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 湖北 文言文翻译
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解析
2013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新课标卷1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语文】2013年高考真题——(湖北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踹.(chuài)水竞.(jìnɡ)赛蘸.(zhàn)酒擂.(léi)鼓助威B.跋涉.(shè)陡.(dǒu)峭攀登.(dēnɡ)餐霜饮雪.(xiě)C.善.(shàn)良谦逊.(sùn)璞.(pú)玉不事雕琢.(zhuó)D.荆棘.(jí)飘泊.(bó)青苔.(tāi)红漆.(qī)雕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彷徨愁怨寂寥静默凄婉惆伥B.顾盼精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C.睿智禀赋崇高品质趋善避恶D.辩难商榷典藉满架旁稽博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A.而是点染星汉如梦如幻B.总是浸染星云如诗如画C.却是绘染星光诗意盎然D.只是渲染星斗诗意朦胧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新高考新题目2013-06-09 1404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浙江沈孔禹【原文】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参考译文】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人。
廉公在辛卯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地,碰巧他的父亲孝懿公廉访使的任命下达,【说明】本文参考译文word文档完整版请与沈孔禹老师联系,联系方式另一版本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
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
【高考例题】(2013福建卷)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文】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高考例题】(2012重庆卷)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译文】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祝:祷告)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
”(果然)如他所说。
【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高考例题】(2011安徽卷)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高考例题】(2010福建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高考例题】(2005全国卷Ⅱ)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译文】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译文】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动词的使动: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高考例题】[2014·浙江卷]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高考例题】[2014·江西卷]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译文】(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分析】进:使…进步。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分析】“出”,使动用法,使……出,驱赶;【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20113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高考复习文言文词义推断与翻译
• 词语:有志者事竟成(到底,最终)、继承先烈 未竟的事业(终了、完毕、完成)
• 课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终结)
• 答案:B 从上文可知,范景淳病卧久矣,最终 死去,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
然”。此处“竟”可以理解为“终究”或“最
翻译:(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 而去其弊。(4分) 第一步:联系语境(瞻前顾后)
• 译: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 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 了“社仓法”的弊端。
• 赈:救济。(1分)乐岁:丰年。(1分)略:大 体上。(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未竟其施。(3分)
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生病、患病) 竟:未竟的事业/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完毕、完成、终了)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试试看: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固的地势
6、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2005年浙江卷)
7、判断正误:庭除甚芜,堂庑wǔ甚残 除:废弃
句中“甚芜”“甚残”,都作谓语部分,
“庭除”“堂庑”应为句子主语。 台阶
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
•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动词,筑舍定居 • 3、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 动词,漆成红色;涂成黑色 • 4.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 动词,腰里佩着 •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 动词,使……高,抬高 (想要储存蟋蟀来作为牟利的手段,于是抬高蟋蟀的
xiá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 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必将有所成就。”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解与译文)要点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二、【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解析汇编-推荐下载
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
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
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
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近几年文言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
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以及全文翻译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集锦一、广东卷5.参考答案:C约束制裁6.参考答案:C。
A把;因为。
B,的,宾语前置词;被C,顺承D……的人;停顿或判断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9.(1)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2)参考答案: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官;咏以言激上官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一般);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遂敦勉就举;求傅霖。
题库【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
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
就地转为太常博士。
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
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
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
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
”太宗没有听从。
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
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
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
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
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
2013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方法:忠于原文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难倒了不少的同学,由于同学们长期接触到的都是白话文,对于文言文,同学们不免产生陌生感。
翻译文言文是要讲究方法的,以下是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方法。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这类考查既可以采用客观性的选择题型,也可以采用主观性题型,直接要求考生翻译句子或语段。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
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帮助考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作以下几点提示: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高考全国卷真题文言文翻译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 “将奈其士众何?
•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 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 “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 (1)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 问道:“将如何对待(处置)他们的 官员和民众呢?”
•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 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 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 好。
2015全国Ⅱ卷 《北史·来护儿传》
•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 驾游幸,深恐非宜。
•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 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 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 担心不合适。
•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 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 多个州。
2012全国Ⅰ卷 《宋史•萧燧传》
•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 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 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 (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 歌颂赵憙。
2017全国Ⅲ卷 《宋史·许将列传》
•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 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 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 (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 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 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 (2)全让门下省复核验视,有依据 法律应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怜悯的,记 录情状上报朝廷。
2020全国Ⅰ卷 《宋史·苏轼传》
•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 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013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译文
2013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译文《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译文:《魏略》说:刘备屯军在樊城。
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
诸葛亮(于是)向北去见刘备,备与亮不是旧交,又因为(诸葛亮)年纪轻,把他当作一般的门客看待。
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离开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
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
(于是)诸葛亮进言说:“贤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
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
201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汇编
安徽卷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中国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
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
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文言文翻译
•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 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 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 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这人就去 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 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察 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 去,离开,顾,回头看)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 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 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 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翻译这段文字: •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 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之,去而 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 《战国策 燕策二》
亦余心之所善兮,
第四招: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10)
•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 (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勋,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 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 • 解析:耆硕:qí shuò,年高德勋;推心:以诚相待;望: 埋怨,怨恨。一词1分,句意2分 •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 皱着眉不回答. • 解析: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一 词1分,句意2分
义阳朱詹翻译和原文
义阳朱詹翻译和原文
义阳朱詹翻译和原文
导语:文言文翻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义阳朱詹翻译和原文,欢迎借鉴!
原文: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
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翻译:
湖北义阳的朱詹,祖先几代都住江陵,后来迁出到扬都,他喜爱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时常吃纸来填饱肚子。
天气寒冷没有毡被,就抱着狗睡觉来取暖。
狗也饥饿虚弱,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它也不回来,哀伤的声音惊动四邻。
然而仍然不放弃他的学业,最后终于成为学士。
点评: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辽宁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辽宁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甘肃张强《旧唐书·李揆传》【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
廉希宪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刚好他父亲孝懿公廉访使得任命下来,孝懿公高兴地说:“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们的门楣,我听说古代用官职名来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将要给我们的宗族用廉这个姓氏么!我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吧。
”于是整个宗族都听从了他以廉为姓氏的建议。
廉希宪身材魁梧,举止不同寻常。
十九岁,到北边去侍奉父亲觐见皇上,进而进入宫廷侍奉世祖,皇上因为看他多智谋,有威严的仪容,讨论问题看得深远,给他恩惠照顾他非同一般。
各位贵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贵臣望着廉希宪,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给他,廉希宪说:“你怎么能认为我不能射箭呢?只是我的弓比较软罢了。
”贵人借给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宪三发连中,各位贵人惊叹赞服说:“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书生。
”
建国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职。
主持政务那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刚归顺做了都元帅,带领很多骑马的随从,登门求见。
廉希宪的弟兄们公十个人,后来都做到一品官。
他的弟弟蓟国公廉希贡还没有做官,为他通报。
廉希宪此时正在读书,没有回答。
蓟公出来,刘整又进入央求求见。
于是令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间,让刘整进入。
刘整展身拜倒而起,站在一边,并不跟刘整说一句话。
刘整请求退去,对刘整说:“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话,明天到我的政事厅。
”刘整出来以后,羞愧得变了脸色。
不一会,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馆里读书人,饥寒交迫,非常狼狈,衣帽破败,衣袖中揣着自己写的诗稿求见廉希宪。
廉希宪的弟兄们都笑话这些人。
蓟公又为他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座椅,有告诉家人准备酒菜,出来到大门外,严肃地接入,对面坐下,命人拿出酒菜,礼节很恭敬,而且记下他们居住的地方。
书生们只是说困顿,请求回去。
第二天廉希宪就向皇上进言,皇上都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天夜里,兄弟们问到:“今天刘元帅,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穷秀才,你却对他以礼相待到这种地步。
我们不能没有疑惑啊。
”廉希宪说:“我是国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颦一动,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
刘整虽然地位高,但他是卖国的反叛臣子,”所以要折磨羞辱他,让他知道君臣的恩义重大。
像这几十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都是诵读孔子经义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为什么被羁留在这里?何况当今国家起于北方,礼法微薄,我要是再不尊崇读书人,那么儒家经义将被扫地出门了。
“廉希宪像这样提携读书人,是对儒家教义有大功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