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提示:用途,象征……)五、【当堂训练】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A.① B.② C.③ D.④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赛课教案_0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采用“泥范铸造法”;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青铜器相关图片的活动,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直观认识。
通过积极参与对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的介绍,训练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甲骨文十二生肖图片和猜字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力的强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初一,好奇心强,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以及青铜器的制作与当时国力之间的关系、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以及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有限,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知道司母戊鼎。
知道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商周青铜铸造业发达的表现;甲骨文字是如何造字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拓展,成语接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下思维拓展,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鼎”的图片,询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叙述:“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很多成语都与“鼎”有关,你能说一说吗?生答略。
其实,“鼎”是一种青铜器。
青铜器是商周物质文明的代表,商周文明的另一代表就是甲骨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青铜器,解读甲骨文,共同感受和领略商周文化。
同学们打开教材23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
2、掌握甲骨文的记事和造字特点讲授新课:学习目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含义、用途和功能师:同学们,通过看这些图片,你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学生回答青铜器含义后,再次强调三种金属的合金:铜锡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利用铜陵特有的铜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搜集青铜器照片和铜陵金牛洞大炼渣的有关资料(或李白描写铜陵冶炼的诗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搜集5个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青铜工艺:利用多媒体投出实物图或利用书中的三个青铜器图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也可利用铜陵大炼渣遗址和李白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宏伟的冶炼场面。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5个易辨认的甲骨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三、课堂检测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共同的位置。
结合所学,回答以下效果。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明,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答:消费规模大,种类多,工艺精巧;著名的青铜器有庞大的司母戊鼎和外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2)商朝的文字在我国的文字史上有何重要位置?答:甲骨文具有了汉字结构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厉的规则,如用鼎制度就明白规则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实质效果是【C】A.西周社会糜烂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厉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2021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①它们都是中国现代高明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现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奠③把它们列为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表达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注重和维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明光芒绚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21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①是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初次发现④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4.(2021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址。
这些遗址就成为我们探求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相关效果。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相对较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4.实物: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或模型。
5.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人教版历史(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司母戊鼎模型,了解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2.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通过汉字听写大赛活动,增强汉字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案例阅读、分析、思考,了解青铜礼器的作用和司母戊鼎的工艺成就。
2.通过动手制作青铜器模型,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先秦文明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 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
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组织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1)计算两道数学题。
①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②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2)铸造过程中的六项工程难题。
①为什么一定要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②怎样才能协调好250人同时行动?③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④怎样才能保证70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⑤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⑥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教师应重在点拨,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
骨文导学案
A.象形 B.方块 C.字母 D.描写
5.将以下画线的局部矫正过去。
中国文字来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明的代表。
器消费工艺高明的是【B】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2.«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6日载:〝日前,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音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中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末尾于【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2021福建宁德模拟)如下图器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它铸造于【B】
4.(2021山东临沂模拟)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明的学习。
我国比拟成熟的文字始于【C】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5.由于文字的发生,历代文明才干经过文字载体世代传达。
甲骨文运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C】
A.形声
B.会意
C.象形
D.指事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学案
三、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这是我国现存的最大青铜器,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水平。该器物叫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 D.毛公鼎 2.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3.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5.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6.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7.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 是因为( )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一、自主学习(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约10分钟) 1、在 ,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 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 时期,表现出 、 、 的特点。代表作 品有 、 。 2、与商周同时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是 文化。此外我国的陶瓷也也很发达,因此,我国是世界上 的国家。所以中国在英语中被称为 。 3.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相继出现了被称为“ ” 的农作物。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 时候都已经有了,而且还 出现了牲畜圈养以及王室的牧场。因此 、 、 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通过下面的图片结合课文内容用50个字描述奴隶的生活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 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 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 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 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 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农业文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5课青铜器与农业文明》。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发展和农业文明的出现。
其中,青铜器的发展包括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农业文明的出现主要包括原始农业的发展、先民的农耕生活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农业文明的出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艺术;2. 学会分析史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 认识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农业文明的出现;难点:青铜器艺术的特点和农业文明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青铜器的发展: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展示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特点。
(2)农业文明的出现:讲解原始农业的发展,展示先民的农耕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文明发展的影响,以都江堰为例,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在农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青铜器与农业文明1. 青铜器的发展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艺术2. 农业文明的出现原始农业的发展先民的农耕生活水利工程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特点。
2.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艺术特点。
3. 阐述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案: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特点:青铜器形制多样,纹饰丰富,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象征意义。
四川省宜宾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知道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知道甲骨文的记事和造字特点。
3.了解青铜器的用途。
学习重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
学习方法读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一、独学: 阅读教材,建议在书上规范勾画、标注(准备双色笔)。
教师巡查,回答学生在独学中提出的问题。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 在 ,我国的出现了铜器。
2. 以后,我国的青铜数量增多。
主要用于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它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采用“”。
4.到商代后期,制出了巨大的(P24插图)和造型奇特的(P23插图)。
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是(P24插图及注释 )。
(二)甲骨文记事(P25插图)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它的评价是什么?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P25插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分别解释它们。
二、互学: 学生讨论,在草稿纸上记好笔记,为展示做准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关注学生参与度,做好指导。
1.互查独学内容。
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小组合作探究一:P26课后活动1、2题。
(结合插图及查找相关资料)展示三、质疑:(通过同学、小组、老师等多途径解决问题)1.个人、小组学习中没解决的问题。
2.展示预习中互学的小组合作探究一。
反馈五、小结:(一)知识小结:师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二)巩固练习:1.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青铜立人像C.毛公鼎D.司母戊鼎2. 现代汉字的鼻祖是()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六、拓展:1.P26知识拓展2.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
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等于1956年、1958年、1963年、1964年和1980年5月在这一带进行过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内容教材P23~P26,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老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的国家。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教材23页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板书一、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博物馆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
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
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老师: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5.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
不超出80个字。
老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6.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老师讲解制造过程。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同步教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年级七科目历史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授课类型课标依据了解商周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IQ题:内容:A同学去商店买一把剪刀、一把锤子要求:A同学不能说话,不能用肢体语言聪明的同学,请问:A同学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导入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2、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3、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知道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知道甲骨文的记事和造字特点。
3.了解青铜器的用途。
学习重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
学习方法读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一、独学: 阅读教材,建议在书上规范勾画、标注(准备双色笔)。
教师巡查,回答学生在独学中提出的问题。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在 ,我国的出现了铜器。
2. 以后,我国的青铜数量增多。
主要用于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它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采用“”。
4.到商代后期,制出了巨大的(P24插图)和造型奇特的(P23插图)。
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是(P24插图及注释 )。
(二)甲骨文记事(P25插图)
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它的评价是什么?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P25插图)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分别解释它们。
二、互学: 学生讨论,在草稿纸上记好笔记,为展示做准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关注学生参与度,做好指导。
1.互查独学内容。
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小组合作探究一:P26课后活动1、2题。
(结合插图及查找相关资料)
展示三、质疑:(通过同学、小组、老师等多途径解决问题)
1.个人、小组学习中没解决的问题。
2.展示预习中互学的小组合作探究一。
四、点拨:师生点拨,学生认真在书上做好笔记(要检查)。
1.完善展示中不足之处。
2.补充“祭祀”的意思,让学生知道。
3.解决书上提供相关史事。
(P23)
反五、小结:
(一)知识小结:师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二)巩固练习:
1.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毛公鼎
D.司母戊鼎
2. 现代汉字的鼻祖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馈六、拓展:
1.P26知识拓展
2.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
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等于1956年、1958年、1963年、1964年和1980年5月在这一带进行过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
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四川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和广汉县文化馆在三星堆进行发掘,获得丰富的资料,发现房屋基址l8座、灰坑3个、墓葬4座、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多件及10万多件陶片。
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续至距今3000年左右,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相当中原夏、商时期。
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建议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等历代蜀王世系所代表的不同经济时代的都邑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国家文化特征的识别体系,填补了巴蜀城市文明早期起源和发展史的空白。
三星堆文化展现了古蜀人恢诡浪漫、舂容大雅的艺术世界和铿訇辩肆、不师故辙的文化心理,很值得考古学家们探索。
三星堆文明为古代东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间开放交流、互补互融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