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如何正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是现今最为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灵活的数据处理手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
然而,许多使用者在使用SPSS软件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SPSS软件的使用角度出发,为大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一. 数据预处理和清洗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清洗是SPSS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
在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清理,以保证统计分析的结果尽可能准确。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数据清洗步骤:1. 数据去重如果数据集中存在重复数据,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SPSS前,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去重操作,以确保数据集中每个样本只出现一次。
2. 数据过滤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排除一些无用信息或异常数据。
在SPSS中可以使用过滤技术去掉无用数据。
3. 数据缺失值处理在数据采集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数据缺失的情况。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需要对缺失值进行处理,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准确无误。
二.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SPSS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
通过SPSS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功能,研究人员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研究人员通过图形和描述性统计量,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SPSS中可以使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频数、百分比、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四分位数等。
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在SPSS中,可以使用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和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预测连续型变量的值。
利用SPSS17.0探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最佳实验条件
利用SPSS17.0探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最佳实验条件摘要氢氧化铁胶体性质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若制备胶体实验操作不当,很难得到丁达尔现象明显且稳定性良好的胶体。
通过实验方案的改进与设计,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直接混合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并测定其pH。
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探讨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水平及最佳实验条件。
关键词氢氧化钠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铁实验条件正交实验在高中化学教材[1]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实验通常是采取如下方法:在洁净的小烧杯里加入约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这一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但加热时间、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或制备的胶体质量较差,丁达尔现象不够明显,而且不易久置,胶体稳定性不高。
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人们提出许多改进意见,较为有效的方法是:(1)在混合溶剂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在乙醇或丙酮介质中用FeCl3和NH3•H2O制备氢氧化铁胶体)[2],可以制备出胶体粉末,在使用时只需加入蒸馏水溶解即可制得透明的氢氧化铁胶体溶夜。
但是这种方法前期使用的药品种类较多而且操作比较复杂、不易作为中学化学演示实验。
(2)用快速水解法制取氢氧化铁溶胶[3],采取快速一次性滴入氯化铁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溶胶。
这种方法一旦制取成功则制得的胶核较大且比较稳定。
(3)利用常规而少量的药品、简单的实验方法在常温下制取氢氧化铁胶体[4],取30 mL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与30 mL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一边搅拌NaOH溶液一边将FeCl3溶液沿烧杯壁缓缓的倒入NaOH溶液中,直接反应制备Fe(OH)3胶体。
笔者通过大量的摸索和对比实验,利用SPSS17.0软件设计正交实验方案,探讨NaOH溶液的用量、FeCl3溶液的用量及温度等因素对制备Fe(OH)3胶体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水平,寻找最佳实验条件。
运用SPSS软件对教学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教学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张敏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02期教学过程中,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整体作答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题型、不同知识点、不同能力层次上的作答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实际的依据。
本文以两个班(共计113个样本)的成绩数据为例,分别从数据准备、数据分析两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运用SPSS软件(SPSS 13.0汉化版为例)对教学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数据准备1.建立测试的双向细目表,并根据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双向细目表是试题结构的直接体现,是确保试题符合测试目的和测量结构的有力保障。
命题者根据课程标准、测试内容、测试的性质与功能和学科测量结构,一般以知识内容为纵轴,以能力水平、题型、难度值、分数为横轴建立。
例如,我们在构建初中化学测试的双向细目表时,依据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
能力水平按层次分为“事实性记忆、概念的理解、规律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每个水平层次又再进行细分。
试题的命制必须依据双向细目表的具体要求来编制。
2.对试题的难度进行预测难度即项目的难易程度。
难度值一般用全体受测者在该项目上的平均分除以该项目的满分得到。
难度预测就是拟题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对学生测试成绩的一种理性估计。
试题的编拟者依据双向细目表对整个试卷及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值都要进行客观的预测,以便和测试结果所获得的实际难度进行对照分析,为评估试题质量和学生成绩提供依据。
綜合试卷难度预测结果为0.72(如下表所示)。
3.学生成绩统计一般以试题的题号顺序为序在Excel中对每个知识点建立统计项目,再进行数据统计,也可以直接在SPSS中进行统计。
二、数据分析1.试题的命制质量分析(1)试题的难度分析进行试卷难度分析是为了从整体上检测学生成绩是否达到拟题者的预设值,从而粗略地判断试题的命制质量。
OSCE在临床技能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体会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张玉霞 周民杰 刘 宇 许文苑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岳阳 414006)【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社会各行各业对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本研究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个案分析,就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问题进行探讨,就其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提出创新性建议及策略。
以期找到限制当前校企合作开展规模与质量的主要问题,为后续更多专业的开展校企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生物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21-01 随着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和大学生就业困难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校企合作逐渐成为当前社会解决人才匮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学校而言,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能迅速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从而获得经济回报。
一、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联手,有针对性的,面向市场、教育服务社会的社会诉求,按照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从而真正打造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关系,校方能借助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更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也有助于企业招纳更多的贤才,促进企业更长远的发展,解决当前高质量技术工种人才匮乏的现状。
培训目的是培养人才,将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教育资源与环境结合起来,以发挥其各自的人才培养特长,来共同打造人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可以单纯将系统知识与完整理论作为追求对象,要把实用以及够用作为原则,让课程内容具有高的应用性。
基于SPSS的教育研究数据处理1
基于SPSS教育研究数据处理第一讲
四分位数 50%的观测值小于中位数 50%的观测值大于中位数
25%分位数
50%分位数
75%分位数
最 小 观测值
下 四 分位数
(low quartile)
中位数
上四分位 数
(upper quartile)
最 大 观测值
50%的观测值位于上下四分 位数之间
基于SPSS教育研究数据处理第一讲
累计百分比:
基于SPSS教育研究数据处理第一讲
>>描述性统计----- 集中量数
均值: 中位数:
某个变量所有取值的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
总体数据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变量;
一个大小为N的数列,要求其中位数,首先应把该数列按大小顺序 排列,如果N为奇数,那么该数列的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上的数;如果 N为偶数,中位数则是该数列中第n/2 与第n/2+1位置上的两个数值的 平均数。
基于SPSS教育研究数据处理第一讲
一、课程介绍和安排
1.统计基本知识和SPSS基本功能(3次)
统计基础、软件介绍(1)
编辑、数据、视图、转换、分析(重点)、图形(2 ) 2.基于SPSS研究数据应用(5次) 调查分析(描述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2) 教育实验(均值检验、方差分析)(1) 教学评价(相关分析、聚类分析)(1) 实例分析和作业(1)
描述统计量 有效的 N (列表状 语文2 态) 18 18 31.00
语文1 N 全距 20 39.00
极小值
极大值 பைடு நூலகம் 均值
59.00
98.00 1627.00 81.3500
67.00
98.00 1490.00 82.7778
初中化学数据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数据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图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分析化学实验结果。
3.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
3. 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数据分析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数据分析?为什么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很重要?二、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解释。
2. 强调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如帮助科学家发现规律、验证假设、指导实验设计等。
三、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15分钟)1. 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图表法、统计法、比较法等。
2. 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3. 展示数据处理技术的工具,如Excel、Python等。
四、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实例(15分钟)1. 提供一个化学实验数据案例,让学生尝试使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和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 讨论如何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如优化实验条件、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等。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3. 展望数据分析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数据案例。
2. 数据分析软件工具(如Excel、Python等)。
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多个化学实验数据案例,让学生练习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
3. 结合化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技巧。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化学实验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收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收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条件:包括实验的时间、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2. 实验过程观察数据: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例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生成等。
3. 测量数据:包括实验中所用的仪器的测量结果,例如称量物质的质量、pH值的测定等。
数据收集需要注意准确、全面和规范,可以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电子记录工具进行记录,以保证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计算的过程,以获得可用于分析和比较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例如按实验条件、时间顺序或其他需要的规则进行分类整理。
2. 数据清洗:去除错误数据或异常值,例如通过比较数据的合理范围进行筛选,或者通过检查数据的一致性来排除异常值。
3. 数据计算:对数据进行一些基本运算,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以帮助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每一步的处理都能够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方便后续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和推断,以得出科学结论或解释化学现象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分布、相关性和变异性,例如使用直方图、散点图、相关系数等工具。
2. 趋势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来推断实验结果或化学行为的规律,例如绘制曲线、拟合数据等。
3. 对比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已知数据或理论模型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计算误差分析、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值等。
基于SPSS统计软件的学生省质检理综成绩分析
三、 用 S S 应 P S统 计 软 件进 行试 卷 分析
( ) 据 收 集 和 分析 内容 一 数
1调 查 对 象 .
三明二 中 2 1 届 高j () () 00 8 、9 班学 生省质检 理综成 绩 。 2成 绩 分 析 内容 .
同理 , 们 可 以定 义 6 、 0 8 、 O分 段 的 分数 段 , 图 l所 示 。 我 O 7 、0 9 如
二 、 P S简 介 SS
S S Sait a P c aefrS ca Sin e ) 社 会 科 学 统 计 P S(tt i l a kg o oi1 cec s 即 sc
三 大统 计学 软 件 。S S P S可 以用 对 话 框 的形 式 实现 各 种 管 理 和 分 析 数据 的功 能 , 有 数 据 管 理 、 计 分 析 、 拥 统 图表 分 析 和输 出 管 理 等 功 能 , 而 实现 描 述 性统 计 分 析 、 值 比较和 相 关 分 析 等分 析 从 均 功 能 。它 具有 操 作 简便 , 计 分析 方 法 全 面 , 形绘 制快 捷 等 优 统 图 点 , 为 一 种有 效 的统 计 工 具 , P S已经 广泛 应 用 于生 物 学 、 作 SS 心
果 的重 要 指标 , 教 学评 价 中起 着举 足 轻 重 的 作用 。 着 新课 程 在 随
改革 的不 断推 进 和 教 育 教学 改 革 的 不断 深 入 ,对 教 学评 价 提 出
了更 为 客 观 的要 求 ,这 就 要 求 教师 在 对 学 生 学 习成 绩 进 行 统 计
基于SPSS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
Ke y wo r d s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d u c a t i o n ; S P S S 1 7 . 0; h i g h s c h o o l c h e mi s t y r t e a c h i n g
1 9 9 2年联合 国环境 与发展 大会通过 了 ( 2 1 世纪 议程》 。该议案 阐明 了青少年环境意识及相 关素质对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重要性 。 以及 开展环境教育 的
必要 性 。
测 评指 标 及 方 法 的研 究 ,但 对 测评 结果 的统 计 分 析较
少。 S P S S是一款全球公认 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 , 集
数 据整 理 、 统 计分 析 、 图表 分 析 、 输 出管 理 功 能 于 一 身 ,
具有 功能 强大 、 使 用方便 及适 用性广 等特 点 , 广泛应
关键 词 : 环 境 教育 ; S P S S 1 7 . 0 ; 中学 化 学 教 学 中 图 分类 号 : G 6 3 3 .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顺 序 编 号 : 1 6 7 2 — 5 1 9 0 ( 2 0 1 3 ) 0 3 — 0 0 2 3 — 0 3
S t u d y o n Ca r r y i n g o u 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d u c a t i o n i n Hi g h S c h o o l Ch e mi s t r y Te a c h i n g
畜 牧 与饲 料 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n i m a l Hu s b a n d r y a n d F e e d S c i e n c e
浅谈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在化学数据和图形处理、分析化学方向、化学教学等化学知识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的应用分析计算软件教学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近十几年来化学领域中最话跃的课题之一,计算机与化学结合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理论化学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它的计算工作量庞大,非人力所能胜任。
如量子化学,复杂体系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多组分体系的化学平衡、配位化合物构型稳定化能的计算等,都需要计算机才能解决,所以计算机的发展促进了理论化学的发展。
化学学科中复杂计算对强大计算能力的依赖,海量化学信息对存储和管理能力的高要求,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微观性对虚拟现实的需求,化工过程对自动化的需求等等,都要求化学工作者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驾驭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化学工作者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
以下为个人对计算机在化学应用中的几点浅见:1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1 用于定量分析计算机定量分析可以应用于无机、有机、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等各个方面。
每一种化合物或络合物都有自己的光谱图,如果样品是由多种化合街或络台物构成的多组分混台体系,它们的光谱图必然产生相互重叠。
由于组分问的相互干扰,使这种重叠的光谱图变得十分复杂,给定量分析带来很大困唯。
借助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同时定量分析出重叠内的所有组分。
例如,在共聚合成工业中,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链区长度(CH2基团的链长)对共聚物的性质(如柔软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共聚物的生产中必须对CH2基团链区进行定量分析。
丙烯、乙烯共聚物红外光谱图是由CH2、CH3、CH n重叠而成,因此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谱图进行定量分析。
1.2 用于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在无机成分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扩大光谱分析的应用范围,在原子吸收光谱领域中已开始把光谱分析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使用固定程序操作,用于连续分析、控制分析等场合,或者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出的大量各种数据送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基于SP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
六、总结
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 入了解学生综合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明确这些因素,学校可以更好地制 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评价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我们将继 续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 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使用SPSS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但是其操作界面友好,初学者也可以快速上手。 用户在安装SPSS后,可以通过菜单栏和工具栏进行数据导入、数据管理、统计 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操作。同时,SPSS还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手册和教程,方便用 户学习和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
SPSS的优势在于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精度高和可靠性好。首先,SPSS提 供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功能,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其次,SPSS的操作界面 简洁明了,使得用户可以快速上手并进行各种操作。此外,SPSS还拥有强大的 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并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最后, SPSS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内置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可以确保 用户的数据分析和推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因子旋转:通过旋转坐标轴,使得公共因子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具有简单和 直观的解释。常用的旋转方法有方差最大化旋转和正交旋转等。
4、因子解释: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各变量归类到相应的公共因子 中,并给定各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4、因子解释:根据旋转后的因 子载荷矩阵
1、数据收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某地区500名居民对于幸福感的 看法和体验。问卷包括30个题项,涵盖了居民的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社交互 动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搜集某高校500名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调查数据作为样本。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数据标 准化等;然后,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提取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公因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法,对这些公因子进行解释和评价。
高中化学《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成分实验探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1.2 教学内容物质成分实验探究的定义和意义。
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的原则: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客观性、科学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成分实验探究的定义和意义,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进行小组讨论。
1.4 教学资源教学PPT:包含实验探究的定义、意义、基本步骤和原则的介绍。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1.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质成分实验探究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能力。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能够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2.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
实验设计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析因试验、比较试验。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实验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资源教学PPT:包含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介绍。
实验案例:提供一些实验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2.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设计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第三章:实验操作与技能3.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2 教学内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化学品的使用、实验室火灾防范等。
3.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3.4 教学资源教学PPT:包含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的介绍。
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及SPSS实现
本研究 采用协 方 差 分析 法 , 用一 个 教学 班 两 利 个 学期 的物 流管理 课程期末 成绩 和配送 中心管理课
程期末成绩的数据 , 对教学效率的评价问题进行了
研究 .
个) 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 , 数量 因子
=
1 z =∑( ; ∑Y, 一
一‘J 1 J= 1
ni
的影响 , 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成绩这一混杂因素的
影响, 仅仅对 当前 的学生学 习成绩 进行评 价 , 出 的 得 结论 就不能 全面客 观地反 映实 际教学效 率.
f =∑ ( —,( 一 . X ) ) 一 , i )
1 协 方差 分 析 法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的精确性 , 需要尽力排除影 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即非处理因素 ( 混杂因素) 的干扰和影响, 使各处理问尽量一致 , 再对各处理因 素做方差分析 , 这就是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
本 思想 是 在 作两 组 或 多 组均 数 ( i= 12 … , ) ,, p 之 间的 比较 前 , 直线 回归方 法 找 出各 组 因变 量 与 用
=1 ,=1
P i
i =1 , =1
P
1
=
÷ 仆 i ∑∑% = , ∑∑( 一) ;
=1 ,=1
n i
i :1 , =1
P
z =∑ ∑ ( 一 )量 相关分 析来研究 物流课 成绩 和配送 课成 绩 之 间 的相 关性 , 算 出六 计
其中, n=∑
当P 个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时 , 就需要对均值
排序 , 由于有协 变量 的影响 , 以需把 协变量都 取 又 所
SPSS的因子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9 .6 74 5 30 5 .4
9 .6 56 0 .08 2
9 .6 7.4 30 5 45
9 .60 56 . O 21
9 .3 30 0
26 0 .2 10 0 .8
9 .3 30 0
9 .5 56 0 9 . 31 67
.
近年 来 . 大学 生作 为 主体 参 与 教 师 教 学 评 价 . 成 为 我 已
XJ P8 学生知识长进, 能力提高, 素质增强
1 0
国高 等 学 校 普 遍 采 用 的评 价 方 式 学 生 对 教 师 的评 价 通 常 是 比较 客 观 的 . 为 教 师 的 授 课 对 象 . 生 对 教 师 的教 学 情 作 学
T tl oa 1
2 3 4 5 6 7 8
%
Vain e Cu ltv ra c muaie% T tl oa 9 .6 30 5
25 6 .9 10 0 .7 .5 91 . 2 74 . 6 67 .5 51 -5 31
c mp n n o oet
因子 分 析 总方 差 解 释 情 况
Exrcin S mso q ae o dn s ta to u fS u rn L a ig RoainS mso q ae o dng tto u S u rn L a i s f
Cu ltv mu a i e%
% o r n e C muaie% Toa % 0 fVai c a u lt v tl fVain e ra c 9 .65 30
2.9 56 10 0 .7
74 5 .4
02 8 .0 85 2 .6 76 7 .0 59 3 .3 54 .O4 44 .05 28 .05
《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第5章 因子分析
计算因子变量得分
因子得分结果生成了两个变量,分 别为“FAC1_1”和“FAC2_1” , 即为因子得分。
Part 5.3
因子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评价教学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时,仍然采 用的是传统的方法,,如平均分、总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然后 再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些统计指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并不全面。例如,不同学科 的学科性质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影响;再如,某个学生在某一类学 科上存在的问题等。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原有变量
因子载荷
矩阵形式:
公共因子
特殊因子
因子分析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1、因子载荷 2、变量共同度 3、因子的方差贡献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因子分析的 前提条件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反映象相关矩阵检验
因子分析的 基本步骤
构造因子变量
使因子变量更 具可解释性
主成分分析法 主轴因子法 正交旋转 斜交旋转
公因子
1
2
-.794
.422
-.734
.401
-.640
.632
.888
.313
.810
.466
.828
.457
公因子1和理科变量(数学、物理、化学)负相关, 和文科变量(语文、英语、历史)正相关;
公因子2与六个变量都正相关,且两个公因子在每 个原有变量上的载荷的绝对值差异较小。
因子分析——使因子变量更具可解释性
本案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以帮助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出现的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SPSS在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SPSS在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SPSS对计算机考试成绩的分析为例来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对试卷的各类题型、各题得失分情况、考试成绩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试卷的难易度与合理性以及实际教学成效,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手段。
关键词:SPSS;计算机教育;考试1前言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中极为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研究方法,它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相关结论。
统计学方法是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解决教育实证研究中的很多种问题。
SPSS 是世界著名的统计软件之一,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教学评价中考试成绩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考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然而试卷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试卷本身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目前用于试卷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方法有信度、效度等指标。
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试卷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试卷的难易度与合理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SPSS简介SPSS是现代统计软件的典型代表,其全称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三位大学生开发了最早的SPSS统计软件,并于1975年在芝加哥成立了SPSS公司,已有30余年的成长历史。
到20世纪90年代,推出基于Windows平台的版本,其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全部为视窗菜单式操作、编辑,有灵活的变量变换和文件交换系统,多种统计图表的结果输出,并具有与Microsoft Office软件兼容等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
SPSS应用于通讯、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制造、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SPSS在高等数学教学评估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 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9 1 ( - 1 2 0 1 7 - 7 12 0 )2c O 5 — 2 )
教 学评 估反映 了在 教育和 教学 任务 目标 下, 教师教与学生 学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 由 于教学过程 中教师和学生 的复杂行为 , 只有在 不 同学 习情 境下 实施的 多元化 评价 手段和 评 价 方式才 能合理 有效地 进行 教学评 估和 教学 分析 。 本 文从 高等数 学考试 成绩 角度 进行 教学 评价和分析。 高等数学是高等教 育的基础课程 , 为后续课程 提供必备的数 学知识 , 考试 多以统 考 为主 , 师 的 主 观 因 素 对 成 绩 的 干 扰 较 教
1数据取样
利 用 SPSS对 学 校 0 08 高 等 数 学 7、 级 ( 5 6 人期末成 绩统 计分析 , 假设高等数 一) 6 3 并 学( ) 一 考试 内容 与教学大纲一致 , 试卷质量 良 好, 考试成绩较 好地反映 r学习和教学 效果 。
2数据分析
21总体情 况分析 . 学校 0 、 8 高 等 数 学 ( ) 6 3 期 7O级 一 56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 。 学 生 角 度 讲 , 一 新 生 学 习 态 度 认 从 大 真 , 视课 堂 教 学 和 课程 考 试 ; 重 从授 课 教 师 角度 讲 , 师专 业 背 景 、 业 知 识 更 相 近 , 教 专 该 课程在 体现教 师教学 水平 和学生 学 习效果 上具 有一 定 的代 表性 。 考试是 教学 评估 中检查 教学效 果的 手段 之一 。 试卷是考试的主要载体 , 考试成绩是学生 知 识掌握 情况和 教师 教学水 平的一 种直 接体 现 。 卷 内容 和 质量不 仅影 响 考试 的可 靠度 试
融合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融合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结果分析关键词:STSE,高中化学,实践,调查问卷。
STSE(即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指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教育可以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到高中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2】【3】。
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可预估本研究主题的教学模式初具成效。
但具体效果如何以及论文研宄的目的是否达到还需进一步的研宄证明。
因此本文章就这个问题展开阐述,对于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融合STSE 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前后学科核心素养生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变化;对于该班的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就其以旁观者的角度听完这三次教学案例后的感受进行了解。
并利用SPSS20.0软件对实践后所得问卷数据、访谈情况、成绩进行分析。
通过这两种研究方式,并结合每次案例实施后的评价与反思,得出实施STSE内容的教学效果。
1.问卷设计本论文实践部分将两个实习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践。
根据前期调研发现该中学化学老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言语讲授法,教学模式单一,忽视教学理念的渗透,教学评价侧重考试成绩。
本次实践要首先对实验班的学生简单介绍“STSE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在设计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情。
在案例实践后,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査,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纸笔测试。
通过分析实验班学生的调査问卷进一步说明融合STSE教育理念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试题测试结果,说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调查问卷的目的与意图如表1所示。
2.实践过程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是周口市某高中,为了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教学的第一个月内,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一起上化学课,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并对班内学生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
常用化学软件及其应用.
Interactive TrainingTM 交互式培训软件,包括 以下 几个部分: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交互式原子吸收光 谱分析培训软件。 Gas Chromatography 交互式气相色谱培训软件。 Advanced Interactive Gas Chromatography Training 高级交互式气相色谱培训软件。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交互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培训软件。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交互式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培训软件。 Advanc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交互式高级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分析培训软件。 Mass Spectrometry 交互式质谱分析培训软件。 Statistics for Analytical Chemists 适用于分析化学者 的交互式统计学培训软件。
2、学会一些基本的作图方法和作图技பைடு நூலகம், 进行分子的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的计算。
3、综合应用上述软件,进行简单的分子设 计及化学反应机理分析。 4、学会利用国际互联网,对不断新推出的 国内外化学软件进行跟进并进行知识更新; 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一切化学网络资源。
第一章 常用化学软件介绍
计算机作为一种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软件发展迅猛。
– – – – – Mass Spectrometrist's Periodic Table Isotope Ratio Calculator Elemental Composition Workshop Mass Series Calculator Simple Electrospray Calculator
无机化学试卷分析与评价
无机化学试卷分析与评价
李玲;许红平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7(44)20
【摘要】评价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授课质量,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分析了146份试卷.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试卷整体难度、区分度、信度分别是0.74、0.21、0.875.试卷涵盖知识点较全面、可靠性强、难度适中.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教师应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页数】2页(P171-172)
【作者】李玲;许红平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医用化学系,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医用化学系,宁夏银川 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J], 陶建清;周星
2.不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试卷质量对比分析与思考 [J], 杨黎燕;秦蓓;杨莉宁
3.四川省1990年中学教师“专考”无机化学试卷分析 [J], 罗文绮
4.素养评价的传承创新与导向
——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江苏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J], 刘江田
5.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的北京市新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J], 严智伟;颜桂炀;郑柳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SS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张敏
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2期
摘要:通过运用SPSS对命题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考试情况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介绍SPSS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SPSS;教学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2-005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SPSS软件运用到教学研究中,本文着重介绍SPSS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1 对命题制质量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阶段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往往都是以试题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一份试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1.1对试题难度的评价
对试题难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检测学生成绩是否达到拟题者的预设值,从而粗略的判断命题的质量。
若实际难度高于预测难度,说明试题偏易;实际难度低于预测难度,说明试题偏难。
利用[分析(A)](Analyze)菜单可以实现对试题难度的评价。
操作提示:执行“分析(A)│ 描述统计(E)│ 描述统计分析(D)”,选择“总分”进入“变量”栏进行分析,获得下列报表:
对总分的分析
数据解读:输出结果显示出总分变量的样本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标准差这五个常用的统计量。
抽样对象的均分为75.6分,可以看出该试卷的整体难度约为0.76(卷面满分
为100分),试题难度略高于出题者的预测难度0.72,试题可能是略过于简单,也有可能是所抽样的对象整体水平偏高的原因。
标准差约为16,结合平均分综合分析,本次测试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较大。
1.2对试题区分度的评价
怎样的试题才是“好的"试题?通过“区分度”的分析可以评价试题的“好坏”。
项目的区分度,又称项目的鉴别力,指项目得分对被试者实际能力水平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
常用鉴别指数D来表示项目的区分度,D=PH-PL,式中PH 为高分组在某项目上的难度值,PL为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难度值。
示例:对测试中学生“总分”的分析。
操作提示:选择“分析(A)→描述统计(E)→频数分布表(F)”,选择“总分”进入“变量(V)”栏,再通过“统计(S)”栏选择所需要的分析项目。
如图所示,结果输出给出了“总分出现的频数”。
若我们将学生成绩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从高分一端开始选取27%的学生作为高分组,依次再从低分端选取27%的学生作为低分组。
根据抽样人数(113个样本),分别计算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难度,我们就可以算出本次考试该试题的区分度,D=0.85-0.51=0.34。
和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进行对比,D在0.30-0.39之间,本套试题的区分度属于“良好”,修改后会更佳。
对试题区分度分析的目的是以便能更好的修正试题,为以后的测试积累经验。
2 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评价
2.1对不同大题的答题情况评价
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得分情况,可以轻松地获取学生的答题情况。
如,每次考试结束后,每个教师首先关心的是学生在每个大题上的得分情况。
操作提示:执行“分析(A)│ 描述统计(E)│ 描述性统计分析(D)”,选择各个大题进入“变量”栏进行分析。
获取报表,如下图所示:
数据解读:从以上分析结果输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个大题的得分情况,如“我会选”,平均得分27.6分(满分为30分),可求得该题的难度为0.92。
最高得分30分,最低得分12分,标准差为3.8,和其他几个大题相比,学生成绩波动性不大,学生得分较为理想。
2.2对不同水平层次试题的答题情况评价
过去教师对于考试结果一般只关注学生的总分,而对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发展水平,不能作出更为细致的判断。
因此,关注学生在不同能力要素上的发展情况,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更为实际的依据。
操作提示:执行“分析(A)│ 描述统计(E)│描述性统计分析(D)”。
通过选择“各个水平能力层次”进入“变量”栏分析,可以获得抽样样本的得分情况。
数据解读:如“事实性记忆”,抽样样本平均得分25.6分(试题满分为31分),可求得该题难度为0.84。
最高得分31分,最低得分6分,标准差为3.8,和其他几个能力水平层次的得分相比,样本在此大题上的整体得分比较理想,学生成绩波动不是很大。
2.3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
SPSS软件同时能提供强大的图示分析功能,利用图示也能比较直观的显示出分析结果。
以下以折线图为例来示例一些分析结果:
操作提示:执行“图表(G)│ 线图(L)│(根据具体报表需要选择不同的选项)”获取报表。
如图:某些学生在各大题上的得分情况和均值之间的比较。
从图示上可以比较清楚的获得不同的学生在各个大题上的得分比较。
如:在“我会分析”这个大题上,汪洋同学的得分情况都高于总体均值和其他几个同学。
2.4不同班级之间成绩是否存在差距
在考试结果分析中,教师一般会用平均分的高低来简单比较各班的成绩,利用SPSS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对比进行更科学的统计分析。
例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三(3)、三(6)两个班的化学成绩(总分)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操作提示:执行“分析(A)│ 均值比较(M)│独立样本T检验(T)”获取报表。
数据解读:输出结果给出了“假设方差相等”和“假设方差不相等”两种情况下的“方差相等的Levences,检验”和“平均数相等的t检验”结果。
两个班的化学成绩(总分)方差相等或不相等,应选择对应的统计量作为t检验的结果。
本例中,因为“假设方差相等”的“显著性”为
0.447,大于0.05(假设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95%,则不可置信区间为5%),则“假设方差相等”的条件满足。
选取“假设方差不相等”行对应的分析结果,由于“平均数相等的t检验”中的“显著性(双尾)” 值为0.744,也大于0.05,所以,接受均值相等的假设,即两班学生在这次考试整体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
3 其他因素是否对学生化学成绩产生影响
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也是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关注的内容之一。
利用SPSS 中的相关分析可以实现对是否影响学生成绩相关因素的分析。
“相关分析” 是研究变量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它通过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紧密程度。
相关系数介于-1~1之间,当大于1时称正相关,表示A变量随B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系数小于1时称为负相关,表示A变量随B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示例:学生化学成绩的好坏是否与物理、数学成绩有关联?
操作提示:选择“分析(A)→相关分析(C)→两个变量相关分析(B)”,出现下列窗口,如图。
将“化学、数学、物理”移入“变量(V)”中,并选择其它相关的选项。
如图所示,出现“结果输出”窗口。
数据解读:输出结果列出了3个变量两两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双侧显著性检验概率(sig,2-tailed))和数据组数(N)。
脚注内容显示相关分析结果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变量两两间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而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因此否定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不为零,变量化学、数学、物理成绩之间具有相关性。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不仅强调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评价。
利用相关分析,我们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家庭因素、学习环境、师生和谐关系等方面是否会影响学生成绩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竺丽英. SPSS软件在教学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6,(3):46-4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