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作品中语言的解读——以《福楼拜的鹦鹉》为例
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朱利安_巴恩斯研究评述_刘丽霞
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朱利安·巴恩斯研究评述刘丽霞内容提要 本文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巴恩斯研究进行整体评述,以期呈现巴恩斯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些主要特质和研究发展总体趋势。
本文认为,从解构和历史编纂元小说角度探究巴恩斯作品的后现代性构成了早期巴恩斯研究的主流;但随着巴恩斯创作的不断丰富以及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突破对其后现代主义者的框定,以更加多元的角度来审视其作品,涌现出文类和叙事等研究角度,尤其是对其作品人文主义内涵的挖掘更加接近巴恩斯自身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追求。
这种研究趋势既是一种理性回归,也是探讨巴恩斯作品主题和形式的极好途径。
关键词 巴恩斯 后现代主义 多元化 人文主义在当代英国文坛,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1946-)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位作家。
学者们常将他和同代的马丁·艾米斯和伊恩·麦克尤恩并称为当今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
但与他的同辈作家相比,巴恩斯似乎比较难以定位。
他的作品中没有艾米斯和麦克尤恩作品里的那种魔幻或荒诞不经,他本人也没有石黑一雄、拉什迪等其他作家的少数族裔身份。
艾米斯说:“他的作品与其他任何人所做的保持着复杂的距离。
”A巴恩斯的作品所观照的更多是普通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和爱情及其他们对历史与记忆的反思,呈现出日常生活表象之下普遍人性。
学者波拉斯基就认为,在近来以“种族、性别和阶级”为神圣三位一体的批评环境中,巴恩斯的作品“因和一种被误读为缺乏政治性的审美的后现代主义相关联”,而且“日益与同代作家们塑造的多民族的或性别上模糊不清的‘新英格兰’毫无联系”B,而导致他并不像其他作家那么容易被归入某个时髦的类别,以至于不像同辈们那样受到评论家的青睐。
但是理论上的套用与文学价值并不是等同的。
就回归文学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A Qtd. in Mira Stout,“Chameleon Novelist”, in New York Times,22 November 1992, / books/01/02/25/specials/barnes-chameleon.htmlB Eric Berlatsky, “‘Madame Bovary, C’est Moi!’: Julian Barnes’s Flaubert’s Parrot and Sexual ‘Pervers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55.2(Summer, 2009), pp.175-176.意义而言,巴恩斯的作品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鹦鹉死后的事情——《您的鹦鹉死了》赏析
鹦鹉死后的事情——《您的鹦鹉死了》赏析
白静
【期刊名称】《写作:高级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小小说是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之一。
它往往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离奇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和短小的篇幅结构吸引广大读者的阅读。
《您的鹦鹉死了》正是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近乎荒诞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们在好奇中阅读,在阅读后思考。
荒诞与哲思的完美结合让这篇作品既显得轻松,又不失厚重。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白静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市镇原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当心你的轮胎被鹦鹉吃掉啄羊鹦鹉:地球上唯一的食肉鹦鹉 [J], 荣楠楠
2.好一只动听的鹦鹉螺:B&W鹦鹉螺800系列音箱赏析 [J], 庄奕琪
3.野生虎皮鹦鹉与家养虎皮鹦鹉鸣声比较和声谱分析 [J], 李东风;张丹荔
4.语言·伦理·身份——朱利安·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后现代鹦鹉意象 [J],
宫昀
5.语言·伦理·身份--朱利安·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后现代鹦鹉意象 [J], 宫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020605_论《福楼拜的鹦鹉》的“留白艺术”与多元主义伦理观
100《名家名作》·研究而在最后一次,尤利西斯终于用刀捅死了祖母之后,祖母身体里却流出了绿色的血,不是正常的红色血液。
“油乎乎、亮晶晶,颜色泛绿,像是薄荷蜂蜜。
”而这样绿色的血喷溅了尤利西斯一身并且越来越多,像是会不断从他指缝间冒出来一样。
正常的人类不论是吃下了足量的砒霜还是被炸药所击中早就已经死了,但祖母不仅没有死,甚至还容光焕发,精神更加好了,从她身体里流出的绿色血液也是无法解释。
祖母是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这样一个形象。
祖母身上的种种特质都带有魔幻神秘色彩,但她的吸血贪婪的本质却又显得那么的现实。
祖母到底是人是鬼也说不清,令人存疑。
这样人鬼难分,幻觉与现实相混,加深了小说魔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也让祖母这个人物更加复杂与神秘。
小说中所描述的不管是梦话,还是无尽的贪婪,或是不能被正常杀死的身体以及流出的奇怪颜色的血液都可以看出祖母身上所带有的神秘莫测的、魔幻的色彩。
她身上有着普通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具魅力。
二、祖母形象的现实意义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其真实”。
不管作品采用了怎样“魔幻”“离奇”的手段与创作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的社会现实。
《纯真的埃伦蒂拉和她残忍的祖母》中也细致地描写了祖母不顾血缘亲情对埃伦蒂拉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欺压。
在金钱的驱使下,就算是亲孙女也是如此。
小说中两个人的日常相处丝毫没有祖孙之间的温情,仿佛只是主仆关系一般,埃伦蒂拉每天都要伺候祖母的起居,帮她做各种各样的琐事,她同样还是祖母用来赚钱的奴仆。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生动地表现了金钱关系下的人情冷漠,即使是至亲也无法幸免。
小说中将祖母的吝啬描写得淋漓尽致,她不断地压榨埃伦蒂拉,从她身上获取利益,她无比残酷和麻木,丝毫不顾及埃伦蒂拉的感受。
从祖母的恶中,烘托出了埃伦蒂拉的善良与纯真。
就如同小说的题目一般,她一直任劳任怨地侍奉着祖母,包揽了所有的活,对祖母的各种无理的要求都毫无怨言,无论生活多艰苦,她都坚持着、顺从着。
《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媚俗艺术”特征
《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媚俗艺术”特征摘要:当前对《福楼拜的鹦鹉》的研究多借助后现代主义文学主张,研究小说对真实与历史的不可追溯性,较少旁及其他角度。
鉴于此,本文拟运用作为现代性本质特征之一的“媚俗艺术”,研究小说所带有的媚俗特征:鹦鹉标本和福楼拜雕像等所谓艺术品在小说中的肤浅性与廉价本质,展示了“媚俗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审美欺骗和自我欺骗的世界。
关键词:媚俗艺术;《福楼拜的鹦鹉》;肤浅性;廉价本质1.前言《福楼拜的鹦鹉》(1984)是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1946—)最负盛名的小说,作者以鹦鹉为切入点,通过叙事、回忆、评论、对话、年表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福楼拜的生平、创作及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一部视角全面、夹叙夹议、写法新颖的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小说。
众多学者对小说所具有的后现代特征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更有批评家直接将巴恩斯归为后现代作家,然而也有学者就小说的现代性主题展开了别具特色的探索。
尼尔·布鲁克斯提到小说的叙述者布雷斯韦特以现代主义手法的文本作为他寻求稳定和掌握叙事所带来的秩序和对生活的理解。
而这导致“完美的现代主义的实现--一种“纯粹”的理解的顿悟。
[1]受到布鲁克斯的启发,澳大利亚学者埃丽卡·哈特莉认为尽管《福楼拜的鹦鹉》具有后现代主义气质,但是小说同样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2]中国学者王玉芒和谭敏也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理论及尼采有关“记忆”的观点来弥合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福楼拜的鹦鹉》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产生的代际裂隙,指出《福楼拜的鹦鹉》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策略处理了现代主义的议题。
[3]而巴恩斯本人在一次访谈中也谈到,他的小说有些非常传统,有些非常现代或后现代。
他总是把每一本小说都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凯蒂)作家并不拘泥于后现代的定位,而是用最适合的叙述手法去讲故事,其作品并没有什么统一的风格。
鉴于此,本文拟运用作为现代性本质特征之一的“媚俗艺术”,研究小说所带有的媚俗特征。
《福楼拜的鹦鹉》的非自然叙述声音及其后现代人文特征
2021年1月第18卷第1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an.2021Vol.18 No.1《福楼拜的鹦鹉》的非自然叙述声音及其后现代人文特征葛佳美,赵秀兰(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福楼拜的鹦鹉》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该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巴恩斯打破了传统传记的线性写作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混合体小说形式。
非自然叙事是后经典叙事学中的一个新领域,纵观《福楼拜的鹦鹉》一书可以发现非自然叙述声音对于后现代小说文本构建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中的三类非自然叙述声音,探讨非自然声音对于后现代小说文本形式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巴恩斯小说中的后现代特征及其人文内涵。
关键词: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非自然声音;人文内涵_、《福楼拜的鹦鹉》及其研究背景《福楼拜的鹦鹉》是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1946一)的代表作,该小说的出版标志着巴恩斯在小说创作艺术与形式上的革新,打破了以往巴恩斯小说传统的线性结构,是巴恩斯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福楼拜的 鹦鹉》一经出版,就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这部作品到底是传 记还是小说的争论。
巴恩斯在这部作品中大胆地对小说艺术 形式的创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于小说形式“零散化”的追 求。
此外,该部小说对于传统历史和真实概念的解构也契合了 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质疑”的特点。
早在1989年巴恩斯小说《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出版 之时,美国作家欧茨(Joyr ce Carol Oates)曾在《纽约时报书评》上指出,“巴恩斯是完美的人文主义者,而看上去是前或后现代主义者类型(pre-post-modemist spices)。
冶譹近些年来,一■些国外学者也逐渐关注到巴恩斯小说中的人文内涵并展开相应 的研究,梅里特.莫斯利(Merritt Moseley)在其第一部有关巴恩斯的专著《理解朱利安•巴恩斯》(2009)中就立足于人文主 义研究传统,揭示巴恩斯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福楼拜的鹦鹉》追寻艺术真谛
《福楼拜的鹦鹉》追寻艺术真谛福楼拜是法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真实面貌而闻名。
在他的小说《鹦鹉》中,福楼拜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并揭示了艺术家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福楼拜的《鹦鹉》,追寻其对艺术真谛的探寻。
首先,福楼拜通过主人公弗雷迪里克的艺术追寻,展现了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渴望和迷失。
弗雷迪里克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渴望的年轻人,他对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都充满了热爱。
然而,他在追寻艺术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艺术天赋和方向。
这种渴望和迷失的描写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艺术家在实现自己内在追求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其次,福楼拜通过描写弗雷迪里克与现实世界的冲突,突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小说中,弗雷迪里克的艺术追求常常与现实世界的约束和期望相冲突,他往往被迫牺牲个人的追求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种冲突使得弗雷迪里克感到沮丧和不满,他的艺术理想被现实拘束,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
福楼拜通过这种冲突的描写,探讨了艺术家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和存在方式,以及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在《鹦鹉》中,福楼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和艺术家的心理状态。
他通过弗雷迪里克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描写,深入剖析了艺术家面对自己创作的困扰、焦虑和挣扎,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受和追求。
福楼拜的描写充满了细腻和真实感,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家内心的世界和创作的困境,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
综上所述,《福楼拜的鹦鹉》是一部探索艺术真谛的作品,通过揭示艺术追寻的困惑与挣扎、艺术家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艺术创作的艰辛和心理状态,让读者深入思考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福楼拜的写作风格独特并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的作品在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真实面貌的同时,也引导读者反思自身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从历史编年体元小说视角解读《福楼拜的鹦鹉》
从历史编年体元小说视角解读《福楼拜的鹦鹉》作者:谢春丽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0期摘要:《福楼拜的鹦鹉》以鹦鹉为切入点,通过杰弗里·布雷斯韦特这一第一人称叙述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讲述了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生平。
本文用历史编年体元小说的理论解读了《福楼拜的鹦鹉》这部小说,分析了该小说文本及作者所使用的叙事手法,揭示了历史编年体元小说中体现的根本旨意,即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历史真相的多样性和不可及性,以此探讨巴恩斯作品中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历史编年体元小说一、《福楼拜的鹦鹉》和历史编年体理论1984年,巴恩斯发表了《福楼拜的鹦鹉》,在形式和内容上,《福楼拜的鹦鹉》呈现了一个关于丧偶的英国医生杰弗里·布雷斯韦特讲述居斯塔夫·福楼拜的故事。
布雷斯韦特的书来源于一个发现,这个发现就是在诺曼底多个毛绒鹦鹉被认为是福楼拜在写作时借来的鸟,由此发展为一个微妙的、诙谐的猜测对生活和艺术,历史和虚构,真实和虚幻以及许多其他议题之间的关系。
[1]鹦鹉是本书的重点形象,充当整个故事的线索。
此外,还有一个巧妙但越来越重视布雷斯韦特的自传,巴恩斯和往常一样,认真讨论了婚姻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这本书在形式上是创新的:它包括福楼拜的生活年表,关于作者的想法字典,布雷斯韦特关于福楼拜的测试试卷和可能由其情妇写的一系列关于福楼拜的内容。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是文艺美学和道德严肃的艺术交融。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矛盾的文化主体,它被深深地牵连到其所追求的争论中。
它运用特定结构去完成任务。
因为没有和解也没有辩证,只有尚未解决的矛盾,历史编年体元小说在做历史知识的可能性中保持鲜明的正式自动代表性和其历史背景。
[2]这是后现代主义立场的一部分来面对的虚构和历史代表性,尤其是和一般以及在现在和过去的悖论。
而这种对抗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它拒绝恢复或解散对立的两边,但它是更愿意利用两者。
朱利安·巴恩斯国内研究述评
淮 阴 工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_27 No.2 Apr.2018
朱 利 安 ·巴恩 斯 国 内研 究 述 评
周 丽 秋 ,黄 晖
(华 中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武 汉 430079)
的作 家 。 自 1980年 发 表 第 一 部 作 品 《伦 敦 郊 区》 译 介 出版 、评 论 文 章 和相 关 著 作 三 个 方 面 对 巴恩
以来 ,巴恩 斯 已经 在 创 作 领 域 耕 耘 卅 载 。 最 早 把 斯 的研 究都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据 《中 国学 术 期 刊
cles for his bold attempts to make experiments and innovations. Chinese critics have read and approached him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ince the 1990s,offering a fairly rich Barnes scholarship.Based on Chinese scholar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of Barn es,s works,this paper explores Barnes,s research from three as— pects, nam ely,artistry , culture and single works. W e should not only increas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Julian Bar n es research achievements from abroad,but also improve our own research and study his works and thought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Keywords:Julian Barnes;Chinese perspectives;work analysis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对于记忆与历史的文学再现
收稿日期:2014-01-07作者简介:黄怡(1985-),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英语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和商务英语。
黄怡朱利安·巴恩斯小说对于记忆与历史的文学再现摘要: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其多部作品在叙述历史与个人记忆的过程中,体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跳跃性与多维性。
文章探讨了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对于记忆与历史的文学再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历史;记忆;文学再现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4)06-0052-03(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075)一、马恩斯小说创作概论在世界文坛上,英国作家巴恩斯堪称是与纳博科夫·卡尔维诺和昆德拉齐名的重要作家。
尤其是2011年发表的小说《终结感》,不仅使他声名鹊起,也使其小说倍受世人关注。
不仅如此,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福楼拜的鹦鹉》,使他真正走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大潮,小说以鹦鹉为切入点,不但展现了作家福楼拜一生的喜怒哀乐,还探讨了历史与文学、记忆与现实、真相与虚幻的界限。
由于巴恩斯创作每部小说的叙事形式都有所不同,且构思独特,题材多样化,真正展现了世界顶级文学大师的风采。
笔者拟从小说记忆与历史建构的角度入手,探寻巴恩斯对历史和记忆的建构如何影响并通过文学叙事再现出来的,并分析其文体呈现出的特征,阐释其对世界文学所带来的创新意义和积极贡献。
从总体上看,巴恩斯的作品充满后现代气息,以特别的实验手段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
例如,他的代表作《福楼拜的鹦鹉》和《十卷半的世界史》,两个作品都融入了大量的非虚构性文本,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质疑传统的文学再现观所谓的客观性,他拒绝承认真实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是在多重框架内以多种文体结构对事件进行“再现”。
一方面,巴恩斯的小说注重表面历史跟实际历史的偏差,他认为历史跟小说非常相近,历史是写出来的,是人为建构的,很多叙述都并不可靠;另一方面,巴恩斯的创作又离不开历∗∗∗第34卷第6期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6月52. All Rights Reserved.史与记忆的保存和传承,但并不是机械地再现历史,而是在回忆中积极思考真相的多元性。
追寻福楼拜的鹦鹉
追寻福楼拜的鹦鹉□刘 倩【导 读】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福楼拜的鹦鹉》表面上在考证福楼拜创作时从中获得灵感的一只鹦鹉,实际上探讨了关于生活与书本、理想与现实的深刻问题。
这部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有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福楼拜 《福楼拜的鹦鹉》 提到当代英国文学,英国读者们最先想起的作家之一,一定有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1946—)。
他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中流砥柱,严肃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形式实验、哲学思辨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福楼拜的鹦鹉》(Flaubert’sParrot)是一部在形式实验上非常具有先锋性的作品,然而与人们通常对这类小说的看法不同,这部小说并非深奥难懂,而是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普通人境遇和情感的悲悯关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朱利安·巴恩斯出生于英国的莱斯特市,他的父母都是法语教师。
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MagdalenCollege),也就是王尔德(OscarWilde)当年就读的学院。
从牛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毕业后,他曾经为《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工作过三年,又做过电视节目评论家。
在此期间,他开始写小说。
他的第一部小说《郊区》(Metroland)于1980年出版,写来自伦敦郊区的年轻人克里斯托弗去巴黎的经历。
巴恩斯的母亲在读完了这部小说后,对它评价甚低。
但是批评家们对此书好评如潮。
之后,巴恩斯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超过了他母亲的想象。
他的三部作品都获得了布克奖提名:《福楼拜的鹦鹉》(1984)、《英格兰、英格兰》(England,England)(1998)、《亚瑟和乔治》(Arthur&George)(2005),而出版于2011年的《终结的意义》(TheSenseofanEnding)终于斩获布克奖。
巴恩斯是一位风格多变的作家,他绝不满足于某种单一的写作形式。
福楼拜与乔治·桑
一八六三年一月三十一日,福楼拜(1821-1880)给乔治·桑(1804-1876)写信:“也许这个夏季的某一天,我会给您个惊喜。
因为我想见您、想与您对话的愿望非常强烈。
”在这封信的结尾,福楼拜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我经常独自一人在乡下的书房待上好几个月,如果那里能有一张您的画像挂在墙上,必然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这一请求是否轻率?”后者的回复同样温馨而热忱,由此开启了两位作家长达十数年的书信往来。
二人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且始终不渝—照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法盖(Émile Faguet)的看法: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作家居然能够如此相亲相爱,“简直令人惊奇”。
一对于今日读者而言,除了专业人士,恐怕很少有人会捧读乔治·桑,然而在一个半世纪前,乔治·桑的文学声望却如日中天:文友巴尔扎克对她推崇备至,曾敦请她为《人间喜剧》撰写序言;小仲马评价她的文字奇妙无比—它们“是达·芬奇画出来的,是莫扎特唱出来的”;雨果热爱她的田园小说,称之为堪与古罗马诗人媲美的“法国农事诗”。
不仅于此,根据评论家们的看法,乔治·桑的文学影响力甚至远及英格兰:同时代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和诗人马修·阿诺德都深受她的启发—乔治·桑宣扬女性解放的小说(如《康素爱萝》《莱莉亚》《玛丽安娜》等)帮助英国人挣脱了清教文化的束缚,使得“女性情欲的表达合法化”,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的面貌。
与乔治·桑相比,福楼拜虽然以《包法利夫人》(1857)一炮走红,但此后数年间并无杰作迅速跟进—他每部小说平均创作时间在五年以上—由此导致他在文坛“令福楼拜与乔治·桑杨 靖福楼拜(1821-1880)乔治·桑(1804-1876)名不彰”。
而当时文坛流行的风尚恰好是“以量取胜”。
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曾列举巴尔扎克、大仲马等人“手不停挥地写作,作品堆积如山……大仲马定期地制造着作品,他同时发表四五部小说,而且有很多人来同他合作,一年之间就可以创作出一大架子书”。
福楼拜的鹦鹉 书摘
福楼拜的鹦鹉书摘文/Assistant第一篇:福楼拜的鹦鹉“福楼拜的鹦鹉”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钟点工》中。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鹦鹉获得人类语言能力的奇妙经历,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故事中的鹦鹉原本只是一只普通的鸟类,生活在一位学者的家中。
这位学者对鹦鹉非常喜爱,并且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训练它,希望它能够学会说话。
然而,在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鹦鹉学会了说人类语言,而且还能够用恰当的句子进行交流。
这样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引起了社会的轰动。
人们纷纷前来观赏这个奇观数。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争论:是什么造就了这只鹦鹉的聪明才智?它能否理解人类的经验和观念?它能否像人类那样思考和理解世界?有人认为这只鹦鹉是上天的神迹,有人认为是学者的努力和耐心所换来的成果。
还有人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疑问:如果这只鹦鹉真的具备了人类语言能力,那它是否也具备了人类的权利和自由?故事中的鹦鹉对这些争论毫不关心。
它只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
鹦鹉发现,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弊病和矛盾,比如贫富不均、剥削压迫等等。
但它也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和美好,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
故事的结局有些令人沉思。
鹦鹉在一次交谈中,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离开人类世界,回归到大自然中。
它坦然面对自己身份的特殊,也看透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不足。
这个短篇小说通过一个鹦鹉的视角,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
它告诉我们,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同时也要保持对自然和动物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篇:书摘《福楼拜的鹦鹉》《福楼拜的鹦鹉》是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著名小说。
这个故事以一只会说话的鹦鹉为主人公,展现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的讽刺和思考。
故事开始,主人公鹦鹉总是背诵着“福楼拜”的名字,这引起了一位学者的兴趣。
通过反复教授和训练,这只鹦鹉逐渐学会了人类的语言。
它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能进行日常对话。
《福楼拜的鹦鹉》中的主体分裂
《福楼拜的鹦鹉》中的主体分裂摘要: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与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齐名,同为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作家。
作为一名后现代主义潮流下的作家,巴恩斯的作品中,也展示了对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担忧。
本文通过对《福楼拜的鹦鹉》中叙述者的拉康式解读,从无意识的角度,探索身处想象界与象征界的叙述者杰弗里?布雷斯韦特的主体之丧失,从而深入挖掘巴恩斯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后现代人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拉康;无意识提起朱利安?巴恩斯,最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成名之作《福楼拜的鹦鹉》,虽然该作品没能为巴恩斯摘得布克奖,但其为作者带来的影响力远超过奖项本身。
《福楼拜的鹦鹉》(一下简称《鹦鹉》)因其新颖的创作风格,多元的文化共鸣与深刻的现实主题而为评论家和学者所追寻。
作为一名“前-后现代主义”(Barnes,2009)作家,巴恩斯在创作形式上富于实验革新,其多部作品中杂糅了各种文体,模糊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变色龙”。
然而当学者们在追寻巴恩斯多变的创作风格时,是不是也忽略了巴恩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正如瞿世镜所说:“他(巴恩斯)热衷于形式实验的意识革新精神,自然令人钦佩。
然而如果我们以为他重视形式技巧而忽略思想内容,那也未必公允”(瞿世镜,2008)。
巴恩斯以其英式幽默与潜移默化的哲学思想,探索历史与真实,体现其对后现代人的深切人文关怀。
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拉康式式解读,探索作品中叙述者杰弗里?布雷斯韦特主体的之丧失,从而深入挖掘巴恩斯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后现代人物的人文关怀。
1.拉康的无意识主体根据主体所处的不同阶段,拉康提出了主体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以描述主体在他者语言系统下的分裂过程(杨立新,2013)。
拉康认为,想象是尚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在镜像阶段对自我的初始认同,通过镜中的自己或者模仿他人而发现自己的形象,即自我。
因此,人的自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其在本质上是分裂的。
从《福楼拜的鹦鹉》看人物传记的真实戏仿
从《福楼拜的鹦鹉》看人物传记的真实戏仿
徐颖颖
【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9)002
【摘要】传统的人物传记是基于历史的真实而展开的,但戏仿是带有后现代文学色彩的人物传记一大特点,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对历史真实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处理,其包括悖论式的矛盾、权威的消亡与重建、表现手法的拼凑和真实与虚构的杂糅等四种方面,从而挖掘后现代人物传记的魅力所在.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徐颖颖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剑桥》:以并置和戏仿解构历史真实 [J], 苏娉
2.虚构与真实——从历史元小说角度解读《福楼拜的鹦鹉》 [J], 瞿亚妮
3.虚幻亦真实:《玻璃山》中的戏仿、反体裁和语言游戏 [J], 张秋艳
4.“真实眼泪”的戏仿——评齐泽克《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J], 田争争
5.模仿、戏仿与真实——约翰·辛格的戏剧创作思想 [J], 刘旭彩;钱东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过一扇扇文字之窗,巴恩斯带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透过一扇扇文字之窗,巴恩斯带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小说作为英国当代文坛首屈一指的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亦是一位优雅风趣的文学评论家。
在他的笔下,作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奥威尔的寄宿学校经历如何影响着他的写作?吉卜林每年都在法国自驾游,对法国他有怎样的情愫?伊迪丝·华顿预支八千美元天价稿费匿名赠予亨利·詹姆斯;莉迪亚·戴维斯对《包法利夫人》不是很有热情,但她的译本却是最好的……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透过窗户》收录了作家巴恩斯在《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卫报》等处发表的十七篇文学评论及一则短篇小说。
评论对象包括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奥威尔、吉卜林、福特、梅里美、维勒贝克、海明威、厄普代克等人,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小说,以及关于生活的真相。
出生于1946年的朱利安·巴恩斯英国当代知名文学作家,用智慧征服全欧洲的文学鬼才,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与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
他是各大文学奖项的常客,包揽英国、法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国文学奖项17项,曾获毛姆奖、梅第奇奖、费米娜奖、布克奖、大卫·柯恩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还有荣誉勋章5枚,获奖记录横贯欧洲各国!代表作品包括《终结的感觉》《福楼拜的鹦鹉》《时间的噪音》等。
他的作品曾三次进入布克奖决选,并终于凭借《终结的感觉》拿下2011年布克奖。
他创作的《尚待商榷的爱情》,获得了法国两大至高文学奖之一费米娜外国小说奖,全世界发行超过58个版本,并且被改编成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后仍在芝加哥剧院上演。
历史、记忆、爱情、死亡、老年、婚姻这些关乎个人生存的问题是巴恩斯始终关注的创作主题。
他的写作既带有传统的英伦气质,冷淡疏离中透出悲悯,又深受法国文学影响,代表欧洲文学志趣,风格纯正。
而“聪明”是巴恩斯作品的一贯标志,他的创作以对历史、现实和爱情的深入思考著称,被看成是实验文学、人文主义、哲性思考的独特结合,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为日常生活与情感所困的普通人。
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记忆是作家们创作时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它对于叙事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记忆不仅和时间有关,它的空间特性也非常明显,而这种空间特性给虚构叙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内容或主题层面,也表现在结构或形式层面: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总是和一些具体的空间(地方)联系在一起,这在叙事虚构作品中多有表现;而记忆的空间性与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关联。
无论是在历史叙事还是在虚构叙事中,空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要素,而是构成整个叙事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一文中[1],我考察了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问题,接下来,我准备探讨虚构叙事的空间基础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它都应该成为叙事学研究中最具基础性的“元问题”之一,可遗憾的是: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几乎还找不到涉及相关论题的成果。
本文即为填补这一空白的初步尝试。
哲学史家、翻译家王太庆先生说得好:“人的思想要有一个基点,正如人的身体要有一个所在一样。
……一个人可以浮想联翩,想到太虚幻境,可是那幻境里的金陵十二钗毕竟离不开地上的大观园。
……任何哲学都要以实在为基点。
”[2]那么,叙事思想中的“实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事件”,因为任何叙事活动都必须以事件为基点,没有事件的叙事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们要探讨虚构叙事的空间基础,必须重点考察叙事虚构作品中的事件以及由事件组成的故事情节的空间性,但在考察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事件的来源问题,这就涉及到创作心理,涉及到作家创作时的记忆和想象活动。
任何叙事作品的产生,都是作家们艰苦劳动的结果。
尽管“新批评”以来的文学理论活动以“意图谬见”为理由斩断了作品与作家的联系,但我们还是认为:作家们的创作心理仍是探讨虚构叙事空间基础问题的合理起点,因为这涉及到叙事中的“实在”——事件的来源问题。
只有把“源”上的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相关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浮龙·李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浮龙·李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浮龙·李浮龙·李(VernonLee,1856—1935),英国文艺批评家巴格特(Violet Paget)的笔名。
是“审美移情说”在英国的主要代表。
著作有《美与丑》和《论美》等书。
其中《美与丑》是她和汤姆生合著的,例证大半是汤姆生对自己在审美活动中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内省和描写,理论上大半是浮龙·李的分析和总结。
浮龙·李对审美现象富于敏感而不擅长于逻辑分析。
她根据汤姆生的自省和自己的观察所建立的理论是含糊的,而且前后是自相矛盾的。
《美与丑》中的看法很接近于谷鲁斯的内摹仿说,所不同的是,谷鲁斯更侧重内摹仿中肌肉运动的感觉,而浮龙·李更侧重内摹仿中情绪反应所涉及的内在器官感觉,如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之类。
在这方面她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关于情绪的“哲姆士、朗格说”,认为情绪发动时身体器官上都要起变化,例如恐惧时面色变白,羞惭时面孔变红,欢喜时喜笑颜开。
悲哀时愁眉流泪之类。
她还认为,采用哲姆士、朗格的情绪说,要有一个辨别美丑的标准:凡是对象能引起有益于生命的器官变化就美。
能引起有害于生命的器官变化就丑。
在受到立普斯和谷鲁斯著作的影响之后,浮龙·李对于她早年在《美与丑》中所提出的看法作了一些修改。
特别是在受到立普斯的批评之后,她放弃了“哲姆士、朗格情绪说”,承认审美的情感不能归结为各种器官运动感觉的总和,而接受了立普斯的移情说。
她以“山的立起”为例,说,山的形状“迫使我们要提起或立起我们自己,以便看得到它”,“山的立起是由我们意识到自己抬起眼晴、头或颈时所引起的一个观念。
”“这个现时的特殊的‘抬起’动作只是一种核心,围绕着这核心凝聚着我对一切类似的‘抬起’或‘立起’动作的记忆”,成为一种“复合照像”似的一般“立起”观念,在聚精会神之中,“被移置到那座山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它会 随 着社会 的规 定 、经济 的发 展等 而变 化 ,其 自身 包 含着 多重 不确 定的 因素 。语 言因 自我 的不确 定 ,因而会 呈 现 出多种 可能 性 ,历 史在 语 言的记 录下 也 因此 会 有丰 富
多彩 的面 貌 。 恩 斯不 仅关 注语 言本 身 的变 化性 ,而 且也 从两 性 的语
与流 传 于 世 完全 相 反 的 历史 。在 “ 露易丝 ・ 科 莱 的 叙述 ” 这章 中 ,露易 丝 以讲 故事 的 形式描 述 了她和 福楼 拜之 间 的 关系 。露 易丝 说 ,认 识福 楼 拜 时她 才 3 5岁,那 时 的她 已 经有 一 定 的声 望 :她 获得 过法 兰 西 学院 授 予颁 发 的奖 项 , 且 当时 的她与 文学 大将 雨果 、作 曲家 贝朗 的关系 甚好 ,是 上流 社会 中备 受关注 的一员 。当露 易丝 第一 次见 到福楼 拜
而巴恩斯反其道而行他在福楼拜的鹦鹉中不仅引入女性的声音专门用一个章节描述女性对历史的看法他还为失败的女性鸣不平以露易丝的视角为中心描写了一段与流传于世完全相反的历35岁那时的她已经有一定的声望
外 国文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巴恩斯作 品 中语 言 的解 读
以 《 福楼 拜的鹦鹉》为例
贺 玲 武汉学 院外语系
摘 要 : 巴恩 斯 站在 文 学创 作 的角度 ,以语 言 文本 分析 的 方法 提炼 、 总结 他 的观 点 ,向读 者展 现 了一 种 - 9传 统 求 真、 求权 威等 不一样 的历 史。通 过这样 的方 法 , 巴恩 斯不仅 能让 我们 更好地 理解 历史 ,而且还 有助 于 我们更深 入地 了解
言出发 ,质 疑权 威的 历史 。传统 的历 史叙 事通 常 以男性 为 叙 述者 , 男性在 文学 、社会 上 的地位 占据 绝对 的权 威 。而 巴恩斯 反其 道而 行 ,他在 《 福楼 拜 的鹦 鹉》 中不仅 引入 女 性的 声音 ,专 门用一 个章 节描述 女 性对 历史 的看法 ,他 还 为失败 的 女性 鸣不平 , 以露 易丝 的视 角 为 中心描 写了一 段
巴恩斯的观 点和 态度 。 关键 词 : 巴恩斯 作品 ;语 言特征 ;福楼拜 的鹦鹉
自二十世 纪七 十年 代开 始 ,西方 社会 开始 关注 文学 中 的历 史 话题并 且对 历史 语境 中 的文 学本质 产生 了兴趣 ,学 者们 对语 言反 映历 史现 实 的观 点持反 对态 度 ,他 们 都认为 “ 语 言 的能 指 和 所 指 ”不 再对 应 一 致 , 而 是任 意 组 合 的 。 巴恩斯 身处 后现代 主 义文 学的环 境 中 ,也 受到 这些 观 点的 影 响 。巴恩斯 了解 创作 者 的语 言的记 录 只能展 现历 史 的一 部 分 ,因而他 在作 品中从对 语 言本 身的再 思考 到两 性语 言 分 析 ,质疑 了传 统 的历史 书写 ,指 出 了创 作者 的语 言权 力 对 历史 记录不 全面 的缺 陷 。 以 《 福 楼拜 的鹦 鹉 》为例 ,露 露这 只鹦 鹉是 《 福楼 拜 的鹦鹉 》 的 中心线 索,在 作 品中 ,主人 公 以寻找 露露 为故 事 的开端 , 中间穿 插很 多对 鹦鹉 的描 写 ( 全 书约有 1 0 0来 处提 及 “ 鹦鹉 ”这个 意 象 ) , 以两处 鹦鹉 的住 处 收尾 ,连 贯始 终 。巴恩 斯之所 以提 及鹦 鹉 ,不仅 是 因为鹦 鹉在 他眼 中 是一 种饱 含 过 去 的影 子 :“ 过 去有 时 只是 一 只鹦 鹉 的 闪 现 ,两 只 嘲 讽 的 眼睛 像 森 林 深 处 的火 光 一 样 注 视着 你 ” , 它代 表着 历史 ,代 表着 过去 ,让 人难 以企及 ;而 且是 因为 鹦 鹉在 巴恩斯 的刻 画 下 ,成 了 《 一颗 淳朴 的心 》中 的仆人 费利西 泰眼 中 的圣灵 :鹦 鹉和圣 灵都 会讲 话 ,而传 统 的圣 灵 代表 物一一 鸽子 却什 么 都不会 说 。因语 言 的作用 ,费利 西 泰对 鹦鹉 加倍 崇拜 。 巴恩斯 甚至用 一种 开玩 笑 的语 气研 究 费利 西 泰 与 鹦 鹉之 间的 关 系 :费 利 西泰 ( 的性格 ) +露 露f 的语言 ) =福 楼拜 ,巴 恩 斯对 此 的解 释 是 “ 鹦 鹉 能 聪 明的发 声 ,但 没有 思维 能力 ,因此他 是纯 粹的语 言 ” 。 他 指 出,不 受任 何 外 在 影 响 的 语 言 才 是 真 语 言 ,只 有 纯 粹 的 语 言加 上 社 会 上 的规 诫 才 成 为叙 述 者 口 中的 语 言 。鹦 鹉 的话语 是真 正 的、不 带任 何指涉 意义 的语 言 。在 巴恩 斯看来 ,鹦鹉就 是一 种无 限制 的模仿 和任 意 的组合 而 来 的东 西 ,“ 他 无力 地 承认 , 语 言是 可 以接 收 的、 具有 模 仿性 的、无 生 命 的东 西。 ” 在 此 种意 义 下 , 巴恩 斯笔 下的 鹦鹉有 了语 言 和现 实关系 的 象征和 隐喻 之意 。 巴恩斯在 此 将鹦 鹉作 为一 个媒 介 ,以此传 达他 的语 言观 念 :语 言 与事 实并 非完 全一致 。我们所 接触 到 的语 言并不 能完 全反 映单 的历史现 实 ,语 言只有 在特 定 的语境 下才 富含独 特 的意 义 。不仅 如此 , 巴恩斯还 借 《 福楼 拜 的鹦鹉 》 中的主 人公 之 口,故 作镇 定地 解释 鹦鹉会 说话 而代 表 纯语 言,而 且还 在后 续作 品 中不动 声色地 提及 鹦鹉 的语 言不 过是 不 需要花 费脑 力 的 一种 “ 发声方式” 。如 他在 《 柠 檬 桌子 》 的 学法 语 一章 中,主 人公 反复 对鹦 鹉进 行追 寻 ,明确提 出这 样一 个 问题 ,难 道 学习 语言不 就是 “ 为 了达到 沟通 的 目的吗 ? ” 巴恩斯对 此没 有作 答 。在 巴恩斯看 来 ,语 言没有 其他 的用 途 ,它 只是人 类在 特定 环境 下所 规定 的用 来沟通 的 工具和 手 段 。巴恩 斯借鹦 鹉这 一形 象表 达 了对 现 代语 言观 讽刺 的 态 度: 鹦鹉 象征语 言 ,但语 言 的意义充 其 量也 只不过 是人 类 没玩 没 了的鹦鹉 学舌 罢 了 。所 有 的语言 都没 有特 定的 意