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调研报告
一、引言
农业社会化是指通过不同农户之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和集体化经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不同类型农户,了解他们对农业社会化的认知和态度。实地访谈则针对农业合作社和大型农业企业,深入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和效益。
三、调研结果
1. 农民对农业社会化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的概念和作用不够清晰。许多农户更多关注个人的利益,并对合作和分享资源存在抵触情绪。然而,部分农民认识到农业社会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状况
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农业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广泛发展。这些合作社通过集体化经营、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了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增强了其谋生能力。不过,一些合作社在管理和运营方面
仍存在不足,亟待加强。
3. 大型农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在一些地方,大型农业企业正在兴起。这些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它们还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一些大型农业企业也存在过度依赖外部投入和资源,以及对小农户的挤压等问题。
四、问题与建议
1. 提升农民对农业社会化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社会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2000字
一、研究背景
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力量的冲击,加上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传统农业模式难以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积极推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保障农民的利益,形成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三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格局。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二、相关理论分析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农民自有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依据政府的引导和约束,将产、供、销、服务有机融合,以提供优质、高效农业产品、遵循市场规律、满足农民需求为最终目的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服务体系。
新型农业农村发展的本质是农村经济转型,市场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农村发展既需要政府行政手段,又需要农民自发组织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是加强农村社会资本投资,培育壮大农村经济主体,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与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序运转,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合理的农业产销服务网络。
三、实践调研分析
1.农业服务合作社建设
农业服务合作社是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该机构可以集中各类资源,发挥组织的作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降低生产与销售的成本,并形成农民专业化分工,提高综合素质。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自发成立了农业服务合作社,发挥社员的主体作用,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业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总结
农业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总结
引言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服务。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历史发展、目标、影响以及未来趋势。我们还将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定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通过政府、农村合作社、企业等渠道,为农村地区提供各种农业支持和服务的体系。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机械租赁、种子供应、农药配送、市场信息分享等。
历史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农村改革政策开始实施。政府鼓励农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
目标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这一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农业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并增加收入。
影响
积极影响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有助于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能够更好
地获得利润。
3.减少农业生产风险:提供天气预报和病虫害防治建议等服务,有助于降低
农业生产风险。
挑战和负面影响
1.服务不均衡: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充分获得农业社会化服务,导致地区不平
衡的发展。
2.服务质量不一致:有些服务提供者可能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影响了服务
的效果。
未来趋势
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中国将继续发展,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一些未来趋势: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协关于“三农”问题调研课题的分工,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供销社、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4人组成调研组,在3月中下旬深入到三合镇、青杠街道办事处、福禄镇实地调查,走访了6个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听取了县农业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组织部分委员到铜梁县学习,调查中召开了各种座谈会5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目前,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机构,承担着对全县的农村种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农技包括县农技中心和13个街道(镇乡)农技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技中心。全县有农技人员390人,其中街道(镇乡)在编人员364人,在岗人员259人。在岗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26%,36岁至49岁的占67%,50岁以上的占7%,结构年轻化;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4%,中专以下的占16%;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仅占17%。
畜牧设有县畜牧中心和1个畜牧兽医联站,乡镇建制调整前的2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职工312人,其中在职251人,在年
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31%,35岁至45岁的占34%,45岁以上的占35%,结构趋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66%,中专以下的占34%;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达83%。
农机体系,截止20xx年6月底,镇乡农机站尚有在岗招聘干部24人,录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2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70%的农机站成了“牌子站”、“空壳站”,余下的也主要经营油料和承揽零星金加工业务,承担新机具推广、提蓄水灌溉和农业机械维护工作的很少。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调研报告
今年对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
专题调研,在收集汇总相关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一、建设运行现状
近年来,在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五大体系”。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基础、村农技员为补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市所属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四个系统,共设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394个,其中:市级5个,县级104个,乡镇级268个。四个系统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4456人,实有编制内人员4124人,空编332人,占总编制数的7.5%,县乡两级实有人数3746人,占总人数的90.8%。目前,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00%为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实行“三权归县,县管乡用”(人、财、物归县农牧局管理);县、乡两级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衔接,两个全覆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所有农业县,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近年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协调的基本要求,以实施重大推广计划为抓手,加快种养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机具推广应用步伐,已逐步形成“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体制。年全市粮食优质化率达到85%以上;奶牛、肉牛、绵羊、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100%、48%、90%和60%;成年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6400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0kg 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提高了2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提高了5个以上百分点。
农业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成为农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调研的角度出发,撰写一份“农业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和目的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导,转向了以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服务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研,旨在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广泛地了解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证材料。
3. 调研结果
(1)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包括了种植技术推广、农机化服务、农产品营销等多个方面。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涉农合作组织17.8
万个,其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占比达到了14.5%。同时,随
着科技水平和管理经验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开始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
(2)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其次,一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依赖政府资金扶持,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这也制约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调研报告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村人才流失等。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探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路径和对策。
三、调研方法:
1.文献资料搜集:收集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案例资料;
2.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需求和期望;
3.实地调研:前往一线农村地区,深入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运营情况和效果;
4.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专业建议和意见。
四、调研结果:
1.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从规模、类型、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资金来源不稳定、服务内容单一、组
织管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3.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总结一些成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运营模式和经验做法。
五、发展策略和建议:
1.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
2.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多元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1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粮食社会实践报告
粮食社会实践报告
自从人类走出了原始社会,粮食就一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粮
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
入了解粮食的生产和消费现状,我参加了一次粮食社会实践活动。本
报告将介绍我在实践活动中所见所闻,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实践背景
粮食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面对
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生产
水平成为迫切需求。因此,了解粮食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并积极探索
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过程
1. 参观农田
在实践活动中,我先后参观了几处农田,亲自接触了粮食的种植
过程。我了解到农民们为了保证粮食产量,需要有标准的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作操作。同时,了解到了农田中存在的城乡差距问题,农民
的生产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这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 调查农贸市场
在实践中,我对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通过观察和采访,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粮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有些粮食经销商为了追求高利润,可能会掺假或者使用农药等不合规的方法,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其次,粮食的价格波动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价格的不稳定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3. 探访粮食加工企业
到了粮食加工企业,我了解到如何将粮食加工成粉、面、油等多种食品原料。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产能让我印象深刻,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企业对粮食加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对农民的权益保护和合作关系建设还有待提高。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xx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创新、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牛果菜等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一)坚持多管齐下,创优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化了乡镇和涉农部门工作力量,把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协会组织等工作,纳入乡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抓农业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在登记注册、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支农服务方式,它是为农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整个过程提供劳务、技术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依托社会组织为平台,构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是衡量一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准。因此,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一、取得成效
先后制定印发了《创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意见》、《规范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创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意见》,按照“主体多元、资源互补、便民高效”的原则,指导创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130多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坚持“主体多元、公益互补、惠农便民”,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服务组织,以产前、产中技术服务为纽带,以产后营销为重点,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80家,从事优质粮食产业服务的48家、从事产业服务的26家、从事种养结合服务的6家。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从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
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项基础功能”,拓展到土地托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领域,实现了从单一公共服务向多种社会力量相补充转变,从生产领域向全要素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三是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结了农技服务引领型、农机服务引领型、农资服务引领型、加工流通引领型、融合服务引领型“典型案例”,根据各服务站服务重点,培育了一二三融合发展服务、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土地托管服务、订单农业服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服务等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服务主体“多层次”、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机制“多样化”的新格局。四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各服务站围绕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等服务功能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全程式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逐步扩大,节本增效明显。初步建立起服务主体“多层次”、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调研报告
发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是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我市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的农业技术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个,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对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背景、建设模式、服务功能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背景
当前,我市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部分。其中,公益性服务以186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总体特点是服务人员缺少、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据调查,全市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农业技术人员1690人,专业技术人员1412人,占84%,高级职称以上的260人,占15.4%,中级职称630人,占37.3%,其余为初级职称及工勤人员,占47.3%,万亩农作物只有1个技术服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经营性服务以2034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1309个、农机作业公司275个、统防统治服务组织450个,都存在建设规模较小、服务面积不大、运行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偏低、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与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不相适应。需
求倒逼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综合服务成为创新农业服务机制的必然要求。
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成效
采取县推荐申报、专家考核验收方式,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个,其中:服务优质粮食产业的28个,服务瓜菜产业的12个;以企业引领的有28个,公益服务的6个、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6个;以测土配肥、植保和新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引领创建的19个,依托龙头企业创建的6个,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创建的9个,依托农资公司创建的6个,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公共服务机构为支撑,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有效的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能力、规范了运行管理,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没有达到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要求。因此,粮食生产情况的深入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满足全国农民的粮食需求。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对当前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其内容包括:
1、粮食生产情况的概况
2、生产能力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4、种植技术的更新
5、以及粮食生产后效果等
三、调研结果
1、粮食生产情况总体还算稳定,但存在问题
从全国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整体还是稳定的,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农业投入资源的不够,以及传统农业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仍不够稳定,也就是说,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去调节和稳定粮食产量。
2、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科技技术的发展,粮食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一方面更多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单产,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水分,改善田块状态,也带来了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有所增强
近些年。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渐突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交流两种方法,旨在了解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和思想观念,并了解现有服务机构的情况和服务方式。问卷调查使用了现代化科技手段,保证问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调研结果
1.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需求
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认识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且在实际生产中也感受到了其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同时,农民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希望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希望有更多的服务机构和人员到农村提供服务;
•希望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贴合实际生产。
2.现有服务机构的情况和服务方式
调研中发现,现有的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但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均不够广泛,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各服务机构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服务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3.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服务机构缺乏,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够全面;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效率低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为了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任务,本报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监测调研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的是以非政府组织、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为基础,以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服务体系。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财政投入、政策支持等手段,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农业社会经济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服务方面,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机构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政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2、服务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较快,但在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民需求。
3、服务机构过多。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增多,导致服务机构之间在服务范围、专业领域等方面存在重叠,使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够协调、高效。
粮食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深入了解我国粮食生产、供应和消费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粮食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步增长。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和政府支持等因素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提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粮食产量不足以满足当地需求的情况,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援助。
其次,粮食供应链条整体运行良好。粮食储备、运输和销售环节基本畅通,确保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粮食供应不够稳定,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保障措施。
再次,粮食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粮食加工技术和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粮食安全。
最后,粮食进口与出口的平衡需继续优化。我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外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在粮食贸易中,需要平衡好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在粮食生产、供应和消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质量监管,确保粮食安全和供给稳定。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粮食贸易平衡发展,推动全球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调研报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嘉兴市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完善考核等措施,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区、积极建设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引进粮食生产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拓新模式,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大大增加了粮农收入。从调研情况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建设已成为粮食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点。本调研报告对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服务经营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下一步如何促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一、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建设现状
(一)组织建设
近年来,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包括专业合作社和服务公司两种类型,截止2016年底,全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共有164家,其中粮食综合类60家、农机专业类43家、植保专业类46家、施肥专业类1家、其他14家。
(二)资产状况
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共注册资金万
元,拥有固定资产万元、流动资产万元。其中拖拉机3143台、插秧机338台、收割机469台、烘干机65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502台、营业用房41748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粮食类和农机类专业合作社。
(三)经营情况
164家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8884人,服务社员82000户,服务经营面积万亩,2016年营业额万元,毛利总额万元。
二、取得成效
(一)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
经过多年来的扶持与完善,我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服务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包含了粮食生产、农机服务、植保防治、配方施肥等专业合作社及机械维修、稻米加工等专业服务公司,涉及粮食生产各个环节。
(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市粮食生产服务内容已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服务覆盖,产前服务主要包括市场信息的提供,良种、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等,产中服务主要包括从翻耕、育插秧、病虫防治、收割、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全程服务,产后服务主要包括帮助农户进行粮食的加工、销售、运输等多方面的服务。通过初级产品深加工,打造自有品牌,提高
产品附加值。在生产过程中统一进行科学管理,实行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配套,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逐渐得到农民的接受和欢迎。2016年,全市机耕面积万亩,机插面积万亩,机收面积万亩,统防统治面积达万亩。
(三)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
我市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管理制度规范,队伍基本稳定,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我市植保合作社把公益型的病虫测报预警、农资供应连锁经营服务、统防统治服务、植物有害生物清除、病虫灾害保险补偿机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植保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除开展机耕机收、土地平整、河道疏浚等社会化服务外,还积极向外拓展,进行跨区机收作业。而且,各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服务创造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亮点。由合作社联合开展全程代理农民作业服务,做到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机械施肥、统一机耕机收,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集成先进农业技术(包括高产栽培、综合防治、平衡施肥、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等),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
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随着合作社、服务公司等的发展壮大不断扩大,但在服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 / 7
1、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偏小、辐射功能弱。
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经营规模较小,入社社员数量少,带动农户和辐射产业范围相对有限。通过调研,散户中生产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和报刊以及乡镇政府、村集体,各占%和%,种植大户生产信息来源于农技部门的仅占%。散户和大户耕地主要是雇人机耕,分别占到%和%。水稻收割%的散户和%的大户都是雇人机割;农作物灌溉也多数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散户占%,大户占%;而水稻播种、育秧、插秧基本上是由自己解决,其中散户占90%,大户占%。
2、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机制欠缺,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社会化服务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组织机构与服务功能不健全,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动力。
3、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农户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方式使农业服务区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服务优势,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组织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服务效率下降。近年来,受化肥、农用机械、农药、柴油、电力价格不稳且涨幅过猛,农产品经济利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服务实体实际收益率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
手段仍有待改进。
4、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人才缺乏,政策扶持不够。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农技专才的缺乏成为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的瓶颈。尽管中央和省市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方面有着明确的扶持政策,但是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如对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作业服务补贴等具体细节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大。另外对服务组织贷款、用地、保险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
四、加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规划引导,提升服务功能。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根据建设规模合理规划布局,配备多类型、多元化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做到服务面的全覆盖。结合产业特点,突出建设重点,针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农资供应服务、生产过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加工储存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保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