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就业】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中国将迎“史上最大海归潮”
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 海外招聘流程
校园宣讲招聘会
所以从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难点二:文化“断层”的困惑
留学时间长
海归因在国外的时间较长,导致回国后不适应国内 的文化,进而导致相亲、找工作、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问 题,文化‘断层’可通过时间来缓解,但对回国马上面 临找工作的年轻海归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海归经过若干年的国外留学,已经适应国外的环境,回 国必定有个文化冲击,不适应国内的处事方式等。”
中 国 将 迎 “ 史 上 最 海大 归海 就归 业潮 难”
--------
2014年与2013年就业情形对比
2013年 高校毕业生(人) 699万 留学生归国(人) 约27万 2014年 727万 约40.5 万 2014年与2013年相 比 增加28万 预计增加23.5万
这意味着,2014年就业季预 计将有超过30万名海归同国内 727万名应届毕业生一起参与就 业竞争,海归就业变得比之前更 加困难。
海归就业难点透析
一
校招季不等人
难点
二
文化“断层”的困惑
三
招聘这关不好过
难点一: 校招季不等人
国内企业校招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校招 期在当年8月到12月之 间 海归 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 多数是在来年6月,少部 分是12月 在海外投国内的工作岗 位,为不能参加笔试面 试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行性几乎为零 很少会有机会或精力去 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 会招聘会
难点三:招聘这关不好过
对国内的学生更了 解,觉得国内的学生 工作的时间可能更 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2
用人成本太高、 容易跳槽、个人 能力不过硬
因素
3 1
66.1%的人 会,平等对 待 。不喜欢 海归为 8.0% ,25.9% 的人表示比较 青睐海归
【留学生回国就业】成功海归人士访谈:三步走出自己成功留学路
【留学生回国就业】成功海归人士访谈:"三步"走出自己成功留学路自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国潮在中国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留学海外的大军,甚至于“是否出国”成了许多年轻人的一个肯定要面对的选择。
现在,国内很好的发展机会促使一大批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人回国效力,又形成了“海归”的浪潮。
随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本土化需要以及国营、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大家纷纷认识到在海外学成归国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性,海归人员走上了更多重要的岗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从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海归人员都能在国内的舞台上施展拳脚,有些人虽然有着海外留学的背景,却在国内一无所成,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个海归人员应有的价值,反而还不如普通的没有出过国的人才有作为。
出国容易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海归”的含金量也会跟着降低?现在出国到底还值不值得?这个现象真的值得人们认真反思。
其实,出国留学,接受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国际化的眼光并不是错误,关键在于你在出国留学的前前后后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
记者采访了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海归人士,并提炼出一些出国留学及回国发展前后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旨在提醒读者对自己留学以及回国的生涯及早进行有效的规划,以使在国外的光阴不致虚度,将来回国可以大有作为。
出场人物王辉耀:198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在中国外经贸部任项目官员3年,后赴北美留学,成为在加拿大最早一批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中国内地留学生,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Ivey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同时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参加高级企业领导人培训。
1987年进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从事项目融资;1988年任SNC-兰万灵公司国际市场董事经理。
1990年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驻香港及中国地区首席经济商务参赞,1993年担任Agra-AMEC国际公司副总裁;1996年创办加拿大亚加国际集团公司和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任董事长兼CE0;1999年投资创建了中国项目网,2002年被评为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
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高层人才回流率仍低
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 “ 拐点” 。
【 导瑚 他主导的大亚湾实验,去年成功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入选 铸 斗 学》杂志评选的当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王贻芳声名鹊起。他主导的大亚湾 实验 ,去年成 功发现新的中微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 网
中 国迎 来 史上 最大 海 归潮 高层 人 才 回流 率仍 低
噶 訇 “ 这几年国外的就业形势比较差,移民政策也越来越严格,
的一部分 , 要想真正解决院士制度中的问题 , 还需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体
只有 1 1 2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巩万表示,虽然中国已进入智 力回流期 ,即外流率继续 曼 增加 ,回流率迅速增加,但获得博士学位
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
水平 。
秋季两次。
假说,必须依靠大型实验装置 ,需要几百个人运转磁铁、制冷机、粒子
探测器、电路板和计算机。这是一项复杂工程。王贻芳和同事们耐心地 拼装大机器 ,处理故障,积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数据 , 才可能解开 自然
教育部数据显示 , 2 0 1 2 年 ,我国归国留学人 员达到 2 7万人,同
然目 前国家对 “ 海归”有优惠落户政策,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企业会遇 到比较大的阻力。巩万建议 , 国家应通 过实施 敫 励措施,以进一步消 除
户籍等障碍 , 吸引高层次 “ 海 归”回国工作, 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法国留学生回国就业】 “海归”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回国创业成新风气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法国留学生回国就业】“海归”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回国创业成新风气
在诸多对中国经济悲观的论调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情况:虽然在绝对数值上,中国海归人数依然落后于出国人数,但其增速却几乎是一直超过后者。
如果把人才视为承载船只航行的水流,那么国与国之间对人才吸引力的比拼,就是对国家未来全方位的比拼,看好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之水的流动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间,尽管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但文化与经济层面的落后亦不可否认,尤其是相比欧美国家,我们的落后远不仅限于经济层面。
这也导致改革开放之初,优秀人才出国风气盛极一时。
除去那些以家国情怀为先念的贤者,归国者大多有各自不得已的理由。
而如今,情势似乎开始逆转,留学后回国创业正在成为新的风气。
这固然与中国国力提升等各方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这些精英们对未来的判断趋向乐观。
人大多时候的动作都是应激反应,但牵涉到一生事业的抉择则往往慎重。
正因如此,当越来越多的海归用脚投下一票时,长远来看,对中国未来不应悲观。
而海归从海外带回的知识和能力,放在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自然也会获得更大的空间,创造出相比海外要更大的价值。
因此,这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所以,如果说在和平与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不论是从道义抑或是法理上,国家都不应当干预个人出国留学以及在海外工作的选择,那么,成长中的中国应当更自信一些。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海归”变“海待” 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啃老?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海归”变“海待” 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啃老?近年来,“留学热”不断升温,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留学生在回国求职事却遭到“冷遇”:海外商科毕业,陈姓“海归”在深圳某企业应聘,笔试就被淘汰;海外留学两年,找工作处处碰壁,小杰打算抹掉留学经历再去找工作;美国阿拉巴大学毕业,小红虽然找到了一家普通企业,但月薪只有2000元……究竟是从何时起,一向受宠的海归在求职场上变成了处处遭嫌弃的“海待”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Jennifer冯说:●持有海外或本地大学学位在国内工作的起薪差别不大。
海外学位确保一份高薪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海外留学生的比例很高,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并不特别适合中国市场。
中国不再只将最聪明的学生输送海外。
精英留学消失,留学进入贬值时代1978-2008年,约有105万人出国留学,回国学生比例为25%;2008-2013年,出国人数为185万,超过过去30年总和,回国学生比例为61%。
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输在“留学”这条起跑线上,海外留学已经从“镀金”变为一个大众市场。
出去的人多了,竞争也愈发激烈。
如今,留学生中很大比例是水平一般或低于平均的学生。
他们由于在中国不能进入大学,所以才选择留学。
他们就读的海外学校80%-90%的中国人从未听说过。
有些短期留学,特别是出国一两年的留学,如在英伦三岛不知名学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如果之前准备不充分,在国外学习时间又短,又没有相关职业的实习和工作经验,即使有一张海归文凭,但由于不了解中国就业市场,与国内有实习经验的本科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这些“速成海归”就如同“留学沙拉”,在国外学习就像拌沙拉的过程,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
所以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海归自我期望过高,难以融入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内大学生相比,海归有不可否定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外企在招聘时往往喜欢加上一句“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激荡四十年,最大海归潮进行时
激荡四十年,最大海归潮进行时作者:安彤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06期四十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掀起一波出国留学潮,人们怀揣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奔赴大洋彼岸,寻找梦想与希望。
四十年后,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归国潮”正在进行,人们身披刻满世界印记的外衣,回到熟悉又陌生的祖国,同样是为了寻找梦想与希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优秀的人才总是向着最好的机会流动,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的回报,更是精神的富足,是在时代中创造价值、实现理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和商业格局发生巨变,中国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提供的高效职业路径、市场机遇以及归属感,为优秀人才归国提供了充沛的“水”和“空气”。
而全球化人才智力的输入,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在世界商业和科技浪潮尖端的竞争力。
众多高端人才和成熟型人才趋向选择回国工作,是当前海归潮最突出的现象。
有5.4亿全球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针对自身平台上的中国海外留学生做过分析,2017年毕业后选择归国的留学生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4倍多,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占比大幅提升。
特别是正处于事业成熟阶段的30-44岁这部分人群,在海归总体人群中的占比31%,相比2010年的16%提升了两倍。
数据背后,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领域掀起的创新浪潮不可忽视。
领英《2017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全球共有近14万华人AI技术人才,已占到全球AI人才总量的6.5%。
从2013年至2016年,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归国AI人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毕业归国的AI人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4%。
其中,美国是这些海归人才的第一大来源国,占比超过四成。
从资深技术人才的积淀上来看,中国与美国、欧洲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但中国市场庞大的数据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大量的资本涌入,使中国对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AI赛道上一个最强有力的“赶超者”。
人才的流动趋势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各种经济元素之间的变化关联。
【海归专场招聘会】理性看待留学回国热 海归就业需务实
【海归专场招聘会】理性看待留学回国热海归就业需务实当前,我国正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归潮,越来越多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群体,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在国内寻找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多家用人单位表示,海归在语言和生活经历方面的确有一定优势,对公司的海外业务会有所帮助。
但海归回国后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否则就会比较迷茫。
人才回流加速,迎最大规模“海归潮”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留学人员回国,现在有40多万要回来,就是最大的回国潮,我很喜欢“潮”这个概念,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
改革开放以来,截至去年,大约派出去458万留学生,回来了多少呢?322万,就是说,我们派出的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效力了。
这个回国效力,有长期的,有短期的。
”近日,《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正式问世,通过对15万全球海外大学留学生和海归人才、以及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的调查,呈现了海归人才职业发展的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为何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陈宝生谈到,“回国潮,为什么会形成“潮”呢?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典型示范”。
动力,就是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术追求。
条件,是说有了这样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术发展的条件,一般的科研发明条件都具备了,有资金方面的,有设备方面的,硬件、软件相互配套。
况且还有他们人生的标杆,老一辈知识分子在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回来了,为共和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就是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又活跃了一大批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树立了人生的标杆。
回国潮可以从3个三方面理解:一是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的服务举措,促推回国潮;二是大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科研主战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形成回国潮;三是留学人员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带动回国潮。
【海归 求职】 “海归”贬值的尴尬与困惑
【海归求职】“海归”贬值的尴尬与困惑昔日衣锦还乡的“海归”,今日却面临着新的择业难题...时代潮杂志曾金胜指出,昔日衣锦还乡的“海归”,今日却面临着新的择业难题。
在一浪高一浪的归国潮面前,许多曾怀抱“镀金梦”的留学人员发现,“海归”已不再是职场“板上钉钉”的抢手人才了。
在国家高度重视建设人才强国的今天,“海归”变“海待”,折射出了什么?这是个呼唤人才的时代,又是个急剧变化的时代。
几年前“留洋”的莘莘学子们,绝对不会想到,现在的世界变化得那么快。
昔日衣锦还乡的“海归”,今日却面临着新的择业难题,一些“海龟(归)”求职时四处碰壁,不得不暂时“待业”,被人戏称为“海带”。
“海龟”变“海带”,一时为各界所关注。
对“海归”在国内职场求职形势最关切的,莫过于部分正在海外学习的留学生。
他们不明白就业形势为什么会戏剧性地急转直下。
今年夏天就要奔赴日本留学的小章就有些疑惑,刚刚得到签证的他面对即将拉开序幕的留学生涯既憧憬又有些微微的迷茫。
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本来已经找到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但他放弃了。
不管怎么说,走了出国留学这条路,对他来说是个影响一生的决定。
至于归国后的工作和创业会怎样,他没法想。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目前摆在“海归”们面前的还是比较生冷的现实。
对于小章来说,迷茫归迷茫,既然选择了走出国门游学,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毕竟找工作、创业还是几年后的事。
但对于现在国内创业和即将归国创业的“海归”来说,他们无法置身事外,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职场的嬗变,还有新一轮创业路径的诸多问题。
最初引起媒体惊呼的,还是在北京近期举办的一次留学人员招聘会上,中关村有家软体公司报出月薪2500元的条件,居然引得三个“海归”硕士们争相竞聘,这与以前几十万元年薪的行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家企业在招聘会上,以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的软体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
该公司高层说:“原本是随便写的,却没想到真的有…海归‟来,还是硕士,还同时来了3个。
数十万留学生海归回国求职 就业形势严峻
数十万留学生海归回国求职就业形势严峻一则“数十万海归回国求职就业形势严峻”的新闻,想必让很多留学生感到苦恼。
但去年《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
其实,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就业是否困难”,而在于“实际工作和理想工作的差距”。
如果大多数海归都不能找到期望的工作,或在基层岗位,和国内求职者的情况相同,那么,他们的优势在哪儿呢?最近网友提问:“为何如今海归硕士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虽然这个问题把“海归硕士就业没有优势”作为既有事实肯定,犯了知乎“不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的毛病,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当今许多人的看法。
小编就为大家分享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个回答,该回答很具体,将海归就业的劣势分析得比较清楚:1)海归不是代名词首先把“海归”归类成一种人是不对的海归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太大,当初只要能出国的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了。
2)海归只在求职初期具有优势?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
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
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
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3)赶不上国内招聘季,错失良机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
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
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
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海归回国就业:超过四分之一海归选择外企
海归回国就业:超过四分之一海归选择外企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智联招聘联合编辑出版《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调查发现,有9成的海归因为希望家庭团聚而选择归国,86%的海归半年内找到工作,而他们最喜欢选择外资企业就业。
蓝皮书认为:家庭团聚原因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
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因为可以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的海归,由于出国和回国时代背景不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等,回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上世纪5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海归,多为公派留学,其回国原因主要是履行回国服务的义务;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海归,多看重国内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回国原因以职业发展为主;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和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家庭生活原因是其最主要的回国原因。
蓝皮书经调查分析还发现,海归回国的最大顾虑是政策制度障碍。
有55.9%、50.5%的人非常同意国内政策的限制太多、国内法制环境不够完善是回国最大障碍。
另外,家庭生活障碍和社会文化障碍是海归较为认同的顾虑,尤其是在国内子女教育无法保障及国内是人情社会,关系复杂,分别有42.8%、43.4%的人非常同意这两项。
家庭团聚是回国主要原因调研数据显示,海归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在回国后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21.0%,在回国后6~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才找到工作的占5.5%。
蓝皮书指出,海归回国就业主要集中在发达省市。
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8.7%的海归在广东就业,分别有6.4%、5.3%、5.2%的海归在江苏、浙江和山东就业,这六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
“史上最大回国潮”来了留学投资是否值得——“史上最大回国潮”来了
国 外 受 教 青 比国 内 适 合 ?
北 京 一 家 留学 中介机 构 的 留学 专 家郝 强老 师告 诉笔 者 : “ 在北 上
留 学 投资 是 否值 得
英越 来 越远 ,逐 步走 向大众 ” 。 为 其创造 更多 发展 机 会。
“ 专 宠 ” 渐 失 为 哪 般
事实上 ,不少海归也能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 海归的身份仅代表 学历背景和生活体验的不同, 不能作为能力的判断标准。 ”彭 肖肖说 。
海归在就业市场和社会地位上的 “ 失宠” , 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 她也提醒年轻海归要放平心态 , 准确 自我评估, 而不是 自我局限在 “ 海
势 已愈 发 明显 。
学 生知 识 水平 和视 野 的差距 日渐 缩 小 ,导致海 归 的 优势缩 水 。 并且 ,
从 精 英 到 平 民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的 留学方式 以公 派出国为主,大多为 单 位 的骨干或学 习成绩优异、能获得 国外高校奖学 金者 。“ 在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 ,海 归几乎是知识精英的代名词。2 1 世纪初 ,很多用人 用海归双元文化的特点,将其派回中国分支机构担任要职 ”中国与 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
上 ,他们 也 成 为海 归 的 主要 组 成部 分 。2 0 0 3 年 , 自费 留学 回 国人 员 占所 有 回国 人员 的 比例 仅为 6 5 . 5 7 %,到 2 0 1 2 年 ,这 一 比例 已上升 到
9 4 . 7 9 %。
同时 ,一些国外高校为提高办学效益而扩大招生,参差不齐的 海外教学质量 和国人多元 的留学心态都 影响了留学生的质量 ,这也
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 海归就业难趋势明显
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海归就业难趋势明显最新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指出,未来5年内地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其中近半数"海归"投身金融业,41.6%在京就业,但参政议政的通道不足。
有分析指,由于新一代海归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团聚成为其回国最主要原因。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11月4日发布。
蓝皮书介绍,从留学人才回流的情况来看,近10年,中国的留学人员回流比例不断提升,2012年达到41.3%,在不久的将来,回流率将超过50%,未来5年内,将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
但蓝皮书指出,有关数据显示,回国人员约一半为国外1年期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准。
据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90%以上的留学人员为自费留学,学习人文社科的占到近一半。
这些留学人员回到国内后,近半数"海归"毕业后投身金融业”,41.6%选择在京就业。
但绝大部分分布在体制外,参政议政的通道不足。
有46%的海归就职于民营企业,32%的海归还是就职外资以及合资企业,而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公务员对于海归们也有很大吸引力。
1%的海归选择自主创业,七成以上的海归自主创业者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据蓝皮书研究显示,目前,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海归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
不过,多数海归回国就业的薪资水准比预期低,77.5%的海归薪资水准比预想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低很多。
工作经验决定海归收入。
月薪在1万到3万甚至在3万以上的受访者基本都属于“大海归”。
“小海归”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薪金则在3000-5000元之间,这部分受访者占43%。
蓝皮书还称,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环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政策需兼顾各层次留学人员需要。
蓝皮书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现的留学热潮是当今海归潮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经济稳定是回流主因,91.8%的中国海归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国的最重要原因。
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国内吸引人才力度大近三成留学生学成归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或创业。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良好,国内吸引力逐渐增强,近三成留学生学成归国。
首先,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发展。
比如,国家各级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创业奖励等,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此外,中国的高校也积极招揽海外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海归人才回国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就业或创业。
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也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需求巨大,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海归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国际视野,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中国企业和机构的青睐。
因此,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就业或创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另外,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层出不穷。
海归在海外积累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回国后能够在科技创新领域和创业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让他们可以与国内的优秀学者和科研团队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总的来说,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良好,国内吸引力逐渐增强,近三成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
中国政府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海归人才也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海归人才将在中国的创新创业领域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留学生选择海归新一轮回国潮到来
中国留学生选择海归新一轮回国潮到来中国留学生选择海归新一轮回国潮到来10月9日,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调查表明,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金融业仍是海归聚集人数较多的行业。
上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也显示,2011年,留学生回国人数达到18.62万人,比2010年的13.52万增长37.7%。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各方面环境不断改善,加上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加快和各种机会的增多,留学回国人员将不断增加。
有评论认为,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已经到来。
就此,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上海办公室负责人梅宇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首先从经济方面看,世界经济衰退在国外的影响比国内明显,就业市场缩水严重。
其次从政策方面看,现在各国对留学生留在当地工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门槛提高了,比如语言须达到的水平提高了、可移民的专业调整了。
此外从留学生自身来看,国外对大学生就业除了看重学历以外,更加看重实践能力,而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很少有工作经验,不太符合国外的用人标准。
国内发展空间大曾留学于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周晓鸥便是准备回国人员中的一员,他虽在加拿大有工作,但正打算回国寻找新的机会。
“目前北美的失业率一直不见下降,经济复苏比预想中的速度慢,而反观国内,总体发展前景仍然比北美好。
”广州欧美同学会黄伟霖所举的例子也佐证了周晓鸥的观点:“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放弃了美国绿卡,也没加入外国国籍,他们选择回国发展。
因为相对而言,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像很多金融方面的人才在国内能找到很好的施展平台,日子过得比国外好。
”在黄伟霖看来,如今,不少海外学子走出去的初衷便是为了走回来,以更好地实现父母与自己的期望。
“他们获得海外文凭是为了给回国找工作加分,以便在国内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逾七成中国留学生选择海归新一轮回国潮到来?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所学专业在国内更能发挥优势也是留学生选择回国的.因素之一。
我国迎来“海归潮”
来⾃教育部的⼀组最新数据显⽰,2014年度,我国店铺(课程)⼈员⾼达45.98万⼈,⽐2013年涨了11%多。
近年来,随着经济⽔平的提升、⼈民币升值及国外留学门槛降低等诸多原因,留学逐渐进⼊“⼤众化”时代。
与此同时,海归⼈数也持续增长。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书”显⽰,超过70%的在外留学⼈员表⽰学成以后要回国。
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数⽐出国⼈数多的“拐点”,中国将从世界的⼈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才回流国。
2008年和2009年受发达国家⾦融危机影响,“海归”增长率持续两年超过50%,此后也是逐年递增。
2014年,“海归”⼈数达到了36.48万。
【高一作文】海归潮之缘由 高一作文800字
【高一作文】海归潮之缘由高一作文800字海归潮,指的是一大批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现象。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优越的职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那么,海归潮之所以兴起,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国内多元化的就业环境吸引了更多留学生回国就业。
在过去,国内的就业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留学生都更愿意留在国外就业。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国内的就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国内的就业市场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无论是金融、科技、文化、娱乐等行业,都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留学生更倾向于回国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国内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快的职业晋升速度,也是吸引海归者回国就业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国外华人的竞争,国内的发展平台更加广阔,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更大。
在国内,许多留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创业,享受更快的职业晋升速度。
这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国内的职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也是吸引海归者回国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由于国内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就业环境,许多留学生都选择留在国外就业。
但是随着中国国内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国内的职业发展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国内的社会氛围也更加开放包容,这些都使得留学生更加愿意回国就业。
海归潮之所以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多元化的就业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快的职业晋升速度,以及国内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都成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内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的海归潮必将更加壮观。
留学生回国作文素材
留学生回国作文素材1.不久前,一则关于中国留学生归国潮的报道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报道说,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超过260万人,八成以上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仅2021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20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其中不乏高层次人才。
中国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磁铁”效应。
2.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大国梦。
几十年前,中国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回到祖国,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中国“两弹一星”的梦想。
3.现在的中国,比那时候不知道强了千倍万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社会创新己经成为今天中国发展的代名词。
更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资源与文化让我们中国人形成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凝聚力。
4.有个电影叫做《中国合伙人》,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在获得对美谈判的胜利之后,以好友的名义,向曾经辞好友的美国研究所进行了捐赠。
“以德报怨”,其中不单单承载了两人之间的友情,更诠释了当代中国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尊严的自强之路。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的国土上,也能站着把美国人的钱赚了!5.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作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当代青年,肩负历史使命,怀揣民族梦想,势必能扛起祖国的未来,成为强国兴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6.正如一留学生所说:这个国是我们的国,我们不来建设,让谁来建设?游子,请记住,无论走到哪,最后爱的还是那个国!7.五十年后,或许会有人这么回忆你们其中的一些人:谢谢你们在那个时代回到了祖国。
中国将迎“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人员面临就业难
中国将迎“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人员面临就业难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4年第06期国际在线消息“本来出国之前的想法就是想回来以后能比别人更有优势,薪资方面也会更高。
但是实际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 2014年,中国预计有超过30万的留学人员归国,刷新了最高纪录,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归潮”。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进入经济调整期增长减速,不少企业大幅度缩减了招聘人数。
不少留学归来人员在求职时四处碰壁。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各类回国留学人员从4.44万人逐年递增,数量激增的回国人员让“海归”在近些年的就业市场中不再稀罕。
洋文凭并不等于金字招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公司专门为在华外企进行招聘和人员培训,服务于1万多家外企客户,而这些客户对应聘者的海外留学经历也并没有特别看重。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公司副总经理张艳珍告诉记者说,总体来说外资企业更关注这个岗位的胜任能力,对于是否是“海归”,通常没有特别的要求。
“海归”和国内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难,并不是中国的特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青年失业浪潮在全球蔓延,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15岁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达6%,也就是说全球失业青年总数将近3亿,几乎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总数。
对于青年就业难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指出:“过去15年,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90年代中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只有70来万,到现在700万,高达十倍的增加。
这个数量可能某种程度上暂时超越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
也就是说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容纳不了这么多大学生。
”面对“海归”就业遇冷,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层面上要不断创新制度政策、规范海外学历认证制度,为留学人员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而从个人角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表示,学生和家长应根据自己实际做出选择,不为学历而盲目“出海”。
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出炉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出炉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海归在3个月内成功找到了工作。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海归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海归优势的发挥。
首先,中国海归在海外留学期间通常接触到先进的教育体系和领先的科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回国后能够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海归们的海外教育背景和经验往往会被中国企业视为一种优势。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海归的创业热情也逐渐高涨。
调查报告显示,44%的海归选择了创业,其余的则选择了就职于国内外的企业。
中国政府对于创业的支持政策也是海归创业的一大推动力。
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中国海归在海外生活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人脉和跨文化交流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回国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海归们在就业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和交流经验,往往能够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不过,调查报告也指出了一些中国海归就业面临的挑战。
其中之一是薪资问题,尽管海归在国外接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和训练,但在回国后的薪资待遇却并不理想。
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对海归的重视不够,以及对于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价值认知有待提高。
此外,一些海归在回国后可能面临着与国内企业的文化差异和沟通困难。
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风格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中国海归需要在回国之前做好足够的准备和适应工作,包括学习国内企业的流程和规则,并积极提升自己的沟通和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海归能够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这反映了中国海归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就业市场上的价值,以及中国政府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对创业的支持。
然而,海归在回国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做好准备和适应,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回国就业】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这几年国外的就业形势比较差,移民政策也越来越严格,相比之下,国内的就业形势更好,发展机会也更多。
”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归来的小安告诉本报记者。
跟小安有相同想法的“海归”不在少数。
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而更有外媒报道,不只中国高级人才回国,“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
海归回国持续增长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秋季留学生专场招聘会上,117家知名国企、外企、高校推出800多个岗位,引来2000余名“海归”留学生应聘。
据悉,像这样的留学人员专场招聘会,留学服务中心每年会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
据本月初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2012年,我国归国留学人员达到27万人,同比增长50%。
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预计,随着今年国内就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对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加。
“西方国家都处于经济低谷,人才的流动和资金都是市场驱动,资金是哪里赚钱就会往哪流,人才也是,哪里的就业形势好,就向哪里走,再加上留学人员的祖国情节,有感情因素在里面,留学人员回国的势头会有明显持续的增加。
”白章德说。
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2012年留学出国人数已逼近40万大关,但增长速度趋缓,连续数年增长20%以上的情况已暂时中止,增长比例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17.65%,增长人数为不足6万人。
2008年到2012年以来,留学回国人数一直呈攀升趋势,2011年的留学回国人数达18.6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38.08%。
2012年中国留学生“回流”人数已达27.29万人次。
据统计,72.38%的中国留学生都在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已经到来,留学生回国的人数增长迅速。
高层人才回流率仍低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2012)》显示,在去年回国就业的“海归”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占76%,其中管理学、经济学是最主要的学科。
“身边的文科背景的同学有90%都回国了。
”在美国杜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的小苗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毕业的小张也表示,在国外,拥有技术背景的同学更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而经管专业则由于近年来国外经济形势不佳而就业困难。
除了就业形势良好之外,在国内的职业发展预期也是留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
“像我这样有技术背景、又学管理的人,一般不愿意一辈子做技术,但是如果在国外做管理,又可能遇到天花板。
所以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会选择回国发展。
”小苗说。
目前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小张也表示,虽然目前在国内的收入只是在瑞典时的1/10,但是国内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是让他决心回国发展。
与此同时,在2012年归国的27万“海归”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只有11.2%。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巩万表示,虽然中国已进入智力回流期,即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回流率迅速增加,但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
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回国就业手续太繁杂
在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已经回国的“海归”,还是目前在国外工作的留学生,都表示了对国内政策环境的关注。
“别看我现在美国,对三中全会的了解一点儿不比国内同学差。
”小苗笑称。
不过,这些“海归”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现在留学生回国就业还存在许多困难。
“基本没有什么机构为我们提供对接的就业服务工作,回国就业的手续非常繁杂。
如果毕业时间赶不上留学服务中心的春秋招聘会,就只能自己投简历,但是回国参加笔试和面试又非常麻烦。
”小安表示。
小张则表示,虽然目前国家对“海归”有优惠落户政策,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企业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
巩万建议,国家应通过实施激励措施,以进一步消除户籍等障碍,吸引高层次“海归”回国工作,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而新浪教育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总结了留学生回国的相关特点:
家庭团聚原因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
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因为可以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
不同年龄的海归,回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50年代及以前的出生的海归,多为公派留学,其回国原因主要是履行回国服务的义务;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海归,多看重国内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回国原因以职业发展为主;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和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家庭生活原因其最主要的回国原因。
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未来5年回国者将首超出国者
海归回国的最大顾虑是制度障碍
海归回国的最大顾虑是政策制度障碍。
有55.9%、50.5%的人非常同意国内政策的限制太多、国内法制环境不够完善是回国最大障碍。
另外,家庭生活障碍和社会文化障碍是海归较为认同的顾虑,尤其是在国内子女教育无法保障及国内是人情社会,关系复杂,分别有42.8%、43.4%的人非常同意这两项。
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待)”或“海参(剩)”。
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
通过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海归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在回国后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21.0%,在回国后6~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才找到工作的占5.5%。
结合海归在国外所学的专业以及国内就业热门专业来看,海归所学专业主要以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学等为主,而这些专业在国内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用人需求量大,就业难度较低。
56.5%的海归坚持认为留学划算,近半成海归认为收回留学成本需5年。
多数海归认为留学划算,但收回成本需要较长时间。
回国就业的海归中有半数以上认为留学是划算的,其中21.1%的海归认为出国留学“很划算”;35.4%的海归认为“划算”。
海归创造力、跨学科交流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获得的收益更多,80%以上的海归认为自身的学识水平高于同行人士。
但是,海归的含金量也在缩水,调查也显示,77.5%的海归都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
外媒:“故土的草更绿”
专家强调,中国庞大的市场给了“海归”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催生了人才的新一轮回流潮。
2008年底,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裁减技术人员。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却一直深受人才短缺的困扰。
于是,一些企业纷纷瞄准时机,赴底特律招揽人才。
长安集团首场招聘会便吸引了2000多人应聘。
综合来说,大部分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认为回国会比在美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在中国发展。
美国《侨报》将这一现象称为“旅美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家们觉得故土的草更绿”。
但不只是本土出去的人才回归,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认为,目前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逆向人才流失”(即中国高级人才回国),而是“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