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课型举隅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指教学内容中融入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型和教学策略。
一、实践探究型:1. 循环训练法: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解决问题,通过多个循环的训练和反复演练,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2. 游戏型: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实践型:通过手工制作、实物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合作学习型:1. 小组合作型: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彼此合作和互助,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助学习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由高水平学生帮助低水平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和共同进步。
3. 项目合作型:设计一些数学项目,在小组内由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场景应用型:1. 情景模拟型:创设各种情境和实际场景,让学生置身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际问题解决型: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设计型: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不同课型的生活化教学流程举隅
1 创设 生活情境 , . 引入新课 情境 ( ) 放 动 画 : 一 天 , 1播 有 一位 科 学家 的妈妈 病 了, 请来 医生 诊 断后 , 必须 马 上动 手 术 , 当时 天 色 已 但 晚, 屋里灯又很 暗 , 术无法 进行 。这 位科 学 家就把 家 手 里所有 的蜡 烛 找来 集 中在 一起 点 燃 , 屋 里 还是 不 够 但 亮, 达不到手术的要求 。怎么办?科学 家想到 了一个 办 法: 他把大衣柜的镜 子拆 下来 , 放到蜡烛 的后面 , 科学 家 的妈妈 的周 围一下子变得 明亮起来 , 医生顺 利地完成 了 手术 , 科学家的妈妈得救 了。 情境 () x 2 d游戏 : 拿个小 镜子放在 阳光 下 , 反射太 阳 光到墙壁上 。 情境( ) 1 中渗透 了创新思想 , 境 ( ) 为学生创设 情 2则 了一 种轻松 、 悦 的学 习氛 围 , 愉 这两个情 境为 理想模 型 的建立 、 问题 的提 出做好 了铺垫 。
“ 念 型” 的生 活 化 教 学 流 程 概 课 以《 功率 》 一课 的教学为例 , 科学教学设 计与教学 在 过程中 , 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 生学习 活动的层层
一
3 发散 思 维 , 学猜 想 . 科
、
深入 。
1 运 用生 活 实 例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现 “ 生 活 走 向 . 实 从 科学”
6 应 用 拓展 .
为 了加 深 对 光 的 反 射定 律 的理 解 , 强 对 光 的反 射 加 定律 的应用 , 深化 、 拓展 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 , 接着进行 了 以下设 计 : 1 应用 光 的反 射定 律 作 图。( ) () 2 实验并 讨 论: 镜子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形成光 斑 , 白纸却不能 。
综合课程的四种形式举例
综合课程的四种形式举例
综合课程通常以多种形式呈现,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综合课程形式的举例:
1. 跨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是一种综合课程形式,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来学习。
举例来说,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跨学科项目可能涉及到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环境问题、制定政策、进行调查和创作艺术作品等方式来全面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2.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实验和总结等步骤,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某一主题或问题。
比如,在一门综合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背景和相关文化。
3. 项目导向学习,项目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设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一个社区服务项目来学习团队合
作、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跨年级合作,跨年级合作是一种促进不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组织跨年级团队项目或活动,学生可以在与不同年龄段的同学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和共同成长。
举例来说,学校可以组织一次跨年级的科学展览活动,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策划、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科学实验成果和发现。
综合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上举例仅代表其中一部分,通过这些形式的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综合实践常见课型及指导要点
主题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例:《找春天》
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春天的气候/春天的人们
主题立体式:确定一个主题,将其分解为若
干个课题,这些课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 个次课题。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次课题。 主题
课题A1 课题A2
课题A3
课题A4
次课题a1… 次课题a2… 次课题a3… 次课题a4…
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交代通过调 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 了什么问题。结论与建议是对调查所得结果 作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研究者的看法,同时 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调查课题。在观点和材 料的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分析和 推论,引出观点。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 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的分析来说明。 第五部分——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附上各种调查表格或活动剪影、记录卡等各 种附件。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 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 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 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 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 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 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 “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 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 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主题分解三种模式:深化式、辐射式、立体式 主题深化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 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 → 阶段B → 阶段C → …… 例:《妈妈,我爱您》
了解妈妈→ 理解妈妈 → 赞美妈妈 → 关爱妈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活动效果,本文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六种课型,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六课型介绍1. 活动探究课活动探究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课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3)制定方案: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践,验证问题的答案。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活动体验课活动体验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课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2)准备材料: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
(3)开展活动:学生按照活动要求,积极参与实践。
(4)分享交流:学生分享活动体验,互相学习。
(5)总结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活动效果。
3. 活动实践课活动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课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实践目标。
(2)准备实践材料: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实践所需的材料。
(3)开展实践:学生按照实践要求,进行实践活动。
(4)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5)评价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实践效果。
4. 活动展示课活动展示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课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展示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展示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课型举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课型举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初开设的学校来说,实施起来常常感到十分棘手。
虽说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十分有限,但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还是觉得有一些规律可循。
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以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是指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就其课型来说,主题探究活动就有这样几种基本的课型,大致可归纳为确定主题课(也可称启动课)、方法指导课、中期反馈课、成果展示课。
这四种基本课型就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来划分的。
作为指导教师,这四种课型如何操作呢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一一举例加以说明。
一、确定主题课——兴趣导引学会提问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主题探究活动内容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而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
有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新、奇、巧的问题,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天花乱坠,不知所云。
这些问题中有些根本就不值得去探究,有些则无法去实践探究,也就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这种凭空想出的问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思想。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远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主题。
确定主题课既可以从如何提问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引导学生提问,还可以启发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疑问、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等。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八大课型的特点、模型及实施要求
3 .实施 要 求 :
根线 围 成 喜 欢 的 图 形 。学 生 在 小 组 内 先 独 立摆 一摆 , 再进 行 交 流 :围成 的 图形 周 长 是 多 少 ?怎 样 量 最 方便 ?
这样的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拼成的不 同图形 ,并
1 . 课 型特 点 :主 要通 过 到 社 区 、工厂 、劳动 实 践 基 地 等进 行 实地 调 查统 计 以 及参 与 劳动 实 践 等方 式进 行 的
4 . 教 学举例 :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 = i 贝 0 定方向》
时 ,教师 可 以 先 指导 学 生观 察场 景 图 ,并提 出 问题 :图 中 的小 朋友 是 怎 样 测定 方 向 的 ?各个 方 向分别 有 哪 些 景 物? 通过 交 流 ,明确 图 中景 物 与 观 测 点 之 间的 位 置 关 系 , 让 学 生 主动 认 识 用指 南针 ( 或 方 向板 ) 测 定方 向的 步骤 和 方法 。组织学 生在 校园里 开展测 定方 向的活动 ,由于 小
张 牌上 的 点数 都有 不同 的计算 方 法呢 ? 当出现 4张牌 时 ,
( 1 ) 要把 握 活 动 主题 。一般 情 况 下 ,场景 观 察 要 有 目的 ,有 顺序 ,有 明确 的 主 题 ,主 题有 数 学 价 值 ,同时 需 要教 师 引导 学生 合 理把 握 、感 受价 值 。 ( 2 )要 合 作 解 决 问 题 。场 景 与 现 实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 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 ,这需要教 师 引领 学 生 充 分合 作 。 ( 3 )要 善 于主 动 发现 。场 景 观 察型 一 般 情 况 下 都需 要 教师 引领 学 生观 察 、比较 ,主动 发 现 结论 、方 法 或规 律 ,能 够 建模 并 回归 现 实生 活 。
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课型指导
教师指导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节点一:实践操作准备 (小组活动)
明确准备要求 检查准备效果
教 学 结 构
节点二:自主实践操作 (个体—小组活动)
关注活动过程 观察学生表现
节点三:实践操作反馈 (个体—小组活动)
给予适当帮助 调控活动秩序
节点四:积累研究信息 (小组活动)
提出积累建议 提供必要保障
学生主体活动
实践操作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
九个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一:选题课 课型二:方案制定课 课型三:课题论证课 课型四:研究方法指导课
课型五:实践操作课
课型六:阶段交流课 课型七:信息整理课 课型八:成果展示课
课型九:总结评价课
实践操作课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体验
亲身经历
实践操作课
综合实践活动
准
备
实
践
积
累
学生主体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节点一:实践操作准备 (小组活动)
明确准备要求 检查准备效果
教 学 结 构
节点二:自主实践操作 (个体—小组活动)
关注活动过程 观察学生表现
节点三:实践操作反馈 (个体—小组活动)
给予适当帮助 调控活动秩序
节点四:积累研究信息 (小组活动)
提出积累建议 提供必要保障
学生主体活动
谢谢批评指正!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
对家乡名牌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积累研究信息
典型案例与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
反思: 相比较上一次的“走进东南污水处 理厂”的活动,在“走进东南陶瓷商城” 实践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及 时地了解各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并能够 通过及时的调控促进他们有效地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十大常用课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十大常用课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十大常用课型时间:20XX-08-07栏目:综合教育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其做出相对的规定。
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
“问题即课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方案设计型。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知识普及型。
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引导学生对综合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然后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在建构中一般应沿着“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向循序推进。
4.自我发展型。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这个领域,一般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等公众关注的活动主题,采取“个体、小组、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课内、课外活动”等基本形式,通过“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在这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 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 研究的课题。
22.10.2020
h
8
(1)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 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可将学生的问题按三方面归类: “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 “为什么?”和 “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 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 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22.10.2020
h
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过程及指导:
1、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 展实践活动——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 价——活动延伸等过程和环节。
2、活动指导:活动准备指导——活动实施 过程中指导——活动总结指导;
22.10.2020
h
2
问题之一:
(2)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整合、提炼,转化为综合 实践活动主题。一般归类相同的问题。
22.10.2020
h
9
C、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
和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D、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
——能够非常清楚地反映研究内容、范围和方向。
22.10.2020
h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 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计划。
22.10.2020
h
6
2、主题如何确定?
●创设情景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确定主题
选题指导课
22.10.2020
h
7
综合实践六课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我校决定开展以“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提高生活品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内涵和意义;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生活品质;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4. 促进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
讲解内容包括:(1)绿色出行: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2)低碳生活:节能减排、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生活方式;(3)案例分析:国内外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成功案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认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有哪些好处?(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实践?(3)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中来?3. 实践活动(1)绿色出行: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绿色出行活动,如步行、骑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出行带来的便利;(2)低碳生活:引导学生从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开展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如关闭电器、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3)社区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 活动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引导学生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活动实施1. 时间:为期一周;2. 地点:学校、社区;3.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4. 活动流程:(1)教师讲解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知识;(2)小组讨论,分享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实践;(3)组织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实践活动;(4)社区宣传活动;(5)活动总结。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2. 学生环保意识得到提高,生活品质得到提升;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4.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为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1.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发展。
项目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项目主题: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项目主题,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制定计划:小组共同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4)实施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计划开展项目活动,包括资料收集、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
(5)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包括实物、作品、报告等形式。
2.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探究问题: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如实验、制作等。
(4)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形成反思报告。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明确任务: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
小学综合实践课课型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将各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程。
本文将从课型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课进行探讨。
二、课型设计1.活动型活动型课程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成长。
活动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谈、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地,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学科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巩固和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2.体验型体验型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体验、感悟。
体验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情境体验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如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
(2)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等。
(3)审美体验活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
3.探究型探究型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开展文献查阅、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如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解决: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综合实践六课型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目标。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课程的六种课型教学方法,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六课型教学概述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知识、技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 资源整合教学法资源整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资源整合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实践六课型教学实施策略1. 情境教学法实施策略(1)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课型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课型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一种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下面是一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课型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活动主题:环保行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1.教师针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请学生自带一些回收的废纸、塑料瓶等材料作为活动的材料。
二、活动启动:
1.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让学生分享自己平时的环保经验或观察到的环境问题。
三、学习环保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回顾环境保护知识,比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2.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环保知识资料,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实践活动:
1.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制定一个环保方案,比如制作环保手工品、举办环保演讲比赛等。
2.学生根据小组方案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制作废物回收箱、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
五、成果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对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2.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互相学习,激发环保意识和创意。
活动评价:
1.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和教训。
综合实践课举例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探索自然。
本文以“探索自然与科学的奇妙之旅”为例,详细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自然观察与探索(1)观察植物:学生分组到校园内的植物园或公园,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2)观察动物:学生分组到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动物的习性和行为,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
2. 科学实验与探究(1)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2)物理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重力实验、摩擦实验等,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3. 野外考察与探险(1)徒步登山:组织学生进行徒步登山活动,让学生在登山过程中锻炼身体,培养毅力。
(2)地质考察:带领学生到地质公园或矿山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和矿藏分布。
4. 环保教育与实践(1)垃圾分类: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亲自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环保宣传: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课程实施1. 准备阶段(1)制定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活动安排和评估方法。
(2)分组与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资源准备: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观察工具、交通车辆等。
2. 实施阶段(1)自然观察与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索,记录观察结果。
(2)科学实验与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但由于这个课程的活动空间大,探究时间长,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老师们对这门课程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即“六课型”:选题课、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是我们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及其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而划分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一、选题课选择恰当的主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步。
选题的过程是学生针对自身特点、资源、环境不断捕捉问题的过程,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应重点对选题的原则、选题的途径、选题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选择的课题更规范和有效。
选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促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1、选题要从“小”处入手。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因此,我们要针对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2、选题要遵循“就近”的原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弱,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能力弱,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时,要事先考虑学生的研究活动范围,尽量立足于校内及学校周边的社区范围,因地制宜。
尽可能利用校内、校际、家长资源和本社区的资源,不可放任自流。
在指导学生选题时确定校外最近、最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所让学生活动。
这样就能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选题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们新的兴趣点,就很快泯灭活动的激情。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在设计时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课型举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初开设的学校来说,实施起来常常感到十分棘手。
虽说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十分有限,但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还是觉得有一些规律可循。
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以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是指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就其课型来说,主题探究活动就有这样几种基本的课型,大致可归纳为确定主题课(也可称启动课)、方法指导课、中期反馈课、成果展示课。
这四种基本课型就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来划分的。
作为指导教师,这四种课型如何操作呢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一一举例加以说明。
一、确定主题课——兴趣导引学会提问
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主题探究活动内容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而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
有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新、奇、巧的问题,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天花乱坠,不知所云。
这些问题中有些根本就不值得去探究,有些则无法去实践探究,也就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这种凭空想出的问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思想。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远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主题。
确定主题课既可以从如何提问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引导学生提问,还可以启发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疑问、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等。
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有关于学生每个家庭一周用塑料袋的调查及统计,有关于一个学校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用塑料袋的估算以及塑料袋污染土地的推算等,就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可以将这个主题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再如随着三峡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潮音洞以“四奇”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因此,古潮音洞不仅是宜都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且也为推动宜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宜都人,孩子们喜爱古潮音洞,同时也对它的“四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古潮音洞探奇》就成了又一个活动主题。
又如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收集资料、了解历史、珍爱和平成了教育的最好契机,也因此引导学生提出了《走进光荣院》的活动主题。
二、方法指导课——主体能动促其探究
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指导教师要对各种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加以有效指导,即方法论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方法时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而不是接受性学习方式,即尽量不要采用“告知”的方式,将方法直接告诉给学生。
例如在指导统计的基本方法时过程可以这样:主题是《快乐零花钱》,首先将学生自己手中的零花钱数清楚装在信封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总数。
小组数据出来后,再征询学生的意见采用两种方式统计全班的总数,一个数学最好的学生在黑板前口算,一个计算机最好的学生在计算机上用计算器计算,然后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此为一个层次。
二是在统计零花钱的用处时,可以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片,然后指导学生将用处进行简单分类,分成A学习用具 B玩具 C零食 D
电脑游戏 E其他,然后由学生选取代码写在纸条上,再分小组统计出各类人数,最后指名在计算机上统计出全班各类的人数。
三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需要统计全校同学的零花钱情况又该如何来做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请班主任在校园网上填写。
当教师提出校园网的投票窗建设有困难怎么办时,学生马上想到了请计算机教师帮忙等。
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统计方法和基本步骤。
而这一切并不是老师讲解给他们的。
关于访问可以这样做:教师设问“如果要采访一位家长,事先要做哪些准备”学生讨论出:选准采访对象、想好问题、有礼貌等。
然后教师指一名学生现场采访。
整个过程也一目了然。
最后师生就整个采访过程进行评述,总结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以便实地采访时扬长避短。
从以上两个环节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对方法论的指导就应该这样,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自主地解决问题。
}
三、中期反馈课——交流研讨深度体验
但凡综合实践活动,以为就是出去调查、访问、参观等等,所以有的教师一上活动课就让学生自由组合去活动。
学生一听说要去采访、调查、实验、摄影、摄像都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是一窝峰地出去,然后是两手空空的回来,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事前没有和学生坐下来认真筹划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以及每一步的方法、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灵活调整的地方,所以使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或者事先活动设计很好,而实践起来是另一码事,碰到困难就退缩,致使活动程序搁浅,活动过程和效果大打折扣。
要改变这样一些局面,中期反馈课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那么,中期反馈课如何进行呢中期反馈课一般要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而定。
如果发现活动遇到的阻力较大,且困难和问题带有普遍性,那么就应该及时上好中期反馈课。
中期反馈课可以先由各个活动小组汇报,既可谈困难,也可谈成功的经验,还可谈活动的体会。
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各种情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调整下一步活动步骤、方法。
整个汇报与研讨的过程重在阶段性小结和调整活动方案上,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
如在《走进白色污染》活动中,为了达到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不致于走过场,在每一阶段实践后,教师都进行阶段性的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值得推广的经验,并让各小组提出自己在本阶段遇到的困难,引导全班同学寻求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
记得一次汇报课上,有三个组都提出了组员之间不配合、闹矛盾的情况,教师让三个组都把问题提出来,把自己处理的方法讲出来,这样再引导大家有针对性的讨论解决办法。
其中马赫组里有一个调皮鬼易子汉,自己不参加活动还捣乱,他们于是把他晾在一边,什么活动也不让他参加,两个周以后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又巴巴地要参加组内活动。
这样的自我教育方式还真不错,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江书玮组内成员之间经常扯皮拉筋,从他们的汇报和争议中我发现是组长组织能力问题,于是及时更换了组长。
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及时的阶段性反馈与评价,有时也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次的交流讨论竟使得三个小组一拍即合,合并在一起了,因为他们有很多活动内容和方式都相同,另外还有两个小组也合并了,原因也差不多。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对前一段活动情况的总结和回顾,下一阶段活动的布置与安排,这就为活动的实效提供了保障,使整个活动过程实现了深度实践、深度体验。
四、成果展示课——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比较特殊,主题探究活动从选题到最后成果交流展示是一个漫长的周期,每个周期需要2至3个月的实际活动,没有实际活动作支撑,成果则会来得突然、虚假。
因此成果展示课应是真实的情景再现,切不可事先进行演练,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仅仅就是拿拿、递递话筒,否则就是袖手旁观。
这种“做课”是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这种“作秀”的后果会导致导向上的偏差。
成果展示课应是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最精彩的环节,如果教师组织得好,学生研讨氛围浓,整个课堂应是十分活跃,十分精彩的。
它可以是汇报与展示,可以有质疑与解惑,可以生成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下一轮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申辩,学会表达,学会分辨,学会包容,学会信任等等,是信息量最大、形式最丰富、课堂生成性最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全面锻炼的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如果亲身经历了选题——制定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反思、调整计划——再活动再实践——整理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全过程,成果的表达形式就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也能够很容易选取到最适合本组展示的最佳形式。
那么其形式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最后展示的形式有雷同的现象或不丰富的现象,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所理解的汇报展示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应是一种自然的表达与交流,真诚的沟通与切磋,有时哪怕是失败的经历也应该叙述出来共同分析,寻找解决的途径与办法,总之应该是一种非常真实、非常和谐自然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场面。
可以看出,四种课型各有特点,其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应该是主题探究活动中非常典型的四种课型。
指导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四种课型的操作特点,才能实现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