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蚕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蚕桑技术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传统的养蚕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在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 技术含量不高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蚕桑技术还停留在传统阶段,种桑品种陈旧,养蚕技术陈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蚕桑技术缺乏创新,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 缺乏人才许多地方蚕桑养殖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水平有限。
也缺乏蚕桑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导致蚕桑技术难以传承。
3. 市场不畅由于技术和品种问题,导致蚕桑产品质量不一,市场竞争力不足。
一些地方蚕桑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市场营销不力,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4. 病虫害防治问题蚕桑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由于一些地区蚕桑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开展,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
以上就是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二、蚕桑技术推广中的对策分析要提高蚕桑技术含量,就要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技术人员和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蚕桑品种改良和培育技术水平,推广高产高效的养蚕技术。
要解决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就要加大对蚕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设蚕桑专业,并提供奖助学金、奖励政策等,吸引更多的学生从事蚕桑专业。
要解决蚕桑产品市场不畅的问题,就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推广蚕桑质量监督认证制度,推广蚕桑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蚕桑品牌。
要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就要加大对蚕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养蚕,提高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在实际推广中我们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蚕桑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对蚕桑技术的推广力度,带动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蚕桑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
主要问题包括:1. 技术不平衡。
目前蚕桑技术的推广覆盖面不够广泛,一些地区的蚕桑种植者仍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而缺乏适应当地特点的现代化种养技术。
这导致了蚕桑产量低下,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2. 信息不畅通。
蚕桑技术的最新信息传播不畅,使得蚕桑种植者无法及时了解技术动态,不知道哪些技术是适合自己的,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获取技术支持。
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蚕桑技术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和支持,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很多种植者无法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造成技术推广不到位。
4. 缺乏政策支持。
一些地区存在着缺乏蚕桑产业政策支持的现象,政府对蚕桑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种植者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问题,都对蚕桑技术推广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蚕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1. 加强技术培训。
针对蚕桑种植者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向农民介绍现代化的蚕桑种养技术,提高他们的种养技术水平,增加产量和质量。
2. 建立信息平台。
可以建立蚕桑技术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布最新的蚕桑种养技术信息,提高种植者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降低获取成本。
3. 培养技术人才。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开设蚕桑种养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蚕桑技术人员,满足蚕桑产业发展的需求。
4.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完善相关的蚕桑产业扶持政策,鼓励种植者积极参与蚕桑生产,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
蚕桑技术推广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信息平台、培养技术人才和完善政策支持,可以有效解决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蚕桑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其产出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问题,而且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不错的表现。
然而,蚕桑技术推广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问题一:技术推广不到位对策:加强技术推广力度蚕桑产业发展需要技术支持,而技术推广是实现技术转化的重要环节。
因此,加强技术推广力度非常重要。
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培训会议,将有效的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农户手中。
此外,农业技术推广站、种苗繁育机构等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咨询,推广先进的蚕桑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蚕桑良种的繁殖和推广。
问题二:良种缺乏对策:建立完善的良种保护和繁育体系良种蚕种是蚕桑产业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面临良种缺乏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良种保护和繁育体系,开展蚕种良种的筛选和改良,推广良种蚕种种植,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蚕种的贮存和保护工作,提高良种的利用率。
问题三:销售渠道不畅对策: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规模蚕桑产业是一个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销售渠道的畅通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销售方面,要加强对蚕桑产品的宣传和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
此外,可以加强对技术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对市场的了解,进而稳定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规模。
问题四: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对策:加强技术研发,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在蚕桑产业中,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自主研发。
当前,一些关键技术还存在着进口的问题,问题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需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建立专业的研发团队,鼓励科研机构加强研究,推进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实现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制和应用,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在技术推广、良种缺乏、销售渠道不畅、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加强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的良种保护和繁育体系、拓宽销售渠道、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等对策可以帮助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蚕桑技术是指用于蚕的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方法,对于蚕桑产业来说,技术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技术信息不对称在蚕桑技术推广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往往只在一些示范基地或者一些知名的大型饲养场使用,而普通的蚕农往往无法及时获得这些信息。
这导致了技术推广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缓慢,影响了蚕业整体的发展。
2. 缺乏专业人才蚕桑产业需要有一批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
在部分地区,蚕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导致了技术推广的效果不佳,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技术倒退的情况。
3. 技术更新不及时蚕桑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然而部分蚕桑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更新渠道,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养殖技术信息,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4. 技术操作复杂部分蚕桑技术操作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一些蚕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了他们在使用和操作蚕桑技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二、解决对策1.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针对技术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可以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通过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向广大蚕农传播先进的蚕桑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2. 建立技术更新平台针对技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可以建立蚕桑技术更新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及时向蚕农推送最新的蚕桑种植和养殖技术信息,让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资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3.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可以建立技术服务热线、技术服务网点等渠道,让蚕农能够及时寻求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蚕桑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也是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蚕桑业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推广蚕桑技术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种桑技术、蚕种质量、病虫害防控、丝织品市场营销等方面。
一、种桑技术不规范问题种桑技术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农民种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首先是种植的桑树品种单一,品种的选择不够多样化,不适应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是对于桑树的管理不够科学,缺乏对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知识,造成了桑叶的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
解决对策:政府可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向农民提供种植桑树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桑树品种,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建立农民桑园合作社,引进先进的桑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蚕种质量不高问题蚕种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蚕种的质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是蚕种的选择不够科学,缺乏对蚕种的优良品种的认识,影响了蚕种的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是蚕种保存和繁育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了蚕种数量的减少和品质的下降。
解决对策:政府可以加强对蚕种的培育和繁育技术的推广,提供优质蚕种和技术指导给农民,提高蚕种的质量和产量。
建立蚕桑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对蚕种的品质监管,提高蚕种的市场竞争力。
三、病虫害防控问题病虫害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不够及时,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了蚕桑产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其次是对病虫害防治药品的使用不规范,存在着滥用农药和药害残留的现象,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对策:政府可以加强对蚕桑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的防治技术和产品给农民,提高病虫害防控的效果。
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管,加大对农民使用农药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食品的安全隐患。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前言蚕桑技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一)缺乏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蚕桑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很多农民对于蚕桑技术并不了解,导致技术推广的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
(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目前,部分地区的蚕桑技术推广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推广方式和手段的不当。
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蚕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建议(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要解决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蚕桑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于蚕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二)改进技术推广方式为了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需要改进推广的方式和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农民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蚕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接受程度,并将技术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专业的农业工作者,我认为解决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专家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蚕桑技术推广的支持和帮助,持续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蚕桑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总结蚕桑技术推广中的问题虽然存在,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只是阻碍技术发展的一时难题,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相关政策的完善,相信蚕桑技术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蚕桑技术的稳步发展。
南阳蚕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南阳蚕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摘要阐述了南阳蚕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优势,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南阳蚕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蚕业;发展状况;优势;存在问题;发展前景;河南南阳南阳地处豫西南,三面环山,中部平坦,素称“南阳盆地”。
辖13个县(市)区,人口1 080万人,面积2.66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4.6~15.8℃,年降雨量710~1 000mm,无霜期222~241d,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桑树及柞树生长,是全国唯一的桑柞并举的地级市。
1蚕业发展状况1.1柞蚕生产南阳是河南省一化性柞蚕的适生地,据史料记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蚕区之一。
柞蚕的大规模饲养,始于东汉而盛于明清。
1921~1931年南阳柞蚕达到全盛时期,柞坡利用面积32万公顷,蚕农10万户,织机2万余台,年产茧5 000t,丝绸出口15万多匹,出口创汇1 600多万两白银。
1949年全市产茧仅300t。
建国后党和政府把恢复和发展柞蚕生产作为活跃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蚕茧生产直线上升,1966年柞蚕总产达5 980t,创历史最高水平。
进入20世纪80年代,柞蚕生产主攻单产和质量,产量稳定在3 500~4 000t,占河南省总产70%以上。
进入90年代,随着柞蚕食蛹市场的开发及拓宽,柞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销售市场稳中有升。
2000年,辖区南召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2003年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中国一化性柞蚕原产地保护”。
目前全市共有40家柞蚕繁育场,柞蚕缫丝厂、绢纺厂、大型丝棉加工厂各1座,拥有丝毯机梁40余万架,手工缫丝及丝棉加工户达2万多户,从事柞蚕生产加工人员达10万人,缫丝、丝绸、地毯收入2亿元,年出口创汇3 000万美元,镇平柞绸、南召地毯畅销世界多个国家,供不应求,并涌现出了全国闻名的1个缫丝镇、1个织绸镇和1个丝年的工镇。
1.2桑蚕生产南阳桑蚕有3 000年历史,自南召有猿人之始,为其生存,而探采麻丝,取茧作线,系皮作衣。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蚕桑技术是指种植桑树并养蚕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
蚕桑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推广中,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对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技术支持由于对于蚕桑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够,蚕桑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农民在种植桑树和养蚕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2. 蚕茧质量不稳定在蚕茧质量方面,由于养蚕技术参差不齐,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蚕农不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蚕茧,这对于蚕茧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 市场需求不足蚕桑技术推广中,由于缺乏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导致蚕桑产品供需不平衡,市场需求不足。
4. 缺乏政策支持蚕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是在现实中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导致蚕桑技术难以推广和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加强科技支持为了解决缺乏技术支持的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动蚕桑技术的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供农民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于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民们养蚕技术的水平,提升蚕茧质量,提高养蚕效率。
3. 增加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预测市场需求趋势,为农民提供相关市场信息,鼓励农民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蚕桑产品。
4. 政策支持针对蚕桑技术推广和发展,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蚕桑生产,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5. 发展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蚕桑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能够稳定并持续地提高收入。
对于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采取综合措施,用以解决问题,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能够推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蚕桑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重要的农副产品,而且还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产业。
蚕桑技术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广蚕桑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但是,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保障蚕桑产业的稳健发展。
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由于我国农村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很多农户对蚕桑技术的认识仅停留于表面,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并不了解,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认知误区。
这就使得蚕桑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生产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技术水平。
同时,可以采用“示范基地+农户”模式,让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现场操作,让农户身临其境地感受蚕桑技术的奥妙,以提高农民对蚕桑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此外,可以通过联合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让农户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技术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降低技术成本,从而保障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蚕桑品种单一,缺乏新品种的引进我国蚕桑品种单一,主要以“五斤强”“茶二”等老品种为主,而缺乏新品种的引进,这导致蚕桑生产的抗病能力下降,品质不足,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蚕桑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同时加强对新品种的测试和育种工作,发现有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
对于已有优良品种的,可以通过技术储备、扩繁等方式推广到全国。
三、施肥应用不当、蚕室管理不善蚕桑的施肥和养殖管理是影响蚕桑成活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蚕桑养殖过程中,农民施肥应用不当,蚕室管理不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免费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合理选择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建议适时翻耕,加强地面秸秆还田和深松等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地肥力和养分利用率。
浅析蚕桑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 年第 1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51科研◎农业科学浅析蚕桑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师锋锋1 蚕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广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蚕农养蚕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蚕农间的饲养水平、饲养的场地条件、自身文化素质等方面还有很大差别,部分蚕农不按技术规程操作,致使蚕病时有发生,茧质下降,产量下降,农民收入不高。
1.1 桑园管理不到位1.1.1 树型培养不到位从实际情况看,蚕农并未按树型养成的标准进行培养,主要原因:一是蚕农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总是从头年冬季栽桑第三年就开始养春蚕,舍不得春季全伐,还想少养点春蚕,致使树型得不到养成,年年就是三四个条,致使产叶量不高;三是不愿意培养树型而损失桑叶。
1.1.2 施肥不合理桑树施肥不仅要量足而且要合理,而我县蚕农施肥量不足、偏施氮肥,且搭配不合理,导致撒施营养流失严重,施肥不及时,也降低了施肥效果。
1.1.3 修枝整形不合理合理的剪梢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但在生产中,我们经常看到蚕农不剪梢或很少剪梢,且剪得太迟,枯桩、病桩在修剪时未引起重视,影响了桑树的生长。
1.2 蚕儿饲养欠精心1.2.1 小蚕温、湿度控制小蚕加温、加湿技术在千家万户得以运用,但对温湿度的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蚕室温度忽高忽低、湿度难以控制等,有的蚕农连温度计也没有,掌握温度仅凭感觉。
小蚕温湿自动控制器也仅仅只推广了几百台,有的将东西领回去也没有使用,使用比例很小。
1.2.2 眠起处理在生产中,眠起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止桑不到位致使蚕座内残桑过多,蚕儿就眠环境差。
有的蚕农在大部分蚕儿就眠后,为了能使迟眠蚕吃到桑叶就继续往蚕座内给桑,且眠中不加任何处理,致使早起蚕儿吃到残桑,或者是蚕儿还没起齐就急于给桑,造成蚕儿发育不齐、体质下降。
1.2.3 提青分批提青分批有利于蚕儿同时就眠、同时给桑,方便饲养,同时也能达到淘汰病弱小蚕、迟眠蚕的目的,部分蚕农因嫌麻烦而将其付之脑后,导致蚕座蚕儿发育不齐,极易诱发蚕病。
南阳市桑蚕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南阳市桑蚕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南阳市是河南省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蚕茧的优质高产关系到南阳市蚕丝业的健康发展。
可目前南阳市的蚕茧质量非常令人担忧。
该论文针对南阳市蚕茧质量的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南阳市蚕茧质量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蚕茧收购、蚕茧生产、蚕茧加工和蚕茧贮藏。
蚕茧收购混乱是影响南阳市蚕茧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它直接导致了收茧时不能体现“优茧优价,劣茧劣价”,从根本上扼杀了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
蚕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毒不严格,桑叶被污染和使用过期石灰粉等导致蚕病暴发;桑树品种老化,桑园管理不善导致桑叶质量差;小蚕和大蚕饲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蚕共育率低,大蚕期无标准蚕室、贮桑室,各龄蚕期饲养管理不科学,大蚕饲养方式落后等;优良蔟具的普及率低以及使用不当和上蔟中温湿度控制不好等等问题都是导致蚕茧质量差的直接原因。
蚕茧加工过程中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评茧方法不能体现“优茧优价,劣茧劣价”;上茧、下茧不分级堆放;装茧、倒茧动作过于粗暴;鲜茧、半干茧和干茧处理失当;烘茧过程中五定烘茧法配置不合理等。
蚕茧贮藏上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专门的茧库,存茧仓库不消毒,发现有害虫、老鼠为害蚕茧。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人通过聆听蚕丝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本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对策。
首先建议应加强政府的执法监管力度,稳定蚕茧收购秩序;坚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蚕桑产业化;创立优质品牌蚕茧;加强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和提高蚕农技术素质和科学养蚕水平;变鲜茧交易为干茧交易,提高蚕茧质量。
其次,在蚕茧生产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蚕茧质量。
严把蚕前、蚕中和养蚕后的消毒关;严防桑叶污染;桑园管理要到位:做到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适时灌溉、除草,做好冬季桑园全面管理等;加强小蚕共育管理,科学喂养大蚕,推广省力化优质养蚕技术;大力推广方格蔟蔟具,做到适熟、合理上蔟,普及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及加强上蔟时的温湿度控制等等。
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转变,分散种植向集中建基地的转变,粗放经营向“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转变,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东桑西移”以来,蚕桑产业,凭借国家政策机遇,发展热潮堪称“空前”。
诚然,发展高潮的到来,让人欢欣鼓舞,但是,近几年随着生丝价格波动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这一产业发展出现很多弊端,下面围绕这一话题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桑蚕;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1 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1 经营区域散布、效益不高据调查结果的分析说明:80-90年代是养蚕的高峰时期,在所有的农户中养蚕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比重,步入低谷时期的3年内,养蚕的农户缩减至百分之二十九。
在分布方面来看,养蚕地分布很广,不过,乡村间养蚕的技术、条件与规模差别非常大,同时拥有着传统与科学养殖、立体与粗放经营。
现在,养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经营地区分散、效益不高,不能激发人们养蚕的积极性。
假如是采用的集约、规模化,仍然会有很宽广的平台,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有国家的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适当的把桑园集中到养蚕大户中去,抓住大户进行发展,这样就能有效的形成养蚕规模。
1.2 桑蚕产业的地区分布不合理,不能有效的体现发展优势。
合理进行产业规划,采用别的方式进行生产,突出特色,重点就在进行产业的规模扩张中。
1.3 适合种植桑园的地方变少,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目前我国在不断的进行城市化的建设,这个转移规模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在最近几年内,外出打工的人员节节攀升。
基本在家的都是老、妇、幼,满足不了养蚕要求的高体力,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农村家庭中都缺少劳动力,所以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养蚕大户基本没有,有的只是平常家庭小规模的养蚕。
结合现在的比较效益来说,不受农民的认可。
调查过程中,出現了一下的现象:村上给一些农户定下了养蚕的目标,农户不想接受,将桑园送给同一组的人,解决养蚕的问题;一些几乎全家进城外出的农户,把桑地低价出售给其他人都无人承包。
某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某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现状概述蚕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然而,当前某市的蚕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市场需求不稳定、技术创新不足、养殖成本较高等。
因此,为了促进某市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二、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不稳定当前某市蚕业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由于环境变化、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蚕丝和蚕茧的需求量存在波动性。
这给某市的蚕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技术创新不足某市的蚕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蚕业的生产技术以及后期的加工技术相对传统,缺乏创新和现代化的推广应用。
这导致某市的蚕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不足。
3. 养殖成本较高某市蚕业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蚕业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而人工成本是蚕业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
当前某市蚕业养殖的人工成本虽然较高,但市场价格无法很好地支撑该成本,导致养殖者的利润空间较小。
三、对策提出为解决某市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下提出一些对策:1. 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针对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问题,某市需要加强对蚕丝和蚕茧市场的调研和预测。
通过分析市场情况和趋势,及时调整蚕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提前应对市场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2. 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某市应加大对蚕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参与蚕业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推动蚕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3.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为了降低蚕业的养殖成本,某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鼓励蚕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建立联合养殖模式,共享人力资源,降低成本。
另外,推广先进的饲料和育种技术,提高蚕业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养殖者的利润空间。
四、总结与展望在某市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提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市的蚕业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机遇。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蚕桑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特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蚕桑技术推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不足蚕桑产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蚕种和科学的养殖技术。
由于部分地区的科技水平不高,农民对蚕桑养殖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有限,导致了技术不足的问题。
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造成蚕害的发生和蚕丝产量的下降。
2. 缺乏科学指导蚕桑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种养指导,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缺乏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机构,导致了农民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
农民在蚕桑养殖过程中没有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容易出现各类问题。
3. 市场不畅蚕桑产品主要以蚕丝为主,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和价格波动,一些农民在种养蚕桑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疑虑。
一些农民因为市场不畅而放弃了蚕桑产业,导致了产业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蚕桑技术培训的力度,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养水平和技术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使农民更加系统地了解蚕桑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引种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2. 推广科技示范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蚕桑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农民现场观摩学习与技术交流,使农民能够在实地中学习到实用的种养技术,提高技术水平,解决因技术不足而导致的养殖问题。
3.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蚕桑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为蚕桑养殖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解决农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完善市场体系政府可以加大对蚕桑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建立蚕桑产品市场的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的市场疑虑问题,增加他们对蚕桑产业的信心。
5.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蚕桑产业政策,包括对蚕桑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农民积极参与蚕桑产业,保障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在蚕桑技术的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本文将分析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由于蚕桑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信仰观念较守旧、产业链较短等原因导致蚕桑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技术培训,引入先进科技,加强产业链延伸,扩大市场。
二、品种单一当前我国的蚕桑品种比较单一,且耐病虫害能力差,这不仅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推进蚕桑的品种改良,增加新品种的种植比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扩大市场需求。
三、技术不过关蚕桑种植的成败往往在于种植技术的高低、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
但是,由于蚕桑技术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技术难度较高,一些种植者的种植技术不过关,以及对保障措施的执行不够扎实,从而导致了产量下降,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应该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对种植者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广先进的蚕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提高种植者的自愿习惯,积极营造有利于蚕桑种植的社会气氛。
四、市场渠道单一蚕桑的主要销售渠道是丝绸加工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的需求量已经不再那么大,导致丝厂国企系统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在降低。
同时,丝绸市场由于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降,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经营难度。
面对这种市场渠道单一的情况,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走企业化道路。
加强对丝绸市场需求的调查,开发新的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发掘蚕桑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针对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管理水平、拓宽市场渠道等方面,推动蚕桑产业继续向前发展,实现蚕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养蚕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养蚕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作者:徐继先齐兵来源:《科学与财富》2010年第12期[摘要]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养蚕条件不够优越、桑叶质量不够理想、养蚕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了养蚕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养蚕生产存在问题对策措施在养蚕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和落实。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养蚕的生产实际与经验,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养蚕生产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于促进我国养蚕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指导和帮助。
1、养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是当前养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受到过去那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制约,很多蚕农在养蚕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不良现象,其养蚕的效益可想而知。
此外,由于一些蚕农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了不注重视养蚕的管理、消毒、防病等,还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甚至错误地认为养蚕管不管理、消不消毒不重要。
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养蚕的结果与效益,而根本不去注重养蚕过程的管理等。
有的则只注重小蚕期的管理,但却忽视上期蚕、大蚕期等的管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不管不问等不良现象。
1.2养蚕条件不够优越养蚕条件不够优越,是养蚕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实际上,在养蚕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病原体或微生物,特别是那些蚕沙、桑园病害虫等。
而那些养蚕用过的蚕具等,其上面的烂茧、蚕病虫、病原体一般比较多。
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与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病原体的话,那么就比较容易导致蚕儿发病,进而影响了养蚕业的全面发展。
养蚕条件不够优越,还可以导致了蚕群体过于密集,个体小,生长发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比较容易产生蚕病。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蚕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中国的丝绸产量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技术普及不足、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品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普及不足当前,中国的蚕桑技术普及程度仍然较低,许多农民对于蚕桑种植的技术要点和方法并不了解,导致蚕桑养殖效益不高。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方式所致。
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蚕桑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农民了解蚕桑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从而提高他们的种养意识。
对策: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和推广网络,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如互联网、手机App等,向农村地区传递蚕桑技术信息。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精英进行现场指导,使农民能够学到最新的蚕桑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二、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目前,蚕桑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大部分农民在种养过程中没有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导致他们在蚕桑种植中经常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无法解决。
对策:建立健全的蚕桑技术培训和指导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蚕桑种植技术水平。
可以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合作社等机构设立专门的蚕桑技术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农民掌握蚕桑种植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
三、品种适应性不强目前,蚕桑种植的品种适应性不强,许多地区的蚕桑种植品种并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不佳。
对策:重点发展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蚕桑种植品种,提高其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可以引进国外优良的蚕桑品种,并进行本土化改良,以适应中国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四、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蚕桑产业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政策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目前,有关蚕桑产业的政策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南阳市柞蚕产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提质增效建议
2021年第2期!桑#叶通讯・13・南阳市柞蚕产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提质增效建议陈燕4蒋德俊1付俊志2(1-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2.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柳泉铺蚕种场)摘要:对南阳市柞蚕历史、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瓶颈、市场流通等进行调研,找出了南阳地区柞蚕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区域柞蚕资源、强化科技创新等促进南阳柞蚕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南阳;柞蚕产业;提质增效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总人口约1200万,为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
近几年随着中央大量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市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南阳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如何壮大山区传统特色产业,加快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方面意义重大。
柞蚕是南阳市山区传统的特色产业,全市拥有柞坡面积23.5万hm2,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
放养柞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产业链条长,它不仅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可以带动茧、丝、绸、毯深加工业的发展。
1据史料记载,南阳柞蚕业距今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
西汉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隋唐至明清,蚕业盛。
清末民初创办蚕业教育,改进丝绸质量,风行一时,使南阳(宛)户户养蚕,形成了南阳丝织业的盛况[1]o1921-1931年是南阳柞蚕生产的鼎盛时期,柞坡利用面积达35万hm2,产茧500万kg,丝绸16万匹,年出口创汇1000万两白银,丝绸远销欧美各国。
新中国成立后,经战乱影响的蚕茧产量逐步恢复,1968年柞茧总产达600万kg,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2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南阳是河南省一化性柞蚕的主产地,境内分布广泛。
柞蚕产茧量占全省的85%,占全国一化性蚕茧的80%。
通常年放养柞蚕籽10000kg,产鲜茧约4000t,其中南召县柞蚕放养量、产茧量均占河南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称。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蚕桑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农业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蚕桑产业以其优良的生态品质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
在蚕桑技术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蚕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蚕桑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水平。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技术水平不高。
大部分蚕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不了解蚕桑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导致蚕桑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
二是信息不畅。
由于大多数蚕农生活在农村偏远地区,缺乏信息渠道,对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了解不足,难以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三是资源投入不足。
由于蚕桑产业的利润相对较低,部分蚕农对蚕桑生产投入不足,导致生产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四是市场价格波动大。
蚕桑产品的价格受市场需求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价格波动大,导致蚕农收入不稳定,难以预测和规避市场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蚕桑技术的全面推广和蚕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蚕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投入蚕桑生产。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蚕桑栽培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及时了解蚕桑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蚕桑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蚕农投入蚕桑生产,提高资金和技术投入水平,促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蚕桑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蚕桑产品收购价和扶持政策,保障蚕桑农民的合法权益,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蚕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牛海军
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2期
摘要:河南省南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蚕桑基地,在蚕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阻碍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本文对南阳市蚕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蚕桑生产;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3.048
南阳市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东西结合部,是全国蚕桑生产的最适宜区。
近几年来,蚕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把国内外蚕桑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大力推广以建设高产优质桑园、集体催青、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蚕病综合防治、方格蔟上蔟等为中心的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1养蚕中存在的问题
1.1叶质不良
由于存在“重蚕轻桑”的思想,不重视桑园管理,导致桑园产量低、叶质差,或在采叶时,采摘过老、过嫩叶、泥叶等不良叶,或因贮桑不当,叶质变劣等。
1.2 防病消毒不严格
蚕农在养蚕防病消毒方面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重视养蚕前的消毒,不重视养蚕后的回山消毒;上期蚕养得好,轻视下期的养蚕消毒;片面强调蚕头数,对弱小蚕的淘汰不及时;因农事繁忙,常常忽视洗手、换鞋、及时处理病死蚕等细节工作。
1.3养蚕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养蚕效率低下
一是小蚕期给桑过多,不仅造成桑叶浪费,且导致蚕座环境不良;二是眠期处理不当,造成蚕儿分批过多,发育不齐,严重影响养蚕的工效。
1.4蔟具不良和提早采茧
部分蚕农不舍得投入,使用草龙、稻草折蔟上蔟,导致茧质差,柴印茧、黄斑茧、畸形茧较多。
还有的蚕农在熟蚕上蔟4天后就急于采茧,导致毛脚茧、内印茧增多。
2改进措施
2.1良桑喂蚕
2.1.1加强桑园的田间管理桑园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化肥,氮、磷、钾配合比例10∶4∶5,改变以往只重视施用氮肥的习惯;根据本地气候情况,夏秋季节及时抗旱浇水。
2.2.2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严格按照各龄蚕适熟叶的标准采摘桑叶,采下的桑叶要贮藏在低温、多湿环境中,保持桑叶新鲜。
小蚕采用缸贮法、袋贮法。
大蚕采用畦贮法、竖立法,加强贮桑管理。
2.2彻底消毒,杜绝病原
2.2.1重点抓好养蚕前的消毒在对蚕室内外彻底打扫后,用水充分冲洗,使附着的病原物数量尽可能减少并充分暴露,以提高消毒效果。
2.2.2严格执行蚕期消毒制度建立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
养成进蚕室前、给桑前、除沙后洗手,进蚕室、贮桑室换鞋的习惯;除沙后立即用0.5%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蚕沙要远离蚕室、桑园;要特别注意隔离、淘汰病蚕和弱小蚕,发现病蚕不许乱丢或喂养家禽,应放入石灰浆中浸渍消毒后再深埋于土中;尽量避免出现大、小蚕同室饲育现象。
蚕体蚕座消毒要求对蚁蚕、各龄起蚕在给桑前用防病1号进行蚕体消毒,真菌病发生时每日使用一次,以呈一层白霜状为度。
2.2.3及时做好回山消毒蚕期结束后,病原积累达到高峰,这时要及时消毒,杀灭在整个蚕期遗留下来的病原。
蚕室、贮桑室、蔟室、各种蚕具以及周围环境都要认真清洗消毒。
2.3改进饲养形式,做好眠起处理工作
2.3.1普及小蚕共育小蚕共育,蚕种和技术力量等相对集中,节约人力和物力,有利于组织管理,并且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现在南阳市蚕区全部采用建立小蚕专业桑园,实行小蚕共育形式,3龄或4龄初分蚕到户的办法,效果很好。
2.3.2眠起处理加眠网前,要求蚕座要扩大到最大面积,对发育快的品种要超前扩座,切桑分寸要比盛食期减小,同时减少给桑量;加眠网时,给桑量适当增加,边角要给到。
适时加眠网。
当1龄大多数蚕呈炒米色,出现个别将眠蚕时进行,注意宜早不宜晚;2龄蚕大部分个体呈乳白色,体皮紧张发亮,蚕体肥短,有蚕驮蚕现象时加眠网;3龄约有0.1%的眠蚕,4龄有0.5%的眠蚕时加眠网为适期。
提青分批。
一般适时加眠网后经9个小时,最迟不超过12小时,进行提青分批,做到饱食就眠,分批就眠。
眠中保护。
眠中要保持安静,蚕座干燥,避免震动、强风直吹、强光直照等刺激。
适时饷食。
以绝大部分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部左右摆动求食时为饷食适期。
2.3.3 调节饲育期间的温湿度稚蚕期要求高温多湿的环境,壮蚕期要求低温干燥的环境。
具体情况如下:1~2龄26℃~28℃,3龄25℃~26℃,4~5龄23℃;湿度1~2龄90%,3龄80%,4~5龄70%~75%。
2.4 使用方格蔟,适时采茧
近年来,南阳市全面推广方格蔟上蔟技术,利用熟蚕向上爬方行的习惯,在蚕座上直接放置蔟具,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
此法省力且工效高,但难以做到全部蚕都适熟上蔟,生产上先拾取初熟蚕另行上蔟,当熟蚕达到30%~40%时,先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蔟具放在蚕座上。
蔟中温度保持在24℃~25℃,湿度70%~75%。
采茧。
适时采茧一般春季上蔟6~7天,夏季5~6天,中晚秋7~8天为宜。
按照上蔟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轻采轻放,避免蛹体损伤出血。
采茧时先拾去蔟中死蚕和烂茧,以免污染好茧,并将各类茧分别放置,采下的蚕茧应薄摊匾中,防止积压受闷,及时出售。
近年来,南阳市蚕业生产走技术先行的道路,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各级技术指导体系,为全市蚕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作者简介:牛海军,本科学历,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蚕业生产及桑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