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的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神奇的牙签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牙签小班科学教案引言:在小班(3-4岁)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来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牙签作为一种普遍易得的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份神奇的牙签小班科学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和思考。
一、实验名称:牙签塔目的:通过建造牙签塔,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具:牙签、胶水、小纸盒步骤: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座牙签塔的模型,激发他们兴趣和想象力。
2. 让孩子们用牙签和胶水在小纸盒上建造自己的牙签塔。
3. 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修改和改进。
4. 孩子们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交流彼此的设计思路。
二、实验名称:牙签陀螺目的:通过制作牙签陀螺,引导孩子们观察旋转运动以及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牙签、彩纸、创可贴、剪刀步骤:1. 教师给孩子们看一段陀螺旋转的视频,引入话题并激发兴趣。
2. 孩子们用彩纸和牙签制作陀螺的主体。
3. 在陀螺的顶部用创可贴固定一个直立的牙签,作为陀螺的转轴。
4. 孩子们将牙签陀螺放在桌面上,观察它旋转的过程。
5. 孩子们可以尝试改变牙签陀螺的重心位置,观察对旋转的影响。
三、实验名称:牙签桥目的:通过制作牙签桥,让孩子们了解桥梁结构以及各种力的作用。
教具:牙签、胶水、小纸板步骤:1. 教师给孩子们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发他们对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孩子们用牙签和胶水在小纸板上建造自己的牙签桥。
3. 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桥梁结构,如拱桥、悬索桥等。
4. 让孩子们用书籍或其他物品进行桥梁测试,观察牙签桥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四、实验名称:牙签笔目的:通过制作牙签笔,让孩子们了解液体的特性以及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具:牙签、小塑料瓶、墨水或食用色素、饮用吸管步骤:1. 教师为孩子们讲解液体的特性,以及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孩子们将一根牙签插入小塑料瓶的中央,确保牙签两端均留有一定长度。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牙签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牙签一、引言牙签这个小小的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用来清洁牙齿之外,牙签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在大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利用牙签来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探索,引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牙签的形状、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牙签的魅力,看看它能在科学教学中起到哪些神奇的作用。
二、牙签的形状与结构1. 牙签的形状牙签通常呈长条状,两端尖锐,中间较为细长。
这种形状使得牙签具有一定的刺入力,方便清洁牙齿时的使用。
2. 牙签的结构牙签通常由木材、竹子或塑料制成。
木质牙签较为常见,它由一根长条状的材料制成,在一端留有尖锐的细长部分,而另一端则较为粗壮,并且一般有一定的装饰性。
三、牙签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1. 牙签火柴游戏将牙签和火柴盒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利用牙签和火柴盒搭建房屋、车辆或其他结构。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牙签的塑性和稳定性,了解到结构搭建时的原则和技巧。
2. 牙签塔的构建给孩子们提供一定数量的牙签和胶水,要求他们使用这些材料搭建出尽可能高且稳定的塔。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重力、平衡和稳定性等物理概念,并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牙签桥的设计给孩子们提供一定数量的牙签和胶水,要求他们设计和制作一座能够承受重物的牙签桥。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实验中学习到桥梁的结构原理和材料力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牙签在生活中的应用1. 牙签艺术将牙签染上各种颜色的涂料或油墨,然后利用牙签的尖锐部分在纸上作画。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发现牙签的细长部分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工具,并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2. 牙签拼图将牙签切成不同长度的小段,然后让孩子们利用这些小段牙签组成图案或图片。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空间想象力、手指灵活性和形状辨识能力。
科学小实验会站立的牙签教案
科学小实验会站立的牙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在牙签上进行实验设计和观察。
2. 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牙签2. 线3. 蜡烛4. 塑料杯或其他物体5. 计时器教学步骤:引入和导入:1. 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询问他们如何解释这些物体为什么可以站立?2. 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实验: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做关于牙签的实验,让他们猜想一下牙签可以站立的原因。
实验设计:1. 实验步骤:将牙签垂直插入塑料杯底部[注意:不要将牙签插得太深],让学生观察牙签是否可以站立。
2. 思考问题:为什么牙签可以站立?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
实验过程:1. 实验步骤:将牙签垂直插入蜡烛烧熔的蜡体中,留出一小段牙签露在外面。
然后,将支撑点向上移动。
当支撑点移动到超过牙签的垂直重心时,牙签将倒下。
使用计时器记录支撑点移动到倒下的时间。
2. 实验记录:让学生记录不同支撑点位置下牙签倒下的时间。
3.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支撑点位置下牙签倒下的时间,学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支撑点位于牙签垂直重心下方时,牙签可以站立;当支撑点超过牙签垂直重心时,牙签无法保持平衡,会倒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之前的问题。
也可以和学生讨论牙签站立的实际应用场景。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在牙签上添加重物,如小纸片或小石头,观察是否会影响牙签站立的时间。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更多关于牙签站立的实验,拓展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牙签倒立幼儿园教案
牙签倒立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理解牙签倒立的物理原理。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行动上的技能,能够在牙签上倒立其他物体。
3.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团队协作。
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牙签倒立的原理教师介绍牙签倒立的原理,着重强调物体保持平衡的机理。
第二步:展示牙签倒立的过程教师手持一根牙签,在牙签顶端加入一个物体,展示如何在牙签上倒立其他物体。
老师要向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强调需要将中心点保持在牙签上。
第三步:学生练习倒立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名学生手持一根牙签,另一名学生负责在牙签上倒立其他物体。
2.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倒立一些物体的技巧,例如小球、橡皮等。
第四步:小组比赛1.每组小朋友挑选一位代表进行牙签倒立比赛。
2.每组将会依次上场,每名学生有30秒的时间在牙签上倒立尽可能多的物品。
3.小组需根据倒立的数量进行排名,名次前三的小组将会获得奖励。
第五步:团队交流和总结1.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
2.学生分享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学会在团队中互相交流,提高自己和团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此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物理学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物体保持平衡的机理和牙签倒立的方法。
通过小组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合理竞争。
在交流和总结中,学生分析了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式、探究式教学的思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究神奇的牙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究神奇的牙签》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牙签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牙签的力学特性。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牙签2.秤3.纸杯4.纸板5.线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照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牙签,并引导幼儿们说出他们对于牙签的认识,比如大小、形状、用途等。
在幼儿们的认识基础上,向他们宣布今天的主题:探究神奇的牙签。
2. 实验环节1.实验1:牙签的结实程度将一根牙签轻轻压断,并询问幼儿是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然后,将同样长度的两根牙签并排,让幼儿看清两者长短是否相同,又是否用同等力度挤压。
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启发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原因和结论。
2.实验2:牙签的耐压程度将牙签放在桌子上,询问幼儿能否用手掰断牙签。
然后,将一根牙签放在一张纸板上,另一根牙签放在两张纸板上,让幼儿猜测哪一根牙签更容易折断。
再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牙签的极限载荷和破坏形式。
3.实验3:牙签的重量用秤称出一根牙签的重量,然后让幼儿猜测多少根牙签的总重量和一个纸杯相等。
再通过实验,让幼儿亲手将牙签放入纸杯中,找到答案。
3. 结论环节1.回顾牙签的基本知识,强调牙签的材料、形状、用途等。
2.小结牙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享牙签的力学特性及其应用领域。
3.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们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改进1.增加课外参观活动,走访当地竹林或工艺品店,引导幼儿们关注竹制品的种类、工艺和文化内涵;2.增加游戏环节,将牙签分发给每个小组,鼓励幼儿们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构建出各种形态的建筑模型。
探究建筑力学和稳定平衡的原理和技巧。
总结通过牙签这个简单而神奇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引发幼儿对身边物体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今天的授课,能够让幼儿们领略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神奇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备受重视。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
今天,我将分享一份神奇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旨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使用简单的牙签,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学习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的快乐。
一、实验前的准备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足够的牙签,最好是彩色的,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
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小容器,比如杯子、瓶子或小盒子,用来进行实验。
还需要在黑板上写上“好奇科学实验室”的字样,营造科学实验的氛围。
二、实验一:牙签塔这个实验旨在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牙签搭建稳定的结构。
首先,我们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三维结构,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然后,让幼儿使用牙签和小容器来尝试搭建一个高耸的牙签塔。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设计自己的塔,增加创意。
三、实验二:浮力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原理。
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牙签,并让他们猜测哪些牙签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中。
然后,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将牙签放入水中观察结果,并找出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会发现形状轻盈的牙签更有可能浮在水面上,而较大、较重的牙签则更容易沉入水中。
四、实验三:电力传导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让幼儿了解电流的传导。
首先,我们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他们知道电流是如何传输的。
然后,让他们用牙签来模拟电路,连接一块电瓶和一个小灯泡。
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牙签长度和排列方式,观察灯泡是否会亮起。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会明白电流需要连续的通路来传输。
五、实验四:平衡点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让幼儿了解平衡点的概念。
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一根长牙签,并在其中一个位置剪掉一小段,让其成为不均衡的牙签。
然后,让幼儿尝试找到这个牙签的平衡点。
他们可以将牙签放在手指上,或者在一点点上尝试平衡,直到找到平衡点。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理解到平衡点意味着力量的平衡。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神奇的牙签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神奇的牙签引言牙签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通常用来快速清洁牙齿和清洁餐具。
但是,你知道吗?在科学领域里,牙签也有着神奇的应用!本教案将围绕牙签展开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带领大班孩子们发掘牙签的不平凡之处,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教案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牙签的原材料及性质分析•牙签的实用性探究•牙签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牙签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部分一:牙签的原材料及性质分析目标通过提供牙签的原材料和相关性质,让孩子们了解牙签的基本构成、材料来源,并感受到科学对于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
活动流程1.让孩子们提供自己对于“牙签”的认知。
2.添加干净水到一个容器中,将牙签放置在水中,观察牙签会发生什么变化。
3.让孩子一起讨论观察结果,分析牙签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4.通过事先准备的牙签材料和其他生活用品材料,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牙签,并与已购买的牙签进行对比分析。
课堂任务1.对于牙签的构成和制作材料做出正确的分析。
2.思考回答手工制作牙签时所面临的挑战,讨论如何解决。
部分二:牙签的实用性探究目标通过对牙签实用性的探究,激发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进而了解实用性设计的奥秘。
活动流程1.分组讨论场景:厨房、餐厅、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景。
孩子们需要在不同场景自由发挥,讨论在此场景下能用到牙签的场景。
2.以此为开端,介绍实用性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并用牙签作为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3.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对他们有实际帮助的小工具或小场景,并尝试自己制作出来。
课堂任务1.手动设计出一个实用性的小工具或场景,并尝试制作出来。
2.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与大家分享。
部分三:牙签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目标通过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牙签,让孩子们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感受物理规律带来的惊喜和趣味。
活动流程1.通过在沙盘中操作木棍和牙签,让大家对浮力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2.通过组建桥梁实验,让孩子们掌握简单的承重知识。
3.通过设计吊桥实验,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物理规律。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牙签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牙签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牙签的形状和功能。
2. 了解牙签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 观察并描述牙签的浮力原理。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牙签2. 水盆或水池3. 一些不同形状的容器或玩具4. 测试用纸5. 黏土或塑料制作工具三、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拿着一个牙签向学生展示,问他们认不认识这个物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牙签的形状和材料,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探究牙签的形状和功能让学生手里拿着牙签,观察牙签的外形,感受它的光滑和坚硬。
然后,让学生试着将牙签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插入时的感受。
3. 讨论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牙签的形状可以插入容器中?学生们可以从形状、材料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总结:牙签通常是细长的,有尖头和平底,可以插入容器中的小孔或空隙。
4. 制作牙签老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牙签。
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一根牙签和一小块测试用纸。
指导学生如何将牙签插入纸中,使其能够站立起来。
然后,帮助他们对牙签进行修整,让牙签的底部更平整,保证它能站立稳定。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并体验。
5. 牙签的浮力原理老师准备一个水盆或水池,出示一些容器或玩具,并让学生预测一下哪些容器或玩具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中。
然后,老师让学生将预测结果写在纸上。
接下来,让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结果。
老师示范将一个牙签放在水面上,观察其浮力效果。
然后,让学生尝试放置自己制作的牙签在水中,观察并比较牙签的浮力与他们的预测是否一致。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解释牙签浮力的原理:牙签的形状使得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因此牙签能够在水中浮起来。
6. 评价与小结要求学生利用黏土或塑料制作一些模型并测试它们的浮力。
鼓励学生进行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牙签和其他模型的浮力规律。
最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进行小结。
科学教案牙签
科学教案牙签教案标题:探索牙签的科学奥秘教案目标:1. 了解牙签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索牙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牙签2. 放大镜3. 纸张和铅笔4. 实验器材(如水杯、针、气球等)5.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使用牙签做什么?牙签有什么特点?2. 引入教学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牙签的科学奥秘,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
探索牙签的结构(10分钟):1. 学生观察: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根牙签和放大镜,让他们观察牙签的形状和细节。
2. 学生记录:学生用纸张和铅笔绘制牙签的形状,并标出重要的部分,如头部、身体和尾部。
3. 学生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牙签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牙签的强度(15分钟):1. 学生组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实验设计: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牙签在承受压力时的强度。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长度或不同品牌的牙签进行比较。
3. 实验执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牙签的强度,并得出结论。
牙签的应用(10分钟):1.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牙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牙齿、搅拌饮料等。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牙签的应用场景,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意。
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牙签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设计其他与牙签相关的实验,如测试不同材料对牙签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牙签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结果。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3. 学生对牙签结构、功能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会立起来的牙签活动教案
会立起来的牙签活动教案教案标题:会立起来的牙签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牙签的形状和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建造和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牙签进行简单的结构建造,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一个牙签建筑项目。
教学准备:1. 牙签(每位学生准备10-20根)2. 粘土或者其他可用于稳定牙签的材料3. 彩色纸、剪刀和胶水(可选,用于装饰建筑)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建筑中的结构和稳定性。
2. 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
探索牙签的特性:1. 分发牙签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探索牙签的形状、长度和强度等特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牙签进行建造和设计,例如通过组合、交叉和平衡等方式。
小组合作建造: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牙签和粘土。
2.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并建造一个能够自由站立的牙签建筑,例如塔、桥或者其他创意结构。
3. 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构思,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完成建筑后,邀请他们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
2. 全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鼓励,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或工具来增强牙签建筑的稳定性和创意性,例如纸板、橡皮筋或者磁铁等。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物,以增加他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和兴趣。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的牙签建筑是否能够自由站立,并能够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牙签建筑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中,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成果。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其他创意建筑项目,例如使用不同的材料、尺寸或形状等。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在活动中通过使用牙签进行建造和设计,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一个牙签建筑项目。
牙签实验及其原理教案
牙签实验及其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牙签实验及其原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牙签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2. 学习如何进行牙签实验,并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牙签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
3.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
教学难点:1. 理解牙签实验的原理。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牙签2. 水杯3. 水4. 盐5. 砂糖6. 酒精7. 温度计8.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根牙签,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牙签的用途,并引发学生对牙签实验的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牙签实验的原理:牙签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是一种吸水性很强的物质。
在不同溶液中浸泡牙签,纤维素会吸收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牙签的形状发生变化。
Step 3: 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三个水杯分别装满水、盐水和糖水。
2. 将牙签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确保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3. 观察牙签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溶液对牙签形状的影响,并解释原因。
Step 5: 实验扩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其他溶液对牙签形状的影响,例如酒精、油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记录结果。
Step 6: 总结(5分钟)总结牙签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并与学生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纤维素吸水的原理,了解纤维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牙签形状的影响,如温度、时间等。
评估方式:1. 实验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牙签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设计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牙签立正中班科学教案
牙签立正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牙签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牙签立正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准备1. 牙签2. 外框(可以用纸板或竹片制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启发性问题来导入话题,如“牙签通常用来做什么?”“牙签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牙签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示或实物牙签,让学生观察牙签的形状和结构,并引导他们讨论牙签的功能,例如清洁牙齿、插饼干等。
让学生了解牙签的多功能性,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 学生实践活动:牙签立正(1)准备外框。
教师提前准备好外框,并将其放置在学生们可以观察和参与的位置。
(2)指导学生使用牙签搭建。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种牙签立正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的搭建方法。
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发现。
(3)展示和总结。
学生们完成牙签立正之后,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搭建过程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分享,整理归纳出一些关于牙签立正的技巧和方法。
4. 拓展活动:牙签立正比赛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组织一次牙签立正比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搭建尽量稳定和高的牙签立正。
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们了解了牙签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享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牙签立正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而且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好玩的牙签教案
幼儿园好玩的牙签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基础技能:用牙签搭建基础结构。
•创新思维:通过改变牙签的长度和角度,创造出不同的结构。
•团队合作: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搭建出有共同主题的“作品”。
2. 教学准备本课所需材料如下:•牙签•黏土•纸张•计时器3.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牙签的基本知识首先,向幼儿们介绍牙签的基本知识,如长度、材质等。
然后,引导幼儿们尝试用手把牙签弯曲成不同的形状。
第二步:搭建自己的建筑让幼儿们派一位代表出来,从口袋中抽出一张纸条,上面写有这次课程需要搭建的主题(如高楼大厦、动物等)。
然后,幼儿们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牙签和黏土,搭建出符合主题的“作品”。
第三步:参考他人的构思当所有小组完成后,老师可以邀请各小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如此一来,幼儿们可以在观看他人的构思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这些灵感。
第四步:改进自己的建筑在观看了他人的“作品” 后,让幼儿们有一定的时间交流,讨论如何优化自己的设计。
有些设计可能会有缺陷,如倾斜,这时我们可以要求幼儿们尝试不同的角度和长度,找到最优解。
4. 教学小提示•要鼓励幼儿们互相分享他们的构思•要避免幼儿们使用过多的力道,以免牙签断裂•在课程结束后,要指导幼儿们清理教室5. 总结通过本课程,幼儿们可以掌握牙签结构搭建的基本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能会发现,在课程后,幼儿们自己动手搭建牙签结构的能力有了快速提升,这是一场非常有趣和富有成效的课程。
牙签搭建幼儿园教案
牙签搭建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幼儿通过学习牙签搭建,培养其创意思维能力,提高其手工制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训练,幼儿将能够:1.了解牙签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掌握牙签搭建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4.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开头第一步,老师向幼儿介绍牙签搭建的基本概念,以及牙签搭建的应用场景,让幼儿了解牙签搭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二步,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牙签搭建作品,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详解第一步,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牙签搭建的基本材料,如牙签、胶水等,并让幼儿们观察牙签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二步,教师讲解牙签搭建的基本技巧,如牙签的切割和组合方法,让幼儿们了解牙签的基本组成和拼接原理。
然后,通过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牙签建筑物,让幼儿们体验牙签搭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步,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牙签搭建的高级技巧,如牙签的旋转和组合方法,让幼儿们了解牙签搭建的进一步拼接原理。
然后,通过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复杂的牙签建筑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课后活动为了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后活动,如:1.让幼儿们参加牙签搭建比赛,分为组和单人赛,比较谁的作品最有创意和美观;2.鼓励幼儿们将牙签搭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制作简单的模型、玩具等,培养幼儿创意思维的应用能力;3.教师可邀请相关牙签搭建专业人士来幼儿园,与幼儿们分享牙签搭建的技巧和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牙签搭建知识,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本次训练,希望幼儿们能够掌握牙签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展示出自己的创意和才能。
中班科学教案牙签拼一拼
中班科学教案牙签拼一拼中班科学教案:牙签拼一拼一、引言活动名称:牙签拼一拼适用年龄:中班(3-4岁)教学目标:通过牙签拼一拼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牙签 - 每个幼儿需要3-4根牙签2. 彩纸 - 用于制作标本模型(图案图样)和牙签形状的示范3. 幼儿各自的绘画纸和彩笔 - 幼儿自选颜色三、活动过程1. 简介活动(5分钟)首先,向幼儿们介绍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告诉他们今天要进行的是牙签拼一拼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如何用牙签拼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2. 示范拼图(10分钟)给幼儿们展示示范拼图。
可以使用彩纸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然后使用牙签将彩纸片拼接起来,展示给幼儿们看。
同时,也可以用牙签组成一些简单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向幼儿们展示。
3. 给幼儿分发牙签(5分钟)给每个幼儿分发3-4根牙签,并告诉他们可以用这些牙签进行拼图。
4. 自由拼图(25分钟)让幼儿们自由组合牙签来形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形状。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拼图,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创作。
5. 团队合作(15分钟)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组2-3人。
鼓励他们合作,一起创造更复杂的牙签图案。
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如拼出一个动物、拼出一辆车等,促使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分享和交流。
6. 展示和讨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鼓励其他小组员以及整个班级提出问题、评论和欣赏。
引导幼儿们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他们所创作的图案和形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7. 清理和总结(5分钟)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们将牙签和彩纸片放回原处,并帮助他们整理教室。
和幼儿们一起回顾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询问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要点1. 观察力培养:通过观察彩纸图案和牙签组合的方式,培养幼儿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动手能力培养:通过拼图活动,锻炼幼儿精细动手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站立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
站立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一、背景介绍牙签作为一种常见的小物品,由于其柔韧性和稳定性,可以被用于多种实验和探究活动中。
站立的牙签是其中一个趣味性很高的实验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衡、重力和稳定性等科学概念。
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园科学教学,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实践,开展站立的牙签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平衡、重力和稳定性的直观认识;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牙签:每组准备约20根;2. 纸杯:每组准备2个;3. 尺子;4. 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主题。
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开展讨论:1. 你们经常用牙签做什么?2.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站立的牙签?3. 为什么一个细细的牙签可以站立起来而不倒呢?在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答案。
Step 2 实践探究1.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给每组分发牙签和纸杯,让幼儿们自由探索如何让牙签站立起来而不倒。
并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3.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例如:“你们可以试着在纸杯里放一些水,看看结果会不会有变化。
”“你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牙签摆放方式,看看哪种方式最稳定。
”Step 3 总结与讨论1. 让每组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整理出来,并展示给其他组和全班。
2. 教师带领全班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们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和结论。
例如:“我们发现,当牙签的重心在底部时,它会更容易站立起来。
”“加入了水后,牙签的稳定性有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3. 教师提供正确的科学解释,帮助幼儿理解站立的牙签背后的物理原理,例如重力、稳定性和平衡。
Step 4 拓展活动1. 给予幼儿一些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鼓励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实践。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牙签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牙签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牙签引言:在中班阶段,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好奇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本教案将介绍一个有趣而有启发性的实验活动,利用牙签和其他简单材料制作会动的牙签,通过观察和探索,激发幼儿对力和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目标:1. 学习如何使用牙签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会动的牙签;2. 发现牙签的平衡点和影响平衡的因素;3. 观察变化和探索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4. 培养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活动准备:1. 牙签(数量根据幼儿的人数而定);2. 线;3. 纸杯;4. 小石子;5. 小盘子。
活动步骤:步骤一:引导观察和思考(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你们见过能够自己动起来的物体吗?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会动呢?”等等。
引导幼儿思考并留下疑问。
步骤二:制作会动的牙签(15分钟)1. 把一根牙签平放在桌子上,用另一根牙签顶住它的一端,找到它的平衡点。
2. 将两根牙签用线绑在一起,确保绑得牢固。
3. 将绑在一起的牙签放在桌子上,观察它是否可以自由地旋转或摆动。
步骤三:探究平衡点(15分钟)1. 将绑好的牙签放在一个纸杯上,观察会发生什么。
可尝试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探索纸杯对牙签平衡的影响。
2. 尝试在牙签的一端悬挂一个小石子,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录下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步骤四:观察运动规律(15分钟)1. 将绑好的牙签放在一个小盘子上,观察会发生什么。
可尝试给小盘子施加力以改变牙签的平衡。
2. 观察牙签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当小盘子受力时,牙签会如何摆动。
让幼儿变化观察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五:分享和总结(10分钟)请幼儿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与其他人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例如:“当牙签失去平衡时,它会摆动。
”、“当在牙签一端施加力时,牙签的平衡点会发生变化。
牙签手工 房子教案
牙签手工房子教案教案标题:牙签手工房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牙签手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牙签、胶水、剪刀、彩色纸、小装饰品等材料。
2.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牙签手工房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他们对牙签手工房子的想法和可能的材料。
讲解牙签手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1. 介绍牙签手工的基本原理,即利用牙签的形状和连接方式构建房子的结构。
2. 演示如何使用牙签和胶水连接房子的各个部分。
3.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牙签、胶水和彩色纸。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开始制作牙签手工房子。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尝试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4. 教师和助教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遇到的困难。
3.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更复杂的牙签手工房子,并带到学校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手工艺术展览或工作室,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牙签手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房子,学生还能够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班数学课教案《牙签摆图形》
大班数学课教案《牙签摆图形》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的图形的构成以及常用的牙签摆图形;掌握利用牙签构造出不同的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牙签摆形;2. 牙签构图;3. 牙签摆图形的构造;4. 创造性编排。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牙签摆图形的构造;2. 创造性编排。
教学难点1. 确定构造牙签的方法;2. 创造性编排困难。
4. 教学过程4.1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们用牙签来构造一些有趣的图案和形状。
大家喜欢玩吗?那我们来看看牙签的妙处。
4.2 展示1. 在班场上放置摆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要求同学们用牙签将其摆出来。
2. 来吧,每个人发一枚牙签,让我们看看这个长方形构造的方法。
4.3 实践操作1. 我们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相互比较学习。
2. 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在操作中寻找新的方法。
*3. 教师做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摆出一个心形,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状。
4.4 研究探究1. 讨论如何利用牙签构造出不同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
2. 要求学生用不同数量的牙签摆出相同的图案和形状。
*3.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用牙签摆出,让其它同学猜猜。
4.5 小结在课程结束前,让同学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图形和形状,并讲解制作的过程与心得体会。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并布置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
5. 教学评价通过这次教学,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成功使用牙签摆构图形,理解操作的过程,熟练运用构造方法来设计更多的牙签建构形状。
同时,也让同学们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在互相之间的交流中培养准确观察,思考与创新能力。
最后,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数学的理解也更进一步,希望同学们都能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牙签平衡术教案
牙签平衡术教案教案标题:牙签平衡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牙签进行平衡实验。
2. 学生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准备:1. 牙签2.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例如:硬币、小石头等)3. 平坦的表面(例如:桌子、地板等)4. 记录表格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的概念,例如:什么是平衡?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2. 展示一些平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
实验探究:1. 将一根牙签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牙签的状态。
2. 请学生思考如何使牙签保持平衡,然后尝试使用其他物体(硬币、小石头等)放在牙签的不同位置,观察结果。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让他们讨论不同位置的物体对牙签平衡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来实现平衡,并让他们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展示与应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牙签和物体,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类似的实验。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平衡实验,并记录结果。
3.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与同伴分享并讨论。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的记录表格和解释,评估他们对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参考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估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索更多的平衡方式。
2.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平衡原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平衡玩具。
3. 学生可以研究其他与平衡相关的科学现象,例如:摆钟的原理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内容。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纠正错误,提高实验和观察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二、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三、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1.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2.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表2)访存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存指令――存数(STA)和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JMP)和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这4条指令长度为2个字节,其指令格式为:其中,OP -CODE 为操作码,rd 为目的寄存器地址(LDA 、STA 指令使用)。
D 为偏移量(正负均可),M 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本模型机规定变址寄存器RI 指定为寄存器R2。
3) I/O 指令输入(IN )和输出(OUT )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其中,addr =01时,选中“INPUT DEVICE ”中的开关组作为输入设备,addr =10时,选中“OUTPUT DEVICE ”中的数码块作为输出设备。
4) 停机指令指令格式如下:HALT 指令用于实现停机操作。
3. 指令系统本模型机共有16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7条,访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4条,输入输出指令2条,其它指令1条,表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号、指令功能。
表1四、总体设计本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所示。
图1:数据通路图图2:微程序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确定如下微程序:验证程序:IN 01, R1 $P0045IN 01, R2 $P0146SBC R1 R2 $P02A6OUT 10 R2 $P035AINC R2 R0 $P04B8COM R0 R0 $P05D0RRC R0 R0 $P06E0OUT 10 R0 $P0758JMP 10 3C $P0828$P093C微程序:$M00018108$M0101ED82$M0200C050$M0300A004$M0400E0A0$M0500E006$M0600A007$M0700E0A0$M0801ED8A$M0901ED8C$M0A00A03B$M0B018001$M0C00203C$M0D00A00E$M0E01B60F五、实验步骤1、按接线图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2、写微程序与PC联机,将实验微程序装入实验装置中或脱机时手动将实验微程序写入实验装置中,手动写入的具体方法如下:(1)编程A.将编程开关设置为PROM(编程)状态。
B.将实验板上“STA TE UNIT”中的“STEP”置为STEP,“STOP”置为RUN状态。
C.用二进制模拟开关设置微地址MA5~MA0。
D.在MK24~MK1开关上设置微代码,24位开关对应24位显示灯,开关量为0时灯亮,开关量为1时灯灭。
E.按动START键,启动时序电路,即将微代码写入到EEPROM2816的相应地址单元中。
F.重复C~E步骤,将本实验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转换的二进制代码写入28C16中。
(3)校验A. 将编程开关设置为READ(校验)状态。
B. 将实验板的“STEP”开关置为STEP状态,“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
C. 用二进制开关置好微地址MA5~MA0。
D. 按动START键,启动时序电路,读出微代码.观察显示灯MD24~MD1的状态(灯亮为“0”,灭为“1”),检查读出的微代码是否与写入的相同。
如果不同,则将开关置于PROM编程状态,重新执行(1)即可(4)写程序/运行程序方法一:手动写入A. 将编程开关置为RUN状态,STEP置为“STEP”状态,,STOP置为RUN状态。
B. 拨动开关单元的总清开关CLR(1→0→1),微地址寄存器清0,程序计数器清0。
然后使开关单元的SWB、SW A开关设置为“0 1”,按动一次启动开关START,微地址显示灯显示“001001”,再按动一次START,微地址灯显示“001100”,此时数据开关的内容置为要写入的机器指令,按动两次START键后,即完成该条指令的写入。
若仔细阅读KWE的流程,就不难发现,机器指令的首地址总清后为00H,以后每个循环PC自动加1,所以,每次按动START,只有在微地址灯显示“001100”时,才设置内容,直到所有机器指令写完。
C. 写完程序后须进行校验。
拨动总清开关CLR(1→0→1)后,微地址清零。
PC程序计数器清零,然后使控制台开关SWB,SW A为“0 0”,按动启动START,微地址灯将显示“001000”;再按START,微地址灯显示为“001010”;第3次按START,微地址灯显示为“111011”;再按START后,此时输出单元的数码管显示为该首地址中的内容。
不断按动START,以后每个循环PC会自动加1,可检查后续单元内容。
每次在微地址灯显示为“001000”时,是将当前地址中的机器指令写入到输出设备中显示。
方法二:联机读/写程序用联机软件的“【转储】—【转载】”功能将该实验对应的文件载入是实验系统即可。
(4)运行程序。
方法一:本机运行(A)单步运行程序①使编程开关处于RUN状态,SPEP为STEP状态,STOP为RUN状态., 开关单元的SWB,SW A为“1 1”。
②拨动总清开关CLR(1→0→1),微地址清零,程序计数器清零,程序首址为00H。
③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每按动一次START键,即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
对照微程序流程图,观察微地址显示灯是否和流程一致。
④当运行结束后,可检查运行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
(B)连续运行程序①使“STATE UNIT”中的STEP开关处于“EXCX”状态,STOP开关为“RUN”状态,开关单元的SWB,SWA为“1 1”。
②拨动CLR开关,清微地址及程序计数器,然后按动START,系统连续运行程序,稍后将STOP拨至“STOP”时,系统停机。
③停机后,可检查运行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
方法二:联机运行联机运行程序时,进入软件界面,装载及其指令及微指令后,选择“运行”—“通路图”—“复杂模型机”功能菜单打开相应的动态数据通路图,按相应功能即可联机运行、监控、调试程序。
1.运行程序1)本机运行A.单步运行程序①使编程开关处于“RUN”状态,STEP为“STEP”状态,STOP为“RUN”状态。
②拨动总清开关CLR(0→1→0),微地址寄存器清零,程序计数器清零。
③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每按动一次START键,即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
对照微程序流程图,观察微地址显示灯是否与流程一致。
④当运行结束后,可检查存数单元(0BH)中的结果是否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B.连续运行程序①使编程开关处于“RUN”状态,STEP为“EXEC”状态,STOP为“RUN”状态。
②拨动总清开关CLR(0→1→0),微地址寄存器清零,程序计数器清零。
③按动START键,系统将连续运行程序,直至将STOP拨至“STOP”状态。
④当运行结束后,可检查存数单元(0BH)中的结果是否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2)联机运行联机运行程序时,进入软件界面,装载机器指令及微指令后,运行即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更加的明白了CPU 的功能和组成,如何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来自动执行什么操作,在什么地方找到用来操作的数据。
在一个指令周期下,先程序计算器PC中装入第一条指令地址,并将PC的内容被放在指令地址总线BUS上,对指存进行译码;并启动读命令,程序计数器的内容PC加1,作为取下一条指令的准备;从相应的地址读出指令通过指令总线BUS装入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被译码;CPU识别出是相应的指令,至此,取指周期即将结束。
在执行周期中,通过相应操作控制器做出相对相对应的操作。
微程序是为实现计算机程序的操作,控制对应于每一条机器指令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微操作来完成该机器指令的操作。
一个微操作则作为一条微指令。
如果控制器采用最普通使用的微程序控制器,则一条机器指令的操作就需要一系列微指令来完成。
它们构成计算机的微程序并且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放在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中。
与以上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操作内容如下:间的感情更加的融洽,并通过大家对问题的讨论、研究,不断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剖、解决,会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的简单。
不过在当中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除了硬件上的问题之外,由于对微程序没有深入的理解,使得不晓得程序数据流为什么要这样的流动,甚至会有错误的数据流动方向。
最大的感受是分工合作最好是在研究问题上,小型的具体操作最好是一个人独立的完成,避免犯着低级的错误,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和精神。
图3:实验连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