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理论对舟山经济发展的启示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2 0 1 5年 0 5月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保 持领 先 , 其增 长 态 势 在部 门和 地 区之 问也 是 不 均
衡 的 。 当主导 的产 业 在 地 区 聚集 , 并拥 有 技 术 创 新 能力 的时候 , 就会 加速 资本 的 聚集 , 形 成 规模 经 济效 益, 对其 他产 业或 地 区产生 有 力的连 扩散 效应 , 从 而 加 速其 他产 业 或 地 区 的经 济 增 长 。这 时 , 这 种 主导
互作 用 , 并 由这 些离 心力 和 向心 力 构 成 彼此 影 响 的 “ 场” 。在 一 定 的经济 空 问 或 者 经 济 环 境 中, 增 长极 是一 个“ 推进 型单 元 ” ( p r o p u l s i v e u n i t ) , 即会对 其 他
经 济单 元 产 生 “ 支 配效 应 ” ( d o mi n a t i o n e f f e c t ) 的
现 以来, 其 一 直在 世 界 各 国 的 区域 经 济 规 划 和 发 展 中扮 演 着 重要 的 角 色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增 长 极 概 念 的 解 读, 并 对 利 用 增 长极 理 论 实 现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实例 进 行 研 究 , 阐述 增 长 极 理 论 对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启 示 。
增 长极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两种 作 用 。相 应 地 , 赫 希 曼也提 出 了极化 效应 与涓 滴效 应 。涓滴 效应 通 过增 长极其 他产 业 或地他产 业或 地 区的资 本 吸收使 得 后 者 经 济萎 缩 。 法 同经 济学 家 布代 维 尔 ( B o u d e b i l l e ) 将 增 长极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经济范式和发展瓶颈
济。 而海洋经济就是这样一种整体经济 , 不仅所利 用的 自然资源分布在 占“ 水球 ” —— 人 类居住 的星 球表面积的 7 % , 1 而且主要是它 目前还是一个要 不断填补、 替补和弥补的领域。由此看来 , 过去把 只利用 了全球 2 %的陆地 资源的经济 当成 了全 9
球的整体经济 , 明显是一个误会 、 区和误解 。从 误 占全球表面积 7 %的海洋来看 , 1 人类 的发展还有 很 大 的空 间 。 发展“ 舟山群岛新区” 不是简单 的以发展局部 的舟山为 目的的一种制度设计 ,而是从 国际和世 界 的角度出发对全国、开 发 和发展 海 洋更 多 的是从 战 略层 面而 不是 从策 略 层次 的角度 出发 进行 的审视
和思考 。我们 以前一般既是以陆地经济来标志全 球经济的, 又是以经济发展来带动社会发展的。 而 新 的经济模式既是要 以海洋经济来标志全球经济 的 ,又是主张 以社会发展作为参照系来制定和推 动经济发展模式的 ,是要 以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 水平为 目标的。 这就要求 ,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 环境、 破坏生态 、 牺牲 民生为代价的。 所以,新区” “ 的战略经济就是一种未来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经 济, 是一种现在一般在重点考 虑的是投入的需要 是否合理、 科学和可能而将来才会产生效用、 效益 和效应 的经济 。 对人 类来 说 , 展 占全 球 表 面积 7 % 的海 洋 发 1 及其资源将是一个战略性 的行为。由此形成的经 济就是一种战略经济 。人类至今熟悉 的只是海洋 的表面 , 但对其蕴涵的资源却是陌生的 : 不仅是对
这种经济范式是指这样一种 “ 把前一个经济 环节上 的废料或者产品当作 了第二个经济环节上
的原料” 的经济运行范式 。其 中, 最大的循环是生 产的产出经济与生活的消费经济之间的循环 。
见行于学_见效于干_在循迹溯源中探寻“海洋强省”建设的舟山密码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8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舟山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拥有海域2.08万平方公里,岛屿2085个,海岸线2788公里,适宜开发的深水岸线280公里,占到全省的55.2%、全国的18.4%。
海洋是舟山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也是舟山践行“八八战略”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为舟山市吹响了海洋强省建设的冲锋号。
近年来,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职能,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积极投身“海洋强省”建设。
一、在循迹溯源中,聚焦以学夯基,深化“八八战略”的强大指引“海洋强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大地萌发与实践的鲜活例证和生动缩影。
学习越深入、实践越深化,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越能在循迹溯源中,深刻认识到“八八战略”之于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学思践悟“海洋强省”蕴含的战略思维“舟山是海洋大市,渔、港、景等海洋资源极为丰富。
做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是长远的战略任务。
”“舟山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独特,其开发开放不仅具有区域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
”这些重要论述是舟山把向领航的“指南针”,是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把握舟山发展演进趋势和未来形态,做出的一项战略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
(二)学思践悟“海洋强省”蕴含的变革理念“对于舟山来说,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抓住海洋经济这个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谋求更快更好发展,为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贡献。
”“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势在必行。
以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海洋产业突破性发展。
要从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这些重要论述是舟山高效发展的“金钥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舟山发展路径、发展动能的变革重塑。
增长极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增长极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作者:李茂生来源:《商情》2017年第19期【摘要】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增长极理论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政府决策和区域发展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增长极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增长理论;区域;发展一、增长极理论研究综述(一)关于增长极的理论研究“增长极”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F.Perroux(1955)提出。
Perroux在研究经济非均衡增长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类似于“磁极”的中心,这个中心会吸收周围的资源维持自身增长,而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Perroux将这种中心抽象为“增长极”。
Perroux 的增长极理论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发展存在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增长极具有创新优势,又存在规模经济,会不断吸收周围的资源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此时区域差距不断加大;第二个阶段是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增长极的优势会不断扩散到外围区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此时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Boudeville(1966)将主导产业和地理空间引入增长级理论,提出主导产业所在城市即为增长极,增长极的等级由城市规模决定。
Myrdal(1957)利用循环积累因果论解释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他认为,市场一般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发展较慢的地区则会不断处于劣势。
Hirschman(1958)的“核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达的核心地区对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存在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
Hirschman利用“联系效应”来解释产业间互动关系,并提出,政府可以利用“联系效应”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从而在短期内发挥较大的极化效应。
J.Friedmann(1966)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会通过与外围地区的不平等交换来维持中心区域的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在增长极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实践中,增长极理论往往难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增长极的强大吸引力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资源流失,加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增长极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增长极理论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2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长极理论可以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
03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增长极理论可以提高城市群的发展质量,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增长极理论的定义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和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
此后,增长极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包括对不同类型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以及对增长极形成机制、演化规律的探讨等。
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区域发展中,应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条,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政策引导与合作
区域经济增长极实践的启示与借鉴
04
CHAPTER
增长极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法国巴黎地区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一、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历程1.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
佩鲁最早提出以“增长极”为标志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在他看来,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不平衡增长的,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在空间的某些点上集聚,于是形成了增长中心或增长极。
它们会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即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
佩鲁的发展极理论虽然涉及产业和企业的不平衡发展,但最终归结为城市和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并且强调聚集和吸引效应,扩散效应,以及地理、区位和中心优势。
2.增长极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总体上看,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还有两大缺陷:一是过分强调发展极的正面效应而对负面效应不置一词;二是将发展极建筑在抽象的经济空间基础上。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和赫希曼,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弥补了这二方面缺陷。
(1)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的或积累的因果关系”原理,即“累积的地区增长和下降”理论,并使用“回波”和“扩散”的概念,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极)对其他落后地区的双重作用和影响,因此而形成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论,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和增长极理论。
(2)赫希曼的“边际不平衡增长理论”。
赫希曼认为,凡有关联效应的产业,不管是前向联系产业还是后向联系产业,都能通过该产业的扩张和优先增长,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后向联系部门、前向联系部门和整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
(3)布代维尔的“地理性增长极”理论。
布代维尔把增长极概念从抽象的经济空间发展成具有更广泛的区域范畴,将地理学中的“增长中心”这一地理空间概念引入佩鲁增长极,并正式提出“区域发展极”概念。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著作。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案例的分析,作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本书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本书指出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
作者认为,无限制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
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的限制,经济增长必然会遇到瓶颈。
过度的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寻找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其次,本书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增长局限性的方案。
作者主张通过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绿色增长”的概念,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需要在政府、企业和个人层面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等。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此外,本书还对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例如,作者通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研究,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非常大。
因此,中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还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增长的极限》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它提醒我们经济增长的局限性,敦促我们寻找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增长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获得启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增长极理论成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路径之一。
增长极理论主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过发展某一特定区域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增长极理论的内涵以及该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首先,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均衡分布在整个经济空间中,而是存在着集聚的趋势。
特定区域的经济增长多源于其具备的特殊资源和条件,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产业基础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
这种集聚趋势会形成增长极,该增长极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并形成一个辐射式的发展模式。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增长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产业和资本流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其次,增长极理论还强调了溢出效应的重要性。
溢出效应指的是增长极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局限于该区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周边地区传播。
这种传播可以是直接的,如经济活动的扩散和产业链的延伸;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技术创新的传播和人力资源的流动。
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增长极的发展更具有持久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机会和潜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增长极理论并非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万灵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增长极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进而可能造成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其次,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依赖性加强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和外部冲击的传导。
此外,增长极理论也未能完全解释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或失败,因为不同地区的发展因素和路径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借鉴增长极理论的经验的同时,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经济差距的扩大。
其次,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联系,在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多个增长极,以应对外部冲击和风险。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分析,作者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书中介绍了经济增长的历史趋势。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信息时代,全球经济向来在不断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浮现了所谓的“增长的极限”。
作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清晰地展示了这一趋势。
其次,书中深入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
作者指出,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了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而人口老龄化则给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经济增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后,书中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增长局限性的方案。
作者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他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理念。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认为惟独通过创新才干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
在读完《增长的极限》后,我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详细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清晰地揭示了经济增长面临的局限性和挑战。
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很有启示性,让我意识到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增长不仅仅是追求GDP的增长,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惟独实现可持续发展,才干让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我相信,惟独当我们意识到经济增长的极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我们才干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夸姣的未来。
总之,《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全面分析,让读者对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数据支持,还提供了解决经济增长局限性的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惟独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才干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让经济增长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理论及其启示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理论及其启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是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基础之上发展来的,对当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含义、发展历程,对该理论的评价及当前运用该理论是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标签: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启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意义重大。
1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主要观点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區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2对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评价2.1理论的优势与积极作用。
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
新古典经济学者信奉均衡说,认为空间经济要素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使短期内出现偏离,长期内也会回到均衡位置。
第二,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
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
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首先,我国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将增长极理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这一理论指出,一些地区具有特定的优势和条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来实现整体上的经济增长。
因此,我国将东部沿海地区确定为发展经济增长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次,增长极理论也为我国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运用增长极理论,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例如,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扶持中小企业等,为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增长极理论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前我国重点发展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随着增长极理论的应用,我国调整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重大举措,有效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沿海地区发展模式,实现了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的缩小。
此外,增长极理论还为我国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些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引领力和辐射带动力,可以成为区域性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我国通过发展城市群,打破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壁垒,通过城市间的合作和协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例如,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城市群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沿海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为我国在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优化增长极布局,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一、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起因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掀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潮,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两个现实问题。
第一,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
可见,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存在着缺陷。
第二,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
而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面对这一事实,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此时,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问题的兴趣,至此,“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勃然兴起。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突破是将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定,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断地增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在长期内可以单独递增。
其研究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内生技术变化的增长思路[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内生增长思路[线性技术内生的增长思路[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思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内生增长思路。
其中,前两种经济增长研究思路尤为重要,对我国经济增长无论在理论指导方面还是现实经济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因此,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介绍Romer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Lueas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罗默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建立的思路是通过引入期望从发明中获利的研究人员从事的研究工作,将技术进步作用完全内生化。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与实践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与实践增长极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地理学者佛罗斯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一个区域或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以某个中心为核心的发展极,称之为增长极。
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牵引和带动作用,通过集聚和积累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一种经济规模效应,从而推动整个区域或城市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可根据增长极理论选择合适的发展核心。
将资源集中投入发展极区域,通过发展极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投资、产业和人才流入,促进区域发展的快速增长。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了一些沿海城市作为发展极,通过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对城市规划也具有实践意义。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以根据增长极理论选择合适的发展核心。
将资源和功能集中在发展极区域,形成城市内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或创新中心,通过发展极的聚集效应,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例如,纽约市通过金融中心的发展极作用,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硅谷通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作用,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然而,仅仅依靠增长极可能会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增长极的资源和要素的集中可能会导致其他地区的资源匮乏,人口外流等问题。
因此,在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确保各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避免资源的单一集中和过度消耗。
总之,增长极理论对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发展核心,利用增长极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只有在有效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增长极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实践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经济学家戈登·摩尔。
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限制,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本质和未来的挑战。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
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展示了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他指出,惟独在这些要素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的情况下,经济才干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本书讨论了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
作者指出,经济增长并非无限的,它受到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制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浮现停滞。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思量,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均等。
作者提出,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在读完《增长的极限》后,我对经济增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限制。
惟独我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和限制,才干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总之,我认为《增长的极限》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对经济增长的深入理解,还为我们思量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这本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我们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舟山聚焦产业强链,促进新增长
■聚焦 I Focus舟山:聚焦产业强链,促进新增长文/舟山市经信局针对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主动化危为机,一方面着力缓解疫情对企业 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抓住机遇,聚焦产业强链,推动传统产业主动 改造提升、转型升级。
面对疫情,舟山市主动化危为机,一方面着力缓解疫情 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抓住机遇,推动传统产业 主动改造提升、转型升级。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5%,居全 省第一,其中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1.3%。
同时,传统制造业研发费用支出增速达至U 809.9%,新产品产 值增速481.8%,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达到136%, 利润增速1024.4%,各项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
以石化产业为重点聚焦重大产业链培育提升开展石化产业链研究。
建立石化产业专家 组,召开石化中下游产业链发展研讨会,画出石 化产业链发展鱼骨图,确定招商重点,制定行动 方案。
幵展石化产业链招商。
针对世界前50强的外 资石化中下游产业链企业召开招商座谈会,招商 对接方案,建立由发改、经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 专班,通过招商小组一对一开展精准招商,已引 进10多个投资数十亿级的先进制造业和油气产 业链延伸配套项目。
加快浙石化项目建设。
全力支持浙石化一期全面达产和 二期项目建设,目前浙石化一期月产值可达65亿元。
积极争 取石化园区扩区,提升舟山石化产业发展空间。
浙江(舟山市)出□网上交易会2020 ZIFEAING (ZHOUSHAN) EXPORT COMMODITY ONLINE FAIR歐洲站-水产品专捅丨2020年 7 月 27-31 曰27^-31S , July 2020EUROPE-SEAFOOD好山市离务属对WOUSHANBUREAUOfCOMMER 中000^8供保进«9金寿山市姜霣#*C M N A COUNCIL FOR PR 〇M 〇TK>N TRADE ZHOUSHAN CITY COM f/IT••TIMES INTERNATIONAL ISIANOS MHIBITION .O f COMMERCEW »M 〇TK>N O f INTERNATIONALMTJONAl EXHlBmON & SERVICE CO.LTD. :HIBIT10NCO,lT 〇.,■水产》纗与鶬工协会®舟山组织水产品专场供需对接会。
对舟山建设发展的感悟
对舟山建设发展的感悟
20xx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成为中国第一个群岛新区。
规划的目标是向世界一流的港口城市新加坡,香港靠齐。
那么舟山群岛有什么优势可以更好的发展新区和建设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
舟山是我国惟一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 1390个,被誉为“千岛之城”。
舟山群岛的港口是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在舟山发展海洋经济与发展其他产业相比,成本低,效益好;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低值鱼类,利用国外进口的水产品进行加工,效益很明显。
发展港口物流,泊位越大,资源节约效果越明显。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还有深水海岸线资源,对于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提供了运输物资原料的途径,又利用优良的港口优势,不断地对外发展贸易,资源的流动也更加便利。
作为多港口的新区,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国家也会在政策上对其照顾,本身的优势加上国家的支持,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腾飞也将不是只是一个空想。
但是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在发展新区的时候,不能心急,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尽量的避免发生海南岛经济特区的悲剧。
要发展的稳。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任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1)002
【摘要】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 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早已超出了公平和效率目标的许可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强化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作用.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任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内蒙古,通辽,0208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3
【相关文献】
1.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J], 周耀;张国镛
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J], 周耀;张国镛;;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郑艳
4.论日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贾丽;殷为华
5.德国新型农民培育经验对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J], 朱英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实现舟山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对实现舟山跨越式发展的思考舟山市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分析了舟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新环境,明确提出:“确立跨越式发展思路,是推进舟山振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那么,什么是跨越式发展?为什么舟山要确立跨越式发展思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本文从理论层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加快舟山发展应确立跨越式发展思路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其经济结构实现了快速转变,从而赶上和超越了在此之前已经占先的国家和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实现现代化。
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史,人类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传统现代化(或称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现代化(或称第二次现代化)。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正处于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变过程。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面临着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双重任务。
抓住生产力跃进的契机,通过移植先进国家先进技术,省略和缩短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加速产业结构转换,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就是一种跨越式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先后出现过3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成功范例,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靠电力、钢铁等重化工业赶超了英国;二战以后,日本凭借汽车、电器等新兴工业跃入发达国家行列,从50年代初期GDP 总量不到美国的20%,到90年代为美国的90%,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从60年代开始,亚洲“四小龙”搭上了新兴工业化的班车迅速崛起,初步实现了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在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等,都曾有过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历史。
我们现在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的突破,为后进国直接从先进国引进最新技术和设备,迅速站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追赶提供了契机。
这些年来,市委在深入分析舟山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舟山还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后列,整体发展水平尚处于欠发达阶段”的市情定位。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和资源有限性的经典著作。
该书由美国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唐纳德·鲍德里奇(Donella H. Meadows)等人合著,首次出版于1972年。
它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复杂系统中的增长和发展过程。
读完《增长的极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首先引发了我对经济增长的思考。
传统的经济理论通常将增长视为一种无限持续的过程,但《增长的极限》却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必然会遇到瓶颈。
这让我开始思考,当资源逐渐枯竭时,我们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书中提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案例和模型。
例如,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的人口、粮食产量和环境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供应将逐渐无法满足需求,这将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
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增长的极限》还讨论了工业化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的消耗又会导致环境的恶化。
书中提到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措施,如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措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挑战都与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有关。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模式,寻找一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总的来说,读完《增长的极限》让我对经济增长和资源有限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提醒我们,经济增长不是无限的,我们必须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时,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理论背景1.1增长极理论的内容1.2增长极产生的条件1.3增长极理论与城市的关系2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舟山群岛的发展2.1区位分析2.2舟山市的交通状况2.3舟山市的自然资源2.4舟山市的产业特色3舟山市的产业创新点——海洋经济4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4.1人才短缺4.2淡水资源缺乏4.3土地资源有限5 结论增长极理论对舟山市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2011年7月7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这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同时这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足以体现国家对舟山群岛的发展的重视。
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舟山怎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港口城市,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海洋经济1理论背景1.1增长极理论的内容增长极理论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1.2增长极产生的条件(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这实际上是熊彼特关于创新学说的反映,即创意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元动力而非简单的投资或消费拉动。
(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即发育成为增长级的地区需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
(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
1.3增长极理论与城市的关系从增长极理论可以看出增长极与城市有着天然的联系 ,城市可以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首先 ,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
区域中的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生产各种工业产品,满足区域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其次,城市是区域的流通中心。
在城市中汇集着众多的商业企业,它们依托城市开展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组织区域内的商品流通 ,实现各种各样的供需关系 ,使区域的生产与生活能够进行。
第三,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
城市可以为区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金融、保险、通信、咨询、文化娱乐等),同时又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行政管理,维持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保障区域的正常发展。
第四 ,城市是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育中心。
城市中集中了区域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种职业教育等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区域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第五,城市是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
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相对优越的投资环境 ,成为区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枢纽。
第六 ,城市是区域的创新中心。
城市中汇集了区域的绝大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集中了区域内的多数高素质人才,同时,它又是区域的信息生产、聚集与扩散地,加之其富有活力的特殊氛围,促成了区域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人才的诞生。
并且,城市的创新对区域直到了示范作用,引起区域在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效仿,从而推动区域的进步。
2 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舟山群岛的发展2.1区位分析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O′~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
舟山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住人岛屿103个,其中万人以上岛屿11个,全市常住人口为112.13万人。
舟山群岛新区处于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的15个城市之一,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
东临太平洋,是远东国际航线的要冲,也是我国大陆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战略支撑基地。
现在,舟山融入了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出来。
2.2舟山市的交通状况舟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港口资源等优势,交通作为发挥这些优势的基础条件,其先行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舟山市交通积极实施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的舟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海岛交通运输市场,努力构建融入“长三角”的交通一体化的跨越式发展新格局,并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约1615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314公里。
全市汽车客运站发展到324个。
海上客渡运航线102条,其中客滚航线15条,高速客运航线29条。
与2005年底相比,新增了客滚航线4条,高速客运航线3条。
全市10个主要经济大岛已开通对外客滚运输航线,12个经济大岛开通高速客船航线。
市内主要的岛际水上客运航线已经实现了2小时交通圈(最远定海至嵊泗2小时)。
2009年,舟山市政府投资130亿元,历时十年,连接四座岛屿,横跨48.16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全线贯通。
这意味着大桥作为跨越大海的路上交通,从此打破了舟山路上运输的瓶颈,这意味着舟山成为了长三角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前哨阵地。
这意味着曾经的岛屿岸线,如今摇身变成了大陆岸线,开发价值成倍扩大。
舟山市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厦门、深圳、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远洋运输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舟山跨海大桥已于2009年底正式通车。
此外,还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连接,水、电、通信实现了与大陆联网,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93平方公里。
2.3舟山市的自然资源舟山市的海洋资源丰富。
“港、景、渔”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
港口方面:该市深水岸线众多,港口资源丰富。
全市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境内的虾峙门国际航线可全天候通行30万吨以上巨轮。
海景方面。
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
渔业方面。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
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2010年全市渔业年产量131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渔场。
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
2.4舟山市的产业特色依靠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舟山市始终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43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大产业比例为9.9:45.5:44.6,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
2.4.1临港工业舟山突出的港口资源优势,使舟山船舶工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舟山市船舶行业基本形成了集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修理、油轮清舱、船用配件制造、船舶及船用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工业总产值达到1197.03亿元,造船能力达到800万载重吨,船舶修造业产值达到548.85亿元,造船业三项指标均占全国比重10%以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2.4.2临港物流舟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是即将建成的中国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中转贸易基地、中国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园区和中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舟山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踞中国南北因还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北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与釜山、高雄、香港、新加坡等西太平洋主力港口构成近乎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
港口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优越的建港自然条件,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的深水岸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为107.9公里。
港口货物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砂、木料、粮食等。
随着宁波-舟山港不断的开发建设,舟山港已逐步形成为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主要港口。
全港有定海、老塘山、马岙、金塘、沈家门、六横、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洋山11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3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2010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2.21亿吨。
2.4.3海洋旅游舟山群岛历史悠久,古称“海中洲”,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这里无穷的迷人魅力,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舟山生态旅游环境的主色调。
以海、渔、城、岛、港、航、商为特色,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海洋旅游资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独具风采。
舟山境内共拥有佛教文化景观、山海自然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1000余处,主要分布在23个岛屿上。
这里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它是华东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每年吸引着600多万海内外游客并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舟山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还开发出了空中揽胜、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有: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国际航海大赛等。
舟山旅游已成为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初具规模。
2.4.4现代渔业海洋渔业加快转型。
从传统的以捕为主逐步向捕、养、加、销一体的现代渔业转变,水产加工业年产值在161.37亿元。
3.舟山市的经济创新点——海洋经济创新是增长极空间极化发展的推动力,主导产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作为增长极,除了考虑产业的前向后向及侧向关联效应外,还应考虑其“增长后劲”、“短缺替代弹性”等多项基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