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人工驯养初报
【最新】大刺鳅
【最新】大刺鳅刺鳅做为观赏鱼类,很多品种野生种群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极为罕见,市场上多为人工繁殖。
其形态华美,性格温顺,喜爱安静的躲藏,是水族爱好者偏好的品种。
首先介绍一种常见的观赏类刺鳅——红纹刺鳅中文学名:红纹刺鳅拉丁学名:Mastacembelus erythrotaenia别称:棘鳗,火龙鱼,火刺鳅界:动物界纲:辐鳍鱼纲目:合鳃目科:刺鳅科水温:24-30℃水质:pH 6-8硬度:5-20°dH红纹刺鳅外形类似欧洲鳗和日本鳗等海鳗,但它和鳗鱼却是俩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属刺鳅科。
红纹刺鳅体态修长,身体柔软,呈深黑褐色,体表分布着火红色线条状花纹;尾鳍边缘为红色,面部的条纹略显黄色。
吻端突出,尖端分部短须作为感觉器官。
最长可达一米。
红纹刺鳅分布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及马来西亚的溪流。
栖息于流动缓慢的河川底部,或泛滥的水田中,喜欢潜沙,往往只露出头部在外。
属肉食性,通常于夜间活动,以底栖昆虫、蠕虫、小鱼、小虾等为食。
红纹刺鳅在市场上已经比较常见,是体质强壮、适应性较强的鱼类,比较好饲养。
它们通常喜欢在底沙里穿梭,可混养,但不宜与较小的鱼虾类养在一起。
观赏刺鳅欣赏:此外,大刺鳅作为食用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在我国也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介绍完观赏类,下面也来介绍一下刺鳅在渔业中的饲养:大刺鳅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等,主要分布于南方的长江、珠江水系,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的深潭石缝处。
大刺鳅肉嫩味佳,无肌间刺,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大刺鳅一般在50g达到商品规格,目前市场零售价在150元/kg~200元/kg。
由于近年来河道挖沙作业、困渔滥捕以及江河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大刺鳅野生种群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日益枯竭。
如何科学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大刺鳅成为水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从____年起开展大刺鳅引种和人工驯化养殖试验,____年人工繁殖成功。
大刺鳅池塘仿生态养殖技术
技术交流852019年第3期大刺鳅池塘仿生态养殖技术文/曾庆祥1 方园1 刘春莲1 钟颖良1 王海华2 孙继芳3 刘斌1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的一种鱼类,俗称纳锥、石锥、猪麻锯、辣椒鱼等。
大刺鳅为我国原生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有关水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石缝或洞穴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底栖动物、虾类和部分藻类为食。
在天然水域,该鱼常见个体一般为25g~50g,最大个体可达1.0kg以上。
该鱼生长慢,病害少,肉质细嫩,具有益气壮阳,消渴利尿等功效,在南方部分地区,已逐渐成为水产市场的新宠。
近几年来,由于水质的污染、过度的捕捞、电鱼毒鱼、采砂和拦河筑坝等人为因素使得大刺鳅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濒危珍稀野生水生物种。
国内有关单位现已开展大刺鳅的人工繁殖和驯化养殖技术研究,但繁苗量很少,大多数养殖所需苗种仍然来自野外捕捞。
受苗种和养殖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大刺鳅的报道,养殖上市的商品鱼更少,餐馆里消费的大刺鳅基本上是捕捞的野生大刺鳅。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进行了大刺鳅池塘仿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为发展大刺鳅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大刺鳅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濒危珍稀野生水生物种。
有关单位虽对大刺鳅开展了人工繁殖和驯化养殖技术的研究,但繁苗量和商品鱼很少,大多数苗种和商品鱼仍然依靠野外捕捞。
为发展大刺鳅规模化养殖,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进行了大刺鳅池塘仿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仿生态养殖池的选择进行大刺鳅养殖的地方要求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噪音大、人流车流多以及风口处不适宜建池养殖大刺鳅。
养殖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
土池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667m2~3335m2,池深2.5m~3.0m,水深2.0m~2.5m,壤性土质底,要求保水性能好。
水泥池面积50m2~667m2,池深1.8m~2.5m,水深1.3m~2.0m。
五种越冬模式对大刺鳅存活率影响初步分析
水产世界大刺鳅,属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猪麻锯、纳锥、刀枪鱼、辣椒鱼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山区河流中,其中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资源较为丰富。
大刺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市场认可度较高,销售价格在150~200元/千克,属于较高档位的淡水鱼品种。
近年来,由于江河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挖沙以及酷鱼滥捕等人为活动,大刺鳅的自然生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所以发展大刺鳅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为开发利用好大刺鳅资源,实现其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养殖,赣州市水产研究所开展了与大刺鳅人工繁育和养殖相关的一系列研究。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大刺鳅属温水性鱼类,在低温状态下容易发生冻伤冻死现象,能否确保适宜水温使大刺鳅安全越冬,则是决定其养殖成功的关键条件。
渔业生产中常用的加温保温措施主要包括盖温棚、加泥土和使用加热棒等,本次研究采用了5种常用越冬模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究大刺鳅养殖所需越冬条件,为大刺鳅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 试验鱼2019年6~7月,从赣州市定南县等地收购野生大刺鳅,先在赣州市水产研究所科研养殖池中驯养4~5个月。
养殖水源为溪流水,水质良好。
2019年11月12日,选出850尾个体大小相对均匀、无病无伤、游动迅速、生命力强的大刺鳅作为试验鱼,平均体长18.7厘米,平均体重13.24克。
2. 试验方法设置4个池塘(编号分别为1#、2#、3#、4#)和2个水族箱(编号分别为a #、b #)作为试验用越冬设施。
试验池塘为面积40米2的水泥池,呈长方形(5米×8米),水深1.3米,池底铺有瓷砖,进排水方五种越冬模式对大刺鳅存活率影响初步分析吴海洋 方 园 曾庆祥 刘 斌 钟颖良 刘德亭 郭 婧 张家海 文 / 图(吴海洋 赣南科学院 邮编:341000;方 园 曾庆祥 刘 斌 钟颖良 刘德亭 郭 婧张家海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邮编:341100)摘要:设置1#、2#、3#、4# 4个池塘和a # 、b # 2个水族箱进行大刺鳅的越冬试验。
大刺鳅养殖
大刺鳅养殖一、珠江人工养殖成功信息2006年6月24日,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对人工驯养的大刺鳅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次日进行人工受精,获得受精率达90%以上的受精卵一批,在28—30℃水温下,受精卵历时约53小时孵出仔鱼。
目前鱼苗已长至1.5厘米,长势良好。
大刺鳅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为珠江水系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于受诸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刺鳅渔业资源逐渐枯竭。
因此,该项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摘要】:正 "猪麻锯"(刺鳅),属肉食性鱼类,黑或灰褐色,无鳞,刺少,仅一直骨,味极鲜美,一般100克左右一条,大的二三百克。
此鱼头尖尾扁,形似泥鳅,体富黏液,不易捉牢;背鳍锐刺均列,如一条锯,十分锋利,抓它要"锯"人,伤口像锯子锯过似的,留下一道深长血口,故客家人称它"猪麻锯"。
它是极其典型的饕餮之徒,见食只要可口,必狂吞猛咬,囫囵吞下,"到嘴之肉"不会放弃,一直吃到肚胀食物满到喉咙口还要吃,不怕三、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
池塘内种植1/5 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
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1、鱼种放养一般在每年5~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
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经过8~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300公斤。
2、饲料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大刺鳅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
技术大剌鍬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文丨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畜牧兽医水产鲂叶凯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日常饲养中每天早晚投食一次,冬季需保持水温在15七以上,如果温度低于15T大刺鍬开始冬眠,可以暂不投喂。
做好日常的鱼病防治工作,以防为主,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对症治疗。
大刺鍬(Mastacembelus armatus)在分类上隶属于鲂形目,刺锹科,刺鍬属,俗称辣锥,烙嘛锥,石锥等。
大刺锹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长江、珠江水系,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江河流域也有一定的分布,但现在江河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野生大刺鍬的数量急剧减少。
自2000年以来,大刺鍬被我国部分省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开始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成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下面笔者对大刺瞅的人工养殖方法进行介绍:一、养殖池塘要求养殖池塘一般以土池为好,水泥池也可,土池塘面积一般为1~2亩,水泥池面积可以从几立方米至十几立方米,池水水深1.5米以上,池塘边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
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源水质良好且四周环境安静。
池塘内1/5左右的水面种植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鍬隐蔽遮阳。
苗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消毒,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可在暂养网箱放入试水鱼,经过几天试水养殖没问题后就可以放入鱼种。
二、大剌鍬鱼苗放养和人工繁殖大刺鍬鱼苗可直接购买也可以自己繁育,但是繁育方法比较复杂,自行繁育成活率偏低,建议直接购买压成鱼放养,既提高养殖成活率又缩短了养殖周期。
人工养殖一般在每年5~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
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经过8~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300公斤。
人工繁殖应选择成熟的大刺锹,在5~6月份时将刺瞅放进长宽均为3~5米,高度为1米的水泥池中。
大刺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刺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大刺鳅是一种食用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因此在近年来养殖大刺鳅的方法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大刺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养殖环境大刺鳅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刺鳅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需要水质清洁、透明度高的水体。
养殖池塘或鱼塘应选用水质优良、富含氧气的河水或湖水,并保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较适宜大刺鳅生长。
此外,为了增加养殖效果,可以在养殖池中设置过滤设备和增氧装置,改善水质环境。
二、选种和繁殖在大刺鳅养殖的初期,选择良种是至关重要的。
优质大刺鳅种苗生长快、健康,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
选种时,应选择具有体型匀称、无明显疾病症状的个体作为种苗,并定期进行换种和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关于大刺鳅的繁殖,常见的方法包括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
三、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大刺鳅生长和产量的关键。
大刺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以鱼饵、植物饵料和人工饵料为主食。
在养殖初期,可使用健康优质的鱼饵,如小型鱼类和虾类,满足其营养需求。
随着大刺鳅的生长,可逐渐添加植物饵料,如苜蓿、小麦等,以丰富其膳食结构。
同时,人工饲料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补充,选用合适的颗粒饲料,根据大刺鳅的大小和生长状态进行喂养。
饲料的投喂量要适度,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浪费和水体污染。
四、疾病防控在大刺鳅的养殖中,疾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其次,密切观察大刺鳅的行为和食欲,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
第三,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消毒剂,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提高水质的清洁程度。
最后,合理使用兽药和疫苗,对大刺鳅进行常规的抗病防疫接种,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
刺鳅养殖技术
刺鳅养殖技术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聊聊刺鳅养殖这档子事儿。
你可别小瞧这刺鳅,它可浑身都是宝呢!刺鳅这玩意儿,对环境那是有点小挑剔的。
水质可得好,清清爽爽的,就像咱人住的房子得干净整洁一样。
要是水脏兮兮的,那刺鳅可不乐意待,它们会闹脾气的哟!所以啊,养刺鳅得先把水给弄好,定期换换,让它们舒舒服服的。
还有啊,刺鳅吃的也得讲究。
不能随随便便扔点啥就完事,得给它们准备合适的食物。
就像咱人吃饭得有营养搭配一样,刺鳅也得吃得健康。
你说要是天天给你吃那些没营养的东西,你能长得好吗?刺鳅也是这个道理呀!养殖池的大小也得合适,不能太大让刺鳅找不到家的感觉,也不能太小让它们挤得难受。
这就跟咱住房子一样,太大太空旷心里不踏实,太小又憋屈得慌。
得恰到好处,让刺鳅在里面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你想想,要是你养的刺鳅个个都肥肥壮壮的,那得多有成就感啊!那卖出去的时候,得多高兴啊!这可都是你的心血呢!说到刺鳅的繁殖,那也是个技术活。
就像生孩子一样,得精心照顾。
得给它们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它们能顺顺利利地繁殖下一代。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得用心去琢磨。
咱养刺鳅也得时刻关注它们的状态,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可不能等问题严重了才去处理,那时候可就晚啦!就像咱人要是有点小毛病不及时看医生,等严重了就麻烦啦!养刺鳅真的不容易啊,但只要咱用心,肯定能养好。
你说咱要是把刺鳅养得棒棒的,那不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儿吗?咱既能赚到钱,又能为大家提供美味的刺鳅,多好啊!这刺鳅养殖啊,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让刺鳅在咱的照顾下开开心心地成长,为咱带来收获和喜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马虎对待,得把这事儿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样去呵护,去打理。
只要咱努力了,就一定能看到成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大刺鳅苗种批量人工培育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阶段性验收
《大刺鳅苗种批量人工培育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阶段性验收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7期2017年7月26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组织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水产专家,前往项目实施地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对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室承担的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大刺鳅苗种批量人工培育技术研究》进行阶段性现场验收。
验收后,专家组形成以下意见:项目组提供的材料齐全、记录完整,符合阶段验收要求;项目开展了仔、稚、幼鱼生长发育和食性的观察,苗种培育适宜饵料系列的筛选,对常用渔药的耐受性和主要病害防控进行了探索研究,开展了苗种不同培育方式的比较,初步掌握了苗种批量培育的关键技术;现场随机抽样测定二批苗种数量、规格、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该项目初步验收要求。
经专家组质疑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阶段性验收。
据悉,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顺昌协作基地——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建立了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樊海平研究员为代表的创新研发团队,协助基地,努力将其打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新型企业。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该基地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大宗淡水鱼新品种苗种生产基地和本地土著鱼类研发中心。
近年基地重点开发的名优鱼类之——大刺鳅,今年取得突破,科研成果丰硕,经过4年的摸索,大刺鳅苗种繁育技术工艺日趋完善,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批量育苗。
此外,大刺鳅自繁子一代亲本培育技术今年获得突破,在全国率先获得批量的人工繁育子二代苗种1万多尾。
基地力争2-3年实现大刺鳅规模化养成,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早日实现大刺鳅产业化发展;力争将大刺鳅品种打造成下一阶段的主打品种,待技术工艺成熟后,逐步推向市场,进一步推进我省土著经济鱼类开发和保护工作。
(通联:353200,福建顺昌县农业局)。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人工繁育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亲鱼选育、人工繁殖、孵化与苗种培育。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境内大刺鳅的人工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22213水产养殖术语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1004鳗鲡配合饲料3术语和定义GB/T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环境条件4.1场地应选择进排水方便,通讯、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淡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生产环境水温常年有6个月以上高于20℃,以20℃~30℃为宜;生产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361的规定。
4.2水质管理亲鱼培育池水深0.8m~1.0m,以流水或静水增氧养殖,每日换水量20%~50%,水体中溶解氧(DO)不低于6mg/L,pH为7~8,透明度40cm~50cm。
孵化池水质经过滤、消毒、曝晒等处理,应清澈、无杂质和悬浮物,水体中DO不低于6mg/L,水温26℃~28℃。
鱼苗培育池用水应经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处理,水体中DO不低于6mg/L,透明度为40cm~60cm为宜。
5设施设备5.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以面积300m2~600m2,池壁高1.5m~2.0m为宜,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1.2m。
进、排水口分开设置,且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
池底放置长度50cm~100cm、直径5cm~20cm塑料管若干根。
5.2孵化池孵化池以4m2~6m2的水泥池为宜,水深0.25m~0.35m,应有遮荫,避免光线照射,并防止震动。
5.3鱼苗培育池鱼苗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分一级池和二级池,一级池面积以50m2内,二级池面积以100m2~400 m2,池深1.2m~1.8m为宜,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0.8m。
大刺鳅池塘驯养技术试验初探
大刺鳅池塘驯养技术试验初探作者:马文理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年第12期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是在都匀市沙包堡鱼种场进行的,共使用2口池塘面为分别为276平方、63平方米的池塘。
试验网箱是按照流水养鱼技术要求,保持长流水进出池塘。
每只口试验池塘保证良好的水体交换。
试验鱼种是从荔波樟江天然水域捕捞的大刺鳅,其平均规格为63.59克,放养密度为2尾/立方米。
大刺鳅的计划上市规格为100克。
大刺鳅投喂饲料初期是红线长虫、水蚯蚓作开口料,中后期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通威牌)。
每天投喂3次,采用饱食投饲法。
试验的管理按照流水养技术技术规范要求技术实施。
每月在同一天对所有的试验池塘进行抽样一次,测定试验鱼的生长速度。
在试验结束时,起捕所有试验池塘中的鱼,分别计算每中池塘中试验鱼的平均体重、毛产量、净产量、饲料系数成活率。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所有的生产开支,以便在试验结束后计算出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
结果流水养殖大刺鳅池塘驯技术养技术投喂试验是从2008年7月2日开始到9月4日结束,共63天。
大刺鳅从63.59克长至183.64克,平均饲料系数为1.15,平均成活率为77.02%。
大刺鳅的毛产量为128公斤,折合平均亩产253公斤,超计划指标1.2%,平均0.38公斤/平方米,平均毛产值45.6元/平方米。
(见表一、表三)两口试验池塘的平均净产量为79.5公斤,0.23公斤/平方米,平均净收入26.8元/平方米,平均投资回报率为54%(大刺鳅鱼的上市价格按120元/公斤计算)。
试验饲料的综合价格为4.92元/公斤,这样每生产1公斤大刺鳅所需的饲料成本为5.61元,投产比为1:1.14。
(见表二、表三)小结与结论,项目按开发内容研究土著鱼类在人工条件下,摸拟大刺鳅生活习性,通过人为用互片,砖、石子长等材料构筑洞穴,提供栖息场所,利用流水养鱼技术和投喂红线虫、水蚯蚓作开口料,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驯养殖大刺鳅,收到显著效果,由都匀市科技局牵头,经州、市业务部门的水产专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大刺鳅驯化养殖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面积63平平方米,218尾,成活率达76.76%,称重,产量(公斤)达到25公斤,平均体重尾114.68克,折合平均亩产263公斤,超项目技术经济指标250公斤的5.2%,产值3000元,折合亩产值31578.94元,超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亩3万元的5.26% (年产值5.76万元/年实施面积1.88亩),年利润1808元,折合亩利润19032元,超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亩均利润4043元的3.71倍(年利润7600元/年实施面积1.88亩)(见表三)。
龙岩鲜名片汀江大刺鳅
龙岩鲜名片汀江大刺鳅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50期■■本刊记者郑景顺实习记者黄闻君福建省长汀县素有“一鳗二鳜三刀鳅”的说法,凸显了大刺鳅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大刺鳅自古以来就是长汀人民的滋补佳品,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汤有清凉、消暑、解毒的功效,很受群众欢迎。
大刺鳅,2015 年入选闽西“八大鲜”,是龙岩特色农产品之一。
其隶属鲈形目,刺鳅属,俗称“刀鳅”,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以及南方各省,以汀江水系较为常见。
大刺鳅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处,在乱石缝隙中活动,当年苗可长至15-20 厘米,一般个体重0.2-0.30 千克,大的个体可达1 千克。
研究表明,大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 氨基酸种类齐全, 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EPA 与DHA 含量均较高, 矿物元素含量丰富, 有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
据龙岩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至2015 年底汀江大刺鳅人工驯养养殖面积2000 平方米,产量500 公斤。
长汀县共有三家养殖企业和1 家家庭农场,分别在河田、濯田、南山、新桥、策武等乡镇开展汀江大刺鳅人工驯繁殖工作,人工繁育汀江大刺鳅苗计6 批次,共繁育3 万尾左右苗。
龙岩市提出大刺鳅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 年,长汀县大刺鳅养殖面积达到2015年全县10180 亩可养池塘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县大刺鳅总产量达到1200 吨,养殖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按10 万元/ 吨计),年繁育大刺鳅优质苗种达1000 万尾以上。
长汀大刺鳅产业已初步建立起种鳅培育、受精卵孵化、仔稚鱼培育、成鳅高效养殖模式、饵料(饲料)筛选与研发、病害防控、活鳅运输技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商品鳅烹饪技术等相互支撑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积极应用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和安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现大刺鳅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龙岩市农业局局长廖汉铭说,大刺鳅是一种名优经济鱼类,市场价格昂贵,商品鱼价格100-160 元/ 千克。
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
大刺鳅俗称石锥、粗麻割、刀枪鱼等,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属温水性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现养殖的省份有广东、江西、福建等。
大刺鳅作为一种经济名贵鱼,肉质紧致,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高达160~200元/千克。
近几年财兴实业有限公司大刺鳅养殖基地进行了大刺鳅苗种培育试验与示范,现将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养殖环境及条件1.水体条件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常年水温18~30℃,室内育苗场水温25~29℃,养殖用水pH 在6.8~7.5,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控制亚硝酸盐及氨氮含量低于0.2毫克/升。
进水口安装40目的滤网,防止水源中的杂物和野生杂鱼进入,且苗种培育池的水源经过独立的蓄水池沉淀、曝气、过滤。
2.养殖环境室内育苗池为正方形水泥池,分别为规格4米×4米×0.7米大水泥池和2米×2米×0.7米小水泥池,瓷砖铺底,池底四周高、中间低,配备2~3千瓦的加热棒、照明灯、风扇等设施。
室内人工授精室配备2个2米×2米×0.7米的小水泥池暂养产卵后的亲本,1个2.5米×1米×0.7米水泥池用作储水池。
单批苗种培育一般使用1个大水泥池和1个小水泥池,各池轮批使用,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整池浸泡消毒,过1~2天刷洗干净并注入新水。
夏花鱼苗养殖池塘面积为1亩,沿池塘长岸边搭建12个4米×2米×1米的30目尼龙网网箱,水深1米,配有黑色遮阳棚,并且有完善的进出水和进出气管道。
增氧系统由1个3千瓦罗茨鼓风机、多个纳米曝气盘和气石组成,每个网箱配2块气石,网箱外水域放置纳米曝气盘。
成鱼养殖池塘为长方形,单个池塘面积一般为3~4.5亩,底质为沙质土,淤泥厚度≤10厘米,水深≥1.5米,配备2台1.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且沿池塘四周架设保温棚,根据季节拆卸保温膜。
野生大鳍鳠人工驯养试验初探
野生大鳍鳠人工驯养试验初探
彭强;张宗慧;杨斌;张晋芳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大鳍鲮俗称江鼠、石胡子、角角鱼等。
是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水系干流及其支流的优质经济鱼类,在贵州省的舞阳河、清水江、石阡河、南、北盘江均有分布,是我省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之一。
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加上工厂排污造成鱼类生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其野生资源大幅下降,促使市场销售价格逐年上升,2007年已达到80~140元/千克。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彭强;张宗慧;杨斌;张晋芳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产研究所,550025;贵州省水产研究所,550025;贵阳市水产站;贵阳市水产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优质野生经济鱼类——大鳍鳠 [J], 彭强;张宗慧
2.野生与养殖大鳍鳠肠刷状缘膜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J], 西超群;钱静;唐洪玉;郑永华;李芹
3.清水江野生大鳍鳠人工繁殖试验 [J], 彭强;杨斌;张晋芳;张宗慧
4.长江野生粗唇(鱼危)、大鳍鳠移殖驯养试验 [J], 王明华;蔡德森;陈校辉;秦钦;陈友
明;蔡永祥
5.大鳍鳠与乌苏里拟鲿的种间杂交初探 [J], 张峰;朱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鳅的养殖技术与前景
刺鳅的养殖技术与前景刺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被广泛养殖和消费。
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人们喜爱。
刺鳅的养殖技术逐渐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改进,为养殖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刺鳅的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养殖的方式,可以在小型水域中进行,所需投资较低。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一般选择土质较好、水源充足、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
然后,需要对塘口进行修建和清理,确保池塘的底部平整,水体通畅。
接下来是鱼苗的选育,一般是从养殖基地购买健康的刺鳅苗种,定期投放到养殖池中进行养殖。
刺鳅的养殖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水质管理,维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非常重要,可以定期更换水体或者加入水草等,以提升氧气含量。
其次是饲料管理,刺鳅的饲料一般有鱼饵、鱼糟、鱼粉等,需要按时投喂,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防止病害的发生,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并按时对鱼群进行防疫治疗。
刺鳅的养殖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刺鳅的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消费者对刺鳅的需求较高。
其次,刺鳅的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收周期较短,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可以多次养殖。
再次,刺鳅的养殖技术成熟,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刺鳅的养殖还可以与其他养殖方式相结合,构建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然而,刺鳅的养殖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养殖业所需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
其次是饲料成本较高,稳定的饲料供应和价格问题需要解决。
最后,需要加强对刺鳅市场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刺鳅的养殖技术与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推广,刺鳅的养殖规模将不断扩大,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刺鳅的消费市场也将不断扩大,为刺鳅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大刺鳅人工驯养初报
大刺鳅人工驯养初报
赖诚明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7(000)016
【摘要】大刺鳅属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是汀江河主要经济鱼类,也是福建省重点保护水生动物。
大刺鳅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自然种群喜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处。
在自然水域中不喜在水流较急处生活。
大刺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目前市场价在40~60元/公斤。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赖诚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3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4
【相关文献】
1.泥鳅养殖技术之三大刺鳅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J], 李晓双
2.东江源水域大刺鳅卵巢发育周年变化及组织学观察 [J], 罗楠;李燕华;万国湲;马本贺;吴斌;曾庆祥;王海华
3.韩江流域大刺鳅人工繁殖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 [J], 孙延杰;李旭杰;查广才;林标涛;朱藴丹;杨东娟
4.乌江流域红尾副鳅人工驯养试验初报 [J], 肖贵榜;张浩然;陈兴科;杨玉能;鲍娟;王礼节;葛涛
5.大刺鳅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J], 方园;曾庆祥;王海华;刘斌;刘德亭;彭进榕;郭婧;李燕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