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程学习指南

《微生物学》课程学习指南

《微生物学》课程学习指南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由于微生物(包括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而又具有高等生物的基本生命过程,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模式生物,并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和证实大多来自对微生物的研究,因此微生物学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今天的学生,如果不懂得、不熟悉微生物学,不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想要学好其它生命科学专业课程是不可想象的。

微生物学课程也因此成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生物学系及医、药、农、林、食品等有关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由54学时的理论教学和54学时的实验教学二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教学将指定教材中15章的内容融汇为12讲,使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实现有机结合,牢固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

使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并使他们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全面的提高。

这里只介绍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和学习要求理论课教学一共54学时,由12章组成,每章的学习重点或者学习要求用蓝色字体标注第一章绪论(4个学时)一、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二、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三、微生物与我们(简要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掌握巴斯德、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贡献,同时了解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工作)(一)微生物的发现(二)微生物学的奠基1.巴斯德2.柯赫(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点)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六)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五、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简要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3-4个学时)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整个课程学习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重点掌握在各种条件下分离并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方法及原理、为什么说无菌技术和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一、无菌技术(重点,结合实验课相关内容学习)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2. 接种操作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重点)1. 稀释倒平板法2. 涂布平板法3. 平板划线法4.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了解)四、单细胞(孢子)分离(了解)五、选择培养分离(重点)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2. 富集培养六、二元培养物(了解二元培养物的概念,它虽然由二种生物构成,但也是微生物纯培养的一种形式)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结合实验课内容掌握各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样品制备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2. 暗视野显微镜3. 相差显微镜4. 荧光显微镜5. 透射电子显微镜6. 扫描电子显微镜7. 扫描隧道显微镜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结合实验课内容及显微镜的原理,这部分内容在理论课上可以省略不讲)第3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10-11个学时)本章由教材上的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以及第十三章的部分内容组成第一节细菌一、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一)个体形态与排列(细了解菌的形态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区分细菌的正常和异常形态)(二)大小(三)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重点)2、细胞膜(重点)3、细胞质和内含物(应知道有哪些内含物及其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比如说,贮藏物,能够举例就可以,不必将所有的全部背下来)1)概念2)贮藏物3)磁小体4)羧酶体5)气泡6)载色体7)核糖体8)质粒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5、特殊的休眠构造——芽胞(重点掌握芽胞的基本特性和耐热机制,为什么可以利用伴胞晶体作为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学》教案(共6)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Microbiology课程编码:27A11405 学分: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04 其中讲课:56 实验:4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系推荐教材:沈萍著,《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及其控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调控、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在感染与免疫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次期末考试和多次的章节作业以及课程问题讨论等;课程研究工作包括研究活动和小论文撰写等;课程参与程度与课堂表现等。

课程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改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分科,了解微生物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1.1微生物和你。

§1.2微生物学。

§1. 3微生物的发展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1.4 20世纪的微生物。

§1.5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离和显微技术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熟悉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的常用方法,了解单孢子分离和选择培养,掌握Gram染色的原理、方法和结果,熟悉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 108 讲课学时: 54 实验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病毒的结构、复制、防治;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想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1)微生物与人类;(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4)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与任务;(5)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及范围。

2.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微生物1.教学基本内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细菌的群体形态;(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放线菌的群体形态;(3)蓝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3~5部分用图表形式概要描述)(4)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繁殖;(5)古生菌的概念、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

2.要求:掌握细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细胞结构、化学组成、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了解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古生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

(三)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真核微生物1.教学基本内容:(1)真核微生物的概述;(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酵母菌的群体形态;(3)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重点以青霉和曲霉为主,霉菌的群体形态;2.要求:掌握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结构、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微生物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6.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第一章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井简要说明其异同。

2.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茵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3.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间解释芽袍耐热机制的?5.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浚酶体袍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茵、霉菌和章菌。

2.试简介菌丝、茵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3.霉菌的营养菌丝恻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4.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胞子的特点。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太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5.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6.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第四章1.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试举例加以说明。

3.什么叫水活度(a)?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间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实践w和日常生活有何意义?4.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CX17022)。 作者简介:胡利锋(1980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微 生物学教学与科 研工作。 通讯作者:刘祥英(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农药的教学与研究,E-mail:157577856@ 。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5
微生物学是农林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微生 物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技术[1]。微生 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掌 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基本 实验 操作 能力方面具 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2]。国内多所 农 林 院校设置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遍开设了微生物学及实验 课程,该课程是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 检疫学、动物病原学、动物检疫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微生 物学涉及的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很强, 现有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 作后的发展需求[3-4]。本文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改正的措施。
手能力。且要增加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可 占50%或以上),降低实习报告所占的比例(30%以下),其 余 作为平时成 绩。在实验 报 告书写的内容中,要求 加入 对 实验的分析,包括心得体会和问题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更 认真的投入实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将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组成以培养基的制作、微生 物的形态观 察、微 生物的分离培养、微 生物的染色等验 证 性实验为主,设 计 性和创新 性的实验 很 少。验 证 性的实验 尽管 对巩固课 本基 本知 识的掌 握 及训练 基 本的实验技 能 必不可少,但是缺乏设计性及创新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1.3 考核方式简单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生物学知识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生物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实践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限制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发现。

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设更多的实验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针对微生物培养技术和鉴定技术,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样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能以提高工作熟练度。

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知识点的衔接与延伸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但存在着知识点之间的独立性较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也没有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基于理论知识创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此外,教学中还需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引入相关的医学科学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创新设计在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设计,引入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细菌表达系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基因组,结合国际微生物标准样品库建立微生物基因鉴定流程等研究方向,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批判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医学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实验课程的创新设计等方面,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医学微生物学问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学问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学问题库完整
本文档是医学微生物学问题库的完整版本,旨在提供有关医学微生物学的常见问题和解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示例:
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学?
答: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领域,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问题2:微生物是如何传播的?
答: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细菌和病毒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真菌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

问题3:什么是细菌感染?
答:细菌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细菌可以侵入人体,繁殖并引起炎症和病症。

问题4:什么是抗生素?
答: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可以杀死细菌或阻止其繁殖,从而治疗感染。

问题5:为什么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答: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因为它们的作用机制与细菌有关。

病毒与细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问题的简短答案,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医学微生物学的问题,请在此完整的问题库中查找答案。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修读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总学时与学分:45学时。

其中理论45学时。

2.5学分。

(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感染及控制、微生物的基因组、遗传规律与特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及物种多样性,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生物技术与产品。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学习微生物学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第二版2.《医学微生物学》戚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版3.《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与疾病间的关系;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未来。

3.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5.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微生物的发展历史。

熟悉微生物学的目的。

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思考题或练习题: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主要讲授内容:1.无菌技术2.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3.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4.单细胞(抱子)分离5.选择培养6.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问题及改革实践

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问题及改革实践

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问题及改革实践随着微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课程已成为研究生生命科学专业必修课之一。

目前在高级微生物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教学手段单一等,急需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高级微生物学”教学问题及改革实践展开讨论。

一、教学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高级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微生物分类、结构与功能、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方面展开,但与时代的发展和微生物学研究实践的需要脱节。

近年来,微生物在环境修复、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2. 缺乏实践性高级微生物学课程通常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学习,缺乏对微生物学的实际操作和观察经验,不能全面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

而临床、环境、农业等各个领域对高级微生物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高级微生物学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虚拟仿真、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现实中这些手段还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改革实践为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级微生物学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需求,需要对高级微生物学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 更新教学内容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微生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新动态和新技术。

2. 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室操作、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学2012级)《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李斯特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以及人类生活上的重要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有何区别?
2、细菌细胞有几种形态?
3、球菌有哪些类型?
4、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其功能如何?
5、G+ 与G-有哪些主要区别?
6、鞭毛由哪几部分组成?
7、为何芽孢对热、化学药物等具有较强的抗性?
8、细菌的伴孢晶体有何利用价值?
9、何谓菌落?与菌苔有何区别?
10、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11、放线菌有何用途?
12、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放线菌菌体分为几类?
13、放线菌如何繁殖?
14、放线菌菌落与细菌菌落有何区别?
15、何谓异形胞?其结构与功能有何关系?
16、蓝细菌主要繁殖方式是什么?
17、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各有何特点?可引起哪些主要疾病?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真核微生物有哪些类群?
2、真菌对自然界和人类有何作用及危害?
3、试述真菌的特点。

4、试从酵母菌的特点说明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5、霉菌有何危害?有何应用价值?
6、简述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

7、比较细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8、酵母菌有哪些繁殖方式?
9、真酵母与假酵母的区别何在?
10、酵母芽殖有何特点?
11、酵母的有性繁殖过程的特点如何?
12、简述酵母菌生活史特点。

13、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培养特点。

14、霉菌菌丝有哪些类型?
15、举例说明霉菌无性孢子的类型。

16、霉菌有性孢子的形成有几个阶段?有哪些有性孢子?
17、举例说明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第四章病毒
1、病毒有哪些重要的特征?
2、病毒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3、病毒的主要化学组分有哪些?
4、病毒的基本结构如何?
5、病毒有几种基本的对称类型?
6、病毒如何进行增殖?
7、病毒核酸有那几个类型?各类型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方式。

8、什么叫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9、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性?
10、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裂解量如何计算?
11、根据宿主种类将病毒分为几种?
12、类病毒、朊病毒各有何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几类?
3、配制培养基有哪些原则?
4、培养基有哪些类型?
5、营养物质通过哪些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
1、什么叫微生物代谢?
2、微生物是如何分解淀粉、纤维素?其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3、微生物是如何分解蛋白质的?其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4、微生物酶在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有何利用价值?
5、何谓氨化作用?
6、微生物通过生物氧化的产能方式有几种?
7、何谓发酵?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
8、举例说明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9、如何理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在生产上有何价值?
10、固氮微生物有哪些类群?
11、阐述生物固氮体系的机制。

12、好氧性固氮微生物的防氧机制如何?
13、举例说明何谓自生固氮作用和共生固氮作用?
14、阐明细菌细胞物质合成的三要素?
第七章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1、测定微生物生长有哪些方法?
2、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有何特点?在生产上有何应用?
3、何谓同步培养和连续培养?有何应用价值?
4、比较防腐、消毒、灭菌三概念的区别。

5、湿热灭菌的效力为何比干热灭菌高?
6、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主要有哪些?
7、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8、紫外线杀菌的原理及特点有哪些?
9、有哪些化学药剂常用来作为消毒剂?
10、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哪些?
11、微生物为何会产生抗药性?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1、何谓遗传、变异、饰变?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试比较细菌基因转移的3种形式的异同,并说明其发现过程。

5、什么是突变?突变有哪些类型?
6、请说明变量试验和平板影印培养试验的设计思想。

7、阐述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的原因。

8、简述诱变育种的过程。

9、试述基因工程的步骤。

10、简述菌种退化的原因。

11、如何对退化菌种进行复壮?
12、菌种保藏有哪些常用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
1、微生物主要在哪些生态环境中存在?
2、举例说明在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中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关系?
3、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原理是什么?
4、试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有何作用?
第十一章传染与免疫
1、试述病原微生物是如何侵入人体而致病的?
2、试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不同点。

3、免疫作用有哪3大功能?
结合所启动的补体系统激活的经典途径。

4、试述由免疫复合物与C
1q
5、试述抗体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区。

6、简述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

7、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