,但太平洋造船继续依靠自主设计的Crown 系列散货船和SP系列的OSV在全球细分市场维持着领先地位,并拟向新的市场领域开拓”。

集团首席执行官江强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期和长期前景仍然乐观”。

一家企业的“生老病死”或许有其种种缘由,大洋造船是否能起死回生亦未可知。

可以确定的是,加速大洋造船衰败的“船东弃船”现象,这些年在造船行业有如一个幽灵般的存在。

船东弃船或成造船企业死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洋造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大洋造船的破产从相关报道看似乎有些“石破天惊”,媒体有意无意间用“百亿企业”之誉渲染了其“曾经的辉煌”,但实际上,经营困境积重难返,破产倒闭无法避免,企业职工早就“心知肚明”,公司的“内部通知”也承认“陷入困境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该人士认为,大洋造船之所以在劫难逃,与该企业近两年多次遭遇船东撤单、弃船密切相关。

所谓“弃船”,就是船舶订户为了规避市场风险或争取更多利益,晚接船甚至不接船。

由于造船行业资金预付比例平均只有5%甚至更低,船东弃船将使造船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遭遇滅顶之灾。

据该人士介绍,受市场低迷、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2016年8月,希腊船东以延期交付为由,先后宣布撤销大洋造船两艘总造价约为5540万美元的63500载重吨散货船订单,双方就撤单和返还款项等问题提请了仲裁,仲裁结果是船东使用已经支付的两艘散货船的建造存款约1710万美元收购大洋造船在建的另一艘63500载重吨散货船。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船舶市场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对手的分析对于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船舶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从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一、竞争对手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在船舶市场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船舶制造企业、船舶租赁公司以及船舶运输公司。

国内的船舶制造企业主要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等。

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包括韩国的现代重工集团、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和意大利的费拉球公司等。

2. 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在竞争对手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

该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造船技术,规模庞大,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

而现代重工集团作为韩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以技术先进和产品质量可靠闻名,且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菱重工业则以日本的高品质制造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线著称。

3. 竞争对手的产品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线涵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包括大型集装箱船、石油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船等。

对于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来说,其在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现代重工集团则在液化天然气船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三菱重工业则以其在石油运输船领域的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二、策略分析1. 成本领先策略在船舶市场中,成本领先是制胜关键之一。

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战非常激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必要的。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成本有效的材料等方式来实现成本领先。

2. 技术创新策略技术的创新是企业在船舶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性能,满足船舶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企业可以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市场细分策略船舶市场非常庞大,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也不同。

当前船舶制造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及金融对策

当前船舶制造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及金融对策

当前船舶制造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及金融对策近年来,船舶制造业面临着诸多经营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航运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内外的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了船舶制造企业的利润下降。

同时,由于行业过度扩张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也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

在面临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船舶制造业需要采取正确的金融对策。

一、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效的资金管理对于船舶制造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策略,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资金调度工作,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

其次,企业应该注重资金流动性管理,确保资金的周转能力。

对于一些短期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可以采用融资等方式进行解决。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账务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以便投资者更加容易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开拓新业务随着国内航运市场的逐步饱和,船舶制造企业需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在经济时代转型的背景下,船舶制造业可以向新的领域转移。

例如船舶环保、海洋石油等市场。

船舶制造企业可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品研发能力、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开发中高端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市场营销在当前航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船舶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依靠市场驱动发展。

船舶制造企业可以在国际化船舶贸易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模式多样,市场空间巨大。

通过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

四、金融风险管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金融风险极为重要。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企业很容易遭受损失,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船舶制造企业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注重信息披露以及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制度。

2022年4月航运市场行情分析

2022年4月航运市场行情分析

2022年4月航运市场行情分析抢市场重燃价格战集装箱运价大幅回落由于新增运力照旧过多,导致集运市场运价不断下滑。

自3月中旬以来,欧洲线运价持续走低,进入4月降幅扩大,跌破千元关口后,又急速探底至800美元下方,运价重新跌回至2022年2月水平,跌幅超过四成;北美线随后跟进,跌幅也超过13%,市场尽现疲态。

受航运低迷影响,部分公司连续大幅亏损,其中中海集运一季度亏损约6.9亿。

好在4月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缓解了航运企业的经营压力。

2022年以来,以马士基为首的班轮公司为了避开更大的亏损,抱团取暖,齐心协力推高运价,欧线运价曾触及2000美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但种种迹象表明,今年这个类似于价格联盟的合作有所松动。

集装箱运输旺季尚未到来,而各大班轮公司为抢占市场,进入前期价格战,导致4月运价急跌,这或许是旺季前各大班轮公司拼抢市场的预演。

近两年来,马士基、地中海趁船价低,猛下大单,扩张运力,待运力达到其预期目标后,又先后宣布,受运力过剩影响,今后不再投资航运,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理所当然受到市场的反对。

近日,全球排名第九的中海集运拿下5艘目前全球最大的1.8万箱订单,新一轮运力竞赛暗潮涌动,其结果必定导致市场复苏的步伐更加缓慢。

受全球降息潮影响,热钱汹涌澎湃,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压力越来越大。

4月经济先行指标PMI再创新低,其中反映外贸市场的新出口订单已降至荣枯线下方,显示今年下半年集装箱需求的旺季仍不稳定。

而运力的增长态势仍在连续。

据ALPHALINER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球拆解集装箱船19.5万TEU,尽管报废船创下记录,但仍不及新船的交付量。

前4个月交付运力已达到49.6万TEU,净增了30万TEU。

假如接下来的旺季需求无法掩盖新增运力,班轮公司间的价格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商品价格暴跌干散货运价加速赶底4月30日,波交所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863点,较上月下降5.2%。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引言概述:船舶行业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份,向来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船舶行业市场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当前船舶行业市场形势进行分析,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需求增长趋势1.1 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国际贸易增长,船舶需求持续增加。

1.2 新兴市场对船舶需求的增长,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

1.3 船舶行业技术升级和船舶数量更新换代,推动船舶需求增长。

二、市场竞争格局2.1 船舶创造业集中度提高,大型船舶创造企业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2.2 船舶租赁市场竞争激烈,租赁公司之间价格战频繁。

2.3 船舶运输市场竞争激烈,航运公司之间价格竞争激烈,运力过剩问题凸显。

三、政策环境变化3.1 国际贸易政策调整对船舶行业市场形势产生影响。

3.2 环保政策趋严,推动船舶行业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

3.3 政府对船舶行业的扶持政策,如船舶创造补贴、航运补贴等。

四、技术创新趋势4.1 船舶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提升船舶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4.2 绿色船舶技术创新,推动船舶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4.3 船舶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船舶管理和运营效率。

五、未来发展趋势展望5.1 船舶行业将继续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增加。

5.2 技术创新将成为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5.3 船舶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结语:通过对船舶行业市场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船舶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惟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适应市场变化,才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翼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船舶行业市场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船价下行钢价上升 船企危机重重

船价下行钢价上升 船企危机重重
单量如果 除去3 0 艘 VL O C订 单 ,仅 成 交 3 8 3 万 DWT,与 国
钢 价 大 幅 上 涨 。前 几年 钢 材 价 格 持 续 下 行 ,为 船 厂提 供 了 一 定 的 利 润 空 间 。 但 今 年 以 来 受 我 国 去 产 能 政 策 、房 地 产 开 发 投 资 增 速 回 升 、冬 季 雾 霾 对 钢 厂 生 产 的 限 制 、原 材 料 价 格 上 升 等 原 因影 响 ,钢 材 价 格 暴 涨 ,大 幅 增 加 了 船
1 0 , 0 00 9, 00 0 8, 01 3 0
1 5 0 1 3 0
11 0 、 。‘ 9O
7, 00 0 6, 00 0 5 , 0O 0


00 0
7 0 5 0
●’… ●’一 ●’ 一
●。一
3 , 00 0 2 , 00 0
●。一
' 。一 ’。 一 ● _一 ' ● 一 ●_ 一
∞ 0 5 ∞ o ∞ 5 ∞ o ∞ 5 ∞ o ∞
. 91 】 D - z 一 0 N
上海 地 区 1 0m m 船 板 价 格
9苫 _ z 宕N
( 元/ 吨 )
g- z H 0 N 0 ■ 0 N
。 小' 【 0 N
9莘 = 0 N
。 、


f _ _


, i r -1











f _

r - 、 J

I ' M


2023年船业: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呈跌势

2023年船业: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呈跌势

新建项目减少
1. 全球经济形势: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疲软,投资减少,导致新 建项目相对减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投资环境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对海洋工程市场发展造成了 不利影响。 2. 成本压力增加:海洋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 括设备采购、船只租赁、人员培训等。然而,新建项目减少导 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延迟或取消计划 中的新建项目,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这种做法也在一定程度 上导致了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的下滑趋势。
TEAM
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the Global Ocean Engineering Ship Market 2023/9/8
演讲人:Carol
目录
CONTENTS
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下滑 政策限制拖累海洋工程船需求 技术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海洋工程船市场前景堪忧 新兴市场亟待开发 海洋工程船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需求减少
1.海洋工程船市场需求下滑,两大原因解析
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的需求减少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原因一是全球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的下滑,导致减少了对海洋工程船的需求。原因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工 程方面的投资力度有所减弱。
2.环保压力影响海洋工程项目和需求,导致全球海洋 工程船市场低迷
2. 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海洋工程船市 场的参与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他们投入更多的资源用 于研发和设计,推出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海洋工程船。同时, 一些公司还加强了与船舶制造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加速技术创新 的进程。这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使得市场上的海洋工程船 不断更新迭代,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船舶制造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船舶制造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船舶制造业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产能过剩对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1. 需求疲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船舶的需求出现下降,导致市场需求疲软。

由于船舶制造需要长时间和资金投入,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了销售困难。

这使得船舶制造企业在寻找订单时面临更大挑战。

2. 价格下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取订单,船舶制造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

这导致利润下降、现金流紧张,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如果持续降价,那些利润薄弱的企业可能无法生存。

3. 资源浪费:过剩产能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大量的船舶空置或闲置,不仅占用了港口和码头资源,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4. 技术滞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对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资源匮乏和经济压力,一些船舶制造企业无法进行足够的研发和技术改进,导致技术滞后。

这将进一步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船舶制造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1. 结构调整:船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转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例如,转向建造专业化船舶、高端船舶和绿色船舶等领域,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转型升级:船舶制造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技术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船舶制造业可以通过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例如,与国际知名船东或船舶租赁公司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船舶贸易和拍卖等活动,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4.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船舶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税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加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和低质低价产品的出现。

今年1~2月全国造船三指标全线下降

今年1~2月全国造船三指标全线下降

今年1~2月全国造船三指标全线下降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9亿元,同比下降16.5%,利润总额3.06亿元,同比下降28.5%。

产业总体处于低迷状态。

这一数据再次凸显了我国造船行业的严峻形势,行业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造船行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国防意义。

受制造业整体走弱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造船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下行状态。

今年1~2月份的数据更是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全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9亿元,同比下降16.5%。

这一数字直接反映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市场需求疲软,订单量下降,致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普遍下滑。

利润总额3.06亿元,同比下降28.5%。

企业的利润下滑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加剧企业生存的压力,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造船行业的困境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市场双重压力。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这对我国造船行业出口形成了直接影响。

国内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国内造船行业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产能过剩严重。

据了解,我国造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存在。

不少企业过分依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泛滥,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造船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国内外高端船舶的需求,这直接影响了我国船舶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受制造业整体走弱的影响。

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制造业整体走弱,装备制造行业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低迷。

造船行业作为装备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制造业整体形势的严重影响。

面对上述严峻形势,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短期困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对此,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

船舶行业市场形势分析一、市场概况船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国际贸易、海洋资源开发等紧密相关。

本文将对当前船舶行业的市场形势进行分析。

1.1 行业规模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船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XX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船舶行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占据了XX%的市场份额。

1.2 市场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船舶行业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船舶需求持续增加。

预计未来几年,船舶行业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

二、市场竞争态势船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主要竞争对手全球船舶行业市场存在多个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丰富的船舶制造经验,与中国船舶行业形成激烈竞争。

2.2 技术创新竞争船舶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前,全球船舶行业在节能减排、智能化船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2.3 价格竞争船舶行业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上。

由于船舶制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一些企业通过规模扩大降低成本,以低价争夺市场份额。

三、市场机遇与挑战船舶行业市场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3.1 机遇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全球船舶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较快。

中国船舶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挑战船舶行业市场面临着多个挑战,包括环保要求的提升、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的压力等。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四、市场发展策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船舶行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市场发展策略。

4.1 技术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船舶行业的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节能环保、智能化的船舶产品。

4.2 拓展新兴市场抓住新兴市场的机遇,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推动船舶产品的出口,扩大市场份额。

如何面对当前船舶市场困境

如何面对当前船舶市场困境

如何面对当前船舶市场困境作者:朱晔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5期船舶市场的经营是保证商贸活动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沿海区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船舶市场的现状出发,对当前船舶工作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困境实施了应对措施的设置。

目前,我国船舶市场面临着经营发展的诸多考验,商品销售领域的困境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同时困扰着船舶市场的发展,因此,对当前传播市场的发展困境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证船舶市场在新时期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国船舶市场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经济危机引发的船舶市场经营困难。

目前,我国很多船舶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一些船舶企业如果不接纳新的订单,则必然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所淘汰,而创建新的经营渠道则会产生经济效益的亏损。

造成这一困难的主要因素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

虽然我国拥有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较为有利的宏观调控机制,但是,船舶行业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资源的转移,并不能受到我国经济政策的全面关照。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速度不断下降以及对清洁能源使用的增加,使得对石油等能源需求量不断减少,造成船舶特别是海工产品订单越来越少.造成一些经营海工产品的单位,很难凭借原有的海洋钻井取油的方式实现海工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持久维护。

在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之后,境外对我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出现了需求量降低的问题,而我国现有的供给侧改革也使得我国船舶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这就使得船舶行业面临着价格较低的问题,难以凭借现有的经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船舶企业在进行常规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在船舶的建造和维护方面消耗过多的资金,这就使得短期经济效益非常容易对船舶制造和运营构成影响,也使得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船舶行业面临经营活动的较大不确定性。

新型国际经济秩序对我国船舶行业的影响。

欧美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饱和特点,造成了整个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减少,目前,石油价格正处在不断下跌的状态下,另外,海上钻井取油海工产品往往成本很高,这就必然使得船舶特别是海工产品订单越来越少。

船价跌回前超家船企面临洗牌

船价跌回前超家船企面临洗牌

船价跌回23年前超800家船企面临洗牌(2018-12-30)【摘要】2018年船舶业白皮书前言:年终岁末又至,回首远望,2018年全球船舶行业可谓步履蹒跚,艰难前行。

驻足远眺,新的一年,船舶行业何去何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为外向型产业。

然而,这也导致船舶工业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年来深受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逐步下滑,全球航运需求随之减弱,航运市场遭受重创。

航运业的低迷,严重打击了造船业的需求。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银行业资金流动性紧张让国际造船业雪上加霜。

除了融资困难之外,目前造船业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困境。

自2004年中国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以来,中国造船厂的数量便开始飞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中国内地的造船厂已经超过1600家。

各种不利因素夹击下,自2018年年底以来,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等造船大省的大批船舶制造企业已经陆续陷入开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期间更有不少大型造船企业相继宣布破产倒闭。

为了寻找出路,国内多数有实力的船企皆将目光瞄准海洋工程装备业,与新造船市场不同,海工市场受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小,且在全球能源需求的拉动下前景光明。

在这方面,老对手韩国造船企业给中国企业上了难忘的一课:尽管“造船世界第一”的宝座曾在2018年被中国夺走,但韩国造船业随即凭借大量的海工装备订单实现逆转,重夺第一。

近几年,海工装备已成为韩国几大船企的主打产品。

可以想象,韩国船企能够在海工市场大展拳脚绝非一日之功,此前必然经过了周密的市场分析,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发,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因此,在海工领域,中国船舶行业还需奋起直追。

另一方面,为实现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我国主流船舶企业更应尽快挺进这一深色蓝海,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破冰船、钻井船、海底铺管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有所建树,进而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船价下滑趋势明显,船舶行业难言复苏

船价下滑趋势明显,船舶行业难言复苏

船价下滑趋势明显,船舶行业难言复苏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船舶行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继续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船舶行业影响明显,船舶价格下滑趋势明显。

另外,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船舶行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消除。

A 数据手持订单继续回升各项指标增幅继续下降前9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5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0%。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071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3倍。

9月份当月,在超大型油轮(VLCC)和巴拿马型散货船的带动下,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上扬,我国船舶企业承接订单依然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承接集装箱船方面有所突破。

9月份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承接了8艘3800TEU(标箱)集装箱船、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承接了两艘2500TEU集装箱船,继续改变我国手持订单中散货船占比过大的单一结构。

由于9月份当月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继续超过当月造船完工量,我国从4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的势头得以延续。

截止到9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达19474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3.5%,比上年同期增长1.2%。

1~9月,全国共撤销船舶订单40艘、74.9万载重吨,约占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38%。

重点监测船舶企业9月份当月没有订单撤销。

各项经济指标中,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明显。

前9个月,2054家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860亿元,同比增长24.2%,增幅下降8.3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3705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下降14.1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551亿元,同比增长26.3%,增幅下降16.2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557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幅提高20.4个百分点。

船舶出口增幅也继续下降。

1~9月,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3771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2.3%;新承接出口船订单3884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76.6%;截止到9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7001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7.3%。

船舶市场低迷

船舶市场低迷

船舶市场低迷船舶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其动向不仅仅代表着海运业的发展状况,更关乎着世界贸易的繁荣。

然而,近年来,全球船舶市场却呈现出低迷的态势,让人们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变。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船舶市场低迷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该现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下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是导致船舶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在逐渐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这都导致了全球贸易量的下降,海运需求大幅减少。

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日渐减弱的消费需求更加抑制了海运市场的活力。

二、过剩船舶产能增加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过剩的船舶产能也是导致船舶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年来,全球造船行业一直保持高度活跃,海运公司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运力需求,纷纷扩大船队规模,导致了船舶产能的过剩。

而现如今,市场需求的减弱却无法与过剩的产能匹配,造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三、环保标准提升带来成本增加近年来,全球环保标准不断提升,船舶业也面临更为严苛的环保要求。

新的环保标准要求船舶使用更环保的燃料,安装更先进的减排设备,这些都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增加。

尤其是对于老旧船舶来说,升级改造可能会比较困难和昂贵,这也使得部分船东不得不选择将船只报废,加剧了船舶供需矛盾。

四、未来展望及解决方案尽管船舶市场目前低迷,但也仍有一些值得乐观的迹象。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海运市场需求也将逐渐恢复。

其次,随着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船舶行业有望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环保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船舶市场走出低迷,应该加强跨国合作,推动全球海运市场的均衡发展。

同时,鼓励船舶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更环保、更高效的船舶和技术,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加强宏观调控,防范产能过剩,规范市场秩序,为船舶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企已无力再打价格战
日前,一家经营亚欧线的大货代企业表示某些船公司在运价定价上已
经超越了红线,对于一只40 尺箱低于2000 美元的报价竟也照单全收。

近期,亚欧线上增加不少新船,一些船公司,特别是亚洲的船公司感到
了装满这些船的必要性。

Ceva 物流全球海运业务负责人Dominik Tichelkamp 称。

曾有几个月的行情不错,也许船公司感到身上的现金流压力小了一些。

但考虑到船公司的亏损幅度,我认为很难相信他们现在处于一个可以开打价格
战的位置。

上周,Tichelkamp 表示Ceva 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货报价远低于2000 美元/feu,这对船公司11 月的提价努力是一个打击。

他们希望价格能上涨500 美元以上/teu 或1000 美元/feu,但有些船公司却准备接受低价。

从供需的角度看,我不认为运价普涨计划能够执行,除非船公司做好一
切准备,并真正闲置一批船,包括新船。

2011 年,Ceva 为其客户在各条航线上处理了78 万teu 集装箱,较前一年增长了17%.
Tichelkamp 表示班轮公会的解散与运价透明度的提高,比如SCF
从前,一个周期需3-4 年,现在则可在12 个月内完成。

举例来说,去年11-12 月的运价奇低,而今年5 月的运价又奇高,现在运价又掉头向下走。

Tichelkamp 说。

当今年3 月赫伯罗特首先喊出涨价的时候,Tichelkamp 和他的资深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